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1页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2页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3页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4页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第一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考点突破基础整合实验平台题组演练第二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一、种群的特征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范围:

;②取样关键:

;③常用取样方法:

。(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

的动物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随机取样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活动范围大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

的比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

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该种群个体总数迁入或迁出第三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年龄组成(1)类型类型图例年龄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长型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增大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稳定衰退型年幼个体数小于年老个体数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年幼个体数大于年老个体数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减小(2)意义:可推测

的变化趋势。5.性别比例:指种群中

个体数目的比例。【思维激活】

①稳定型的种群的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为什么?提示:不一定。若近期气候恶劣、食物短缺、频发传染病等,种群数量会减少。②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种群的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吗?提示:不是。性别比例主要影响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种群数量雌、雄第四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食物空间Nt=N0λt不变增长速率资源和空间先增大后减小环境容纳量2.决定因素:

。3.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受

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植物

不断减少。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人工控制种群数量第五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体验式自评]1.下列有关种群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B.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2012·新课标全国理综)C.天敌的迁入可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2012·新课标全国理综)D.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2011·北京理综)2.(2013·浙江理综)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BB第六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体验式自评]3.(2012·海南生物)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4.(2012·重庆理综)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B第七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网络图构建]空间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J”型增长“S”型增长第八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情景引领】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思考:(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

答案提示: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2)样方法能否可以调查群落的植物丰富度?答案提示:样方法可调查生物的种群密度,也可调查群落中植物的丰富度。考点一种群的特征B第九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考点一种群的特征[考点归纳](1)图解1.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2)析图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②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为正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④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第十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考点一种群的特征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考点归纳]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数量为N1)→重捕、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易错提醒】①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②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典例训练]1.(2013·新课标全国理综Ⅰ)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题指导】种群密度突出单位空间内某种生物的个体数量,群落的丰富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群落内物种的数量,二是全部生物个体的总数量。所以群落中一种生物数量的下降未必说明群落的丰富度下降(群落的生物丰富度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应为不同的概念)C第十二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典例训练]2.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题指导】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先确定样方多少、样方大小(一般以1m2);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要随机取样,并掌握如何计算种群密度。B第十三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情景引领】(2013湖南望城、长沙联考)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思考:(1)“J”型曲线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答案提示:理想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后的一段时间内。(2)“J”型曲线的增长率会改变吗?有无K值?答案提示:种群增长率不变。无K值。考点二种群的数量变化B第十四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考点二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归纳]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第十五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考点二种群的数量变化(1)K值及其变动示意图[考点归纳]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分析①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

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②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

;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

。(2)封闭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模型在封闭环境中,无外源物质和能量的补充,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随资源的消耗和有害物质的积累,最终K值不断

,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亡。如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负反馈机制下降上升降低第十六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考点二种群的数量变化(3)应用【易错提醒】(1)环境容纳量≠种群能达到的最大值:种群能达到的最大值是种群在某一时间点出现的最大值,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大于环境容纳量。(2)增长率≠增长速率①“J”型曲线的增长率稳定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加;②“S”型曲线的增长率逐渐降低,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典例训练]3.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乙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对害虫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解题指导】当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基本稳定,此时增长速率为0;环境阻力自始至终都存在,随着资源的枯竭,环境阻力将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而增加,种群增长速率逐渐缓慢下来,直到停止增长;对害虫的防治应在害虫个体数到达K/2以前进行;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考点二种群的数量变化A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考点二种群的数量变化[典例训练]4.如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在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2)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3)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4)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 D.四种说法都正确【解题指导】(1)中,过度放牧使草原退化,种群数量最终下降。(2)中,增加营养供应可以增加种群的K值。(3)中,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彻底被破坏,说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是有限的。(4)中,捕捞剩余量为K/2,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原状,对于海洋捕捞来说,能够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捕捞量。D第十九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基础]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2.实验流程液体一个数量变化第二十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实验方略]基本技术要求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5.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6.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使获得的数据更准确。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命题设计]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培养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细胞计数板(是带有2mm×2mm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滴管、显微镜等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取少量的酵母菌培养液放入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再以此为依据估算培养液中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

(3)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但在实验中存在对照,这种对照是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

【解题指导】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本法测得的是菌体(细胞)总数,不能区分是活菌(活细胞)还是死菌(死细胞)。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样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本实验不必另设对照实验,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了前后自身对照。酵母菌总数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培养液稀释后再计数时间前后自身对照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或代谢废物、pH、溶氧量、温度等)的变化关系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题组一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1.下列关于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B.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D.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直接受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另外,年龄组成也能通过影响出生率与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2代表出生率、3代表死亡率。C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题组一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2.(2014浙江建德新安江检测)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黄杉的三个种群龄级(以胸径的大小表示)的取样调查图。其中种群A为自然状态,种群B、C受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据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对B、C种群各龄级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B.种群A中各龄级数量适中,该营养级能量将保持相对稳定C.适度采伐高龄级的黄杉对低龄级的黄杉生长较为有利D.种群C中高龄级黄杉数量锐减,种内竞争将先增强后减弱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种间关系等。由图可知种群B个体数量较A明显增多,种群C个体数量较A明显减少;种群A中幼龄个体数量多于高龄个体,随着幼龄个体的生长,该营养级能量将增加;由种群B与种群A比较可知:适当采伐高龄级黄杉后,低龄级黄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