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_第1页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_第2页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_第3页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辩证法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中的应用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科。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当是国家政策的重要之举。而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从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即从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角度来理解自然,因此可以更科学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关键字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久前,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成为我们党领导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的纲领性文献。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部署,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准确定位,更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一种新认识。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当今人们在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或是从以人为价值中心,或是从以整体自然为中心,常常会产生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虽有理论意义,但对解决现实问题并无太大的帮助。马克思在理解自然概念的时候,既不是从纯粹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出发,也不是从非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出发,而是从人与自然互动关系,即从人类与自然的实践来理解自然。1、强调了自然的社会历史性要了解马克思的自然概念,首先要弄清马克思究竟如何看待自然。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强调:马克思认为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界,作为我们感性对象的外部世界,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不能离开实践区解释自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施密特在1962年发表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指出:“把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从一开始同其他种种自然观区分开来的东西,是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性质。”[1]因为马克思“把自然看成从最起初就是和人的活动相关联的。他有关自然的其他一切言论,都是思辨的、认识论的或自然科学的,都已是以自然进行工艺学的、经济学的占有之方式总体为前提的,即以社会的为前提的”,[2]由此得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与其他各种自然观的根本区别首先在于其社会历史性”这一著名结论。2、马克主义承认自然的先在性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所具有的社会历史性质,往往被马克思的注释者所强调,然后,马克思并没有把“一切自然存在”都看成是社会活动的产物,而是明确指出了自然界的优先地位。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就把“先于人类的自然界”和“费尔巴哈在其中生活的那个自然界”做了明确的区分,并强调自然界的“优先地位”。[3]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即使在”现在的劳动过程中“,有些劳动资料也还是天然存在,不是自然物质和人类劳动的结合。可见,自然的先在性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概念中不容忽视的唯物论基础。自然界不仅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且为人类提供精神粮食。“从理论方面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部分的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部分的作为艺术的对象,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都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的自然界,是人必须事先惊醒加工以便享有和消化的精神粮食。”人类不是只有物质方面的追求,还有精神上的享受,这也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而且这是人类最高级的追求,自然界能够为人类提供精神粮食,人类是有意识的动物,当然会为了精神上的满足和生活上的更高追求而善待自然,使自然界和他的生活一起不断发展,从而极大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二、协调人与自然发展的必要性人与自然永远是一对矛盾,二者永远既有相互适应的一面,也有相互不适应的一面。关键是看哪一面是主要方面,哪一面占主导地位,如果相互适应是主要方面,占主导地位,那么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否则,就是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如前所述,在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是适应人的,但人不适应自然,自然支配着奴役着人,人是自然的”奴仆”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5]因此,人与自然并不和谐。人类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不断提高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目的就是使人从不适应自然转变为适应自己创造的人工自然,从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征服与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日益提高,从而人适应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增强;可人们凭借科学技术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界,也使自然界的自净能力越来越差,使自然界的物种越来越少,使自然界越来越不适应人的活动,反过来又使人越来越不适应自然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迫切呼吁必须保护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三、自然辩证法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应用1、人与自然和谐是对自然的改造与保护的辩证统一所谓人与自然双方均处于既被改造又应保护的关系之中即是指,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必须既要改造自然又要保护自然;既要改造人又要保护人。当人不适应自然时,人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改造自然,否则,人力不如牛,行不如马,人在大自然的面前恐怕只能束手待毙,更不用说去求发展求进步了。改造自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征服自然”、”支配自然”其本意并不代表就是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破坏,就是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反面,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不是要求人类放弃征服自然、支配自然,人类也不可能放弃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活动来求得所谓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当今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应该是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界,”过度地”征服自然和支配自然,而不能简单地笼统地归咎于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观念,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的”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恩格斯反对我们过度地统治自然界,如同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但并不反对我们统治自然界,所以接着他又说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既有互相限制、互相否定的一面,又有互相一致、互相补充的一面。改造自然必定会消耗与破坏一些自然物,但改造自然又可为更好地保护自然创造条件;保护自然必然会束缚与反对人的一些改造自然的活动,但保护自然又是为了今后更好地改造自然。无论是改造自然还是保护自然都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只强调改造自然是一种反自然主义的表现;而只强调保护自然则是唯自然主义的观点。[6]反自然主义是把自然仅仅作为人的对立面,忽视了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重要性;唯自然主义看到了自然对人的作用,但又否定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条件。所以,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是并重的,必须反对上述的两种极端片面的观点。2人与自然和谐是改造人与保护人的对立统一无论是人不适应自然还是自然不适应人,也都需要我们在改造自然同时改造人自身,既要改造人的肉体状况,又要改造人的文化素质;既要改造人的生活方式,又要改造人的价值观念。随着社会进步,人的营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的体质得到大大改善,人的寿命普遍延长,但是,人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人抗御天然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差,所以,还应通过体育锻炼和医疗技术改造人的体质,增强人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当今人的活动越来越信赖于科学技术,特别是绿色科技的发展将大大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现代人只有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因此,人的学习任务将越来越重,学习时间也将越来越长。[7]在改造人的同时,我们还应提倡保护人,上述所讲的改造人的活动都是要在保护人的前提下才能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里讲的保护人不是泛指保护人的利益,而是特指保护人类的本性,保护人性的天然性和完整性,是在相对于改造人的意义上而言的。人既是物质实体,又是精神主体;既有七情六欲的一面,又有超凡脱俗的一面;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非理性的一面。改造人与保护人也是一种既对立又统--的关系。改造人不能完全避免人性的退化和背离,但改造人又是保护人的前提条件,因为人性的形成、复归、完善都要通过改造人来实现。保护人也会限定一些改造人的活动,但保护人乂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人,使人成为不断全面发展的人。那种只讲改造人而不讲保护人是一种技术主义的反映,即把人仅仅当作技术改造的对象,仅仅当成一种物来改造,例如,通过自然科学技术把人改造成为一种失去人性的机器人或兽性人,通过社会科学技术把人改造成为一种失去人文精神的生产机器和经济动物等;只讲保护人而不讲改造人则是一种蒙昧主义的表现,即否定人的进步的重要性,看不到人的进步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和基础。[8]如果人失去了自我改造与提高,人就会陷入迷信与无知,人就会迷失自己的本性,保护人也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改造人与保护人互为前提,不可分割。参考文献[1](德)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欧力同译,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德)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欧力同译,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