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2篇_第1页
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2篇_第2页
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2篇_第3页
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2篇_第4页
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2篇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中“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学写“陵〞字。

2、有感情地读古诗,借助解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歌的意思,背诵古诗。

3、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物,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4、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预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题目入手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1、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预设:

〔1〕我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我从“送〞这个字知道的。〔你很擅长抓住关键的字。〕

补充:在古代,交通和信息不像如今这样便捷,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示彼此的情深意重。

〔2〕我还知道他们是在黄鹤楼送别的。〔你知道了地点。〕

〔补充〕黄鹤楼是三大名楼之一,是李白和孟浩然常去的地方,留下了不少美妙的回忆。

〔3〕我知道李白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你知道了送别的对象。〕

孟浩然也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他文采风流、名满天下,是李白特别敬重的师长,也是感情至深的好友,李白曾经写诗给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见他们的友谊特别深厚。孩子们,把这个名字读一读,牢牢地记在心里。〔齐读“孟浩然〞〕

2、广陵:这是孟浩然要去的目的地〔陵字变红〕“广陵〞就是咱们如今的江苏扬州,是当时特别繁华的城市。

写字:陵,左耳旁和山有关,所以常用作地名,请同学们在你的生字本上练写一个。写好举手让我知道。

3、你们很擅长从题目中把握信息。那题目里还有什么你不懂的吗?比方“之〞是什么意思?〔去,到〕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谁〕在〔哪〕送别友人〔谁〕到〔地点〕。

二、知诗人

题目中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是不是可以赶快读读诗句了?不焦急!老师课前给大家留的`预习任务都完成了吗?来和大家沟通一番吧。

〔李白、李白典故、创作背景、李白写这首诗时的心情〕

小结,板书:这叫“知诗人〞

三、读诗文

1、出示全诗,要求读正确即可。〔请三四位同学〕

2、大家一起帮助同学读正确。

3、小结:在大家的相互帮助之下,我如今能“读诗文〞了。板书:读诗文

四、解诗意:是不是觉得光读正确没什么味道?那是因为里面还有你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生边提,师边副板书〕

1、提问,预设:

〔1〕、西辞

〔2〕、孤帆远影碧空尽,整句都不懂

〔3〕、下

〔4〕、唯见

〔5〕、天际

〔6〕、烟花三月

〔7〕、故人

2、同桌研讨〔通常用什么方法?用看解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句……〕

3、汇报。说说你们的讨论成果吧。

故人:老朋友。

西辞:辞别西边的黄鹤楼。〔武汉的黄鹤楼在长江和汉口的交汇处〕

烟花三月: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碧空:有点发蓝的天空。

尽:消失了。唯见:只见。天际:天边

〔整句诗有人说也可,无人说就直接出示〕

4、这叫解诗意。板书:解诗意

5、当我们懂得了诗的意思,再来读读。〔全班齐读〕

好像比前面读得有味道了,让老师听出了两位友谊深厚的诗人依依惜别的心情。

五、同学们查找的资料里,有几点我特殊感兴趣

1、这李白特地约孟浩然到黄鹤楼饮酒,确定有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他们会说点什么呢?〔老孟……小李……〕

2、还有一点我觉得李白喝多了,作诗也出错了。〔孤帆〕

3、整首诗里好像没一处写明诗人和朋友友谊多深厚,每一处写他送友人时多么依依不舍。那是怎么让我们感到的呢?〔板书:借景抒情〕

4、如今,我们仿佛才深深体会到了诗句中两个好友之间的真情。让我们也站在滔滔江水边,陪李白一起送送好友吧。〔配乐读。先指名读,再齐读。〕

5、板书:悟诗情

六、作业:用刚刚学到的学古诗的方法,试着去自学以下几首送别诗:《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通过文诗对比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精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日我们继续学习25课:《黄鹤楼送别》

〔齐读课题〕

2、谁来把题目扩充得具体一些?〔学生在说的时候适当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前往扬州而饯行〕

这么一扩充不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吗?教师适当板书:〔李白、孟浩然〕谁再来说一说。

3、过渡:暮春三月,长江边柳如烟,花似锦,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好朋友孟浩然饯行,老朋友乘舟渐行渐远,面对着一江浩荡的春水,李白心情异样兴奋,随口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诗〕

4、谁来读——你读——你在读——我们一起读

5、同学们你读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板书:依依惜别〕

6、是啊,一首诗就是一段情,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今日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专心感知这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语、句子,再把你找到的词句好好读一读,细细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二、学文悟情

〔一〕〔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视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你读出了什么?那些字词触动了你的心弦?“藏〞了什么?〔不忍,不愿,不舍〕带着你的感受在读这句话。

2、看着这段话,还有谁也想说说?〔引读:一会儿。.....一会儿。......〕他们在干嘛?

3、是啊!江边的景色确实很美,文中有好多词句描写了这美景,谁找出来读读?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这就是“烟花三月〞,也叫“暮春三月〞的美景〕

4、这么美的景色,要是平日,李白与孟浩然会在黄鹤楼上干什么?

饮酒、吟诗、聊天、赏景。.....多么潇洒,多么惬意。

5、而今日呢?这些景还能入他们的心吗?〔他们是借观赏美景来隐藏内心的伤感。〕

6、李白,你在想?你呢?孟浩然,你呢?〔这份情很深,这份情很浓〕

7、指导朗读:这真是“眼前有景无心赏,惜别之情心中藏〞!你读。

谁也不愿提起“分别〞,谁也不想表现出“伤感〞,都把这份情悄悄地藏在心底?谁还想读?

〔二〕过渡:可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感情,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出示最终,李白……〕——指名读

1、从李白的言行中,你读出了什么?〔仰慕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仰慕之情

A〔“您〞〕生活中我们总对什么人尊称您?

李白一口气用了六个“您〞,足见李白对孟浩然十分的〔仰慕〕,请你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段话。

B你从哪里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重?〔“孟夫子〞〕

夫子——古代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你的学问真渊博,请你读一读这段话。

C还从哪儿读出敬重?〔“兄长和老师〞〕

〔出示补充资料,指名读〕这段文字让你明白?孟浩然就是他的——兄长,就是他的——老师

D李白如此仰慕孟浩然,仰慕他的什么呢?〔人品和诗篇〕

E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孟浩然的诗篇?〔誉满天下〕

F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帮他找个近义词吗?

G是啊,说到孟浩然你肯定会想到一首诗——《春晓》,从几岁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几乎人人都能吟诵,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孟浩然些的诗还有很多,你知道?

H他一生写了260多首诗。诗圣杜甫这样评价:〔出示〕清诗句句尽堪传〔读〕,意思是说孟浩然的诗清爽优美,每一句都值得千古流传。这就叫——齐读。因此,李白说——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2、李白不仅仰慕他的诗篇,还仰慕他的人品。李白这样赞美孟浩然〔出示《赠孟浩然》,〕

a看看,上面的解释,能读懂李白仰慕孟浩然什么样的人品吗?

b就是这样一个风流潇洒,不羡权贵的孟浩然怎能不让李白深深的仰慕呢?吾爱——读

c其实,我们大家知道,李白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风流潇洒,不羡权贵,因此李白和孟浩然不仅是朋友,用王勃诗里的一个词他们更是心灵相通,志同道合的——知己。

d指导有感情朗读:假如你就是李白,自己十分仰慕的兄长、老师,知己即将离去,你会怎么说?——谁来读?谁还想读?

3、从李白的言行中还读到了什么?〔不舍之情〕

A是啊,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和我们交通便利的现代大不一样,今日我们分别了,或许明天就能再见,而在交通极其落后的古代,这一别或许——永久也见不了。

B同学们这杯中盛的莫非仅仅是满满的酒吗?李白把对友人的情深意重不仅融在真挚的话语中,也浸在了醇醇的酒中。

4、那孟浩然呢?你读。

A从他的言行中你又看明白了什么呢?他想告知李白什么?

B指导朗读:孟浩然真不愧是一位兄长和老师!谁来做孟浩然来劝慰一下李白。

C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情,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

指名读,男女生读。

〔三〕知已离别是惆怅的、是悲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师范读〔岸边杨柳依依,教师出示视频。〕

1、你感受到了——〔指几名学生说〕

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伫立在江边——引读

白帆随着江风慢慢远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

2、同学们,如今你就是岸边的李白,面对着浩荡的江水,你的心情也会像这江水一样波澜起伏,你回想起哪些美妙的画面,又有哪些话要对你的好友倾诉呢?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书上。

学生沟通

3、此时的江水成了什么?〔李白的祝愿,李白的牵挂就伴着这滚滚的长江水一起送友人直到扬州。〕

4、一切景语皆情语你怎样理解“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5、全部的景物都带上了依依惜别之情。我们再读这小节。

〔四〕朋友已经远行,从今人海茫茫,天各一方,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再次出示这首诗,齐读〕

1、学到这儿,这首古诗的意思懂了吗?谁能结合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2、“孤帆〞是什么意思?

老师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长江自古就是水上交通要道,而扬州又是繁华的都市。此时,长江上来来往往的帆船应当很多,但李白为何说长江上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一只小船呢?

3、引导有感情朗读:“过尽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一个“孤〞字就像这首诗的眼睛,向我们传达诗人对好友的一片深情,谁要读?

4、李白将一切对好朋友孟浩然的不舍、牵挂、祝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