第三讲超个人心理学_第1页
第三讲超个人心理学_第2页
第三讲超个人心理学_第3页
第三讲超个人心理学_第4页
第三讲超个人心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超个人心理学第一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大纲一、人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介绍二、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背景三、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内涵四、简要评价第二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简史萌芽——20世纪40年代末马斯洛兴起——20世纪50年代形成——1962年布根塔尔第一次系统阐述

1963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建立

发展——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接纳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20世纪70年代超个人心理学

第三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人为本研究整体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心理学,亦即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意向性、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科学。

宗旨:以人为本

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批判,应研究健康人格方法论:整体人观

反对元素主义心理学,强调人是知、情、意三种过程构成的功能统一体第四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布根塔尔主要理论:1、人性本善论

2、需要层次理论

3、自我实现论第五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二节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背景社会背景思想背景科学背景第六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超个人心理学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中兴起的一个新的学派,主要探究人类心灵(精神)与潜能的终极价值和真我完满实现的问题。它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并加以创造性的综合,进而提供一种包含身体、心理和精神的架构来全面地认识我们自己。第七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社会背景20世纪50~70年代的美国经济、社会、科技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精神世界发展却不协调: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价值瓦解、理想泯灭、人性裂变、自恋性文化第八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思想背景

(一)西方现代思想的先驱

詹姆斯——《宗教经验的类型》,1905年构造了“超个人”这个词;

荣格——1917年使用超个人的潜意识;又提出集体潜意识

弗兰克尔——人的本质是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马斯洛、萨蒂奇思想的转变

第九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马斯洛说:“我认为,人本主义的第三种力量的心理学是过渡性的,是更高级的第四种心理学,即超越个人的、超越人的、以宇宙为中心的,而不是以人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的,超出人性、同一性、自我实现的那种心理学的准备阶段。”第十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萨蒂奇指出“正在形成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是关于如下主题的科学研究和负责任的践行:成长(becoming)、个体和种系的元需要(meta-needs)、终极价值、统一意识、高峰经验、存在价值、出神入化、神秘体验、敬畏、存在、自我实现、本质、惊奇、终极意义、自我超越、精神、完整、宇宙意识、个体与种系的协同作用、神奇的相遇、日常生活的神圣化、超越的现象、宇宙的自我幽默和嬉戏(cosmicself-humourandplayfulness)、对最高的觉知、反应和表达、以及一些有关的观念、体验和活动第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东方文化思想中国和印度的哲学心理学(禅宗、道家、瑜伽、佛教)。第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超个人心理学与东方文化印度婆罗门教佛教、禅宗苏菲教派道家学说第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印度婆罗门教和超个人心理学内涵“梵”——最高的真实,宇宙的本源,所有事物的内在本质“汝即梵”——揭示了生物体与“终极存在”之间关系的真谛瑜伽通过苦行和沉思,使自己躁动的意识得以平息,最终达到梵我合一的终极境界第十四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第十五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佛教、禅宗与超个人心理学佛教四圣谛、无常与无我、五蕴、缘起和十二因缘、中道、无记以及种姓平等观念禅宗北禅→渐修南禅→顿悟其实质就是对人的精神或意识活动进行控制或抑制,以限制人受外物或在本质上不实在的事物的影响,使人身心安定。第十六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道家学说与超个人心理学“道”——宇宙的本源,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的最根本特性即是它的自然性,寻求的是一种阴阳平衡、和谐存在的状态道家思想崇尚天道自然,注重知觉领悟,主张超越物我、内外分割对待,不受物役,以达到与宇宙生命贯通契合而浑然一体第十七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4、苏菲教派与超个人心理学注重在精神导师的启示下进行精神修持训练,强调在提升的精神状态下与显现的神明相遇。在形式上提倡冥思和静修,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功修手段和途径,达到人神与合一境界。强调人的精神层面的感悟,强调要结束个人分离自我的有限“自我意识”来向内在的神性敞开,即抛掉“小我”追寻“大我”,以此为人们提供了一条现实解脱与超越的途径。第十八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超个人心理学与东方文化的共同性第一,整体论和有机论第二将人放到一个更大的与宇宙合一的背中去考察第三,神秘的知觉体验论第四,获得领悟的途径是静修第十九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科学背景(一)新物理学的发展量子力学相对论新物理学的发展提出一套新的世界观构想和具有争论性的“哲学问题”——新的世界观和东方玄学及西方神秘主义传统的发现(二)西方科学发展的实证利用迷幻药和致幻剂可以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利用生物反馈技术,使过去认为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过程的心率,血压等可以由意识的作用加以调节和控制。利用瑜伽功、沉思或禅功可以经过意识训练达到超越自我的心境。第二十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四、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内涵(一)超个人心理学的特点(二)对超个人心理学的误解(三)超个人的主要理论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超个人心理学的特点

1、研究对象——超自我、超时空的心理现象超个人心理学不研究人的现实水平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而是以超自我、超时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2、研究中心——以宇宙为中心、超越自我、实现大我超个人心理学不是渴望以个人为中心,崇尚自由和尊严的心理学,而是以宇宙为中心,超越人类和人性的心理学。·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研究范围——探究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超个人心理学并不是一般地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而是探究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高级动机、人生价值、宇宙知觉、精神通道等)。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超个人心理学的理念和假设第一,人除了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以外,还有精神(或灵性)的层面;第二,超个人心理学家揭示一般人的自我迷失;第三,超个人心理学家强调,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的“我”是渺小、狭隘、孤立、封闭的个人“小我”,而每个人都不是绝对孤立的个体,而是属于“大我”,并根植于“大我”,这里的“大我”在不同的文化里被赋予不同的名称,如上帝、天、道等。“小我”只有融于“大我”之中,才能无私和圆满。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超个人的基本假设主要有如下几点:

人的本性主要是精神的。我们的本性既是心理的(psychological),又是精神(spiritual),而精神处于首要地位。意识是多维的。超个人主张研究不同的意识状态。人的内在生命是智慧之源。超个人发展了荣格的思想,更明确地指出必须进入自我或有机体的智慧之源,获得更大的心理整合。这种内在智慧就是生命深处的精神本体。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生活是有意义的。任何的欢乐、悲伤、行为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有意义的。超个人认为健康是我们揭开生命固有意义的结果。它使我们用一种更开阔的、更积极的眼光看待生命。精神之路是多样的。精神之路的多样性使我们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尊重所有不同的道路。整合世界各种文化传统的宗教、哲学及其践行的知识并将其纳入现代心理学的架构就成为超个人心理学的使命。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四、对超个人心理学的误解超个人心理学和超心理学不是一回事超心理学研究超感知觉等特异心理功能,它充其量只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一个不重要的研究领域,根据Boucouvalas(1980)对超个人刊物和超个人心理学家的调查,许多超个人心理学家根本不承认超心理现象是其研究对象。超个人心理学是心理学而不是哲学超个人心理学家的专业背景是心理学的,不是哲学的,他们使用的仍然是通用的心理学方法,如观察、测验、实验、访谈、问卷调查等等,并用统计工具处理所得数据。他们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人的经验和行为,也是在心理学刊物上发表研究报告。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超个人心理学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不是宗教由于“超越性”、“精神”这些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主题通常也是宗教主题,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但超个人心理学所研究的超越性经验或精神领域,远比宗教经验广泛,例如各种审美经验、科学家追求真理的入迷和惊喜,甚至日常生活中对弱小生命的关爱,都属于超越性或精神性的,当然也包括宗教经验,所以宗教经验只是各种超个人经验的一种。宗教经验属于超个人经验,但并非所有超个人经验都属于宗教经验。超个人心理学不只研究高级的精神活动,也研究低层次的心理现象超个人心理学可能被人们误解为只研究最高级的精神现象,忽视了较低层次的心理现象。事实上,超个人心理学并不否定较低层次的心理活动,反而强调超越的精神层面要以较低的层面为基础。它的立场是,所有的层次,身体、情绪、心智及精神,都应予以尊重、发展和整合。一方面,较低层次的健康发展是进入超越层次的基础;另一方面,超个人的取向又为较低层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注入了精神性的因素。如果只着眼于最高的层次,势必造成对低层次的压抑,而压抑低层次的心理生活,也不会有健康的精神生活。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超个人心理学不仅仅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超个人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新范式,它首先关切的是作为整体的心理学,它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带进具体的研究之中。这种取向的研究可以深入到心理学的许多分支中去,除意识研究、人格和心理治疗等受影响最大的领域外,其他如教育、管理、社会等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超个人思潮已经渗透到心理学的很多领域。所以不能将超个人心理学仅仅视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三节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马斯洛的修正和补充阿萨鸠里的蛋形图和心理综合维尔伯的意识谱格罗夫的全回归模型沃西本的新荣格理论阿里的钻石理论第三十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马斯洛理论的修正和补充

1954年在《动机和人格》一书中,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但随着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的深入,他认为,完整的需要层次模型应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超越性需要。超越性需要也可以称为精神性需要或超越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5.自我实现的需求4.受人尊重的需求3.爱与隶属的需求2.安全的需求1.生理的需求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马斯洛理论在管理学的应用——X理论;Y理论(麦格雷戈);Z理论(威廉·大内)

X理论:1.大多数人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2.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也不喜欢负什么责任,而宁可让别人领导。3.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自相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严加管制。4.大多数人都是缺乏理智的,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5.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他们将选择那些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6.人群大致分为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部分人应当负起管理的责任。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X理论:管理措施1.管理人员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他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引、监督。2.管理人员主要是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让人适应工作和组织的要求,而不考虑在情感上和道义上如何给人以尊重。3.强调严密的组织和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时定额、技术规程等。4.应以金钱报酬来收买员工的效力和服从。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X理论是专制主义的管理理论,这种理论假设人们工作是受生理和安全需要的驱使,工作只是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手段,人在本性上是厌恶工作的,因此,管理者对工人必须采取指导、控制、逼迫,甚至惩罚的方式。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Y理论

麦格雷戈反对这种理论,提出了他的Y理论。他的假设包括:1.一般人并不是天性就不喜欢工作的,工作中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就象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因而自愿去执行;也可能是一种处罚,因而只要可能就想逃避。到底怎样,要看环境而定。2.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它甚至对人是一种威胁和阻碍,并放慢了人成熟的脚步。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3.人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要求的行为之是没有矛盾的。如果给人提供适当的机会,就能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4.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而且还学会了谋求职责。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5.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6.在现代工业生活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管理措施1.管理职能的重点。在Y理论的假设下,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发挥出职工的潜力,并使职工在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贡献力量时,也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此时的管理者已不是指挥者、调节者或监督者,而是起辅助者的作用,从旁给职工以支持和帮助。2.激励方式。根据Y理论,对人的激励主要是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他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担负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工作做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的3.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同分享权力。作为Y理论基础的是马斯洛层要层次理论中的归属和爱得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Z理论(威廉·大内1981)1.畅通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应保证下情充分上达;应让职工参与决策,及时反馈信息。特别是在制定重大决策时,应鼓励第一线的职工提出建议,然后再由上级集中判断。2.基层管理者享有充分的权利基层管理者对基层问题要有充分的处理权,还要有能力协调职工们的思想和见解,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开动脑筋制定出集体的建议方案。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中层管理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层管理者要起到统一思想的作用,统一向上报告有关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4.长期雇佣职工,及时整理和改进来自基层的意见企业要长期雇佣职工,使工人增加安全感和责任心,与企业共荣辱、同命运。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5.关心员工的福利管理者要处处关心职工的福利,设法让职工们心情舒畅,造成上下级关系融洽、亲密无间的局面。6.创造生动的工作环境管理者不能仅仅关心生产任务,还必须设法让工人们感到工作不枯燥、不单调。7.重视员工的培训要重视职工的培训工作,注意多方面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8.职工的考核考核职工的表现不能过窄,应当全面评定职工各方面的表现,长期坚持下去,作为晋级的依据。第四十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Z理论是在X理论和Y理论的基础上,强调超越性需要,基于这种需要的管理就要考虑到超个人的价值、存在价值或宇宙价值的激励作用,假设人具有比自我更大的目标而献身的需要和自我牺牲的精神。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X理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Y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Z理论——超越性需要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Z理论6.最高需求(超越性灵性需求)

Y理论5.自我实现的需求4.受人尊重的需求3.爱与隶属的需求X理论2.安全的需求1.生理的需求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阿萨鸠里的蛋形图和心理综合(一)次级人格(subpersonalities)是阿萨鸠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构成人格的一些稳定的组织、力量或方面。次级人格之间的整合与和谐互动是健康人格的基础,也是心理综合治疗的目标。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蛋形图1低层潜意识2中层潜意识3高层潜意识4意识界5意识中心自我6高层自我超个人自我7集体潜意识

⑥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心理综合1、心理综合定义阿萨鸠里的心理综合理论,以精神分析为基础,把人格表现和超个人自我的深邃目标结合起来,更注重人的价值和期望值。心理综合即人格结构的和谐整合,以实现超个人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最终目的。

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次级人格是阿萨鸠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构成人格的一些稳定的组织、力量和方面。一个人的人格往往由多种次级人格构成。但次级人格之间的冲突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导致人格分裂或解体。次级人格之间的整合与和谐互动是健康人格的基础,也是心理综合治疗的目标。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健康的成年人心理综合的历程

第一阶段,是个人的心灵里综合,通过人格的意识核心“主我”(theI)的发展达到次级人格的整合、控制和平衡;

第二阶段,是精神的心理综合,包括人格的精神核心“真我”(theself)的发展。这一精神阶段的发生是作为个人核心的“主我”(theI)与作为创造性的精神能量的“超意识”(thesuperconscious)的相互作用的自然结果。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心理综合的步骤第一步,探讨自己的心理结构,熟悉自己的个体潜意识内容。了解次级人格,可以用研究梦的方法和心理测验的方法(积极想象和积极白日梦);在了解的基础上调合、整合和控制各种次级人格。第二步,精神的心理综合。运用象征以唤起真我的体验;运用成熟的技术静修以促进精神的发展。(自由图画、宣泄和内部对话)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阿萨鸠里的心理综合包括许多帮助人在个人和超个人维度上成长的练习。这些练习类似于静修技术,下面举例说明心理综合的练习。例:我是谁?

找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地方坐下,在一页白纸的上方写下日期。然后自问:“我是谁?”写下答案。重复问答,尽可能自由、真诚地依次写下答案。注意每次都自问“我是谁?”你将单独去看那些案。你可能会发现一系列不同的答案。很好。只要你愿意,尽可能继续问答。用5-15分钟完成这一练习。“我是谁”练习可能已使你觉察到自己的一些次级人格。第五十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轻松而舒适的坐着,闭上眼睛,以轻松的心情缓缓地做几个深呼吸,然后慢慢地用心跟随下面的步骤:1、我有一个身体,可是我却不是我的身体;2、我有感觉,可是我却不是我的感觉;3、我有情绪,可是我却不是我的情绪;4、我有欲望、期待、抱负、目标、理想,可是我却不是他们;5、我有思想,可是我却不是我的思想;6、我有理性,可是我却不是我的理性。那么我究竟是什么,我是纯粹自我意识的中枢,而且是能做决定的动力之源。我既是一切所有的主人,我有照顾他们的权利和义务。1、我不是我的理性,可是这理性却是我的;2、我不是我的思想,可是这思想却是我的;3、我不是我的欲望、期待、抱负、目标、计划、理想,可是他们却是我的;4、我不是我的情绪,可是这情绪却是我的;5、我不是我的感觉,可是这感觉却是我的;6、我不是我的身体,可是这身体却是我的。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维尔伯的意识谱维尔伯用划界的水平表现一个人自我意识的水平,从最浅层到最深层依次为:角色的水平、自我的水平、存在水平、心灵水平。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角色层,又称角色水平、阴影层。处于意识中最狭窄的层面是指人的自我从身体分离出去之后,继续在自我内部划界,否定压抑、痛苦的心理内容或层面,视它们为“非我”,踢出意识之外,称之为阴影。剩下的被自我认同的形象就是“角色”。对应在这个层面上治疗的是精神分析学理论。精神分析是为了愈合意识与潜意识的过渡分裂,企图整合角色与阴影,化解角色与阴影之间的界限与障碍。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自我层,即自我水平层面。这一层面,是在自己的生命整体内部划界,即身心划界,把人的有机体一分为二,一个是作为自我奴仆的肉体,另一个是与肉体相脱离的自我,自我把不喜欢的身体分离出去。维尔伯又认为,人本主义就是在这一层面上的治疗,它主要是为了愈合自我与身体的分裂,协调身心的关系,使当事人恢复有机生命整体,并且使生命潜能得到实现。当一个人从身心分裂与冲突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有机生命整体时,才能感受到充沛的生命潜能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存在层,即存在水平。这个层次,个体还能将自己视为身心统一的整体,但有机生命整体却与外部环境区分开来,即以自己的皮肤为界,形成“我”与“非我”。在治疗上,维尔伯认为,荣格心理学,阿萨鸠里的心理综合、瑜珈等方法,就是为了弥合有生命整体与环境的疏离,以达到“集体性的”或超个人的意识水平。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心灵层,又称心灵水平或宇宙意识层,是一种无界限境界,是人的最高本体层。在这一境界,个人体会到自己与宇宙本是一体,我的自我不只是这个有机体,而是整个宇宙的造化。我与非我的界限被打破,即达到东方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无限的,也是永恒的。在治疗方面,吠陀哲学,佛教(包括禅宗)、道家,伊斯兰神秘学等,则能使个人有机体与宇宙融合,获得一体意识,达到与宇宙万物的合一。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发展理论维尔伯又提出三个水平的发展模型。三个基本阶段:前个人、个人、超个人。并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模型和长青哲学的层次理论分析了这三个阶段对应的意识水平.从前个人到超个人阶段,自我逐渐发展到顶点,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基本规则一、物质和个体化意识的现象世界,即事物的世界(theworldofthing)、动物、人甚至诸神(gods)的世界,都是"神域"(DivineGround)的显现。在神域里所有部分的实在都有其存在状态,离开神域,它们是不存在的。二、人类不仅能够通过推理来认识神域,而且能够超越推理,由直觉来认识其存在。这种当下的理解让知者和被知者融和在一起。三、人都具有双重的天性,一个是现象的小我(phenomenalego),一个是永恒的大我(eternalSelf)。后者是内在的人,是灵性,是灵魂中神性的火花。如果一个人真正渴求的话,他就可以使自己与大我融合在一起,从而与神域联系起来,就像自然与灵性相联系一样。四、人在地球上的生命只有一个终极目的,让自己与永恒的大我联系在一起,得到对神域的一体知识。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感觉身体水平——感知运动阶段前个人幻想—情绪水平——情绪—情欲水平具体的心智水平——前运算阶段规则—角色水平——具体运算阶段个人形式—反映水平——形式运算阶段视觉—逻辑水平——超皮亚杰假设水平心灵水平——心的水平或中间层面超个人精微水平——运动水平或天空层面终极水平——灵的水平或无限层面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维尔伯概括了长青哲学的七个最重要的重点神性是存在的;神性就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没有领悟内在的神性,因为我们都活在罪恶感、界分感和二元对立中,换句话说,我们都活在堕落或虚幻的情境中;从这样的情境中解脱是有路可循的;第六十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如果我们循着这条路走到终点,结果就是再生、解脱或直接体验在内的神性;如此一来,罪恶和痛苦便止息了;接着便开展出丛生一体的慈悲行动。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知识论维尔伯形象的说,人有三只获得知识的眼睛,即肉体的眼睛、心智的眼睛和沉思的眼睛,因此有三种不同来源的知识,分别是来自感官的知识、来自理智或象征的知识和来自沉思的知识。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四、格罗夫的全回归模型格罗夫以致幻剂研究闻名于世,他运用意识的变异状态以达到治疗目标。意识的转变状态指一个人“明显感觉到其心理功能模式发生一种质变,即他感觉到的不只是一种量变,而且他的心理过程在某种性质或某些性质上是不同的”。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转换的意识状态。概括地说,人的意识可分为正常的意识状态和转换的意识状态。前者是低层次的、分化的意识状态,而后者则是高级的、超越自我的意识状态。克瑞普纳则具体划分了20种不同的意识状态,其中前19种是转换的意识状态,而最后一种则是正常的醒觉意识。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l)做梦状态。其特点是出现快速眼动,在脑电图上呈现快波。(2)睡眠状态。未出现快速眼动,脑电波呈慢速、高振幅。(3)人睡状态。其特点是在出现睡眠循环时有生动的表象。(4)朦胧状态。睡眠循环结束时出现的状态。(5)过度警觉状态。表现为高度集中注意和警觉,通常是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出现,或表现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6)困倦状态。表现为心理活动速度明显减慢,例如在强烈的抑郁状态下,或由于低血糖、过度疲劳等引起的状态。(7)狂喜状态。行为有强烈的主动性或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