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目录TOC\o"1-3"\h\u4282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120796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212609第一课时 25632第二课时 623819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1123810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1732520第一课时 174001第二课时 229349第一课时 3420923第二课时 411699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45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和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1.领悟本文写景的手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重点)2.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2课时。第一课时◆任务一:导入新课引导语: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首优美的乐章,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播放歌曲《童年》罗大佑)◆任务二:初读课文,梳理结构一、积累字词,夯实基础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确凿záo 菜畦qí 蟋蟀shuaì 缠络luo 竹筛shāi 觅食mì 鼎沸dǐng 锡箔bó 鉴赏jiàn 脑髓suǐ 盔甲kuī 蝉蜕tuì 秕谷bǐ 倜傥tìtang 拗ǎo二、默读课文,梳理结构(一)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出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留意关键语句、语段,可以边读边做记号。限时5分钟。1.揣摩标题的含义: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讲了什么?明确:“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2.文章按照“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空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明确:第一部分(第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第二部分(第9—24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3.画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和过渡段。明确:①百草园部分起句: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止句: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②三味书屋部分起句: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止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③过渡部分——第9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任务三:品读课文,感受百草园之乐引导语:作者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部分,去发现作者的乐趣。明确:有趣的景物(2段)——不同季节景色不同;神奇的故事(3—6段)——美女蛇的故事;别样的活动(7—8段)——雪地捕鸟。一、百草园之“有趣的动植物”1.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体现了百草园的什么特点?明确:景物:①视觉上: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②听觉上: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③触觉上:“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首乌的“拥肿的根”。④味觉上:又酸又甜的覆盆子。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顺序:采取了从整体到局部、由低到高(写静物)、由高到低(写动物)、从植物到动物、从动物到植物的顺序。特点:体现了百草园的生机勃勃、趣味无穷。2.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句式连在一起的?有什么作用?明确: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把诸多景物连在一起。以“面”烘托“点”,又以“点”映照“面”,既完整,又生动。“不必说”为了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明确:①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②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蟋蟀”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它们发出的悦耳声音,充满童趣,表现出儿童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4.文章第2段这一段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地抚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的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出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二、百草园之“神奇的传说”思考:第4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闲笔?可以删去吗?不是闲笔,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闲笔”,实则独具匠心。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际上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从记叙顺序看属于插叙。三、百草园之“雪地捕鸟的乐趣”1.品读划线的字,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明确:捕鸟动作的词: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作用: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2.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明确: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3.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明确:前边写了春、夏、秋三季的景物,这里再单写一下冬天的捕鸟活动,正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教师小结:第1—8段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4.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段,思考:“似乎”“确凿”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明确:看似矛盾,其实不然。这是为了表达两种意思。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故用了不肯定的语气;然而追忆童年生活,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却又历历在目,故用肯定语气。两者连用只是曲折地传达出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5.请同学们默读第9自然段,怎么理解三个“也许……”句?这一段起什么作用?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明确:三个“也许”句,表达了“我”对“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原因的反复猜测,说明“我”极不愿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这一段是记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布置作业1.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2.仿照第2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段文字,描写一下你的“乐园”,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任务一:复习导入引导语:上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又将如何?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三味书屋。◆任务二:品读课文,走进三味书屋引导语:三味书屋是绍兴城内新台门寿怀鉴先生寓所内的一间房子,用作书塾,在鲁迅家附近,鲁迅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图片展示鲁迅曾经就读过的三味书屋和教过他的先生)要求:默读课文第10—23段,思考以下问题:1.这部分写了发生在三味书屋里的哪些事情?明确:行礼拜师;问“怪哉”虫;课间玩耍;师生共同读书。2.鲁迅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寿镜吾老先生?从中可看出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找到文章中描写寿先生的句子,进行分析。明确:外貌描写,如“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写出了他的年老,从侧面反映出他的学识渊博;神态描写,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表现出他的古板严肃;动作描写,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表现出他对好文章的热爱。从中可以看出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位方正、质朴、博学;严厉而不失温和;对待学生比较开明的老师。寿镜吾老师的人物形象分析:由“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可以看出先生很少体罚学生,说明先生是一个和蔼、严而不厉的老师。由“我”问“怪哉”虫看出他的方正、质朴,由远近的人都送孩子到他的私塾来读书,可见他是学识渊博的人。去后园玩,去的多了不可以,一同回来也不行,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开始对“我”严厉,后来好多了)由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教学认真的老师。3.“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学生?“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学生,由“我”问“怪哉”虫的事件和拔何首乌根可以看出来。“我”是一个努力认真的学生,从老师对“我”的态度由原来的严厉到变好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贪玩的学生,从“我”在后园中折蜡梅、寻蝉蜕等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天赋才情的孩子,由“我”会描绣像可见。4.童年的鲁迅对他的老师是什么态度?明确:主要是敬慕先生,信服他渊博的知识;同时也很爱先生,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5.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请简要概括,并说说你的评价依据。明确:三味书屋的生活苦中有乐。“苦”:①先生严肃,要求严厉,不自由。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④读书苦:难读,难懂。“乐”:①新鲜乐。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来说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②读书乐。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③游戏乐。小园里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偷描小说绣像、在指甲上做戏等都别有情趣。④收获乐。学到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画的画儿也多起来”,“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换了钱。6.刚才我们分析了三味书屋的具体情况,那么作者对三味书屋又有怎样的感情?明确:倾注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思想感情。◆任务三:深入分析,探讨课文主题引导语:在三味书屋学习了几年之后,鲁迅顺利考入江南水师学堂,继而入南京铁路矿务学堂学习,1902年又获得公费留学日本的资格,这一切都离不开鲁迅在三味书屋里打下的基础。1.“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百草园三味书屋“我”的变化相同点充满趣味,有快乐的童年回忆伴随着成长的过程,逐渐适应有限制的生活不同的无拘无束,随意而充实有趣味但也枯燥、有限制小结:随意而充实的童年生活是宝贵的财富,而生活的种种限制也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有什么变化?结合你的阅读体会,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句式回答。明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幼时玩乐到少年读书的过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天真顽皮到成熟懂事的成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偏隅一园到走向世界的跨越。小结: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鲁迅而言,不仅仅只是童年时期两个玩乐的场所,它们是两个时间段的跨越,是鲁迅生命成长中的两个重要空间。因此,它们成为成年鲁迅终其一生守护的精神家园。3.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1935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的一年。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平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文章最初发表在1926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上,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文章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中。4.本文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是“对比说”。两部分是对比关系,把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适合儿童心理和发展的乐园,表现了儿童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妨碍儿童身心发展的私塾生活,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第二种是“批判说”。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第三种是“儿童心理说”。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串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课堂小结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童年生活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既写出了三味书屋生活的枯燥,称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写出了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戏、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而学生乘机偷玩的乐趣,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玩乐天性。◆作业布置课外阅读《朝花夕拾》另外九篇文章,试着按我们学习本文的方法对名著内容圈点勾画、做批注,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同时为本单元的名著导读做准备。◆板书设计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1.学会用默读的阅读方式,整体感知全文。2.理解“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3.品味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理解“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1课时。◆活动一:情景导入,走近作者1.情境导入请部分同学用眼罩蒙着双眼进入教室并找到自己的位置。已在教室内的同学仔细观察,然后交流自己的感想。引导思考: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从有意识开始,我们的眼睛就只能看到一片黑暗,耳朵听不到任何声音,我们的世界是黑暗又寂静的,那样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又该通过什么方法去认识这个世界呢?今天,让我们学习《再塑生命的人》,了解作为盲聋哑人的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童年生活吧!2.作者简介海伦·凯勒是二十世纪美国十大伟人之一。——美国《时代周刊》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出生19个月是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此后的一生都处在一个无光、无声的世界里。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该书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后被译成多国文字。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曾获“总统自由勋章”。海伦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活动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1.默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是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莎莉文老师是一位富有爱心、耐心、慧心的出色的老师。2.默读课文,本文主要写了莎莉文老师的哪些事?理一理文章的行文脉络。(1)第一部分:相识前:“我”的内心惶恐、绝望(1—5)。(2)第二部分:相识后:①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6—7)。②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8—9)。③老师教我理解“水”的含义(10—13)。◆活动三:细读感悟,体会感情1.课文1—5段,作者在莎莉文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铺垫的内容:(1)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2)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好处:(1)写莎莉文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2)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2.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读文填写表格。段落事件海伦的感受第5段第一次亲密接触陌生第6、8段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自豪、高兴第7段教“我”学会简单的字领悟第9—12段教“我”学会区分“杯”和“水”不耐烦——恍然大悟,求知欲油然而生第13段教“我”比较复杂的字喜悦、幸福3.找到文中描写“我”学有收获后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动作描写的句子,如“我自豪极了……拼写给她看”这句话写出了海伦会拼写“doll”这个词时内心的自豪、激动之情。心理描写的句子,如“我独自躺在床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这句心理描写表现了海伦井房经历后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4.找出描写莎莉文老师的句子,品读她是一个怎样的人?(1)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分析:一“握”一“抱”,形象地描写出莎莉文老师母亲般的爱心。(2)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分析:用心良苦、循循善诱、教育有方(3)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分析:莎莉文老师抓住时机,巧妙转变教学方法,耐心地用实物触觉感受的方法教“我”学会写“水”。极强的耐心、善于抓住教育机会、开启海伦的思维。小结::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5.文中也有不少描写作者的句子,结合相关句子,谈谈海伦是个怎样的人?(1)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分析:强烈的好奇心(2)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分析:执著的求知欲小结: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求知欲、热爱生活的女孩。6.品味语言: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再读课文,品评并积累优美而精警的语句。明确:(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唯恐发生意外。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的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2)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形象地写出了海伦内心的迷惘、无所适从,以及对光明的渴盼。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3)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这句话表面看来是说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哑人看到了光明,感受到了快乐和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4)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聪明的海伦不仅对“水”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她对世界万物都有了新的认识。“水”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好的感受。◆活动四:合作探究,分析主旨小组交流,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1.分析变化:莎莉文老师走进了海伦的生活后,给海伦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变化的?变化:莎莉文老师开启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使她走出了心灵的阴霾,认识到了人间的温情及生命的存在,使她变得快乐、幸福,对未来充满希望。写法: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这种变化。“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接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2.理解标题:我们应如何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字面: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内容: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意义: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3.分析写法:本文突破了“以写老师为主”的惯例,既写老师,也写自己,而且写自己的篇幅比写老师的还多。你认为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的种种感受,写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等,都是为了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写老师的可敬可爱。这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法。4.分析情感: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情感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情感:表达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写法:文中没有一句话直接表达海伦对老师的感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句子:“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课堂小结本文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讲述了海伦·凯勒在七岁时得到莎莉文老师爱的教育而重获“光明”的故事。海伦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既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也是海伦主观努力的结果。我们要从老师身上学习其爱心,从海伦身上学习她好学自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课后作业1.给海伦·凯勒写一封信。2.课后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板书设计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积累文中的语句,能熟练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重点)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2课时。第一课时◆任务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品引导语: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不仅作为一种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流淌不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论语》十二章。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和《论语》。1.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晚年致力于,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2.《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全书共20篇,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任务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预习检测,读准字音lúnyùnxǐngwǎngdàidāndǔkānhuòxiàngyú论语愠三省罔殆一箪食笃不堪不惑陋巷逾矩2.范读学读,读准节奏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课件出示课文朗读节奏划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任务三:疏通文意,理解感悟一、学生朗读全篇,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疏通文章意思,并做批注。二、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成果。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1.解词: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愠: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2.译句: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获得学习之乐;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此为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解词:日:每天。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替。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2.译句: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这一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1)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温习知识(2)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为政》)1.解词: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顺从意愿。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2.译句: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3.这一章是孔子自述他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从本章来看,孔子进德修业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进德修业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1.解词: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2.译句: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3.再读本章,思考:这一章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从中我们学到哪些正确的学习方法?内容: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独立思考、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1.解词: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2.译句: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3.这一章讨论的是什么?这一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此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第六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piáo)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1.解词: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贤哉,回也”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把表示赞叹的谓语部分“贤哉”放在主语部分“回也”之前。2.译句: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3.这一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1.解词:者:代词,……的人。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快乐。2.译句: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3.思考:这一章讨论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内容: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修辞: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1.解词: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水,冷水。肱:胳膊。于:对,对于。2.译句: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3.这一章主要讲的是什么?这章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孔子谆谆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同时也含有自警的意味。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解词: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2.译句: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3.这一章主要讲的是什么?谈谈自己的认识。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为戒,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解词:川: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2.译句: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3.这一章主要讲的是: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说流逝的时光如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去,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和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表达了惜时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励弟子一定要加倍珍惜时间。4.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体会其作用。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解词:三军:指军队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2.译句: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3.这一章主要讲的是:这章讲一个人应当有坚定的志向。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解词:笃,坚守。 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仁德。2.译句: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3.这一章主要讲的是:这章讲求仁的途径: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三、分组朗读全文。◆课后作业1.熟读背诵全篇。2.完成同步分层作业。第二课时◆任务一:复习导入,积累词句引导语: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1.通假字:①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词:①不亦君子乎君子:古:指有才德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②可以为师矣可以: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③饭疏食,饮水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④饭疏食,饮水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的液体⑤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古:平民百姓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⑥吾日三省吾身三:古:泛指多次今:数词,三3.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③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④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⑤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快乐4.一词多义①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②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③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温故而知新(顺承)博学而笃志(并列)④乐不亦乐乎(形容词,高兴)回也不改其乐(名词,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⑤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习的内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指学问和事业)曲肱而枕之(代词,指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优点)5.特殊句式省略句:①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②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①贤哉,回也!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任务二:分类品析,探究哲理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明确:讲了“治学”“修身”两大类,治学又分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2.梳理归类:《〈论语〉十二章》章章精粹,有教我们修身的,有教我们治学的,我们把它理一理,请同学们在书上批注标示,将文中的哲理句子分类归纳到“治学”“修身”两类里。3.分类展示,学生齐读。治学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态度)问题引导:结合自身谈一谈:你最欣赏的“学习之道”是哪一句?它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示例一:我最欣赏“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发现,这需要在温习的时候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独立思考,从旧知识里获得新的体会。示例二:我最欣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一味空想而不去踏实学习就会疑惑不解。所以,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深入理解,有所领悟。示例三:我最欣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之”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所以要提高学习兴趣,全神贯注投入学习。示例四:我最欣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修身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人处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我修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个人修养)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道德修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道德修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道德修养)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道德修养)问题引导:从孔子及其弟子的“修身之道”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你准备怎样开启自己的修身之路呢?(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道理:进德修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修炼需要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反省能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内化为对自己的自觉要求。当思想与言行统一,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时,就达到了极高的道德境界。途径:坚定志向、加强学习、加强自我反省……◆课堂小结《<论语>十二章》结束了,但《论语》还在继续。也许今天,也许未来,我们都还会有青春的迷惘与感伤。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现实之中的“君子”,一定会更加光明而自信地走下去,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业设计1.课外了解更多的论语小故事。2.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板书设计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1.探究人物细节描写的作用、方法及要求。2.能够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神韵。3.学习选取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能够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神韵。2课时。◆活动一:故事激趣,听一听讲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好朋友裴楷画像的故事。(裴楷脸上有三根又黑又粗的毫毛,很不雅观,别人为裴楷画像总是加以回避,可顾恺之不但不回避,还特地将这三根毫毛画得异常突出。正是由于这样的处理,使裴楷的肖像格外生动。别人一见都拍手称妙。)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哪怕是双胞胎。画画如此,习作亦如此。如何避免“千人一面”,让人物有辨识度,个性更鲜明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板书课题)◆活动二:细心观察,说一说1.展示“鲁迅和爱因斯坦”的肖像漫画,问:猜一猜漫画中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同学们很快就能猜出他们是谁?我们把两个人物的肖像漫画和照片对比一下,再看一看文学作品是如何刻画这两个人物的,请你谈谈画家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的特征,而文学作品中作者是运用了哪些个性化描写向读者传达自己的独有认识的。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一面》)点拨:画家抓住了鲁迅很瘦、寸头、胡须浓重的特征。《一面》中,作者阿累运用了肖像描写,如面孔黄里带白但精神很好,头发约莫一寸长直竖着,胡须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表现鲁迅的顽强、正直。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不等女孩回答,老人又低头向前走去。女孩望着老人,但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点拨:画家抓住了爱因斯坦头发蓬乱、眼睛很圆、鼻子很大、脑门有深深的皱纹的特征。文学作品中,运用了肖像描写,如短而硬的胡须,深陷的眼窝,蓬乱的头发,刻画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伟大而又平凡的形象,同时又运用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关爱孩子,很有礼貌的性格特点。小结:可以抓一些人物描写体会人物鲜活的个性,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活动三:名家名篇,学一学一、抓住细节,刻画人物1.片段赏析,学习方法写好一个人物,首先要学会细心观察,从而抓住人物的特点,凸显鲜活的个性。那么,该如何抓住人物特点呢?请同学们对比这四段文字并思考,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片段一: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能表现出他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思考:片段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左拉的什么性格特点?点拨:肖像描写,表现了左拉朴实固执、聪慧坚毅、具有探求精神。小结:“画”肖像时,可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体态、神情等。还可以抓住人物的局部特征重点描绘,如小酒窝、眯缝眼、忧郁的眼神、乐观的笑容等。片段二: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戴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便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曹雪芹《红楼梦》)思考:片段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林黛玉的什么性格特点?点拨:如此一问,问出了林妹妹的真性情,更问出了黛玉生气的本质。(林黛玉原本是一个性情温和的、心思细腻的女孩,只因薛宝钗的到来让她有了危机感,因此,敏感的她,面对有关宝钗的一切,都会生出反感之心。)小结:不同的语言表现了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心理。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出个性特征来。片段三: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片段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感受呢?点拨: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小结:“描”人物的行为、动作时,要抓住人物个性化的动作,精心选择恰当的动词,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人物特点。片段四:在未受到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的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再塑生命的人》)思考:片段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感受呢?点拨:心理描写,表现出海伦对光明的热切向往。小结:“刻画”心理,要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反映出人物的感受、特点。2.写作方法总结:抓住外貌特征,做到写谁像谁;把握语言风格,避免众口同腔;推敲个性特征,甄选恰切动词;透过表层现象,再现人物内心;关注细微之处,刻画鲜明个性。3.课堂实践,写作交流要求:从班上选择你熟悉的一个同学,用200字左右给他“画”一幅肖像。写好后,读给同学听,看看他们能否猜出你写的是谁。如果被很多同学猜中了,那就说明你写得很棒!提示:“画”肖像时,可写人物容貌(如脸型、五官)、衣着、体态等,但不建议写其全貌,抓住其不同于他人的地方落笔,如忧郁的眼神、乐观的笑容等,更能准确地描摹。教师观察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迅速掌握学生的写作水平,找出具有代表性的适合展示的习作片段。挑选字迹清晰,写作内容有讨论价值,篇幅长短合适并且有一定升格空间的学生习作来进行展示。4.展示佳作,交流评议。二、精选事例,以事写人引导语:“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一件件事情中。要把人写“活”,写成“他自己”,就要把人放在事件中写,写他与别人的交往,写他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所以,要想写出一个人的精神特征,还要学会以事写人。1.课文为例,学习选材思考:我们在写人时,会发现有很多事情可以写。哪些事是必须写的,哪些事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事是完全没必要写的呢?现在我们回顾《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看看作者写了莎莉文老师的那几件事,表现她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①1887年3月3日,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的身边,握住了海伦的手,把她紧紧抱在怀里。②莎莉文老师送给海伦布娃娃,并且在她的手上拼写“doll”。③莎莉文老师又给海伦一个更大的布娃娃,继续在她的手上拼写“doll”。④当莎莉文老师与海伦为“杯”和“水”两个词发生争执,海伦总将“杯”和“水”混为一谈时,莎莉文老师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doll”这个词。⑤在海伦摔坏了布娃娃后莎莉文老师没有生气,而是把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带海伦外出。⑥散步到井房,莎莉文老师把海伦的手放在喷水口下,让水在她手上流过,让她理解了“水”这个词。点拨:《再塑生命的人》,所有事情都是围绕莎莉文老师展开,以此来突出她的耐心、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小结:在写作中,选取事例时心中要有一个核心,即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事情要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的事更要重点写。写的事情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三、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当我们写多件事情表现人物时,要处理好叙事的详略。详写的事情也不能面面俱到地展开叙述,而应该突出重点,要将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力求通过一些具体而微小的细节表现人物特点。1.例文赏析,学习方法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概括出本文写的七件小事,标注出每件事的详略。并思考:你从这篇文章中看到魏巍是怎样表现蔡老师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的?我的老师魏巍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饯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在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家里和女朋友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音。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们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笑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和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前面焚起香来,把两个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安慰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鼓励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觉察,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那么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的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在原校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点拨:七件小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看老师写字;⑥蔡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⑦梦里寻师。其中,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因为前五件事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是从“面”上写,而后两件事则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是从“点”上写。所以详写。这样详略安排,既能使文章结构疏密有间,又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点拨:①通过写七件具体的事情表现蔡老师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②通过对蔡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美丽、善于观察孩子内心的性格特点。2.课堂实践,写作交流要求:请参照上面的示例,选取一个熟悉的人为写作对象,先思考要描写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在脑海中选择事例,再画出思维导图。参考写作对象: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偶像等。①在你的中心部分注明你要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如:我的老师——幽默风趣,知识渊博,爱生如子。②围绕你想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标注出事例的详略及顺序安排。◆活动四:妙笔生花,练一练以下题目二选一:1.根据你课内完成的思维导图,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2.请以“我心中的他(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等描写手法,突出人物个性特征。②500字以上。◆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了“人”不可能脱离事情单独存在,学习了在具体的事情中表现人物的方法,知道了通过几件事情表现人物的时候,要对事情做详略处理,更要有细节描写,人物才会活灵活现,才能形神兼备。希望同学们平时多注意用心观察,抓住特征,勤于练笔,积累经验,让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板书设计写人要抓住特点一、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二、精选事例,以事写人三、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1.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消除与经典的隔膜。2.使用圈点勾画、跳读法进行作品的专题探究,培养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和阅读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名著阅读方法。3.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精髓及作者的生命历程,感受鲁迅的思想,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2课时。第一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走近作者引导语: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2.写作背景《朝花夕拾》于1928年出版。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活动二:初读名著,整体感知一、名著题解思考:你怎样理解“朝花夕拾”这个题目?“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原名《旧事重提》,写的是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二、内容概述思考: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们就已经开始阅读《朝花夕拾》了,说一说,这本书中有哪些文章,请用一句话《朝花夕拾》中的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呢?(同学们结合自己所读做一下交流展示,老师做总结)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由此可见作者是在借物喻人。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告诉我们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有哪位同学知道“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这两个故事并讲给大家听?4.《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本文记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其中对“我”心理的刻画值得赏析。5.《无常》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的中国人民对黑暗社会的绝望,对人世不平的愤慨。白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公正的裁决在阴间”,可见作者对人世不平的愤慨。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7.《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文中的一些片段描写极具讽刺意味。8.《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回忆了作者家隔壁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一个自私自利、奸诈、有坏心眼的妇人形象。其中可见鲁迅的部分心路历程。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藤野先生是鲁迅终生难忘的恩师之一。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三、作品主题《朝花夕拾》中的散文以内容和主题思想为主要依据,可以将其做一下分类。同学们试着分一下。第一类:批判。包括《狗·猫·鼠》《二十四孝图》。这两篇文章都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是讽刺和批判旧道德。第二类:怀念。包括《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这三篇文章都以形象生动的人物刻画为主,在回忆往事时,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作者以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保姆、先生、友人的形象,真挚深切,生动感人。第三类:意趣。包括《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主要描述作者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片断,夹叙夹议。作者对旧日美好的眷念和对一些事情的反感,弥漫于一个个生活画面中。总体来看,《朝花夕拾》写了鲁迅少年时代至日本留学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断,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岀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结合以上分类,同学们可以进行分类阅读。◆活动三:探究鲁迅的童年引导语:鲁迅先生的文章,一向被认为难读,但是《朝花夕拾》这部回忆性散文,充满了温情,充满了童真童趣。我们不妨带着一颗童心,寻找文章中体现的童真童趣,体会鲁迅展示给我们的童真世界,与儿时的鲁迅交个朋友吧。1.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用批注法探究鲁迅的童年。批注角度:探究鲁迅的童年批注范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批注内容呈现表:原文批注探究结果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写儿时的鲁迅拔何首乌根,不惜毁坏泥墙,表现出他童年时的好奇心和顽皮鲁迅的童年既有在百草园里玩耍的乐趣、新奇,也有在三味书屋里读书的枯燥无味,其滋味是丰富多彩的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写鲁迅儿时听了美女蛇的故事后,总是担心会出现美女蛇,表现出他的天真可爱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写鲁迅儿时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表现出他在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枯燥严肃2.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要求:参考上面的探究分析,根据下面的要求阅读《朝花夕拾》中的其他文章,探究鲁迅的童年。学生活动:(1)阅读范围:《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二十四孝图〉》《无常》。(2)分组:按文章篇目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深入阅读一篇文章。(3)阅读交流:个人填写阅读任务卡,小组内阅读交流后,选出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其余同学做好笔记。阅读任务卡批注角度:探究鲁迅的童年批注范围:《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二十四孝图〉》《无常》批注内容呈现表:原文批注探究结果3.小组合作,交流阅读体会,填写阅读任务卡4.师评选并展示优秀的阅读任务卡◆活动四:探究鲁迅笔下的人物引导语:《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六个,分别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人?一、分析人物形象目标:以寿镜吾老先生的形象分析为例,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描写方法内容举例具体分析人物形象外貌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从身形、须发、眼镜描写外貌,显示出了老先生学问渊博的样子极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严而可亲的人神态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对于“我”对课外问题的好奇提问,老师不高兴,有怒色,显示出他的古板语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先生读书时,节奏、语气、拖音尽皆呈现,多年后音犹在耳、形犹在前,说明先生读书很有感染力,表现出他对学问的热爱动作(1)和蔼地在一旁答礼。(2)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1)先生性情和蔼。(2)细致刻画了先生读书时的神态、动作,表现了先生读书的投入二、学生自主探究要求:在《朝花夕拾》中还有很多这样鲜活的形象,请你任选一个人物,仿照上面的人物形象分析表格,结合摘录的人物描写的语句,分析人物的特点。提示:1.阅读范围:①长妈妈(阿长):《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二十四孝图》;②藤野先生:《藤野先生》;③范爱农:《范爱农》;④父亲:《五猖会》《父亲的病》;⑤衍太太:《琐记》《父亲的病》。2.分组:按人物分五个小组深入阅读文本。3.阅读交流:个人填写阅读任务卡,小组内阅读交流后,选出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其余同学做好笔记。阅读任务卡阅读角度:《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推荐人物: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衍太太描写方法内容举例具体分析人物形象人物篇目故事情节性格特征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①“长妈妈”名称的来历;②喜欢“切切察察”以及限制“我”的行动;③睡觉爱摆“大”字;④懂得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和麻烦的礼节;⑤讲“长毛”的故事;⑥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