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银潮钢结构有限公司海南银潮钢结构有限公司十二万吨钢结构和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参加编制人员本报告执笔人:投资分析人:本报告审核人:目录第一章总论 51.1项目概况 51.2项目建设内容 51.3项目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61.4项目建设单位简介 61.5可研依据与范围 9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1.7结论和建议 11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132.1项目背景 13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第三章市场分析 243.1我国钢结构市场发展现状 243.2我国钢结构结构市场潜力巨大,新兴行业需求前景广阔 283.3钢结构发展的动力 313.4钢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36第四章武汉钢结构结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384.1武汉钢结构同行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84.2武汉钢结构行业存在的问题 .................................................................................4.3武汉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机会 394.4拟建12万吨钢结构和新型建材加工基地市场前景 504.5光正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 514.6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55第五章建设条件及厂址选择 56第六章产品方案和生产工艺 576.1产品设计方案 576.2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选型 596.3主要产品工艺技术水平 616.4工艺参数与设备选择 636.5主要工艺设备选型及设备表 73第七章项目建设方案 767.1工作班制 767.2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767.3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 787.4主要产品相关设计施工规范、标准 807.5公辅设施 827.6用地需求和建设周期 837.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5第八章环境保护、消防、节能 878.1环境保护 878.2消防 898.3节能 902第九章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939.1概述 939.2设计依据及标准 939.3主要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939.4工业卫生 95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9610.1概述 9610.2项目总投资构成 9610.3项目投资分析 9610.4资金筹措 97第十一章成本分析 9811.1成本估算 9811.2经营成本分析 100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10112.1评价依据 10112.2计算期 10112.3达产系数 10112.4销售收入与税金预测 10112.5盈利能力分析 10312.6生存能力分析 10312.7盈亏平衡分析 10312.8敏感性分析 10412.9财务评价结论 10512.10结论与建议 10512.11附表目录 106附表:企业基本情况附件1:项目平面布置图附件2:年销售收入估算表附件3:原材料费用估算表附件4:公用工程费用估算表附件5: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估算表附件6: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件7: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件8:损益表附件9:财务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附件10:指标汇总表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湖北光正钢结构有限公司12万吨钢结构和新型建材生产基地1.1.2项目实施企业企业名称:光正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永麟企业地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路105号1.1.3项目实施地点本项目实施地点为: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1.1.4项目投资规模本项目拟新增总投资4266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2668万元,流动资金1000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总体规划占地面积约256亩,总建筑面积约17.05万m2,主要划分为5大功能区:1、钢结构生产、检测区2、新型建材生产、检测区3、综合办公、研发中心、员工生活区4、原材料、产成品仓储区辅助设施配套区项目产品加工、生产、检验区共建104000平米大型联合生产车间,计划建设30条生产线,其中轻型钢结构生产线6条,重型钢结构生产线4条,箱型(桥梁)钢结构生产线4条,二次加工生产线2条,新型建材生产线1条及C/Z型钢和集成房屋加工生产线数十条。同时设置零件加工区、涂装和预制拼装区和原材料、产成品堆放区等,同时新建与项目配套的高低压配电室、空压站、液气站等公用配套设施,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化高端钢结构产品生产体系。1.3项目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1.3.1产品方案轻型钢结构、重型钢结构、箱型(桥梁)钢结构结构、型钢结构二次加工、新型建材(三菱树脂复合板)、C/Z型钢金属加工、集成房屋(轻钢龙骨)产品。1.3.2生产规模年产轻型钢结构产品3万吨、重型(设备)钢结构产品3万吨、箱型(桥梁)钢结构产品3万吨、C/Z型钢(轻钢龙骨)金属产品1万吨和新型建材(三菱树脂复合板)产品2万吨。1.4项目建设单位简介1.4.1企业情况光正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是一家专业从事建筑钢结构设计、制作、安装、服务于一体的钢结构公司,公司前身为2001年12月创办的新疆光正钢结构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12月公司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2008年6月完成增资扩股并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股东有:新疆光正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中新实业有限公司(外资)、金井集团有限公司(外资)、深圳市航嘉管理有限公司、新疆新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筑方圆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绿保能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新疆德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8000万元,注册地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面积500亩,其中一期占地50亩,二期占地450亩。公司拥有专业的钢结构设计院,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常年与新疆大学、同济大学、自治区勘察设计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提供强大的技术研发支持;公司已申报专利技术7项,其中H型钢檩条与檩柱连接结构、钢结构屋面防冷凝水的保温结构,山墙檐口收边结构等应用技术处于领先水平。公司拥有专业的工程安装和现场施工队伍,在轻型及多层钢结构工程安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为工程项目提供包括设计、咨询、现场指导、项目管理、售后服务在内的建筑服务网络。近年来,公司依靠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广大客户设计建造了单层工业厂房、多层商贸中心、高层建筑钢结构工程。今后,公司将在继续保持轻钢结构区域领先的同时,积极发展高层重钢结构业务,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精、最强的金属结构产业生产、科研、创新基地.公司是自治区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乌鲁木齐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银行“AAA”级诚信企业,2010年被开发区评为“最具发展潜力企业”。公司于2010年12月17号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524),成为中国钢结构板块五家上市公司之一,新疆年产10万吨钢结构基地的建成投产,将使公司的规模、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跃居西北钢结构的龙头地位,为公司立足西北和中亚市场,涉足国内建筑结构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资质:钢结构设计甲级资质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钢结构制造一级资质国外承包工程经营资质●装备及生产能力:一期设置4条轻型金属结构生产线,二期设置6条轻型金属结构生产线、3条重型金属结构生产线、2条箱型梁结构生产线、1条二次加工生产线、一条管桁架生产线、1条集成房屋产品加工生产线、数条C/Z和单板、复合板材生产线。具备年产各类钢结构产品10万吨、C/Z型钢产品1万吨、各类板材100万平米的生产能力。●经营架构:公司追求严谨、规范的管理理念,管理基础扎实,在疆内同行业企业中率先推行ISO9001、ISO14001、GB/T28001国际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体系认证,积极推行六西格玛管理和6S管理模式,持续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1.4.2人力资源情况目前,公司拥有员工80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40%,具有中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150余人。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战略,在自主培养、内部选拔的基础上,通过聘请国内专家及专业技术人才、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等方式,拥有众多的优秀管理、营销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可持续的发展的需要,公司计划在3年内引进或培养管理、技术、销售等专业人才300名,建立一支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合理搭配的人才队伍。同时,将对现有员工按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财务人员、生产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的敬业精神和业务素质。并根据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派人员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脱产培训,出国考察等,提高专业技能。1.4.3企业文化和愿景公司本着“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的文化理念和“拼搏进取、忠诚敬业、严谨创新、乐观奉献”的企业精神,树立了光正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整合国内外资源,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打造国际品牌,建设具有强大综合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努力实现“成为给投资者、员工和客户带来最高汇报的企业,成为中国西部和中亚钢结构建筑事业的领跑者,成为行业最受尊敬的企业”的愿望和使命。光正人将秉承“奉献社会、成就自我”的价值观,以饱满的热情、无私的胸怀,服务社会、造福人类。1.5可研依据与范围1.5.1可行性研究的依据该项目产品大纲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行业标准,以及行业相同类型生产厂投资规模,结合武汉当地资源概略估算。(2)《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3)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金属结构行业“十二五”规划(草案)》(4)《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6)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规划、城建、环保、土地、市政、消防、劳动等部门对企业搬迁及工厂建设的有关原则与规定(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8)光正钢结构公司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1.5.2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原则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武汉光正钢结构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钢结构和新型建材加工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原则如下:综合考虑武汉未来5年的市场需求和产品方向,设置投资项目的规模和产品结构。为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技术的先进性,设备选用国内、外生产的成熟先进设备。参考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经验,依据产品对象专业化的原则确定生产工艺布局和流程,考虑用地节省、物流成本低,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在总平面布置上,考虑项目的功能需求,采用U形生产线布置,即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节省物流。提升整体的观感效果,与开发区周边环境相适宜。对生产中的“三废”排放,注意综合治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三废”的排放标准,考虑相应的环保、劳动安全措施和一定的绿化设施。本着精干、高效、合理的原则,编制劳动定员,以满足实际生产经营的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可行性研究的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条件、市场需求、技术方案、建设规模、物料供应及协作关系、主要工艺设备选型、土建工程、环境保护、消防、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投资进行估算及技术经济分析。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参见表1.1表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1生产规模万吨12生产指标2计算期年201总投资万元426682建设投资万元32668项目投资指标3建设期利息万元04流动资金万元100001投资利润率%22.34%2投资利税率%31.44%经济评价指标3税后投资内部收益率%27.25%税后投资回收期4年5.16(含建设期)1.7结论和建议1.7.1结论1.该项目的实施对光正钢结构股份公司“立足新疆,辐射中西部”的战略的推进,提升公司在中、西部市场的市场份额,满足中西部强劲增长的钢结构和新型建材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2.该项目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保政策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一系列重要方针的要求,符合国家与地方建材行业改革的政策要求,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对武汉及周边地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3.该项目选定的产品技术起点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设计中选用的工艺方案及设备具有合理性、经济性和先进性,达到或超越了国内同类型生产企业的先进水平,生产可靠,产品质量能够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劳动生产率较高,可保证生产纲领的实现。4.该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为42668万元,投产后正常年份销售收入为104,547.01万元(不含税),年均利润总额9,533.15万元,投资利润率22.34%,投资利税率31.44%,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可达到27.25%(税后),经济效益较好,项目投资回收期5.16年(含建设期2年),偿债能力强。1.7.2建议该项目采用了国内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与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经济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资金投入回收期短,资本投入产出比高,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该项目的建设对光正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是必要的。综合分析,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应对了武汉及周边钢结构市场的需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佳,建设条件具备,建议光正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抓住当前项目建设的机会,尽快促成项目的实施,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批准本项目,以便尽快实施见效。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项目背景2010年我国钢材总产量超过6.2亿吨,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钢结构行业总产量为2600万吨,加工制造能力基本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并还在不断扩大。在政府从“限制和合理使用钢结构到大力发展钢结构”的政策指导和支持下,从重大工程、标志性建筑使用钢结构到钢结构普遍使用而得到发展迅速,呈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兴旺景象。我国钢结构发展迅猛的同时,钢结构产业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钢结构用钢量一般占钢材产量10%左右,而目前我国钢结构用钢量不到钢材产量的6%,说明中国钢结构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中国钢结构协会制定的《2010-2015钢结构“十二五”规划目标建议(草案)》中,提出要力争将钢结构产业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战略型新兴产业,从而获得国家部委和有关政策的支持。重点突出量大面广,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的成长性,产量、产值比重在行业中地位突出的金属结构住宅、钢结构桥梁及非标、成套装备制造(包括新能源风电、核电、智能电网、三网合一、海洋工程钢结构等)的潜在市场和自主创新技术发展,使我国钢结构产业在国内外占据重要地位,真正成为战略型新兴产业;钢结构总产量在2010年2600万吨的基础上,到2015年翻一番以上,达到5000—6500万吨,力争钢结构产量达到全国粗钢总产量10%的目标。钢结构制造企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结构及其配套产品是当今国际,国内最流行的新型建材,它具有以钢代木,结构形式安全,高效施工,防腐蚀,防污染,理想的成型性和良好的装饰性,以及可二次利用,节约能源,环保等显著特点,而成为传统建筑的最佳替代产品,是当今建筑行业理想的新型建材,钢结构产业为国家鼓励投资产业,符合国家投资方向。近年来,高层建筑、钢结构桥梁、大型度体育场馆、机场、重工业厂房、大型设备塔架等钢结构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多,市场对钢结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钢结构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施工快、空间大、污染少、抗环境破坏(如风、地震等)能力强,已在发达国家普遍使用。钢结构建筑体现了环保、节能、工业化生产,不但成了大城市高层建筑的首选,且被广泛用于建造重型工业设备系统、高层建筑、路桥、空间场馆、民宅等,市场潜力巨大。重钢结构是钢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用于多高层钢结构建筑、重型工业厂房、港口等大型设备钢构以及桥梁等大跨度、大空间、承载量高的钢结构建筑。由于重钢结构技术难度高,市场需求较大,进入壁垒高,行业内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其竞争相对缓和,产品附加值高,利润相对较高。设备钢结构的结构类型及应用领域很广,如水泥工业中窑尾预热器钢架、火力电厂中的设备塔架、电力行业中输电塔架、海洋平台、锅炉钢架、化工设备机架、港口设备及其他特种设备塔架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钢结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对设备钢结构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设备钢结构市场有了全新的认识,应用量飞快增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8月18日正式公布了《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一系列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将年均增长15%以上,同时支持大型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钢结构用途广泛,尤其在建筑领域,钢结构建筑优势显著。钢结构建筑产业早已被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是我国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我国钢结构年产量中约55%应用于建筑行业,包括钢结构厂房、高层钢结构、钢结构公共建筑和多层钢结构,随着人工材料成本上升以及新材料的应用,钢结构住宅也将逐步推广开来。目前我国钢结构年产量占粗钢总产量约4%,建筑钢结构占建筑总用钢量约8%,而发达国家钢结构行业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均已达到10%以上,建筑钢结构占建筑总用钢量比例达到30%以上,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空间巨大。预计2015年钢结构市场容量将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6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15%。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建筑装饰行业2015年工程总产值力争达到3.8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7万亿元,总增长率为81%,年平均增长率为12.3%左右。——在全部工程总产值中,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包括住宅开发建设中的整体楼盘成品房装修)争取达到2.6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5万亿元,增长幅度在136%左右,年平均增长率为18.9%左右;其中建筑幕墙要达到4000亿元,比2010年增长2500亿元,增长幅度在167%左右,年平均增长率为21.3%左右。——住宅装饰装修(单个家庭独立装修工程)争取达到1.2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2500亿元,增长幅度在26.3%左右,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9%左右。——行业总产值中,海外工程产值力争达到5000亿元,比2010年增长3000亿元,增长幅度在150%左右,年平均增长速度在20%左右。“十二五”期间,仍然是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的时期,每年将提高近1个百分点,将有1300万左右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直接拉动建筑业需求6亿平方米以上。由于公司地处中国的西部新疆,地缘因素和运输成本决定了公司在疆外钢结构市场的劣势。为了涉足关内市场,突破区域市场的局限性,谋求更大的市场空间,提升公司的效益和行业品牌知名度,光正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对国内外建筑结构体系及材料的生产技术和西部钢结构市场进行了充分的市场分析研究,拟投资在武汉新洲区阳逻经济开发区建设集轻钢、重钢、桥梁及新型建材于一体的综合钢结构生产基地项目,使之成为国内先进的钢结构生产基地。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能有效的提高公司的效益水平,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提高公司竞争力,有利于光正更能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扩大中、西部市场占有率的需要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接南连北。总面积达102.13万平方公里,人口3.61亿,占全国人口的28.1%。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确立了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改善投资环境,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中游经济带,促进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和联系。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坚持把实施中部崛起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加大支持中、西部重点地区的发展力度。2.2.2建设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的建筑体系,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之一,是一种节能环保、能循环使用的建筑结构,符合国家发展省地节能建筑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总结国际和国内经济建设后,提出的国策,发达国家已积累了很多经验。钢结构(包括房屋建筑、桥梁、塔桅、装备等)可重复利用和回收,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砖混、钢混结构相比)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当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形势下,推广和发展钢结构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2.2.3适应湖北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十二五”是中部地区实现全面崛起的关键时期,工业经济面临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十二五规划对中部地区确立了“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定位: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与之相关的产业将从中获益,并由此形成“中部板块”经济区,各中部省市的经济发展潜力如下:“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有利于湖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累计将达8万亿元左右,湖北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总量规模从1.5万亿到2.5万亿,年增长12%左右。人均生产总值从4000美元增到600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1万家增到2万家,投资规模从1万亿元增到2万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1千亿元增到2千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万元,在2008年基础上翻一番。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为湖北省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国际及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加快向内陆地区转移,新一轮技术创新加速推进,为促进湖北省要素集聚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建设“三基地一枢纽”,着力构建“两纵两横”经济带,为湖北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武汉市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产业重点目标如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突破6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6%;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电子信息、汽车、石化、装备制造、食品五大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跨越5000亿元,新兴产业产值力争突破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0∶47∶4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将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武汉、襄阳、宜昌“一主两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湖北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线串珠、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城镇化率提高到52%以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城乡协调互动发展新格局。——“两型”社会建设加快。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修复。——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取得明显进展。加快建设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自主创新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成中部地区经济要素富集、充满创新活力的区域、中部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平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更大贡献。未来十年,将是湖北省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空间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湖北迫切需要前瞻性地谋划好我省未来6000多万人口、2万多亿的经济总量,在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分布,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中部地区要加快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加快重组,建设精品原材料基地。中部地区实施“三大基地+一大枢纽”的战略重点产业发展如下:一、煤炭《规划》提出,要加强山西晋北、晋东、晋中,安徽两淮,河南大型和特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对于山西,要求将晋北、晋东优质动力煤和无烟煤基地重点建设特大型现代化煤矿,晋中炼焦煤基地重点建设特大型煤矿,积极整合小型煤矿,加强优质炼焦煤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在安徽两淮,要适度加大煤炭基地开发建设规模;河南做好煤炭基地老矿区接续工作。此外,江西、湖北、湖南以缓解煤炭调入压力为目标,重点做好中、小矿井整合和改造,稳定现有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强化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电力在电力基地建设方面,《规划》指出,要依托山西、安徽、河南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大型高效环保机组,淘汰小火电机组,加强大型坑口煤电一体化电厂建设,积极发展热电联产。支持湖北、湖南、江西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供给,加快开发剩余中小水电资源。三、石化在加快发展石化工业方面,要加快形成中部地区大型原油加工基地,重点推进武汉80万吨乙烯、洛阳68万吨对二甲苯和10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长岭30万吨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扩建等工程建设。四、运输中部六省是纵贯南北、连通东西的交通枢纽要地。规划指出,要强化其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提高和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的建设速度。在铁路建设方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连贯东西、沟通南北的铁路运输通道。将加快京沪、京广、徐兰、杭昆、青太等客运专线和沪汉蓉快速通道、大同至西安等铁路建设,新建合肥至福州等多条地区开发性铁路新线。尤其要强化晋煤东运、南运通道建设,实施大秦铁路4亿吨集疏运工程、朔黄铁路2亿吨扩能配套改造等煤运通道建设。到2015年,将基本建成中部地区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和改善高等级航道里程5600公里,其中一、二、三级航道4100公里,四级航道1500公里;建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配套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设施体系。到2020年,中部地区将新增14座机场。五、钢铁规划中明确表示,在发展钢铁工业方面,要推动武钢、马钢、太钢等大型钢铁企业技术改造和跨区域联合重组;还要求中部地区继续发挥国家重要钢铁生产基地的作用,依托大型钢铁企业,在强化节能减排的基础上,重点做好钢铁产品结构优化,加快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钢材产品开发和生产。加强钢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六、建材在提升建材工业水平方面,要推动水泥企业联合重组,逐步提高水泥行业生产集中度。鼓励在沿江、沿主要交通干线建设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基地,支持水泥企业向下游延伸。在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方面,支持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骨干企业实施战略重组;此外,要严格限制冶炼和一般加工能力规模增长,加快淘汰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2.2.4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国家“十一五”规划将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节能型建筑形式,金属结构建筑资源消耗量较少,每平方米消耗资源量大约是800~1000kg,其中50%是可再生资源,而钢混结构每平方米消耗资源量则在1700kg以上。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指出,“节能减排的重点是抓好工业、建筑和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西安光正公司金属深加工和新型建材项目正是适应了这一目标,是大势所趋。国家建筑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建筑行业、建筑技术的工业化目标。通过世构技术、预制拼装等研发,在房地产、地铁和市政领域等的推广,积极推进建筑业的工业化,而金属深加工行业特点正是建筑行业实现工业化的催化剂和发展方向。2.2.5区域经济和成本经营的需要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发展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辽宁沿海经济带、关中——天水经济区,潘阳湖生态经济区,中部崛起规划、江苏沿海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等。从地区看,沿海地区继续占优势,同时兼顾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形成了“东部率先”“中部崛起”“东部振兴”板块。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重庆两江新区、东、中、西三路同步协调发展、同时带动一大批建设项目上马。众多区域规划的出台与实施,将会迎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电网、机场及城市市政等新一轮投资建设热潮。每一区域的战略布局与投资都将为钢结构加工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商机。钢结构产品具有运输半径约束的特点,因此进行全国性布局的企业能够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由于金属结构产品重量、体积都较大,远途运输会带来很高的运输成本。据统计,钢结构加工点的经济运输半径在700--1000公里,因此进行全国性布局的龙头企业能够降低成本,抢占市场份额。第三章 市场分析我国钢结构市场发展现状3.1.1建筑钢结构发展迅速、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用量不断增加。近年来,各地成立了一些建筑钢结构设计研究所,专门从事建筑钢结构结构设计、详图设计、预制拼装和咨询工作,开发了一批建筑钢结构设计软件和完成了大量科研成果。新开展的修订钢结构设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写技术规程、设计图集达90多本,有关金属结构的规范已经有99项。出版了大量钢结构专业教材、论文著作和应用手册。目前有资质的建筑钢结构施工企业已达3000余家,取得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的三十多家特级企业(年产量超过5万吨)构件质量优良、管理科学,有的年产量己超过三十万吨,制造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按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评定标准:已评定的特级企业有39家,一级企业60家,二级企业5家,共104家。10年62家企业统计钢结构产量559万吨,总产值657.23亿元,平均吨钢11757元/吨,平均利税占产值的比例为7.41﹪。一大批有实力的建筑钢结构安装企业承担了国内重点大型钢结构工程安装。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层出不穷。其施工安装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建筑钢结构配套产品齐全(高强度螺栓、栓钉、各类专用焊接材料、各种连接件及保温、隔热材料等),加工设备制造厂发展迅速,满足了钢结构行业的需求;我国建筑钢结构总量见图1和表1。(统计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与公路桥梁、水电与火电建设、城市建设等)并具有以下特点。注:图1.1建筑钢结构总量及预测(中国技术结构提供)表3.1近年钢结构行业消耗钢材总量及预测年份200220042005200620072010数量(万吨)85013001580173820002600占钢筋砼用结构7.98.59.949.6112.911.2用钢量%占钢材产量%4.34.84.264.124.285.5(1)按企业地域分:在上海地区、浙江、江苏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对集中,其钢结构产量2008年达到450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1/3,河北、山东、北京、天津渤海湾地区占1/3,其次是广州、深圳、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中西部地区。(2)按行业产品划分:建筑钢结构约600多万吨,冶金、电力、交通等其他行业约900多万吨约占全国的60%(2009年),其中冶金系统约250万吨加工量(2009年)。(3)按产品划分:生产重、大型构件企业(几十家企业)和生产轻钢、网架、彩板企业(大部分企业)。(4)按产品所用钢材品种比例划分:中厚板(包括特厚板)约占50%以上,热轧H型钢占15%左右,彩涂板(包括镀锌板)占12%,管材占3.5%左右,其他型钢及冷弯型钢约占19%(2009年)。我国钢结构市场潜力巨大,新兴行业需求前景广阔目前钢结构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中,房屋建筑和非标设备(成套装备)占其产量的80%左右。实际上我国平均每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超过20亿平方米(2009年已达到33亿平方米),消耗钢材上亿吨,钢结构建筑用钢仅占建筑用钢的10%左右。我国房屋钢结构的建筑面积约占2%,而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占到40%--60%,提升空间很大据统计,未来3年我国将有800多座铁路车站待建。按照城市等级分,省会级以上城市客站25座,地级城市客站95座,县级城市客站428座。按照铁路等级来分,则客运专线要建158座客站,城际客站始83座,一般干线客站292座。目前,北京南站、天津站、青岛站等已建成的28座,在建52座,包括新武汉站、新广州站、虹桥站。已启动方案征集、处于前期工作的有210多座;已经启动、包括在建和已经建成的则有31座,2012年新建成804座车站。按照每座车站10座站台,每站台用钢量5000吨,则钢结构需求可达4000万吨以上,市场空间巨大。近10多年来,钢结构桥梁发展很快,年用钢量从50多万吨提高到了目前的超过200万吨,但金属结构桥梁所占的比例仍很低。截至2008年底,全国公路59万座桥梁中钢结构桥梁不足1%,而美国钢结构桥梁占33%,日本金属结构桥梁占41%。另外,我国铁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新建的线路大多以桥代路,其中80%都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用钢结构桥梁替代的潜力很大。此外,钢结构在超高压输电、风力发电、核电领域等诸多领域,也有很好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前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战略性产业和工业崛起的标志,是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力所在。依据2009年各国数据统计,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总量为2.2万亿美元,美国则由2万亿美元下降到1.5万亿美元,日本为1.23万亿美元。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高端制造业“十二五”规划中着眼于五个细分行业,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国家“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在6万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产值的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设备钢结构的类型及应用领域很广,如水泥工业中窑尾预热器钢架、火力电厂中的设备塔架、电力行业中输电塔架、海洋平台、锅炉钢架、化工设备机架、港口设备及其他特种设备塔架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钢结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对设备钢结构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设备钢结构市场有了全新的认识,设备金属结构的应用量飞快增长。高铁建设市场空间巨大,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未来五年,高速铁路投资将达到9000亿元以上,年均投资额将超过3000亿元,大规模的高铁将为建筑是工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势头强劲,目前全国已经有2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得到国务院的批准,未来几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将呈现大规模、高速度、超常规、跨越式大建设时期。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拥有1700公里,共60多条城市轨道交通路线,2010到2015年总投资超过1万亿。城镇化将成为建筑市场的新亮点,国家规划到2015年,中部地区城镇化率要提高到48%,城镇化建设步伐将带来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需求,将为建筑业开拓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城市化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加大的总体大战趋势下,我国建筑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每年的市场规模均达到数万亿之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业的支柱产业作用日渐凸显。如按国民经济增长的比例计算,钢结构产量每年按10%速度增长,按目前经济发展速度2010年钢结构产量达到2600万吨的预测已经突破,到2015年,我国钢结构产量有望在2010年2500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达到5000万吨6500万吨。钢结构发展的动力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绿色、环保、可循环的建筑材料,钢结构是不可或缺、结构更安全、性能更可靠的工厂化生产的产品。钢结构建筑不仅重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而且具有循环使用等优点,符合国家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钢结构产业已经形成具有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并且可以不断拓展。因此,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已将钢结构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产调控使钢价稳中有降,使钢结构公司在成本端受益。政府大力度的对地产调控很可能导致地产销量的下滑,进而导致地产开发商补库存意愿不足并进一步导致新开工下滑,抑制钢铁需求,从而使钢价难以上涨,甚至出现下滑。而钢材价格的稳定甚至是下滑,保障了金属结构企业的毛利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地产调控将使钢结构公司在成本端受益。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较高的行业壁垒使我国钢结构行业整体集中度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使重钢和空间钢领域处于垄断竞争状态。而参与竞争的主要是年产量超过20万吨的业界前十家,龙头企业将强者恒强。其中,精工钢构、杭萧钢构、东南网架等三大上市公司分列前三,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各具特色。目前,全国有1万多家钢结构企业,比较有影响力的有15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有近50家。钢结构行业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我国用短短的30年取得了欧美国家上百年的建设成就。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将有利于规范行业的有序发展,更有利于建立创新和发展的平台,促进优秀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2010年,中国生产粗钢突破6亿吨,达到62665.4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4.3%,人均消费480多公斤。建筑钢材数量、品种、质量基本满足钢结构行业发展的需要。马钢、莱钢及日照等厂家生产的热轧H型钢2010年底产量达到800万吨。2006年彩涂板产量317.21万吨。中厚、特厚板产量逐年增加,2006年达6500多万吨,产量持续提升。其他钢结构用的型钢、钢管、高频焊接H型钢、冷弯型钢及镀层钢板等都有明显增长。并开发了高强度厚板(如Q460厚130mm)、耐侯钢板、低屈服强度钢材、大型方矩钢管、预应力钢棒、铸钢节点等新材料。钢结构具有许多优点:重量轻、强度高,用钢结构建造的住宅重量是钢筋混凝土住宅的1/2左右,可满足住宅大开间的需要,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住宅提高4%左右。金属结构建筑综合效益显著,便于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比传统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短、现场用工少、劳动生产率高,而且品质易保证。金属结构建筑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自重轻、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对于我国这样多地震灾害的国家来说,可以明显减轻地震造成损失。抗震性能好,其延性比钢筋混凝土好。从国内外震后调查结果看,钢结构住宅建筑倒塌数量最少的,台湾9.21和四川汶川地震后钢结构建筑增长较快,钢材可以回收,建造和拆除时对环境污染较少。3.3.6 北京奥运场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深圳大运会等工程建设为钢结构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2008年奥运场馆的钢结构工程共使用了约12万吨钢材(不包括混凝土结构用钢材),加上配套火车南站、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塔及地铁等项目金属结构总量接近40万吨占北京地区年金属结构总量的50%以上。国内外数十家著名设计院参与方案、施工图设计咨询,几十家金属结构加工厂承担制作,上百家施工企业承担安装施工任务,上千家产品供应商提供了各类产品,这为钢结构行业发展提供千载难得的机遇。通过奥运场馆的建设使钢结构行业得到了全面提升和发展,促进了钢结构的技术进步,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进入了行业世界先进水平。但也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在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膜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预应力钢结构工程关键技术、在体育场馆建筑中采用检测与监测技术、编制各类体育场馆的施工质量验收专项标准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确保了奥运场馆按时竣工,其质量达到和超过验收标准的要求。上海2010年举行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场馆及目前克服金融危机,拉动内需的铁路、交通、能源及地震区重建等工程都将采用大量金属结构,不仅拉动了经济建设也促进钢结构技术发展和提高。政府加强了金属结构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筑钢结构的钢材、设计、制造、施工有关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约90本,己基本编制修订完成,并编制《住宅性能评定指标体系》、《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健康住宅建筑技术标准》等标准。建设部编制2010年《建设事业技术政策纲要》,并于2001年底发布了《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经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8年在北京成立,该研究中心将实现钢结构工程高新技术研发创新基地等6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加强和鼓励支持自主创新基地建设,以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为龙头,逐步建立并形成完整的专业钢结构体系研发、生产基地,如房屋建筑、桥梁、塔桅、海洋金属结构等专业钢结构领域的研发中心、生产中心以及相应的产业群。促进高性能钢材开发和应用。“十二五”期间力主开发60公斤级高强度、高韧性以及良好焊接性能的钢板和型材,包括具有耐候耐火、耐低温(-100℃)、耐海水腐蚀、耐化学介质腐蚀的功能性钢材,为建筑、桥梁、塔桅、容器、海洋装备制造提供升级和换代材料。建筑钢结构有较大发展空间和优势钢结构建筑属于高技术、高效率产品,发展钢结构建筑,将有效地推动建筑业的技术进步,促进建筑业产业升级,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同时也将带动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我国钢结构产量占粗钢总产量的比例约为5%,而发达国家钢结构行业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已达10%以上,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作为粗钢产量大国,钢结构产量比例太低。我国建筑用钢量占总用钢量的30%,美国、日本则达到50%~55%,我国建筑用钢量中钢结构用钢量占6%,而美国则达到40%~50%,可见,钢结构的应用在发达国家是十分普遍的。在我国重视和发展钢结构建筑已逐渐得到了认同,在高层建筑、大型工厂、大跨度空间结构、交通能源工程、住宅建筑中更能发挥钢结构建筑的自身优势。尤其地震灾区的重建更能发挥金属结构的优势和特长,建筑钢结构的综合技术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增速将随经济增速放缓而下降,但仍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近期内钢材价格处于相对低位,钢结构生产成本明显下降,这将有利于钢结构行业发展,在下列几个领域内钢结构用量会增加:(1)能源建设还会加快,火力电厂的主厂房和锅炉钢架用钢量会增加(包括核电厂厂房用钢、风力发电用钢等);(2)交通工程中的钢桥梁会有所增加,铁路桥梁均采用钢结构,近几年来公路桥梁采用钢结构已成为发展趋势,京沪高速、跨海、跨江大桥采用钢桥,高速公路中的护栏、收费站、交通标志的钢结构用量也不少。飞机场候机楼、火车站候车大厅和站台的新建和扩建项目不断增加;(3)市政建设中采用钢结构的量会增加,地铁和轻轨工程、城市立交桥、高架桥、环保工程、城市公共设施及临时房屋等均越来越多的采用钢结构。尤其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各大省会城市,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钢材消耗量会明显增加。如北京每年用于高架桥用钢约2万多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世青会的配套设施将采用大量钢结构建筑。(4)钢结构住宅将增加。我国住宅建筑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是我国未来的住宅建设方向。发展钢结构住宅建筑则是解决高能耗建筑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金属结构具有绿色、节能、环保功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将成为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钢结构住宅的比例不足5%,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40%以上,日本这一比例更是接近50%,这说明我国的钢结构住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阶段,住宅需求旺盛,全国每年新建住宅面积约20亿平方米,如按年竣工面积5%采用钢结构计算,每年钢结构住宅的建筑面积约1亿平方米,相对于每年20亿平方米的住宅面积只占很小一部分。(5)由于中国钢材价格比国际价格低,劳动力成本低,钢结构制作质量优良,在国际工程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这几年国外企业在中国采购钢结构有所增加,许多大型钢结构厂承接了不少海外订单。3.3.9新型建材应用领域广泛新型建材项目是我公司引进日本三菱公司的三菱树脂复合板,该种产品是适用于金属结构的围护结构和各类房屋建筑的内墙隔断、门窗和装修材料,可用于各类工厂、场馆、展厅、会所、机关、医院、学院、写字间、研究所、办公室、家庭等室内墙面和装饰隔断,具有高强度、环保、阻燃、可移动拆卸等特点,色彩绚丽多样,不仅能满足围护和隔离等功能的需求,而且是卓越的装饰新材料,应用领域广泛,市场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建筑钢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钢结构产业是符合节能环保型、可持续性发展的行业认识还待于提高。最近几年日本、加拿大、英国政府和研究机构发表了很多文章,专门论述发展钢结构房屋的优点和措施,可供借鉴。设计理念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如目前超高层和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大都由国外建筑师的方案中标,他们在规划、环境、建筑、功能上确有独特之处。但连接节点过于复杂,消耗过多的钢材并给制作和安装带来了更多的难题。也增加了工程成本。促进设计中积极采用钢结构,提高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物、重点工程等用钢标准。需增加建筑钢结构用钢材的品种,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开发高性能建筑专用钢材系列产品,包括优质焊接结构钢、高强度优质厚板、热成型管材、优质可焊铸钢等。扩大冷弯型钢和热轧H型钢的品种和规格,包括大截面冷弯管材(方矩管)、大截面H型钢和T型剖分钢、蜂窝梁等新产品。钢结构科研开发资金不足,标准及规范修订周期太长;标准及应用规范、规程缺项滞后;钢材标准与工程设计、施工规范衔接不上。钢结构制作企业集中度低,前10位金属结构企业产量仅占总产量的14.1%,中小企业占80%以上。部分地区金属结构企业盲目上马,一哄而起,市场运行不规范,投标企业竞相压价加上钢材涨价,造成部分加工和安装企业亏损。3.4.6钢结构加工厂和施工安装企业装备、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劳动生产率还需进一步提高。钢结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缺乏,尤其在中小企业更短缺,产品质量不够稳定,技术和企业管理与生产的需要不适应。行业协会作用和功能远未到位。特别在规范和引导市场秩序、服务于企业、开拓钢结构市场、标准规范的编制修订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第四章 武汉钢结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武汉钢结构同行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武汉钢结构企业现状据初步调查,目前武汉本土上规模的建筑钢结构同行企业有十几家,年产10万吨以上的钢结构厂家只有2—3家,其中位于阳逻的有武锅、武汉一冶钢结构公司、中交二航局、中铁十一局、武汉长江精工(楚天)钢结构公司、位于团风的鸿路钢构、武汉福鑫钢结构公司、武汉辉剑钢结构公司等,另外湖北辖区各市、县拥有几十家钢结构企业,规模较小。4.1.2武汉钢结构行业现状及特点1、产品适应新型市场的能力受限:由于部分建筑钢结构企业建立较早,已形成了企业的产品结构体系,目标市场较明确,由于近几年武汉及周边新型钢结构市场的崛起,成熟的企业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将受到已有产品的限制,与新型的钢结构公司相比竞争力较弱。2、以加工经营模式为主:生产能力大的钢结构公司(如鸿路)主要以材料加工销售为主营业务模式,项目运作的能力不高。3、综合资质普遍较低:部分企业拥有设计、制造和施工专项资质,但同时拥有设计、制造和施工资质的企业较少,因此造成企业在竞标中资质缺乏竞争力,经营项目的能力受限。4、基础管理较弱:经实地考察,个别央企和上市公司的基础管理尚可,其他大部分同行企业质量、成本和现场的管理一般。5、生产能力较小:厂房面积上五万平米的企业只有几家,月生产能力基本上在2000吨以下,难以承接批量大的生产订单。6、装备水平落后:建筑钢结构企业基本上以轻钢生产线为主,其中一冶、精工等拥有箱型梁和重钢生产线,但均没有配置配套的二次加工生产线,且因装备已落后存在配套低的现状。武汉结构行业的发展机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机会华中地区位于我国腹地,湖北、湖南、山西、河南、安徽、江西六省共同撑起中部地区,总面积达102.13万平方公里。武汉是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中游最大的流通中心之一,为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其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交通网络十分发达,武汉市周围400公里范围内有45个中等以上的城市,1.83亿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1.3%。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市区内交汇,将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全市现辖十三个城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万,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发展环境好。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物流中心和货物集散地,可辐射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四川周边五省近4亿人口,武汉物资市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物资贸易中心,武汉金属交易市场在同业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武汉是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全国17家银行中有16家进入江城。武汉是中部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居中部之首,有利于与周边区域经济一体化。(1)优越的中心区位优势武汉地处中国腹地,在中国已形成的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H型经济发展格局中,武汉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枢纽作用。被誉为“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六位。京广铁路与长江在武汉交汇,京九铁路在武汉与京广铁路相联结,形成沟通华北、中南、华中地区的铁路网络。京珠、胡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沿江的高速铁路在武汉即将建成,武汉至广州的高铁专用线即将施工。形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水运“柔性联运”的格局。将使武汉作为中国内陆市场枢纽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被誉为华中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2)四位一体的物流优势华中区区位于我国分区的中心位置,具有全国东西、南北四境过渡的要冲,水陆交通枢纽的优势。区内对外的交通运输方便快捷,在商品贸易的时候可以起到促进作用。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京广、京九、汉丹、沪汉蓉、京港5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4)丰富的科教与人力资源优势武汉是中国最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前列,拥有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9所等普通本、专科高校。100万在校学生。成人高校在校学生12万人。各类科研机构106所,国家级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科技开发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积聚的产业集群和辐射优势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武钢、武重、武锅、武船、肉联等一大批“武”字头企业陆续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经济地位和城市实力。华中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内地最繁华的内外商贾云集的商埠,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物流贸易商业形态不断涌现,各类综合性或专业性市场更是蓬勃发展,市场交易活跃,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商品集散地。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独特的区位优势、巨大的消费市场、良好的经营氛围,形成了华中地区物流领域集聚与辐射的独特优势。(6)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优势武汉拥有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武汉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湖北省会城市,武汉唱响率先崛起的强音。十二五武汉将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和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基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湖北武汉在华中地区领军地位日益凸显,并被定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包括法国凯奥雷斯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将陆续来此建立总部、生产基地,再次掀起投资武汉高潮。规划中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5%左右。产业政策按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增强对全省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土地利用、财税金融等相关政策的统筹协调。贯彻实施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按照引导产业集群发展、资源合理配置原则,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国内区域间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建立省际合作协调机制,加强与周边省市的紧密型经济协作。联合沿江省市,推进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规划、市场、产业对接,深化鄂沪战略合作。加强与高铁沿线区域合作,推动鄂湘粤三省和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珠江三角洲的融合与互动,发展武汉—广州高铁在鄂境内沿线经济带。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充分利用鄂商大会平台,实施“鄂商回归工程”,提升国内经济合作水平。四、钢结构相关重点产业发展的机会未来十年,将是湖北省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空间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湖北迫切需要前瞻性地谋划好我省未来6000多万人口、2万多亿的经济总量,在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分布,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武汉将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1)交通运输根据《规划》,未来5年,湖北将优先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进一步提升湖北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基本形成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努力建成全国第四门户机场。铁路建设方面,加快推进石武高铁、汉宜铁路和武汉至孝感、咸宁、黄石、黄冈等四条城际铁路工程建设进度,打通京广高铁、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形成城际铁路骨干网。建成以武汉为中心的“四纵三横”铁路骨干网络,形成武汉至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成渝等全国重要经济区域3—4小时快速客运交通圈,基本消除区域货物运输紧张状况。航运方面,则重点畅通长江中游,渠化整治汉江,打通江汉运河。加快武汉新港及宜昌亿吨级组合港、鄂东组合港、荆州组合港、襄阳港等五大港口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港口体系,积极建设长江中游现代港口体系,打造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公路方面,加快建设沿江高等级公路、铁路,完善沿江通道布局。着力构建江汉平原腹地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一批过江通道,提高南北贯通能力。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港口的辐射带动能力。基本建成中部地区功能最完善、辐射面最广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机场方面,重点加快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工程建设,建成神农架机场,力争建成武当山机场,改扩建宜昌、恩施、襄阳机场,筹划改造和新建荆门、赤壁等通用机场等。(2)电力加强电源点建设,大力发展核电,适度发展火电,优化水能资源利用,加快发展新能源,争取“十二五”末新增火电装机715万千瓦左右,水电发电总装机达到3980万千瓦(不含三峡电站)。争取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20万千瓦。建设现代化坚强智能电网。加强与周边省市电网的联络线建设,形成1000千伏等级双回路为主高等级大容量的联络格局。加强智能电网发展研究,提高电网优化配置电力的能力。(3)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电子新材料、生物及环保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量大面广和重大基础设施急需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复合材料为突破口,大幅提高新材料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以武汉、襄阳、宜昌、黄石等为重点,打造新材料产业集聚区。(4)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产业,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大力发展和促进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等生物技术水平及应用能力。(5)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高档数控装备及系统、激光加工设备、数字化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设备等产业,着力提高装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促进制造业技术自主化、制造柔性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6)节能环保产业围绕钢铁、石化、火电、建材等行业,重点发展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保障以及服务的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境治理产业。(7)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核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等新能源开发应用进程。核电产业。依托核电项目建设,逐步形成核电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行维护、技术服务等完整的核电产业链。(8)汽车产业进一步提升整车生产规模,支持重点企业完善自主研发体系,优化整车产品结构,着力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和专用车,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提高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产业集中度和科技创新水平,向专业化、系列化、模块化方向发展。完善和创新汽车市场服务体系,打造汽车研发—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汽车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支持东风日产建设纯电动轿车研发基地,支持襄阳建立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综合示范区。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电动汽车零部件。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电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零部件等。乘用车和商用车,要加快东风乘用车二期工程、东风本田二厂、神龙三厂、东风有限襄阳工厂扩能、东风渝安十堰扩能、东风商用车十堰扩能、东风股份制造二公司A08客车、东风天翼新能源客车研发与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形成26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专用车要形成年产30万辆以上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形成5家以上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配套能力达到200万辆份。(9)制造业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增强重点地区产业集聚能力;加快轻工业发展,优化轻重工业结构;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打造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资源消耗低的行业领军企业。(10)石油化工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化工行业向园区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强化工园区和研发基地建设,着力提高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水平。突破性发展石油化工和有机化工原料行业,加快形成乙烯产业链,进一步壮大提升磷、盐化工,大力发展精细化工。(11)冶金工业加快新产品研发,大力发展钢铁、有色金属深加工。加强国内外矿产资源的合作开发和废旧钢铁、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支持武钢、新冶钢、大冶有色在国内外投资探矿采矿,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加快资源勘查和深部探矿进度,对鄂西高磷铁矿等省内低品位伴生矿,加大选矿技术工艺研发投入,尽早实现工业化生产。加快国家级钒钛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基地建设。根据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开发风电设备、大型工程装备制造、大飞机、海运船舶和军工用钢。加快武汉桥梁施工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和宜昌、黄石、鄂州、阳逻、团风等地的钢材深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镀锌板、镀锡板、彩涂板、桥梁及建筑钢构件、钢帘线、钢绞线以及金属制品。全省钢材深加工总产量达到2000万吨。支持铜、铝冶炼企业加强技术升级及节能改造,支持有色金属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用于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电缆电网、轿车、飞机的高性能和高精度板、带、箔等精深加工产品。(12)装备制造业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提高本地配套水平,提高重大装备系统集成能力,扩大中高端市场份额,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努力把我省建设成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的全国重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涉及的行业有:大型、精密、高速数控加工成套装备及数控系统、节能环保装备、激光装备、石油及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及航天装备等。(13)船舶工业整合研发设计和制造资源,在民用船舶领域推广船舶高技术,加快数字化造船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全省船舶工业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工作船、化学品船等特种船舶,加强江海直达船、长江标准船型、游艇及豪华游艇的建造能力。加快船舶配套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甲板机械、舱室机械、中低速柴油机曲轴、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等船用配套产品,提高船用配套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融入全球采购、制造、销售、研发体系。(14)纺织和轻工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步伐,巩固提升棉纺行业优势。加强印染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自主品牌培育力度,大力发展服装、产业用和家用纺织品。推动轻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重点发展食品、林浆纸一体化、消费类电子产品、塑料及包装。(15)建材行业大力发展高档新型建材,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及建筑工程服务、节能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型建筑材料、高档浮法玻璃。新型干法水泥及建筑工程服务。在控制总量、有序发展的前提下,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规模、能够实现完全自动化和清洁生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装置,淘汰立窑等落后水泥生产工艺。大力发展新型绿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岛屿工程排水沟施工合同范本
- 2024彩钢瓦合同最佳模板
- 2024专利权转让合同备案
- 2024物业管理合同标准版
- 2024年国际货物买卖与代理合同
- 2024农贸市场摊位租赁合同
- 2024年人工智能研发合作协议
- 2024年小卖部房屋租赁正式合同
- 2024年化工原料运输合同范本
- 2024年合作活动协议
- 2024-2030年国内铝合金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年产万吨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
- 冶金企业的冶炼生产计划三篇
- 奥运英语竞赛问答(小学组)
- 课题论文:推动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 12G614-1 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
- 数字货币概论 课件 第2章 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
- 修理厂安全责任合同模板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案例分析报告
- 燃气经营安全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竞赛监控模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