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与小学数学》有感_第1页
读《我与小学数学》有感_第2页
读《我与小学数学》有感_第3页
读《我与小学数学》有感_第4页
读《我与小学数学》有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我与小学数学》有感利用假期闲暇之余,我读了吴正宪老师编写的《我与小学数学》一书,使我受益匪浅。通过阅读使我深知小学教师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很辛苦、普通而平凡。而当你真正走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你用整个心灵去拥有她的时候,才领悟到教师工作丰富的内涵。“一切为了孩子”是本书的教育思想核心,“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应该是教师多年来努力追求的目标,“把小学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应成为教师平日工作中自觉的教学行为。看似简单的道理,真正落实起来却很难。正是通过阅读,让我对吴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让我惊叹的是她的教学艺术,吴老师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真情来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孩子。书中,我能感受到她的的风格,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乐趣。然后,值得我深思的是她的经历。她从名师到教研员,多年如一日地躬身而行,工作仅仅十年就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她16岁开始教书,仅仅中学毕业,更没有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只是通过自己摸摸地耕耘,虚心地讨教,才换来了今天的丰硕的成果。她的经历激发了我,使我产生了奋斗的激情。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学习和实习,来谈几点体会: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

参考该书中的理论,数学课上我试着引发起学生对数学的神奇感,使学生能尽快地走进数学的迷宫。例如:在教学《高、矮》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先请一个班上个子中等的学生到前面来,问大家他是高,还是矮?有的说高,有的说矮。我没说话,走到他的旁边。“他矮,老师高。”学生们异口同声。我又请了一个班中最矮的学生站到我们旁边。“后来的同学最矮,老师最高。”学生们高声说道。我一笑:“是吗?”我让个子最矮的学生站到了椅子上。“现在谁最高?”我笑着问。“还是老师最高。”“不,站在椅子上的同学高。”学生们的意见开始不一致了。“好了,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高、矮的问题吧。”板书课题。学生们就是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使我教好数学的信心倍增,是啊,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爱迪生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老师就是要把“好奇心”巧妙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之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变成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

二、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

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并积极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1.采取活动的形式。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育工作,

更不能轻松的生活。

“活到老,学到老”

,应成为我们今天的行为准则。

⒈向书本学习

吴老师的成功,与她不断的向书本学习有密切关系。她读过日本山内光哉教授编著的《学习与教育心理学》,林崇德先生的《智力发展与数学学习》,苏联科学院副院长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等,以及诸多教育杂志。而我呢,

除了上学时学的一些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外,工作以来又读过什么?

几十学过,

不也成了过眼烟云?

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应该感到时代是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而只有善于学习,

不断反思自我,挑战自我,

丰富自我,

才能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提高全民族素质。

⒉向同行学习

吴老师曾先后向马芯兰老师,刘梦湘老师等导师学习,各种专家的学术报告,

百听不厌,各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

她更是珍惜。

她自己这样说:

在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中,

我努力吸纳前辈名师的有益经验,

虚心向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学习,

向身边的同志们学习,向学生们学习,认真总结自己教学实践,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⒊勤于笔耕

吴老师一边学习,一边实践,

一边总结。

她把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课后有感,

教学心得等毫无保留的倾吐在笔记本上。一本本微微发黄的笔记本记下了吴老师无数个黑夜在小小的写字台上留下的成长足迹。

让我们用吴老师的这段话共勉:

多年的脚改实践我有一个十分深刻的体会,

在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

或肤浅,如果放松,

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

把它记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

都会带来日后冷静思考。

点点滴滴,

积少成多,厚积薄发,拿起手中的笔,

善于思考,勤于笔耕,

做教学的有心人。

三、

课堂的主人是孩子

吴老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本着孩子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情感需要、个性发展等进行的。课堂上,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高兴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是学生。上海特级教师顾汝佐这样评价:在她的课上,我们不仅能跟受到知识信息的传授,

思维的碰撞,

还有心与心、情与情真诚的交流。

北京特级教师刘梦湘说:吴老师精深的教学艺术,不仅感染着上课的每一位学生,台下听课的老师也为之吸引,为之感染。

在教学方面,我才刚刚起步,

没有资格评议吴老师,我只感到吴老师实在太棒了!她的人格魅力,令我钦佩、羡慕。我渴望有她那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