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肝病科脾胃病科临床常用方剂_第1页
中医肝病科脾胃病科临床常用方剂_第2页
中医肝病科脾胃病科临床常用方剂_第3页
中医肝病科脾胃病科临床常用方剂_第4页
中医肝病科脾胃病科临床常用方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柴胡疏肝散(汤)2.逍遥散(汤)3.龙胆泻肝汤4.理中丸(汤)5.四君子汤6.归脾汤当前第1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一)柴胡疏肝散(汤)《证治准绳》

【组成】

柴胡陈皮醋炒,各二钱(各6g)川芎香附芍药枳壳麸炒,各一钱半(各4.5g)甘草炙五分(1.5g)【用法】水一盅半,煎八分(2.5g),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汤剂参考剂量】柴胡6g陈皮6g川芎4.5g香附4.5g白芍4.5g枳壳4.5g炙甘草1.5g【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寒热往来,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当前第2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君)香附——疏肝行气止痛川芎——行气活血,开郁止痛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甘草——合白芍缓急止痛,兼调诸药(佐使)

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臣佐当前第3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临床运用】

1.辨证要点:胁肋胀痛,寒热往来,脉弦。

2.加减变化:若痛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等以增强其行气活血之力;肝郁化火者,可酌加山栀、川楝子以清热泻火。

3.现代运用:肝炎、慢性胃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可加减使用。

4.使用注意:本方药性芳香辛燥,易耗气伤阴,不宜久服,孕妇慎用。【方歌】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当前第4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

(二)

逍遥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甘草微炙赤半两(15g)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白芍药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各30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薄荷6g,水煎服。丸剂,每服6~9g,日服2次)。

【汤剂参考剂量】炙甘草3~6g

当归6~15g

茯苓10~20g

白芍6~15g

白术10~15g

柴胡6~15g

薄荷、生姜各3~6g

当前第5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君)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佐)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九版为柴胡”)

用法中加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烧生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

本方肝脾同调,组方严谨,为调肝养血名方。

臣当前第6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

【临床运用】

1.辨证要点: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而虚。

2.加减变化: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郁金、陈皮以疏肝解郁;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

3.现代运用: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不孕症、子宫肌瘤等属肝郁血虚脾弱者。

当前第7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

(三)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酒炒(6g)黄芩炒(9g)栀子酒炒(9g)

泽泻(12g)

木通(6g)

当归酒炒(3g)生地黄酒炒(9g)

柴胡(6g)

生甘草(6g)

车前子(9g)

(原书无用量)【用法】水煎服,亦可制成丸剂,每服6~9g,日2次,温开水送下。【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当前第8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当前第9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当前第10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方解】龙胆草——泻肝胆实火,利肝经湿热(君)黄芩、栀子——泻火、燥湿清热(臣)泽泻、木通、车前子——导湿热从水道而去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邪去而阴血不伤柴胡——疏畅肝胆之气,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

配伍特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使火降热清,湿浊得利,循经所发诸症皆可相应而愈。佐佐使当前第11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临床运用】

1.辨证要点: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加减变化: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若阴囊肿痛,红热甚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及各种急性炎症属肝经实火、湿热者。

4.使用注意:方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皆非所宜。当前第12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四)理中丸(汤)《伤寒论》【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各90g)【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9g)。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现代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9g,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当前第13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汤剂参考剂量】人参6~9g干姜6~10g炙甘草6~9g白术6~12g【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主治】1.脾胃虚寒证。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当前第14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方解】本方所治诸证皆由脾胃虚寒所致。

干姜——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君)

人参——补气健脾

(臣)

白术——健脾燥湿(佐)

炙甘草:1.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2.缓急止痛;3.调和药性。(佐使)

全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阳,益脾气,助运化,故曰“理中”。

本方可治疗阳虚失血、胸痹病中焦阳虚,痰饮上犯、病后多生涎唾,久久不已、小儿慢惊,证属中焦虚寒者。

综观本方,治病虽多,究其病机,总属中焦虚寒,故可异病同治。当前第15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临床运用】1.辨证要点: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薄),脉沉细。

2.加减变化:若虚寒甚者,可加附子、肉桂以增强温阳祛寒之力;呕吐甚者,可加生姜、半夏降逆和胃止呕;下利甚者,可加茯苓、白扁豆健脾渗湿止泻;阳虚失血者,可将干姜易为炮姜,加艾叶、灶心土温涩止血;胸痹,可加薤白、桂枝、枳实振奋胸阳,舒畅气机。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4.使用注意: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当前第16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当前第17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当前第18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当前第19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当前第20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五)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各9g)甘草炙(6g)各等分【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当前第21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方解】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君)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臣)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佐)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佐使)

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当前第22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临床运用】

1.辨证要点: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2.加减变化: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当前第23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附方】1.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四君子汤加陈皮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食少便溏,胸脘痞闷不舒等。

2.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

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食少便溏,胸脘痞闷,呕逆等。

当前第24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

3.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砂仁、木香。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当前第25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19点(六)归脾汤《正体类要》《济生方》【组成】白术

30当归

3茯苓30

黄芪30

远志3龙眼肉30

酸枣仁炒30,人参15

木香15

甘草炙8,【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当前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