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课题是毫米的认识,他是毫米与分米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才能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二、说教学目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定位1.知识目的: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的产生的实际意义,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可以用毫米作单位进展测量2.才能目的: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并会进展简单的换算,同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才能和合作意识3.情感目的: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三、说重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认识1毫米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历的根底下,通过观察、操作、比拟等一系列的活动,互相合作、集体讨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五、说教学过程1.设置疑念,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量到不是整厘米时,学生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入新课,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2.观察理论,探究新知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猜测才能。学生对毫米的感知并不是特别生疏,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经历上进展大胆猜测,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进展猜测、试验、探究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新知识,开展了才能,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表示时,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表示,还通过观察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在动手测量的根底上,感知1毫米有多长。在认识1毫米上,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展教学:1.观察尺子上的1毫米,体会一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2.联络实际寻找实际生活中大学1毫米的舞台。3.用拾掇表示1毫米的长度。3.回忆总结,加深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1厘米=10毫米4.稳固练习课本第三页的做一做5.联络生活,进步认识在生活中那些物品测量时用毫米作单位?他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多大?毫米的认识说课稿2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才能的根底之上进展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开展效劳。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开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的。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的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存联络,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理论操作才能,简单的推理才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同时结合详细内容向学生浸透长度单位,来于理论又应用于理论,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优秀..件.园)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开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才能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承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历出发,在轻松的气氛中通过观察、操作、比拟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讨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理论才能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本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老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场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理论才能的开展。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自主探究。例如老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二、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承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究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时机。会发现学生把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历,知识经历出发对老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构造。在比拟、分析^p、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在认识毫米时,老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老师立即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老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认识。三、让兴趣练习,促知识稳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中,如何来表达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笑声不断,老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沉的兴趣和积极地情感。毫米的认识说课稿3一、说教材:《分米、毫米的认识》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才能的根底之上进展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开展效劳。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开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的。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的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存联络,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理论操作才能,简单的推理才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同时结合详细内容向学生浸透长度单位,来于理论又应用于理论,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开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才能的关系。在《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承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历出发,在轻松的气氛中通过观察、操作、比拟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讨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三、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理论才能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本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老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场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理论才能的开展。基于此,《分米、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自主探究。例如老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二〕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承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究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时机。会发现学生把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历,知识经历出发对老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构造。在比拟、分析^p、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在认识毫米时,老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老师立即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老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认识。〔三〕让兴趣练习,促知识稳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中,如何来表达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笑声不断,老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沉的兴趣和积极地情感。毫米的认识说课稿4一、说教材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米以及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会有一个比拟完好的认识。这局部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根底,也能为进步学生的解决问题才能和理论才能创造条件。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本节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2、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络,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才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3、使学生感悟到知识于生活。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二、说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开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新大纲也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为了全面、准确地到达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将注意: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究、积极学习。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课堂开场,就设计了猜一猜老师手中两本书哪本比拟厚,哪本比拟薄这一活动,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自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2、给学生充分的空间传统的教学老师包办过多,恨不得把许多知识瞬间都灌注给学生,留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过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开展。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动手测量的根底上,感受到1毫米有多长,通过观察找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需要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官,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获取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数学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联络生活创设问题是新课程精神的表达。在教学中设计了联络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在练习中设计了改一改小马虎的日记,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严密相连的,建立了一定的生活常识,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三、说学法我们常说:“将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这些至理名言充分说明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才能的重要性。为了到达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并努力做到“授人以渔”,我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1、合作交流法小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合作学习首先满足了他们“说”的需要,在同一时间里,每个小组都有人在说,课堂成了说的海洋。学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感到自由、轻松,乐于大胆讨论、质疑,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注意倾听,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造力有明显的作用。2、动手操作法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手的动作对于人的智力开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量一量等多种活动获取新知,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才能和观察才能,还使学生养成了擅长考虑、乐于动脑的好习惯。四、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首先创设猜一猜老师手中两本书哪本比拟厚,哪本比拟薄这一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一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表示的过程中,温故旧知。再从毫米产生的两个维度出发:一是所学长度单位测量比拟短的物体时产生的需要,二是所学长度单位测量物体不够准确时产生的需要,设置测量学生身边的数学课本的长度、宽度、厚度这样的情境〔数学课本的长度、宽度不是整厘米的,厚度不到1厘米〕,从而激起学生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1、认识毫米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尺子,再交流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的答复电脑演示说明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2、体会1毫米的长度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1分硬币的厚度,再与尺子上面的小格比一比,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由此让学生感知1毫米的厚度,再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请学生扮演毫米,跟其他同学说一说毫米的特点,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或哪些地方的长度或厚度接近1毫米。3、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推理得出1厘米=10毫米先让学生猜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数一数尺子上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多媒体演示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从而验证得出结论1厘米=10毫米。这一环节教学时,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理论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1毫米的概念,从而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这样很好的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老师再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作用,让学生去猜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进展动手操作验证结论,使学生主动地进展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三〕、稳固练习,培养才能1、在尺子上指一指10、20、15、24、48毫米在哪儿?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发现5毫米的位置,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几毫米的位置。2、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3、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长度、宽度。4、填一填,填上适宜的单位。5、改一改,小马虎的数学日记。这个环节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根底上,提供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展稳固,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严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四〕、全课总结,学生说自己的收获。五教学效果预估整堂课,充分表达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为根底等新理念。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进步了各种才能。毫米的认识说课稿5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叫×××,来自于×××小学,很快乐有这次时机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p、教法学法分析^p、教学设计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过渡:首先我谈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毫米的认识”这局部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根底,从经历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展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拟完好的认识。这局部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根底,也为进步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和理论才能创造了条件。〔二〕教学目的确实定根据小学生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程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展简单的换算。〔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的〔1〕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2〕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简单的推理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的〔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严密联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浸透长度单位来于理论又应用于理论的观念。〔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的,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二、说教法本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那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1、谈话引入法2、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三、说学法新课标指出: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1、操作理论法2、联想类比法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1、电教媒体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3、老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卡等。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五、教学程序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p,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这一阶段里,我按照谈话引入、复习旧知—→理论活动、引起冲突—→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一流程开展活动。2、谈话引入,复习旧知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场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我准备这样设计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啦!你知道你如今有多高吗?请大家估一估,这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展实际测量。并提问:刚刚我们测量的数据中,有几个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给大家说说这些长度单位吗?通过估测学生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长度单位有关知识的回忆和对经历的总结,架好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3、理论活动,引起冲突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刚刚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这个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长高了没有,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测量能知道我们到底要穿多少号的衣服,更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让我们知道房子呀、树木哇都有多高,能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周围的事物,也能使我们更好的做事情。等等我由学生身高测量这一个体事件扩展开来,引导学生放眼周围,通过对生活现象的举例,使学生对测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测量应用的广泛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体会到掌握测量方法的必要性。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填写记录单。最后,我发给每小组一把特制的没有毫米刻度的纸尺,要求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展测量。学生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测量的结果。纸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学生准确测量非常困难。我有意制造这个矛盾,是为了使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现实需要发生矛盾冲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准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须寻找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从而产生要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这就为下面新知识的探究设置了有利的悬念。3、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时我很自然的提出问题:同学们,要想准确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方法吗?在小组讨论内一下。学生经过一翻考虑会提出这样的设想:我们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有的学生也可能会直接说出可以用毫米做单位。这时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展引导:你从哪儿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认为厘米作单位太大了,要创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刚刚有同学说用毫米作单位,他说对了。毫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从而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探究体验,形成知识〔在这个阶段,我根据教学目的设计了如下版块〕版块1、认识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直尺,然后配合学生的汇报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进展演示。〔这是一个放大的直尺〕通过动画,明晰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对学生的有意注意进展正确的导向,进步课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于10毫米”这个教学重点。版块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我准备组织学生进展如下活动〕〔1〕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1毫米。〔2〕我借助1分硬币、卡等让学生明白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1毫米。〔3〕让学生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4〕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大约1毫米。〔5〕用手势表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长度。〔6〕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一般用毫米做单位。〔7〕完成p3做一做,让学生体验测量的过程。设计这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借助实物进展类比,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表象,使学生对毫米的认识逐步深化,从而打破教学难点。这样不仅进步了估测的才能,而且还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于生活,数学又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效劳的思想。版块3、小结我由学生自主小结,畅谈这节课的收获。第三阶段:理论应用,拓展深化首先,我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5面练习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然后,让学生量数学课本的厚度〔用毫米做单位〕接着,要求学生估一估课本中的纸多少页的厚度是1毫米?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设计这一理论活动的意图,是想通过估计、测量、验证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毫米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毫米长度观念的形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用毫米做单位进展测量的才能,而且还使学生体验了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有利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其中量数学书的厚度解决了学生先前遇到的问题,也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最后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完毕本节课的教学。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做”数学的教育理念,主要注重新课的引入,注重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有序性和有效性。总的设计思路为:以学生身高的变化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接着,在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的活动中引起认知冲突;然后让学生用眼观察直尺、结合课件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接下来,让学生在类比联想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最后,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深化拓展知识。当然这是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实际上教学流程还要随着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变化。我的课说完了,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敬请大家指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辛苦了,谢谢大家!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感谢教研中心及学校领导们给我这次珍贵的锻炼时机,让我在这么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下面,就来说一说我的这节课。我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空间表象,感知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展测量。从而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基于以上理念,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激趣导课,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二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我结合教材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孙悟空变金箍棒的有趣情境,形成情境串贯穿全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并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二、理论操作,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二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通常是从现实生活里积累的相关感性认识出发,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为此,我是这样做的,1.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已经有学习厘米、米的根底,我让学生课前用手比一比1米、1厘米有多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或1厘米,使学生回忆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并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文具,测量它的长度,复习测量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唤醒学生对米、厘米表象的记忆,拉近学生对新知认识的间隔,也为下一步感知四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更有助于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2.重视实际操作活动。这我一共设计了4次测量活动,先是测量7厘米的小棒到达复习测量方法的目的,然后测量8毫米的小棒,不到1厘米,学生现有的知识无法准确表示它的长度,使学生思想中产生寻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要,水到渠成引出“毫米”的学习;还有就是测量1毫米厚的硬币,和后面的1分米的纸条。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在充分体验、感受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化地建立1毫米、1分米的表象,形成测量技能。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引导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的方法认识了毫米,并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方法同位合作学习分米,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长度单位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历,同事还重视了学生估测才能的培养。4.联络实际,加强应用。当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做到数形结合,使学生明确做一类题的方法和思路。如:练习题让学生填单位,及给猪八戒改错都需要学生先想一想实际物体有多长,再找适宜的单位,最后填完要检查结果是不是和实际物体长短一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空间观念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5.课后延伸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后延伸尤为重要。本节课我以金箍棒变得很长很长变到天上去之后,用什么单位表示它的长度这一问题,延伸到千米的学习。这样的设计给学生留了一个悬念,引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我努力践行区教研室提出的三单,即“课前预习单”“课上共研单”“课后延伸单”,把每一步落到实处,但纵观整节课,还有很多缺乏:1.课堂的教学机智和进步灵敏驾驭课堂的才能还有待于进步。我没想到学生一开场就说出8毫米,下面都不知道怎么接孩子的话,后面学习完毫米之后,重新让学生测量小棒,没有抓住刚刚的8毫米的生成,假如顺着学生说“刚刚有同学量出了8毫米,对不对呢?验证一下。”就更好了。2.课件收方不及时。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空间表象,本来就应该放在尺子上进展,为了给学生明晰的指导,才投影到大屏幕,学完1毫米的感念后应该马上隐去,我一时忘了,给学生造成错误认知,这一点值得注意。3.练习题处理不到位。在给八戒改错时,学生说13厘米长的铅笔错了,我让学生想象有没有13厘米的铅笔,这样不如让学生拿着尺子比一比13厘米有多长,看有没有这么长的铅笔,进而发现这个单位用对了,不用改,这样处理就更明晰。4.课堂时间分配把握不准。前面学习阶段节奏有点慢,导致后面有拖堂的现象。要是再紧凑一些就更好了。以上就是我的想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提出珍贵意见。毫米的认识说课稿71、教材分析^p: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同学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使同学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同学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根底。教材先通过让同学用米尺丈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同学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的布置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同学掌握丈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稳固单位间的进率。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和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考虑、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几方面动身,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为:〔1〕、让同学在理论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2〕、让同学在实际丈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让同学在活动中进步参与学习的意识和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战略。〔4〕、让同学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同学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详细观念。4、教学关键:通过理论操作,让同学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协助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详细观念。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展,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毫米的认识说课稿8一、教材分析^p1.教材简析《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才能的根底之上进展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它是属于量与计量中的知识,也是几何教学中所必需的。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教学这些计量单位时,要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分米的编排与毫米类似,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学习好这课对今后学生从事的几何测量等活动是非常重要的。2.教学目的根据新课程对几何教学的根本精神,本着把计算几何、证明几何转变为直观几何、发现几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学习的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学目的定为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②引导学生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络,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在对实物的估测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操作才能,简单的推理才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3.教学重难点在今后学习中,常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根底,非常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由于学生处身心开展阶段的特点,原来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比拟淡薄浅薄,如今要求他们建立分米毫米等长度观念是较难的。故此认为教学难点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二、说教法本课我拟采用以下教法: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在估测中,把估测对象与标准长度反复比照,再测量。在整个教学中,给学生正面刺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2.练习法。学生稳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理论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在估测物体长度时,有效帮助学生估测准确些。为了到达估测相对准确,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去估测不同物体的反复练习,以帮助学生形成估测长度方面的技能。三、说学法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和已制定的目的,我在学法培养方面做到:1.开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才能。本节课要让学生在找、摸、量、摆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究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进步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实际的应用才能。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本课教学比拟重视观察发现,估计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和交流观察发现的时机。在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们的发言,取取长补短;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同学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才能。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出示公园淘气宝的告示:身高80厘米以上,1米30厘米以下的方可入内。你可以进入玩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说身高多少,能否进入玩耍。提问:这里涉及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根据学生答复把米和厘米板书黑板上〕你能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在课初通过创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稳定学生学习情绪,做好学习的准备,同时这个情境是学生经常玩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情境中自然引出二个已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唤起他们对米和厘米的印象,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准备〕〔二〕教学新知1.认识毫米①出示二把尺子〔一把以厘米为单位,一把以毫米为单位〕观察这二把尺子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发现特点时,提醒课题毫米的认识。②感受毫米的必要性出示一支4厘米长的铅笔分别放在这二把尺子上方的图,观察用哪把尺子好点?得出结论用这二把尺子量这4厘米长时,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再出示图,是4厘米5毫米的铅笔放在这二把尺子上的图,量这支铅笔,用哪把尺子好点呢?学生通过观察比照,发现有毫米的尺子去量不是整厘米数时较准确点.③建立毫米的表象师:通过刚刚的测量,我们知道为了使结果比用米和厘米测更准确些,产生了一个新的单位:毫米。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闭上眼睛想一想,记在脑中。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根据学生答复,老师出示典型的硬币厚约为1毫米,让学生去观察。要求学生观察努力去记住1毫米的长度。接下去要求比划3毫米的长度并与尺子比拟调整比划结果,继续报几个毫米数让学生比划对照,最后要求比划10毫米的长度。④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刚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预计学生不难发现:①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②1厘米=10毫米。假如没有发现就通过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提问:假如某人对厘米比拟熟悉,而对毫米印象不深,你有什么方法让他想起1毫米来呢?引导学生除了记那典型的物体外,还可以想象把1厘米长平均分成10份来回想1毫米的长度。⑤应用毫米去估测谈话:通过学习我们对毫米有了一定的认识,你会用它来测量吗?看看课初的铅笔是多长?预计学生有二种不同答案:4厘米5毫米或45毫米。告知学生这二种答案都可以。同时提醒学生毫米相对较小的单位,测量操作更要标准,注意把左端与尺子上的刻度线对齐,防止挪动造成错误。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二三人说后,老师拿出带毫米的尺子放在离书有一定间隔的地方,让学生比照参照去估。接下去再把尺子靠近数学书,让学生估一次。最后要求去测量,数学书到底是几毫米厚?〔这个过程着眼学生毫米观念的建立,给学生一个估测、比照、再估测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毫米表象,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师:请你象刚刚这样,从身边选一个较短小的物体去估一估。〔我认为学生因为学习过用厘米和米去测量物体,所以其测量的方法,读多少长的认读法都能正迁移到毫米的有关应用中去。所以我认为测量时把物体与0刻度线对齐或1刻度线对齐等去测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去强调,假如学生有出现告知是可以的就行。我把主要精力放在1毫米表象和几毫米的长度观察建立上,放在估计长度,测量长度上。这样教学是符合当前几何教学的改革趋势,做到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等。〕2.分米的认识①分米老师承接上面师生估测活动,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师:请大家不借助于直尺等有刻度的物体,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比方0到10,10到20的间隔都是1分米。让学生用1分米长与所画的线段比一比,考虑如何记住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如从中指尖到掌心之间大约长1分米,手掌宽约1分米等。②分米与米的关系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师: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③应用分米估测最后让学生去选择身边的物体如桌宽等去估计、测量。〔分米的教学与刚刚的毫米教学类似。着眼于学生分米观念的建立,着眼于学生可持续性开展。〕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谈话: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师:排列后,请你们认真观察,仔细考虑,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或者还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师:从下往上看,这些单位是从小到大,你还想到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比米大的常用长度单位还有什么?比毫米小的常用长度单位还有什么?〔说〕。师告知学生: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比毫米小的单位,还有微米等。[1][1]小结:因为各国习惯的不同,有不同的长度单位,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不同的长度单位,写篇数学小日记。〔三〕稳固练习稳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了以下练习题这些练习题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同时在课堂上进展必要重复,帮助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四〕课堂总结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去研究什么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应。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展和挑选和整理,完善知识构造,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展稳固。〕毫米的认识说课稿9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p: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根底。教材先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的安排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稳固单位间的进率。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考虑、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几方面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为:〔1〕、让学生在理论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2〕、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让学生在活动中进步参与学习的意识和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策略。〔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详细观念。4、教学关键:通过理论操作,让学生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详细观念。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展,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二、说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努力把开展智力和培养才能贯穿始终,运用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详细化、形象化。在教学中,我准确把握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通过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理论操作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认识长度单位的详细观念。三、教学程序设计。本着“以开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的素质教育课堂观,我特地设计了理论操作、以旧引新;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总结全课,回忆整理;综合运用,深化稳固;”四个层次进展教学。在教学中努力表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课程的理念。先说第一层次,理论操作,以旧引新。安排两个环节:1、复习长度单位米。同桌合作剪一条1米长的绳子。2、请学生用这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觉得怎样?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因为旧知是新知的根底,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开展。这样设计,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一方面通过剪1米长的绳子,复习了米,另一方面为下面建立四个长度单位的详细观念,提供了直观材料,并且安排用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激起了学生对探究新知的强烈渴求,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的探究中去。〕再说第二层次,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先安排让学生简单的认识一下刻度尺,找到0刻度,为接下来学习厘米等单位做好准备。然后就是厘米的认识。我打算先让学生着重建立1厘米的详细观念,再认识几厘米,在认识厘米的根底上,学习简单的测量。详细我是这样做的:1、认识厘米。先让学生知道0-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再找一找直尺上还有哪里是1厘米?让学生尝试着归纳直尺上怎样的长度是1厘米,接着通过闭眼想,动手剪1厘米的绳子,与图钉比拟,找自己身上的1厘米等手段建立并强化1厘米的详细观念。我想与生活严密相连的例子,一定会让学生印象深化。2、认识几厘米。充分发挥学生手中尺子的作用,让学生数05、4—7各是几厘米,从哪里到哪里是2厘米、4厘米,数数尺上共有几厘米。着重认识几厘米,可以为下面学习分米打下根底。〔从认识1厘米,到认识几厘米,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3、学惯用厘米测量。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将充分表达学生的自主性。先让学生量纸条的长度,然后交流,说说到底是怎样进展操作的,让学生各抒己见后再归纳测量的方法。在学生交流的方法中也许会出现不是从0刻度开场,或者尺子没有0刻度的情况,这里进一步让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测量方法。最后再让学生在学具或身体上寻找物体进展的练习。〔对于用直尺测量的方法,在传统教学上,是一定要让学生测量物体对准0刻度后进展操作,而现实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因此,对从任意刻度开场的测量方法绝对不能加以否认。测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量,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历和学生间的不同差异,先让学生尝试,再反应,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掌握测量的方法。〕探究新知的第三方面我将一改以往先教分米的做法。在学生学会量之后再去测量,往往兴趣很高,但在量的过程中发现所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难以准确表达,出现了新的认知冲突,以此为打破口激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的兴趣。先数直尺上的小格,引出1毫米,1厘米=10毫米,然后问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是1毫米,用剪刀剪下1毫米,用1分硬币比划一下1毫米,说说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等等。〔这里我将课前准备的大量的感性材料提供应学生,因为“毫米”这个概念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比“厘米”更难以建立,教学中通过比划、找实物和观察老师提供的1分硬币的厚度来打破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一定会学得很愉快。〕接下去请学生用1米、1厘米、1毫米的绳子去测量一下课桌边的长度,试一试有没有困难,引出分米的教学。教学时直接让学生可以剪出10厘米长的绳子,直观的感受1分米的详细观念,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比划1分米的实际长度,找1分米的实物。虽然在整节课中这是一个弱化的环节,但因为学生已掌握了厘米和毫米的学习方法,分米的教学会来得轻松些。最后,用1米、1分米、1厘米的绳子去比一比、量一量,也可以同桌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做数学,比空洞的说教与死记硬背更好。〔整个探究新知的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不断的理论操作中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络起来,让操作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泉,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个“再发现”。〕说说第三层次,总结全课,回忆整理。问问学生有什么收获?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能对全课的知识进展一次梳理。最后说说第四层次,综合运用,深化稳固。这里安排了三个综合练习。1、手指游戏:老师说长度,学生用手来比划。2、帮小红填上适宜的单位。3、小明的日记。〔改错题〕特别是后两个练习,我一改以往枯燥的款式,把填单位和改错题放到详细的故事情境中,即生活中,因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多,将所获得的知识马上进展检验并用于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最为根本的用意,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最后安排了一个课外练习,和爸爸妈妈合作,制作一份调查表,身边的常识量一量我知道。将课内的知识进展了延伸与应用,又增进了与爸爸妈妈的感情。总之,整节课的教学我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解决问题才能的开展,培养他们爱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努力表达学生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0教材分析^p:1.教材简析: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才能的根底之上进展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它是属于量与计量中的知识,也是几何教学中所必需的。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教学这些计量单位时,要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分米的编排与毫米类似,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学习好这课对今后学生从事的几何测量等活动是非常重要的。2.教学目的:根据新课程对几何教学的根本精神,本着把计算几何、证明几何转变为直观几何、发现几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学习的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学目的定为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②引导学生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络,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在对实物的估测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操作才能,简单的推理才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3.教学重难点:在今后学习中,常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根底,非常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由于学生处身心开展阶段的特点,原来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比拟淡薄浅薄,如今要求他们建立分米毫米等长度观念是较难的。故此认为教学难点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说教法:本课我拟采用以下教法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在估测中,把估测对象与标准长度反复比照,再测量。在整个教学中,给学生正面刺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2.练习法。学生稳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理论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在估测物体长度时,有效帮助学生估测准确些。为了到达估测相对准确,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去估测不同物体的反复练习,以帮助学生形成估测长度方面的技能。说学法: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和已制定的目的,我在学法培养方面做到1.开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才能。本节课要让学生在找、摸、量、摆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究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进步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实际的应用才能。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本课教学比拟重视观察发现,估计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和交流观察发现的时机。在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们的发言,取取长补短;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同学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才能。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出示公园淘气宝的告示:身高80厘米以上,1米30厘米以下的方可入内。你可以进入玩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说身高多少,能否进入玩耍。提问:这里涉及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根据学生答复把米和厘米板书黑板上〕你能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在课初通过创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稳定学生学习情绪,做好学习的准备,同时这个情境是学生经常玩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情境中自然引出二个已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唤起他们对米和厘米的印象,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准备〕二、教学新知1.认识毫米①出示二把尺子〔一把以厘米为单位,一把以毫米为单位〕观察这二把尺子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发现特点时,提醒课题毫米的认识。②感受毫米的必要性出示一支4厘米长的铅笔分别放在这二把尺子上方的图,观察用哪把尺子好点?得出结论用这二把尺子量这4厘米长时,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再出示图,是4厘米5毫米的铅笔放在这二把尺子上的图,量这支铅笔,用哪把尺子好点呢?学生通过观察比照,发现有毫米的尺子去量不是整厘米数时较准确点.③建立毫米的表象师:通过刚刚的测量,我们知道为了使结果比用米和厘米测更准确些,产生了一个新的单位:毫米。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闭上眼睛想一想,记在脑中。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根据学生答复,老师出示典型的硬币厚约为1毫米,让学生去观察。要求学生观察努力去记住1毫米的长度。接下去要求比划3毫米的长度并与尺子比拟调整比划结果,继续报几个毫米数让学生比划对照,最后要求比划10毫米的长度。④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刚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预计学生不难发现:①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②1厘米=10毫米。假如没有发现就通过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提问:假如某人对厘米比拟熟悉,而对毫米印象不深,你有什么方法让他想起1毫米来呢?引导学生除了记那典型的物体外,还可以想象把1厘米长平均分成10份来回想1毫米的长度。⑤应用毫米去估测谈话:通过学习我们对毫米有了一定的认识,你会用它来测量吗?看看课初的铅笔是多长?预计学生有二种不同答案:4厘米5毫米或45毫米。告知学生这二种答案都可以。同时提醒学生毫米相对较小的单位,测量操作更要标准,注意把左端与尺子上的刻度线对齐,防止挪动造成错误。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二三人说后,老师拿出带毫米的尺子放在离书有一定间隔的地方,让学生比照参照去估。接下去再把尺子靠近数学书,让学生估一次。最后要求去测量,数学书到底是几毫米厚?〔这个过程着眼学生毫米观念的建立,给学生一个估测、比照、再估测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毫米表象,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师:请你象刚刚这样,从身边选一个较短小的物体去估一估。〔我认为学生因为学习过用厘米和米去测量物体,所以其测量的方法,读多少长的认读法都能正迁移到毫米的有关应用中去。所以我认为测量时把物体与0刻度线对齐或1刻度线对齐等去测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去强调,假如学生有出现告知是可以的就行。我把主要精力放在1毫米表象和几毫米的长度观察建立上,放在估计长度,测量长度上。这样教学是符合当前几何教学的改革趋势,做到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等。〕2.分米的认识①分米老师承接上面师生估测活动,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师:请大家不借助于直尺等有刻度的物体,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比方0到10,10到20的间隔都是1分米。让学生用1分米长与所画的线段比一比,考虑如何记住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如从中指尖到掌心之间大约长1分米,手掌宽约1分米等。②分米与米的关系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师: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③应用分米估测最后让学生去选择身边的物体如桌宽等去估计、测量。〔分米的教学与刚刚的毫米教学类似。着眼于学生分米观念的建立,着眼于学生可持续性开展。〕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谈话: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师:排列后,请你们认真观察,仔细考虑,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或者还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师:从下往上看,这些单位是从小到大,你还想到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比米大的常用长度单位还有什么?比毫米小的常用长度单位还有什么?〔说〕。师告知学生: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比毫米小的单位,还有微米等。[1][1]小结:因为各国习惯的不同,有不同的长度单位,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不同的长度单位,写篇数学小日记。三、稳固练习稳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了以下练习题这些练习题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同时在课堂上进展必要重复,帮助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四、课堂总结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去研究什么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应。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展和挑选和整理,完善知识构造,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展稳固。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1一、说设计理念新课程理论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应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历主动去探究发现,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知识、才能与情感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开展。本节课在设计时,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供充分的动手测量和交流的时机,使他们体验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于理论,又应用于理论,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研究中认识毫米、分米,形成长度概念。不同的探究过程,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为他们富有个性的开展提供了空间,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品质。二、说教材:教材简析:《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才能的根底之上进展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教学目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开展效劳,本着这一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动手操作才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3、结合教学,向学生浸透知识来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而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敏应用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打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三、说教法1、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导学法进展教学。先让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再用尺子测量,发现问题,需要引进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并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硬币,感觉硬币的厚度,观察1毫米的长度,然后用心体会。最后,老师让学生从学具和日常实物中找出厚度约为1毫米的实物来。2、教学分米的认识时采用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先估计铅笔的长度,再实际测量,找一找、议一议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提醒1分米=10厘米。再让学生用直尺量出1分米长的小棒,并剪下,用手感知1分米长的长度,紧接着让学生说出学具和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最后抛开学具,用手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3、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进展教学,如教学1厘米=10毫米时,先让学生观察学生尺子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一比,再数一数有几小格,告诉学生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从而得出结论。四、说学法1、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利用学具在找、摸、量、摆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究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进步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实际的应用才能。2、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的时机。在同学合作学习中,既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才能。五、说教具和学具1、教具:米尺、1分硬币、1分米长的小棒、1分米长或宽的实物、1毫米长或宽的实物。2、学具:1分硬币、小棒、剪刀、直尺、1分米和1毫米长或宽的实物。六、说教学过程一、认识毫米1、小组学习,温旧迎新〔1〕课件展示:观察直尺1厘米长度〔2〕课件展示:测量纸盒。〔3〕估计数学书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4〕实际测量,小组交流。〔5〕发现问题,引出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意图:通过动手测量,发现数学书的长、宽、厚不是整厘米数,让学消费生悬念,发现问题,进而导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考虑: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2〕交流与碰撞〔3〕老师引导、归纳〔课件演示1毫米长度〕〔4〕讨论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1厘米=10毫米1cm=10mm〔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教学生,把自己通过课后自学或其他渠道知道的知识告诉大家,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初步对毫米有了认识〕。3、建立1毫米的表象〔1〕让学生估计1分硬币的厚度〔2〕实际测量,验证与估计的差距。〔3〕感知1毫米有多长。〔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厚约1毫米。〔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通过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心体会,用脑考虑而后建立感知,使每个学生心中都有把“称”〕。4、实际测量〔1〕测量橡皮擦长约几毫米。〔2〕测量字典厚约几毫米。二、认识分米1、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每个学习小组估计、测量铅笔长度。〔2〕交流、汇报。〔3〕认识分米。〔4〕讨论分米、厘米的关系〔课件演示〕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想一想:从刻度0到刻度10是1分米,那么从刻度5到刻度几是1分米?2、建立1分米的表象〔1〕用直尺量出1分米长的小棒,并剪下用手感知1分米的长度〔2〕找一找学具和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2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才能的根底之上进展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开展效劳。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开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的。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的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存联络,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理论操作才能,简单的推理才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同时结合详细内容向学生浸透长度单位,来于理论又应用于理论,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开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才能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承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历出发,在轻松的气氛中通过观察、操作、比拟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讨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三、说教学过程:1、用自主探究,育理论才能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本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老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场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理论才能的开展。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自主探究。例如老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2、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承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究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时机。会发现学生把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历,知识经历出发对老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构造。在比拟、分析^p、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在认识毫米时,老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老师立即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老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认识。3、让兴趣练习,促知识稳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中,如何来表达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笑声不断,老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沉的兴趣和积极地情感。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请批评指正。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3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第一个例题先通过讨论铅笔盒的长和宽的数据,引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的描绘。在此根底上,教材设计了一些列活动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进一步感知一分米的实际长度。最后要求学生在米尺上数一数一米有几分米,来推算出分米与米的进率从而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建立起完好的联络。第二个例题让学生用尺测量数学书的厚度,引出缺乏1厘米引起小朋友的认知冲突,教材再引导小朋友数小格子来明确测量结果。由此提醒:直尺上一厘米中间每一小个的长度是1毫米。然后要求学生用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数,一厘米有多少毫米,借此明确厘米与毫米的关系。随后还呈现出一些1毫米的物体,借助这些直观的例子更加充分的使学生感知1毫米的实际长度。最后教材提出你知道那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吗这一问题,启发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对1毫米或几毫米实际长度的感知,并初步建立相关长度的表象。随后想想做做6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固对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认识。这局部内容主要是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分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根底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所以通过这一局部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从量与计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p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拓宽用数学只是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络,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面积和体积的测量等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他内容积累经历,打好根底。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简单的推理才能。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4《认识分米和毫米》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才能的根底之上进展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开展效劳。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开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的。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除了使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洞见趋势 解码未来福利-2023年企业福利策略和管理趋势调研报告
- 防震知识课件教学课件
- 设计营销课件教学课件
- 股份置换协议书(2篇)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税务稽查》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集控化验办公楼施工组织设计
- 防灾减灾说课稿
- 宿淮高速收费大棚施工组织设计
- 《轴对称》说课稿
- 【初中化学】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我国绿色化工未来发展战略与思考
- 苏里南商业机会多多
- 高考数学小题狂练:每题都附有详细解析
- 浮动码头施工方案
- Poka-Yoke防错技术(完整版)
- 保安交接班记录表(2)
- 神明—EZflame火焰检测系统
- 个人简历求职简历课件.ppt
- 2018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在母语的屋檐下
- 新青岛版五四制2021-2022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指导
- 小学四年级音乐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