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_第1页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_第2页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_第3页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_第4页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第一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六章消化与吸收第一节消化第三节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吸收第二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本章要求掌握

1.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作用

2.胃、小肠和大肠的运动形式第三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水、维生素和无机盐:直接吸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消化吸收废物排出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第四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节消化概述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digestion)。食物的消化有两种方式:一是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digestion):即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搅拌,并将食物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二是化学性消化(chemicaldigestion):即通过消化腺分泌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absorption)。第五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食物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小分子营养物质消化道粘膜血液淋巴液消化吸收第六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2.富有伸展性;3.紧张性;4.自动节律性;5.对不同性质刺激的敏感性不同;

第七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液的主要作用有:

①分解食物中的复杂成分使之便于吸收;

②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③稀释食物,使消化道内容物的渗透压与

血浆渗透压接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④所含的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具有保护

消化道粘膜的作用,防止物理和化学因素造

成消化道损伤。第八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由一连串依一定顺序发生的反射动作实现,称为吞咽反射。第一期:由口到咽。第二期:由咽到食管上段。第三期:沿食管蠕动下行到胃。二、吞咽

由各咀嚼肌按一定的顺序收缩而实现。

一、咀嚼口腔内消化第九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十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三、唾液的成分、作用(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1、性质:无色无味液体

pH6.6~7.1,日分泌量为1.0~1.5L

2、成分:有机物:黏蛋白、球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无机物:Na+、K+、Ca2+

气体第十一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唾液的作用

①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说话,利于咀嚼、吞咽和引起味觉

②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最适pH7.0)可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③排泄功能

④清洁和保护口腔

⑤杀菌作用第十二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胃内消化

从功能上通常将胃分为头区和尾区。头区包括胃底和胃体的上端,尾区包括胃体的下端和胃窦(图6-4)。

一、胃液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胃的外分泌腺有三种:①贲门腺。②泌酸腺。③幽门腺。第十三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胃与食管连接处1~4cm环状区贲门腺区5%小弯中点头区:胃底和大弯上1/3胃体大部分泌酸腺区2/3~4/5处的连线尾区:胃体的远端胃窦幽门腺区20%胃的分区(图)第十四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贲门腺黏液细胞黏液壁细胞盐酸、内因子

泌酸腺主细胞胃蛋白酶原颈黏液细胞黏液

幽门腺颈黏液细胞黏液、胃蛋白酶原胃内腺体的分泌第十五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1、性质纯净、无色酸性液体,pH0.9~1.5,日分泌量为1.5~2.5L2、成分无机物:HCl、HCO3-、K+、Na+有机物: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粘蛋白、内因子第十六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1、盐酸胃液中的盐酸也称胃酸,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盐酸过程如下:(图6-5)。

是一个主动分泌的过程。

H+:由水分解产生,H+泵分泌

Cl-:经Cl-泵,与HCO3-交换获得第十七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基础酸排出量:正常人空腹时盐酸排出量,0~5mmol/h。盐酸的最大排出量:正常人的盐酸最大排出量为20~25mmol/h。HCl分泌与食物或药物的刺激以及年龄、性别相关。HCl排出量反映胃的分泌能力,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第十八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胃酸的主要作用有: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

③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④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⑤有利于铁和钙在小肠内吸收。第十九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由主细胞合成,无活性,在进餐或迷走神经兴奋时释放入胃。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最适pH为2.0)

作用:水解蛋白质为䏡和胨,也生成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

2.胃蛋白酶原HCl(+)第二十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与维生素B12的吸收有关。第二十一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4、黏液和HCO3-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mucusbicarbonatebarrier)可有效地防止盐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第二十二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胃液分泌的调节

一般根据感受食物刺激部位的先后,分为三期:头期、胃期和肠期。第二十三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头期胃液的分泌

头期胃液分泌的机制曾用假饲方法进行研究(图6-7)。头期胃液分泌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头期胃液分泌量约占整个消化期分泌量的30%,胃液的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均很高。

①条件反射性分泌和食物有关的形象、气味、声音等刺激视、嗅、听引起。②非条件反射性分泌咀嚼和吞咽,刺激口腔和咽喉等处的化学和机械感受器引起。第二十四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胃期胃液分泌胃期分泌的胃液量占整个消化期分泌量的60%,酸度也很高,但胃蛋白酶原的含量较头期分泌少。

3.肠期胃液分泌

肠期胃液分泌量占整个消化液分泌量的约10%,且酸度和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也比胃期明显低。第二十五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胃液分泌的特点事项头期胃期肠期量量较大30%量大60%量小10%酶酶多酶较少酶少酸酸高酸高酸低第二十六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进食过程中,兴奋性因素与抑制性因素平衡,防止胃酸过度分泌,保护胃黏膜。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除了精神和情绪,主要还有:(1)盐酸(2)脂肪(3)高渗溶液第二十七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三、胃的运动及其控制(一)胃运动的主要方式

1.容受性舒张2.紧张性收缩

3.蠕动(图6-8)。

第二十八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胃的容受性舒张

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咽、食管等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食物刺激迷走-迷走反射肽NO容受性舒张第二十九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生理意义:①使胃容纳大量食物又不明显改变胃内压,利于胃容纳和储存食物;②防止食物过早排空,有利于食物在胃内的消化。1.胃的容受性舒张第三十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紧张性收缩指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持续收缩状态。——进食后活动加强作用:维持胃的正常位置和形态,促进化学性消化,是胃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胃的紧张性收缩过度胃下垂降低胃扩张第三十一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蠕动始于胃中部,节律3次/分钟,每一蠕动波需1min达幽门,并在前进过程中逐渐增强。

第三十二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三十三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生理意义:①搅拌和磨碎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糊状的食糜,有利于消化;②推进胃内容物入十二指肠。3.蠕动

第三十四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胃的排空

胃排空的动力

胃排空的阻力

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胃运动造成的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幽门和十二指肠收缩第三十五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食物的排空速度三大营养物质的排空时间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化学组成、总量有关

脂肪>蛋白质>糖类第三十六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1.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胃运动↑排空↑食物蛋白消化产物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迷走-迷走反射机械性刺激第三十七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肠胃反射:十二指肠壁感受器受刺激时,反射性地抑制胃运动,使胃排空减缓。酸(pH:3.5~4.0)脂肪、渗透压机械性扩张肠-胃反射促胰液素抑胃肽十二指肠感受器抑制胃排空2.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第三十八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四、呕吐是将胃及肠内容物经口腔强力驱出的一种反射性动作,是一种具有保护意义的防御反射。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呕吐先兆:消化道症状(恶心、流涎)、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第三十九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是整个消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和吸收过程基本完成。小肠内消化第四十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小肠的运动(一)消化期小肠的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2.分节运动(图6-10)3.蠕动

第四十一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分节运动第四十二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蠕动

以环行肌、纵行肌同时收缩或舒张,把食糜向大肠方向推进的运动第四十三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回盲瓣的功能功能:①延长食糜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②防止大肠内容物倒流。胃-回肠反射促胃液素括约肌舒张第四十四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胰腺组成胰液腺泡细胞:各种胰酶

小导管管壁细胞:H2O、HCO3

无色、无味、碱性外分泌腺内分泌腺胰岛素1.胰液的分泌

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二、胰液的成分和作用第四十五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性质无色的碱性液体,pH7.8~8.4,日分泌量为1~2L成分水、HCO3-、Na+、K+、Ca2+、Cl-

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2、胰液的成分和作用第四十六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作用:①中和胃酸;②提供肠腔中酶作用的pH环境。1.HCO3-第四十七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淀粉麦芽寡糖胰淀粉酶、Cl-麦芽糖糊精2.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第四十八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辅脂酶的作用

与胰脂肪酶形成复合物,附着于脂肪表面,并可防止胆盐对胰脂肪酶的置换。3.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脂肪胰脂肪酶胆盐脂肪微滴甘油+脂肪酸Ph8(辅脂酶)第四十九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胰蛋白酶原的激活因素:肠致活酶、胃酸、胰蛋白酶及组织液。4.蛋白质水解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腺泡细胞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肠致活酶胰蛋白酶蛋白质糜蛋白酶多肽氨基酸+++第五十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胰液是最全面、消化力最强的一种消化液,缺乏时,影响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对糖类影响不大。第五十一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3、胰液分泌的调节

胰液的分泌也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胰液分泌的调节也可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图6-9)。

1.头期胰液分泌

此期胰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分和HCO-3较少,而酶含量多。头期胰液的分泌量占消化期胰液分泌量的约20%。2.胃期胰液分泌此期的胰液分泌酶多液体量少,其量占消化期胰液分泌的5%~10%。3.肠期胰液分泌此期分泌量最多,占消化期胰液分泌量的70%,HCO-3和酶的含量均高。第五十二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头期、胃期和肠期胰液分泌事项头期胃期肠期量较多20%少10%最多70%酶很丰富较多丰富水和HCO3-较少较高丰富机制迷走-迷走促胃液素迷走-迷走促胃液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第五十三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成分无机物:水、碳酸氢盐、Na+、K+、Ca2+有机物:胆盐、胆固醇、胆色素、卵磷脂等直接分泌胆囊贮存肝细胞生成胆汁肝胆汁:金黄色,pH7.4胆囊胆汁:棕黄色,pH6.81、性质三、胆汁的分泌及其作用(深绿色)第五十四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胆囊十二指肠肝胆汁胆囊胆汁消化期非消化期金黄色,弱碱性墨绿色,弱酸性胆汁的分泌、排出与胆囊的作用肝细胞胆囊:储存胆汁;浓缩胆汁第五十五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作为乳化剂;(2).运输脂肪分解产物;(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4).中和部分胃酸;(5).促进胆汁的自身分泌:

胆盐的肠-肝循环。

3、胆汁的作用第五十六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意义:促进胆汁分泌(利胆剂)。第五十七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94%)回肠末端重吸收门静脉肝脏细胞胆汁再分泌第五十八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十二指肠腺碱性粘液肠腺酶类无机物十二指肠粘膜下层全部小肠粘膜层(四)小肠液及其作用第五十九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性质

弱碱性液体,pH7.61~3L/d

2、成分

水分、Na+、

K+、Cl-、Ca2+

有机物:粘蛋白、肠致活酶、肽酶、蔗糖酶、麦芽糖酶、肠脂肪酶

3、作用

保护、激活、稀释第六十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小结

叙述蛋炒饭的消化过程?

淀粉

麦芽糖+葡萄糖

双糖酶

葡萄糖小肠液唾液淀粉酶(口腔、胃)胰淀粉酶(小肠)第六十一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甘油三酯甘油+脂肪酸+甘油一酯

胃蛋白酶(胃)蛋白质䏡、胨、少量肽和氨基酸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小肠)二肽酶、三肽酶、多肽酶

䏡+胨+多肽氨基酸(小肠液、小肠上皮细胞内)

胰脂肪酶(小肠)第六十二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大肠内消化第六十三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粪便刺激直肠壁感受器大脑皮层(便意)传入神经排便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盆神经、腹下神经盆神经(+)阴部神经(-)结、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肛门外括约肌舒张排便

排便反射过程便潴留便失禁第六十四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大肠内有大量的细菌,它们来自空气和食物。其主要作用有:①发酵未消化或不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纤维素)和脂类,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多种气体。②利用肠内的简单物质合成维生素K、B1

、B2

、B12

和叶酸。③可转化胆红素为尿胆素原;分解胆固醇、药物和某些食物添加剂。④使某些氨基酸脱羧生成胺,包括组胺、酪胺、及有臭味的吲哚和粪臭素。细菌对糖和脂肪的分解称为发酵,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腐败。第六十五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消化液消化液日分泌Ph酶唾液1200ml6.0-7.0中性唾液淀粉酶溶菌酶胃液20000.9-1.5酸性胃蛋白酶胰液15008.0碱性胰淀粉、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胆汁7007.8-8.6碱性无小肠液20007.8-8.0碱性双糖酶,肠肽酶总量7000第六十六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食道胃小肠蠕动蠕动蠕动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分节运动胃排空

消化道的运动形式

第六十七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大类物质的消化过程有机物

消化部位

消化酶

产物蛋白质

胃、小肠胃蛋白酶、胰胆白酶糜蛋白酶、多肽酶

氨基酸淀粉

口腔、胃、小肠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肠麦芽糖酶

葡萄糖脂肪

小肠胰脂肪酶甘油、脂肪酸第六十八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第二节吸收一、吸收的部位及机制(一)吸收的部位小肠吸收的物质种类最多、量大,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的吸收部位见图。第六十九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小

收第七十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小肠有许多对物质吸收的有利条件:①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②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人的小肠长约4m,粘膜有许多环形皱褶,皱褶上有大量的绒毛,绒毛表面柱状上皮还有大量的微绒毛,这就使小肠的吸收面积比同样长度的单筒面积增加约600倍,从而使吸收面积可达200m2左右,③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3~8小时),有充分的时间吸收。④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加上小肠运动和绒毛的节律性伸缩与摆动,可加速绒毛内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有利于吸收。见图。第七十一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七十二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一)糖的吸收食物中的糖类一般须被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只有少量的二糖被吸收。肠道中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若以葡萄糖的吸收速率为100,各种单糖的吸收速率分别为:半乳糖110、果糖43、甘露糖15、阿拉伯糖9,单糖的吸收是一种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图6-13)。第七十三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二)蛋白质的吸收食物的蛋白质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几乎全部被小肠吸收。氨基酸的吸收与葡萄糖的吸收相似,即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而被吸收。

(三)脂肪的吸收脂肪酸、甘油和甘油一酯、胆固醇及其脂肪的消化产物基本上都是脂溶性物质,它们要被吸收进入肠上皮细胞,首先要通过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静水层。在所有的生物膜的表面,均附着有一层静水层,这层静水层是脂肪吸收限速的关键一步。胆盐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胆盐是双嗜性分子,脂肪只有与胆盐结合形成水溶性混合微胶粒后,才可通过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静水层,抵达细胞膜表面。在细胞膜表面,脂肪酸、甘油、甘油一酯和胆固醇等离开微胶粒,通过脂质膜进入上皮细胞内;而胆盐不能通过细胞膜,一部分留在肠内再利用,另一部分在回肠进行肠—肝循环。第七十四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脂肪的水解产物进入上皮细胞后的去路主要有两条:①长链脂肪酸及甘油一酯、胆固醇等进入细胞后,在滑面内质网中大部分被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与载脂蛋白和磷脂结合形成乳糜微粒(chylomicron),乳糜微粒又进入高尔基复合体,被包裹在囊泡内,移行到细胞基底侧膜,最终以胞吐的方式离开上皮细胞进入细胞间隙,再进入淋巴,这就是脂肪吸收的淋巴途经(图6-14)。第七十五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②中、短链脂肪酸及其组成的甘油一酯是水溶性的,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可由上皮细胞内直接扩散出基底侧膜进入门静脉而不必经淋巴途经。由于膳食中的动、植物油中含长链脂肪酸多,所以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途经以淋巴为主。(四)水的吸收成人每日大约由胃肠道吸收8L水,它包括随饮食进入消化道的水和消化液中的水。水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被吸收的。第七十六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五)无机盐的吸收

1.钠的吸收钠的吸收是主动的,

Na+

由肠腔向细胞内扩散时要借助转运体蛋白。Na+通过四种方式经肠上皮细胞顶端膜进入细胞内:①Na+-有机溶质(如葡萄糖、半乳糖、氨基酸、二肽等)同向转运;②Na+-Cl同向转运;③Na+-H+与Na+-K+

逆向转运;④少量Na+

可经水通道被动扩散。第七十七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2.铁的吸收人体每日吸收铁的量约为1mg,仅为每日摄入膳食铁的5%左右,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食物中三价铁(Fe3+)不易被吸收,二价铁(Fe2+)易被吸收。维生素C能使Fe3+

还原成Fe2+,因而可以促进铁的吸收。胃酸有利于铁的溶解,可促进铁的吸收。

3.钙的吸收从食物中摄入的钙,30%~80%在肠内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十二指肠。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有维生素D和机体对钙的需要状况。第七十八页,共八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六)胆固醇的吸收胆固醇分游离的胆固醇和酯化胆固醇两种,只有游离的胆固醇才能被吸收。酯化胆固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