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第页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妖娆(ráo)

倔强(juè)

五彩斑斓(lán)

B.妄弃(wàng)

媲美(pì)

恪尽职守(kè)

C.剽悍(piāo)

亢奋(kàng)

玲珑剔透(tì)

D.桑梓(xīn)

咫尺(zhǐ)

孜孜不倦(zī)

2.(2分)(2019·深圳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正确。B.《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传记文学名著。C.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文中的“大海”象征反革命力量;“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D.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3.(2分)(2014·扬州)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七河八岛”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绿化覆盖率大约30%左右。B.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D.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人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4.(2分)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大家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谁也不会袖手旁观。B.看到电视画面上数百头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而尸横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C.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D.班会上,大家一致推选谨言慎行的小华担任班长。5.(2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是到故宫去看金銮殿?还是到长城去体验“好汉”的滋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1页。B.诸葛亮一生为蜀汉兢兢业业,真正做到了如他所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1页。C.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盐和水之外,还要吸收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等。D.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二、语言表达(共1题;共1分)6.(1分)你班正在开展以“我看‘成长守护平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简要陈述你的看法。(不超过60字)目前,腾讯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微信公众号,家长绑定孩子的QQ及微信,即可查看孩子的游戏时间、消费记录,甚至还可以设置禁止一些游戏,如果孩子不听话,还可以一键禁止所有游戏。三、句子默写(共1题;共8分)7.(8分)默写。(1)相顾无相识,________。(王绩《野望》)(2)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刘禹锡《秋词》)(3)周敦颐《爱莲说》中比喻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4)阳春布德泽,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6分)8.(6分)(2019八下·莆田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2页。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2页。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五、对比阅读(共1题;共13分)9.(13分)(2020·广安)文言文阅读【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注释】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1)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一

广

渡。(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①黄发垂髫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③尝采药至衡山________

④深入忘反

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乃不知有汉

乃相谓曰

B.忘路之远近

水陆草木之花

C.一人便以笠自障

先帝不以臣卑鄙

D.其真无马邪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3页。(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3页。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深山中有人迹,异之。(5)【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________一词相仿。(6)【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3分)10.(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DNA计算机①DNA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形式的计算机。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是一条双螺旋“长链”,链上布满了“珍珠”即核苷酸。科学家研究发现,DNA分子通过这些“珍珠”的不同排列,能够表达出生物体各种细胞拥有的大量基因物质。数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计算机专家从中得到启迪,正在合作研制未来的液体DNA电脑。它利用DNA能够编码信息的特点,先合成具有特定序列的DNA分子,使它们代表要求解的问题,然后通过与生物酶(在此相当于加、减、乘、除运算)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反应,形成各种组合,最后过滤掉非正确的组合而得到的编码分子序列就是正确答案。

②由于DNA分子能同时进行大量的生化反应,所以DNA计算机在结构上是超大规模并行的,这种“试管型”的计算方式,在理论上可处理传统计算机的硅芯片和电流难以处理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计算量随计算规模成指数增长的问题。

③DNA计算机以核苷酸为内存,且具有超大规模并行结构,所以DNA分子计算机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惊人的存贮容量和运算速度。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未来计算机的芯片和磁盘都用DNA溶液来代替,其强大的功能将令人惊讶。而且,DNA计算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脑的十亿分之一。

④DNA计算机诞生于1994年,发明人是莱昂那多〃阿德莱曼(Leonard

Adleman)。阿德莱曼用“试管”DNA计算机做实验,测试出了DNA计算机的可行性。他的“试管计算机”在几秒内得出了结果,但他花去了数周时间去拣出那些正确的答案。

⑤传统电子技术将在2020年后的某个时候达到物理极限。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科学家在简化和按比例放大这种技术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采取了不同于其他先驱者所进行的试管实验的办法,而是把DNA链固定到一块镀金的玻璃载片(一种DNA芯片)上。其他研究人员则希望把DNA计算技术送回到活细胞中。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4页。⑥DNA分子计算机将是计算机发展的方向之一。现在已经设计出了DNA逻辑门、DNA片段以及更多超前的东西,现在DNA计算机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检测其计算的结果。一旦这个问题得到解决,DNA计算机将会很快问世。但不要过早地期待它取代传统计算机(塑料制品与硅片的结合)。大部分专家预言:比起用来运行文字处理程序和发送电子邮件,未来的DNA计算机的应用极可能集中在破译密码和绘制飞行航线方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4页。(1)文章主要介绍了DNA计算机的哪三方面内容?(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3)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从运算角度,写出下图所表达的意思。

(4)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材料一: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生物芯片)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

逐步实施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而产生。材料二:基因芯片正以其可同时、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数以千计基因组信息的本领而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基因芯片技术已经或即将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人类基因研究和未来医学临床诊断以及进行司法鉴定、疾病检测、药物筛选等。材料三:基因芯片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技术成本昂贵检测灵敏度较低,分析范围较窄等。11.(15分)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5页。(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诗歌?指出诗歌中加粗的词的含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5页。惊________清________芒________处________露________小________(2)想一想,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饱享一年的劳动果实之外,还寄托着哪些期盼?12.(16分)(2017七下·微山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扁担的一生范宇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烟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6页。⑧曾经朝夕相处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6页。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扇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杠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⑪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________,第③段应填________。A.这让我有了探常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2)阅读文章④一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上好的木材→________→渐弯的扁担→________。(3)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七、作文(共1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