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 全册_第1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 全册_第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 全册_第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 全册_第4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 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1力口、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50+230=45+65=2200+2500=

230+350=65+45=2500+2200=

2.计算。

350+330=180+240=5800+1200=

680-350=420-180=7000-5800=

680-330=420-240=7000-1200=

二、自主探究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

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算式:814+1142=(km)

(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乐木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

长多少千米?

算式: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

长多少千米?

算式:

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

把两个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的运算,叫做加法。加得的得数叫做。

议一议:

2.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与(1)题相比,(2)题中的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也就是(1)题中的,西

宁到格乐木长814km也就是,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也就是求,用法计算。

3.(3)与(1)比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4.想一想,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减

已知两个数的与其中的,求

去的已知加数叫做,要求的未

的运算,叫做减法。

知加数叫做。

5.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就是相

反地意思,逆运算就是地运算。

三、同步练习

1.根据3125-567=2558,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125-2558=567+2558=

2.填一填。

126+()=321()-85=168

()+276=728642-()=367

3.

加数294265被减数768504

加数423471减数487236

和760576差35897

4.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27+256=632-368=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5673125

2.195253452275

3.

加数337294265被减数768504333

加数423282471减数487146236

和760576736差28135897

3.583264

4.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会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说一些乘、除法的算式,同位之间说出得数。

二、自主探究

例:(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1.(1)想一想:第(1)题是已知()和(),求()。

算式:或。

(2)说一说: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3)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3X4=12

()()()

2.(1)说一说: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第(2)题算式:

第(3)题算式:

(2)想一想: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3)填一填:(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00+5=40

()()()

(4)议一议:为什么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想一想: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义

因数=积小

(2)除法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

除数=被除数小

被除数=X

(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电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

三、同步练习

1.根据45X12=540,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404-45=5404-12=

4-16=28...7

5264-=13...6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1245

2.18212885045540

4.1.3有关0的运算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o在四则运算的特性,理解o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概括

能力。

2.学会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100+0=0+568=0X78=04-23=

128-128=04-76=235+0=30X0=

99-0=49-49=0+319=0X29=

二、自主探究

L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o

一个数减去0,还得()。

一个数与0相乘,还得)o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4.讨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54-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4-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

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0不能作除数。

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

三、同步练习

1.直接写得数。

100+0=0+243=354-0=75X1=

04-28=50+95X0=4-5X0=528-528=

2.填一填:

(1)一个数加上0,还得();

(2)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是();

(3)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

(4)0除以一个()的数,还得0;

(5)0不能作()。

3.列式计算

(1)98加42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

(2)840减去140的差,再乘上0,积是多少?

(3)87减87的差除以78加22的和,商是几?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1002433547505040

2.(1)原数(2)0(3)0(4)任何不是0(5)除数

3.(1)98+424-14

=98+3

=101

(2)(840-140)X0

=700X0

=0

(3)(87-87)4-(78+22)

=04-100

=0

4.1.4括号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的进行运算。

2.掌握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7X2+30(2)175-25X4(3)404-4+6(4)48-184-2

2.口算。

(1)7X2+30(2)175-25X4(3)40+4+6(4)48-184-2

二、自主探究

1.例:计算216+(18-6)X2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算一算:

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

先算()里面的。

2.在216+(18-6)X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

2164-[(18-6)X2]

(1)想一想: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算一算: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

又有中括号,要先算()

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3.计算5X(6+3204-4)

(1)说一说:括号里有加法和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算一算:—一一

括号里面有加、减、乘、除法要

),再算(

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

三、同步练习

1.照样子用序号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例:39X74-(24-3)

②①

15+1254-(15-10)(72-4)X(124-4)32X[244-(8-6)]

2.计算下面各题。

120+4804-(43-28)(960+420)+(25-5)

8124-(532-36X14)554-[1304-(30-4)]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15+1254-(15-10)(72-4)X(124-4)32X[244-(8-6)]

1..1___11___1

①①।।S①L

1_____111

②伊②

।1______1

③③

2.

120+480。(43-28)(960+420)+(25-5)

=120+4804-15=13804-20

=120+32=69

=152

812+(532—36X14)554-[1304-(30—4)]

=8124-(532-504)=554-[1304-26]

=8124-28=554-5

=29=11

4.1.5解决问题一租船问题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租船费用”问题的研究,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结果进行逐步调整的基本方法。

2.掌握自主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感受数据变化的规律性。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看课本预习租船问题,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

1.阳春三月,四年级有32名师生去乘船春游。怎样租船最省钱?

(2)算一算:

如果全租大船,需要几条?租金多少元?

(3)如果全租小船。需要几条?租金多少元?

(4)全租大船或小船空位都比较多,是不是还有更省钱的租船方案吗?试一试吧!

大船小船乘坐人数租金(元)

条条

条条

条条

2议一议:

先假设…

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再调整…

通过比较

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

三、同步练习

1.四一班有50名学生去划船,有下面两种船,每条大船限坐乘5人,租金8元;每条小船限

从4人,租金6元.怎样租船最省钱?

2.有26个小朋友去公园划船,有两种船可以租用:一种是大船,每只可坐5人;一种是小

船,每只可坐3人.大船租金20元,小船租金14元。

(1)你有哪几种租船方案,请至少写出3种。

(2)这些小朋友怎样租船费用最省?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504-4=12(条)…2(人);

所以租13条小船最省钱.

13X6=78(元)

答:租13条小船最省钱,需要78元。

2.

(1)如下表所示租船方案:

方案大船小船共付租金

第1种6条(30人)0条120元

第2种5条(25人)1条(3人)114元

第3种4条(20人)2条(6人)108元

第4种3条(15人)4条(12人)116元

(2)由上面的方案可以看出,租大船4条,小船2条,正好坐满最省钱,最少费用为108元.

4.1.6整理和复习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

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掌握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

1.回顾加减法的意义

(1)说一说加、减法的意义?

(2)让学生们举例说明加法、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回顾整理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2.回顾乘除法的意义

(1)说一说乘、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们举例说明乘法、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3)回顾整理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

三、同步练习

1.算一算,我是多少?

2.计算下面各题。

(480+52X6)4-125444-(154-9604-8)6724-[(104-76)X3]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36013945729

2.

(480+52X6)4-125444-(154-9604-8)6724-[(104-76)X3]

=(480+312)4-12=5444-(154-120)=6724-[28X3]

=7924-12=5444-34=6724-84

=66=16=8

4.2.1观察物体(1)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用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形

状。

2.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拿出一个正方体放在桌子正中央,从不同的角度(前面、上面、左面)观察,把看到

的图形画出来。

前面()上面()左()

2.如图,添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不同的角度

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有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

2.看看下图,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

3.仔细观察刚刚看到的图形,和我们刚才用三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图形,观察到的每个角

度的形状进行比较。

我的发现是:

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

三、同步练习

1.填一填

①②④

小狗看到的是图();小猴看到的是图();

小猫看到的是图();小鸟看到的是图()。

2.连一连

左面前面上面

盍正旺、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同步练习答案:

1.填一填

小狗看到的是图(④);小猴看到的是图(②);

小猫看到的是图(①);小鸟看到的是图(③)。

2.连一连

4.2.2观察物体(2)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观察多组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学

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出示:

从前面看到()个小正方形;从左面看到()个小正方形;从上面看到

)个小正方形。

二、自主探j

1.出示例1:

摆一摆,用方格纸画出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我的发现:

窟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

三、同步练习

1.摆一摆,看一看。

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2.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回答问题:

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有(),从左面看形状相同的有()O

①⑴(4)②(2)(3)③⑴(2)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摆一摆,看一看

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前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2.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回答问题

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有(①),从左面看形状相同的有(②)。

4.3.1加法交换律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加法交换律,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例1

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与同桌交流一下。

想一想,说一说从上面的情境图中,你能够获取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2)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问题。

①②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活动

(1)比较上面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填“>”“<”“=”)

40+56056+40

(3)你能在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_____

十二+

(4)通过上面的三个算式,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的位置,()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5)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2.做一做

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500+400=400++45=55+45

366+=210+b+38=38+

三、同步练习

1.两个数相加,()加数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O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

73+54=()+73()+18=18+66

a+72=72+()16+()=b+()

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76+248=237+163=

通过以上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

【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自师答案

☆☆☆

1.交换评评位置

a+b=b+a

2.5466a

b16

3.76+248=324237+163=400

76248237163

+248验算+76+163验算+237

324324400400

4.3.2加法结合律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2.能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与同桌交流一下。

想一想,说一说从上面的情境图中,你能够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2)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问题。

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米?

①②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活动

(1)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小组内互相补充,告诉同学们你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

(2)比较上面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o

不同点:

(3)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填“

(88+104)+96088+(104+96)

(4)比较下面的两组算式。

(48+34)+66048+(34+66)(39+25)+75039+(25+75)

(5)通过上面的三个算式,我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再同()

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再同()相加,它们的()不变,这叫做加法

结合律。

(6)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数,试着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2.做一做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口里面填上适当的数。

(1)278+187+113=278+(Q+113)

(2(32+35)+65=32+(□+□)

(3)183+(46+a)=(183+Q)+口

三、同步练习

1.说一说,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2+48=48+72()

42+32+56=42+56+32()

32+45+55=32+45+55()

25+(75+28)=(25+75)+28()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22+93+78128+154+46

通过以上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

【学习评价】

自师

☆☆☆

评评

律加法结合律

2.22+93+78

=22+78+93

=100+93

=193

128+154+46

=128+(154+46)

=128+200

=328

4.3.3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灵活算法。

2.能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是哪两个?

2.口头说一说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容。

写出怎样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活动

例3的情境图: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

城市A-B城市B—C城市C—D城市D-E

D

c

按他计划.学叔HA后口

还美•83少十来?

(1)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尝试计算

(3)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吧?

2.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75+168+25

245+180+20+15567+25+33+75

三、同步练习

1.下面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

76+18=18+76

37+45=45+37

31+67+19=31+19+67

56+72+28=56+(72+28)

24+42+76+58=(24+76)+(42+58)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48+52+468135+39+65+1113+46+55+54+87

通过以上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一

【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加法交B☆☆☆S换律

加法交换律加

法交换律加法结合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548+52+468

=600+468

=1068

135+39+65+11

=(135+65)+(39+11)

=200+50

=250

13+46+55+54+87

=(13+87)+(46+54)+55

=100+100+55

=255

4.3.4连减的简便运算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能够把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连减运算,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来计算。

2.掌握连减运算中简便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算一算。

468-18-9329-29-45580-130-50

我昨天6到第66JS.

2.这本书有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今天又俞了34

二、自主探索

1.探究活动

求还剩多少页没看的计算方法和运算的顺序。

(1)算法一:算法二:算法三:

)zc鼠

(

(2)可以先算(5‘x

K一z\

<r-lJ

*\Z得

也可以先算(>"3

I一zI

1(<

还可以先算(x

(3)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计算方法,可以按从()

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还可以先减去()的减数,

再减去前面的。

(4)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几个个数的和。这是减法的运

算性质。

(5)用字母表示减法的运算性质:a—b—c=

2.做-—做

用你喜欢的方法,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28-53-47470-254-46545-167-145

三、同步练习

1.在°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86y2-48=868Q(52+)

1500-28-272=-(28272)

415-74-26=_____()

2.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O

525-167-1251200-300-700169-25-25-50

通过以上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

【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自师答案

☆☆☆+

1.-48;评评1500

2.

525-167-125

=525-125-167

=400-167

=233

1200-300-700

=1200-(300+700)

=1200-1000

=200

169-25-25-50

=169-(25+25+50)

=169-100

=69

3.325-276-24

=325-(276+24)

=325-300

=25(票)

4.3.5乘法交换律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2.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一共有几个蘑菇?怎样解答?

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

都表示什么?()

可以写成O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活动

一共有25个小组参加植树,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负责挖

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探究活动

(1)方法一:方法二:

(2)这两个算式都是求(),它们的计算结果()。可

以写成O

这个等式说明了()

(3)你能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吗?

(5)聪明的同学,你能结合前面学习的规律,给你发现的规律起个名字吗?

()

(6)用你喜欢的符号或字母表示两个因数,请你用式子表示上面的规律。

2.做一做

运用乘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45X50=X45X=35X

X=24X28X81=22X

三、同步练习

1.先计算,再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48X16=178X32=

2.填空

(1)()X45=55X(),这里运用了乘法(),用字母表示

是()。

(2)交换两个()的位置,()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3.下面等式哪些符合乘法交换律?符合的画“V”

(1)42X60=60X42()

(2)bX80=80Xb()

(3)■义☆=☆*■()

(4)58X76=52X76()

通过以上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

【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答案

1.48X16自师=768

☆☆☆

178X32评评=5696

48

1617832

X16X48X32XI78

288128356256

4864534224

32

7687685696

5696

2.(1)5545乘法交换律aXb=bXa

(2)因数积

3.VVV

四、知识拓展

4.把应用乘法交换律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4X710X117+90Xb

11X10bX07X149+7

4.3.6乘法结合律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

2.能够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练习

2x5=4x25=8x125=

20x50=40x25=80x125=

2.你能很快算出下列的数吗?试一试!

25x42x469x125x84x39x25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活动

例6

(1)要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需要哪些数学信息?

(2)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方法一:方法二:

(3)请把你的解答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说一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填“>,,“<”“=")o

(5)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___X____)X=X(____X____)

(X___)X=____X(____X____)

(6)三个数相乘,先乘(),或先乘(),()不变。这叫乘

法结合律。

(7)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数,请试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三、同步练习

1.根据刚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在二里填上适当的数。

(1)25X7X4=||xI|X7

(2)(60X25)X||=60X(||X8)

(3)125X7X8^|X||X7

2.把得数相同的连一连。

25X13X4125X9X8

26X2337X4X5

125X8X923X26

37X(4X5)25X4X13

3.用简便方法计算。

42X125X825X17X438x25x4

通过以上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嗣或噩?,

【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_答案

自师

☆☆☆

评评4(2)

(3)125

2.把得数相同的连一连。

25X13X4125X9X8

26X2337X4X5

125X8X923X26

37X(4X5)25X4X13

3.42X125X825X17X438x25x4

=42X(125X8)=(25X4)X17=38X(25X4)

=42X1OOO=100X17=38X100

=42000=1700=3800

4.3.7乘法分配律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能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能掌握乘法分配律,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算完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10+4)X2510X25+4X25

(8+5)X128X12+5X12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活动

例7

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请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2)请把你的解答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说一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3)用合适的符号连接上面两个算式。O

(4)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5)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我发现:

两个数的()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再()o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如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