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狼牙山五壮士》课标分析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并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性质的共性是“综合性、实践性”;独特个性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定位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我的这一课堂教学就要着力体现——引导第三学段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和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一、人文教育与学习语言表达相结合,力求文意兼得。《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一篇红色经典文章,教学时容易过分关注爱国主义教育而忽视语文因素学习。《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提出,对精读的评价,“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要求我们把精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表达上。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我把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和重点指向语言文字运用。通过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寓于表达方法的学习之中,寓于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之中。二、突出重点,夯实训练点,注重实效。备课之初,我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根据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通过学习课程标准和分析学情,我认识到,“详略得当”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也是学生日后写作时经常要用到的写作方法,应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点。通过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年段教学目标和内容、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我确定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语文因素教学的两个重点——“详略得当”和“抓住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品质”,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一是交流小标题,比较详略,存疑“详略得当”的好处。二是自学交流,小组合作展示,以读代讲,重点学习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英勇跳崖三个部分中对五壮士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三是通过总结提升,鼓励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不但内容上有详有略,在描写人物上也做到了有详有略,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杀敌、勇于牺牲、热爱祖国的精神。这三个板块的教学摒弃了以往以文章内容理解为线索的教学流程,直接指向了“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三、引导学生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本组的训练重点之一是“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标准》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课前通过预习任务单和微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和狼牙山的相关资料,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著名战役、英雄、日军罪行及狼牙山五壮士的历史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分类整理;课中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布置学生浏览有关抗战的网站,如,“血铸中华”网站、“民族魂”网站,从中下载相关资料,在电脑中分类建立文件夹保存下来。在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给予指导与帮助,促进理解思考,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爱国情感,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积累精彩语言。四、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段历史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学结束时推荐学生阅读《永远的丰碑——赵一曼》、《南京暴行》、《采蒲台的苇》,以及《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抗日文学书籍,不仅能引导学生继续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而且能扩大学生阅读面,让学生继续搜集、整理这段历史的资料,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狼牙山五壮士》教材分析一、教材位置《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勿忘国耻”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小语教材中保留至今的一篇红色经典文章。1.人文专题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2.训练重点教学时,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还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二、课文解读《狼牙山五壮士》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课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课文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本组的训练重点之一是“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相关资料的搜集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为本单元习作写读后感积累素材,因此在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在课后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抗日英雄故事方面的图文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分类整理;还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抗日文学书籍,如,《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或者选取影片片段制成课件在课中播放;也可布置学生浏览有关抗战的网站,如,“血铸中华”网站、“民族魂”网站,从中下载相关资料,在电脑中分类建立文件夹保存下来;教师也可借助相关网络资源,建立本课学习的校园网络平台,探索尝试学生、教师、文本、网络四者互动的新型教学方式。课堂上交流资料,只应是帮助理解,促进思考,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在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给予指导与帮助。本组的另一训练重点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先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边默读边画出使自己受感动的语句,并在书旁适当批注;然后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语句,读出感情;再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拨,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图文结合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最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的小标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到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等。学生能领悟多少算多少,教师不必求其全面,能对学生的习作有所启示即可。在学生感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自读与相互推荐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范读、师生配合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的来说,本文朗读的感情基调是以颂扬的语气为主,语调比较高昂,有些词语要读得略重一些,叙述性的语句语调要舒缓。具体来说,第1自然段以叙述性语气为主,第2、4、5自然段要读出五壮士对敌人的恨,要突出描述五壮士的动作与神态的关键词语,如,“沉着地”、“狠狠地打”、“大吼一声”、“浑身的力气”、“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猛地”等。第3自然段要读出班长的坚决果断和其他战士的激动与自豪。第6至9自然段,要读出五壮士对敌人的蔑视;读出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的喜悦与激动;读出五壮士高呼口号的壮烈豪迈。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在指导朗读中,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体会感情等多种方法,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课文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树立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取得文道统一的教学效果。三、重点词句解析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3.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四、相关资料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帝国主义已霸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为止,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的抗日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和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中国共产党指挥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开辟了敌后战场。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了日本侵略者。1940年3月,他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纠合一小撮民族败类,公开当了汉奸。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敌后逐渐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抗击了大部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从1944年1月到1945年8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在这一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转入局部反攻并取得节节胜利。1945年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宣战。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宣告结束。八年抗战,中国抗日军民共消灭日军130余万人,消灭伪军118万余人,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但是,中国人民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达2100万人。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1941年9月25日,日军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连队主力和干部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六班的5名战士,即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为掩护连队和群众转移,一边打,一边撤,把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坨的悬崖绝壁。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当手榴弹、子弹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病于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在湖南衡阳逝世,享年88岁。狼牙山五壮士,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士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狼牙山五壮士》学情分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的学习目标,经过三、四年级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现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有感情朗读、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对课文中不理解地方提出疑问等等。根据教材特点,本课在教学中除继续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理解程度的能力,以及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刻句子的方法,并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二篇课文,属于“勿忘国耻”这一专题。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还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中年级就学习了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等,并在本组的第一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中学习了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的方法。因此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继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本课的表达特点是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体会这些表达方法在表达上的作用、效果是学习的难点。学生在学习本册第四组《落花生》一课时,已初步了解了详略得当这一写法的特点,所以引导学生领悟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表达特点,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但非难点。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时间距离现在很久远,而现在的小学生出生在新时期,生活条件较好,受苦较少,他们很难想象到战争时代的苦难和当时危急的情况,很难理解壮士们的做法,这样就不利于激发起他们真正的感情,所以要善于引导,通过故事背景的介绍、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朗读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敌人的仇恨。《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全神贯注、昂首挺胸、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大举进犯、横七竖八、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等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感悟本课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生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一、审题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齐读课题。2.知道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壮士”吗?壮士指勇敢而豪壮的人。“壮士”一词最早出现在“荆轲刺秦”的故事中。(出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在易水河边送别时,荆轲边走边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在狼牙山久久萦绕……两千多年过去了,这儿的一草一木都没有向敌人屈服过,这儿的每一块石头都曾染过英雄的鲜血!3.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狼牙山五壮士吧!二、检查预习1.昨天同学们根据预习任务单进行了预习,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预习情况。本课的四字词语比较多,请两位同学分别读。出示:第一组词语:全神贯注、昂首挺胸、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第二组词语:大举进犯、横七竖八、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再来看一看两组词语分别在描写什么?(第一组在写五壮士,第二组在写敌人。)是啊,词语也有感情色彩。这两组词语对比强烈,爱憎分明!让我们再来对比感受一下,请男生读第一组,女生读第二组,。2.在预习任务单上让同学们写了比较难写的字,谁想来交流一下你写的?指导“葛”。注意结构和占格位置。3.课前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概括小标题,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板贴。(引导:课文先写了接受任务,接着写了,又写了,然后写了,最后是跳下悬崖。)小结:这篇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向我们讲述了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痛击敌人,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一下从课文的篇幅看,这五部分内容中,哪几部分是详写的,哪几部分是略写的呢?(2、4、5)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学习完课文相信同学们会有自己的理解。三、研读课文1.学习痛击敌人下面我们重点来看详写的这几部分。先来看痛击敌人这一部分。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抓住关键词谈谈自己的体会。(1)自读标画。(2)指名交流,出示句子。班长马宝玉“狠狠地打”——一个“狠狠地打”写出了对敌人的仇恨。副班长葛振林“大吼一声”——日本鬼子在我中华大地烧杀抢掠,杀害我们的亲人,残害我们的百姓,怎能不让我们满腔怒火。请你读出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抡一个圈”——这个“抡”字多有劲啊!从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仇恨、让一颗手榴弹发挥更大作用。)你能读出来吗?小战士胡福林胡福才“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看他们一枪消灭一个敌人,展现了他们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板书。(3)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五位战士英勇杀敌的样子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你发现这些红色的词语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呢?总结:正是这些对人物细致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才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五位战士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板书。(4)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他们与敌人浴血搏杀的激烈场面吧。教师从头引读,四句人物描写分别指名,教师读完。2.学习顶峰歼敌(1)刚才我们抓住对五壮士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感受到他们英勇杀敌的精神。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4、5自然段顶峰歼敌部分,看看还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他们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画出有关语句谈谈你们的体会。①“用石头砸”(语言)评价:这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对敌人刻骨铭心的仇恨。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变红)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把石头比作雹子,你读出了什么?评价:这里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迅猛、有力,充分体现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③“嗖的一声”(动作)评价:这一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班长对敌人的仇恨和他英勇杀敌的精神。总结: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们重点抓住了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到了壮士们英勇杀敌的气概。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红色部分,重温顶峰歼敌的壮烈场面。3.学习英勇跳崖(1)壮士们的壮举不仅体现在痛击敌人和顶峰歼敌这两部分,还有更令我们震撼与感动的,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2)看了视频,你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壮士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宁死不屈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感受到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正是他们英勇杀敌,勇于牺牲的力量源泉啊。为了党和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板书总结:他们的壮举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爱。(板书热爱祖国)(3)以读代讲配乐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感受五位壮士英勇杀敌、勇于牺牲、热爱祖国的精神,请男生都蓝色部分,女生读绿色部分,红色部分齐读。此时此刻,战士们一个个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男生读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女生读)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齐读)五、总结提升1.详略得当这节课开始时给同学们留了一个问题:课文详写了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略写了另外两部分,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小结:正是这三部分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杀敌、勇于牺牲、热爱祖国的精神,所以要详写。这篇文章不但内容上有详有略,在描写人物上也做到了有详有略,你发现了吗?(详写了班长马宝玉。)总结:详略得当是这篇文章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事的文章中也可以学习运用这种表达方法。2.开头我们说“壮士是指勇敢而豪壮的人。”现在你能说一说为什么把这五位战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了吗?小结:他们英勇杀敌、勇于牺牲的精神令人敬佩。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舍生忘死、英勇就义,所以我们称他们——“狼牙山五壮士”。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将我们从黑暗带向光明,换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六、布置作业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历史,更让我们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课下,请同学们阅读《永远的丰碑——赵一曼》、《南京暴行》、《采蒲台的苇》,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同学们也可以继续搜集、整理这段历史的资料,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板书设计:22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痛击敌人英勇杀敌神态引上绝路勇于牺牲动作详略得当顶峰歼敌热爱祖国语言英勇跳崖《狼牙山五壮士》评测练习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四道检测题分别从词语拼写、补充词语、课文内容以及写法体会来进行设计,如下:《狼牙山五壮士》评测练习《狼牙山五壮士》评测练习学校:班级:姓名:看拼音,写词语。qíqūbáozichóuhèntiàowàng(100%)(100%)(93.18%)(93.18%)补充完整下列词语。满()怒火()钉截铁()落山涧昂首()胸()烈豪迈坚强不()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写出熊标题,完成填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请在下面加上。接受任务—()-()-()—跳下悬崖读一读,做一做。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是句,把比作。这句话充分体现出。《狼牙山五壮士》评测练习学校:班级:姓名:《狼牙山五壮士》评测练习学校:班级:姓名:看拼音,写词语。qíqūbáozichóuhèntiàowàng(96.30%)(98.14%)(3100%)(92.59%)补充完整下列词语。满(100%)怒火(100%)钉截铁(100%)落山涧昂首(92.59%)胸(96.30%)烈豪迈坚强不(96.30%)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写出熊标题,完成填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请在下面加上。(94.44%)接受任务—(96.30%)-(100%)-(92.59%)—跳下悬崖读一读,做一做。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是100%句,把100%比作100%。这句话充分体现出90.74%。《狼牙山五壮士》效果分析这堂语文课我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寓教于文,寓教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准确地把握了价值取向与学生独特体验的关系,更好的地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通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了重点,这样就保证了在有效的时间里突出“详略得当”“抓住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品质”这两个训练重点的落实,教学就更加有的放矢。在教学策略中,我贯穿整合的教学思想,使得教学相对集中,省时高效。再有,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无论是内容理解、还是领会表达,都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自悟自得,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分析如下:一、字词教学目标达成较好。课前,教师就通过预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意。导入后检查预习情况,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发现本课众多的四字词语,因为描写内容不同,感情色彩也对比鲜明,学生也初步理解了这些词语。再根据学生实际,重点指导了“葛”字的书写,用较短的时间达成了教学目标。从课堂检测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字词掌握很好。二、“认识文章详略”这一教学重点落实较好。“认识文章详略”是这一课的训练重点。教学时,将初步认识文章详略的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理清课文顺序、概括小标题的基础上。概括课文内容正是小学阶段语言文字学习的一个难点内容,老师扎扎实实让学生练习,通过检查预习交流概括的恰当与否的过程,学生在比较篇幅上自然感悟出文章内容有详有略。结束总结时,学生更深刻认识到恰恰是这三部分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杀敌、勇于牺牲、热爱祖国的精神,所以要详写。从评测练习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概括小标题,并标注详写部分,已经能认识本文详略得当这一表达特点。三、“抓住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品质”这一教学重难点落实较好。“抓住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品质”是本课的另一训练重点。通过自学交流第二部分痛击敌人,再小组合作展示第四部分顶峰歼敌,最后观看电影片段,以读代讲,配乐朗读第五部分跳下悬崖,重点理解这三个部分中对五壮士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学生自然感悟到本课贯穿始终的“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铝艺匙牌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升降机齿轮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软包装热压密封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轮轴拔卸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节能灯灯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磁卡卡基材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电脑分期合同范本
- 第10课 小型网络的搭建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 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阿归养血颗粒胶囊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雇佣羊倌合同范本
- DB32T 4353-2022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程
- 白描课件讲义整理
- 《三位数的加减法》单元分析
- 医学装备科医院设备绩效管理修订方案
- 绿色卡通风食堂食品安全培训PPT
- 新媒体营销完整版教学课件最全ppt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新)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口算天天练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完整版
-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案(4篇)
- 练字常用的稿纸-红色单线稿纸-书写纸张打印即可
- 个人简历求职竞聘自我介绍PPT模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