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
本周三,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通过复习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为教学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利用比例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安排了让同学写出比值相等的比,再组成比例,还安排了四个数组成比例,目的在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我让同学看书自学,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此外,组织同学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同学“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觉了什么?”大胆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这一开放练习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我通过引导让同学开展争论,进行了有效的探究。
本节课我着重了对同学的评价,用多种语言来激励同学,但是有的地方还是做的不太好。假如在这里感情更深些,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爱好,使她们能更好的参加学习。在今后的教学的实践中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同学学习了“比”后进行教学的,导入新课时出示三面国旗,并通过求长和宽比值,引导同学观测,然后提问同学发觉什么?在同学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在此同时还要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关键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为强化理解在这时我安排了随堂练习:
1、写出比值是1.5的比,并组成比例。
2、练习八第一题。
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三步进行的:
第一步,区分比和比例,提出问题: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分?同学回答后,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提示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并由同学自己标出所写的内项、外项。
第二步,通过同学自己计算内项的积和外项的积,发觉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加以概括。
让同学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同学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
课堂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两种方法:
1、求比值。
2、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堂上安排了反馈练习,进一步加深同学对比例性质的认识与掌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同学的全面参加,通过同学动手、动脑、观测、计算、自学与争论等活动,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我细心设计了由易到难得两种类型练习。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3
同课异构能提高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对老师的常态课也是一种检验,同时,能与同事取长补短,教学反思:《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通过同事的评课,能发觉自身上课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习惯性的问题。
本次的上课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我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查找解决本节难点知识的妥当方法,并制作课件。课讲完后,认真分析:
一、找准知识连接点,为新知做好铺垫。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同学学习了“比”后进行的。而“比’是上个学期学习的知识。依据我对同学的了解,他们的大多数会把学过的不相关的东西忘到脑后,因此,先设计了一组复习题,不仅让他们复习了比的定义,还对化简比、求比值的概念在脑中闪动一下,并通过求不同比的比值的计算,唤醒他们的记忆,为学习比例的意义打好铺垫。因此同学在依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同学掌控的很好。
二、相信同学的预习技能,大胆放手,使难点变为平常。
本学期鼓舞同学预习,大多数同学能仔细预习,但也会有个别学困生,只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仅在书上画一画,留留痕而已,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本节概念性的东西较多,同学的理解水平以达到理解:比例的定义、项、内项、外项、内项的积、外项的积等等。因此对此类知识,大胆放手,让同学说,让同学找,这样节约了上课时间,同学的技能也得到提升。
三、练习由易到难,不仅仅为了小测验的总分值数量而选取较简约的习题。
每个知识点都紧跟相应的习题,这样可以实时巩固新知,同时能发觉同学掌控的状况。在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我鼓舞同学逆向思维,依据一个乘法等式,写出比例,把那个告知同学有多个比例,这样能推动同学积极思索,培育同学的发散思维。
这类题,是书中带花的题,应当选作,而我在这里选用,意在考察同学能否敏捷运用新知。同时发觉规律:可以把等式左边的两个因数,作为比例的两个外项〔内项〕,能学出八个比例。最末课堂测验,我出了两个内项互为倒数这个隐含条件,并且运用字母表示的比例式,应当是有较大的难度,也是为了看同学新旧知识的融合状况。
课堂测验看出大多数同学填对了结果是还有20个同学填的是其他两个字母的积。设计的实际应用题,同学也能运用反比例安排的方式解决;还有同学能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列出算式;还有的用比例填空的形式解决了这个问题,挺让我惊喜的,同学的思维很灵动。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有:
一、没能实时抓好课堂生成。
课前预设没考虑到同学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所以当同学提出问题时,自己的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根本没听清孩子的问题,还让他说了两遍,我也没能领悟过来。假如当时让孩子径直解答出自己提出的问题,那会让老师如醍醐灌顶,这样可能会制造出课堂的亮点,更可能树立这个同学的自己心,激发他学习的热忱。可悔之晚矣!
二、高估同学的技能,放松了一个知识点的讲解。
对于解比例,我以为:同学在学好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解比例应当如囊中取物。因此只让同学口述了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因此涌现了,未知数写在等号的右边,几个学困生不会解比例。假如加上一个板演,哪怕是只要一步:把比例变成方程,那就不会涌现类似的问题。
每一次的课,总会有一些优点,同时会存在问题,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才能开拓出一片新的绿地。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5
用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突出重点,有措施,突出难点有策略,整个教学过程表达了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精神,详细而言,有如下两大特色:
1、活了教材,设计者将教学内容分解成20多个问题,每个问题既有侧重,又都围围着重点来进行,使原先教材上的死知识变成了课堂中的“活问题”,让同学在解决问题中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2、搞活了课堂。课堂的活有两种形式,一是形式上的活,一是内在的活,即让同学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前一种活是显性的,后一种活是隐性的,比较难以达到,它需要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以及较高的驾驭课堂的技能。本课的活就属于后一种,老师通过指导同学自学、争论、数量演示等多种方式,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使同学的思维一贯处于活跃状态,故而能事半功倍,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本课的设计表达了一种较高的教学教育观念—教是为了不教。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4
今日上了一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试验课,课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同学一头没有把握好,以致于练习的内容都压缩了。下面对整个教学做如下反省:
一、开始阶段写比这一环节,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原本的意图是通过找相等的比后引出比例这一知识点,在教学中,没料到同学举手少,发言少,稀稀拉拉的几个比,没有任何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这一环节还不如径直出示几个比,径直求比值,从比值中看相等的比,既让同学了解比例是怎么来的〔看比值是否相等〕,又进一步为学习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打下基础。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时候,教学比较模糊,没有突出点,同学在判断的时候,弄不清哪个是用意义在比较,哪个是用基本性质在比较。教学过程应当改为上面这一段,在讨论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抓住关键,让同学多说,说完整。
三、练习难度偏高。从这堂课来看,好像难度高了些,以致于同学思索时间比较长,这也恰恰说明白前面的环节没有教扎实。假如前面的问题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而且还能成为这课的亮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5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学校数学六班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P32—34页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第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同学理解和掌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分。
技能目标: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引导同学自主参加知识探究的全过程,培育同学初步的观测、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技能,进展同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让同学自主参加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主动构建新知,进展同学思维,培育同学讨论数学的技能。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日能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上课我感到特别兴奋,听说同学们都特别聪慧、爱动脑筋,课上积极回答下列问题。今日,我和在座的领导老师们想看一看同学们的表现如何,这节课同学们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P32页四幅图。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义
师问:
①这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事物?〔齐说〕
②这四周国旗涌现在什么场合或什么地点?〔指生回答〕
③这四周国旗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指生回答〕
④这四周国旗的大小相同吗?
说明:虽然国旗的大小不同,但是,这四周国旗都是按肯定的比制作的,那么,我国的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呢?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从国旗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⑤请同学们分别写出这四周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指生回答师板书〕
⑥请同学们看我们写出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求出的比值,谁发觉了我国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是3/2也可以说成国旗长与宽的比是3:2〕
师问:
①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两个比,如:2、4:1、6和60:40。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3/2相等。那么这两个比是什么关系?生:相等。
那么我们能用什么符号可以把它们连接成等式?生:等号
谁来用等号把这两个比写成等式?师板书:2、4:1、6=60:40
②假如用比的分数形式来表示这个式子也可写成:或2、4/1、6=60/40
③依据我们写出的四周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比值,你还能找出这样的两个比并用“=”连接成等式吗?〔指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
师小结:请同学们观测板书的等式,揭示: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师:观测这些式子,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比例吗?〔找3名同学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出示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今日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板书:比例的意义
问题:
①从比例的意义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板书重点符号〕
②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③看大屏幕,刚才我们找出的比都是长与宽的比,现在你能找出这四周国旗宽与长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吗?〔指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
我们已经了解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来考一考大家:
课件出示P33页做一做1题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同学回答,老师课件演示。
2、比例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都知道比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那么比例各部分名称叫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P34页前两行及例题。同时思索〔课件出示〕什么是比例的项?什么是比例的外项?什么是比例的内项?你能举例说明吗?
同学回答上面的问题,老师课件演示。
做一做:指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课件出示〕
4、5∶2、7=10∶6240/160=144/96
3、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
观测:2、4∶1、6=60∶40
思索: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看看你能发觉什么?〔可以相互争论〕
用下面的比例验证你的发觉:
6∶10=9∶158∶2=20∶5
你能用一句话把发觉的规律说出来吗?〔找3名同学回答〕
下面我们计算2、4:1、6=60:40的两个內项积与两个外项积,共同验证一下这三位同学发觉的规律对不对?集体计算后师问:这三位同学发觉的规律对不对?你们发觉这个规律了吗?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测、计算、验证发觉了数学上一个特别重要的规律,同学们真了不得,同学们发觉的这个规律就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师出示板书,指生读〕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这就是今日我们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看大屏幕〔课件出示〕2、4/1、6=60/40
问题:假如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应当怎样计算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指生回答师小结: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师课件
演示2、4/1、6=60/40→2、4*40=1、6*60
4、我们已经理解了比例的基本性质,那么你能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吗?
课件出示:你能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10:2与2、5:0、5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讲解时可启发:假如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哪两个数是內项,,哪两个数是外项,那么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否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由于10*0、5=52*2、5=5,所以假设成立,10:2与2、5:0、5能组成比例,即10:2=2、5:0、5
5、你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吗?课件出示P34页做一做题目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同学回答,老师课件演示
6、师:学习到这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生:两种。一种是依据比例的意义,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另一种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看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是否相等。
三、巩固新知〔课件出示〕
做一做,相信你能行!
1、判断
①10∶5=2是比例。〔〕
②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內项的积的差是O、〔〕
2、填空
①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內项是1/9,那么另一个內项是〔〕
②2:9=8:〔〕
3、用你喜爱的方法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P37页5题,逐一出示各题,同学回答,老师课件演示〕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或学到了那些知识?
五、课后作业:搜集生活中的比例,看看比例在生活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4:1、6=3/260:40=3/2
2、4:1、6=60:40或2、4/1、6=60/40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1、6=5:10/32、4;1、6=15:10
5:10/3=15:105:10/3=60:40
60:40=15:10
2、4*40=96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
1、6*60=96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同学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比例的意义中,我通过出示课本图先了解图意,再写出四周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比值,依据比值相等进行国旗法教育。然后依据学校里两面国旗的比,得出两个比相等。最末通过四周国旗长与宽的比,写出多个等式,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其后通过四周国旗宽与长的比巩固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同学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同学先通过观测,比较、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的主体作用,让新知不知不觉被同学掌控理解。
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比例各部分名称我是让同学通过自主看书学习。设计意图是通过重视自学,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内容特别简单理解,采纳自学的方式,通过两个问题检验,培育同学会看书的习惯。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同学先观测比例式,在思索争论两个內项和两个外项之间的关系,然后观测发觉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末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同学通过亲身经受的计算、观测、验证、沟通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育同学主动猎取知识的技能。
习题设计时,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末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巩固新知,开阔视野,培育同学规律思维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知有意义的数学学习需要建立在同学的主观愿望和知识阅历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让同学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探究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激发了同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同学思维。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约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老师的“再制造”,为同学呈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于简约的谈话间,简约的提问中,让同学自己观测比较、通过自己分析思索,总结出了“比例”这一数学概念。于不经意的诱导,促使同学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计算、观测、比较、验证让同学的思维从原先的不知所向到最末的豁然明亮,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受了一个开心的探究过程,获得了胜利的体验。整节课到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
本节课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放在一起学习觉得内容较多,完成教学有些困难,同时比例的敏捷应用题目没有达到预先的效果有些缺憾,同时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多一些题目就好了,让同学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6
昨天区教研员吴老师到我们学校来指导教案,给我带来很大的援助。耐烦的吴老师,帮我把课的重点应当怎么突出,难点应当怎么化解讲了一遍。细心的吴老师,还建议我去参考一下国标本中的相关内容。匆忙忙忙不够仔细的我,却忘却带笔和本子做记录,只能凭大脑记忆思路了,而我当时还没有备课〔原本没打算上这课的〕。只好从一下班就开始加紧,一贯到晚上十一点,教案和课件才完成〔先自我反省一下〕。
总体感觉这篇教学设计的思路比较有条理,一开始复习比的相关知识,由求比值引入依据比值是否相等来进行分类,从而得出比例的意义,而通过观测比例,发觉组成比例的条件。在教学例1的过程中,先让同学找到要求的比,再通过比例的意义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组成的是怎样的比例式,同时也让同学联系以前的内容对应找出比和比例的区分,使同学不仅能明确比和比例的不同之处,更能对比例的意义产生更进一步的理解。而正由于比例和比不同,所以具有着不同的各部分名称。让同学自学进行了解各部分名称,用一组前面用过的练习题让同学找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同时用启发性的问题“你能找出比例中乘积相等的数吗”引导同学自己去观测思索发觉外项积等于内项积,从而得到并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由此可得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最末进行小结。
上完课后,我自己首先的感觉是虽然有同学自主的探究,但还没能完全放的开,思路还不够开阔。而且由于时间的关系,前面问的比较琐碎后面缺少了五分钟让我把最末一道设计好的开放性的题目出示出来。同时我也在反思假如我再上一遍这节课,我会怎么上?我想到的是前面有的问题比如让同学说判断思路的时候,可以请一两位做代表回答一下就可以了,由于方法已经掌控了,就不需要请太多的人重复说,这样可以抓紧时间让同学做几道敏捷一点的题目,比如已经比例中的三个项,如何求第四个项,比如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哪些比例。这些我事先也考虑到了,但是没能教学进去,需要以后留意。我还在想,其实这堂课中概念部分的教学并不难,可以让同学在练习本上适当记录一些关键点,依据关键点回答就可以了,不须要把整个过程都写下来,否那么也是耽搁时间。我想了许多,但想的大多是在盼望自己能在前面更紧凑以扩展后面的思路上。原来我还挺兴奋自己在课后能感觉出一点东东的,但后来在听了陈老师的指导后,我才知道自己反思的真肤浅:
陈老师给我的教学设计提了几点看法:
1、我的复习提问是问一句同学回答一句的,问了三个问题“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陈老师说,可以打开一点,径直问:你能回顾出以前学过的比的哪些知识?我一听就感觉出了,自己问的范围很狭小,假如那样问,同学的回忆搜寻就被打开了,或许同学不仅能想到比,想到比值,还能想到比的各部分名称,还能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都是和我这节新授课的内容有关联的,复习一下,对于后面比较比和比例的区分有很大的好处。我又反思“我怎么没想到呢?”然后我给自己的说明是,怕同学打的太开耽搁时间:〔后来我又想,只要同学娴熟,其实口答几句话也耽搁不了什么时间的。哎,我们上课总是会在时间上斤斤计较。不够大气
2、我在教学例1的时候原来感觉挺简约的,同学回答的甚至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由于我课前一再强调要回答完整,其实这节课我们同学回答下列问题我自己挺满足的,由于什么所以什么都说的很完整。但陈老师就点明,可以在这里渗透正比例的意义,由于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而它们的比值是什么呢?就是单价。假如买的本数增多,相应的钱数也就是总价也会随之增多。这是我没想到的,我没能想到这个深度。要反省。
3、在比较比和比例的区分的时候,同学说的挺多,什么比例有四个数比有两个数,比是一个比比例是两个比,比没有等号比例有等号。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挺对,当时还挺兴奋的。后来想想,陈老师说,这都是表面上的区分,而意义上的区分其实才更重要。比是两个数相除,而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从意义上来说就完全不一样,这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比例的意义就很有援助。我一想,对哦,还是自己考虑不完善。而且从意义上的区分说下去后,正由于他们的意义不同,比有前项后项,那么比例中的四个数应当叫什么呢?就可以顺当引入下面的内容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4、陈老师提的第4点是我上完课就想到的,就是练习题的开放性不够,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只有意义和性质两种思路,其实还可以用化简比来求,我原来想在开放性的题目中通过让同学自己的探究去发觉的,但没能来及上到这里就下课了,少了五分钟。
特别感谢陈老师的指导,为我在课堂教学及内容设计的“广”和“深”上都提供了很大的援助,让我知道要上好一节课的确很不简单,自己备完感觉好象过程挺流畅了,但其实仔细思索下来,可推敲的地方还有许多,可挖掘的地方也还有许多。感谢老师的指导!盼望陈老师朱老师有空的时候多到我们学校来指导指导我们,我很盼望自己可以做到更好!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同学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问题。
通过复习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为教学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工作,然后再通过例题,得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再利用比例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们安排了让同学写出比值相等的比,再组成比例,目的在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让同学联系以前的内容对应找出比和比例的区分,使同学不仅能明确比和比例的不同之处,更能对比例的意义产生更进一步的理解。而正由于比例和比不同,所以具有着不同的各部分名称。让同学自学进行了解各部分名称,用一组前面用过的练习题让同学找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同时用启发性的问题“你能找出比例中乘积相等的数吗”引导同学自己去观测思索发觉外项积等于内项积,从而得到并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由此可得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最末进行小结。
上完课后,我们首先的感觉是虽然有同学自主的探究,但还没能完全放的开,思路还不够开阔。
我的复习提问是问一句同学回答一句的,问了三个问题“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在教学例1的时候原来感觉挺简约的,同学回答的甚至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好,由于我们课前一再强调要回答完整,其实这节课我们同学回答下列问题我们自己挺满足的,由于什么所以什么都说的很完整。课后我们反思,可以在这里渗透正比例的意义,由于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而它们的比值是什么呢?就是工作效率。假如耕地的时间增多,相应的耕地的公顷数也就是工作总量也会随之增多。这是我们当时没想到的,我们没能想到这个深度。要反省。
在比较比和比例的区分的时候,同学说的挺多,什么比例有四个数比有两个数,比是一个比比例是两个比,比没有等号比例有等号。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挺对,当时还挺兴奋的。后来想想,这都是表面上的区分,而意义上的区分其实才更重要。比是两个数相除,而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从意义上来说就完全不一样,这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比例的意义就很有援助。在上课时我们有些操之过急,没有让同学充分的去说,有些包办代替,应当多找些同学说一说,让同学更多的了解比和比例的不同。
在这节课中,我感到胜利的地方在于教学重点突出,练习有层次,能够在不断的改变形式上加强练习,同学基本上掌控了所学的知识。但是忽视了同学的情感目标,在课堂上老师应当起指导作用,同学起主体作用。同学探究数学的味道还不浓,我们给同学探究的时间不多,我们在同学探究活动中的指导稍弱一些,还应当大胆的让同学进行探究。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重视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充分做好新知识教学前的预备工作。
为了学好新知识,我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了一组“比”,由这组比,引导同学回忆有关比的知识,如:什么叫做比,比各部分的名称,什么叫做比值,求比值的方法是什么?为后边学习比例意义做好了知识上的预备。
二、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形成勇于创新的意识。
为了使同学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测、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我在新授前将设计这样一段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许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将拳头滚动一周的长度和脚的长度的比是1:1,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控了这种奇妙的本事后,去买袜子只需要把它绕圈一周就知道合适不合适了,而侦察员就能依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想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事吗?这种奇妙的本事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讨论的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三、通过同学动手操作和小组争论,得出新的知识。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需要建立在同学的主观愿望和知识阅历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在学习比例的意义时,我先让同学依据要求亲自动手写人以两个数的比,并求出比值。然后,分析这些比的比值,看发觉了什么?在同学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在此同时还要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时组成比例的核心,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为强化理解在这时我安排了两种形式的练习:1、判断。2、组比例。最末通过小组争论:比与比例的联系与区分,并揭示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它们之间都存在着亲密的联系。
〔二〕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三步进行的:
第一步,先由老师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提示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并由同学自己标出所写的内项、外项。
第二步,通过同学自己计算内项的积和外项的积,发觉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加以概括。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我细心设计了由易到难得三种类型练习。
〔三〕为了充分表达数学知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在课的最末我安排了一个在今后工作中会遇到、同学又很感爱好的问题:某罪犯作案后逃离现场,只留下一只长25厘米的脚印。已知脚的长度与人体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想罪犯身高大约是多少吗?这样渗透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思想,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援助同学树立了学好文化知识有利于社会进展的意识。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8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绘制地图需要比例知识,在生产和生活还常常用到两种量之间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另外,通过对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同学对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同学初步了解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改变而改变。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因此学好比例这部分内容是很重要的。
一、在同学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教材分两段,先教学比例的意义,再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并依据这个基本性质教学解比例。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先让同学自学,上了一节预习课,同学做好学习笔记,包括获得了哪些知识点;依据自己的理解如何去把知识讲授、传达给其他同学,另外,还要记录好自己有哪些疑问等等。
二、通过一个例子,就得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通过一个例子,就得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还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讨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为什么要两内项乘两外项乘,为什么不相除,或相加、减呢?通过同学
的这些表现,我感受到让同学去经受问题产生的过程,教给同学讨论问题的方法,科学、研谨地去讨论一个问题这方面还是有欠缺,还需要加强训练。针对这一感觉,我实时给同学补充讲解道:这一规律的得出,事实上是一个科学讨论的过程,同学们说通过一个事例就能轻易下结论吗?同学说不应当这样,那应当怎么样呢?同学继续说:“应多举几例子,然后观测是否都存在这种规律,然后才可以下结论。”又有一个同学说:“得出结论之后,还应当继续举例验证。”我确定了同学的这些说法之后,我又继续解答同学提出的疑问:“其实科学家在发觉、讨论这个规律的时候,是经过了一个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过程的,他们有可能也试着去除过,试着去相加,或相减过,反复试验,才发觉两内项相乘的积和两外项相乘的积是存在肯定规律的,从而得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接着我又给同学总结:“要讨论一个结论,经过一个举例——观测——得出初步结论——验证的一个过程,在讨论过程中,一条路走不通,就变换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就是科学讨论的过程。以后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学习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旧环保设备买卖与运营维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合同3篇
- 计算思维课程设计
- 海南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伦理及政策法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抵债资产转让与受让合同3篇
- 海南师范大学《武术教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照明电气设计课程设计
- 2025年度生态农业园区绿化种植与生态保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安置房租赁中介服务合同
- 算法课程设计2048
- 医院工会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制度规则
- 2022年外交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KYDM-路线设置使用
- (完整版)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年最新版)
- 收割机转让协议
- 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德育状况调查问卷
- 煤矿煤业掘进工作面班组安全确认工作记录表 模板
- 第8期监理月报(江苏版)
-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乙丙橡胶电力电缆绝缘一步法硅烷交联工艺
- 中止施工安全监督申请书(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