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第五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_第1页
医学专题-第五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_第2页
医学专题-第五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_第3页
医学专题-第五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_第4页
医学专题-第五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预防(yùfáng)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第一节

免疫(miǎnyì)与计划免疫(miǎnyì)

第一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一、免疫(miǎnyì)的基础知识(一)免疫系统

1.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jītǐ)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反应,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和排除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jītǐ)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第二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2.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分子三个部分。

(1)免疫器官

①胸腺

②脾脏(pízàng)

③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组织

(2)免疫活性细胞

①T淋巴细胞

②B淋巴细胞

(3)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主要有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组成,在体液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3.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御(fángyù)感染(2)自身稳定(3)免疫监视

第四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二)免疫(miǎnyì)作用的种类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⑴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⑵吞噬细胞和体液的防御作用

⑶血脑屏障作用

2.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又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bèidònɡmiǎnyì)两类。(1)自动免疫

自动免疫包括自然自动免疫和人工自动免疫。

(2)被动免疫(bèidònɡmiǎnyì)

被动免疫(bèidònɡmiǎnyì)包括自然被动免疫(bèidònɡmiǎnyì)和人工被动免疫(bèidònɡmiǎnyì)。

第五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二、计划(jìhuà)免疫

(一)预防接种(yùfánɡjiēzhǒnɡ)

第六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1.预防接种用生物制品种类(1)自动免疫制剂

①菌苗,对某一特定传染病产生或增加人工免疫力的制剂。分死菌苗和活菌苗两种。

活菌苗:常用者有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鼠疫活菌苗等。制备活菌苗的关键在于获得减毒或无毒菌株,但该菌株应保持免疫原性。活菌苗接种后,在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类似经型或隐性感染。一般只需接种一次,且需量较小,但引起的免疫效果好,且能维持较长时间。如能以自然感染途径接种则更为适宜,因除引见(yǐnjiàn)全身免疫外,尚能引起局部免疫。其缺点为活菌苗需维持其活力,菌苗的保存需一定的冷藏条件,且有效期短。死菌苗: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病原菌杀死后仍保持免疫原性可制备死菌苗。常用的死菌苗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甲、乙混合菌苗、百日咳菌苗等。由于病原菌已被杀死,不能繁殖,因此死菌苗用量较大,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肿痛或发热等全身反应。死菌苗大多需要多次接种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为减少死菌苗的接种次数,现常将不同种类的死菌苗作合理混合,制成联合菌苗,如伤寒菌、甲、乙型副伤寒菌混合的三联菌苗。第七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②疫苗,分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类。灭活疫苗:用被灭活而完全丧失致病力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这种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仍能使机体产生相应免疫力。如甲肝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用活性被降低到基本丧失致病性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制成的疫苗。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如麻风(máfēng)腮疫苗。近年来联合疫苗的使用已经成为国际上儿童疫苗使用的主流趋势。联合疫苗:把几种疫苗中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成分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疫苗,同时预防多种疾病,或者预防一种疾病的多个亚型。例如麻腮风疫苗就能够同时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种疾病。联合疫苗减少了接种针次,而且不增加接种副反应,更加方便,是疫苗发展的趋势。第八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③类毒素用细菌(xìjūn)产生的外毒素经脱毒后制成。如破伤风类毒素。

(2)被动免疫制剂

①丙种球蛋白

②免疫血清

第九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2.几种疫苗的接种(jiēzhòng)方法及注意事项(1)卡介苗卡介苗的由来:20世纪初,法国有两位细菌学家——卡默德和介兰,他们共同试制成功了预防结核菌的人工疫苗,又称“卡介苗”。那是秋天的一个下午,卡默德和介兰走在巴黎近郊的马波泰农场的一条(yītiáo)小路上做实验,试图把结核杆菌接种到两只公羊身上,但每次都失败了。走着走着,他们发现田里的玉米杆儿很矮,穗儿又小,便关心的问旁边的农场主:“这些玉米是不是缺乏肥料呢?”农场说:“不是,先生。这玉米引种到这里已经十几代了,可能有些退化了。”“什么?请您再说一遍!”农场主笑着说:“是退化了,一代不如一代啦!”看着匆匆离去的两个人,他觉得很好笑。卡默德和介兰从从玉米的退化马上联想到:如果把毒性强烈的结核杆菌一代代培养下去,它的毒性是否也会退化呢?用已退化了毒性的结核杆菌再注射到人体中,不就可以既不伤害人体,也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了吗?两位科学家足足花了13年的时间,终于成功培育了第230代被驯服的结核杆菌,作为人工疫苗!

第十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卡介苗

接种(jiēzhòng)对象:注意事项:第十一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2)乙肝疫苗

(3)百白破三联制剂(zhìjì)

(4)脊髓灰质炎疫苗

(5)麻疹减毒活疫苗

第十二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3、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基础免疫:一般6个月以上的乳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已逐渐消失,容易感染疾病。为了达到保护的目的,选择几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传染病疫苗,在短期内接种到小儿体内,使他们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这种初次接种叫基础免疫。由于疫苗种类不同,完成基础免疫所接种的次数(cìshù)也有所区别,一般,活疫(菌)苗,因免疫效果好,只需接种一次就可达到基础免疫的效果。死疫(菌)苗,因免疫效果较差,必须接种几次才能达到基础免疫的效果。加强免疫:经基础免疫后,体内获得相当的免疫力,经一段时间后,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若重复接种一次,就可使免疫力再度提高,以巩固免疫效果,这种复种称为加强免疫。4、预防接种证5、儿童免疫程序6、地球上要消灭的第二种传染病(脊髓灰质炎)和已经消灭的传染病(天花)7、“种四苗、防六病”第十三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第二节传染病概述(ɡàishù)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由于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在集体(jítǐ)生活中,儿童接触密切,容易发生传染病,且可造成流行。因此,预防和管理传染病,是集体(jítǐ)儿童机构中的一项重要的保健工作。

第十四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一)传染病的特性(tèxìng)1.有病原体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等。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如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2.有传染性

病原体经一定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所有传染病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3.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该传染病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人体的免疫状态因病而异,个体之间也有差别。如,麻疹、水痘等,一次得病后几乎不再感染,称为持久免疫。流行性感冒痊愈后,经一段时间后可再度感染。4、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潜伏期;前驱(qiánqū)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第十五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liúxíng)的三个环节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fánzhí)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是传染源。(1)传染病患者:病人是重要传染源(2)病原携带者:是指无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3)受感染的动物

第十六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2.传播(chuánbō)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传给易感者,在外界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传播:病人或携带者咳嗽、喷嚏,使病原体随同(suítóng)飞沫被喷到周围的空气中,易感者吸入这种含有病原体的飞沫而形成新的传染,这种传播称为空气飞沫传播。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均可经空气飞沫传播。

第十七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2)食物传播:病原体污染(wūrǎn)了食物或饮水,经口进入易感者体内,形成新的传染。常见的有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3)虫媒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昆虫(如蚊、白蛉、蚤、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入易感者体内,造成感染。虫媒传播的传染病发病率与该媒介昆虫增多的季节有关。经虫媒传播的疾病主要有:蚊→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白蛉→白蛉热;蚤→鼠疫;虱→斑疹伤寒。

第十八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病原体随同病人或携带者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排出以后(yǐhòu),污染周围的日常用品,如衣被、毛巾、玩具、食具等,在这些杂物上的病原体再通过人的手或其他方式传播到易感者的口鼻或皮肤上,而使之受染。

因为手经常和食物、饮水、口鼻接触,又常被带有病原体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所污染,所以手传播传染病的作用很大。肠道传染病经手传播尤为普遍。

第十九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5)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是由医务人员在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时或实验室操作过程中造成的传播。如输血员带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时,输血可传播乙型传染性肝炎。药物或疫苗注射时不换针头、注射器亦可传播乙型传染性肝炎。

(6)母婴传播:包括胎盘传播、哺乳传播和产后母婴密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7)土壤传播(8)水源(shuǐyuán)传播(9)直接接触传播第二十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3.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quēfá)特异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

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多,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三)传染病的预防(yùfáng)1.“三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儿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quánqiú)范围内大规模流行。2010年8月,世卫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

如何(rúhé)预防甲流?

◆患病病人和可疑病人应隔离或医学留观◆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即疫苗注射1、学校防控措施及出院标准◆如果14天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该班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班级需要停课时,该班级所在年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年级需要停课时,该学校可以(kěyǐ)全体停课。◆出院标准◆体温正常3天,其他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情况稳定,可以出院。◆因基础疾病或合并症较重,需较长时间住院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转为阴性后,可从隔离病房转至相应病房做进一步治疗。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2、个人预防措施◆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féizào)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用手接触你的脸。◆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第三节婴幼儿常见(chánɡjiàn)传染病

(一)病毒性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1.麻疹

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rénkǒu)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疫情主要威胁5岁以下儿童,成人也有发病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病因、传染途径;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护理:7方面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2.风疹(fēnɡzhěn)(1)流行特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小。

(2)症状:

①潜伏期约10—21天。

②病初可有发热、咳嗽(késòu)、流鼻涕等症状,体温多在39℃以下。

③发热当日或次日就出现皮疹。皮疹很快布满全身,但手心、脚心一般没有皮疹。

④病人耳后及枕部的淋巴结肿大。

(3)护理:发热时卧床休息,多喝开水。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孕妇勿护理风疹病人,以免感染风疹,致胎儿畸形。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3.幼儿(yòuér)急疹

(1)流行特点: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不强,多发生在6个月—1岁半的小儿。

(2)症状:

①潜伏期约4—8天。

②起病突然,体温可达39℃—41℃,食欲差,但精神尚好。

③高热3—5天后体温骤然下降。在体温下降时出现皮疹,1—2日皮疹完全退净。

(3)护理:高热期间多喝水,适当服退热药降温,以免(yǐmiǎn)因高热而惊厥。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4.水痘(shuǐdòu)(1)流行特点: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的传染性很强,以6个月—3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多发生于冬春季。(2)症状:病初1—2天有低热,以后出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最初皮疹是红色小点(xiǎodiǎn),一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干痂脱落后,皮肤不留疤痕。在得病的一周之内,由于新的皮疹陆续出现,而陈旧的皮疹已经结痂,在病人皮肤上可同时见到红色小点(xiǎodiǎn)、水疱、结痂三种类型的皮疹。出皮疹期间皮肤瘙痒。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水痘(shuǐdòu)与手足口病症状的区别:①出皮疹的部位:水痘皮疹多出在头皮、颈部、躯干,四肢少。手足口病的皮疹则出在手指指甲周围、脚趾指甲周围以及口腔内。

②皮疹的特点:水痘的皮疹分批出现(chūxiàn);但手足口病的皮疹仅出一批。

③水痘病程时间较长,约2周时间;手足口病病程较短,约1周时间。

④水痘传染性强,手足口病传染性弱。

⑤护理要点不同:水痘护理关键是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手足口病则重在保持口腔卫生。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5、几种出疹性传染病的鉴别(jiànbié)补充图表第三十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二)其他(qítā)病毒性传染病1.流行性感冒

病因及传染途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quánshēn)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症状(zhèngzhuàng):1.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有腹泻。2.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咽部充血,软腭上有滤泡。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护理:1.居室宜空气清新、流通、阳光充足,有条件者应实行家庭隔离,让患者单独居住,可用食醋蒸熏居室,以控制流感病毒,防止传播。隔离期限自发病(fābìng)至热退48小时。2.发热患者宜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复感风寒,应多饮开水。3.保持口咽、鼻腔清洁,早晚刷牙,进食后以淡盐水或温水漱口,防止继发感染。4.患者用过的生活用具应注意消毒,可用煮沸消毒法或日光曝晒。5.平素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时增减衣服。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6.患者饮食宜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高热时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当饮用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2.流行性腮腺炎(1)流行特点: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腮腺肿大期间,唾液中有病毒,可经飞沫传染。

(2)症状(zhèngzhuàng):

①起病急,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②1—2天后腮腺肿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楚,有轻度压痛。张口或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胀痛,尤以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加剧。

③一般先一侧腮腺肿大,1—2日后另侧也肿大,经4—5天消肿。(3)护理: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流行性腮腺炎护理措施:

1.减轻疼痛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腮腺肿痛,影响吞咽,口腔内残留食物易致细菌繁殖,应经常用温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幼儿应帮助其多饮水。做好饮食护理,患儿常因张口及咀嚼食物使局部疼痛加重,应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不可给予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否则可引起唾液分泌增多,排出受阻,腺体肿痛加剧。腮腺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可减轻炎症充血程度及疼痛。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保持局部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

2.降温保证休息,防止过劳。发热伴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至热退。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利汗液蒸发散热。监测体温,高热可采用头部冷敷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

3.病情观察脑膜脑炎多于腮腺肿大后l周左右发生,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或惊厥。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

4.预防感染的传播对患儿应采取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止。对其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在流行期间应加强托幼机构的晨检。对易感儿可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采用皮内、皮下接种或喷鼻、气雾法,90%可产生抗体。

5.家庭护理指导单纯腮腺炎患儿可在家(zàijiā)隔离治疗护理,须指导家长作好隔离、用药、饮食、退热等护理,并学会观察病情,一旦出现严重症状,立即就诊,用中药治疗。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3.流行性乙型脑炎(nǎoyán)

病因、传染途径(tújìng)症状预防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4.传染性肝炎(ɡānyán)甲型传染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粪口传播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huánjìng)中存活,能通过各种污染物品(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以及水和食物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近年来由水产品传播的甲肝屡有发生,泥蚶、毛蚶、牡蛎、醉蟹等均可成为甲肝病毒携带物。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rénlèi)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病。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五页。编辑课件甲肝和乙肝的区别(qūbié)甲肝:是甲肝病毒引起的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消化道传播)。被甲肝病人大便污染的水、食物等,未经彻底消毒被人饮用或食用就很容易引起甲肝的暴发流行。潜伏期1个月,有黄疸型肝炎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