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典型的诗歌知识点与万能答题模板_第1页
高三语文典型的诗歌知识点与万能答题模板_第2页
高三语文典型的诗歌知识点与万能答题模板_第3页
高三语文典型的诗歌知识点与万能答题模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典型的诗歌知识点与万能答题模板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觉得诗词鉴赏很难,总是猜不透作者的心,导致答题时总是跑高典型的诗歌知识点诗歌知识诗歌题材: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送别留别诗思想怀远诗(包含羁旅行役诗)、婚姻(闺怨)诗,诗歌题材:古体诗,近体诗(要掌握如何大致判断古体和近体)宋词(又称长短句,曲词,曲子)(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元曲诗歌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修辞知识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11.反语: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增强批判性,有幽默感。12.引用:引用一些名人名句,主要为了突出主题,增加的说服力。同时也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表现手法:(一)描写手法: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和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点面结合,白描,工笔(二)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三)其他手法:象征,衬托,类比,联想,想象,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作用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表达XX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9.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10.化用: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C丰富文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语文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语文古诗词鉴赏评价万能模板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氛围特点(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答题套路我认为(),原因是()(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提问方式: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答题步骤: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题眼)2.对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设问方式: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解题: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整首诗的语言特色)、举例证(结合诗中语句、内容及思想感情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