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1页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2页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3页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4页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墨池记

[宋代]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行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及解释: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如今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莫非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牵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欢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殊好。那么他能到达这步,也许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莫非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如今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忧墨池不能知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期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想王先生的专心,是不是宠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敬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妙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解释

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洼然:低深的'样子。

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出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着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枯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信然:果真如此。

邪:吗,同“耶〞。

方:当……时。

强以仕:牵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今“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娱其意:使他的心情欢乐。

岂有:莫非。

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休:停留。

书:书法。

晚乃善:到晚年才特殊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到达这步。

盖:也许,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致,取得。天成:自然 生成。

及:赶上。

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习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习的功夫莫非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莫非,表示反问,副词。

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其:指代墨池。

章:通“彰〞,显着。

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揭:挂起,标出。

推:推想。

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

推:推广。

学者:求学的人。

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尚之如此:像这样敬重他。尚,敬重,崇尚。

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妙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怀念。余,也是“遗〞的意思。

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

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赏析:

本文在写作上采纳夹叙夹议的方式。先记叙墨池的方位、样子、传闻,然后发表议论,接着记叙王羲之的轶闻,再议论后世之所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王羲之,是因为他们所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并由此联系到道德方面的深造修养。最终记叙学官王盛为推广王羲之的事迹而实行的—系列措施,并对其用意发表议论,从而揭示出文章深刻的主题。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事实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语气来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的真迹,也是抱着怀疑看法的。因此,他略记墨池的处所、样子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胜利的缘由:“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也就是说,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意思。这层意思紧紧扣住“墨池〞题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就此结束。由此进一步引申、推论:〔一〕学习书法是如此,“欲深造道德者〞也是如此。从学习书法推及道德修养,强调都不是先验的,而是后天获得的;〔二〕从“人之有一能〞尚且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将永久影响后世。也从书法推及风节品德,从具体的书法家推及更广泛的仁人志士,这是从他们对后人的影响来立论的。这两点推论都极为自然,并非外加,表现了曾巩思路的开阔,识见的高超。假如是低手写作这类碑板文字,往往就事论事,粘着题义,不知生发、开掘的。这是本文的第二层意思。沈德潜评本文说:“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八大家文读本》卷二十八〕“题中〞“题外〞,即分别指上述两层意思。

更有说者,“题外〞实在还在“题中〞。这两层意思不仅由小及大,从前者推出后者,顺理成章;而且,从讲书法到讲道德,从讲怀念书法家到追慕先德,都还是跟题意相扣的。为什么能这样说呢?因为墨池旧址“今为州学舍〞;本文之作,又是应“教授王君〞的请求;王的目的又是“勉其学者〞。所以,重点是一个“勉〞字。于是,从学习书法到道德风节,自然是勉励生员们的应有内容。假如死扣“墨池〞,拘于一般题义,只讲书法,倒反死于题下,甚至远离作记本意了。所以,这第二层意思,就一般作法来说,是“题外〞;就本文来说,实在还在“题中〞。

这篇短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全文可分十四句,其中设问句五句:“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也〞字句两句:“荀伯子《临川记》云也〞,“非天成也〞。最终又以一个感叹句作结:“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这篇说理短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特殊是五个设问句,兼收停顿、伸展之功,避开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玩索不尽。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行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解释:

〔1〕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出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枯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7〕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8〕信然:果真如此。

〔9〕邪:吗,同“耶〞。

〔10〕方:当……时。

〔11〕强以仕:牵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今“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12〕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13〕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14〕娱其意:使他的心情欢乐。

〔15〕岂有:莫非。

〔16〕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17〕休:停留。

〔18〕书:书法。

〔19〕晚乃善:到晚年才特殊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到达这步。

〔20〕盖:也许,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21〕致,取得。天成:自然 生成。

〔22〕及:赶上。

〔23〕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习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

〔24〕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习的功夫莫非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莫非,表示反问,副词。

〔25〕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26〕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27〕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28〕其:指代墨池。

〔29〕章:通“彰〞,显著。

〔30〕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31〕揭:挂起,标出。

〔32〕推:推想。

〔33〕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34〕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35〕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

〔36〕推:推广。

〔37〕学者:求学的人。

〔38〕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39〕尚之如此:像这样敬重他。尚,敬重,崇尚。

〔40〕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

〔41〕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妙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怀念。余,也是“遗〞的意思。

〔42〕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

〔43〕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翻译: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苟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如今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莫非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牵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欢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殊好。那么他能到达这步,也许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莫非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如今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忧墨池不能知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期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想王先生的专心,是不是宠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敬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妙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赏析:

本文在写作上采纳夹叙夹议的方式。先记叙墨池的方位、样子、传闻,然后发表议论,接着记叙王羲之的轶闻,再议论后世之所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王羲之,是因为他们所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并由此联系到道德方面的深造修养。最终记叙学官王盛为推广王羲之的事迹而实行的—系列措施,并对其用意发表议论,从而揭示出文章深刻的主题。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事实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语气来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的真迹,也是抱着怀疑看法的。因此,他略记墨池的处所、样子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胜利的缘由:“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也就是说,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意思。这层意思紧紧扣住“墨池〞题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就此结束。由此进一步引申、推论:〔一〕学习书法是如此,“欲深造道德者〞也是如此。从学习书法推及道德修养,强调都不是先验的,而是后天获得的;〔二〕从“人之有一能〞尚且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将永久影响后世。也从书法推及风节品德,从具体的书法家推及更广泛的仁人志士,这是从他们对后人的影响来立论的。这两点推论都极为自然,并非外加,表现了曾巩思路的开阔,识见的高超。假如是低手写作这类碑板文字,往往就事论事,粘着题义,不知生发、开掘的。这是本文的第二层意思。沈德潜评本文说:“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八大家文读本》卷二十八〕“题中〞“题外〞,即分别指上述两层意思。

更有说者,“题外〞实在还在“题中〞。这两层意思不仅由小及大,从前者推出后者,顺理成章;而且,从讲书法到讲道德,从讲怀念书法家到追慕先德,都还是跟题意相扣的。为什么能这样说呢?因为墨池旧址“今为州学舍〞;本文之作,又是应“教授王君〞的请求;王的目的又是“勉其学者〞。所以,重点是一个“勉〞字。于是,从学习书法到道德风节,自然是勉励生员们的应有内容。假如死扣“墨池〞,拘于一般题义,只讲书法,倒反死于题下,甚至远离作记本意了。所以,这第二层意思,就一般作法来说,是“题外〞;就本文来说,实在还在“题中〞。

这篇短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全文可分十四句,其中设问句五句:“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也〞字句两句:“荀伯子《临川记》云也〞,“非天成也〞。最终又以一个感叹句作结:“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这篇说理短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特殊是五个设问句,兼收停顿、伸展之功,避开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玩索不尽。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行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如今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莫非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牵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欢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殊好。那么他能到达这步,也许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莫非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如今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忧墨池不能知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期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想王先生的专心,是不是宠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敬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妙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解释

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洼然:低深的样子。

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出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枯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信然:果真如此。

邪:吗,同“耶〞。

方:当……时。

强以仕:牵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今“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娱其意:使他的心情欢乐。

岂有:莫非。

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休:停留。

书:书法。

晚乃善:到晚年才特殊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到达这步。

盖:也许,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致,取得。天成:自然 生成。

及:赶上。

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习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习的功夫莫非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莫非,表示反问,副词。

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其:指代墨池。

章:通“彰〞,显著。

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揭:挂起,标出。

推:推想。

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

推:推广。

学者:求学的人。

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尚之如此:像这样敬重他。尚,敬重,崇尚。

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妙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怀念。余,也是“遗〞的意思。

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

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赏析:

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习字,池水尽黑。曾巩钦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于是曾巩依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有名散文《墨池记》。

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文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叉,纲目统一,写法新颖特别,见解精警,确是难得之佳作。

本文意在写论,但发议之前,又不能不记叙与墨池有关的材料。否则,议论使无所附丽,显得浮泛,说教空洞。如记之过详,又会喧宾夺主,湮没题旨。故采纳了记议结合,略记详论的方法,以突出文章的题旨。开头,大处落笔,以省险的笔墨,依据荀伯子《临川记》所云,概括了墨池的地理位置、环境和状貌: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同时,又依据王羲之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奇,指出墨池得名的由来。其实,有关墨池的传奇,除《临川记》所述之外,还有诸种说法,因本文的目的在于说理,不在于记池,所以皆略而未提。文辞之简略,可谓惜墨如金。对于墨池的记叙,虽要言不烦,却铺设了通向议论的轨道。接着文章由物及人,追述王羲之退离官场的一段生活经受。据《晋书》记载,骠骑将军王述,少时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述为杨川刺史,羲之成了他的部属。后王述检察会稽郡刑改,羲之以之为耻,遂称病去职,并于父母墓前宣誓不再出来做官。对于王羲之的这一段经受,只以“方羲之之不行强以仕强以仕〞一语带过,略予交代,随之追述了王羲之随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