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叙事作品大多以直述和顺叙为主,这种叙事方式虽能简洁地对历史进行记述,却造就了较为刻板凝滞的叙事风格。而《左传》叙事正打破了这一现象,成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的“另级类”。它擅长运用多种叙事技巧,活跃文本,使叙事带有“富艳”的风格。尤其是它常在历史记述中运用预叙手法,将对未来的预示穿插到与人物相关的种种异象中。这一独特的手法,避免了史书记述的单一叙事,增加了叙事文本的趣味性。而这种手法在与人物相貌有关的异象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在左氏笔下,人物异貌的现象不在少数。他们一出生便带有异于常人之处,或虎状豺声,或手有异纹。此类现象往往带有某种预见性,暗示着此人今后异于他人的特殊际遇。从这一角度出发,人物的相貌之异可以理解为一种预叙。虽然不同于占卜、预言之类显而易见的预见性叙述,但其特殊的相貌就已经包含着对未来事件的暗示,如《左传·宣公四年》所记子越椒之貌。子越椒出生时便有着熊虎之状、豺狼之声,因此子文感到不详,极力劝子良杀了子越椒,并预言不杀他则必有灭族之灾,子良不肯。而后子越椒果然残虐无德,若赦氏如子文所预言,惨遭灭族。(摘编自赵嘉鑫《预叙在〈左传〉人物异象中的功用探赜》)材料二:《红楼梦》采取种种带有暗示性的手法进行预叙,具体形式灵活多样,大体有三种。一是通过图画的形式。如第五回所写的“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这幅画不仅暗含林黛玉、薛宝钗的姓名,而且还暗示了两人不幸的命运。二是通过诗词曲的形式。如第五回所写的《红楼梦》套曲,其中《终身误》云:“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这实际上预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的结局及贾宝玉当时的思想和情感。三是通过谜语、酒令等形式。第二十二回诸人所制谜语,其谜面和谜底都带有预言色彩,如贾政所想:“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作者通过贾政之思对读者作出一种暗示,提醒他们注意这些谜语背后的内涵。上述这些预叙方式与全书人物的塑造、故事的叙述有机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严密的预叙系统。这些预叙大多是以暗示的形式进行,之所以如此,也与诗词、谜语等文学样式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双关性特点有关,它使作品中的不少语句获得双重蕴涵:一方面以字句表面的含义参与、完成作品的叙事,另一方面则隐藏着另一层具有预言、象征性的内涵。从艺术表达的角度看,它使作品的蕴涵更为丰富,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近乎猜谜的艺术享受,主动性和参与性都大大增强。(摘编自苗怀明《论〈红楼梦〉的叙事时序与预言叙事》)材料三:纵观我国古典小说漫长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它的突出特点及深受民间口头文学的影响,民间讲故事的艺术犹如盐溶于水般流进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筋脉。首先,讲故事的艺术是说和听的艺术。一则故事可能要说上一天两天甚至一月两月,为了使故事听起来不散漫,说起来不混乱,于是有经验的说书人一般会在整个故事情节展开之前对全书做出导向性的暗示,这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不会乱了阵法而导致结构的散逸,这样听众才会有耐心跟着说书人的节奏进入情节,小说的魅力才可能产生。再者,讲故事的艺术是普通大众的艺术。德国本雅明说:“讲故事的人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当地住户的农民代表,另一类则是商船上的水手,大家劳累了一天,点起了油灯,围在一起,于是,讲故事的艺术家便诞生了。”迥然不同于现代孤独的书斋小说家,而更类似于戏剧需要观众和演员的交流,于是预叙的产生便水到渠成了,预叙通过预告预先为读者提示一种特殊的接受,将读者带入一种特定的情感态度中,随之开始唤起阅读的期待,同时激发读者创造的激情,同作家一起进入故事情节的设计与实现中,不再是局外人,而是参与者了。最后,古典小说具有较强的教化意识,古典小说通过预叙使读者获得整体的情节,从而达到对人生宇宙的彻悟,不会因情节的散逸削弱感悟力量。总之,古典小说的讲故事的特点,形成了预叙由结到解的特质,在结与解的对峙中形成了审美的张力。(摘编自吴建勤《中国古典小说的预叙叙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来说,占卜、预言对于事件的预见性叙述属于显性预叙,而《左传》中的以特殊的相貌暗示未来事件属于隐性预叙。B.诗词、谜语等文学样式的模糊性、双关性使作品中的一些语句在表面含义之下隐藏着深层含义,这些含义都属于“预叙”。C.一则故事可能要讲上很长时间,只要说书人对全书做出导向性的暗示,听众就会跟随说书人的节奏进入情节,感受到魅力。D.古典小说通过预叙使读者获得整体的情节,这种整体性会增强读者的感悟力量,让读者在对人生宇宙彻悟后可以教化他人。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析了《左传》作为史书对直述、顺叙的突破,材料二分析了《红楼梦》作为小说在预叙方式上的灵活多样。B.材料二认为预叙与全书的人物塑造、故事叙述有机融合,才算构成了较为完整、严密的预叙系统,这种观点很辩证。C.材料三引用德国本雅明的言论,直接论证了讲故事的艺术是普通大众的艺术以及预叙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是必要的。D.材料一、二均使用举例论证的方式,使道理深入浅出;材料二、三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使文章思路清晰。4.请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为“预叙”下定义。5.在《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的头回故事结束后,叙述人说道:“这便是一句戏言,撒漫了一个美官。今日再说一个官人,也只为酒后一时戏言,断送了堂堂七尺之躯,连累两三个人,枉屈害了性命。”请指出其中哪里是预叙,并分析预叙部分的作用。【答案】1.B2.A3.C4.预叙就是借助人物异貌、预言、占卜、图画、诗词曲、谜语、酒令、预告等方式事先讲述或提及以后事件、情节的叙述方式。5.预叙部分:今日再说一个官人,也只为酒后一时戏言,断送了堂堂七尺之躯,连累两三个人,枉屈害了性命。作用:①避免单一叙事,增加叙事文本的趣味性。②使读者对故事有整体感,有耐心跟着说书人的节奏进入情节。③唤起读者的阅读期待,激发其创造激情,使其作为参与者同作家一起进入故事情节的设计与实现。④通过故事概况的预告,实现劝诫、警醒的教化功能。【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由原文“它擅长运用多种叙事技巧,活跃文本,使叙事带有‘富艳’的风格。尤其是它常在历史记述中运用预叙手法”可知,“造成‘富艳'风格”的原因是“运用多种叙事技巧,活跃文本”,而不是“常用‘预叙’”。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这些含义都属于‘预叙’”错误,结合原文“从艺术表达的角度看,它使作品的蕴涵更为丰富,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近乎猜谜的艺术享受,主动性和参与性都大大增强”可知,必须参与叙事,否则不叫预叙,只能叫含义丰富。C.“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是“于是有经验的说书人一般会在整个故事情节展开之前对全书做出导向性的暗示,这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不会乱了阵法而导致结构的散逸,这样听众才会有耐心跟着说书人的节奏进入情节,小说的魅力才可能产生”。原文并没有充分条件关系。D.“可以教化他人”无中生有,应该是“让读者在对人生宇宙彻悟后得到教化”。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直接论证了讲故事的艺术是普通大众的艺术以及预叙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是必要的”错误,本雅明的话可以直接论证讲故事的艺术是普通大众的艺术,但不能直接论证预叙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是必要的。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XXX(种概念)是XXX的XXX(属概念)”。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叙事作品大多以直述和顺叙为主,这种叙事方式……而《左传》叙事正打破了这一现象”可知,“预叙”是一种“叙述方式”;根据材料一“人物的相貌之异可以理解为一种预叙。虽然不同于占卜、预言之类显而易见的预见性叙述,但其特殊的相貌就已经包含着对未来事件的暗示”,材料二“《红楼梦》采取种种带有暗示性的手法进行预叙,具体形式灵活多样,大体有三种。一是通过图画的形式……二是通过诗词曲的形式……三是通过谜语、酒令等形式”,可概括出“借助人物异貌、预言、占卜、图画、诗词曲、谜语、酒令、预告等方式”;根据材料一“但其特殊的相貌就已经包含着对未来事件的暗示”,材料二“这幅画不仅暗含林黛玉、薛宝钗的姓名,而且还暗示了两人不幸的命运”“这实际上预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的结局及贾宝玉当时的思想和情感”“作者通过贾政之思对读者作出一种暗示,提醒他们注意这些谜语背后的内涵”,可概括出“事先讲述或提及以后事件、情节”。最后整理答案为:预叙就是借助人物异貌、预言、占卜、图画、诗词曲、谜语、酒令、预告等方式事先讲述或提及以后事件、情节的叙述方式。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三对“预叙”的表述“有经验的说书人一般会在整个故事情节展开之前对全书做出导向性的暗示”可知,此题题干中的预叙部分是:今日再说一个官人,也只为酒后一时戏言,断送了堂堂七尺之躯,连累两三个人,枉屈害了性命。再看效果。根据材料一“这一独特的手法,避免了史书记述的单一叙事,增加了叙事文本的趣味性”可概括出:避免单一叙事,增加叙事文本的趣味性。根据材料三“为了使故事听起来不散漫,说起来不混乱,于是有经验的说书人一般会在整个故事情节展开之前对全书做出导向性的暗示,这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不会乱了阵法而导致结构的散逸,这样听众才会有耐心跟着说书人的节奏进入情节,小说的魅力才可能产生”,可概括出:使读者对故事有整体感,有耐心跟着说书人的节奏进入情节。根据材料三“预叙通过预告预先为读者提示一种特殊的接受,将读者带入一种特定的情感态度中,随之开始唤起阅读的期待,同时激发读者创造的激情,同作家一起进入故事情节的设计与实现中,不再是局外人,而是参与者了”,可概括出:唤起读者的阅读期待,激发其创造激情,使其作为参与者同作家一起进入故事情节的设计与实现。根据材料三“古典小说具有较强的教化意识,古典小说通过预叙使读者获得整体的情节,从而达到对人生宇宙的彻悟,不会因情节的散逸削弱感悟力量”,可概括出:通过故事概况的预告,实现劝诫、警醒的教化功能。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窗泰格特(澳大利亚)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俩。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能看到外界。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全部内容了。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到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文本二:突转式逆向构思法,简而言之,即“蓄势于前,突转于后”,也就是先写顺势的直线发展,似乎文章要按照这一发展趋势结束,但当顺势发展到关键之处,突然来一个大转折,“涌出一个动人肺腑的高潮来”,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终篇。蓄势要蓄足,转折要转陡。以流水作比,蓄势好比提高水位,加大落差,飞流直下,更为有力,激起更大的浪花。这样的突转,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力。顺逆法也是一种使文章曲折生姿的妙法,它是通过对顺势与逆势的巧妙安排,造成文章波澜迭起、起伏变化、曲折生姿的写法。顺势,即顺着事物某种发展趋势来写;逆势,即写与顺势相反的趋势。“文似看山不喜平。”创作时应当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表现出情节的顺势逆势,并使之错落相间,相辅相成。值得注意的是:在顺逆法构思中,顺势和逆势的出现,必须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原则,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去编造荒诞不经的情节,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顺逆法与突转法有相似之处,更有区别。二者都有逆转出现,但顺逆法是把顺势和逆势错落相间地进行安排,使文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转式则是先写一个又一个的顺势,最后来一个逆转,蓄势于前,突转于后。(摘编自海珠儿《谈逆向构思法》)6.下列对文本一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窗”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且意蕴丰富,既可指病房的窗,也可指心灵之窗,透过它可以看到两个病人不同的内心世界。B.靠窗病人死了,医护人员“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这一细节表现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麻木冷漠。C.靠窗的病人看到的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却向病友描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这说明他对生活充满热情,体贴关心他人。D.小说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冲突,以此来推动情节发展,并揭露人性的弱点。7.依据文本二,下列对文学作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荷花淀》中先写女人们探夫归来遇敌,将紧张的气氛推到极致,然后写伏击获胜,属于典型的突转式逆向构思法。B.《老人与海》中写桑地亚哥老人一次又一次与对手搏斗,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即是用一个又一个顺势为最后逆转蓄势。C.《促织》中成名之子魂化促织的情节看似荒诞不经,属“意料之外”,却符合鬼怪志异小说的情境设定,在“情理之中”。D.《氓》中先写女主人公对“氓”的热烈情感,再写婚后的不幸以致决绝分手,形成情节突转,具有极强的感情冲击力。8.请简要分析小说《窗》中不靠窗的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9.小说《窗》“蓄势于前,突转于后”的情节安排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答案】6.B7.C8.①开始听同伴生动地描述所“见”时非常享受,愉悦陶醉;②刚产生嫉妒心时感到惭愧;③随着嫉妒心的膨胀产生怨愤;④同伴发病生命垂危时,矛盾挣扎;⑤发现窗外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时,惊愕(困惑/惭愧/悔恨)。9.①从人物形象看,在蓄势与突转中,以靠窗病人善良直诚,反衬另一个病人丑陋的一面。②从情节上看,前文用靠窗病人的描述充分蓄势,最后突转,发现窗外是一堵墙,结尾骤起波澜,曲折生姿。③从主题角度看,这样安排可以更好地表现人性的复杂,批判人性的丑恶。④从读者感受看,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更具冲击力。【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表现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麻木冷漠”错。医护人员的表现,说明靠窗病人的死是在意料之中,他们了解病情,并不是麻木冷漠。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属于典型的突转式逆向构思法”错,突转式逆向构思法是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终篇”,很显然,《荷花淀》的情节发展不符合突转式逆向构思法;B.“用一个又一个顺势为最后逆转蓄势”错,不是“一个又一个的顺势”,而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最后逆转”也错误,并未实现“逆转”;D.突转式是先写一个又一个的顺势,最后来一个逆转,《氓》中没有情节逆转。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心理变化的能力。结合“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可知,开始听同伴生动地描述所“见”时非常享受,愉悦陶醉;结合“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知,刚产生嫉妒心时感到惭愧;结合“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到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可知,随着嫉妒心的膨胀产生怨愤;结合“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可知,同伴发病生命垂危时,他在同伴痛苦的挣扎中却纹丝不动,体现他内心的矛盾挣扎;结合“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在同伴去世后,他发现窗外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时,并没有同伴为他描述的美好场景,而这些场景只是同伴为了他想象出来的,此时的他惊愕(困惑/惭愧/悔恨)。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安排的艺术效果的能力。从人物形象看,“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前文用了大量笔墨表现同一间病房的两个人在描述窗外的一切时的满足与幸福,后文不靠窗的病人想得到靠窗的床位,他漠视他人,渴望占据窗口床位,使他漠视一个生命的逝去,故事也有了矛盾冲突的戏剧性。在蓄势与突转中,以靠窗病人善良直诚,反衬另一个病人丑陋的一面。从情节上看,前文用来大量笔墨描写靠窗的同伴为另一个病人描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后文不靠窗的病人对“窗”的占有欲促使了情节的转变,“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最后突转,发现窗外是一堵墙,结尾骤起波澜,曲折生姿。从主题角度看,一扇窗,将病房中本不相干的两个人连在一起,两个不幸的人命运有了交集,窗也因此成了他们共有的窥望窗外世界的平台以及精神生活的依托。转折的情节演进,运行中情节突转,不靠窗的病人想得到靠窗的床位,故事也有了矛盾冲突的戏剧性。这样安排可以更好地表现人性的复杂,批判人性的丑恶。从读者感受看,情节发展需要矛盾冲突的推进,小说的主要矛盾是不靠窗病人想得到靠窗的床位,微观世界里这一矛盾让我们看到了两个灵魂的撞击。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更具冲击力。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文本一:上在道,民有献瓜果者,上欲以散试官授之,访于陆贽。贽上奏,以为:“爵位恒宜慎惜,不可轻用。起端虽微,流弊必大。献瓜果者,止可赐以钱帛,不当酬以官。”上曰:“试官虚名,无损于事。”贽又上奏,其略曰:“自兵兴以来,财赋不足以供赐,而职官之赏兴焉;青朱杂沓于胥徒,金紫普施于舆皂。夫诱人之方惟名与利名近虚而于教为重利近实而于德为轻。专实利而不济之以虚,则耗匮而物力不给;专虚名而不副之以实,则诞谩而人情不趋。今之员外、试官,颇同勋、散、爵号,虽则授无费禄,受不占员,然而突銛锋、排患难者则以是赏之,竭筋力、展劳效者又以是酬之。若献瓜果者亦授试官,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视人如草木,谁复为用哉!今陛下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则后之立功者,将曷用为赏哉!”贽在翰林,为上所亲信,居艰难中,虽有宰相,大小之事,上必与贽谋之,故当时谓之内相,上行止必与之俱。然贽数直谏,忤上意,卢杞虽贬官,上心庇之。贽极言杞奸邪致乱,上虽貌从,心颇不悦。(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卷,有删改)文本二: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节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停顿部分的字母写在横线处。夫A诱B人C之D方E惟F名G与H利I名J近K虚L而M于N教O为P重Q利R近S实T而U于V德W为X轻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访于陆贽”与“径造庐访成”(《促织》)两句中的“访”字含义不同。B.金紫,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五品以上官员可着紫衣,因亦用以指代贵官。C.内相,唐德宗开始,虽朝廷有宰相主政,而翰林学士常值宿内廷,向皇帝提出建议,参裁可否,故号称内相。明朝时内相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尊称。D.“上虽貌从”与“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貌”字活用情况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不赞成用官位来酬报给唐德宗进献瓜果的人,认为只能赐给他们钱帛,但是德宗觉得试官只有个虚名,对事情是没有什么损害的。B.唐德宗非常信任器重陆贽,无论什么事,都与陆贽商量,无论到哪里去,都有陆贽伴随,所以陆贽敢于直言谏诤,不惧违背德宗的意旨。C.苏轼赞赏陆贽对上可以纠正皇帝的错误,对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陆贽提出了很多方面的合理建议,像苦口良药般可以医治重病。D.唐德宗没能完全按陆贽的进言去实行,贞观之治的盛况难以再现。苏轼进札子的目的是建议宋哲宗读陆贽的奏议,从中学习治国之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陛下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2)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14.文本一第一段中陆贽的奏议属于文本二中提到的哪个方面的奏议?在这个方面陆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案】10.EIQ11.B12.B13.(1)现在陛下既没有实际的利益来敦促劝勉人们,又不重视虚无的名誉而不加节制地施加于人,人们行事便无所依凭了。(2)智慧与子房(张良)相当而文才却要胜过他,辩才与贾谊相当而方法却不似他粗疏。14.(1)属于“用人听言之法”这个方面的奏议,属于官职任用这一方面。(2)主要观点是陆贽认为应该考虑名誉与利益并重来使官员顺服并为国效力。【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诱导人们的方法,只有名誉与利益,名誉接近虚无但对教化来说却是重要的,利益接近实际但对德行培养来说却是次要的。“夫诱人之方”是句子的主语,当句子较长时可在主语后断开,即E处断开;“惟名与利”是句子的谓语,其中“名与利”是并列结构,即在I处断开;“名近虚而于教为重”“利近实而于德为轻”两句结构一致,各自断开,即在Q处断开。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询问;拜访。句意:向陆贽询问。直接到成名家里来找他。B.“五品以上官员可着紫衣”错,应是三品以上为紫色。C.正确。D.正确,“貌”都是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句意:德宗虽然表面上认同。/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所以”强加因果。陆贽秉性正直贞刚,敢于直言谏诤,并不是因为德宗信任器重他才敢于直言谏诤。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敦劝”,敦促劝勉;“滥”,过多;“藉”,依凭。(2)“过”,胜过;“术”,方法;“疏”,粗疏。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文本一“上在道,民有献瓜果者,上欲以散试官授之,访于陆贽。贽上奏,以为……”,德宗想要授予进献瓜果的人以官职,陆贽加以规劝;而文本二“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见这属于“用人听言之法”这个方面的奏议,属于“惜名器以待有功”,是官职任用这一方面。由“夫诱人之方,惟名与利。名近虚而于教为重,利近实而于德为轻。专实利而不济之以虚,则耗匮而物力不给;专虚名而不副之以实,则诞谩而人情不趋……若献瓜果者亦授试官,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视人如草木,谁复为用哉!今陛下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则后之立功者,将曷用为赏哉!”可见主要观点是,陆贽认为应该考虑名誉与利益并重来使官员顺服并为国效力。参考译文:文本一:德宗在路途中行进,百姓中有进献瓜果的,德宗准备授给他散试官的头衔,向陆贽询问,陆贽呈上奏章,认为:“授给爵位通常应该慎重珍惜,不能轻易封赐。事情的发端虽然微小,但相沿下来的弊端必定很大。对于进献瓜果的人,只能赐给钱帛,不应该用官位来酬报。”德宗说:“试官只是个虚名,对事情没有损害。”陆贽又呈上奏章,奏章大致是说:“自从战事兴起以来,财货与赋税不足以供给对将士的赏赐,于是以职官为赏赐的办法便兴起了;身着青、绯色朝服的人混杂在官府衙役中间,金鱼袋和紫衣普遍赏赐给地位微贱的人们。诱导人们的方法,只有名誉与利益,名誉接近虚无但对教化来说却是重要的,利益接近实际但对德行培养来说却是次要的。只给人实际利益而不以虚无的名誉加以补益,就会耗尽资财使物力难以供给;只给人虚无的名誉而不以实际利益相配,就会近乎欺骗使人心不能归附。如今的员外、试官,与勋官、散官、爵号很类似,虽然授给这种官衔不用消耗薪俸,也不占去名额,但是对于那些冲锋陷阵、排忧解难的人,是用这种官衔来奖赏他们的,对于那些竭尽全力、做出功绩的人,也是用这种官衔来酬报他们的。倘若进献瓜果的人也被授予试官的官衔,那么他们必然会相互谈论说:‘我们舍生忘死才得到官衔,这些人因进献瓜果而得到官衔,这是国家把我们的性命看得同瓜果一样了。’把人看得如同草木,谁还能为国家效力呢!现在陛下既没有实际的利益来敦促劝勉人们,又不重视虚无的名誉而不加节制地施加于人,人们行事便无所依凭了。那么,对以后立下功劳的人,将用什么作为奖赏呢!”陆贽供职翰林院,受到德宗的亲近信任,在艰难的日子里,虽然有宰相,但是无论大事小事,德宗必定要与陆贽商量,所以当时人们把他叫作内相,德宗无论到哪里一定要有陆贽陪同。然而陆贽常常直言劝谏,违逆德宗的意旨,卢杞虽被贬官,但德宗内心仍庇护他。陆贽极力陈述卢杞奸诈邪恶导致变乱,德宗虽然表面上认同,其实心中很不高兴。文本二:臣听说唐朝的宰相陆贽,才能本来能担当帝王的辅佐之任,学问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他的议论深刻而切合事理人情,言语不偏离圣贤的道德规范。智慧与子房相当而文才却要胜过他,辩才与贾谊相当而方法却不似他粗疏,上可以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下能够通晓天下人的心志。但他很不幸,做官没能赶上良好的时机。德宗以严厉刻薄为能事,陆贽就以忠诚敦厚去劝谏;德宗以猜疑忌恨去对人,陆贽就以推心置腹去劝说;德宗喜好用兵打仗,陆贽则认为消除战事是当时首先要做的;德宗喜好敛聚财物,陆贽则认为散财于民最为迫切。至于任用人才、接受意见的方法,整治边防、驾驭将帅的策略,归罪于自身以收拢人心,改正过错以顺应天道,排斥小人以消除百姓的祸患,珍惜名誉、宝器以授予有功之人,像这些合理的建议,很难列举完。陆贽真可以说是进献了苦口的良药,去诊治危害身体的重病。假使德宗能完全采纳陆贽的进言,那么贞观之治的盛况便会再一次出现。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水龙吟·寄陆放翁刘过①谪仙狂客何如?看来毕竟归田好。玉堂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缈。读罢《离骚》,酒香犹在,觉人间小。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②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③。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注)①刘过是陆游的晚辈,比陆游小近三十岁。此词是陆游自66岁归居山阴后刘过寄给他的一首赠答词。②此处化用了刘禹锡的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③《世说新语•任诞篇》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15.下列对这首诗上阕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谪仙狂客何如”,作者用狂放不羁的“谪仙”李白和“狂客”贺知章来与陆游作比,称赞其在诗词方面的才华。B.接着,作者直接表达陆游“归田好”。“玉堂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缈”,居官之乐、神仙之乐都无法与之相媲美。C.“读罢”后三句,具体描述陆游归田生活之乐。归隐之后,陆游闲读诗书,长夜痛饮,自得其乐,将一切荣辱得失置之度外,自然觉得“人间小”。D.最后四句,作者化用刘禹锡的诗句,反其意而用之,表明陆游自归隐后,已不以朝廷小人得势为怀,有看破世事的豁达胸襟。16.有人评价这首词“寓意深微”,请结合词的下阕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借王子猷的典故,写作者想拜访陆游,表达其对陆游的思慕之情,暗示约请陆游出山之意。②运用韩愈奖掖刘叉的典故,写自己虽有诗才,但伯乐难求,表达作者想和陆游成为知己的渴望。③通过写陆游既能大笔如椽写优美诗词,又能亲草征讨檄文,表达了作者对陆游有雄才武略的赞扬。④运用白居易隐居山间的典故,委婉表达了作者对陆游不该在田园中虚度一生,而应报国杀敌的劝勉。(答满3点即可)【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项,“有看破世事的豁达胸襟”说法不全面。“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这几句借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的诗意,但作者反其意而用之,从为人处世的态度方面对陆游归隐田园的乐趣进行描述。刘禹锡还朝之后,看到朝廷小人得势,感慨万千。而陆游自归隐之后,却不再关心世事,大有鲁迅“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意思。看破世事之后的归隐是充满心酸和无奈的,陆游心中其实充满矛盾,他并非忘却心中的理想,只是由于不得重用,才不得不归隐田园。这几句词,其实暗含对昏庸无能、忠奸不辨的统治者的讽刺和嘲弄。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评价、鉴赏和探究能力。“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词人自比王子猷,以戴安道喻陆游,表达对他的仰慕。“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作者借用韩愈奖掖后进刘叉的故事,表明自己虽有文才武略,却郁郁不得志,难以遇到“识马”的伯乐,只有放翁对自己青眼有加,惺惺相惜。面对这样一个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知己,刘过自然希望他再度出山,二人一同报国杀敌,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算平生自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词人盛赞陆游既能写文采斐然的美妙诗词,又能写掷地有声的征召檄文,有文才武略。才人怜英雄,刘过认为兼具诗才将略的陆游应该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而不应在田园之中看韶华流逝、岁月渐老,最终虚度此生。【点睛】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把握和探究,要借助诗中重要意象及典故;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探究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借助诗文互证的方法。《离骚》中屈原以香草来装饰自己,表现自己高洁的情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正印证了《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其志洁,故其称物芳”。(2)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家中乏人的困苦境地。(3)衬托可以使事物的特色更突出,如李白《蜀道难》中就借助对鸟、兽困窘的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蜀道之难更加突出。(4)“杏花”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姜夔《扬州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华反衬荒凉衰败。【答案】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扈、辟芷、纫、佩、期功、僮、鹤、尚、猿猱、攀援、荠、青。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泛舟绿溪,乘风打太极;素袍斗笠,仗剑走天涯;到草原牧场,化身格萨尔王;身披红斗篷,策马驰骋雪原……最近一段时间,四川、湖北、新疆等多地的文旅局局长们,争先恐后地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助力,不少人也成为“网红局长”,可谓“火出了圈”。对于文旅局长从办公室到镜头前的“躬身入局”,见仁见智:认为接地气的有之,认为有创意的有之,认为真代言的有之——当然,质疑质量不高、扮相不好、身份不妥的也有之。这些声音,在网上网下成为了一股潮流,值得从中汲取经验。毋庸置疑的是,经由“网红局长”们介绍的地方,知名度大增、好感度提升,声名鹊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困境。从这个角度看,文旅局长的“出圈”,是一种充满创新意识的探索和尝试,不妨给予更多包容与鼓励。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为公家干,虚晃一枪;给自己干,不遗余力——这是各行各业“走穴”好手们的共同点。B.我可以告诉你们——可是随它去吧。C.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D.我方才也说了——他拥有大批粪土。19.下列选项中,与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他是上流社会的指南针,因为在他身上可以找到一个绅士所应有的品质的总汇。B.一头畜生要是做了一群畜生的主子,就有资格把食槽搬到国王的席上来了。C.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D.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答案】18.B19.A【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破折号表述转折。A.表示总结上文;B.表示转折;C.表示说话中断;D.表示解释说明。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用的是暗喻,本体是“网上的声音”,喻体是“潮流”,比喻词是“成为”。A.暗喻,本体是“他”,喻体是“指南针”,比喻词是“是”;B.借喻,本体没有出现,喻体是“畜生”,没有比喻词;C.明喻,本体是“冰花”,喻体是“绵”,比喻词是“似”;D.借代,“盗跖”代指坏人,“颜渊”代指好人。故选A。七、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邮票的内容可谓①,如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历史地理、人物动物等,而生肖作为其主题是从1980年开始的。40多年来,我国已经完整发行了三轮生肖邮票,今年春节期间发行的是第四轮的第八套。一枚枚生肖邮票,讲述时代的变迁,②文化的底蕴,早已成为民众记忆与年俗文化的一部分。生肖邮票备受关注,与其投资价值与升值空间有关,更源于其蕴含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比如“癸卯寄福”,依据兔伴嫦娥、遥踞月宫的传说,采用了卵兔传书的新颖构想,以“传书”寓意“寄福”。艺术欣赏与审美喜好往往百人百味,美好寓意与文化归属感或许才是更多人成为其“铁粉”的心理动因。方寸之间乾坤大。走过40多年历程的生肖邮票在内容上看,既有细节演变也有一脉相承,能够反应出所处时代的特征。一人一属相,一岁一生肖。③是生肖邮票④是其它带有生肖元素的礼品,这些增添新春仪式感的物件承载的,都是辞旧迎新、春回大地的浓浓年味,是时间向前、生活向上的幸福光影。20.根据下面要求,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1)在①处填写一个成语:____________(2)在②处从“沉积”与“沉淀”中选一词填写:____________(3)在③④处填写一组关联词语:____________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以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今年我国发行了癸卯年特种邮票两枚,一枚是材料中的“癸卯寄福”,另一枚是下图的“同圆共生”。请写出下图的构图要素(汉字、英文、数字除外)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答案】20.包罗万象沉淀无论还21.走过40多年历程的生肖邮票从内容上看,既有一脉相承也有细节演变,能够反映出所处时代的特征。22.邮票由三只首尾相接的奔兔、内含“玉兔捣药”图案的圆月和吉祥云纹组成。圆形奔兔和圆月寓意生生不息、团圆美满,“玉兔捣药”图案和吉祥云纹寓意平安健康、纳福致祥。【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关联词语的能力。(1)后文说“如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历史地理、人物动物等”,说明邮票的内容非常丰富,应有尽有,故可用“包罗万象”。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2)沉积:水流、风等流体在流速减慢时,所携带的砂石、尘土等沉淀堆积起来。也可指物质在溶液中沉淀积聚的现象。沉淀:有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比喻凝聚、积累。此处形容凝聚、积累文化的底蕴,应用“沉淀”。(3)语境说“

是生肖邮票……是其它带有生肖元素的礼品,……,都是……”,由两个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从语义上分析,此处是条件关系的关联句,应由“无论是……还是……,都是……”组合在一起,故应填“无论”“还”。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以下语病:“在内容上看”结构混乱,应改为“从内容上看”;“既有细节演变也有一脉相承”语序不当,应改为“既有一脉相承也有细节演变”;“反应……特征”搭配不当,应改为“反映……特征”。22.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仔细观察图片,这是一幅“中国邮政”的图片,根据题干提示“同圆共生”,答题时要注意这一特点。图片描绘了三只不同颜色的兔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