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第一章_第1页
教育技术学第一章_第2页
教育技术学第一章_第3页
教育技术学第一章_第4页
教育技术学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技术学第一章第一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1.1教育技术的概念

一、教育技术名称的演变二、教育技术相关概念三、教育技术的特征第二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一、教育技术名称的演变

(一)视觉教育

17-18世纪,J.A.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nius,1592—1670)和J.H.裴斯泰洛齐(Johan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等人倡导的直观教学主要采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

20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出现了许多机械的、电动的信息传播媒体。最早问世的如照相、幻灯和无声电影等,它们可以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于是产生了所谓经验的视觉教育的概念。第三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视觉教育与直观教育在理念上是完全接轨的,区别在于所涉及的媒体种类不同。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司,1906年,它出版了一本介绍如何拍摄照片、如何制作和利用幻灯片的书,书名就是《视觉教育》。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建立了视觉教学分会(DivisionofVisualInstruction,简称DVI)。第四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视觉教育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由此,也出现过视觉辅助和视觉教具的名称。1937年,霍邦(C.F.Hoban)等人在《课程的视觉化》一书中提出了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第五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视觉教材的分类体系第六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霍邦提出的选用视觉教材的四个原则:

视觉教材本身的现实性

学生过去的经验范围和性质

教育目的和教室环境

学生智力的成熟程度第七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二)视听教育

20世纪30年代后半叶,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育中获得运用,人们感到视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的实践,并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学分会改名为视听教学分会(DivisionofAudio-VisualInstruction)。在诸多关于视听教育的研究中,堪称代表的是戴尔(E.Dale)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第八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戴尔的经验之塔第九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是:(1)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但不是说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梯,也不是说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化分阶层是为了说明各个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下手,逐步升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应该充满具体经验。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

第十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概念可供推理之用,是最经济的思维工具,他把人们探求真理的智力简单化、经济化。(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学习更为具体,从而导致更好的抽象。(5)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第十一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三)视听传播进入50年代以后,西方学校中视听设备和资料剧增,教育电视由实验阶段迈入实用阶段,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风靡一时,计算机辅助教育开始了实验研究。这些新的媒体手段的开发和推广使用给视听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由H.D.拉斯维尔等人在40年代创立的传播学开始向相关领域渗透,有人已将教学过程作为信息传播的过程加以研究。第十二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分会组成定义与术语委员会,研讨什么是视听教育的问题。1963年2月,该委员会提出报告,建议将视听教育的名称改为视听传播,并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另外,许多研讨视听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也都趋向于采用传播学作为视听教育的理论基础。传播理论和差不多同时形成的系统观念汇合,共同影响“视听教育”向“视听传播”的转变。第十三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四)教育技术

在1963年报告中,提出要在视听教学领域已有基础上,界定出一个较为广泛的教育技术领域。并将视听传播与教学技术两个名词并用。时隔不久,出现了视听教学、学习资源、教育传播、教学技术、教学媒体、教育技术等名称并举的现象。

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andTechnology,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

第十四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1994年,在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的报告《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InstructionalTechnology:TheDefinitionandDomainsofField)将教育技术改名教学技术。

2008年,AECT正式推出了历史上第五个官方定义及其解释性专著《教育技术:定义及评述》,把领域的名称定名为教育技术。但是,自从新定义的草案文本于2004年在互联网上首次发布之后。第十五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二、教育技术相关概念

(一)信息化教育

1985年定义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萧树滋先生定义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目的的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观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第十六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1997年定义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理解:(1)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电化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项事业,也是一种产业。(3)电化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各种教育。(4)电化教育系统是一个大系统,由五个子系统组成。(5)电化教育具有三种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第十七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信息化教育定义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第十八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1)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观

终身教育观

双主体教育观

创新教育观

情商为主教育观

四大支柱教育观第十九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素质教育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

终身教育观教育是个人终身持续不断的过程,应该将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时间分散在整个一生,并且要使教育和劳动、学习和工作相互交替进行。

双主体教育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第二十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创新教育观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情商为主教育观情商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教育教学上,只有从智商转到既重视智商,更重视情商上来,并大力提升年轻一代的情商,才能取得教育教学上的成功,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新人。

四大支柱教育观教育要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必须围绕4种基本学习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4种基本学习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第二十一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现代教育理论4种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折中主义学习理论4种教学理论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第二十二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基本精神

革除传统教育的6个弊端(忘了学生;忘了能力的培养;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上课与谋生不搭界;教学上的注入灌输死记硬背法)。第二十三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实现教学法上的4个重心转移和4个最佳结合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力求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从以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能力为重心,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从以传统教学媒体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现代教学媒体为重心,力求做到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结合;从以接受学习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发现学习为重心,力求做到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最佳结合。第二十四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

现代媒体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

现代媒传技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法,是一智能形态的技术。

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第二十五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3)开发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包括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人员、教育环境等。在信息化教育中,需要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和现代教材资源,即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资源开发。第二十六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4)优化教育过程优化教育过程就是使教育过程各组成要素:两个主体、要做的事情、做的方法、做的结果。也就是说,教育者和学习者,以及教育任务、内容手段、方法、效果等,及其相互关系,都处在良好的状态,做到整体优化。第二十七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5)信息素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信息能力主要是8种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第二十八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6)教育方式信息化教育是属于现代教育范畴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工具,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传递形态,或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而是所有这些的综合,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第二十九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2.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第三十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本质:新的教育方式人—机—人,人机协作,人为主、机为辅融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于一体。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第三十一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二)国外定义

AECT1994定义

InstructionalTechnologyisthetheoryandpracticeof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evaluationofprocessesandresourcesforlearning.

翻译一: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翻译二: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十二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特征:(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对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3)教育技术是一种理论和实践;(4)教育技术以促进学习为目的。

第三十三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基本结构第三十四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

媒体利用整合技术

革新推广

理论

实施和制度化与

政策和法规

实践

教学系统设计

信息设计

项目管理学习者特征资源管理

传送系统管理

信息管理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开

发利

用评

价管

理设

计教学策略第三十五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AECT2008定义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实践。

Educationaltechnologyisthestudyandethicalpracticeoffacilitatinglearningandimprovingperformancebycreating,usingandmanagingappropriatetechnologicalprocessesandresources.

特征:(1)教育技术以技术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的(2)教育技术以创建、运用和管理为研究内容(3)教育技术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为目的第三十六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学习环境创设教学问题分析教学方案设计创建

项目管理授递系统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管理资源评估过程/资源选择资源运用利用技术性过程与资源第三十七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AECT1963定义“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包括:(1)研究在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图像信息和非表征性信息的独特的相对的优缺点;(2)在教育环境中利用人员和设备将信息结构化、系统化。这些任务包括对整个教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应用。它的实际目标是:有效地使用每一种传播方法和媒体,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第三十八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特征:(1)视听传播的学科类别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2)视听传播以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3)视听传播以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为主要研究内容;

(4)教育技术的目标是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第三十九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AECT1972定义“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利于人类学习。”特征:(1)教育技术以学习资源为研究对象;(2)教育技术以学习资源的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3)教育技术以利于人类的学习为目的。第四十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AECT1977定义“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方面,与人类的学习所有方面都有关系。”特征:(1)教育技术以与人类的学习所有方面都有关系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为研究对象;(2)教育技术以对问题的分析及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为研究内容;(3)教育技术以与人类的学习所有方面都有关系的研究为目的。第四十一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教育技术委员会1970年定义“教学技术”是一种根据特定目标来设计、实施与评价整个教与学的过程的系统方法。它以对人的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人力、物力资源,以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目的。特征:(1)教学技术以对人的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为基础;(2)教学技术以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为研究对象;(3)教学技术以对教与学的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为研究内容;(4)教学技术是为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目的。第四十二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西尔伯(Sillber)在1970年的定义“教学技术是用系统的方式对教学系统组成部分(包括信息、人员、材料、设备、技术和环境)的开发(包括研究、设计、制作、支持-供给和利用)以及对开发的管理(包括组织和人员)。其目的是解决教育的问题。”特征:(1)教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组成部分;(2)教学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对教学组成部分的开发和对开发的管理;(3)教学技术目的是解决教育问题。第四十三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麦肯齐(MacKenzie)和厄劳特(Eraut)在1971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的系统化的研究”。特征:(1)教育技术以教育手段为研究对象;(2)教育技术以对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的研究为研究内容;(3)教育技术的目标是对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的系统化研究。

第四十四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日本坂元昂在71年出版的书中对教育技术表述为:教育工艺学是对关系到教育的所有可操作的因素加以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然后进行试验性的实际研究。以便取得最大教育效果的一门技术科学。特征:(1)教育技术是以教育的所有可操作的因素为研究对象(2)教育技术是以对教育的所有可操作的因素加以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和进行试验性研究为内容的(3)所采取的手段是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4)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获到教育的最大效果第四十五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三、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一)基于AECT1994定义的讨论

□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任何领域都利用各种资源来工作,教育技术所涉及的是能被用来促进学习的资源。学习资源就是学习者能够与之发生有意义联系的资料、人和物。有些资源是专门为学习的目的而设计的,通常称它们为教材或教学资源。另外有些资源是为其他目的所设计,而能为学习者所利用的,可以称它们为现实世界的资源。无论是设计的或被利用的学习资源都具有五种形态,即人员、资料、设备、活动和环境。第四十六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类型形态被设计的资源被利用的资源人员教师、教辅人员、行政管理者校外辅导员、专家和顾问资料课本、录音/录像带、挂图、计算机课件专题画展、经典名著、优秀影片、网络资源设备黑板、直观教具、实验仪器、视听装置复印机、示波器、计算机活动集体讲授、课堂讨论、程序教学娱乐、旅行、课外活动环境教学楼、图书馆、操场、实习场所历史遗迹、工厂、农田、博物馆学习资源的类型与形态第四十七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各种学习资源并不总是能够促进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将其有效地综合利用。因此,许多有识之士早就把眼光放在教与学的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及其整体组织上,关注起用科学的系统方法来理解和开发作为整体的各个层次的教育系统,而包括教学媒体在内的学习资源仅是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

第四十八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教育技术中的系统方法是一个计划、开发和实施教育的自我纠正的、逻辑的过程。它提供了一种程序化的框架:首先是明确系统的目的;其次是对目的进行分析,以找到实现目的的最佳方法;接着选择最适于发挥该系统成功性能的组成部分;最后对系统进行连续的评价,为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及性能开展修改工作而提供基础。进一步具体化的话,其步骤为:阐释和分解既定的教育目标;分析满足目标所需要的教育任务和内容;制定教育策略;安排教育顺序;选择教育媒体;开发和确定必要的学习资源;评价教育策略和学习资源的效果;修改策略和资源直到有效。第四十九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追求教育的最优化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并实践能够达到最大教育效果的具体操作,而教育的效果是在教育控制的作用下取得的,所以要实现教育的最优化,就要实现对教育的最优控制。达到最大教育效果的具体操作主要包括四项:选择和排列最优的教育目标;选择和使用最优教育效果的测度;选择和采用最优的教学活动;选择最优的环境条件。

第五十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二)祝智庭教授的观点

技术特征: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教育特征: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第五十一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技术特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信息处理技术的简单性统一性可靠性第五十二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技术特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资源共享时空不限(虚拟化)多向互动便于合作第五十三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技术特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智能导师系统智能界面(语音合成、声音输入、手写字识别)多代理系统(MultipleAgents)第五十四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技术特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多信媒

多感官协同作用集成性互动性第五十五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教育特征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第五十六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教材多媒化:超媒体的例子第五十七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教材多媒化的教育意义

学媒有关说学媒无关说Clark的观点: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媒体而是方法媒体不会帮助学习正如用汽车运食物不会比用马车运食物使食物营养更为丰富一样第五十八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资源全球化第五十九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学习自主化学生课件工具资源教师同伴在线专家第六十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活动合作化通过计算机合作学习(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学习与计算机合作学习

计算机作为导师计算机作为同学计算机作为学员

计算机作教师与学习伙伴第六十一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环境虚拟化虚拟学伴虚拟学社虚拟现实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虚拟学校第六十二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三)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五化三性

五化

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

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

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三性

开放性

非线性

交互性第六十三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二、中国教育技术名称的演变

(一)名称的出现

陈友松和戴公亮:1936年,陈、戴二人看到美国联邦政府教育署出版的《学校生活》杂志一篇文章,把视听教育统称为ElectrifyingEducation,ta他们认为可译为“电化教育”。

刘之常:1935年,刘之常在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提出。镇江民众教育馆1935年将电影放映厅改称为“电化教育放映场”。

舒新城:1936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与金陵大学联合举办电影教育与播音教育人员训练班,并将之命名为“全国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官方正式使用这一名词。第六十四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二)名称的争议

1942年,南京金陵大学,提出将电化教育改名影音教育,并成立了影音部,创办了影音月刊(1942年—1948年),举办过影音展览。这可能是对电化教育名称最早的争议。

20世纪50年代初,廖泰初教授将该校电化教育观馆为直观教育馆。这可能是解放后,对电化教育名称的最早争议。第六十五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4—1986),电教界的很多人提出改名,提出的名称有很多,如教育技术、教育传播、教育传意、教育工艺、教育传播与技术、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传播、教育系统技术、教育信息媒体、信息媒体教育等。1988年,原国家教委发布《高师本科专业目录》,将专业名称确定为电化教育,缓解了改名的争议。

20世纪90年代初,以AECT94定义的引入为契机。

1998年,以《中国教育报》《制高点》栏目的开办为契机。

21世纪,中国使用的名称主要为: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第六十六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1.2教育技术的定义

一、美国教育技术定义二、中国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定义)第六十七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一、美国教育技术定义

AECT1963定义“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包括:(1)研究在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图像信息和非表征性信息的独特的相对的优缺点;(2)在教育环境中利用人员和设备将信息结构化、系统化。这些任务包括对整个教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应用。它的实际目标是:有效地使用每一种传播方法和媒体,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第六十八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特征:(1)视听传播的学科类别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2)视听传播以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3)视听传播以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为主要研究内容;

(4)教育技术的目标是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第六十九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AECT1972定义“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利于人类学习。”特征:(1)教育技术以学习资源为研究对象;(2)教育技术以学习资源的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3)教育技术以利于人类的学习为目的。第七十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AECT1977定义“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方面,与人类的学习所有方面都有关系。”特征:(1)教育技术以与人类的学习所有方面都有关系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为研究对象;(2)教育技术以对问题的分析及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为研究内容;(3)教育技术以与人类的学习所有方面都有关系的研究为目的。第七十一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AECT1994定义

InstructionalTechnologyisthetheoryandpracticeof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evaluationofprocessesandresourcesforlearning.

翻译一: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翻译二: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第七十二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特征:(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对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3)教育技术是一种理论和实践;(4)教育技术以促进学习为目的。

第七十三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基本结构第七十四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

媒体利用整合技术

革新推广

理论

实施和制度化与

政策和法规

实践

教学系统设计

信息设计

项目管理学习者特征资源管理

传送系统管理

信息管理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开

发利

用评

价管

理设

计教学策略第七十五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AECT2008定义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实践。

Educationaltechnologyisthestudyandethicalpracticeoffacilitatinglearningandimprovingperformancebycreating,usingandmanagingappropriatetechnologicalprocessesandresources.

特征:(1)教育技术以技术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的(2)教育技术以创建、运用和管理为研究内容(3)教育技术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为目的第七十六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学习环境创设教学问题分析教学方案设计创建

项目管理授递系统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管理资源评估过程/资源选择资源运用利用技术性过程与资源第七十七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教育技术委员会1970年定义“教学技术”是一种根据特定目标来设计、实施与评价整个教与学的过程的系统方法。它以对人的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人力、物力资源,以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目的。特征:(1)教学技术以对人的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为基础;(2)教学技术以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为研究对象;(3)教学技术以对教与学的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为研究内容;(4)教学技术是为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目的。第七十八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西尔伯(Sillber)在1970年的定义“教学技术是用系统的方式对教学系统组成部分(包括信息、人员、材料、设备、技术和环境)的开发(包括研究、设计、制作、支持-供给和利用)以及对开发的管理(包括组织和人员)。其目的是解决教育的问题。”特征:(1)教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组成部分;(2)教学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对教学组成部分的开发和对开发的管理;(3)教学技术目的是解决教育问题。第七十九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麦肯齐(MacKenzie)和厄劳特(Eraut)在1971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的系统化的研究”。特征:(1)教育技术以教育手段为研究对象;(2)教育技术以对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的研究为研究内容;(3)教育技术的目标是对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的系统化研究。

第八十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日本坂元昂在71年出版的书中对教育技术表述为:教育工艺学是对关系到教育的所有可操作的因素加以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然后进行试验性的实际研究。以便取得最大教育效果的一门技术科学。特征:(1)教育技术是以教育的所有可操作的因素为研究对象(2)教育技术是以对教育的所有可操作的因素加以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和进行试验性研究为内容的(3)所采取的手段是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4)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获到教育的最大效果第八十一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二、中国电化教育定义

1985年定义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萧树滋先生定义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目的的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观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第八十二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1997年定义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理解:(1)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电化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项事业,也是一种产业。(3)电化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各种教育。(4)电化教育系统是一个大系统,由五个子系统组成。(5)电化教育具有三种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

第八十三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信息化教育定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第八十四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1)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观

终身教育观

双主体教育观

创新教育观

情商为主教育观

四大支柱教育观第八十五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素质教育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

终身教育观教育是个人终身持续不断的过程,应该将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时间分散在整个一生,并且要使教育和劳动、学习和工作相互交替进行。

双主体教育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第八十六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创新教育观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情商为主教育观情商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教育教学上,只有从智商转到既重视智商,更重视情商上来,并大力提升年轻一代的情商,才能取得教育教学上的成功,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新人。

四大支柱教育观教育要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必须围绕4种基本学习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4种基本学习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第八十七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现代教育理论4种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折中主义学习理论4种教学理论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第八十八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基本精神

革除传统教育的6个弊端(忘了学生;忘了能力的培养;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上课与谋生不搭界;教学上的注入灌输死记硬背法)。第八十九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实现教学法上的4个重心转移和4个最佳结合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力求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从以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能力为重心,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从以传统教学媒体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现代教学媒体为重心,力求做到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结合;从以接受学习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发现学习为重心,力求做到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最佳结合。第九十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

现代媒体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

现代媒传技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法,是一智能形态的技术。

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第九十一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3)开发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包括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人员、教育环境等。在信息化教育中,需要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和现代教材资源,即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资源开发。第九十二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4)优化教育过程优化教育过程就是使教育过程各组成要素:两个主体、要做的事情、做的方法、做的结果。也就是说,教育者和学习者,以及教育任务、内容手段、方法、效果等,及其相互关系,都处在良好的状态,做到整体优化。第九十三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5)信息素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信息能力主要是8种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第九十四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6)教育方式信息化教育是属于现代教育范畴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工具,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传递形态,或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而是所有这些的综合,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第九十五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2.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第九十六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本质:新的教育方式人—机—人,人机协作,人为主、机为辅融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于一体。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第九十七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李克东老师定义现代教育技术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第九十八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对此概念的理解,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2)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3)教育技术是以教与学过程和资源为研究与工作的对象,并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为目标,因此,教育技术既要重视“教”,更要重视“学”的“过程”和“资源”的研究开发;(4)教育技术是以系统科学方法作为方法论基础。教育技术的工作内容包括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第九十九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五化三性

五化

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

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

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三性

开放性

非线性

交互性第一百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比较的维度1963年定义1970定义概念名称视听传播(AudiovisualCommunication)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Technology)定义性质工作性定义工作性定义研究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传播媒体,系统方法主要研究对象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整个学与教的过程研究内容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分两个层次:表层是多种教学媒体的组合使用,深层是根据特定目标来设计、实施和评价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理论基础传播学,视听心理学传播学,系统科学,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工作目标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更有效的教学具体任务对视听教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应用等通过多种媒体的组合使用和人力资源与非人力资源的综合运用,设计、实施与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以实现特定目标主要贡献实现了由“经验之塔”理论的“手段观”向早期系统思想的“过程观”的转变,注重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结合正式将系统方法纳入“教育技术”之中,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受到重视,奠定了教育技术作为学科的基础。强调教育技术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即“实现更有效的教学”),表明教育技术有一定的功能价值指向存在局限偏重于视听传播技术,尚没有教育技术的整体观;偏重于信息的“设计”、“使用”,尚没有系统过程的整合方法受媒体观和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较大;对理论与实践“领域”的表述不明确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1.3教育技术的发展

一、教育技术的起源二、教育技术发展的几种观点三、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一、教育技术的起源

教育技术起源的两种观点

教育技术起源于一般的技术的概念

作为科学概念的教育技术的出现首先发生在对社会对包括幻灯、投影、无线电广播等教育器械的认可;把20世纪初美国教育领域内兴起的视觉教学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

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二、教育技术发展的几种观点

(一)教育史上的四次革命

第一次,专职教师的出现—教师中心

第二次,采用书写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课本中心

第三次,班级授课制的出现—课堂中心

第四次,教育技术

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二)南国农教授1998年提出的观点阶段时间新媒体的介入新理论的引入或产生萌芽阶段19世纪末幻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起步阶段20世纪20年代无声电影、播音《学校中的视觉教育》初期发展阶段20世纪30—40年代有声电影戴尔的“经验之塔”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电视、程序教学机、计算机香农等的传播理论系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录像电视系统、计算机教学系统、卫星传播教学系统旧“三论”网络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多媒体系统、计算机网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阶段时间新媒体的介入新理论介入

视听教育20世纪30--70年代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

信息化教育20世纪80--90年代前期电视、录音、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卫星电视系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传播理论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多媒体计算机Internet、校园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加涅的学习理论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二)以媒体为核心的发展观

1.从口耳相传到文字教材

教育技术的萌芽人类原始的教育活动是凭借自己的身体器官进行的。人的感官,如口、耳是主要的教育工具;教育者的口述和受教育者的耳闻,教育信息在这双方的个人之间传播;有时教育者还伴以动作或展示实物帮助口述,使受教育者易于理解或进行模仿。这种现象至少在公元前10万年前就已经存在,教育活动自然亦是采用这种传播方式。由于它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就也可以说是有目的的教育技术的萌芽。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语言的形成为了延续氏族、部落的习惯和传统,原始人开始探求一种具有共同性和持久效能的媒体。经过几万年的牙牙学语,人类先是把简单的声音与某些经验或行为联系起来,然后再把单个的音节连缀成多音节的语句,经过长期不断的重复和积累,有意义的声音发展成具有约定的一致性的口头语。原始语言不仅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同时也在教育中应用;它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内容。经过几万年以后,语言这个符号系统逐渐形成,巩固强化了“口耳相传”这一最简单、最基本的教育技术。

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文字的创造原始的口头语言既不能远传,又不能保留,传播信息的功能极其有限。人类随着生存空间的扩大,积累、保留知识和经验的需要,开始寻求新的传播媒体。大约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左右,在象征性的记号、图画和已有的口头语言的基础上,渐渐创造了文字。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最初的文字是写在各种各样的东西上的。就拿中国来说,甲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布帛等都被采用过。在欧洲,石头、贝叶、蜡板、羊皮等也曾采用过。这些文字载体,不是书写费力、携带不便,就是来之不易、价钱昂贵,因此都很难于推广使用。公元前2世纪,我国已经有人采用麻类纤维作原料,发明了造纸技术。至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用树皮、破布作原料,不但提高了纸的质量,还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使文字有了理想的载体。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有了文字和各种书写材料制成的书,如果不能把它大量复制,仍难以传播文化。印刷术的发明,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也是印刷术的发源地。公元7世纪即唐朝前期,雕版印刷技术产生;11世纪中叶,宋朝毕升发明胶活字印刷技术;400年后德国人谷登堡使用金属活字排印。这些书籍可以大量地、快速地印制。文字体系的形成,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语言和纪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相结合,成为交流思想和传播社会经验的主要工具。专为教育目的编印的教科书更使“书写-阅读”成为与“口耳相传”同样重要的教育途径,使教学信息的来源大大扩展,从而打破了教育非由师生面对面进行不可的局面。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从直观教具到音像教学媒体

直观教具的先例

中国:北宋的针灸铜人——世界医学模型的首创明朝的《蒙养图说》、清朝的《字课图说》等图文结合的教科书

说明:当时中国的教育技术属于世界先进行列第一百一十二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国外:著名的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主张,“让一切学校布满图像”、“让一切教学用书充满图像”,并于1658年编写了一本附有150幅插图、历时200年之久的教科书《世界图解》,从而被西方国家誉为“直观教学之父”。

17世纪后期,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指出,在教学生初步计算的时候,最好能借助手指、小豆、石子等实物等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先观察用粘士塑造的地形模型,逐步过渡到使用地图。他在教分数、小数时,采用许多积木堆成一个正方形,并把整个正方形当成整数“1”,再用它来对比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一百一十三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近代的直观教具种类自17世纪至19世纪,由于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学理念的推动,直观教具迅速发展。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直观教具通过学生的视觉器官传播教学信息,因此又称视觉教具。按反映事物的空间范围不同,它可以分为:

☆静态视觉教具:包括图片、图表、地图、照片、磁贴等;

☆动态视觉教具:即立体视觉教具,包括实物、模型、标本、地球仪、计算器等。第一百一十四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直观教具的产生的发展,不但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巩固班级授课制提供了重要条件,而且为音像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第一百一十五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早期的音像媒体音像媒体是指传递声音和图像的信息载体。但是,它又区别于前述的语言、文字、教科书、直观教具等传统的教育手段,而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器械设备。较早问世的传递图像的器械有幻灯机、卷片放映机和无声电影。第一百一十六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18世纪末,幻灯机在由法国发明,其渊源是中国古代的走马灯和皮影戏。

1898年,法国的国家教育陈列馆已经有了幻灯展出部,并设有幻灯片复制处。

1832年,比利时和奥地利发明了卷片放映机。

188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把卷片放映机改进为电影放映机,并预言“电影将是教育工具中最伟大的一个”。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第一部无声电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但最初电影放映机只有35mm型的,胶片易燃,在教室使用既不方便又不安全。

1923年,16mm型放映机和安全胶片产生后,教室放映电影才有了推广的可能。第一百一十七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较早问世的传递声音的器械有留声机、录音机和无线电收音机。

1887年,法国人克罗斯宣布发明留声机,与此同时,第一张唱片问世。

1898年,丹麦人蒲尔森制成了第一架永磁钢丝录音机。

1920年,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正式建成播音。

1928年,威斯康辛州的“空中学校”利用无线电台播送7个科目,供5-12年级的学生收听。

1942年,德国人首先使用了磁带录音机。

第一百一十八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有声电影是最早的视听结合的信息传播设备。1924年,美国韦斯顿公司试制成功了有声电影机。1927年,美国柯达公司成立电影教学部,组织生产教学影片。30年代有声电影开始用于学校教育,成为教育技术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第一百一十九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教育电视正当电影在教育领域风靡一时之际,电视也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1950年,美国爱德华专科学校创办第一个校用电视台。1952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拨给二四二频道供教育专用。50年代末,闭路电视系统在许多大学和地区开始建立。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视在教育中的应用迅速发展。

1974年,美国发射“实用技术卫星6号”,开始直接转播地面站发射的电视教育节目。第一百二十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从程序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育

早期的教学机器这时的教学机器是指装入预先编制的程序教材后,能自动起到刺激-反应-强化作用的机械装置,又称程序教学机。它不但能呈示视觉材料,还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反馈信息,这是教学机器与音像媒体的重要区别。第一百二十一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1924年,在美国心理学协会的会议上,S.L.普莱西提出阐释这个问题的第一篇论文,并宣布自己已经设计了一台可以进行测验、记分和教学的简单仪器。

1930年,J.C.彼特森设计了一种可以自己记分、即时反馈的教学装置,能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判断正误。

1932年,普莱西又介绍了一种可以用于自动记分装置的答案纸,它能记录学生所发生的错误,从而为老师改进教学提供线索。第一百二十二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斯金纳教学机

5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F.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进一步提出教学材料程序化的思想,并设计了新一代的教学机器,被人称为斯金纳型教学机。这种机器由输入、输出、储存和控制四部分组件构成,其主要功能是:1.储存和呈现教材,并向学生提出问题。2.接受学生的反应,并立即指出反应的正误。3.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程序,如当学生一直答得很对,就可跳过一些同类型题目;当学生答错时,就反复给予类似的题目。4.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如在显示一个问题时,学生看不到前后的问题或陈述;在学生未作出反应之前,不显示答案。5.进行计分、计时、报出成绩。第一百二十三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在斯金纳的竭力推动下,教学机器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1958年,美国哈佛大学和拉德克里佛大学用10架程序教学机进行人类行为课程的教学。60年代初,程序教材已在一些国家的各级各类的教学和训练中推行。1961年,美国空军应用教学机器进行了为时6个月的军事技术训练,不仅缩短了训练时间,也降低了训练成本。第一百二十四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计算机的教育应用计算机是20世纪40年代问世的能高速、精确、自动地进行计算和信息处理的现代化电子设备,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应用于教育不仅完善了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的功能,辅助教学过程的控制,还可以辅助教学活动的管理,实现教育管理自动化,因此堪称教育领域中的一次信息革命,是教育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第一百二十五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世界上最早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实验的是美国IBM公司,该公司的沃斯顾研究中心于1958年设计了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利用一台IBM650计算机连接一台电传打印机向小学生教授二进制算术,并能根据学生的要求产生练习题。与此同时,伊利诺斯大学也开始研制著名的PLATO教学系统,该系统从1960年的I型发展到1979年的V型。它储存有百余门课程的6千套教学程序,一年可提供千余万学习人时,相当于一所拥有2.4万名学生的全日制大学的教学能力。这一阶段开发和应用的主要为中小型计算机分时教学系统,一般有数十至数千个教学终端,分布又较广,必须用电话通信网络或局域网将各教学终端与中央主机相连。第一百二十六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0世纪70年代中期,微型计算机问世,计算机教育应用进入第二阶段。由于设备价格直线下降,运行费用大幅度减小,使计算机在学校和社会上的普及率快速增长。在这个阶段,美国的计算机教育应用的重点从大学移向中小学,至80年代末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已超过2百万台,其中用于辅助教学的时间约占总用机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时,加拿大中小学计算机普及率已达60%在上。1986年,日本文印省投资20亿日元发展这项事业,至80年代末日本高中有80%以上学校装备了计算机教室,而初中和小学的拥有量也在60%以上。

第一百二十七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走进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节余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第一百二十八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阶段时间萌芽阶段20世纪20年代起步阶段20世纪30-40年代初期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前期停滞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

三、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一)1998年《电化教育学》观点

第一百二十九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二)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观点第一阶段: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1920-1965)第二阶段: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1978-1996)第一百三十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第一阶段: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电化教育的出现□幻灯、电影、无线电广播在教育中的应用

1919年,国内已经有人开始幻灯教学的实验。

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在农业推广中使用幻灯片、电影片、唱片。

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

1935年6月,教育部要求中等学校和民众教育馆期装设收音机。第一百三十一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电化教育”一词的出现陈友松和戴公亮的说法刘之常的说法舒新城的说法第一百三十二页,共一百六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兴办电化教育专业

1936年9月,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办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学制2年。

1939年,电影教育委员会与金陵大学理学院合作,在金陵大学理学院创办电影播音专修科,学制2年。

1940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设立电化教育专修科,主要学习电影。1948年,专修科改为电化教育系,分电影组和播音组。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在南京举办电化教育培训班。第一期办于1936年7月;第二期办于1937年;1938年又在四川举办一期培训班。三期共招收学员322人。第一百三十三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