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高考历史三模试卷-普通用卷_第1页
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高考历史三模试卷-普通用卷_第2页
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高考历史三模试卷-普通用卷_第3页
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高考历史三模试卷-普通用卷_第4页
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高考历史三模试卷-普通用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高考历史三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黄河行经河北平原,每当汛期河道呈现漫流状态,洪水奔流,四溢成泽,一直持续到春秋时期。如图是史前时期(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遗址分布图。据此图可以推知,史前时期()

A.黄河上游地区重视水利的兴修 B.河北平原腹心地带生产力水平较落后

C.各遗存对外来文化呈排斥态度 D.黄河流域持续引领着中华文明的发展2.下表为西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政权朝贡贸易的情况,据此可知()接受朝贡的政权朝贡时间前凉东晋咸和三年、东晋咸康二年、惠怀末(张重华时)前秦东晋太元元年、前秦建元十七年或建元十八年、前秦建元十七年后凉后凉太安二年、吕光麟嘉五年西凉李暠建初二年北凉玄始十年刘宋元嘉五年北魏太延元年、太延二年、太延三年、太延四年、太延五年A.朝贡对象局限于北方各政权 B.中原政权对西域进行有效管理

C.政权实力影响西域朝贡热情 D.大一统的国家理念已不复存在3.唐代科举主试官可依据举子平日成就与声望决定是否录取。进士科的去取以文词优劣为标准,应试举子重视新鲜题材,尽可能将个人创作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此之谓行卷。由此可见,唐代的科举()A.推动了考试的公正公平 B.进士科选才对象范围扩大

C.促进了社会流动性加强 D.行卷之风有利于文学发展4.宋朝时期铜钱因正常贸易或走私向外输出极多,以致国内铜钱流通不足,发生钱荒。史载南宋时有大臣认为“藩舶巨艘……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贵之操柄。所得几何,所失者不可胜计矣”。这表明()A.海外贸易直接推动了纸币的产生 B.部分官员认识到外贸关乎国家安全

C.走私活动是引发钱荒的主要原因 D.宋代铜钱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5.明朝虽无门下省,但是仿唐宋谏官之制,设立了正七品的监察官给事中,凡“朝政阙失,军民利病,皆得言之”,甚至皇帝批复了各衙门的本章之后,给事中也可以驳正其违误。据此可知,明代的给事中()A.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B.完全为君主专制服务

C.杜绝了贪污腐败现象 D.对官吏考核影响重大6.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十八日,军机处呈递奏片:“查向来钦奉谕旨及批折内交各部院衙门会议、速议、核议、议奏等件,该部院于议奏后并不知照军机处……谨公同商酌拟交片各部院衙门嗣后遇有各项交议折件,于议奏奉旨后,将原奏及如何奉旨之处一并抄录知照军机处备查。”该奏片奉旨依议。这说明()A.军机处职权有所扩大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中央集权出现了危机 D.行政效率不断提高7.面对俄、美、英等国不断向总理衙门提出铺设电报线的要求,清政府消极防御,造成电信主权不断丧失。1880年清政府设立津沪电报总局自主开展电报建设,逐步利用外洋电报公司的矛盾收回了淞沪陆线。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A.文化冲突影响政府价值观转变 B.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C.近代民族企业推动了社会变迁 D.列强之间的矛盾逐渐缓和8.据如图可知,该地区()

A.革命活动为武昌起义奠定基础 B.清朝统治已土崩瓦解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较落后 D.革命形势与南方不同9.下表中的措施()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中央局合并为华北中央局,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1948年8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大力加强各级政权建设,组织全区的人力、物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A.积累了政权和经济建设的经验 B.推动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农村中有些生产队、生产大队乃至公社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在过去集体经济基础上继续实行集体经营,加以必要的改进和改革,探索走向“高水平的集体化”。这反映出当时()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有限 B.农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

C.个体农耕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D.农村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道路11.马克思指出:“(古代希腊的)整个制度都是建立在人口的一定限度上的……由于生产力不够发展,公民权要由一种不可违反的一定数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那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建立殖民地形式的)强迫移民。”据此可知,马克思认为古代希腊的殖民活动()A.体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 B.主要谋求在海外的商业利益

C.是城邦内部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产物 D.推动了民主政治制度的产生12.中世纪的西欧有谚语云:“想涨租就像拔着头发离开土地一样难”,农民有一套办法来抵制地主加租。而中国历史上一直到“一条鞭法”实施,要限制统治者的额外盘剥,都是很难的。这主要源于()A.主流意识的不同 B.基层治理的差异 C.经济发展的差距 D.自然条件的差别13.亚当•斯密认为:“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其余的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别人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要依赖交换而生活……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了商业社会。”据此可知,该理论()A.认同英法的社会契约思想 B.适应了社会转型需要

C.深刻影响了科学社会主义 D.批判了封建专制王权14.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对移民进行文化测验的法案。雷蒙德•O•埃文斯就此事创作了漫画《美国城墙》(如图)。该漫画反映出()

A.美国存在排外主义倾向 B.欧亚移民的文化水平较为落后

C.移民涌入阻碍美国发展 D.美国科技落后急需高科技人才15.1946-1950年,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吞没了近1/4的国民收入,国防工业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轻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额却只完成计划规定的80%多,未达到战前水平。1950年农业产值只相当于1940年的99%。这反映出苏联()A.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B.军事实力能够抗衡美国

C.仍未摆脱原有体制的束缚 D.社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16.2003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报道说,人口生态学家威廉•萨瑟兰对6809种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进行统计后发现:“根据人口规模和下降趋势来看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比鸟或哺乳动物要大得多。”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是()A.《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B.《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C.《世界遗产公约》 D.《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期史料出处秦朝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汉武帝至西汉末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司马迁《史记•平准书》东汉前期自中兴以来,匈奴未宾,永平末年,复修征伐。先帝(东汉章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范晔《后汉书•和帝纪》——据林甘泉《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盐铁政策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并简要说明。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用了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治理模式,即“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对中国古代边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俗而治”主要是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政治上任用当地部落首领,经济上不改变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文化上顺应风俗习惯,边疆地区在与内地的交往中不断向先进的内地经济形态和文化学习并最终趋同一致的治理模式。边疆内地一体化是指地理上边疆地区在行政管理形式、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等方面与内地处在较为相近的发展水平上,形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在承认和尊重边疆地区的经济形态差异、民族风俗习惯差别的前提下的一体化。——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材料二1949年的《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此后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友好协商和各种调解工作,使许多积怨甚深的民族纠纷,陆续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中央访问团,分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访问,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了解他们的疾苦和要求,带去大批急需的药品、医疗手术器械及生活用品。各级人民政府还抽出必要的财力、物力帮助少数民族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1952年底至1953年上半年,在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的广大干部及人民群众中开展了一次民族政策大检查,取得了较好成效。1951年建立了中央民族学院,在西北、西南、中南设立分院;放手使用和大胆提拔少数民族干部,普遍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和民族干部学校。1954年宪法将民族自治地方规范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县以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设民族乡。到1956年,全国共建立27个自治州、43个自治县。——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及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科技体制的演变历程阶段概况1949-1978年这一阶段强调有计划、有组织、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给与研究体系,逐渐形成中央计划管理的科技体制,但对基础研究的带动力度不够大。1978-1985年1978年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1978—1985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是对计划经济制度下科技体系的恢复与重建,无法满足经济体制发展的需求。1985-1995年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标志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全面启动。主要策略是引进市场和竞争机制,激活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1995-2006年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一时期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为主的科学研究体系。2006-2012年2006年党中央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20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专利法》,突出市场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国家创新体系初具规模。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2年,改革目标演变至“建成更加完备的高效能国家创新体系”。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要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转变科技管理定位,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摘编自曹原、田中修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体制演变的历程与启示》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体制演变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①可以指出科技体制在某一个阶段的特征,也可以指出某几个阶段演变的特征;②明确写出所选阶段;③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工业革命中,许多手工工人受机器的排挤,丢失了他们的饭碗,他们因此对工业化十分不满,对工业革命造成的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他们怀念过去,反对现实,从而成为工业革命时期最坚定的反体制力量。事实上,在许多欧美国家,工人对资本主义的反抗最激烈的时期出现在工厂制消灭小生产的时刻,手工劳动者最暴烈地反对工厂化。——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美国早期工人运动是在美国革命结束后开展起来的。其后的自由州与奴隶州之间的斗争经常以自由州的退让而暂时达成妥协,不具备任何社会革命的形势。美国工人的工资往往高于西欧工人,已经得到了选举权,所进行的罢工运动、十小时工作日运动和竞选活动都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在德国移民中传播,能够影响美国工人运动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冒牌社会主义和改头换面的改良主义。工业无产阶级十分弱小,不断在流动。在整个19世纪上半期,美国的工人运动一直是分散的,规模不大的,不但没有全国性行动,甚至在一个城市中也不能步调一致。尽管也发生过罢工,出现过早期的工会组织,建立过工人党,但都是短暂的,缺乏明确的斗争目标和政治要求,没有对资产者构成重大的压力。——摘编自张友伦《试论美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关于美国和西欧工人运动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符合材料中所描述的欧洲工人运动,并简评这一时期的欧洲工人运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欧洲工人运动相比,美国早期工人运动有何不同。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在史前时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遗址分布图中,河北平原的腹心地带是一片空白,根据材料“黄河行经河北平原,每当汛期河道呈现漫流状态,洪水奔流,四溢成泽,一直持续到春秋时期”可知,黄河行经河北平原,在汛期呈现漫流状态,这一水文状况导致此地防洪压力大,不适宜人类定居生活和发展生产,说明河北平原腹心地带生产力水平较落后,因此出现遗址空白区,B项正确;

黄河上游水文情况稳定,不是重视兴修水利带来的结果,而是与其地形地貌、气候等条件相关,排除A项;

由图片中仰韶文化、青莲岗、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影响范围可知,各遗存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情况,排除C项;

材料仅反映了史前时期的文化遗址分布情况,不能说明黄河流域持续引领中华文明的发展,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石器时代的文明,结合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特征分析作答。

本题文字和图片材料并重,难度较大,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C【解析】A.根据表格刘宋政权的朝贡贸易情况,结合所学刘宋政权定都建康(今南京),故A说法错误,排除A项;B.材料体现不出对西域政权管理的有效性,排除B;

C.根据所学可知,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和北凉先后统治着西域,结合材料从前凉、前秦后凉到

西凉和北凉朝贡贸易次数先后减少,此时期政权对峙,分裂割据,说明了政权实力影响西域朝贡热情,故C正确;

D.此时期是分裂割据状态,但战乱动荡、少数民族统治着的改革也客观加速了民族交融,孕育着统一,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了魏晋南北朝的政治,解答本题需结合所学魏晋时期南北朝政权更替等史实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魏晋南北朝的政治,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3.【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进士科的去取“以文词优劣为标准”,而行卷指的是应试举子“重视新鲜题材”,尽可能将个人创作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有地位的人,以求推荐,增加中举几率,结合所学可知,仅凭一次考试很可能会抹杀掉有才华之人,行卷则可以参考应试之人平时的文学水平,选拔真正有文采的人,另外“行卷可以增加中举几率”也会使唐朝形成了争相赋诗写文的文学风气,因此行卷对于唐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D项正确;

行卷实行之初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平和社会阶层流动,但后来出现了朋党之风,不利于公平和社会阶层流动,排除A、C项;

“行卷”不会使进士科选才对象范围扩大,排除B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科举制科举制,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科举制科举制,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铜钱外流使得我国发生钱荒,并且当时的大臣对此也有一定的认知,认为铜钱外流对我国不利,B项正确;

我国最早纸币是交子,产生在四川地区,并不是对外贸易发达的东南沿海,故直接推动不正确,排除A项;

引发钱荒的原因除了铜钱输出还有国内经济发展对铜钱的需求,而后者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

材料阐释的是铜钱外流导致的问题,国际货币职能指的是一种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通过材料无法得出D项,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宋朝商业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宋朝商业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A【解析】明代的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监察六部,纠弹官吏。由材料“朝政阙失,军民利病,皆得言之”“皇帝批复了各衙门的本章之后,给事中也可以驳正其违误”反映明代的给事中的起到减少决策失误的作用,A项正确;

由材料“朝政阙失,军民利病,皆得言之”,可知明代的给事中的监察职权广泛,并非完全为君主专制服务,排除B项;

给事中具有监察职责,但无法杜绝贪污腐败,且“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材料并没有反映明代给事中对官吏的考核权,并不能得出对官吏考核影响重大的结论,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谨公同商酌拟交片各部院衙门嗣后遇有各项交议折件,于议奏奉旨后,将原奏及如何奉旨之处一并钞录知照军机处备查。”并结合所学可知,晚清时期,同治帝、光绪帝皆年幼继位,不能履行处理国家政务的职责,皇太后两次垂帘听政。其间,皇太后对军机处的依赖远超以往,军机处的职权遂有比较大的扩张。在文书处理上,军机处在内外奏折、题本、秋审黄册等重要文书上预先拟旨;在官员任用上,军机处不再呈递空名谕旨,而是对各部尚书、侍郎及各省布政使、按察使开单请简,还取得了各省密考折片单的阅看权。军机处的这些职权大部分沿续到光绪十五年慈禧太后归政光绪帝以后,对光绪朝中后期乃至宣统年间的政局产生深远影响。故军机处职权有所扩大,A项正确;

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无法得出中央集权出现了危机,排除C项;

材料信息的主旨是军机处职权有所扩大,效率高低无从得知,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清朝军机处,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清朝军机处,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A【解析】据本题材料“清政府消极防御,造成电信主权不断丧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晚清时期经济水平落后,文化价值观差异导致文化冲突,消极对待铺设电报线,导致电信主权不断丧失。据本题材料“1880年清政府设立津沪电报总局自主开展电报建设,逐步利用外洋电报公司的矛盾收回了淞沪陆线。”随着民族矛盾的不断加深,清政府逐渐认识到掌握电信主权的重要性,所以从开始的消极防御逐步转变为积极主动,这一变化反映出文化冲突影响政府价值观转变,A项正确;

1880年左右的中国,科学技术并未得到广泛应用,排除B项;

因“近代民族企业推动了社会变迁”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文化冲突影响政府价值观转变”不一致,排除C项;

1880年前后列强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可知,该地区是直隶、察哈尔、热河等省份,时间是1911年11月7日以后,内容是一系列武装起义基本以失败告终。结合所学知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次日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主要是南方省份)。因此,南北对比可以得出北方革命形势与南方不同,D项正确;

题干中的革命活动发生在武昌起义之后,排除A项;

材料是“河北省各地起义图”,只是部分地区的革命形势,而且大多失败,不能说明清朝统治已土崩瓦解,排除B项;

图中信息是关于革命形势的,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需要考生掌握武昌起义的经过及影响,识读题干材料信息。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三则材料均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三则材料均涉及中共政权建设,在解放战争前景明朗情况下,这些解放区的政权建设方面的做法会为日后的新中国成立累积经验,A项正确;

材料涉及中共在解放区的政权建设措施,与北平的和平解放之间没有关联性,排除B项;

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的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排除C项;

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应该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以后,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过程中,有些生产队、生产大队乃至公社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继续发展和改革集体经营模式,这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探索农村发展道路的表现,D项正确;

有些生产对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效就是有限的,并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有限”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实际情况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逐渐发展壮大,排除B项;

个体农耕在当时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学会辩证看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并把握题干主旨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古代希腊的)整个制度都是建立在人口的一定限度上的……由于生产力不够发展,公民权要由一种不可违反的一定数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那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建立殖民地形式的)强迫移民”可知,马克思认为古希腊制度建立在人口限度上,且直接民主的设置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有关,而制度发展和生产力不足影响了当时希腊的对外殖民,因此希腊的对外殖民与城邦内部政治经济制度发展有极大关系,C项正确;

马克思除了强调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还涉及制度与殖民的关系,排除A项;

马克思强调城邦内部因素对海外殖民的影响,而非殖民的目的,排除B项;

马克思认为希腊制度建立在人口的一定限度上,与海外殖民活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古希腊城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古希腊城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古时期的西欧地主很难涨地租,封建社会中国统治者强化剥削是常态,据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中西方基层治理上的差异,中世纪西欧,基层治理中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而中国古代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基层治理中地方权限小,排除B项;

主流意识形态的差异跟中西方古代统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差异不相关,排除A项;

经济发展的差距与题意不相关,排除C项;

自然条件的差别与古代中西方古代统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差异不相关,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亚当•斯密”、“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当•斯密提出来自由主义思想,认为社会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就能增加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即能够增加国民财富,适应了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需要,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分工与市场贸易,与社会契约无关,排除A项;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虽然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并非是深远影响,排除C项;

材料观点属于经济思想,不涉及批判封建专制王权,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文化测验”“欢迎你们——假如你们能够翻越的话”可知,美国移民政策带有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痕迹,存在排外主义倾向,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欧亚移民的文化水平高低,排除B项;

材料未体现移民涌入对美国的影响,且移民有利于改变美国族群和人口结构,丰富美国的多元文化等,排除C项;

美国科技并不落后,材料未体现美国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吞没了近1/4的国民收入,国防工业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轻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额却只完成计划规定的80%多,未达到战前水平。1950年农业产值只相当于1940年的9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1950年,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吞没了大量的国民收入,国防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与农业发展缓慢,甚至没有达到二战前的水平,反映出苏联经济发展不协调,仍未摆脱原有体制的束缚,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苏联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苏联的军事实力,也没有美国军事实力的信息,无法得出军事实力能够抗衡美国的结论,排除B项;

D项与史实不符,苏联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根据人口规模和下降趋势来看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比鸟或哺乳动物要大得多。”并结合所学可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0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材料中的保护人类语言相关,D项正确;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名录之一,自1994年以来,为保护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强了文化遗产的监测工作,将存在严重问题的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敦促遗产所在国家采取措施修复和保护文化遗产,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并把古代遗迹看作共同的遗产,认识到为后代保护这些古迹的共同责任,《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有利于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修复,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世界遗产公约》主要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措施等条款,规定了各缔约国可自行确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核和批准。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予以保护。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变化:秦到西汉,由允许私人经营盐铁到盐铁官营;东汉初年,盐铁官营政策废弛;东汉章帝与和帝时期,由恢复盐铁官营到允许民间在交税的前提下经营盐铁买卖。【小题2】示例1:

因素: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权)的需要。

说明:汉初实行无为而知,导致私商势力壮大,威胁政府。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权),推行盐铁官营政策。东汉建立后,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东汉章帝允许民间在纳税的前提下进行盐铁贸易,这一转变有利于巩固东汉政权。

示例2:

因素:少数民族军事威胁的影响。

说明:汉武帝时期,匈奴屡屡进犯边境,威胁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汉武帝通过盐铁官营筹集军费发动反击匈奴的战争。东汉初年匈奴的威胁下降,再加上官员对百姓的盘剥严苛,因此决定允许民间在交税情况下进行盐铁贸易。

示例3:

因素:增加国家财政税收的需要。

说明:汉武帝时期通过盐铁官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极大地提升了政府的经济实力,巩固了国家政权。东汉初年,社会趋于稳定,财政问题不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盐铁官营的弊端日益显现,故东汉章帝允许民间在纳税的前提下进行盐铁贸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盐铁政策。第(1)问,提炼概括材料信息分析作答;第(2)问,概括两汉时期盐铁政策的变化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因素。

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盐铁政策,侧重于考查考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18.【答案】【小题1】理解:清朝前期的边疆政策体现了“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的结合。

清初册封西藏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尊号;康熙帝时,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由中央政府册封。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多伦会盟,确立了对漠北蒙古的正式管辖。

清朝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雍正在西南地区废除了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任答两点即可,解释合理,逻辑严密)

清前期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取得了较好的统治效果。【小题2】特点:通过立法形式加强管理;将解决民族纠纷与困难帮扶相结合;政府主导、政府重视和支持;措施多样、从实际出发;重视民族政策的宣传、检查与落实;注重民族地区人才和干部的培养与选拔;与建国初期的政权巩固相适应;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影响深远。(任答四点即可)

影响: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任答四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第一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第二问结合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答案】特征:例如选择1949—1978年。根据材料“这一阶段强调有计划、有组织、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给与研究体系,逐渐形成中央计划管理的科技体制,但对基础研究的带动力度不够大。”可知这一时期实行高度集中、全面规划的科技体制。结合所学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党和国家制度的方针政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等角度进行阐释。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包围、封锁。党和政府通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形成了高度集中、全面规划的科技体制。由于中美局势紧张,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科技战略转向“自力更生”,取得了“两弹一星”、杂交水稻、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增强了国防力量,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