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三权移交接管总体方案(完整资料)_第1页
城市轨道交通三权移交接管总体方案(完整资料)_第2页
城市轨道交通三权移交接管总体方案(完整资料)_第3页
城市轨道交通三权移交接管总体方案(完整资料)_第4页
城市轨道交通三权移交接管总体方案(完整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三权移交接管总体方案(完整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三权移交接管总体方案(完整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城市轨道交通三权移交接管总体方案XXXX有限公司2018年1月目录HYPERLINK\l"_Toc19538"一、总则 7HYPERLINK\l"_Toc19623"二、交接基本条件 71、交接总体条件 7HYPERLINK\l”_Toc16450"2、停车场及所属设施设备交接基本条件 8HYPERLINK\l”_Toc24137"3、正线轨行区及行车设备交接基本条件 94、控制中心交接基本条件 10HYPERLINK5、电客车交接基本条件 11三、交接工作原则ﻩ11四、组织机构与职责ﻩ121、领导机构ﻩ12HYPERLINK\l”_Toc6466"2、领导机构工作职责 13HYPERLINK\l”_Toc18218”3、专业交接组 13HYPERLINK\l"_Toc14527”4、专业交接组总体工作职责 13HYPERLINK\l”_Toc15433”5、各专业交接组工作职责ﻩ14五、交接制度 161、例会制度 16HYPERLINK七、交接程序 18HYPERLINK\l”_Toc23266”1、交接程序ﻩ19HYPERLINK\l”_Toc6984"2、其它交接事项ﻩ20HYPERLINK\l"_Toc18982"八、问题处理 21HYPERLINK\l"_Toc21642"1、一般遗留问题ﻩ21HYPERLINK\l"_Toc31439"2、重大问题ﻩ21九、交接后工作安排 22HYPERLINK\l"_Toc4049"十、附则ﻩ22城市轨道交通三权移交接管总体方案一、总则为保障XXXX线工程三权移交接管工作顺利、平稳、有序,确保按期开通试运营,特制订本方案。本方案主要是对正线、停车场、控制中心等区域的调度指挥权、设备使用权、属地管理权(以下简称“三权”)的移交接管工作进行规范。二、交接基本条件1、交接总体条件停车场及所属设施设备在“三权”移交前完成(子)单位工程验收,正线轨行区及行车相关设备、正线车站、控制中心在“三权”移交前完成项目工程验收;无法完成验收的项目应明确完工期限,涉及轨行区的工程项目应完成施工作业,影响试运行及行车安全的问题应整改完毕;建设单位应提供各专业设计文件、工程图纸、操作手册、主要系统设备技术功能规格书、维修手册、设备移交清单,并完成现场设备的实际操作培训;应急抢险等设备配置到位,各专业所需的备品备件配置到位;停车场各单体建筑、正线车站、变电所、控制中心在移交接管前完成消防验收;验收中已明确的甩项项目,不在移交接管范围内。2、停车场及所属设施设备交接基本条件综合楼、运转楼具备生产办公条件,控制中心(OCC和DCC合并)、联合车库、洗车库、食堂公寓楼、杂品库、汽车库、污水处理房、材料棚、各种库门可正常投入使用;停车场生活设施水、气与市政接驳到位,通风空调、低压配电与照明、给排水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并正常投入使用;停车场接管区域内线路、充电轨及其他轨旁设施应经限界检查合格,完成冷、热滑试验,充电轨验收合格,可正常投入使用,签署停车场电力调度协议,所有与本线相关的轨道具备行车条件;停车场范围内线路、行车、安全标志全部安装完成,并完成验收,必备消防器材、应急设备等配置到位,安防系统正常投入使用;联合车库接管区域充电轨供电分区间的隔离网栅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信号系统实现微机联锁、微机监测系统功能,停车场信号联锁取得独立安全认证机构出具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或证明;通信系统完成安装及单系统调试,数据承载网、无线通信系统、电话系统、广播系统、时钟系统、视频监视系统、乘客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及电源系统系统达到设计功能,可正常使用;供电系统安装及单系统调试完成,已带电安全运行48小时以上;各工程车、停车场工艺设备集成包中的设备,完成各项检查、试验,各项功能实现且通过预验收;停车场具备配属列车停放、静态调试的条件;停车场及所属设施设备交接的其他必要条件。3、正线轨行区及行车设备交接基本条件正线线路轨道及整体道床结构稳定,限界检查合格,施工残料及垃圾清理完毕,轨槽内的沙土清理完毕,无影响结构功能的裂纹、沉降、缺损、渗漏水等重大问题;站至汽车客运站间设置的护栏、人行阻拦等设备设施完好;开通线路终端设置便于拆装的临时车挡;接管区完成冷、热滑试验,充电轨验收合格,可正常投入使用,低压配电具备正常供电功能,变电所具备电力监控功能;通信系统完成安装及单系统调试,数据承载网、无线通信系统、电话系统、广播系统、视频监视系统、乘客信息系统、电源系统系统达到设计功能,可正常使用;正线信号系统完成安装及单系统调试,并取得独立安全认证机构出具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或证明;站台护栏、站牌、座椅、垃圾桶等设备设施安装完毕,站台乘车标识标线齐备,可正常使用;站台PIS、站台广播、站台监控、站台电话完成设备安装及调试功能,达到设计功能,可正常使用;正线轨行区范围内线路、行车、安全标志全部安装完成,并完成验收。区间变电所必备消防器材、应急设备等要配置到位;正线轨行区及行车设备交接的其他必要条件。4、控制中心交接基本条件生产、办公及生活用房可正常投入使用,相关消防报警及灭火系统功能完善并投入使用,FAS系统满足消防联动控制要求,消防疏散通道保持通畅;电力监控(SCADA)子系统完成调试,实现中央监控功能及故障状态下供电方式切换功能;信号、通信等设备系统完成综合联调和(子)单位工程验收.控制中心的门禁已全部安装并正常投入使用;控制中心大屏幕可正常投入使用;控制中心交接的其他必要条件。5、电客车交接基本条件各列列车通过车辆预验收,并签署车辆预验收报告;车辆完成并通过综合联调,无影响使用功能、安全及行车的问题;电客车交接的其他必要条件。三、交接工作原则1、在建设单位统一领导下开展交接工作。2、原则上以工程作为整体,由建设管理单位向运营单位进行移交.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和运营需求,可按调度指挥权、设备使用权、属地管理权三个类别,分区域/属地、分阶段完成三权移交接管工作,但应以区域/属地为整体同步进行三权交接.3、交接工作由各专业交接组具体开展。交、接双方按各自既有设备设施管辖职责、工作职责的划分等,对轨行区、车站、控制中心、停车场、各设备系统、工器具、备品备件、钥匙、技术资料等一一对口对接,明确交接条件、交接范围、制定具体实施方案。4、对所有设施设备的移交,交接双方应详细核查所移交设施设备的实际状态,并在相关移交文件中详细记录描述,对于交接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由双方协商解决。四、组织机构与职责1、领导机构成立三权移交接管工作领导机构为XXXX有限公司验收移交委员会.2、领导机构工作职责负责建设单位与运营单位交接的总体指挥、协调。主要包括:协调交接双方的总体接管原则、前提条件、范围内容、制度流程等;协调交接双方在交接过程中产生的重大分歧问题以及其他影响接管工作的重大问题,形成决策;对专业交接组的移交接管阶段性工作做出指示.3、专业交接组验交委下设专业交接组,负责各专业/综合业务交接前的各项工作准备、牵头检查、具体交接方案制定,及交接工作的推动实施等工作.专业交接组包括:工建专业交接组、供电专业交接组、机电及综合监控专业交接组、通号专业交接组、车辆专业交接组、AFC专业交接组、停车场属地管理权交接组、控制中心属地管理权交接组、调度指挥权交接组、档案资料组、合同商务组、资产交接组。4、专业交接组总体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各专业交接程序、标准、计划、相关制度等工作;组织三权移交接管和资产移交等工作;以各组组成为基础,结合相关要求组建各专业交接小组开展具体交接工作;定期向验收移交委员会汇报工作计划与进展情况;指定交接联络员与验交委办公室对接.5、各专业交接组工作职责工建专业交接组。负责停车场、车站、控制中心内主体结构、附属结构、装饰装修(含安全、乘车导向标识),以及线路专业相关设备设施等的移交和接管工作.组织填写有关清单明细,制定本组专业交接计划,开展检查核对工作,负责各阶段本组专业人员的安排;供电专业交接组。负责供电专业相关开闭所、混合所、跟随所等范围内变电设备,电力监控系统、接触网系统以及充电轨相关设备设施的移交和接管工作。组织填写有关清单明细,制定本组专业交接计划,开展检查核对工作,负责各阶段本组专业人员的安排;机电及综合监控专业交接组.负责沿线及各站点、停车场、控制中心所属的低压配电、给排水、通风空调、综合监控、安防监控系统、门禁、FAS及气灭相关设施设备的移交和接管工作。组织填写有关清单明细,制定本组专业交接计划,开展检查核对工作,负责各阶段本组专业人员的安排;通号专业交接组。负责沿线及各站点、停车场、控制中心通信、信号设备,及车载通信、信号系统等的移交和接管工作。组织填写有关清单明细,制定本组专业交接计划,开展检查核对工作,负责各阶段本组专业人员的安排;AFC专业交接组.负责AFC相关设备的移交和接管工作,组织填写有关清单明细,制定本组专业交接计划,开展检查核对工作,负责各阶段本组专业人员的安排;车辆专业交接组。负责电客车、工程车辆,不落轮镟、洗车机等停车场内车辆维修设备,及仓储设备的移交和接管工作。组织填写有关清单明细,制定本组专业交接计划,开展检查核对工作,负责各阶段本组专业人员的安排;停车场属地管理权交接组。负责停车场属地管理权的移交和接管,开展停车场综合楼、运转楼、联合车库、食堂公寓楼、洗车库、杂品库、汽车库、污水处理房、材料棚等各类办公、生产用房钥匙、移动消防器材等的交接,负责交接前后的现场保卫工作,配合车辆、工建等场内相关专业交接组开展相关交接工作.负责制定本组专业交接计划,组织施工单位填报有关清单明细,开展检查核对工作,负责各阶段本组专业人员的安排;控制中心属地管理权交接组。负责控制中心属地管理权的移交和接管,开展控制中心各类用房钥匙、移动消防器材等的交接,负责交接前后的现场保卫工作,配合通号、AFC等与控制中心相关专业交接组开展交接工作.负责制定本组专业交接计划,组织施工单位填报有关清单明细,开展检查核对工作,负责各阶段本组专业人员的安排;调度指挥权交接组。负责停车场、正线调度指挥权的移交和接管,负责交接前后相关区域的施工管理工作.制定本组交接计划,开展检查核对工作,负责各阶段本组专业人员的安排;档案资料组。负责三权移交接管过程中涉及工程图纸、操作手册、设计文件等技术资料的相关组织、统计、交接、造册等工作;按竣工档案相关管理规定适时开展档案移交的相关工作;合同商务组.负责三权移交接管过程中涉及合同的相关组织、统计、变更等工作;资产移交组.负责三权移交接管中涉及的合同内备品备件、工器具等的相关组织、统计、交接、后续管理等工作;.五、交接制度1、例会制度验交委根据交接实际需要召开验交委工作会,听取移交和接管工作执行情况,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交接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召开交接工作例会,制定交接计划、方案,对交接进展情况进行汇报、总结、分析,反馈需协调解决的遗留问题,布置安排后续交接工作内容,说明注意事项,并形成会议纪要。2、文件管理制度交接双方应确保需交接文件、资料真实、完整、准确、有效,做好交接签收手续并根据有关要求留存或归档;在交接过程中形成的方案计划、决策文件、会议纪要、备忘录等由交、接双方妥善管理,并及时报验交委(验交办)。六、交接准备工作1、交接前总体工作各专业交接组结合总体方案,及时研究制定本组移交、接管工作方案;各相关专业交接组统筹协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填写、准备交接所需清单(附件2~6)、技术资料等材料,并组织设备厂家完成待接管区域内相关设备设施的操作及维修培训。技术准备工作完成后,由交接组移交方,向接管方发工作联系单(附件12),进行交接告知;档案资料组、合同商务组在实体交接前,提前组织开展相关技术资料等的建设、运营交接工作,以便于实体交接核对。资产移交组中交、接方提前组织开展合同内备品备件、工器具等的建设、运营交接工作;各专业交接组结合工程进度实际,提前确定“三权”交接具体时间、交接范围及交接内容等事项。并根据交接前的工程进展及时召开交接碰头会,布置接管工作内容、确定交接各项细节、明确注意事项,并形成会议纪要.2、外单位施工组织各相关交接组应于交接前确定交接后仍需在运营接管区域内进行施工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及相关资料,并组织施工单位提报接管后第一周施工计划;交接前应组织承包商、施工单位、监理统一与XXXX有限公司签订安全协议,完成外单位施工负责人、施工责任人取证及外单位施工进场作业办理工作。3、现场危险源辨识交接前,各交接专业组对交接区域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施工遗留、设施设备安全隐患等,完成危险源辨识,完成后开展交接工作。七、交接程序1、交接程序工作启动.移交方交接准备工作就绪、相关清单(附件2~6)填写完成后,由移交方向接管方发出三权移交接管工作联系单(附件12),随附交接清单(附件2~6),各专业交接组开展交接工作;现场设备设施清点。视工作计划及工作量,各专业交接组依据填写完成的交接清单(附件2~6),按照确定的交接时间、范围和项目,对接管项目的质量、功能、状态,及相关技术资料等进行清点和核实工作,完成交接清单(附件2~6)的确认;相关施工负责人、监理、设计人员协助配合;问题整改。现场清点、核实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填写问题汇总表(附件7~10),经相关各方签字确认,由移交方组织整改工作.存在重大问题的、或双方协商不一致的,按第八章第2条处理;现场复核。整改工作完成后,各专业交接组重点针对影响试运行安全和后续试运营的整改项目开展复核工作,完成问题汇总表(附件7~10)的确认。涉及调度指挥权的,还应明确接管区域的施工作业、线路占用、供电等情况;签订交接备忘录。具备交接条件,或交接双方达成一致,各专业交接组签订交接备忘录(附件11)或纪要,相关交接清单(附件2~6)、问题汇总表(附件7~10)作为备忘录/纪要附件,由交、接双方保存.同时抄送验交办备案;交接完成。接管区域自接管当天(交接备忘录签订日)起正式移交XXXX有限公司管辖。2、其它交接事项交接当天停止所有交接区域内施工,对无关移交的人员和外部人员“清场",重大、紧急施工需由相关运营人员配合进行;移动消防器材的交接:各变电所、设备用房及其它办公用房的移动消防器材,在属地管理权交接时同步交接;钥匙交接:由各属地管理权交接组统一交接,交接双方各相关专业共同清点;设备使用权宜在准备工作完成后,与对应的属地管理权统一同时交接;工器具、备品备件等接管,原则上必须以实物形式进行移交;各专业交接组交接完成后,要求接管区域从接管当天起开始纳入XXXX有限公司管理,安全、施工、运作需遵照运营分公司各项规章、规定开展;交接日当天具体交接议程及交接日时间安排由各专业交接组协商确定。八、问题处理1、一般遗留问题对设施移交过程中发现的资料不全、不真实或设施功能等问题,各专业交接组应将问题逐项记录在《交接遗留问题登记表》(附件8~10)上;经相关各方签字确认,由交、接双方保存。对于交接遗留问题,建设单位公司应要求各参建单位积极、主动与XXXX有限公司协商对接,并与XXXX有限公司签署工程建设遗留问题整改承诺协议,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期限。遗留问题无法整改的,由交接双方协商解决。2、重大问题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指交接设施设备内容与原设计内容严重不符、实际使用功能无法满足原设计要求、或存在重大安全质量缺陷,而造成不具备、不符合交接条件的问题),应及时填写交接重大问题汇总表(附件7),并暂停该项交接工作。针对重大问题,由各专业交接组及相关参建单位研究提出处理建议,交、接双方确认,并形成备忘录或会议纪要,及时要求有关单位解决或落实后,再进行交接。对需进行技术改造的,建设单位公司应组织进行临时作业防护,确保运营人员及工作安全。针对交、接双方存在争议的重大问题,各交接组以工作联系单形式(附件11)报验交办,统一由验交委研究处理。九、交接后工作安排1、接管区域从接管当天起由XXXX有限公司管理,建设单位公司及施工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XXXX有限公司相关管理办法,服从接管后的安全管理,共同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2、XXXX有限公司安排员工上岗值班、维修、巡检,进行跑图测试、开展运营演练、市民试乘,并配合做好相关专项验收的现场测试等工作。3、应持续跟踪交接遗留问题的整改情况,对于已明确不予以交接的范围,在达到交接条件后,有序开展交接工作。十、附则1、本方案由验交委办公室负责解释。2、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试行.附件:交接流程图;设备交接清点表;土建(装修)工程交接表;备品备件清单;房屋钥匙交接表;技术资料交接表;交接重大问题汇总表;设备系统交接遗留问题汇总表;土建(装修)工程交接遗留问题汇总表;其它交接遗留问题汇总表;三权移交接管备忘录;验收移交委员会工作联系单.附件1:交接流程图抄送验交办备案签订交接备忘录或纪要(附交接清单、问题汇总表)否现场设备设施清点、核查移交方向接管方发工单(附交接清单)开始抄送验交办备案签订交接备忘录或纪要(附交接清单、问题汇总表)否现场设备设施清点、核查移交方向接管方发工单(附交接清单)开始否移交方组织填写相关清单,准备交接工作否移交方组织填写相关清单,准备交接工作移交方内部审核移交方内部审核是是否否否否整改整改是(符合交接条件)是(符合交接条件)否否交接范围内各专业组签订交接备忘录或纪要交接范围内各专业组签订交接备忘录或纪要是是结束结束附件2:设备交接清单表项目名称:交接组:日期:序号合同编号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竣工数量安装存放地点设备状态移交人接管部门复核备注接收人复核人12345678910承包/供货/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移交单位:接管单位:注:移交单位、接收单位由专业交接组负责人或以上签字。附件3:土建(装修)工程交接表项目名称:交接组:日期:序号工程名称地点交接范围备注12345678910承包/供货/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移交单位:接管单位:注:移交单位、接收单位由专业交接组负责人或以上签字。附件4:备品备件及工器具交接清单主设备/项目:供货商:合同号:交接组:序号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数量供应商联系方式检查人备注12345678910承包/供货/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移交单位:接管单位:注:移交单位、接收单位由专业交接组负责人或以上签字。附件5:房屋钥匙交接表项目名称:交接组:日期:序号名称地点编号数量备注12345678910承包/供货/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移交单位:接管单位:注:移交单位、接收单位由专业交接组负责人或以上签字。附件6:技术资料交接表项目名称:交接组:日期:序号资料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份数(正本/副本/复印件)是否有电子文件备注12345678910承包/供货/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移交单位:接管单位:注:移交单位、接收单位由专业交接组负责人或以上签字。附件7:交接重大问题汇总表项目名称:交接组:日期:序号问题原因责任落实单位完成时间备注12345678910承包/供货/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移交单位:接管单位:注:移交单位、接收单位由专业交接组负责人或以上签字.附件8:设备系统交接遗留问题汇总表项目名称:交接组:日期:序号设备名称设置位置规格型号制造厂家存在问题整改方案完成时限责任部门(单位)备注12345678910承包/供货/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移交单位:接管单位:注:移交单位、接收单位由专业交接组负责人或以上签字.附件9:土建(装修)工程交接遗留问题汇总表项目名称:交接组:日期:序号设备名称地点存在问题整改方案完成时间责任部门备注12345678910承包/供货/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移交单位:接管单位:注:移交单位、接收单位由专业交接组负责人或以上签字。附件10:其它交接遗留问题汇总表项目名称:交接组:日期:序号问题原因责任落实单位完成时间备注12345678910承包/供货/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移交单位:接管单位:注:移交单位、接收单位由专业交接组负责人或以上签字.附件11:有轨电车三权移交接管备忘录项目名称:交接组:交接日期:一、交接范围二、系统功能三、技术资料相关清单四、备品备件五、质保六、遗留问题七、甩项项目八、后续施工九、备注承包/供货/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移交单位接管单位(签字盖章)日期:(签字盖章)日期:(签字盖章)日期:(签字盖章)日期:注:1.本表签字各方各执一份,验交办备案一份;2。移交单位、接收单位由专业交接组副组长级(含)以上签字;3.其他交接参加人员可另附页手签。附件12:验收移交委员会工作联系单项目名称:XXXX首期开通段三权移交接管文档编号:主题:拟稿:主送单位:专业负责人:抄送单位:签发人:发件单位:时间:急缓程度:□特急□急□普通主要内容:□仅供参考□请答复□请落实联系人:联系电话:接受单位:接收人:接收时间:如若我司有幸成为养护管理单位,将严格按此方案实施,不断提高管理质量,使业主满意针对中涿鹿县城区公共绿地养护的具体情况,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专业考核评分要素表中的养护标准要求,参照植物的生长生态特性及气候的变化情况,我司特编制了本绿化日常养护管理方案,具体如下:一、一般性的日常养护管理方案和计划1、清洁保洁方案与计划1、地面(1)定时清扫,每天上下午各清扫一次,全天保洁,做到干净整洁,无废纸、食品袋、果皮、烟头等污物,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2)硬化路面,保持无土、无痰迹、无污物,雨后及时疏通雨水口,无积水,无淤泥,雪后及时清扫,无积雪.2、绿地(1)绿地内无杂物、无白色污染(树挂等)、无堆物、堆料或搭棚等设摊影响树木生长和养护管理现象;树干上无钉、拴、刻、画等现象。(2)对绿化生产垃圾(如树枝、树叶、草屑等),重点地区随产随清,其他绿地日产日清,做到巡视保洁.3、水面(1)水面打捞设专人负责。(2)每天上下午各彻底打捞一次,全天保洁。(3)水面无飘浮垃圾,水体清洁无污染,无垃圾死角。4、厕所(1)厕所卫生由专人负责,卫生设施齐备并保持完好,保证通风和水源,每天彻底清扫冲洗二次。(2)大便坑沿无粪,小便池无尿碱,池外无积尿,及时清掏化粪池。(3)消毒两天一次,无臭味、无蚊蝇、无赃物、无蜘蛛网,全天保洁,卫生洁具存放整齐.5、其它(1)园内积肥选边角地,密封处理,绿地树池不得使用未经处理的粪便。(2)园内运料及渣土不得遗洒污及路面.(3)园内无焚烧枯枝、垃圾等杂物的现象。(4)垃圾转运站周边环境整洁,清运垃圾及时。(三)设施维护1、雕塑、指路标、果皮箱、路椅等保持清洁,每天擦洗一遍,完好率98%以上。2、绿地栏杆清洁完好,完好率98%以上,每年油漆一遍。3、各类亮化设施保持清洁完好,灯罩内无污物,及时更换破损灯具,保证照明,完好率达99%。4、喷灌、喷泉及其他给水设施运行良好,压力正常,及时维修,完好率达98%。5、绿化卫生宣传栏保持完好,每季至少更换2次内容。6、健身器械、栏杆、无障碍等设施维护、维修油漆及时,无破损、锈蚀,保证使用功能。(四)园容秩序1、严格执行车辆管理规定,各种车辆定线出入、定点存放.2、门口秩序良好,无乱设摊点、影响出入园现象。3、园貌整齐美观,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设牌示摊点,无乱堆放杂物、工具及其它物品,无乱拉绳线挂物现象.4、护园力量落实,定岗定责,无践踏绿地、攀折枝叶的现象.5、旅游旺季、双休日、节日假日增加维护人员.6、园内施工围场作业,设备材料放置整齐,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工完场清,文明施工。7、治安巡逻人员着装执证上岗,服装整洁,能及时处理各种纠纷。8、园内无衣衫不整,随意躺卧现象。9、无强行兜售、行乞、赌博、封建迷信活动。无轮滑、球类、放风筝及未经领导批准乱拉电线、乱接电源及扩音设备等现象。2、大风、大暴雨等自然灾害对绿地损坏的处理方案与计划1)、大风来临前做好充分准备,对浅根性、树冠庞大、枝叶过密的园林植物,将采取疏枝、立柱、绑扎、培土等防御措施.3)、切留意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24小时安排人员值班,保证所有的通信设备24小时畅通,发生紧急情况及时汇报并投入抢险,并服从甲方的统一调配。4)、大风过后,组织所有员工上阵,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清理一些被大风吹倒的,有妨碍人行和交通的树木,首先保证交通恢复畅通;对倒伏、受损的树木及时扶正、支撑;折短或劈裂的枝桠,将去除残桩或修整断(裂)口,较大的伤口作防腐处理;损伤严重的,立即清除并及时补植。3、冻害防护方案与计划对易受寒害或冻害的园林植物,日常将加强管理,提高植物抗寒能力,计划的措施为:加强栽培管理,在生长期适时适量施肥、灌水,促进苗木健壮生长,使树体内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与糖分,可以增强树体的抗寒能力.在秋季必须停止施肥,以免枝条徒长,枝梢来不及木质化而受冻害。对易受寒害或冻害的园林植物,在寒潮来临之前将做好防护措施,如在立冬前根据树种的不同,分别采取控制晚秋新梢的萌发、剪除已萌发而未充分老熟的新梢、根际培土或覆草、主干包扎或覆盖塑料薄膜架等措施进行防寒。用于植物的包扎或覆盖物,宜在次年3月底前清除完毕。4、创伤修复方案与计划树木受到雷电风雨、人畜危害而受到创伤,会造成劈裂、折断、腐枝、疮痂、溃疡、孔洞、剥皮、干枯等创伤。及时对创伤进行处理,首先加以清除、剪除或挖除,消除腐垢杂物后进行消毒和防腐处理。5、灌水与排水方案与计划1)、灌溉方法:常用的浇灌方法有喷灌、用胶管浇灌和用水车运水浇灌三种。喷灌有经济、高效、洒水面积较大而均匀,不会产生深层渗漏,一定程度上可节约用水,若能配合施肥、喷药及除草剂,可节省管理用工等优点。其不足之处:在风较大的情况下,难以做到灌水均匀,而且蒸发损失、地面流失都会较高;早春或夏季经常性的喷灌,对一些易感病的品种有加重白粉病和其他真菌性病害的可能。在区内多采用胶管浇灌,其可根据不同植物对水需要的不同有针对性的灌水,但它容易产生深层渗漏。水车运水是在未能预先埋设管道的绿地用,长期来说,成本过大,且对园林植物伤害较大。2)、浇水量:根据园林植物的需水量和蒸腾量来确定,某一植物在生长期间的蒸腾量,与其生长期间所生成干物质的重量之比称为需水量.灌水量可从土壤质地、气候和园林植物特性三方面加以考虑,并在实践中灵活掌握运用“见干见湿”和“灌饱浇透”这两个原则进行适期、适量的浇灌,可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避免植物萎蔫。3)、浇水时间日浇灌的时间应根据季节与气温决定,并注意控制水温与表土温差不宜太大,以免造成根系伤害。计划在夏秋高温季节,避开中午烈日,在10时之前或16时之后进行;冬季及早春,在10时至16时之间进行.用机械进行浇水时避开交通繁忙时段进行。4)、排水土壤出现积水时,如不及时排出,对植株生长会严重影响。这是因为积水过多时,土壤中严重缺氧,此时根系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和积累酒精,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引起死亡。土壤通气不良,好气性细菌活动受阻,嫌气性细菌大量活动,会影响土壤内营养元素的有效度。土壤缺氧时,还会产生毒害根系的还原性物质,造成植物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计划对城市绿地中的排水设施在每年雨季来临前全面清疏一次。在绿地中的低洼地,通过增设排水管道、雨水口回改良土壤的通透性等措施排除积水.暴雨后,及时排去种植穴、树盘内或草坪上的积水。6、施肥方案与计划施肥原则:1)、提倡应用平衡施肥技术,肥料的种类及数量应根据植物种类(品种)、生长发育阶段及观赏特性不同而确定。生长期应施氮肥为主的完全肥,发育期应增施磷、钾肥。每次施肥量尚应考虑施肥方法。2)、施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无机肥料为辅;不应长期在同一块地施用同一种化学肥料,以免破坏土壤的理化性状。3)、木本植物宜每年施肥2~4次。其中,观花植物应分别在花芽分化前和开花后各施磷肥一次;观果植物应在花前和果实膨大期各追钾肥一次,必要时,可在果实生长后期追肥一次.4)、木本植物采用环沟施肥时,其环状沟内径宜与植物冠外缘线保持一致,深度和宽度均可为25—30cm。5)、施肥应避免在雨天进行。其中,根外追肥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浓度一般不宜大于1.5‰。除根外追肥外,肥料不得触及目的植物的叶片。6)、施肥方法:施肥方法可采用沟施、撒施或穴施;也可结合浇灌进行.干施肥料时,应用土层将肥料覆盖,并进行一次浇灌.根据以上原则,计划对施肥做以下安排:乔木每年施肥两次,每次每株施放1公斤,灌木丛每年施肥两次,每次每株施放0.5公斤,乔灌木的施肥时间为每年的3月及10月,乔灌木的肥料按有机复合肥、磷肥、钾费按比例配好后采用环沟施肥;地被每季度施肥一次,每次每平方米施放0.05公斤的有机复合肥。7、中耕除草方案与计划中耕是指采用人工方法促使土壤表层松动,从而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促进肥料的分解,有利于根系生长。中耕还可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增加孔隙度,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增加透水性,因此中耕是不浇水的灌溉。中耕安排在晴天或雨后2—3天进行,花灌木一年内4-5次,小乔木一年至少2—3次,大乔木至少每年一次。夏季中耕同时结合除草一举两得,宜浅些;秋后中耕宜深些,且可结合施肥进行.除草本着“除早、除小、除了”原则,结合中耕进行除杂草,这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一般用手拔除或用小铲、锄头除草,春夏季每月进行2-3次,不让杂草结籽。对杂草严重的地方采用化学除草剂除草。8、苗木整形与修剪方案与计划园林植物整形修剪受植物自身和外界环境等诸多因制约,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而苗木整形与修剪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园林的景观效果,因此作出以下计划:1)、根据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阶段、树龄及景观等要求的不同进行修剪与整形,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时期进行。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常年可进行,但大规模修剪在休眠期进行为好,以免伤流过多,影响树势.2)、遵循“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去弱留强,去老留新"的原则修剪进行,促使园林植物枝序分布均匀、疏密得当,冠形完整、丰满,树形美观。3)、顶端优势强的植物,保留其顶芽;轮状分枝的树木,不短截其一级分枝;顶端优势不强而萌发力强的,让其形成自然树形,或根据景观需要修剪造型.4)、早春开花的观花木本植物,在花后轻剪;夏季开花的落叶植物,在冬季休眠期或生长相对停滞期修剪;一年多次开花的,在花后及时轻剪。5)、观果木本植物根据其开花结果习性进行修剪,以培养健壮的结果母枝和结果枝为主。6)、休眠期修剪以整形为主,可稍重剪;生长期修剪以调整树势为主,宜轻剪。有伤流的植物须避免雨期修剪,在休眠期修剪.7)、树木的徒长枝、下垂枝、交叉枝、并生枝、病虫枝、枯枝、残枝、凋枯的叶片和花梗均安排及时修剪,以促进生长保持美观。修剪下的枝叶,在当天清运完毕.9、病虫害防治方案与计划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病虫害防治方针,严格执行有关植物检疫的法规和制度,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病原菌及虫害带入本地区,防治计划如下:1)、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预案,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做到准确、及时、有效。2)、采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或生物防治等方法,尽量少用化学防治,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并避免杀死和影响天敌或有益生物的栖息、繁衍.3)、有必要采用化学防治时,选择符合环保要求,以及对有益生物影响小的高效、低毒农药;同时,掌握适当的浓度,避免发生药害.对于同一种害虫,避免长时间重复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免使病虫害产生耐药性,影响防治效果。4)、在开放性的绿地中喷药时,选择人流较少的时段进行;同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危及人畜。5)、鼠害的防治:对绿地的鼠害采用综合治理的对策,及时的清理鼠类隐蔽的场所和清除绿地中可提供鼠类食用的食物,减少绿地上鼠类种群的容纳量。当害鼠种群密度较高时,采用对人畜安全的剂型化学杀鼠剂进行灭杀,并在夜间投放。对零星的鼠害,采用物理方法进行捕杀;之后,及时封堵鼠洞。10、补植与更换方案与计划为在管理其间提高绿化的景观效果,完善绿化的生态系统,特制订以下计划:1)、对于某些设计不合理,造成植物生长态势不佳的,如阴生植物处无乔木遮阴的,将一些易于成活的园林乔木移种至阴生植物处。2)、若有缺苗现象,及时补植。3)、有些草本植物长至一定时,会由于株量过多而枯死,如银边草,大叶红草等,在保证花坛线条顺畅的情况下,挖除部分草坪,将植物挖起分株再植。4)、对死亡的园林植物应及时清除并补植;发现因病虫害致死的植物,先对土壤进行消毒,并更换种植穴内的土壤后再行补植;对生长环境不适应或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园林植物,将及时改植形状、颜色相似的品种以保持原有景观效果。5)、补植的植物选用与原植物种类(品种)一致,规格、形态相近的植株。6)、对种植有美人蕉的地段,每年重新进行一次深翻种植土消毒后更换种植,在10月底前完成。二、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专项养护管理方案与计划1、乔木养护管理方案与计划1)、通过修剪形成并保持乔木的树形,做到主、侧枝分布匀称,内膛不空,通风透光,树冠完整,树形美观.2)、对针叶类乔木进行疏剪,不短截主干或重剪侧枝,并及时剪除影响人行或公共安全的下部枝条。3)、及时抹除阔叶类的乔木树干上的不定芽,不得拉伤树皮;及时清除根蘖枝,但应避免对树木的主根造成伤害.4)、成形的阔叶类乔木,以及时疏剪过密枝、短截过长枝为主要工作,保持其自然形树型和观赏特性;造型乔木按照设计要求及时进行修剪.5)、棕榈类乔木不应剪切顶梢,但及时剪除干枯的叶片。叶鞘自然脱落的棕榈类,不宜人工割除叶鞘。基部萌生的植株,应根据生物学特性和景观要求,予以清除或保留。6)、当乔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接近CJJ75—97规定的距离时,进行及时短截。7)、靠近快车道的行道树,对主干3.0m以下的分枝全部剪除.同一道路的行道树,对生长较快的进行重剪,生长较慢的轻剪,以使树冠的大小保持一致.8)、行道树树冠下缘线的高度宜保持一致,不抵于3.0m;道路两侧树冠的外缘线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并与路缘线相协调,顶部高度宜基本保持一致。9)、道路两侧行道树完全郁闭时,剪除部分枝叶,以使道路中线垂直上方保留100—150cm的透光、透气通道。10)、为保证行道树高度、体量和形态基本均匀一致,对生长较差的增加施肥次数或进行土壤改良。11)、行道树保持树干直立,对树身倾斜的及时扶正。2、灌木与木本地被养护管理方案与计划1)、对模纹花坛、绿篱和造型的灌木及时修剪,以保持图案清晰,层次分明、面线平整、线条流畅,冠形丰满。对自然生长的灌木,修剪以维持植物自然形态为原则。2)、绿篱的控制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功能需要。3)、人行横道和道路交叉口处3.5m以内分车绿化带中的灌木或绿篱,其修剪或造型的控制高度不得超过70cm;道路中间分隔带的绿篱,修剪高度宜保持在60-150cm。4)、木本类地被植物,根据起其生物学特性及景观要求控制高度,一般不宜超过60cm。对于阻碍景观透视线的大型灌木进行及时修剪,并要符合景观要求.3、草本花卉养护管理方案与计划1)、播种、种植或翻种前,将种植地的土壤深翻25-35cm,清除石砾、杂物;同时进行土壤消毒,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待5—7天后再进行播种或种植。2)、一、二年生花卉的播种或种植技术作业,应符合CJJ/T82—99的规定。3)、宿根或球根花卉根据其种类特性及生长状况,每年或每隔1—2年于其休眠或相对休眠期,进行翻种更新,翻种时先将其地上部分剪去,并将老的根茎或母球去除。4)、浇灌采用滴灌或微喷灌的方式.人工浇水时,应控制水的流速和水量,避免冲刷花朵,并防止泥土溅到花卉、茎、叶上。5)、施足基肥,并视种类(品种)的不同,于生长期和开开花期适当追肥。追肥采用颗粒肥料,亦可采用水肥。必要时,可进行叶面追肥。6)、根据种类(品种)和花期要求的不同,及时整形,分别采用摘心或疏枝措施,以促使其株型美观、适时开花、着花整齐。7)、草本花卉的修剪不在雨后立即进行,残花、枯萎的黄叶和花蒂(梗)或植株等及时清除。8)、成片种植的草本花卉,在未完全覆盖地表前,及时中耕与除杂草,但不应损伤植物根系。4、草坪植物养护管理方案与计划1)、视季节与天气情况及时浇灌。浇灌宜采用喷灌方法,水滴宜细密均匀,并浸湿坪床以下8—10cm的土层。2)、施用肥料的种类和次数视目的草的种类(品种)、生长阶段、生长势以及景观要求而确定.3)、干旱季节或地区,采取控制氮肥、增施钾肥的措施,以减少浇灌及修剪次数。4)、修剪前先清除草坪上的石砾、树枝等杂物,以消除安全隐患.5)、修剪安排在3月中旬至10月下旬之间的非雨天进行。修剪的频率根据草坪目的的草种类(品种)、生长势、养护质量要求、当地气候和坪床的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6)、每次的修剪量不超过茎叶组织纵向高度的1/3。草坪控制高度及修剪留茬高度视目的草的种类、生长势以及立地条件和季节的不同而确定。7)、手工拔草时将杂草连根清除,并压实目的草。化学除草应科学、合理,并需经小面积试验后,方可大面积应用。三、安全作业管理方案与计划1、园林机械的操作人员,在上岗前接受必要的岗前培训。凡需持证上岗的,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园林机械作业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围合及标示。2、截除较大的树枝、藤蔓或砍伐清除枯死的树体时,预先制定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砍伐或清除枯死的树体时严格依次按照先锯除侧枝和主枝,再分段锯除主干、后挖除树兜和回填种植土的操作程序作业。3、为每位养护工人购买意外伤亡保险。四、质量保证方案1、质量目标为做好贵司园林绿化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我司将严格按照广东省《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范》(DB44/T268—2005)及《城市绿地养护质量标准》(DB44/T269—2005)的标准规范中的一级养护标准进行养护管理,并保证做到以下要求:1)、草坪植物叶片健壮、色泽纯正,无枯黄叶;其它植物的新梢粗壮、叶片健壮、叶色纯正,无枯枝败叶。2)、乔木树冠完整、美观,生长旺盛,开花结果正常;主侧枝分布均匀,分枝点高度与树种特性相适应,分枝不影响游览和观景。无死株、缺株。行道树的体量、高度基本保持一致,下缘线和分枝点高度的控制符合DB44/T268—2005的规定,倾斜率小于3﹪。3)、木本地被植物生长旺盛,覆盖率达到99﹪以上,无杂草,无死株、缺株。4)、花灌木生长旺盛,株型完整、丰满,开花适时,花繁叶茂,花后修剪合理、及时.木本地被植物生长旺盛,覆盖率达到99﹪以上,无杂草,无死株、缺株。5)、花坛、花带及绿篱轮廓清晰、层次分明,整齐美观,无残缺、无杂草,修剪及时、得当.6)、造型植物修剪及时、得当,线条整齐、圆滑、流畅。规则式种植的造型植物,形状或体量保持一致;自然式种植的,形状和体量大小符合设计和景观的要求.7)、草本花卉生长旺盛,株型均匀、完整美观,开花适时,花繁、色正,开花时覆盖率达到95﹪以上,无杂草;花后需修剪的,修剪合理、及时.8)、草坪的绿色期不少于320天,覆盖率不小于99﹪,杂草的覆盖率不超过1﹪,无积水,修剪及时、合理。9)、保证绿地干净整洁,及时清理绿地上的垃圾,修剪后的枝叶及时清理不过夜.2、质量保证措施1)、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养护管理小组,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从公司里抽调经验丰富,技术业务精通,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技术、管理人员任组长,形成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内外协调、全面负责的强有力的团体.2)、抽调有经验的管理技术人员,熟悉养护管理范围的现场环境及管理的质量标准要求,做好养护管理的工序安排,严格按标准规范进行管理,保证管理治疗达到标准要求。3)、公司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管理效果进行内部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管理资料实行统一管理,认真做好各类资料及资料分类归档,并做好管理日志及各阶段的管理总结。5)、认真实施绿化养护管理总体方案,严格按规范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025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7年11月目录TOC\o”1-3”\h\z\u一、城市地质调查面临的形势ﻩPAGEREF_Toc501534399\h3二、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ﻩPAGEREF_Toc501534400\h4HYPERLINK\l"_Toc501534401"三、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概况 PAGEREF_Toc501534401\h5HYPERLINK(一)发达国家城市地质工作趋势ﻩPAGEREF_Toc501534402\h5HYPERLINK(一)指导思想ﻩPAGEREF_Toc501534405\h12HYPERLINK\l”_Toc501534406"(二)总体目标 PAGEREF_Toc501534406\h12HYPERLINK(三)工作思路 PAGEREF_Toc501534407\h13HYPERLINK\l”_Toc501534408"(四)主要任务 PAGEREF_Toc501534408\h14五、工作部署ﻩPAGEREF_Toc501534409\h16HYPERLINK\l”_Toc501534410"(一)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ﻩPAGEREF_Toc501534410\h16(二)城市群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 PAGEREF_Toc501534411\h17_Toc501534414"六、预期成果及社会经济效益 PAGEREF_Toc501534414\h21HYPERLINK\l"_Toc501534415"(一)预期成果ﻩPAGEREF_Toc501534415\h21(二)社会经济效益 PAGEREF_Toc501534416\h22七、保障措施 PAGEREF_Toc501534417\h24HYPERLINK\l"_Toc501534418”(一)组织保障ﻩPAGEREF_Toc501534418\h24(二)技术保障ﻩPAGEREF_Toc501534419\h24HYPERLINK\l"_Toc501534420”(三)经费保障ﻩPAGEREF_Toc501534420\h25(四)政策保障ﻩPAGEREF_Toc501534421\h25一、城市地质调查面临的形势党的“十九大”指出,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中央要求城市工作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提高城镇化水平.城市地质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贯穿于城市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做好城市地质工作,对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城市地质工作提出了明确指示要求.2016年7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湖南岳阳召开的部分省份防汛工作会议上,要求国土资源部牵头,抓紧进行详查,加快摸清城市地下情况。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这是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首次出现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国土资源部党组高度重视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姜大明部长在今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强调,把加强城市地质工作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明确要求开展地下空间三维调查、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示范,评估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和利用前景,加快查清城市地下三维地质结构,推进城市立体发展和地下空间安全利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要求以及部党组的决策部署,在今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钟自然局长提出要精准了解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地质工作的需求,加大力度推进调查工作.二、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优化城市群结构和空间布局,需要加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查评价,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土地和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地质环境是影响城市安全的重要因素。总体上看,华北西北地区城市发展主要受水资源制约,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发展主要受土地资源制约,西南地区城市发展主要受地质环境制约。我国19个重点城市群中,8个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合理优化城市群国土空间布局,迫切需要开展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提升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拓展城市地下发展空间,需要系统查明城市地质条件。地表土地供应紧张是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地下空间是城市再开发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土地集约化和综合利用水平的必然要求。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程度总体较低,开发深度较浅,地下空间开发具有巨大潜力。科学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要了解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禀赋特征,注重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与共生资源的协同开发,监控可能诱发的地质环境负效应.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可以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资源条件。我国地级以上城市每年可开采的浅层地温能资源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可实现建筑物供暖制冷面积320亿平方米,相当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两倍以上,在城市新区、重大工程、新农村建设及旧城改造过程中,可以加大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利用力度,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我国城市及周边地区有地质遗迹798处,具有较高的旅游、科普、生态价值。充分利用这些地质资源,可以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改善公众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需要加强重大地质问题调查与监测,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受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威胁人口61万人,威胁财产185亿元,18个城市受威胁人口大多超过1万人.我国102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9个城市2015年最大沉降量超过50毫米.我国41个城市受岩溶塌陷影响大,42个城市受活动断裂影响较大,7个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在中度以上,54个城市地下水中发现“三致”有机物超标。解决以上重大城市地质问题,需要加强调查评价和风险管控。三、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概况(一)发达国家城市地质工作趋势1862年,奥地利地质学家EduardSuess编写的《维也纳市地质》,是城市地质的第一本学术专著。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地质工作主要是在二战以后随着发展起来的。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地质在工作区域、工作思路、工作内容、调查评价方法、调查成果服务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作区域从单个城市扩展到城市群地区乃至国土规划经济开发区。工作思路从调查分析单一的地质问题转变为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发展的需求,超前服务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内容从单纯查清地质条件到涵盖废弃物处置、水土污染防治、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多目标地球化学、生态地质调查等多种内容的综合调查研究。工作方法从利用地球化学和物探技术为勘探开发服务拓展为多学科、多种先进的勘察、检测、分析技术相互结合,评价与编图从定性描述深入到定量评价.地质信息从编制纸介质的图件、报告提升到建立空间数据库和GIS平台上的地学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及时更新、动态评价和社会共享。21世纪开始,以整体观点研究城市地质问题的工作得以深化,以适当的指标体系定量表征城市地质质量,进而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监测系统,并将其纳入城市环境总体管理的轨道。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地质工作的基础好,城市地质调查和填图任务已基本完成,开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动态化、超前化”是近年来这些国家城市地质工作的特点.现代城市地质工作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是城市地质工作重心将倾向于已有地质数据的管理、更新与重构,构建城市三维或四维地质模型.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国内大部分主要城市的城市地质工作,如英国已在40个城市的开展了城市地质填图工作,目前倾向于针对各个城市已有数据的整理与三维模型化,构建城市地质数据库并进行更新、管理与维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国尺度的区域性三维地质模型。二是城市地质数据与信息将倾向于地质模型结合已有的网络软件(如GoogleEarth)进行发布,并构建数据交流平台。采用已有的网络软件可让非专业人员在无需培训的情况下查询、缩放和选择地质数据与地学信息.通过构建数据交流平台,了解不同部门开展的相关工程活动,集成其它成果数据,吸收用户反馈意见,完善城市地质成果,提升各类地下数据及地质成果的可用性等。三是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在不断扩展,面临着解决成果应用服务机制的问题.城市地质所涵盖的内容是逐渐发展、动态的,其工作重点由最初的城市规划所需地质信息逐渐发展为囊括城市决策层在城市规划、发展、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地质资源利用、地质安全保障和地质条件优选等方面所需的系统的、全面的地质信息。而伴随着城市地质数据与成果的丰富,如何让数据与成果在非专业的政府管理者及社会公众得到有效利用将会是城市地质工作需要解决的难点。四是城市地质学术研讨、成果交流与项目合作等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国际社会组织在这方面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国际社会组织通过实施研究计划、组织学术研讨、编撰城市地质专著等活动,促进了各国城市地质工作方法、成果等方面的交流,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地质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提高了城市地质工作的影响,对城市地质研究工作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伴随着世界各国城市地质工作的大力发展,国际社会组织将为学术研讨、成果交流与项目合作提供更多的契机.(二)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现状1.现有工作基础1999年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国土资源部门在城市地质调查方面主要开展了四方面工作:完成了306个地级以上城市地质环境资源摸底调查。2004-2012年,开展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初步查明了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水土污染、活动断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各类城市环境地质问题,摸清了地下水、地热、矿泉水、地质景观等地质资源状况。完成了6个城市三维地质调查试点。2004-2009年,与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南京、杭州等市政府合作,开展三维城市地质调查,系统建立了城市地下三维结构,建立了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管理决策平台和面向公众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系统。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在总结试点城市地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采用部、省、市的多方合作模式,完成了福州、厦门、泉州、苏州、镇江、嘉兴、合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济南等28个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以城市群为单元,推进综合地质调查。2010年以来,为服务国家区域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划的需求,组织开展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北部湾、长江中游、关中、中原、成渝等重点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工作.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强化精准服务。打破专业界限,创新成果表达内容和方式,编制了一系列国土资源与环境地质图集、对策建议报告,在服务城市和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地质问题防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质成果服务成效尤为明显。2.取得的工作经验以上海为代表的大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工作经验,开创了城市地质成果服务规划国土资源、重大工程安全运营和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路径,构建了地质工作服务城市规划管理的常态机制,实现了地质调查成果服务融入政府管理主流程。以福州、厦门、嘉兴、丹阳为代表的中小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经验,探索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城市人民政府等三方合作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了三方积极性,建立了在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模式。大型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工作经验,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城市群为代表,瞄准重大需求,聚焦重大问题,打破专业界限,统筹部署工作,创新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增强了城市地质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决策建议话语权。城市地质调查技术要求逐渐得到规范,形成了以一模(三维城市地质结构模型)、一网(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路)、一平台(综合地质信息服务平台)为主体的技术方法体系,发布了城市地质调查行业标准。3。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理念落后,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但是城市地质工作理念还停留在服务工业社会发展的阶段,缺乏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的工作意识,不能满足城市地上地下统筹规划、资源环境协调开发与保护等后工业化时代的新要求,难以支撑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安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地质信息精度低更新慢,难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需求。我国仅34个城市开展了三维城市地质工作,尚有300多个城市未推进系统的城市地质工作,已开展的城市地质调查中小比例尺多,大比例尺少。不同部门存储的地质资料分散管理,没有及时汇交和更新城市地质信息,难以起到提高城市地质信息精度的作用,城市空间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方面需要的地质信息不足.、未形成标准化成果产品体系,成果服务难于融入城市行政管理主流程.针对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缺乏相应地质调查评价报告和图件。针对工程建设市场,缺乏系统的地质信息资料服务产品。针对城市日常运行管理,缺乏重大地质安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地质灾害风险等监测预警产品.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融合难,存在“两张皮"现象。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机制不完善,难以充分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上海等不同城市地质调查工作过程中,由于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各异,探索形成的工作运行机制,在全国推广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探索中央和地方联动、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融合发展、政府多部门协调等方面的有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推进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四、总体思路与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精准了解“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对地质工作的需求,聚焦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重大问题,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大力推进“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的城市地质调查,开展重大科技问题攻关,搭建三维城市地质模型,构建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为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安全、集约、智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服务。(二)总体目标2020年之前,完成100个地级以上城市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完成25-30个城市开展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启动20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初步构建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到2025年,完成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全覆盖,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利用理论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立系统完备的城市地质工作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地质工作服务保障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的能力和水平。(三)工作思路1.分类推进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140个中等(城市人口超过50万)及以上城市,按照城市地质调查规范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其余198个小城市根据发展的需求,因地制宜,开展相应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内容,要区分城市建成区和新区新市镇。城市建成区以收集利用城市地质资料为主,新区新市镇开展全面的城市地质调查,最终要满足城市地质调查规范的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地方政府合作,完成城市地质调查示范;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城市人民政府主导推进本辖区的城市地质调查.2。有序开展城镇群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结合地方政府推进地级以上城市地质工作的进度安排,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相应地级城市开展1:5万为主要比例尺的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最终实现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包括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内容。对已以往已开展1:5万填图的地区,要按照新的相应规范要求,完成图幅修测工作.-—中央财政负责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和更大比例尺的地质填图试点,鼓励地方财政资金出资,开展1:5万或者更大比例尺的地质填图.3。加强城市地质调查与地下空间利用科技创新-—完善城市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制定三维城市地质模型建设、地质资源与环境监测预警、地质信息共享服务等技术规程,总结本轮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经验,修订城市地质调查行业标准。——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依托“地球深部探测”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安全利用科技创新,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多圈层交互带、地质资源协同利用等理论,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城市地质调查示范项目与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等科技项目,在工作地点、任务、成果和承担单位等充分结合,形成工作合力,并且相互促进。(四)主要任务1。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选择需求迫切、地方积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城市,多方联动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在技术方法、成果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制度保障和协调联动机制等方面探索形成示范成果.推广示范经验,完成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2.城市群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系统部署、有序推进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显著提升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查明影响城市群发展建设的重大资源环境和灾害问题,为优化城市群内部格局和结构、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案。3.城市地质调查评价技术标准制定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地质调查先进经验,充分总结城市地质调查示范经验,研究制定城市地质调查评价、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城市地质信息共享服务等技术标准,修订已经发布的城市地质调查行业标准,建立完善的城市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4.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探测科技创新建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多圈层交互带、地下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等理论,开展地下空间探测技术、地下空间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城市地质调查技术支撑体系。五、工作部署(一)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1.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导、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城市政府配合,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分两类推进:第一类是根据城市地质环境特点、城市规模、地质工作程度,确定代表性城市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探索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构建、资源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地质信息决策支撑系统开发等技术方法。到2020年,完成15-18个城市地质调查示范。第二类是在已开展三维地质调查的城市中,选择有积极性的城市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以制定服务产品、建立保障制度、研究产业政策等为重点内容,补充开展相关地质调查工作,快速形成示范性成果.2018年,完成10-12个城市地质调查示范。2.全面推进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7]104号)的要求,2018年,制定辖区范围内城市地质调查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进度安排、预期成果等。原则上大型城市和人口超过50万的中等城市都应建立三维城市地质模型、资源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地质信息决策支撑系统。到2025年,确保实现辖区内地级以上城市地质工作全覆盖,至少完成140个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借鉴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统筹部署推进本行政区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在政策和经费等方面积极争取支持。城市人民政府要发挥推进城市地质工作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渠道落实工作经费,构建政府各部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制定地质资料的汇交、共享和服务等相关保障制度。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对省级城市地质调查实施方案的编制进行技术指导,参照《城市地质调查规范》(DZ/T2017-0306)的要求,编制详细的城市地质调查技术指南,并会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城市地质调查队伍进行业务培训.(二)城市群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根据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规划区范围和工作程度,确定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调查图幅。初步测算,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需要部署图幅数量1020幅,2017年及以往年度已开展图幅数量330幅,还需新开展图幅690幅.2017年及以前开展的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内容不够完整、图幅编制不够规范,需要补充调查工作内容,重新修编图幅。依托中央财政地质调查一级项目“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分三个阶段推进城镇群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工作:2018-2020年,启动第一批1:5万比例尺为主的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覆盖200个城市.2021-2023年,启动第二批1:5万比例尺为主的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覆盖138个城市.2024-2025年,完成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的成果验收与资料汇交,开展综合研究。梳理全国城镇群地级以上城市发展的地质资源优势和面临的重大地质问题,综合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空间开发适宜性,为优化城市群内部格局和结构、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案。(三)城市地质调查与地下空间利用技术标准制定研究制定城市地质调查评价、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城市地质信息共享服务等技术标准,修订已经发布的城市地质调查行业标准。1、城市地质地质调查评价技术标准:土壤与地下水场地污染风险调查评价、城市垃圾填埋场调查评价、城市规划地质适宜性评价、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价等.2.建立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技术标准,包括城市生态综合遥感监测、活动断裂、地面塌陷监测预警,地质遗迹、地热资源开发监测等。3。建立城市地质信息共享服务技术标准,内容包括城市地质数据库、地质数据管理与动态维护、三维城市地质模型建设、城市地质信息共享服务等。4.修订城市地质调查行业标准,充分总结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的技术方法经验,结合技术的发展,梳理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修订完善行业标准.(四)城市地下空间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