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优质资料_第1页
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优质资料_第2页
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优质资料_第3页
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优质资料_第4页
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优质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质资料,欢迎下载)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编制:深圳市XXXX科技股份一、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程序1目的为使公司准确地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实施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3职责3.1行政部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3.2各部门负责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4控制程序4.1程序描述:要控制风险,首先要辨识危险源,评价其带来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判定其风险级别,据此考虑风险控制的措施及降低风险的优先顺序。这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过程。4.2行政部于每年11月份布置本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4.3各部门每年11月份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工作,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制定计划,组织成立辨识组(由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等人员组成),划分单元或业务活动,以询问、座谈或会议等方式,辨识危险源,同时填定《危险源辨识一览表》,经本部门的负责人审批后上报行政部,作为行政部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重要依据。4.4要求行政部对各部门上报的危险源排查表进行分析汇总,并按照本程序规定的评价方法评出风险级别,并负责填写《危险源统计及风险评价表》。4.4.2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是能量主体、危险物质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4.4.2.1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以下范围: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检修、维护、抢险救灾等);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参观访问者、合同方人员等)的活动;4.4.2.2在辨识危险源时可按以下活动进行分类:a.公司内外的地理位置或行政区域(例:各部门区域或设施);b.生产过程或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如:生产工序、检测、维修修等阶段);c.有计划的和被动性的工作(如:体育活动、地震等);d.确定的任务;e.非经常性的任务。4.4.2.3辨识危险源的方法,可优先采用询问法、现场观察法,也可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事件树分析法,也可采用从发生伤亡事故的类型查找能量源、能量载体并分析其影响和控制因素的方法,也可以是上述方法的组合。总之,要结合本部门特点、能力和现场实际运行控制经验进行。4.4.3风险评价要联系生产实际参照以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要考虑与需要采取措施的能力相适应。行政部依据《风险级别划分规定》(见附件1)等资料将风险分为五级。即A级——高级风险;B级——中高级风险;C级——中级风险;D级——中低级风险;E级——低级风险。4.4.3.2选用直接判断法,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a.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c.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4.4.4风险控制策划对A级风险应优先选用消除或降低风险的措施。可行时,应优先考虑消除风险,其次是降低风险(如采用技术、管理措施或增设安全监控、报警、联锁、防护或隔离设施),再次是控制风险(如个体防护、标准化作业和安全教育,以及应急方案、监测检查等措施)。对应风险评价结果和上述要求,可得如下风险控制措施策划表。4.4.5各部门在工艺、设备、法规等发生变化时要进行相应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这些工作的结果应在提出需求、设备要求和运行控制中充分利用。5相关记录《危险源统计及风险评价表》《重大危险源清单》《危险源辨识一览表》附件1风险级别划分规定危险源所带来风险的级别的高低,主要根据其导致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判定,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A,B,C,D,E共五个级别,可依据条款划分。一、按后果和可能性划分将风险所导致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序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结合起来分析,将后果和可能性原则性的分成三类,对风险现状分析比较,将其后果和可能性分别界定在其中的一类上,如将事故发生可能性极大的界定为“可能”,事故发生可能性极小的界定为“极不可能”,则介于两者之间的定为“不可能”。将会出现多人伤亡的严重后果界定为“严重伤害”,有轻伤后果的界定为“轻微伤害”,则界于两者之间的为“一般伤害”。后果和可能性的结合结果对应于下表,可得出风险级别。二、LEC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D=LEC其中:D为风险值;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对于判定比较接近的,可以对分数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三、结合实际上述分析评价时要结合现场实际,重视实际运行经验和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的实际能力,使控制成本与风险高低相适应。以上条款应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划分风险的级别。二、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获取、识别和更新适用于本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获取、识别和更新相关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适用性确认。3术语和定义3.1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指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其他要求等的统称。3.2经我国批准生效的国际劳工公约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或政府批准加入的国际公约中除保留条款以外的内容。3.3职业健康安全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规范性文件的统称。3.4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各类条例、办法、规定、实施细则、决定等。3.5地方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执行和实施宪法、职业健康安全法律、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性质和实际需要,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经常以“条例”、“办法”等形式出现。3.6职业健康安全规章由国务院所属部委以及有权的地方政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职权制定、颁布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3.7职业健康安全标准是围绕如何消除、限制或预防劳动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保护员工安全与健康,保障设备、生产正常运转而制定的统一规定,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3.8其他要求指上级下发的非法规性的文件及要求。4职责4.1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公司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4.2行政部负责获取和识别适用的法规和其他要求,并追踪新的法规和其他要求。4.3各部门负责传达和实施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5控制程序5.1获取途径及频次行政部及相关部门接收上级及地方主管部门传递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由行政部汇总并填写《收文登记表》,报请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批示。行政部每半年通过新闻媒体、因特网及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获取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5.2确认适应性行政部及相关部门根据本公司的特点,确认已获取的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当使用新的法规和其他要求时,应对法规和其他要求确认更新。5.2.2当行政部及相关部门获取到施工工艺、设备等发生变化的信息时,应对法规和其他要求再获取与确认。5.2.3当获取的法规和其他要求被确认在本公司适用时,填写《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信息表》。5.3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管理行政部将适用的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时报请管理者代表,发到各部门传达执行,发文时要填写《发文登记表》,对过期作废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文件及时收回,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进行管理。行政部将本公司适用的法规和其他要求填入《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当需要更新时于季度末进行更新。5.3.3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学习和培训见《培训、意识和能力控制程序》。6相关文件《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培训、意识和能力控制程序》7相关记录《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信息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收文登记表》《发文登记表》三、培训、意识和能力控制程序1目的为有效实施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确保员工具备完成与职业健康安全相关工作的能力,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3职责3.1行政部负责培训及考核工作。3.2各部门于每年年底向行政部提供下一年度的培训需求信息,行政部根据培训需求信息制定培训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3.3员工之家、行政部等部门负责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知识的宣传。4控制程序4.1培训范围4.1.1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4.1.2全体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培训。4.1.3与员工岗位作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含应知应会)。4.1.4负责对新工人上岗前安全知识的培训。4.1.5转岗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安全知识培训。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的培训。员工日常安全教育。4.2培训要求4.2.1对全体员工都应进行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培训。4.2.2所有与风险控制相关的岗位人员,都应明白自己的职责,并熟悉本岗位应急准备措施。员工日常安全教育要利用会议、安全简报、板报、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使员工在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4.2.4其他培训按《年度员工培训计划》文件要求进行。4.3培训准备与实施各部门每年年底上报培训需求计划。行政部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各部门上报的培训需求计划制定年度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计划,经总经理审批后下达到各部门。4.4实施年度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计划行政部按照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制定具体的培训班计划。行政部做好培训记录,纳入培训档案,考核结果反馈到相关部门。4.4.2各部门按培训计划要求,安排人员参加培训。4.4.3当培训计划因生产、安全或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变化需要变更时,由行政部提出更改意见,经总经理批准后再具体实施。4.4.4由于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原因需增加临时性培训时,由需培训单位提出培训需求计划,报行政部经总经理审批后,由行政部实施。4.5培训效果评价行政部在每次培训项目结束后,对本次培训班组织培训效果综合评价考核,主要对参加培训的员工是否弥补了所需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能力进行评估,并填写《学员信息反馈单》。5相关文件《年度员工培训计划》6相关记录四、协商和沟通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确保全员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内、外部职业健康安全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3术语和定义3.1内部信息交流:是指本公司内部各部门利用多种形式对职业健康安全信息进行检查、传递、报告和交流。3.2外部信息交流:是指本公司对外部相关方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反馈。3.3员工代表:是指本公司各部门员工代表。4职责4.1行政部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协商和沟通的归口管理,并负责对全公司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考核。4.2各职能部门负责相应范围内的内部信息交流。4.3员工之家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的信息交流及内部员工反映问题的反馈工作。5工作程序5.1总则5.1.1信息交流与沟通的途径可以是口头或书面文件,也可以是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通讯工具。5.1.2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5.1.3信息内容应准确可靠。5.2内部信息交流。公司下发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文件统一由行政部公室接收和下发至各部门。公司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生产调度会。5.2.3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板报、有线电视等宣传工具公诸于众。员工之家、行政部接待员工信访,员工之家通过巡视、座谈、检查和职代会等形式收集员工意见,并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或上报。5.2.5紧急状态下信息按《应急准备或响应控制程序》规定进行交流。各部门职业健康安全报告、报表等按体系文件相应要求传递,有关的建议或意见以报告或公文的形式传递。5.2.7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单位必须要在整改过程中将信息传递到行政部。5.3外部信息交流5.3.1有关法律、法规或上级部门要求的接收按《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办理。5.3.2外部职业健康安全参观、访问由行政部、行政部接待并将结果报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5.3.3相关方的信息(员工家属来访、来信等)由员工之家、行政部接待或接收。公司属各部门需要外出参加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会议、学习和交流,由管理者代表批准。5.3.5对外部相关方提出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见或申诉,行政部会同相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形成处理决定后一周内答复。信息提供者要求答复时,由行政部或相应业务部门3天内给予答复,并做好记录。5.4协商5.4.1协商方式:各种会议、填写交流表、媒介及员工代表。5.4.2协商内容(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尤其是作业指导文件;(3)危险源辨识;(4)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发生变化。5.5信息交流和协商的内容应做好记录,当通过广播、电视、、电脑网络或相关方式传递信息时可不予记录。6相关文件《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7相关记录五、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1目的为确保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得到控制,防止使用失效或作废的文件,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和资料的控制。3术语和定义3.1受控:是指文件与资料的发放、使用、修订、保存和回收都处于控制状态,能够准确定位和追踪。3.2非受控:是指文件与资料发放后,不予定位和追踪。4职责4.1行政部负责归档的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及外来文件的管理。4.2各部门实施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5程序内容5.1文件的编制5.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由行政部组织有关部门编制。5.1.2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由责任部门或业务归口部门组织编制。5.1.3作业指导文件由业务归口部门或作业部门编制。5.1.4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由文件发放部门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号规则》进行编号。5.2文件的审批、发布5.2.1管理手册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布。5.2.2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由责任部门或业务归口部门负责人审批,分管部门副总批准后发布。5.2.3作业指导文件由相关部门或业务归口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必要时,由分管部门副总批准。5.3文件的发放5.3.1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由行政部发放。5.3.2作业指导文件由业务归口部门或作业部门发放。5.3.3相关的外来文件由行政部发放。5.3.4受控文件应盖“受控”章,并注明发放号。5.4文件的保管行政部负责归档文件的保管。5.4.2各部门建立文件清单,对保存的文件设置文件柜由专(兼)职文件管理人员妥善保管。5.4.3受控文件复印须经文件发放部门同意,复印后由文件发放部门重新注明发放号,登记发放。如领用或借阅文件,需办理手续,文件正本不得外借。5.4.4应对文件和资料的保存期限做出规定。5.5文件的修改文件的修改由文件修改提出部门填写《文件修改通知单》,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后,按原文件发放途径下发《文件修改通知单》,由文件持有部门文件管理人员更改。若指定其他部门审批时,该部门应获得审批所依据的背景资料,必要时,在文件和资料或其附件上标明修改的性质或原因。5.6文件的修改方式a.在原文处修改:修改内容较少时,可依据《文件修改通知单》,由文件持有部门文件管理人员将要更改内容划掉,在适当处写上修改内容。b.换页和换版:由于文件多次修改(修改状态从0到9时)或需大幅度修改影响使用时,进行换页或文件换版修改。5.7文件的作废作废文件由文件发放部门按《发文登记表》收回处理,需作参考的,在文件封面或或首页上加盖“作废”印章,分开存放。6相关文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号规则》7相关记录《文件修改通知单》《发文登记表》六、安全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认真贯彻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及法规,强化安全管理与监察,预防事故发生,保证全公司员工安全和健康,保证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全过程。3职责3.1总经理对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分析安全工作情况。3.2行政部经理对公司负责,落实安全监察职责,组织制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督落实安全奖惩制度。3.3行政部具体负责全公司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及考核。3.4制造中心负责业务范围内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全面落实。4控制程序4.1总经理负责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安排贯彻落实。4.2各部门严格按“三大规程”(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及相关措施组织施工或作业;负责做好事故隐患的日排查与整改工作,以消除事故隐患;坚持员工安全教育活动,使员工了解安全形势、岗位风险、操作规程、应急措施等相应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4.3行政部负责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每月一次检查本公司现场管理实施情况及效果,并做好记录。4.4员工之家负责做好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及信息反馈,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及时按《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5相关文件《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相关记录七、生产过程控制程序1目的为控制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符合规定要求,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准备、生产等过程的控制。3术语和定义本程序引用管理手册中的相关术语和定义。4职责4.1制造中心经理负责生产过程的领导、指挥。4.2生产主管负责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投入和管理。4.3行政部负责生产过程中安全的控制,督促隐患的整改,并跟踪落实。5工作程序5.1所有岗位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方可上岗操作。5.2原材料的控制5.2.1入库前发现原材料不合格,执行《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3生产计划的执行和变更制造中心依据生产经营计划组织全公司均衡生产,并每日根据各部门的完成情况编制《产量及生产任务日报表》,向公司汇报生产完成情况。生产部门根据生产经营计划组织本部门生产。行政部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并作出分析。5.4设备管理5.4.1设备管理执行《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控制程序》。5.4.2计量器具、监测仪器的管理具体执行《监视与测量装置控制程序》。5.5生产过程控制5.5.1生产准备过程5.5.2.1应做好材料、设备安装等环节的管理。正确使用设备和各类安全保护设施。5.5.2.2生产准备过程具体执行相应的作业规程。5.5.3生产过程具体执行《生产过程控制程序》。5.6生产指令控制制造中心是生产的指挥中心,指挥、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公司生产过程情况,及时准确下达生产指令。5.7突发事故5.7.1突发事故执行《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6相关文件《监视与测量装置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7相关记录八、人力资源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确定并提供管理体系所需的人力资源,以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适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人力资源的配备、管理和培训。3术语和定义本程序引用管理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4职责4.1制造中心经理对负责员工培训工作。4.2行政部负责员工招聘及培训工作的综合管理。5工作程序5.1行政部要对员工个人的学历、年龄、技能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组织进行员工岗位业绩评定,填写《各级人员能力素质表》。5.2确定人力资源配置行政部组织相关部门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各岗位人员所从事的活动及各部门实际工作的需要,制订岗位人员能力标准。行政部根据各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申请表》制定相应的人员配置方案报公司领导。5.3员工培训的管理具体执行《培训、意识和能力控制程序》。6相关文件《岗位人员能力标准》7相关记录九、消防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消除火灾隐患,杜绝重大火灾事故,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消防管理及控制。3术语和定义本程序引用管理手册中的相关术语和定义。4职责4.1行政部是地面消防管理的主控部门,负责全公司地面消防工作的组织及管理。4.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日常的消防工作。5工作程序5.1防火部位等级分类防火部位分重点部位与一般部位两类。5.1.1重点防火部位仓库、生产线。5.1.2一般部位:办公区、员工宿舍。5.2消防设施配置5.2.1重点部位:消防栓、水带、灭火器等。5.2.2一般部位:灭火器、消防栓、水带等。5.3消防部位的管理5.3.1重点部位管理5.3.1.1建立重点防火部位档案,加强日常消防检查。5.3.1.2落实消防岗位责任制。5.3.1.4设置明显防火标志。5.3.1.5保证消防设施、器材的完好状态。5.3.1.6消防设施、器材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禁止随意搬动。5.3.2一般部位管理:5.3.2.1落实消防责任制,严格执行防火规定。5.3.2.2制定预防措施。5.3.2.3经常检查消防器材,使之处于完好状态。5.4消防设施管理5.4.1配备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进行登记造册,专人负责管理,经常检查擦试,保证其时刻处于完好状态。5.4.2消防器材应按其使用性能布局合理、到位,应悬挂或集中整齐存放,放置于阴凉、通风、干燥位置,以免长期风吹日晒和雨淋。必须置于室外的,应搭好消防栅放置。5.4.3发现消防器材灭火压力不足、过期等不适用时,应及时更换。5.4.4消防栓应定期上油、擦试、检测,保证其完好,安好接头,以备随时使用。5.4.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圈占、埋压、动用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5.4.6违反消防设施、器材管理规定者,按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严肃处理。5.4.7行政部门负责全公司地面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的监督检查管理。5.5日常消防管理5.5.1排版显示图;5.5.1.1消防组织示意图5.5.1.2消防器材分布图5.5.2行政部门每月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建立检查记录,及时发现隐患及问题,及时采取整改预防措施。5.5.3保证消防通道畅通,保证消防器材、设施完好,处于适用状态。5.5.4实行检查合格证制度。5.6用电管理5.6.1各生产要害场所,储存易燃易爆仓库场所和机要重地,禁止违章乱拉乱扯用电线路。5.6.2对违章用电者,将从严查处。5.7消防培训5.7.1对重点防火单位有关人员进行专门消防培训,持证上岗,建档备案。5.7.2每年除参加上级要求的消防培训外,本公司每年举办一期义务消防员培训班,以消防法规及防火知识、灭火技能为主要培训学习内容。5.8火灾报警5.8.1火灾发生,火灾单位应及时向行政部门报警。5.8.2积极组织员工进行火灾扑救。5.8.3积极抢救伤员并保护现场。行政部门接警后,立即报告主管领导,并组织消防队员赶赴现场,进行指挥救灾,必要时向沛县119报警。5.9消防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完善各类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使消防工作日常化、制度化、系统化、正规化、标准化。5.9.1消防安全知识、消防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在全公司进行普及,使全公司员工牢固树立消防安全意识。5.9.2消防安全检查有规可循、有章可依。5.9.3消防设施器材齐全,处于良好状态,使之标准化,保障随时随地可以使用。5.9.4消防工作责任制清楚明白,落实明确。5.9.5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管理,使消防工作日常化,常抓不懈,常备无患。5.10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5.10.1火灾事故发生单位应写出火灾书面报告,呈报有关部门和分管领导。公司有关部门组织火灾事故调查组,对火灾现场进行勘查,做好记录。5.10.3召开火灾事故分析会,对火灾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火灾事故作出定性结论。5.10.4写出全面火灾调查报告,吸取教训,采取对策,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度发生。5.10.5对火灾责任人作出责任决定,并依据有关法规作出相应处理。6相关文件《防火检查和消防隐患整改制度》《消防器材管理制度》《火灾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消防岗位责任制》7相关记录《消防组织示意图》《消防器材分布图》十、安全用电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用电管理,提高用电设备装备水平,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使公司用电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满足司安全生产的需要,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用电系统的安全控制。3术语和定义本程序引用本公司管理手册中的相关术语和定义。4职责4.1行政部是安全用电的主控部门,负责安全用电管理。4.2其他单位负责本部门活动区域内的安全用电的控制。5工作程序5.1供电改造5.1.1供电的改造由行政部负责报公司领导审批。5.1.2电气设备的安装,严格按照设计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5.1.3验收合格告,报告由交行政部存档。5.2日常用电5.2.1行政部负责各用电部门用电线路及电气设备巡视检查。5.2.2供电设施的维护与检修。5.2.3行政部负责监督各部门、员工的用电情况,严禁私拉电线用电等行为。5.2.4出现用电故如(开关跳闸、人身触电、设备损坏等),行政部人员或相关人员按照《事故处理规定》、进行处理,行政部及事故单位共同召开事故分析会,制定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6相关文件《供用电管理制度》《事故处理规定》十一、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对本公司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校准、维护和管理,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度与精确度,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管理体系范围内所有以证实职业健康安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和管理。3术语和定义本程序引用管理手册中的相关术语。4职责4.1行政部是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主控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置、建档、统计、组织外委校准等管理工作。4.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日常管理及维修保养。5工作程序5.1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置5.1.1各使用部门依据测量要求及所需的精度,选择适宜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填写《监视测量装置配置申请表》,交行政部对其所需的装置进行确认,以确保该装置的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相一致。行政部将各部门的《监视测量装置配置申请表》进行汇总,报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部门制定采购计划。行政部组织有关单位对采购的监测和测量装置进行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监测和测量装置执行《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5.2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检定行政部对全公司在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登入《监视测量装置台帐》,并制订《监视测量装置周期检定计划表》并落实检定及填写《监视测量装置周期检定记录表》。5.2.2使用单位按周检日期之前通知行政部,由行政部将监视和测量装置送到相关部门或联系法定检定机构上门进行统一检定、校准。5.2.3用于监视和测量规定要求的软件,在使用前要由制造中心会同相关部门予以确认,以防止使用失准的软件,并在必要时予以重新确认。5.3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和保养5.3.1各使用单位要配合行政部的工作,自觉遵守行政部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维修保养、校验周期的规定要求。5.3.2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单位及操作人员,要对检定校准后的装置进行正确操作,严禁不合理使用,避免造成装置的损坏和危及人身的安全。5.3.3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搬运、维护、贮存要在规定要求下进行,对搬运、维护、贮存的测量、监控装置在使用前要进行调整。5.3.4使用人员在使用时,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异常或刻度不清楚,要通知所在单位领导组织维修,并将维修情况认真记录并妥善保存。维修后的装置,进行重新校准和检定。5.4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本公司所有监视和测量装置经检定校准后,由行政部组织各使用部门进行统一标识,标明装置的名称、型号、检定日期、有效期等。5.4.2各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维修、保养与管理,并按期进行周期检定。5.4.3长期不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要进行封存、标识,封存的装置在重新使用前要进行检定、校准。5.4.4监视和测量装置在使用中造成非正常损坏或无法使用,需要报废的,要由各使用部门填报《监视和测量装置报废申请单》,交行政部进行复核,对复核后确需报废的,由行政部统一汇总,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并填写《监视和测量装置报废登记表》。5.5记录的保存各使用单位负责保存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检定、报废过程的记录。6相关文件《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计量管理规定》7相关记录十二、事故调查与处理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调查事故发生经过,分析事故原因,落实事故责任,吸取事故教训,采取相应对策,有效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公司发生的员工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管理体系范围内事故发生后的调查与处理。3术语和定义本程序引用管理手册中的相关术语和定义。4职责4.1行政部是事故调查与处理的主控部门,负责各类事故进行调查与处理,负责工伤事故及非伤亡事故的统计及上报工作。4.2各部门发生工伤及非伤亡事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行政部。5工作程序5.1员工伤亡事故及非伤亡事故的报告程序5.1.1生产现场员工本岗位劳动发生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二级及以上非伤亡事故、一般事故,现场负责人或最先发现事故者要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具体地点、事故性质、伤亡情况等报告本部门主管领导,积极组织自救和互救并保护现场。凡发生轻伤事故,本人或当班班长应报告部门现场负责人。必须立即通知医务、救护人员奔赴事故现场抢救伤员,同时按事故汇报程序规定通知有关公司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接到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一般以上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通知分管部门副总及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财产损失。事故部门主管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亲临现场组织抢救并向总经理、分管副总作事故详细汇报。5.1.2总经理、分管副总接到重伤以上人身事故报告、重大及重大以上事故、一级及以上非伤亡事故应报告公司。接到现场死亡事故报告后半小时内向公司汇报。5.2员工伤亡事故及非伤亡事故的调查认定程序5.2.1各类事故发生后一律由事故责任部门负责组织初步调查分析。重伤以上人身事故、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重大以上事故在事故发生后10小时之内;轻伤人身事故、三级非伤亡事故、未遂事故在事故发生后8小时之内书面向行政部报告调查结果。事故初步调查报告内容:a)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受伤人员、损失基本情况;b)事故经过;c)事故原因分析;d)事故防范措施;e)事故责任者及处理意见;f)参加事故调查分析人员名单、调查日期。5.2.2各类事故的调查认定:5.2.2.1发生重大及以上死亡事故由上级政府部门联合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认定。5.2.2.2发生死亡事故由总经理组织分管总经理、行政部、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在20天内进行联合调查认定。由当地安全监察局对死亡事故复查认定。5.2.3事故调查人员的职责:5.2.3.1深入事故现场向事故责任单位有关现场人员调查事故情况,索取证据、证词。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测绘、掌握原始真实资料;5.2.3.2查明、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间接、主要、次要等原因、事故经过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5.2.3.3确认事故性质、事故责任者;5.2.3.4总结事故教训。5.2.3.5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初步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5.2.3.6提交上报经认定的事故调查报告。5.3事故分类及责任划分5.3.1事故分类由当地安全监察站或报请上级安全监察机关仲裁。5.3.2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责任划分为直接责任、间接责任、主要责任、重要责任、次要责任及领导责任。5.3.3当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追究直接责任者或主要责任者的责任:5.3.3.1违章作业或违章指挥;5.3.3.2玩忽职守,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造成事故的。5.3.4当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追究领导者的责任:5.3.4.1违反国家、省、集团公司、公司发布的命令、决定、指令、安全规程、规章制度的;5.3.4.2对员工不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就安排其上岗,致使员工由于不会操作或不懂安全规程而造成事故的;5.3.4.3由于设备老化带病运行或设备有缺陷不处理而造成事故的;5.3.4.4由于作业环境恶劣而造成事故的;5.3.4.5发生事故后不积极组织抢救,不采取防范措施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5.4事故统计和处理5.4.1由行政部事故追查组负责统计上报,建立事故档案,内容包括:a)员工伤亡事故登记表;b)员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及员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批复;c)非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报告d)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等;e)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f)人证物证材料;g)直接经济损失材料;h)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证明);i)发生事故时有关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j)处分决定和有关责任者的书面检查材料;5.4.2事故现场不得破坏或伪造,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擅自恢复生产,否则要追究责任。5.4.3对各类事故责任者及违反本规定的处罚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5.4.4对伤亡事故、一级以上非伤亡事故、重大以上事故隐瞒不报、虚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由此而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一律由事故责任人及责任单位行政主管承担。5.4.5员工伤亡事故经初步调查、分析、认定后,事故月内由事故部门主管根据医疗诊断证明的受伤程度签署申报工伤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办理申报手续。重伤、轻伤证明由当地安全监察站签发。受伤人员凭工伤证明报销规定费用、享受规定待遇。对无工伤证明的伤者其医疗费、车旅费、受伤医疗期间的工资及其它待遇一律不予认可。6相关文件7相关记录十三、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指导制定应急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由于紧急情况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可能发生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控制。3术语和定义3.1重大潜在事故:可能导致火灾、冲击地压等重大事故的风险。3.2事故:造成死亡、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4职责4.1研发中心负责根据潜在的事故并制定《公司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4.2制造中心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应急计划的实施,负责组织制定应急计划。4.3行政部负责监督落实各项计划的实施。4.4以上各部门负责相应应急计划的宣传培训。4.5以上各部门负责评审或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5控制程序5.1应急和响应的组织机构5.1.1成立应急准备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管理者代表任副组长,组员由行政部、制造中心、研发中心人员参加。5.1.2各生产、掘进区队成立应急小组,并落实应急措施。5.1.3联系火警:119报警服务:110急救中心:1205.2应急准备研发中心应根据公司生产风险,确定潜在的重大事故或紧急情况,每年末组织制定下一年度的应急计划。5.2.2根据应急计划,行政部落实相关人员培训,并传达贯彻到每位员工,使员工掌握必要的应急知识。5.2.3相关单位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5.3应急计划的内容要求5.3.1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5.3.2关键人员名单。5.3.3应急服务部门。5.3.4内外部的联系(如、警铃等)。5.3.5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和相关人员的应急措施。5.3.6规定培训需求。5.3.7救护装备准备。5.3.8应急物资准备。5.4在保证无伤害的情况下,相关单位按应急计划要求组织演习。5.5各相关单位应对应急计划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尤其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或演习结束后,对其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及程序进行评审。十四、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为对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减少和预防事故、事件或不符合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3职责3.1责任单位负责本部门不符合原因的调查、分析,制定并采取纠正措施。3.2制造中心和行政部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3.3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组织、协调工作。4控制程序4.1不符合的来源4.1.1生产过程中监督及各项检查与检测中发现的不符合。4.1.2调查分析事故、事件中发现的不符合。4.1.3运行过程中表现出的与相关文件、标准的不符合。4.1.4职业健康安全法律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变更引起的不符合。4.1.5有关部门检查时发现的不符合。4.1.6审核与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4.1.7相关方的合理建议与抱怨。4.2事故与未遂事故的调查处理,根据人身伤害,设备、运输、消防等类型,分别按相应程序和法规要求进行;人身伤亡事故应配合有关政府部门调查、取证、分析、处理。4.3不符合原因的调查与分析针对上述条款发现的不符合或事故隐患,以及接到的有关不符合或事故隐患的信息,不符合发生单位组织调查分析,找出不符合存在或发生的原因。制造中心负责对生产事故调查、分析、记录,行政部负责对人身事故等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记录。4.4纠正不符合应及时制定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对现场能够立即纠正的可口头安排,及时纠正;对现场不能够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改正;对严重危害安全生产的要停止生产进行整改,并填写《安全整改通知单》或《江苏天能集团公司监察意见书》,由行政部、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确认。本部门解决不了的,逐级报告上级部门,逐级落实整改。4.4.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内容a.技术措施;b.管理制度;c.培训教育;d.其他相关内容。4.4.2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要求a.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内容必须与所解决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风险相适应,有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实用性,不得做表面文章;b.编制纠正和预防措施时,必须同时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c.需修改原有文件时,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执行。4.5各部门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行政部、制造中心、相关职能科室对实施的效果进行验证。未按期完成的予以处罚,并责令其停止生产,继续整改。5相关文件《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十五、记录和记录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本程序用于标识、保存和处置职业健康安全记录,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真实的证据和信息。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记录和管理。3职责3.1行政部是职业健康安全记录的主管部门,负责记录的管理和监督检查。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填写、收集、保管、标识和管理。4工作流程4.1记录表格的设计与要求4.1.1记录表格的内容应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协调一致,接口清楚。4.1.2记录表格由记录产生部门设计整理。必要时,在某些较复杂的记录表格中要有填写说明。4.13记录表格由记录产生部门负责人审批,多部门使用的由业务归口负责人审批。4.1.4记录表格编号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号规则》执行。4.2记录的填写、收集、整理4.2.1记录必须用钢笔填写,做到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清晰,填写及时。表格中的所有项目必须按规定填写。4.2.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记录,由记录产生部门指定人员收集、整理。4.2.3记录一般为文字记录形式,也可以采用磁盘、电子媒体或其他媒介等。4.3记录的贮存和保管4.3.1记录由产生部门保存,填写人记录完毕定期交付保存者。4.3.2记录保存者确保收集记录的连续性,不得缺损和丢失。4.4记录的查阅外来人员查阅记录,须经管理者审批后方可进行。4.5记录差错的修正和空格的要求4.5.1当记录存在笔误和计算差错时,只允许划改(在差错处划一道横线),并在修正处加盖修改人员印章或签名。4.5.2当有空格时,应在空白处划一道斜线“/”表示此处无内容。4.6表格的修改,4.6.1当表格不能满足要求时,记录产生部门应重新设计表格,并执行4.1条款。4.6.2新表格到位后,表格发放部门应将作废的表格收回处理。4.6.3每月5日前表格发放部门将新增表格和作废表格清单上报行政部。4.7记录的处理记录超过保存期,由保管部门列出清单,填写《记录处理申请单》,由行政部批准后,处理如下:4.7.1需留着参考的,在记录的首页上加盖“作废”印章,分开保存。4.7.2其余记录由保管部门销毁,行政部监督执行。十六、审核控制程序1目的验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评价其有效性和符合性,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任命审核组长,负责审批审核计划和审核报告,负责领导和监督内部审核,保障其顺利进行。3.2行政部负责制定年度审核计划。3.3被审核部门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3.4审核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内部审核计划,负责实施内部审核和协调解决审核中存在的问题,负责组织编写审核报告。4程序内容4.1制定年度审核计划行政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批准。4.1.2内部审核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必要时可增加审核次数。4.2内部审核准备4.2.1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行政部确定审核组成员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审核员应经过培训合格且与审核对象无直接责任。4.2.3审核组长组织制定审核实施计划,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主要内容包括: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审核依据;审核的成员及分工;审核的日程安排。4.2.4经批准的具体审核实施计划应提前3天通知受审核部门。受审核部门收到审核实施计划通知后,如对审核计划有异议,可在1天内通知审核组组长,审核组组长协调后另行安排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将安排结果及时反馈给受审核部门。4.2.5审核员编制检查表。4.3审核实施4.3.1首次会议。审核组组长主持召开审核组成员、受审核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主要内容:a.介绍人员;b.明确审核范围、目的、审核方法、审核日程安排;c.明确审核组碰头会时间;d.确定未次会议的时间和地点;e.澄清审核计划中不明确的内容;f.审核中的安全注意事项;g.管理者代表提要求。4.3.2现场审核a.审核组成员实施现场审核,收集客观证据,并做好记录,审核中应客观、公正、认真、明断。b.现场审核发现不符合,应做好详细记录。c.现场审核全部结束后,由审核组组长主持召开审核组成员会议,讨论审核结论,组织填写《不符合报告单》,并应在末次会议之前由受审部门确认。4.3.3末次会议审核组组长主持召开由审核成员、受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的末次会议。主要内容:a.通报审核情况b.报告审核结论c.宣读内部审核不符合报告,说明内部审核不符合报告的数量和分布;d.说明内部审核报告发出日期;e.提出立即整改和限期整改的要求。4.4内部审核报告4.4.1审核报告由审核组组长组织编制。主要内容是: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审核依据和审核组成员;审核综述;不符合项的分布。4.4.2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到公司级领导及本次内部审核涉及部门。4.5不符合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4.5.1责任单位要对不符合项进行研究,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经单位负责人确认后实施。4.5.2纠正和预防措施完成后,责任单位将实施结果填入《不符合报告单》,行政部组织审核员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填入《不符合报告单》。5相关记录《现场审核检查表》《体系审核会议记录》《不符合报告单》《审核报告》《签到表》《年度审核计划》《审核实施计划》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1—4)(依据GB/T24001-2004和GB/T28001-2001标准编制)程序文件目录序号

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1

QG/JZ15.011-202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2

QG/JZ15.012-202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3

QG/JZ15.013-2021

法律法规获取与更新控制程序4

QG/JZ15.014-2021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5

QG/JZ15.015-2021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6

QG/JZ15.016-2021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7

QG/JZ15.017-2021

信息交流与沟通控制程序8

QG/JZ15.018-2021

文件控制程序9

QG/JZ15.019-2021

清洁生产管理程序10

QG/JZ15.-2021

废水污染防治管理程序11

QG/JZ15.021-2021

废气污染控制程序12

QG/JZ15.022-2021

噪声污染防治管理程序13

QG/JZ15.023-2021

废弃物管理程序14

QG/JZ15.024-2021

危险化学品管理程序15

QG/JZ15.025-2021

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管理程序16

QG/JZ15.026-2021

新、改、扩建和技改项目管理程序17

QG/JZ15.027-2021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18

QG/JZ15.028-2021

绩效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19

QG/JZ15.029-2021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20

QG/JZ15.030-2021

事故、事件处理和调查程序21

QG/JZ15.031-2021

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22

QG/JZ15.032-2021

记录控制程序23

QG/JZ15.033-2021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24

QG/JZ15.034-2021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2021-5-15发布2021-5-18实施

厦门宏鼎机电科技发布

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QG/JZ15.011-20211目的和范围对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进行有效控制。本程序适用于厦门宏鼎机电科技对活动、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含新开发项目、新增活动、产品和服务)的识别、评价和更新。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QG/JZ15.025-2021《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管理程序》3术语和定义3.1环境因素指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3.2重要环境因素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要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3.3环境影响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4职责4.1技安环保处负责组织、落实环境因素的识别、汇总与评价工作,编制“重要环境因素清单”。4.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和控制。5工作流程5.1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5.1.1公司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应对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科研、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5.1.2识别环境因素时不仅要识别本公司的环境因素,还应识别相关方的环境因素。如原材料供应商、外协方、工程承包方、运输公司、环卫部门、废弃物收购处置机构等活动中产生的环境因素。5.1.3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以及新、改、扩建工程,在其计划期间或正式投产前,项目负责部门应按照环境因素识别的原则与方法,识别其中存在的环境因素,交由技安环保处进行评价。5.2识别的方法本公司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采用以下两种方式:a)过程分析法b)现场观察法5.3环境因素的识别步骤5.3.1由技安环保处组织环境因素的识别,发放“环境因素调查表”。5.3.2各部门应按工艺流程顺序或部门工作流程顺序,识别出能够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填入“环境因素调查表”中,反馈到技安环保处。5.3.3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环境因素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七种表现形式。5.3.3.1环境因素的三种时态:a)过去——以往遗留下来的,至今仍在产生的环境影响;b)现在——正在发生的,并将持续到未来的环境影响;c)将来——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如引入新项目、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5.3.3.2环境因素的三种状态:a)正常状态——正常的科研、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b)异常状态——非例行作业状态,如设备的开机、停机、检修产生的环境影响;c)紧急状态——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事故,如火灾、洪水、地震、爆炸、环保设施突然失效等产生的环境影响。5.3.3.3环境因素的七种类型:a)大气排放——主要包括:粉尘、烟尘、有毒有害气体等;b)水体排放——主要包括:生产和生活废水的产生和排放;c)废弃物——主要包括:生产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危险固体废弃物等;d)土地污染——主要包括:各种化学物质、油类、有害物质、重金属等对土壤的污染;e)噪声排放——主要包括:机械设备、车辆等产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f)能源、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主要包括:生产中原材料和能源、自然资源(煤、电、油、气、水)的使用和消耗等;g)其它——主要包括:生产中热、辐射、振动等释放的能量。

5.4环境因素的评价5.4.1技安环保处汇总各单位“环境因素调查表”,对环境因素逐项进行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评价表”。5.4.2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5.4.2.1污染物环境因素评分法对于污染物类(粉尘、废气、废水、废弃物、噪声排放、光污染、化学品等),可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评价:评价公式:∑=a+b+c+d+e式中:∑—环境因素总分a—法规符合性b—发生频率c—影响范围d—影响程度e—社区关注程度表1为污染物评价法评分标准。表1污染物评价法评分标准项序评价因子评价内容分数值a法规符合性超过标准规定6接近标准规定4未超过标准规定1b发生频率持续发生6间断发生4偶然发生1c影响范围超出社区6周围社区4厂界内1d影响程度较严重6一般4轻微1e社区关注程度非常强6一般4基本不关注1a)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及重要等级当a、b、c、d、e中有一项分值为6或总分∑≥20,则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其它为一般环境因素。b)根据环境因素的得分情况,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优先等级,见表2。表2重要环境因素优先等级分数值重要环境因素优先等级∑>20高度优先∑=18中度优先∑=15低度优先5.4.2.2能源、资源消耗评分法能源、资源消耗类评价公式:∑=f+g式中:∑—环境因素评价总分f—人均产值(年)消耗量g—可节约潜力表3为能源、资源消耗评分标准。表3能源、资源消耗评分标准项序评价因子评价内容分数值f人均产值(年)消耗量大6中4小1g可节约潜力加强管理可明显见效6改进工艺可明显见效4较难节约1a)当f、g中有一项为6或总分∑≥7,则定为重要环境因素;b)根据得分情况,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优先等级,见表4。表4重要环境因素优先等级分数值重要环境因素优先等级∑>7高度优先∑=6中度优先∑=5低度优先5.5重要环境因素的登记根据评价结果,填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至各相关职能部门。5.6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对公司自身产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应根据其程度策划相应的控制措施。5.6.1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5.6.1.1高度优先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进行控制。5.6.1.2中度优先的重要环境因素,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决定。5.6.2运行控制通过制定程序、作业指导书的方式进行控制。5.6.3应急控制对潜在的紧急情况,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进行控制。5.6.4对于相关方活动中产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应采取施加影响的方式进行间接控制,按《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管理程序》中相关规定执行。5.7重要环境因素的更新5.7.1一般情况下,每年内部审核前技安环保处应组织对各部门环境因素进行确认,判定是否有更新的必要,如有则应按上述相关条款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更新“重要环境因素清单”。5.7.2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及时识别环境因素并更新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a)公司计划进行新、改、扩建和技改项目;b)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发生变化;c)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重要变化;d)发生重要环境事故;e)内审、管理评审或第三方审查要求。

以上工作程序可用下列流程图概述:

6记录环境因素调查表(附录A)环境因素评价表(附录B)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附录C)以上记录由技安环保处负责完整保存,保存期限为3年。附录A环境因素调查表部门:

编号:序号活动/产品/服务环境因素污染物主要成分状态时态环境影响目前管理状况大气水体噪声土地废弃物能资源其它拟制:

附录B环境因素评价表编号:序号活动/产品/服务环境因素状态时态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是否重要环境因素备注abcde∑附录C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序号活动/产品/服务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状态时态涉及部门控制方式拟制:

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QG/JZ15.012-2021

1目的和范围对职业健康和安全危害进行识别,评价其危害程度,确定重要危害因素,并进行有效的控制。本程序适用于厦门宏鼎机电科技生产活动、作业场所、人员及设施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3术语和定义3.1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本公司称为“危害”。3.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3.4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4职责4.1技安环保处组织、策划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等工作,编制“重要危害因素清单”。4.2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危害因素的辨识。

5工作流程5.1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及要求5.1.1危害因素辨识范围应包括:a)常规和非常规活动;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c)作业场所的地理位置及环境、设施。5.1.2危害因素辨识的要求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5.2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和步骤5.2.1技安环保处对公司作业活动按生产、作业的工艺流程进行划分,分解到各部门。5.2.2各部门由具备管理经验、熟悉业务的人员组成危害因素调查小组,对业务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5.2.3调查小组针对某项具体的作业活动,对照国家《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填入“危害因素调查表”,反馈到技安环保处。5.2.4新建项目应由项目负责部门组织本项目的危害因素辨识,填写“危害因素调查表”,反馈到技安环保处。5.3风险评价5.3.1技安环保处对“危害因素调查表”进行汇总,组织对危害因素逐项进行评价,填写“危害因素评价表”。5.3.2危害因素评价方法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价。评价公式:D=L×E×C式中:D—危害因素总分;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L、E、C三种因素分值,见表1、表2、表3。表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8完全可以预料(必然发生)5相当可能发生2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表2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频繁程度8连续暴露5每天工作时间暴露1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8每月一次暴露0.6每年几次暴露0.3非常罕见暴露表3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95大灾难,许多人死亡30灾难,数人死亡10非常严重,一人死亡6严重,重伤3轻伤1引人观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要求5.3.3确定风险等级求出D值后,按表4确定风险等级表4危害因素分值(D)及等级D值危害程度风险等级>290极其危险,应停止作业1100-29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260-10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15-6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4<15稍有危险,可以接受5风险等级在1、2级时为不可接受的危害;3级为不希望接受的危害;4级为可控制的接受;5级为可接受。5.4确定重要危害因素5.4.1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定为重要危害因素:a)当D≥100且无有效防护措施的;b)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中硬性指标的,如: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粉尘浓度、噪声等级等;c)直接观察到的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控制措施;d)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5.4.2技安环保处根据评价结果,编制公司“重要危害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各部门。5.5重要危害因素控制公司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策划相应的控制措施。5.5.1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对风险等级高的重要危害因素,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进行控制。5.5.2运行控制通过制定程序、作业指导书的方式进行控制。5.5.3应急控制对潜在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进行控制。5.5.4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a)完全消除危害或危害源,如用安全品代替危害品;b)如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安装防护装置或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c)作为最后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5.6重要危害因素的更新5.6.1一般情况下,每年在内部审核前技安环保处组织对重要危害因素进行评审,判定是否有更新的必要,如有应按本程序相关条款进行危害因素辨识的更新和评价。5.6.2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及时更新公司的“重要危害因素清单”:a)公司更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b)适用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c)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重大变化;d)发生职业健康安全不符合、事故、事件;e)内审、管理评审或第三方审查要求。以上工作程序可用下列流程图概述:

6记录危害因素调查表(附录A)危害因素评价表(附录B)重要危害因素清单(附录C)以上记录由技安环保处负责完整保存,保存期限为3年。附录A危害因素调查表部门:

编号:序号活动/设施/场所危害因素名称类别可产生的危害状态时态目前管理状况拟制:

附录B危害因素评价表编号:序号活动/设施/场所危害因素名称状态时态可能导致的危害危险性评价是否重要危险因素备注LECD附录C重要危害因素清单编号:序号活动/设施/场所危害因素名称可能导致的危害状态时态危险等级涉及部门控制方式拟制:

3、法律法规获取与更新控制程序

QG/JZ15.013-2021

1目的和范围对适用于公司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进行收集和确认,以确保公司各项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本程序适用于厦门宏鼎机电科技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收集、识别及更新控制。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QG/JZ15.017-2021《信息交流与沟通控制程序》QG/JZ15.018-2021《文件控制程序》3术语和定义3.1法律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订,以国家主席令颁布的法律。如宪法、刑法和单行法等。3.2法规指由国务院和省人大颁布的有关环境、安全生产各项行政措施、条例、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决定和命令等。3.3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制订的有关环境和安全的规定、标准、行业规范以及省、市人民政府制订的地方规章等。3.4标准指国家、省、市颁布的相关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标准。3.5其它要求指行业规范以及消防、安全、卫生等部门颁布的与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通知、公报、条例等。4职责4.1技安环保处4.1.1负责收集、识别、更新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并加以熟悉、掌握、执行和应用。

4.1.2负责组织各单位收集法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