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d8bb642ee8ceecbe698c4cd1b48da2/13d8bb642ee8ceecbe698c4cd1b48da21.gif)
![江苏省无锡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d8bb642ee8ceecbe698c4cd1b48da2/13d8bb642ee8ceecbe698c4cd1b48da22.gif)
![江苏省无锡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d8bb642ee8ceecbe698c4cd1b48da2/13d8bb642ee8ceecbe698c4cd1b48da23.gif)
![江苏省无锡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d8bb642ee8ceecbe698c4cd1b48da2/13d8bb642ee8ceecbe698c4cd1b48da24.gif)
![江苏省无锡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d8bb642ee8ceecbe698c4cd1b48da2/13d8bb642ee8ceecbe698c4cd1b48da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生物间的他感作用主要存在于()。A.种间关系中B.种内关系中C.种内和种间关系中D.种内和种间都不存在
2.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经常在简单的食物链上引入新的环节来加强对农副产品的转化和利用。蜜蜂引进农田,用花粉生产王浆、蜂蜜等产品,这种做法属于引入()。
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
3.当两个生物利用的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的其他环境变化时,就会出现()。A.生态位重叠B.生态位分离C.生态位压缩D.生态位移动
4.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排”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下列属于“减排”对象的是()。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5.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6.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大型消费者的是()
A.真菌B.植物C.肉食动物D.细菌
7.紧密林带()。
A.在林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涡流区
B.在林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低速区
C.在林稍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涡流区
D.在林稍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低速区
8.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A.相对密度等于40%B.盖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9.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10.逻辑斯谛曲线被划分为五个时期,其中哪个时期密度增长最快()
A.开始期B.加速期C.转折期D.减速期
11.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A.5%~10%B.1%~2%C.10%~20%D.0.1%~0.2%
12.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13.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14.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15.下列属于正反馈的是()。A.湖泊污染一鱼死一再污染B.动物增加一植物减少一动物减少C.兔子多一草少一兔子少D.田鼠增加一粮食减少一虫子增多
16.自然界大多数种群的内分布型为()
A.均匀型B.集群型C.随机型D.三者都不是
17.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
18.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内容的是()。A.个体生态B.种群生态C.群落生态D.分子生态
20.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21.小麦的点播(窝种)和条播使小麦种群的分布呈()
A.随机型B.集群型C.均匀型D.其他
22.逻辑斯蒂方程式中K是
A.种群数量B.环境容纳量C.内禀增长率D.周限增长率
23.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24.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呈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状,该种群年龄结构属于()。A.衰退型B.增长型C.稳定型D.混合型
25.《物种起源》的作者是()
A.达尔文B.马尔萨斯C.坦斯利D.洪堡德
26.当两个生物利用的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的其他环境变化时,就会出现()。A.生态位重叠B.生态位分离C.生态位压缩D.生态位移动
27.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波动D.季节性消长
28.对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主要采用()
A.白箱方法B.灰箱方法C.黑箱方法D.遥感方法
29.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猫”传递时,体内该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生物是()。A.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C.鱼D.猫
30.种群内各个体在空间呈等距离分布,这种分布为()。A.均匀型分布B.随机型分布C.成群型分布D.成群随机分布
二、填空题(20题)31.种群中包括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个体。如按年龄分组统计,各年龄个体占总数的百分率称为______。
32.群落的数量特征有多度或密度、频率、盖度______和重要值。
33.在演替过程中,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各物种之间在数量上的差异逐渐______。
34.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种。
35.生态学的发展时期可分为萌芽时期、建立时期、______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36.英美学派对群落进行分类,主要是根据群落______原则的概念,所以有人也将该体系称为动态分类系统。
37.种群的年龄结构一般很少用______种群来研究。
38.某一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比称为______。
39.人在突然遇冷时起鸡皮疙瘩,而在炎热时会出汗,这是人对“极端”温度的一种_______。
40.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可能成为______因子。
41.典型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在自然种群增长中是很少见的,常常表现为两类增长型之间的______过渡型。
42.营养物质循环的后期与前期相比,封闭性增强,循环速度______。
43.种群的分布型一般可分为_______、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44.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______。
45.根据阿伦定律,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哺育动物,其四肢、尾和耳朵有趋于缩短的现象,这是对___________因子的适应。
46.当资源不足的时候,物种之间为利用资源而产生的竞争称为______。
47.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它们分别是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______。
48.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环节间、环节内能量转换效率总称为__________。
49.根据来源的不同,辅助能可分为______和自然辅助能。
50.林德曼效率又叫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沿海“赤潮”是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主要成因是近海海水污染和富营养化。[]
A.正确B.错误
52.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53.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
A.正确B.错误
54.寄生生物对寄主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55.第一性生产是指以植物为食的动物。()
A.正确B.错误
56.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A.正确B.错误
57.种群在最适环境条件下的死亡率称最低死亡率。()
A.正确B.错误
58.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正相互作用增加负相互作用减少。
A.正确B.错误
59.生态优势种最显著的特征是生物个体最大。()
A.正确B.错误
60.环境变化对成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62.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方面?
63.什么是种间竞争?简述种间竞争的特点和类型
64.简述自然选择的含义及其类型。
65.生态系统及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5题)66.为什么说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67.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68.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69.以DDT为例,说明物质富集的危害。
70.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六、单选题(0题)71.构成能量的潜能部分体现在下列的()。
A.太阳的光能中B.燃烧时产生的热中C.储存在高山水库中的水中D.肌肉收缩过程中
参考答案
1.C
2.A
3.A
4.D
5.D
6.C
7.A
8.C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9.B
10.C
11.B
12.B
13.C
14.D
15.A
16.B
17.A
18.C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19.D
20.B
21.B
22.B
23.B
24.B
25.A
26.A
27.B
28.C
29.D
30.A
31.年龄结构
32.优势度优势度
33.减小减小
34.摄食效率;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利用效率
35.复合体复合体
36.动态发生演替动态发生演替
37.植物
38.盖度比
39.生理适应
40.限制限制
41.中间中间
42.变慢变慢
43.均匀型均匀型
44.生态因子生态因子
45.【正确答案】:
温度
46.资源利用性竞争
47.遗传特征遗传特征
48.生态效率
49.人工辅助能人工辅助能
50.10%定律
51.A
52.Y
53.B
54.N
55.B
56.A
57.A
58.A
59.B
60.B
61.生物群落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扩散(入侵):主动扩散(如动物)和被动扩散(如植物);(2)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3)竞争:其结果是“适者生存、逆者淘汰”;(4)反应:定居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反过来对环境起着改造作用。
62.(1)数量特征:包括密度(或大小)、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
(2)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种群的内分布型有3种类型。
(3)遗传特征。
63.(1)种间竞争:两个或多个物种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2)特点:①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3)类型:①资源利用性竞争;②相互干涉性竞争。
64.自然选择就是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消除那些不适应环境的类型,而将那些适应环境的类型加以保留。自然选择的类型有:(1)稳定性选择: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2)定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使种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3)分裂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个体,使种群分成两部分。
65.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能力。具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营养级的数目有限是一个动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能力。具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营养级的数目有限,是一个动态系统。
66.①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因子。水是生物主要的组成部分生物体一般含60%~80%的水分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土壤中所有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生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废物的排出、激素的传递以及生命赖以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所有物质也都必须以溶解状态才能出入细胞。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使生物器官保持正常状态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质参加生物体内很多化学反应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水解过程。更重要的是水还是生命物质——原生质的组成成分没有水原生质就死亡生命就停止。②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没有水也就没有原生质的生命活动。此外水有较大的比热容当环境中温度剧烈变化时它可以发挥缓和调节体温的作用以保护原生质免受伤害。①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因子。水是生物主要的组成部分,生物体一般含60%~80%的水分,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土壤中所有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生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废物的排出、激素的传递以及生命赖以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所有物质也都必须以溶解状态才能出入细胞。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使生物器官保持正常状态,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质参加生物体内很多化学反应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水解过程。更重要的是水还是生命物质——原生质的组成成分,没有水,原生质就死亡,生命就停止。②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没有水也就没有原生质的生命活动。此外,水有较大的比热容,当环境中温度剧烈变化时,它可以发挥缓和调节体温的作用,以保护原生质免受伤害。
67.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
68.(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③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2)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3)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②同时,同于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磷肥,而植物对土壤中的磷利用率低,停留在土壤中的磷一部分随地表径流等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磷的富集。③水体中过量的磷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者,导致赤潮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交通安全知识普及与驾驶技能培训合同
- 企业并购居间合同委托书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室劳动合同地址确认及员工离职补偿协议
- 三农田灌溉方案与实施手册
- 汽车维修保养规范手册
- 医疗器械产品采购合同
- 石材购销合同补充合同
- 合作收购不良资产协议
-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律法规遵守作业指导书
- 企业并购交易操作指导书
- 计算机控制系统 课件 第10章 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附带答案
- 南京大学仪器分析习题集
- 空调维保应急预案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专项必考题西师大版
-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范文及导写(解读+素材+范文)课件版
- 模块建房施工方案
- 多域联合作战
- 美容美发场所卫生规范
- 《隧道工程》(第二版)课件 第1、2章 绪论、隧道工程勘测
- 设计师绩效考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