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_第1页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_第2页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_第3页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_第4页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天马行空官方博客:://;;QQ群:175569632第一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概述本节学习目标了解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界定和根本功能掌握国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开展趋势天马行空官方博客:://;;QQ群:175569632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界定定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应的,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开展的特定阶段,为广阔农村人口提供社会保障效劳的所有措施的集合。含义:农村社保的对象主要面向农村人口〔农民,农业工人〕农村社保制度是一国社会保障制度开展进程中的中间产物,是社会保障成果惠及全民的必由之路。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广阔农民面临的养老、疾病等风险,从而缓和农村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可以给予农民国民待遇,是维护社会公平的根本措施之一;可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效促进农村经济水平增长。三、外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证分析

日本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德国的农场主辅助养老金制度国际农村社会保障改革开展小资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谈农民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谈农民社会保障2001年3月10日,在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丹麦记者问:谁负责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时任劳动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先生答:“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不仅仅是城镇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几亿人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于城市居民。对农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要采取与城市不同的方式。目前,农村的就业主要依靠土地,保障主要依靠家庭。这是符合中国国情和伦理道德的。在“十五〞方案里已经提到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4000万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来,他们中间一局部将在乡镇企业就业,一局部到城市里来务工或经商。另外,每年农村还有四五千万农民从农村到城市打工,这也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一个方法。中国政府还制定了多种提高农村收入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施行,将加强和提高农民就业的社会保障能力。返回中国能建立城乡统一的

社会保障制度吗?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郑功成教授的观点史:任何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都强调公平性,制度一定是统一的,是不可能按照城市和乡村来简单划分的。陈平教授认为如果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无异于乌托邦式的洋跃进,统一社会保障制度非但无助于国有企业改革还会拖垮整个财政体系,同时还会削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小案例我国能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吗?请谈谈你的观点第二节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本节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各个组成局部的开展历程以及现状掌握农村养老保障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现有制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一、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开展第一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制初期〔1986—1992年〕第二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展初期〔1992—1998年〕第三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衰退期〔1998年以来〕二、试点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介绍烟台模式青岛模式广东模式苏南模式小资料:农村的五保户制度烟台模式烟台模式是1992年?县级农村社会根本养老保险根本方案?实施后国家试点探索的传统模式,是一种以政府倡导和扶持为特征的“准商业保险〞模式。这种模式坚持“政府倡导、个人自愿、因地制宜、稳妥推进〞的原那么,在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上以收定支。农民参保政府不补贴。政府只对被征地农民视情况给予适当补贴,农民失地时以城镇低保标准为依据,目前按领取220元测算。一次性征地过半,人均缺乏一分地的,由政府全额交;人均缺乏三分地的,由政府交30%,个人交70%;政府所交金额从土地补偿款和土地经营收入中列支。农民参保缴费不设上下限,多交多回报,少交少回报。这种模式有别于商业保险的是:政府倡导并推开工作的开展,可节省高额的营销费用;农民领取养老金免交个人收入调节税,参保的回报较之商业保险的高。烟台模式缺陷是,政府不补贴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农保机构自收自支,基金增值压力大;农民参保不设基数,缴费少的不能真正发挥养老功能,缴费多的那么无条件享受更多的政策优惠,形成了有利于富裕阶层的不公平社会机制青岛模式青岛模式是一种以政府扶持和有限补助为特征的行政支持模式。这种模式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那么,实行财政补助和兜底。在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上以支定收,各县〔市、区〕根据自己本地实际情况确定缴费基数。根本上以上年度农民人均收入为基准,个人最低交6%,村集体、乡镇、县〔市、区〕补助12%。个人交费设上下限,最低不低于6%,最高不高30%。这种模式采取行政信誉支持的方式,财政补助资金可先行挂帐〔或称“空挂〞〕,视情况分期支付到位,但必须兜底。青岛模式中农保机构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这种模式由于有了政府的扶持、补贴和兜底,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较高,但此模式的财政补助没有真正到位,对后期财政兜底的压力较大,对政府的信誉和政策的连续性是个考验,如果挂帐成了真正的“空挂〞,那么会给社会稳定埋下祸根。广东模式广东模式主要是以社区为依托,通过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中的年龄股份和集体股份来实现对曾在乡镇企业工作过的老年工人的保障。该种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有效保护农村乡镇企业老年人口的权益,增强整体制度的灵活性。其缺陷也是不言而喻的,制度运行的好坏需要以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根本保证,另外对于那些没有在乡镇企业工作过的老年人口不能提供养老保障。苏南模式苏南模式最根本的特征在于“以家庭保障为根底,社区保障为核心,商业性保险为补充〞,是一种多种保障措施并存共同开展的模式。苏南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集体补助比例较高;二是基金筹集标准不是按照?根本方案?规定的10个等级,而是依据当地根本生活水平进行规定,此举可以充分保障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水准,同时为日后城乡统筹奠定了一定的根底农村的“五保〞制度五保供养,是指对符合规定的农村村民,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五保对象亦称“五保户〞,具体的讲,大体包括三种人:一是农村孤寡老人;二是未成年的孤儿;三是符合五保条件的残疾人除少数孤寡老人集中在敬老院生活外,绝大多数是采取集体〔乡〕供养,分散赡养的方法。具体方式是:1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各自住在自己家里,生活所需由集体供给;2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生活所需由集体供给,并指派专人帮他们料理生;3有些孤寡老人,生活所需由集体供给,由亲友或邻居代养或负责照顾。返回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法律瓶颈缺少广阔群众支持政府责任不够明确管理问题农民经济实力有限,投保水平不高,未来的待遇水平低全国农村五保供养情况统计

〔截止到2003年11月〕指标应保五保户总人数占农业人口数(%)已保五保户总人数(人)已保人数占应保人数比例(%)平均年供养标准(元)集中供养人数(人)集中供养比例(%)全国合计56356460.65296815652.04989.760070220资料来源: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司家庭规模缩小以及劳动力流动是否弱化了农村家庭养老?家庭规模缩小真的会增加养老负担吗?我国自七十年代末实行方案生育政策,第一代执行方案生育政策的农村夫妻虽然生长于传统的农村,但是经历了改革开放,交通和信息的开展使他们目睹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城乡巨大差距,从而影响其收入支出习惯。很多农民的子女都通过出外上学的方式跳出了“农门〞,有能力回报当初父母的教育投资,并且由于父母长期生活在农村,生活费用较低,还会有储蓄的习惯,所以正常情况下子女对他们的养老支出不会增加子女的负担。相反,农村假设是家庭规模不变,子女的抚养教育支出就会占据家庭收入的绝大局部,有些家庭甚至会因此债台高筑,他们的孩子就可能因缺乏人力资本投资而失去更多获得良好收入的时机,时间一长,这些子女连自身生活都难以维继,更谈不上有余力去养老供老。因此,子女个数的减少可能会提高子女的质量,在如今靠人口质量而不是人口数量取胜的年代,家庭规模缩小并不一定会增加子女负担,父母反而可能因为初期的高投入在老年时获得高回报小案例您认为未来中国农民应该靠谁养老?第三节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制度本节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各个组成局部的开展历程以及现状掌握农村合作医疗等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现有制度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传统农村合作医疗模式的产生与开展第一阶段:合作医疗制度的出现〔1955年〕第二阶段:合作医疗正常推广时期〔1956—1965年〕第三阶段:合作医疗异常开展时期〔1966—1976年〕第四阶段:合作医疗衰退时期〔1978—1989年〕二、我国传统合作医疗制度主要特征

从保障对象看,合作医疗以农村居民为保障对象从运作根底看,合作医疗以集体经济为根底从管理方式看,合作医疗形式灵活多样从保障内容看,合作医疗模式不尽相同从实施原那么看,合作医疗以自愿和互助互济为原那么三、对传统合作医疗模式的再认识因失去集体经济支持降低了凝聚力因抗风险能力差对农民的吸引力下降因农民收入变化引发医疗需求多元化因管理问题导致信用危机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

〔一〕20世纪90年代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探讨保障模式主要特点福利型合作医疗保障特点是“保小病不保大病”,在资金统筹和分配时,主要解决门诊等小额医疗费用,但对于农民患大病时的大额医药费用补偿很少,风险承受力不强;风险型合作医疗保障特点是“保大病不保小病”,整个模式建立在合理分摊的基础上,由参保者缴费,个人和集体共同集资建立基金,基金数额按照“以支定收”的原则确定,分担比例根据集体经济和农民的收入情况而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风险分散的原则。福利-风险型合作医疗保障特点是“既保大病又保小病”,在资金筹措上仍由个人和集体共同集资,由地方政府、卫生部门以及保险公司联合管理,是福利型合作医疗和风险型合作医疗模式的结合合作医疗健康保险保障特点是“保大病又保小病”,更严格的遵循保险原理、保险金的筹集和医药费的补偿比例、范围等经过比较科学的测算;筹措方式一般在较大范围内进行;1998年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构成类别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半劳保医疗医疗保险统筹医疗合作医疗自费医疗其它形式合计(%)1.160.510.191.390.046.5787.322.81资料来源:?中国卫生年鉴?,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第483页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二〕21世纪关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探讨2002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到2021年,使农民人人都能享受初级卫生保健;今后8年的时间内,在全国农村根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开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效劳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修订草案〕?经九届人大第31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订的?农业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农民稳固和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医疗保障形式,提高农民健康水平〞。2003年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所发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要求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两到三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到2021年,实现在全国建立根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2003年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根本内容?意见?决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从2003年起,农民个人每年的缴费标准不应低于10元,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抵于人均10元,其基金主要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2003年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特点政府责任加强,管理力度增强方案重点更加突出,主要针对的是“大病统筹〞在管理体制上明确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加强了对基金运营过程的监管,对农民的知情权予以保护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平性和再分配功能大大加强在运作机制上明确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商业医疗保险三者的关系郑州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郑州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按照制度的规定: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除自己每年每人缴纳10元参合之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还各补助20元,其中12元纳入“家庭账户〞,看普通门诊时使用,另外38元作为大病基金,得了大病的农民每人每年最高可得到1万元补助。对超出大病报销封顶线1万元的参合农民,红十字会、民政部门还出台一系列“特补〞措施,即:将按照“5万元以上的补贴2000元、1万~5万元的补贴1000元〞的标准,发放一定“特补〞资金。根据郑州市卫生局的统计,在6县〔市〕全面启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306万农民。从2006年1月1日至5月31日,累计补偿医疗费用1506.7万元,其中门诊补偿303.71万元,住院补偿1202.99万元,享受合作医疗补偿的参合农民117229人次,其中门诊补偿97034人次,住院补偿20215人次,到达1万元封顶线的有45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是否能够可持续开展?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具体可以表现为如下几种:第一,在具体的政策导向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保大病为主,即政府补助和农民自缴的资金,都“主要补助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费用〞,可目前的筹资水平过低,不仅不能满足农民大病治疗的需求,连农民的根本医疗保障需要都很难实现第二,资金筹集困难。第三,政策支持力度缺乏。第四,农民的参保率低。第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不标准、运营费用过高,再加上我们国家的整个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新制度不免面临困境。小案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否采用强制参加的方式?为什么?第四节我国失地农民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本节学习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现有制度中的诸如农民工以及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一、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失地农民的产生与界定失地农民的产生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环节,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及社会开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的城市化率尚未到达40%。对于农民来说,失去了土地,绝大多数的时候,也就失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他们面临的将是一种“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境况,变成“三无〞游民我国失地农民的情况介绍根据国务院开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供的数据说明,1987年到2001年,中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其中70%以上是征地,这就意味着至少有3400万农民因征地失去或减少了土地。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2000年到2030年的30年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水平的加快,我国占用的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失地或局部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800万,在此当中,估计有5000万人将是失地并且失业的人口。失地农民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开展历史第一阶段从建国起到20世纪80年代末,在方案经济体制下,对被征用了土地的农民主要采用“招工安置〞的方式,国家通过增加用工方案的方式把失地农民的身份转为工人,使其能够享受国家为工人阶级提供的社会保障,这时不存在也没有必要建立专门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后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建立到不断完善,对失地农民进行“招工安置〞越来越难,比较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货币化安置〞方式逐渐增多,实行“货币化安置〞的农民在拿到一笔或多或少的补偿费后自谋生路,没有任何的保障;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因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不满而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货币化安置〞无法解决失地农民长远生存问题的弊端逐渐显现,各地政府对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日益重视,一些专门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出现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现阶段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缺失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缺乏,失地农民得的补偿费用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力度缺乏,某些社会保障权利被剥夺失地农民的就业鼓励机制缺乏二、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民工的产生和界定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民与工人双重身份的劳动者,其主要特征是持有农村户口在城镇企业进行工作或者并未放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但以务工所得薪金为主要生存手段的人员。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如果不能给众多的农民工提供足够的社会保障,势必会对我国的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建立并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刻不容缓。我国农民工的情况介绍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掀起“民工潮〞。大量农村充裕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目前离家外出打工3个月以上的农民已达1.4亿人,其规模比日本总人口还多一千万,而且今后还将继续增加。我国农民工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年纪轻。据国家统计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