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液制品行业调研报告_第1页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调研报告_第2页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调研报告_第3页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调研报告_第4页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调研汇报之一:欧美市场“苹果熟了”李健上传时间:-3-2911:18:00

伴随发达国家血液制品市场渐趋成熟,有迹象表明,国际制药巨头正向疫苗产业、基因工程药品、工程抗体类药品投入巨款进行开发。疫苗、基因工程和工程抗体类药品正成为制药行业,尤其是生物制药行业增加驱动引擎。

这是一份血液制品行业深层次调查汇报,内容包括到血液制品国外市场发展、我国市场发展现实状况、中西方行业标准和产品结构差异、我国未来竞争格局预测、领军企业远景等各个方面。整篇文章数据翔实,条理清楚,对行业有很大参考价值,能够说是一份不可多得调研文章。

血液制品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世界各国都有严格监控伎俩。在我国,4月11日,卫生部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9部委共同制订了《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工作方案》,意在深入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关于重点“控制经血传输艾滋病和其余疾病,理顺对单采血浆站监督、管理体制”。该方案要求后,将原来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置单采血浆站转制为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血浆站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建立“一对一”供浆关系;而对于不能完成转制或没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收购单采血浆站,在12月31日限期之后,将被注销《单采血浆许可证》。

2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确定了向高风险药品企业派驻监督员管理制度,要求在3月底前向血液制品、疫苗企业派驻监督员,而随即依照派驻情况,逐步扩大到静脉注射剂和重点监管特殊药品生产企业。

在防治艾滋病成为全球共同课题之时,世界各国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对血液制品采取主动方法,经过对经血传输渠道控制,血液制品行业近年来已显著感受着监控日益严格,市场之外政策原因为这一特殊行业发展提供了很大助力。

因为该文篇幅较长,本版将分5期发表,希望这篇文章能给读者带来阅读惊喜及启迪。

血液制品是从输血医学起源及发展起来一门崭新学科和产业,属于生物制品概念范围,传统血液制品是从血液中提取血浆蛋白或因子浓缩物,是宝贵人源性生物类药品,对许多疾病有着不可代替防治作用,现在尚没有适宜人工代替品。而现在,生物制品(包含血液制品)内涵及外延不停扩大,突破了原来范围,包括到疫苗、基因工程或转基因药品、工程抗体类药品领域。

近年,国际生物制药行业重组吞并风起云涌,拜耳血液制品部被美国Talecris全资收购;史克企业吞并惠氏企业、且又以17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ID生物制药企业;诺华45亿美元收购美国疫苗巨头凯龙企业全力进军疫苗产业;老牌帝国企业百特企业也计划收购相关疫苗产业。

我国现在拥有33家血制品企业都是70年代后逐步发展壮大起来,能够说是站在国际巨头肩膀上成长。血液制品是个高投入、高科技与高风险密集行业,近期披露“佰易事件”衍生出国家对该行业监管不停加强,如驻厂监督员制度、静脉丙球批检、窗口期试点、PCR筛选等。但对企业本身来说,怎样面对浆点改制、献血员管理、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标准、及科研、产品链结构开发,尤其是怎样制订企业远期战略、产品开发战略、企业战略布局及营销战略等,却是摆在各个企业领导者眼前亟需处理严峻课题,行业正处于关键十字路口,不知路在何方。欧美成熟企业发展情况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欧美市场规模

世界血浆蛋白治疗协会PPTA属下MRB机构数据表明,全球原来最早血液制品行业有102家企业,伴随世界范围内陆续发生血液制品安全事件后,各国政府加强了监管,加上企业吞并重组行动升级,现在全球仅剩下不到20家企业(不含中国),其中美国5家,欧洲8家,而且CSL贝林、百特、拜耳、基立福、奥克特珐玛几家大型企业产品就占了血液制品市场份额80%~85%,余下企业仅占14%~20%向疫苗等产业挺进,今后行业集中度将更为凸显。

采浆及产能据PPTA数据显示,,百特、CSL贝林、拜耳、奥克特珐玛、基立福采浆量占了主要市场81%(见图1)。中国是第一人口大国,其全部33家企业采浆量还不如一个国际巨头大,差距不小。

世界主要产品产能主要产品人血白蛋白产能为466吨,折合10g蛋白是4672万瓶,通常规律性增加为1%;静脉丙球69吨,折合2.5g为2820瓶,往年增加率系6%;第ⅥⅡ凝血因子产能为21.74亿国际单位,折合200IU为1087万瓶,期望增加率为1.5%;第Ⅸ因子产能为4.45亿国际单位,折合200IUPCC为222.5万瓶,通常规律性增加为2%;其中包含了亚洲及中国大陆数据(见图2)。

产品链及产品结构国际血制品巨头企业能从血清中提取20多个蛋白因子,而且通常人血白蛋白ALB只占15%份额,静脉丙球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制剂)占30%,凝血因子占30%,特异因子蛋白占17%。生物蛋白胶及黏合剂占8%(见图3);而美国整个市场销售结构百分比更为显著,静脉丙球几乎占了49%份额,其基因重组产品还未计算在内(见图4)。

大型企业瓜分世界市场

世界上血液制品市场主要由CSL贝林、百特、拜耳及新生力量奥克特珐玛等占据(如图5);而全球市场中主要是北美、欧洲市场各占40%份额;我国企业即使综合产能不小,不过产品单一,且结构不合理,价格失衡,静脉丙球和凝血因子等价格偏低,而欧美静脉丙球和凝血因子均是高端产品,因为其结构份额大而占了主导地位,价格相对国内产品较高而占据极大份额,也带动了整个市场销售市值上扬(见图6)。

在产业布局和新产品研发方面,传统血液制品分为白蛋白、静脉丙球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特殊因子蛋白类及生物胶及黏合剂。现在国际巨头正在进行产业布局及新产品开发,主要集中在特殊免疫球蛋白类和特殊因子蛋白类(见表)。

同时,有迹象表明,国际制药巨头正向疫苗产业、基因工程药品、工程抗体类药品投入巨款进行开发。因为,全球疫苗市场量为100亿美元,85%被四大跨国企业所垄断,年增加率为5%;基因工程或转基因药品市场巨大,现在已经达成数百亿美元市场规模,年增加率为25%~30%。疫苗、基因工程和工程抗体类药品正成为制药行业、尤其是生物制药行业增加驱动引擎。

血液制品行业也不例外,国际血制品巨头正进行新产业布局和重组,传统血浆浓缩物提取产业基本保持现实状况,不再巨款投入,而是把更多资源、资金整合到基因工程或转基因药品、疫苗产业以及工程抗体类药品方面,甚至一些低端、关键技术不复杂、含金量不太高基因工程药品或疫苗产业重心逐步撤出欧美发达国家,向低成本高效率亚洲地域国家转移,自己则专心且集中精力投入到高端疫苗、基因工程药品、工程抗体类药品研发和拓展。中国血液制品行业调研汇报之二:我国血液制品发展渐趋理性李健上传时间:-5-811:52:00

血液制品市场被普遍认为是呈慎重增加态势,而且其脉搏将伴随政策强化、原料市场整理、监管方法法规提升以及安全事件突发等影响而波动。在中国,血液制品及疫苗等属于特殊管理行业,与麻醉药品、精神类药品、毒品、放射性药品并列为一类,是国家重点监管对象。尤其是经过1998~来数次治理整理,有力地打击了非法采供血行为,深入确保了血液制品上游原材料安全。现在,国内共有33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含1家被收回证书,3家被取缔GMP证书),血液制品市场总容量为40亿元左右,~以来复合增加率(CAGR)为19%,高于同期其余子行业增加率。人血白蛋白:中生集团统领现在,国内产量约为1400万瓶(折合10g国内1100万,进口300万,不含出口量)。白蛋白市场以国内企业竞争为主,外资品牌尚不组成威胁,但CSL贝林及奥克特珐玛这两匹“黑马”产量已超越国内通常企业规模,向排名前6位企业发出挑战。另外,白蛋白一定时期内还是市场主导产品,中生集团人血白蛋白总产能靠近400万瓶,在行业内占绝对主导地位(见图1)。人血白蛋白在国内还是中期看好,一是人口大国发病率是增加基础;二是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也在增加,医疗保障福利正在完善;三是医疗水平不停提升,以前治疗禁区现在能够常规处理,期望增加率在5%~6%之间。不过,因为民众及基层医疗机构对白蛋白长久用药存在误解和迷信,一部分未被合理临床使用(作者估量在10%~12%)也促进其增加,但伴随健康宣导转变以及处方合理分配,预计增加会有迟缓回落。乙肝免疫球蛋白:应用领域亟待拓展现在,国内乙肝免疫球蛋白(乙免,HBIG)容量刚超出了230万瓶(折合200IU,不含出口量),武汉生物所、蜀阳、光明卫武、蓉生、上海生物所是市场主要占有者,其中,蜀阳、上海生物所招标价格较高。乙免市场面临问题主要是预防肝炎传输中母婴阻断争论,未来发展仍需深入拓展临床适应症和新应用科室。产品开发上,主要是液体剂型研发和双步灭活新技术应用(见图3)。HBIG上市主要目标是预防乙型肝炎感染以及针对意外感染后应急处理,包含乙肝相关器官终末期疾病移植术后预防等,但其销售推广碰到主要问题是中国针对母婴阻断应用是否合理争议。由院士庄辉领衔卫生部课题组已经呼吁,乙免不应用于母婴阻断(孕母仅仅HBsAg阳性)领域,这对乙免应用产生重大影响和负面效应。另外,乙免产品也是鱼龙混杂,内在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也在20~80元不等(折合200IU)。经抽查发觉,真正流通在市场上HBIG与其抗HBs效价与申报时或送检时效价并不一致(部分厂家市场上买回产品独自进行检测,几个主要厂家产品效价并不理想),也影响了临床上防治效果。从短期看,乙免市场容量略微有缩小,主要是母婴阻断领域争论。从长久看,中国乃乙肝大国,HBsAg阳性及患病基数较大,每年有37万患者因终末期肝病或衰竭而死亡,产品应用范围及潜力很大。不过,因为在器官移植供体起源狭窄,尚没有一套健全、公开、合理、无偿捐献器官库及机构组织,影响到现在移植医学领域器官起源,从而左右了未来器官移植手术开展(大规格如400IU或静脉剂型乙免主要应用于乙肝相关疾病移植后HBV复发)。所以,久远来看,存在着乙肝患者基数大与应用领域约束矛盾,所以,HBIG产品应用领域亟待拓展。特殊免疫球蛋白:农村市场大有可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中国HTIG市场容量约为300万瓶(以250IU折算),蓉生、华兰、武汉生物所及蜀阳是主要市场占有者,另外,还有约二成左右农村边缘地域用落后马血清生产TAT治疗。伴随医疗环境及支付能力提升,HTIG市场容量将逐步增大,预期增加率在7%~10%,而且HTIG是TAT升级换代产品,其安全性及防治有效性都远远高于TAT,国外还有静脉液体注射剂上市应用。分析各主要厂商销售量和份额发觉,蓉生、华兰、武汉生物所是主要市场占有者,其中蓉生和武汉生物所招标价格略高,占有竞争优势。华兰产品伴随价格及代理商全国网点有效管理,份额上升显著,大有日后者居上之势。蜀阳产品上市虽晚,但最近在华东地域销售也异军突起。现在存在问题主要是针对TAT代替,企业临床推广关键点主要以概念宣导和知识普及为主。另外,针对高端人群能够尝试开发静脉注射液体剂型。因为职能管理部门对产品全程冷链运输监管比较严谨,所以,企业对产品运输应符合中国药典三部要求执行,以降低无须要纠纷和质疑。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中国HRIG市场容量伴随狂犬病发病率上升而提升。因是狂犬病高发年份,中国狂犬病发病率/死亡率居世界第2位,去年死亡2928人,HRIG市场容量随狂犬病发病率升高而波动,去年达160余万瓶(折合200IU),许多地方因没有狂犬疫苗且HRIG供给不足,造成出现很多死亡病例。所以,HRIG市场容量可预期慎重增加,关键是看政府对养狗证管理执行态度和对流浪狗管理力度。现在,HRIG市场主要占领者是武汉生物所、卫武光明、山东米歇尔等(见图5),真正形成全国CDC销售覆盖只有武汉生物所及蜀阳,山东米歇尔企业产能较大但主要在长江以北销售,没有形成全国网络覆盖,造成局域市场饱和而其余市场空白现象。全国招标价格第一层次有武汉生物所及蜀阳,第二层次有黔峰及光明,第三层次是山东米歇尔及佰易。制约各厂家产能主要原因是特免血浆采集,尤其是最近特免血浆单次采集市场价格上扬,从90元涨至130元等,左右着厂家供给能力。后市预测HRIG今后发展主要取决于狂犬病发病率及政府对养狗证管理态度。另外,许多厂商针对担心情况开始实施产品捆绑销售(如小规格乙免)带动其余产品销售模式。另外,因狂犬病疫苗标准提升致使只有少数狂苗上市,因而,相对HRIG市场前景看好。同时,狂犬疫苗主动免疫接种后14天抗体滴度才上升至有预防效水准,几乎没有应急治疗作用,而HRIG注射后数十分钟到几个小时血中抗体滴度快速上升到保护浓度,对意外咬伤等防治主动有效。再者,很多医疗机构对详细注射部位把握及剂量掌握不娴熟,所以,对基层CDC人员培训和示教也应放在厂家市场推广议事日程中。静脉用人丙种球蛋白:小企业面临窘境,国内静脉用丙种球蛋白(静丙,IVIG)市场约为410瓶(折合2.5g,不含出口量),因为有国家行政禁令,故全部产品均为国内企业生产,蓉生、上海莱士、蜀阳、上海生物所及华兰为主要市场占有者,但全国招标价格高者只有蓉生、莱士、上海生物所及蜀阳等。伴随国家监管加强及法规检测标准提升,今后,规模小企业面临生存难题及窘境(见图2,均不含出口量)。静丙在国内应用也不过10余年历史,距国外26年应用历史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适应症和适用病种选择上保守、适应科室拓展不广、潜在空白领域还很多,还有就是临床应用时普遍治疗有效剂量偏小,这与患者经济基础及支付能力关于。另外,针对疾病疗效上争论也多,相对凸显了几家大企业产品品牌影响力。再者,静丙市场在中国还是鱼龙混杂,出厂价格在30~200元不等(2.5g计算),以致部分低价位品种让高端品种背上“黑锅”,扰乱了市场。同时,因一些产品内在质量低下致使临床疗效欠佳,造成医生产生误解。现在,静丙工艺已向国外靠拢,将逐步摒弃加热生产工艺而选择纳米膜+SD+低pH孵化灭活工艺,真正归属到第三代静丙范围。中国静丙市场短期供给将偏紧,价格会有所上扬,但这些都属于监管加强后出现产品退市及小厂缺供填补性担心,血浆站收购结束及血浆供给秩序理顺后应该很快恢复常态。现在市场推广方面存在问题是怎样宣传适应症和适用病种,怎样拓展临床使用范围,扭转医生思维方式和处方习惯。这些工作需要一个行业团体来做。长久看,静丙市场还有巨大增加空间和潜力:一是处方应用科室远远没有开发足;二是传染病发病降低,而血液病、本身免疫疾病、肿瘤等发病率增多,这是IVIG未来增加源泉;三是患者支付能力增强和医保改进,治疗有效剂量将向国际先进医疗标准看齐,当然,要达成美国、加拿大应用水准还有很长路要走。疫苗:有价疫苗成长最快国内有包含六大生物所在内30多家企业或企业生产(经营)疫苗,41种计划疫苗由六大所垄断,占一类疫苗市场97%以上,六大生物所具备得天独厚优势。中国疫苗市场总盘子在45亿~50亿元左右(依据流感等疫情预测),其中一类疫苗约为10亿元,二类苗(有价疫苗)约35亿~40亿元,六大生物所具备38种疫苗占了整个盘子80%~90%。疫苗市场增加率为15%,其中增加幅度最大是有价疫苗(二类疫苗)市场,间增加了近4倍。现在已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品牌主要是国际四大巨头——葛兰素史克、巴斯德、默沙东及诺华(凯龙)。疫苗市场特点乃政策指导及行政指令原因压倒市场竞争原因。最近民营等企业活跃,也主动涉足抢滩疫苗领域,但国外企业拥有关键知识产权技术,在人才、科研投入、研发创新和技术贮备方面国内企业显得底蕴不足。伴随国际交流增多、观念更新和国资集团包含民营资本进入,这一局面正在逐步改观。另外,眼下国内在研或正临床试验疫苗品种达15只以上,再者,国务院等部委出台文件确保今年后15种疾病12只疫苗全部由政府采购置单为适龄儿童无偿接种。综合以上原因,疫苗行业(不论是预防性疫苗还是治疗性疫苗)均面临巨大发展空间及机会,前景光明诱人,值得巨款投入,尤其是有价疫苗市场非常看好。凝血因子:市场需求日趋扩大凝血因子市场主要产品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和Ⅷ因子(纤维蛋白原改双步病毒灭活正待验证后转发新批文),其中PCC容量为25万瓶(折合200IU不含出口量,见图6)。第Ⅷ因子容量为23万瓶(折合200IU,不含出口量)。中国市场上现在没有进口品种(国家有行政禁令,但基因重组Ⅶ因子产品除外),完全为国内企业生产。国内大型生物所原来有凝血因子批文,因为历史等各种原因日后减产并关闭了生产线陆续退出市场,现在是上海莱士、华兰、上海新兴等企业为市场瓜分者(见图7)。莱士企业PCC和Ⅷ因子也有一定量出口,主要面对东南亚国家及南美洲少数地域。伴随重大外科技术、尤其是器官移植技术进展加紧,对凝血因子需求越越来多,需求也细化,甚至国际巨头基因重组Ⅶ因子已经登陆中国市场。现在,全部凝血因子均要求两步灭活,其生产工艺不难,安全性及产品治疗有效性(产品比活性)最为关键。中国血液制品行业调研汇报之三:血制品产业有六块短板李健上传时间:-5-811:54:002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同意了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持有天坛生物56.27%股份无偿转让给中国生物技术集团企业(中生集团),此次收购后,中生集团可能将采取天坛生物定向增发方式以集团内资产认购上市企业股份。中生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主要骨干企业,注册资本14.288亿元,是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全国最大生物技术企业集团,是我国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疫苗产品等)主要供给者,带有一定行业垄断色彩。央企重组合并战略无外乎要么第一、要么第二,没有第三。若是多年内集团整合资源及转化机制成功,一个类似中石化“航母”即将形成,生物制品行业“国家队”雏形已经能够看到。但我们必须看到,现在血液制品行业尚无真正意义霸主和垄断者。谁主沉浮,还看明朝……

中国血制品产业起步晚,但在行业政策扶持及法规保护下小步快跑,至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集中度不高涣散产业体系,采浆量3500~4000吨,拥有117个单采浆站、10个成熟产品(不含疫苗),在研品种5~6个,低程度满足了当前医疗卫生需求和国家要求血液制品应该自给自足号召,少部分产品(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生物胶等)还走出了国门,实现了对东南亚、中东、北非、南美等非主流市场出口,高调亮相一些国际性大会,甚至在国际凝血因子注册表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不过,与国际巨头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

短板一:资源向大企聚集,源头有待规范血浆决定企业生存及发展,没有稳定浆源就没有发展基石和保障。现在正进行单采浆站脱钩转制并入生产企业为原料车间,以及即将实施浆站GMP管理,有利于实现血源安全管理规范、疏导血浆供给秩序,最终达成血浆供给合理并支撑企业产能扩大。据悉,从已完成血浆站收购进程看,大多数血浆站向排名前6位企业聚集,行业集中度进程(整合及重组)序幕拉开。据笔者亲身考查,国外大企业血浆站无一例外地都在城市区域,如那些教育素质高人群聚集地域、大学城、CBD、高尚居住区、军事基地、兵站等,而且捐浆员也有交通费补助。所以,笔者能够大胆地预测,今后,伴随宣传教育水平提升及健康意识转型,血浆站最终会模仿国外实现从农村到城市原料链战略转移。

短板二:行业规模偏小,综合利用度低衡量血液制品企业两个关键性指标是投浆量和血浆提取分离技术。伴随国家治理整理原料血浆市场力度加强,我国采浆量从历史上4000吨下降至去年3400~3600吨,还没有一个国际制造巨头投浆量大。同时,33家企业投浆量极不均衡,只有排名前5位华兰、蓉生、蜀阳、上海莱士、上生所等投浆量大于300吨,博雅、黔峰、山东米歇尔等六七家企业投浆大于200吨,其余企业规模则更小,无法实现资源优势集中,造成连续割据状态,以致开发技术和产品类同——以人血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为主,凝血因子等开发偏少,高附加值新品鲜有开发(即缺乏“重磅炸弹”),血浆组份闲置或浪费严重,疫苗(以白蛋白作佐剂)只有六大所生产,资源浪费严重。国外血制品企业成长也是经历过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历程。现在,美国仅有5家企业采浆量均大于1200吨,有了规模以后才谈得上效益,才谈得上产业布局及重组。现在伴随血浆站收购靠近尾声,对企业来说是一大机遇,哪家企业占据更多血浆资源,将会在未来竞争中取得先机与底气,有了深入做大、做强保障及基石,才有进行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及重组资本。

短板三:产品结构及利润分摊不合理血液中有150种蛋白因子,现在国外大型企业能分离出17~20种产品,而国内最先进企业也只能分离出9种,通常也只有3~4种,产品销量及占市场份额大主要还是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不论是技术、资本和精力,都根本无法过多地贮备来开发新品种。国内企业75%靠白蛋白支撑,其余是静丙及小制品(不含疫苗),既不能满足临床医疗需要,也无法让企业合理分摊利润,更谈不上开发新产品,资源浪费不说,还造成千军万马狭路相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考评血制品企业主要指标是销售产品结构百分比和吨血浆收益,在国内做得比很好有蜀阳、莱士、蓉生、上生所等,其中蜀阳白蛋白份额占60%,其余小制品占40%,而莱士白蛋白占69%,其余制品占31%。而从单吨血浆收益指标看,莱士、蓉生、蜀阳和华兰等居于前列(见图2)。血制品行业追求是规模效应,开工投料越足,成本分摊越低,相对剩下组份也越多,强迫企业动脑子去开发新产品、研发新药。扩大规模是为了在竞争中占得主导地位,有了规模后企业才有驱动力去开发其余新品,这么恰好使企业进入高速发展良性循环轨道。现在市场上白蛋白偏紧,价格成本日益见涨;静丙市场缺货;凝血因子一样紧俏,这都是过往产品结构单一、问题日积月累造成结构性阵痛,是全部战略布局失衡及产品开发滞后暴发后遗症。

短板四:法规标准有待完善经过一个强制性GMP法规不是很困难,职能机关能够经过飞行检验或寻访抽查等监督,但谁能确保每个企业、每个责任人能长久、忠实地恪守相关法规要求和条款呢?红色警戒线和生死令牌该怎样仲裁及终审?这是一个长久、系统性复杂问题。国内企业大多对厂房生产线建设肯大笔投入,有部分大企业新工业园区及硬件标准堪称亚洲一流,甚至比国外老牌血制品企业还好,但在管理水准、完整安全保障/产品质量理念等软件上投入不足。中国33家血制品企业没有一家经过世界血浆蛋白治疗协会(PPTA)、德国医学管理机构(PEI)组织认证成为其会员。而反观国际排名前8位巨头,无一不是PPTA会员。另外,在献血员管理、窗口期追溯、病毒PCR检测、全部终端产品双步灭活、产品批检及检测标准、新病原识别及灭活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差距(见图3)。PPTA一直关注于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及市场,定时在华举行学术研讨会和血浆管理培训班,也邀请国内相关职能机构人员前往欧洲组员国考查和访问,其高管也访华并拜会了国务院关于领导,表示了愿意帮助中国提升行业整体安全及质量水准意向。另外,最近,我国出台一系列强化监管方法都预示且隐含着一些先进模式及规范要求。能够预见,我国即将出台行业法规要求将与前几年相比有较大跃升。

短板五:市场竞争营销模式制约

行业市场营销模式主要是本土企业和外企竞争。国内企业主要营销模式分别有产品全国总代理、产品低价承包、产品办事处结算体制、部分产品项目承包(代理)、厂商直销模式等,往往依靠商业医药企业,靠传统商务伎俩和脉络关系开拓客户群体,少数企业建立了一支服务于临床医疗机构销售队伍,终端医院及渠道往往掌握在商业企业手里,对销售网络及渠道投入大于对品牌塑造投入。而外国品牌企业采取是代理结合专业、学术推广等形式,即实施一级、二级代理,经过极少数人控制全国庞大经销商队伍,经过区域扁平化管理,使销售和市场溶为一体,全部代表均是学术推广型人才,营销费用基本上经过学术会议、临床试验、科研合作等形式支出,经过“品牌关键广告+高端理念+新临床概念+循证医学论点”来推广产品,非常重视会议质量(包含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前沿进展以及新理念和新指南导入。笔者在这里不评判模式孰好孰劣,只是提出一个问题:跨国制药企业集约化垄断地位深入强化后,是否会抛开医药商业企业自己做商业批发业务,从而大举进入中国呢?依照本人观察认为,中期还不致如此,因为有政府法规及政策管制。同时,学术推广并不能确保药品顺利进入医院药房,商业企业起着法律(道德)风险转移作用,并帮助躲避回款风险、协调政府关系。即使跨国制药企业直接对医院收益相对较低,但跨国企业进入中国目标是寻求垄断利润,因为国外制药工业结构高度分散,使得跨国企业在国外商业模式不能简单地移植到中国,所以,他们需要研究、设计新战略。从中长久看,则取决于国家政策改变和应对国际联盟压力、国内医疗改革和医院运行规范化进程、本土商业企业服务质量及效率改进等。再者,垄断企业地位和市场份额深入提升,能增强他们与中国商业企业议价能力,其结果是令到医药商业企业毛利空间深入萎缩。

短板六:产业链转移和行业整合迟缓中国是人口大国,发病率和病人基数很大,伴随医疗水平、经济情况及保健意识上升,国内企业生产和销售基本有出路,加上疫情暴发如SARS、禽流感等特发性原因,让许多企业产品一销而空,同时使处境艰难企业也枯木发芽、起死回生;正因为有这么特殊市场环境,许多企业只顾及眼前利益,安于现实状况,忙于近期事务,对国际竞争态势及产业改变不敏感或无暇顾及;或因为受各种原因束缚,如外部、内部环境约束,造成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各自为王,相互疏远;或孤芳自赏,甚至相互攻击,没有真正意义上战略结盟和搭档,迎接国际产业链转移准备不足,吞并重组迟缓或流于形式。现在行业状态可比喻为春秋后战国争雄时代,只有单项产品老大,尚无确立真正、公认行业霸主。经过以上数据及市场分析不难看出,中国血制品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即使我国血制品产业起步晚,但起点门槛高,市场准入严格,有行业政策扶持及法规保护,我国血制品发展时机也幸运,防止了国外巨头所经历过辛酸波折血泪发展史。不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若不及时更新观念,提升法规检测标准,强化安全概念及警戒红线,严把产品质量关,以及顺应国际产业改变及竞争态势,及时调整战略布局、适时产业重组、集中优势资源、丰富产品结构、寻求新产品增加点、主动介入新领域竞争等等,这种差距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继续扩大,未来成为国际制药巨头弱肉强食对象。现在乃全球市场一体化,医药市场也不例外,若不能迎头赶上,迎接挑战,我国行业会错过发展良好机遇,丧失在生物制药领域一席之地。中国血液制品行业调研汇报之四:跨国巨头抢占生物产业制高点李健冯幸福张洁夏上传时间:-5-812:01:00

一些跨国巨头有意涉足疫苗、基因药品产业,其目标是化解一些新兴国家仿制药越来越多而造成企业利润下滑压力,同时,也是为了化解公众对制药行业过分关注治疗性药品开发以及热衷于电视广告促销等指责。另外,也是为了把握未来生物医药增加方向和命脉,占领利润制高点。

近两年,不少跨国巨头纷纷介入疫苗、基因工程等药品领域,同时,也将一些关键技术不复杂、生产附加值不高、中低端生物药知识产权技术及制造基地向亚洲低成本、高效率国家转移,这对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来说,不论是疫苗、基因药品还是工程抗体类药品,都将取得大力发展机遇,也使国内企业参加国际疫苗WHO采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质优价廉疫苗成为可能。

只要我们冷静地观察国内血液制品行业形势就不难发觉:传统血液制品界限和范围已经被突破,逐步地向其“远亲近邻”扩展,形成生物制品新概念,其中包含并包括到血液制品、疫苗、基因重组和转基因药品、工程抗体类药品等。

疫苗:四次革命令其生命旺盛

按国际标准分类,疫苗可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

预防性疫苗经历了四次革命:第一次为20世纪80年前减毒活疫苗问世;第二次为80年代中期,重组疫苗或亚单位疫苗上市;第三次为90年代末核酸疫苗或DNA疫苗研究成功,使得快速筛选保护性抗原研究成为可能;第四次即微生物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功效基因组学迅猛发展,当代疫苗学研发,集成了这四次疫苗革命技术和结果,同时也成为预防性疫苗经久不衰主要支撑力。

2月WHO发表资料显示,现在处于研发阶段预防性疫苗有七大类199个品种。现有疫苗及即将面世新疫苗未来可拯救5700多万人(见表1)。

我国疫苗如乙肝疫苗除了CHO外,还有酵母重组技术、汉逊酵母技术,而无佐剂狂犬病疫苗问世以及在研治疗性肝癌疫苗、幽门螺杆菌疫苗、多价肺炎球菌疫苗等,也填补了我国市场空白。

自1980年至今20多年时间里,全球疫苗市场增加了10多倍,而同期,药品销售额仅增加了5倍。据统计,全球疫苗销售额为54亿美元,为75亿美元,年增加幅度约为40%。全球疫苗市场量为100亿美元,未来增加潜力及空间很大。

基因及转基因药:今后发展重点方向

自1972年DNA重组技术诞生以来,基因药品成为生物技术产业中最成功领域之一,也是今后新药开发重点方向,具备宽广市场前景。基因工程药品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小、应用范围广泛而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投资研究开发热点领域,做得大量基因工程药品连续问世,年产值达数百亿美元。

重组蛋白类药品研究,在寻找新药用蛋白因子同时,着重改变已上市重组蛋白药品结构,使其活性更强,半衰期延长,副作用更小,从而达成减小剂量和降低注射次数目标。

现在,我国已经上市基因药品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EPO)、重组干扰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链激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重组血小板生长因子等10余种;在研或试验有TPA、干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葡激酶等9种。

单抗体类:增加和赢利最大

工程抗体类药品分为4型:(1)抗体即包含嵌合类抗体、人源化抗体、全人源抗体;(2)抗体片段(Fab、Fab’、scFV);(3)抗体偶联物或免疫偶联物(由抗体与弹头组成);(4)融合蛋白类型(由抗体片段与活性蛋白两部分组成)。

自1986年美国FDA同意第一个抗体药品——Muromonab-CD3/Orhoclone上市,截至,共有21种工程抗体类药品面市,另外有150余种正在进行动物试验、临床试验,16种进入Ⅲ期临床验证阶段,预计到,将有数百种制品进入临床试验,年销售额将达300亿美元(见表3)。

从已上市21种药品应用领域分布看出(处方科室分布,见附图),这类药品最为活跃适用领域是在肿瘤治疗和本身免疫、风湿性疾病诊治。

依照美国制药商协会(PHRMA)调研汇报,单克隆抗体占据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生物药百分比从20%及23%,升至34%,表明了单克隆抗体药品将会占据越来越主要地位。

另据PharmaceuticalBusiness研究汇报指出,工程抗体药品市场作为制药行业中增加最快、赢利最大市场之一,其和间增加率已经达成了48.1%;该汇报还预测,因为受从嵌合体、人源化到完全人源化抗体等一系列技术发展推进,单克隆抗体药品销售额将达成303亿美元。中国血液制品行业调研汇报之五:谋划市场着眼四大“节点”李健上传时间:-5-812:03:001

标准期待跃升,洋品解禁加剧竞争在我国,血制品行业除了GMP强制性规则外,还有一个针对性更强法规即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已归入《中国药典3部》()。该规程涵盖了从原料血浆到终端产品每个质量、安全保障步骤。从更广角度看,我国血制品产业是从国外引进并站在成功者肩膀上成长起来,国外巨头发展经历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使国内企业少经历了波折和坎坷,尤其是国外大型企业实施和总结出一些法规、理念、制度,如PPTA、EMEA、PEI等机构章程及规范等,比国内现有法规标准更为先进,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可喜是,伴随监管功效加强以及一些方法即将出台(驻厂监督员制度、静脉丙球批检、窗口期试点、PCR筛选等),能够看出,中国职能机关监管力度正在不停加强。从献血员管理及筛选、浆点安全方法及GMP改造、全自动单采、计算机远程联网监控、指纹+条形码+IC卡管理、窗口期追溯检疫、病毒安全检测、多步灭活工艺、质量保障体系、成品批批检等条例制订,能够预见,行业法规跃升将与国际先进理念并轨。同时,行业愈加期待未来在终端产品检测项目细化、增加病毒检测类型、强制PCR、新病原识别及灭活技术创新等方面有着更大进展。PPTA离中国企业并不十分遥远,其血浆和质量管理规范及守则如QSEAL、IQPP等,迟早会变成我国企业出口主流市场敲门砖和质量信心标志。从市场竞争格局看,现在,国家除已放开了国外人血白蛋白进口外,尚设置了行业禁令和壁垒。不过,国内企业对此不要盲目乐观。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些国外大型品牌企业疫苗、基因重组Ⅶ已成功登陆医药市场,另外,其基因重组Ⅷ因子也完成在中国大陆医院Ⅲ期临床观察,正在注册中。能够预言,行业禁令和壁垒或将被重新审阅,包含国外疫苗、转基因药品、工程抗体类药品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医药市场上。

2尚无领军企业重组和纵深发展在即综观全球医药市场,尤其是血液制品行业,国内市场不论品种及市值都非常弱小,现在尚没有一个占绝对优势领军企业;在细分产品上,只有单项产品老大,没有一家形成覆盖开发产品链结构及产能供给上领头羊优势(此优势包含销售额、市场份额、绝对市值、目标医学领域和医院/病患等客户口碑等),甚至带有地域色彩;另外,营销竞争模式差异化不太显著。国内企业资本运作能力不强,有股份制上市企业(包含子企业在内股份制改造)4家,未来可能有部分国外巨头计划在华建立新企业实体,另外,也有香港企业募集资金(可能有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背景)在内地运作血制品企业成功案例。在战略布局及新工业园区方面,华兰、蓉生新工业园区三期工程已经完工或已投产,莱士三期工程正在进行,即将向基因重组药品拓展,太邦生物新工业园区正在谋划论证中,中泰药业等新生产分厂也在实施中。另外还有“黑马”企业正在主动谈判收购疫苗、血制品产业实体。行业已拉开纵深发展及重组序幕。

3呼吁成立协会改变“群龙无首”局面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尚没有一个有组织性全国行业协会,在对外谈判、议价能力及制订行业准则等方面非常微弱,展现“群龙无首”各自为政打天下状态,行内一直有些人士在主动奔走谋划此事,这应该是行业整体利益大事,但牵涉到许多方面事情,现在进展迟缓。因为从全国看,33家血液制品企业分别属于国有企业、上市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等,其起源及股份组成复杂,没有一个真正行业领导者,也没有些人出来组织、协调行业事业;行业内(六大所除外)没有一个召集、统一协调、规范指导、政策辅导、处理纷争组织或协会,这种“散沙”状态,在应对外界风波、市场改变、突发事件、产业重组、行业诉讼或捍卫行业基本利益能力方面均偏弱。行业呼唤这么一个组织,企业也需要这么一个协会。首先,这是一个行业组织,要有些人组织协调,需要有赤诚、有行业影响力企业或个人出面,制订章程和规范,以增强本行业规范、行业操守、政策法规导引以及对外应变能力。

4重视战略策划和营销模式演变企业战略被定义为:企业当局经过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资源能力评价,在激烈市场竞争条件下求得长久生存、发展,取得稳定赢利全局性谋划和行动。说通俗一点,战略就是明白及争取企业明天位置和地位在哪里,战术赢得战斗,战役赢得战场,战略赢得胜利。生物制药企业首先要明白企业未来使命和远景,经过对外部环境分析及内部资源能力评判、整合,制订未来战略和规划,达成提升综合实力、强化竞争力、巩固地位和取得优势目标。传统33家企业每家情况均不一样,每家历史渊源、内部资源等不一样,所以决定了其战略目标及使命也不一样。企业未来竞争战略有三大方向,即扩张型、稳定型、紧缩型战略,和八大模式,即集约化战略、多元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合资化战略、并购战略、企业集团及战略联盟形式战略。想做大做强企业到底是采取哪种战略要因“企”制宜地分析和评判,这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问题,其中按市场战略划分为发展型战略、维持型战略、榨取型战略及撤退型战略。我们要遵照生物制品行业特征来取向,合资、并购、企业集团、战略结盟战略(包含国际化战略)等都是不错选择。详细到营销战略及规划,又分为产品链开发及新品、产品管理价格、销售渠道及网络、服务、品牌策略等,这更是关系到企业综合竞争力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战略详细表现和执行表示,是企业领导者与内部有效沟通,最终达成集体智慧结晶。中国血液制品行业调研汇报之六:霸主还未现身结盟时代降临李健上传时间:-5-814:49:00

包含血液制品在内生物制品产业现在即使处于幼儿成长久,但未来一定是医药行业发展强大驱动力和引擎,产业明天必定阳光明媚,前途无量。

现在,国内有一定规模血液制品企业正悄无声色地进行两项关乎企业今后市场成败工作——收购单采浆站和进行企业转制,试图尽快结束以往计划经济时代行政指令模式,转入市场竞争状态。资源解冻和重新分配,拉开了企业新一轮竞争和战略布局。另外,一些地方政府、集团能从大局出发,割舍眼前利益,打破狭义地域束缚,力促成长背景、企业文化、体制、理念和模式等相近企业进行组合或结盟。有企业开始酝酿整体上市和资本整合。能够预见,血液制品行业明天将迎来“结盟时代”。

寻找行业龙头和黑马

血液制品行业未来决不是个体单打创天下时代,行业特殊性需要战略结盟,国外产业重组及产业链转移形势也呼唤结盟。面对复杂变幻情势,需要组织智慧和力量,需要有久远眼光和惊人魄力,需要团体协作。要知道,船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面对未来大势,企业要提前行动,才能领先一步,如保守观望将失去先机;消极等候更将被吞并和淘汰。

假如说,要在行业中挑选龙头企业话,中生集团最具潜质。中生集团旗下主要资产和业务分布于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兰州、长春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该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覆盖了国内相关领域绝大部分产品,并代表了国内生物制品行业最高科研和技术水平。今年,中生集团整体上市工作正在快步推进,并试图以此为契机,把集团全部资源、人才、机制及产能重新组合起来形成真正集科研开发、生产基地及物流、品牌及营销队伍三大板块,这是非常强大“航母”雏形。要知道,中生集团有院士挂帅科研开发队伍,有强大技术贮备和研发底蕴,具备近400万瓶人血白蛋白、160万瓶静丙、100万瓶乙免、150万元破免等产能,加上近38种疫苗品种和30亿元市场销售,其市场控盘能力和扩张能力极难有对手能匹敌。另外,还有行业政策扶持及行政指令协调,如若干年内整合资源成功及优化配置机制顺利,一个行业巨无霸和寡头将会形成。

在大家视线都集中在中生集团这个龙头老大身上时,行业一匹“黑马”悄然隐现。近年来,齐鲁大地一家雄心勃勃企业一直默默苦练内功,蓄势待发。其不论是在浆站收购、资源配置、新产品研发、人才招引、产品结构及赢利能力、销售网络覆盖、资本运作等方面都非常成功。据知情人士分析,该企业7大产品销售额达成了近2亿元人民币,产品结构中白蛋白占了71%,小制品占了29%,企业税后利润近6000万元,在行业备受瞩目。最近还刚才成功募集一批境外资金作为战略投资者,未来其产能和产品市场拥有率将会不停加大。另外,该企业正在主动谈判,准备收购一些企业且介入新兴增加领域如疫苗等;另外,企业新产品也在陆续开发,其控股方母企业集团可能具备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背景。由此笔者大胆预测,这原系六小生物制品所改制来企业有可能成为行业里一匹“黑马”,让我们拭目以待。

外资涉足产业深层

行业资深人士分析,国际巨头最近进入中国医药市场步伐不停加紧,详细表现在产品(人血白蛋白不在此分析)和资本市场登陆。

产品登陆:国际巨头不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