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_第1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_第2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_第3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_第4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和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

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人们总是用“上

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

地球。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师精讲]

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日宇,古往今来日宙,以喻天地。”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

生:(可能的答案)月球、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北极星、流星、彗星……

师:很好,不少同学都能认识很多的天体。宇宙中的天体还有很多,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放映录像:有关宇宙的片段,对各类天体及天体系统的介绍)

师:录像中都有哪些天体呢?

生:(多人分别回答)闪烁的恒星、云雾状的星云、不断移动的行星、拖着长尾的彗星、一闪即逝的流星、

绕行星转的卫星……

师: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天体,像人造卫星、神舟飞船、各种探测器等则是

人造天体。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页,看图1.1中的四幅图片。

①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蟹状星云是金牛座中的一团无

定形的膨胀气体云,它的大小为12光年X7光年,总辐射强度比太阳强儿万倍。

②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体的天体,质量比太阳小,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光。±

星有美丽的光环,被较多的卫星所拱卫。它的体积约是地球的740倍之多,质量约是地球的95倍。

③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

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流星雨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的,如照片所示的狮

子座流星雨,是1998年天文工作者在西班牙拍摄到的。

④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哈雷彗星是第一颗经推

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哈雷彗星出现时,景色蔚为壮观,彗尾横跨半个天空,与银河

争辉。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师: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人们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天体。宇宙中有如此之多的天

体,那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生:(一生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答得好。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目前,人

们认识到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有以下几个层次:

1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月地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2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行星及其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

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地球是离太阳较近的•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太阳是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冥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它的轨道直径约为120亿千米。

3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又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称为银河系。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

亿颗。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8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光年是计量天体

间距离的单位,•光年即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

4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用目前最大的望远

镜,可以观测到数以十亿计的星系,其中离我们最远的估计为150亿〜200亿光年。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阶

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这就是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师: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大家一起来看教材第4页的活动。

(合作探究)

师:(学生填写后)哪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填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1课时完)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可能显得太渺小,在银河系中想发现它的身

影也比较困难,在太阳系中虽无法与太阳齐肩,但也算是九大骨干之一了,特别是太阳对地球的关照很多,使

地球在平凡之中作出了特别的表现。我们就到太阳系中了解一下地球。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投影图片:太阳系模式图)

师:太阳系中有哪九大行星?按离太阳山近及远的顺序,请一位同学看图回答。

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师:回答正确!九大行星绕太阳的转动叫公转,我们常用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来描述九大行

星围绕太阳公转运动。下面我们来做一项活动,了解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请大家继续看投影,仔细观察表示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九大行星公转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呢?

生:方向相同。

师:大家观察得很准确,回答得非常好A九大行星公转具有同向性的特点。大家再看表1.1——九大行星

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然后回答: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分别是大还是小?

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都较小。

师:很好!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稍大一些,最大也不过17°。因此,

九大行星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说明它们的轨道具有共向性的特点。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

只有水星和冥王星较大,分别为0.21和0.25。它们的公转轨道同圆相当接近,有近圆性的特点。

哪一位同学来总结••下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师:非常正确!地球具有的运动特征,其他八大行星也有。下面再请大家看投影。

(投影: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见下表)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

质量体积平均密度

行星公转周期自转周期

(地球为1)(地球为1)(g/cm2)

水星0.050.0565.4687.9d58.6d

类地金星0.820.8565.26224.7d243d

行星地球1.001.0005.52la23h56min

火星0.110.1503.9619a24h37min

巨行木星317.941316.0001.3311.8a9h50min

星土星95.18745.0000.7029.5a10hl4min

天王星14.6365.2001.2484.0a约I6h

远日

海王星17.2257.1001.66164.8a约18h

行星

冥王星0.00240.0091.50247.9a6d9h

师: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结构特征,可以把九大行星分为三大类。请你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生:(可以让不同的同学进行补充)

师:(评价学生答题情况,多鼓励)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类行星分别有以下特征: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距离太阳近,表面温度较高,体积和质量都小,平均密度大。

另外,类地行星中心有铁核,金属元素含量高.卫星很少,或者没有。

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距离太阳比类地行星远,表面温度低,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都很小。

它们的卫星数目多,并且有光环。

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们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最低都在一200℃以下,平均密度

大体上介于前两类之间。远日行星表层气体以氢和甲烷为主,冥王星有无大气还不清楚。远日行星都有卫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有光环。

师: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没有。

师: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

特点,但并不特殊。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师:(过渡)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物?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本身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大家看书

P6内容,讨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生:(读书,讨论,总结)

师:温度和水分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千米),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C,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

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

了以氢、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海洋的形成:首先,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

汽化:其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例如火山爆发,加速了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的过程;再次,地表温度的逐

渐降低,使水汽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原始大洋的出现,孕育了原始的单细胞

生物,并逐渐向高级生物进化。

师:(设问)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请大家阅读教材P6:探索地外文明。我们要找地外生命,应该考虑哪

些因素?

生:应该参照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来寻找。

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在再做一个活动,主题是: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提示: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这颗

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合作探究)

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的范围是非常之大,随着人类探测手段的发展,人们观测到的宇宙

范围还会扩大,人们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认识也就会越准确和全面。我们还学习并知道了地球的普通性与

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这就为同学们将来寻找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指明了方向。

布置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恒星、星云、行星、彗星、流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宙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准备

书本插图和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宇宙中有各种天体,那么什么叫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

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论述太阳系的概括。这节课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

师:太阳在宇宙中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

成分是氢和氮,表面温度约为6000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生存的地球。

我们把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

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万物生长靠太阳”,靠的就是太

阳能够为地球提供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贡献。

下面请大家看教材P8的四幅图,根据你自己的亲身体会,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

的重要影响。

(合作探究)

师:刚才儿个同学回答的比较全面,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虽然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

地球,但是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

和变化的重要因素,即太阳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板书)1.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投影照片)

(简单介绍水循环、洋流、大气环流、生物活动等知识)例如,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面不同纬

度获得热量的差异。对于整个地球表层来说,热量应该是平衡的,因而热量多余和热量不足的地方,要发生热

输送。地球上的热量,主要依靠大气和水体运动来传递。大气和水体的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

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师:其次,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板书)2.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一是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例如,人们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是可利用地质历史

时期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即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我国是世界上利用太阳能较早的国

家之、在一些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农牧区,人们用太阳灶做饭,用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还用太阳能发

电,看上了电视。

师:太阳这么巨大的能量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请大家看书P9“阅读”部分——太阳能量的来源。

师:哪一位同学能讲一讲太阳能量是从哪儿来的?

生: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

经过•连串的聚变,变成1个氢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

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为400万吨。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

中,只消耗了0.03%的质量。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9的“活动”要求,并思考课本中的问题

师:(总结讲解)

1.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森林的生物量少。

3.问题1和2的结论有相关性。因为低纬度的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

高纬度的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

一定情况下决定了植被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师:(过渡)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太阳给我们送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

的重要能源,但有时太阳的•些异常变化,也会给地球带来麻烦。例如,2003年10月23〜11月5日,太阳风

暴连续多次袭击地球,亚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的短波通信受到干扰,通信设施受损,日本的一颗通信卫

星信号中断,一颗环境监测卫星已经无法恢复使用。那么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

(板书)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投影)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

师:同学们看太阳大气结构图。太阳外部结构分为哪几层?

生:分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师: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分别位于太阳大气层的什么位置呢?请3位同学看图回答。

生:(3位学生分别回答)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色球位于光球之上,呈玫瑰色;日冕是太

阳大气的最外层。

师:很好。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就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板书)有哪些呢?主要

有太阳黑子、光斑、耀斑、谱斑、日珥、射电等的变化,我们这里主要介绍黑子和耀斑。

(投影)太阳黑子

太阳光球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叫做黑子。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

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

年。

(投影)太阳耀斑

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作耀斑。耀斑爆发从开始到高潮,大约只需要几分钟

至几十分钟。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内,释放出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其中包括很强的无线电波,

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丫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耀斑活动的周期大约也是11年。通常,黑子数目最多的

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

阳活动的整体性。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复习上节内容:太阳活动的类型。

(过渡)太阳活动改变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大小,因此,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接

下来我们就了解这些影响。

(板书)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师:大家看教材P”第2、3段内容,看看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生:扰动地球电离层;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

师:很好!主要是这三大影响:(1)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

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例如,

1989年3月发生的几卜个强烈耀斑活动,引起短波通讯15次突然中断,24次全部中断。(2)对地球磁场的影

响。地球上存在着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

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的高空

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

另外,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等。

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以便有关部门及早作好

准备,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太阳辐射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设计

天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阳d为地球提供能力■[:

对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球H太阳大气层:光球、色球、日h

的太阳活动

影_________________,「的类型T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耀斑

太阳活动影响喇----------

U太阳活动对地幽不境的影响।

补充内容: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i.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

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投影展示)

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

经线纬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线,也叫子午线(与赤道平行的线)

特形状半个圆,且都不平行一个圆,且都平行

点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4.纬度与经度的划分(投影展示)

起点线度数划分度数含义代号常用划分界线

向南、向当地纬线上的点北纬(N)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

赤道北各分作与地心的连线与南纬(S)半球。以30°、60°把

纬度

(00纬线)90°赤道平面的夹角地球划分为低、中、高

纬度

本初子午向东、向当地经线所在平东经(E)20°W、160°E经线圈

经度线西各分作面与本初子午平西经(W)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00经线)180°面的二面角

东西经度区分:(很重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经度递增的是东经,递减的是西经。

5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

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③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纬

线确定东西方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

劣弧段(两点间的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6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判断所示范围大小

①同经线上,跨纬度1°的弧长约是111km。

②赤道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km;任-纬线匕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

111kmXcos该地纬度

讲解习题。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D.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

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

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

地球仪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下面就来回顾一下(略)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

球的宇宙环境,现在让我们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板书)

师: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呢?

生:自转和公转。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演示地球仪,让其自西向东旋转)

师: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

生:地轴

师:很好。地轴就是地球的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地球中真有这么一根轴吗?

生:没有。

师:正确。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地球的内部实际上没有这么一根轴。我们把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

动叫做——地球自转。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自西向东旋转。

师:所以,我们看到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下面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转。

(从不同的角度演示地球仪的自转)请同学描述地球自西向东转。

生:(学生观察、思考后得出结论)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侧面北极在上,自西向东旋转。

师:(投影练习)

甲乙

甲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乙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

生:甲图中心是北极,乙图中心是南极。

师:非常好。地球自转周需要多长时间呢?也就是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呢?

生:一天。

师: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多媒体动画演示)恒星FI与太阳II: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11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

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

位于地心与恒星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

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师:恒星H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此时地球的公转过程

将会忽略不计。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

恒星日。

(多媒体动画演示)

师:此时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的角度是多少,以什么作参照?

生:(学生准确回答)

师:很好!(点击鼠标,电脑画出SE?的连线和反与恒星的连线,标出“恒星日”)从E到&,地球自转了

360。。而因为以恒星作为参照,地球从日到民的时间间隔就是“恒星日”,时长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

的真正周期

地球继续自转(即P点继续绕圆运动),但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到E3处时,动画暂停,P点两次对着太阳。

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

地心与太阳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从&到E3的时间间隔称一个太阳日,长24小时,其自转的

角度是360°59'。

师:(过渡)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

速度。什么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呢?

生: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自转的角度叫做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师:很好!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知道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多少度?

生:15°/小时。

师:非常正确。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根据360°/24小时

推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小时,1°/4分钟,1'/4秒。但南、北极点无角速度,即南、北极点的

角速度为零。

我们再看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怎样的。地球自转时,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弧长),叫做该点的

自转线速度。

(投影)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

师:大家一起探讨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

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

线速度为零。在南北纬60°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师:(过渡)我们已经探讨了地球自转的规律。而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那么地球公转又有什

么样的规律呢?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

师:什么是地球的公转?

生: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师:那么应该从哪儿个方面来描述地球公转的规律呢?可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

明地球公转的规律。

师: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又叫黄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投影公转轨道图)

师:仔细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由西向东。

师: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生:逆时针转。

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生:顺时针转。

师:我们再来看看地球公转的周期是怎样的?

生: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师:回归指的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大家看书图1.18,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生:近II点公转速度最快,远II点公转速度最慢。

师:由于太阳略微偏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因此,日地距离不断随地球公转而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

转速度也相应有一些变化。根据开普勒第三宇宙定律,行星运行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近日点

运行速度快,角速度是61'/d,线速度是30.3km/s。而远日点慢,角速度是57'/d,线速度是29.3km/s。平均

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km/s。

小结:本节课内容较多,主要是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的对比。

(投影下面的表格)分别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进行总结。

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

由西向东23时56分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

地球自转地轴

北极看:逆4秒地球自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

时针;南极转的真正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

看:顺时针周期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

由西向东

在北极上

空看地球1个回归

公转:逆时年:365日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km/so近

地球公转太阳

针转在南5时48分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极上空看46秒

地球公转:

顺时针转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略)

(过度)昼夜的更替、时差的产生、四季的变化,都是因为地球运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地球的

自转能带来哪些地理现象。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师: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发光。看地球仪的演示,如果地球是透明的,还有昼夜之分吗?

生: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

师:很好。可实际上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

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

师:非常正确。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形成昼夜现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

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

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

师: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

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投影——自转)

师: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的?

生:不是,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

西移动。再看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关系呢?

生:垂直。

师:答得好。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再给大家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

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夜半球上的

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投影昼弧和夜弧)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假如这个红点代表就是你站在那儿,你看到的昼和夜是怎

样变化的?

生:昼夜不停地交替。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停地交替。

(板书)1.昼夜交替

师: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过去人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人们的起居

作息也深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过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因此,是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板书)2.地方时

师: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19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全国统一的时间。随

着长途铁路运输和远洋航海事业的日益发达,国际交往频繁,各国采用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仍给人们带来很

多困难。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我们已经知道,从理论上

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投影文本)

(1)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

地方时。例如,亚洲的印度(东5.5区)。(2)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例如,朝鲜位于东八区和东九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3)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

但仍采用个时区的区时。例如,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目前统一采取

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请大家看P*图L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

(投影文本)(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

生:0°经线。

师:(投影文本)(2)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

生:依次分为东西各12个时区。

师:(投影文本)(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生:东十二时区和西十二时区合二为一。

师:(投影文本)(4)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

生:伦敦在0时区、开罗在东二区、莫斯科在东三区、北京在东八区、东京在东九区、纽约在西五区。

师:(讲解区时的计算方法)(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所得余数<7.5,则整

数即为时区序号;所得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

(2)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东加西减。

师:再强调一次地方时的基本计算方法:(1)地方时计算——东加西减,1°=4分钟,15°=1小时:已

知A地的地方时,计算B地的地方时,B地在A地的东(西)面用加(减)法,两地经度相差1°(15°)时

间相差4分钟(1小时)。(2)地方时计算尺:在下面计算尺上把A、B两地按经度分别标示,再按“(1)”法

计算即可,

180°W0°180°E

(承转)为了避免II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

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板书)3.日界线

师: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请大家看教材PI7图L21,

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日界线和180°经线吻合吗?

生:不吻合,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

师:很好。这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避开了陆地。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

十二区早24小时,所以,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

期要增加一天。

补充: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经线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日界线等知识,了解

了晨昏线的特征、昼弧和夜弧的分割、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利用日界线进行日期的判断等。这些知识是

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对你的日常生活也会有现实的帮助。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些巩固

练习。

(2000年广东A,36)下图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问题。

(1)NA的经度为;NB的经度为。

(2)这忖北京为3月日时。

解析:先画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知NA经线以东为22II,是新II期,故NA为0:00,NB为

180°经线,NA经度为180°-120°=60°E,北京在116°E附近,为东八区,位于图中22日范围,东经60°

E为0:00,则北京时间为0:00+4=4:00o

答案:(1)60°E180°(2)22日4:00

板书设计

1昼夜交替一

____________________地方时

三、地球自转与时差(二

--------------------|时区的划分和区一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地球不停地自转,不仅使昼夜不断地交替,产生了地方时.,而且还产生了一种地转偏向力。受这种力的影响,

凡是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要发生一定的偏转。(引导)物体在前进中怎样发生偏移呢?我们可以用下

面的示意图来解释说明(投影图片•)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沿地表做水平方向运动的偏向规律:北半球

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注意:一定是顺着物体前进方向。这就如同我们在马路上行走要

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一定要靠右行(北半球)。这种偏转现象对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有一定影响,尤

其是气流和水流表现得最为明显。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情况(投影图片)

(承转、过渡)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地球的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复习:

自转和公转规律

提出问题:地球是以什么样的状态绕日运动?能否给大家做一下演示?

强调重点:地球在绕日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的产生:

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

地轴与赤道平面垂直(90°)

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

地轴与黄道平面斜交(66°34')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23。26'

投影图1.24

2、黄赤交角的影响: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在地球绕日公转一年中,太阳直射的位置发生变化:

课件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提出问题:通过演示能否说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最北和最南界限?为什么?

(依据:地球是球体、黄赤交角为23°26')

(1)太阳直射范围:读图:1.24

北纬23°26'至南纬23°26'之间。

一个回归年:太阳完成一次回归运动

365日5时48分46秒

(2)二分二至日形成:(北半球而言)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纬23°26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纬23°26\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读图:1.24

课件演示: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

板图:地球绕日公转位置图

总结: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最南的一条纬线一23°26'S,此后开始向北移动,大约过三

个月,到第二年春分日(3月21日)到达赤道上,然后再继续向北移动,6月22日夏至日时直射在最北的—条纬

线——23°26'N,过了这一天就开始向南返,秋分11(9月23日)回到赤道上,然后继续向南移动,到12月22

日冬至日时,又直射到最南的纬线一23°23'S上,过了这一天又开始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地在南、

北纬23°26'的纬线上做周期性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板书)所以,在天文地理学上把23°

26'N的纬线和23°26'S的纬线称为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天5时48分

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我们所用的公历(阳历)一年365天就是由此而来。公历中规定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在

二月份加一天),而在400年中又减少3天(凡是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是根据其尾数

得来的。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太阳可以直射,近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多,所以这一地带称为热带,是五带中

惟一有阳光直射的地带。关于这一部分我们还将在后面做详细叙述

板书设计:

r①太阳直射范围:

地球自转——赤道平面、23°26'N至23°26'S之间。

黄赤交角(23°26')

地球公转——黄道平面②形成二分二至日(四季)

第4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年变化

过渡: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分配的周期性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来体现的。

二、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投影展示)读图:1.25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①分析A图,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何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

布有何规律?

一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内昼长最长,达24小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半球

反之;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②分析B图,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何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

布有何规律?

一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角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

③分析C图,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何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

布有何规律?

一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昼长最长,达24小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

反之;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④以上三幅图中的A处,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变化?

一A处的昼夜长短变化:冬至时昼短夜长,春秋分时昼夜平分,夏至时昼长夜短;A处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

变化:由冬至、春秋分到夏至逐渐增大,夏至时最大,达90°。

总结:通过下列表格,总结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时间昼夜长短情况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反之。

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②夏至11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

大值。北纬66°34,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