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究方法讲义ppt 第一讲绪论_第1页
心理研究方法讲义ppt 第一讲绪论_第2页
心理研究方法讲义ppt 第一讲绪论_第3页
心理研究方法讲义ppt 第一讲绪论_第4页
心理研究方法讲义ppt 第一讲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1第一讲绪论科学与科学方法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研究的分类实验范式获取知识的途径科学方法的构成要素心理学规律的性质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心理学研究的法则如何进行心理学研究研究过程研究思路心理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2这两张照片是同一个人吗?3你怎样看待典型的女性和男性下列哪些特征反映了你对典型的成年女性和男性的看法。——成就取向的——情绪性的——积极主动的——文雅的——冒险的——独立的——挚爱的——好心的——攻击的——人际取向的——雄心勃勃的——令人愉快的——自负的——理性的——娇媚的——心软的——大胆的——有同情心的——支配的——温暖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4(一)科学的定义(1)我们把科学界定为一种以有系统的实证性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该定义的重点不在于研究内容,而在于研究方法。科学是解决“是什么(What)”,“怎么样(How)”以及“为什么(Why)”的过程。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5(一)科学的定义(2)误解之一:将科学视为技术(technology)误解之二:将科学视为某些特定的学科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6(一)科学的定义(3)在任何一种科学中,知识都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在科学中,一切知识都是暂时性的,相对性的。科学知识永远不会是最后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7(二)科学和非科学方法的比较1.一般方法(GeneralApproach)2.观察(Observation)3.报告(Reporting)4.概念(Concepts)5.工具(Instruments)6.测量(Measurement)7.假设(Hypotheses)8.态度(Attitude)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81.一般方法多数的日常判断是一种直觉判断,是在“感觉对”或“看起来合理”的基础上而实施的。科学研究方法采取的是实证性的方法,实证性方法强调直接的观察和实验。但这并不意味着排除了直觉判断在科学中的作用。有时,科学家的研究设想是由最初的直觉开始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92.观察日常的观察缺乏系统性。科学的观察是系统的和受到控制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103.报告假设有一张照片,如右图所示,内容是两个人在一条马路上跑步。你将如何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内容呢?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114.概念我们用“概念”表示事物,事件,事物和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特性。概念是我们交际的符号,观念之间的清楚的交流需要使用清晰定义的概念。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125.工具测量工具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测量的精确水平因测量的要求而不同。我们同样需要利用工具来测量人类的行为。问卷和心理测验是心理学家经常使用的测量行为的有效工具。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136.测量心理学家经常使用两种类型的测量:物理测量和心理测量。测量一般必须具有较高的效度(validity)和信度(reliability)。效度是指一个测量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即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测的是它所要测量的东西。信度,又称可靠性,表现为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147.假设假设是指对事物的暂时性的、验证性的解释。科学假设与非科学假设的主要区别是:可测量性。假设能够被测量的三个条件:首先,假设中所涉及的概念必须十分清楚,明了;其次,假设中不能含有循环的叙述,即用事件本身解释事件;再次,如果假设中包含的观点不能被科学所证明的话,假设将是不能被测量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158.态度科学家经常使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行为科学家的怀疑论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行为是复杂的;其次,科学是人类努力的结果,而人又不可避免地经常犯错误,人类的推理并不是永远正确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16总结: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17(三)科学方法的目的描述:是指对事物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定义、归类和分类的过程。预测:心理学家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根据先前的成绩对后来成绩的预测。理解:当一种现象的因果关系得到确定时,也就是说我们理解了这一现象。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18二、科学心理学的产生1879年,冯特(WilhelmWundt)在德国的Leipzig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19二、科学心理学的产生早期的哲学家一般都采用“思辨”的方法,坐在安乐椅上思考人的心理,利用臆测、内省、推理、直觉的方法,或基于个人的主观经验来推测人的本质。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20二、科学心理学的产生现代心理学家则注重采用实验或观察、调查、相关等科学方法研究各种心理现象。近百年来,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科学研究方法客观明确,收效极为明显。21三、科学心理学的产生(一)历史背景科学心理学采用实证方法来理解人类行为,对行为进行科学的解释。时间主流理论研究内容早期心理物理法感知觉20世纪初-中叶行为主义学习,刺激-反应1967至今认知心理学思维认知神经科学脑功能其他领域临床、社会、组织…22三、科学心理学的产生(二)社会和文化背景这种占主流的背景有时被称为时代精神。它影响对研究课题的选择,支持研究的资源以及社会对研究结果的认同。也影响人们对心理学研究结果的态度。※民族中心主义:当我们试图通过本民族的文化思想或观念来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个体行为时,便产生了这个问题。三、科学心理学的产生(三)道德背景要求研究者遵守伦理行为的最高准则。IRB-伦理委员会风险收益比风险应对知情同意研究中的欺骗和解释动物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23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在许多层面上对人类产生了重大影响个人层面对攻击行为作出治疗干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家庭层面帮助父母控制子女使用媒体,代际关系社会层面努力减少电视网络中的暴力内容,减少老年人刻板印象24第一章引论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25三、心理学研究的分类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1)定性研究主要指非实验性的,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表达的研究。定量研究是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26三、心理学研究的分类1982年,R.C.Bogdan和S.K.Biklen提出定性研究的五个特征: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研究者所关心的主要是在行为发生的特定自然情境中所观察到的资料。主要是描述性的,在搜集资料时,通常不采用数据的形式,而更多地用文字或图片说明和论证研究的结果。研究者主要以资料的引证和叙述,描述对特定情境或对事物关系的看法。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27三、心理学研究的分类1982年,R.C.Bogdan和S.K.Biklen提出定性研究的五个特征:强调过程而不只是关心结果和产品。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从不同证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进行抽象概括。关心的是参与者(被试)在自然背景下对事物已经发生或已经存在的意义的理解、看法或体验。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28三、心理学研究的分类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2)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提出假设和切实可行的研究设计,搜集具有明确指标的量化资料或数据,用数量表示自变量的变化程度,然后用统计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对因变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检验,得到解释,以验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做出结论。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29三、心理学研究的分类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3)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定量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科学研究水平的指标之一。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之间的差异并不是绝对的,只是着重点不同。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的目标、任务和所要研究的变量的性质进行选择。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30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哲学基础实证主义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科学范式自然范式逻辑过程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理论模式理论检验理论建构主要目标确定相关关系和因果联系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文字描述主要方式实验、调查实地研究资料收集技术量表、问卷、结构观察等参与观察、深度访问等研究特征客观主观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312、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1)基础研究是指以揭示规律,探明或建立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它主要通过实验或理论探讨,以寻找新的事实,发现新的现象,揭示未知规律,从而重新评价或修改已有的理论,发展和建立新的理论。具有重大突破性的基础研究,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一个科学领域的现状。心理学中一些揭示心理基本规律的研究都属于基础研究。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322、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2)应用研究是指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它主要是针对实践中的某些特定的科学问题,将有关的知识、规律和理论应用到实际情境。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教育实践、工农业生产、商业服务、医药卫生、体育运动、公安司法等领域。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332、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3)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也不是绝对的,只是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于心理学的发展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基础研究的成果,指导应用研究的进行。应用研究的设计、构想、假说的形成,以及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评价,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实际需要和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应用研究的结果又会丰富已有的理论。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343、实验方法与非实验方法(1)实验方法的特点与优点如下:1.实验者总是带着特定的目的去进行实验。2.实验者设置的实验条件为他的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他可以在做好去测量和记录的充分准备时开始实验。3.实验者设定了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就可以重复实验,对他的结果做独立的检验。4.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只改变某一条件,看实验结果是否就是这个条件引起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353、实验方法与非实验方法(2)非实验的方法有两个特点:第一,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第二,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做出妥协。非实验方法一般包括:观察法、相关法、访谈法、问卷法、个案法等等。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364、实验范式(1)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范式的另一种解释是哲学家T.S.孔恩提出的,是指科学发展的某一时期,在一个领域内某一理论为大家所公认,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它指导着这一时代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这个理论便称为范式。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37“人口过剩”(1)贝利在《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中曾列举马克思和马尔萨斯同样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人口过剩”问题,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范式得出了不同结论的例子,说明社会调查中选择范式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38“人口过剩”(2)马克思把唯物辩证法作为他研究人口问题的指导思想,运用了诸如阶级、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等概念作为框架研究人口,得出了不存在超越一切社会制度的人口规律;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人口过剩的原因,不在于人口的增长数量,而在于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的剥削压迫的结论。马尔萨斯在研究人口过程中,运用了算术级数、几何级数、积极抑制、预防性抑制、邪恶、苦难之类的概念来认识人口现象,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穷和罪恶是人口增长快于生产资料增长这一“人口自然规律”。而他提出的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是战争和瘟疫,“道德的抑制”。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394、实验范式(2)某种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它的设计一般有两种用途或目的。第一,为了使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第二,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40五、获取知识的途径(1)注意凝视一个观点多次重复后,我们便倾向于认为此观点是正确的。所谓注意凝视就是指特定信息的连续呈现。根据知识获得的注意凝视理论,重复出现的信息会被看作是正确信息。我们经常会听人们说“红色可以避邪”,这个信息被重复多次后,我们就会在本命年穿红色的内衣。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41五、获取知识的途径(2)权威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行为都依赖于从权威人士那里接收的信息。比如营养专家告诉我们:“喝牛奶可以补钙”,因此牛奶的销量大幅增加。大家可以想象,生活中有多少权威在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权威的作用还体现在信息提供者的可信程度。提供信息的权威的可信度有多高,你所获得的知识就有多牢固。广告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专家?注意凝视和权威两个因素的联合作用要强于单独的作用。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42五、获取知识的途径(3)个体经验直接经验是获得新知识的另一种途径。每个人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观察世界的,文化和过去经验会使不同人关注的重点不同。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43五、获取知识的途径(4)逻辑推理一般我们从一个前提假设出发,经过演绎得出结果,这种过程常被称为逻辑三段论。逻辑三段论是指,形式逻辑或辩论的一种组织形式,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例如:“漂亮的人都是好人”——“漂亮的人都是好人——小张是漂亮的——小张是好人”。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形成的刻板印象“漂亮就是好”造成的。例如,人们在翻阅简历浏览照片时,常会由一个人的外表建立对此人的第一印象。有吸引力的人会得到更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44五、获取知识的途径(5)科学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客观的测量可以对他人测量的结果进行确认和验证对错误及不完善的推理进行自我校正通过控制排除多余因素的影响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45六、科学方法的构成要素(1)客观性实施一个研究课题时,心理学家应尽量保持客观。选择被试时,总是力图避开有偏差的影响因素(例如年龄或性别),他们还经常使用仪器进行测量以尽可能保证客观。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46六、科学方法的构成要素(2)研究发现的验证由于程序和测量是客观的,因此能够对原始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研究发现的验证对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是很重要的,心理学家使用“重复”这一术语是指按照前人研究的完全相同的方式进行研究,科学家希望通过实施重复研究确证先前的发现。也有些研究将重复与拓展结合在一起,科学家可以在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确证的同时获得新的信息。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47六、科学方法的构成要素(3)自我校正科学研究的结果是开放的,是可以重复的,是需要接受公众检验的。在此过程中,错误和逻辑缺陷凸现出来,研究者依次对结论进行修正。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48六、科学方法的构成要素(4)控制控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直接操纵研究者感兴趣的因素以判断它如何起作用;二是直接操纵研究者不感兴趣的但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49七、心理学规律的性质心理学研究应该是科学的,至少应该是客观的、可控制的和可检验的。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应该具有信度(reliable)和效度(valid)。关于科学的定义很多,在此我们采用Allport的定义,他认为,科学是在常识水平上对事物的理解、预测和控制(understanding,predictionandcontrolabovethelevelsachievedbyunaided‘commonsense’)。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50举例: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51关于科学研究一直存在以下几种不实之说scientificresearchisthecollectionoffactsscientificresearchinvolvesdramaticdiscoveriesandbreakthroughsscientificresearchisallaboutexperimentsscientistshavetobeunbiased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52七、心理学规律的性质R.S.武德沃斯和H.施洛斯贝格(1965)曾指出,虽然实验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的定量工作,但有一些重要的变量,它们的性质是质量的而不是数量的。R.S.武德沃斯等人认为,过于偏向定量的工作,就会给研究工作设置许多障碍,从而把许多基本的科学问题都给掩盖起来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53八、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变量(variable)是指在质或量上能产生变异的任何事物或现象。凡是与个体行为、心理过程有关的任何能变化的因素、属性、特征,都可以作为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例如,声音的强度可以从小变大,时间可以从长变短,彩色的饱和度可以从浓变淡,这些都是量的变量;而人的性别有男有女,动物种属的变化,这些则是质的变量。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541、刺激变量(stimulus,简写为S)刺激变量是指可以使个体产生反应的一切事物。它可以是来自外部环境的任何引发个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声、光、电、温度、气味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刺激;刺激变量也包括外部环境中的社会性刺激,例如生活事件等;刺激也可能起源于个体的机体内部,即个体的内环境,如个体的生理变化和情绪变化等。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552、反应变量(response,简写为R)反应变量是构成个体行为的要素,它不仅指个体所产生的可观察到的外显活动,也包括机体内所产生的生理、情绪及意识活动。前者可以直接观察到,后者可以利用仪器测量的生理反应,如血压、皮肤电、脑电波活动、大脑生化活动等,也可以采用测验及言语报告测量或推论个体的情绪及意识活动。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563、机体变量(organic,简写为O)机体变量是指个体的机体或心理特征。如个体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型、教育水平、特殊的训练、身心健康、动机、目的、性格、内驱力强度等。我们有时把机体变量称为先行变量,因为被试在进行实验前已经具备了这些特征与条件。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57九、心理学研究的法则S-R法则S代表刺激变量,R代表反应变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R=f(S)表示,是指“反应是刺激的函数”,表明个体的反应因刺激的变化而变化。O-R法则O代表机体变量,R代表反应变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R=f(O)表示,是指“反应是机体的函数”,表明个体的反应因机体状况的变化而变化。R1-R2法则R1和R2分别代表两个反应变量。在心理学研究中,这一法则可用来研究一个反应变量与另一个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58十、如何进行心理学研究Planningresearch:Variables:WHATshallwestudy?Samples:WHOshallwestudy?Design:HOWshallwestudy?Analysis:WHATsortofevidencewillweget,inwhatform?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59老年人观点采择能力(1)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老年人在实验室中表现出的观点采择能力与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能力差异很大,为什么?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60老年人观点采择能力(2)很多文献中也提到了老年人退化的认知能力是主要影响因素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61老年人观点采择能力(3)除了认知能力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影响老年人的观点采择能力例如:动机(?)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62老年人观点采择能力(4)根据socioemotionalselectivitytheory,老年人比较关注亲密关系而实验室研究则不会给老年人任何亲密感,这是否导致了他们的表现下降呢?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63老年人观点采择能力(5)研究假设:动机不足导致老年人观点采择能力表现有差异动机:高动机vs.无动机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绪论64老年人观点采择能力(6)研究计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