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菲沃泰-PECVD聚合纳米薄膜龙头第二曲线汽车防护前景可期公司概况:多元化转型中的消费电子纳米薄膜龙头历史沿革: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同年12月成功生产出国内首台FT-35X行星转架纳米镀膜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装备,该设备于2018年通过江苏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被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2017年公司开发出了应用于电子设备内部PCBA板的双层防液防气纳米薄膜,并于同年成为华为手机纳米薄膜产品供应商;2018年公司成功研发出多层耐腐蚀纳米薄膜,并于同年进入vivo和小米供应链;2019年公司通过改进化学单体系统和等离子电源系统研发出了更适合制备大厚度纳米薄膜的FT-35XMC设备,并于同年设立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2020年公司成立菲沃泰美国;
2021年公司荣获工信部公布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并于同年成立菲沃泰越南;2022年8月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股权结构: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其实际控制人为宗坚、赵静艳夫妇,截至2022年9月30日,宗坚、赵静艳通过FavoredTech(香港)合计持有公司62.16%的股份,其中宗坚系公司创始人,且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对公司重大决策及经营管理具有决定性影响,而赵静艳担任公司董事,参与公司实际经营决策。公司目前拥有5家全资子公司(菲沃泰无锡、菲沃泰香港、菲沃泰深圳、菲沃泰越南、菲沃泰美国)和1家分公司,不存在参股公司。主营业务:公司致力于研究和发展适应复杂应用环境的纳米材料技术,主要从事高性能、多功能纳米薄膜的研发和制备,并为客户提供纳米薄膜产品及配套的镀膜服务,同时根据客户需求销售纳米镀膜设备。目前公司的纳米薄膜产品系列包括单层阻液纳米薄膜、双层防液防气纳米薄膜和多层耐腐蚀纳米薄膜,主要应用于手机、耳机、电子阅读器、可穿戴电子设备、无人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起到对外部提供整体防护,对内部重要零部件进行精准防护的作用。目前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华为、小米、苹果、vivo、亚马逊等一系列全球头部科技企业,并与其产业链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工艺与技术:材料配方方面,公司建有材料单体数据库,针对不同场景需求均可选择恰当的化学材料予以加工。制备工艺方面,公司以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和等离子体聚合技术为核心制备高性能、多功能的纳米有机高分子薄膜。PECVD操作方法灵活,工艺重复性好,尤其是可以在不同复杂形状的基板上沉积各种薄膜。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下利用等离子体聚合技术,能够实现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以较快的速度沉积薄膜,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基材,可广泛应用于防护材料、光学材料、医用材料与电子材料等领域。纳米镀膜设备方面,公司通过电源控制、功率控制等技术,实现对等离子场的精确控制;通过大腔体设计增加可容纳待镀物件数量,提升了生产效率;通过行星转架的设计提升了纳米膜层均匀性,稳定了产品质量。行业与地区分布: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消费电子行业,2018-2021年主营业务中消费电子行业占比分别为
99.02%/97.76%/98.89%/98.68%,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机、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且产品迭代速度快,市场教育成本低。其他领域的收入主要来源于LED屏、安防设备、室外电子设备等,自2019年以来其他领域的收入占比逐年增长,表明公司纳米薄膜产品的应用领域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地域上来看,公司产品以内销为主,主要集中在华南、华北地区,与华为、vivo等消费电子厂商聚集于华南、小米聚集于华北的区域分布特征较为匹配。2021年公司来源于华东地区的收入占比增幅显著,主要是随着苹果公司耳机类和配件类项目逐步进入量产,公司来源于苹果公司EMS厂商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的收入规模提高。公司境外收入主要来源于苹果公司部分在越南开展的耳机类业务,金额较小且占比较低,2021年该占比仅为7%。营收与利润:2018-2021年公司的收入规模持续扩大,主要系随着消费电子产品使用场景的多元化,消费者对其防液、耐腐蚀等性能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同时消费电子产品逐渐向轻薄化、小型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纳米薄膜制备技术市场认可度逐渐提高。2018-2021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80.4%和38.0%。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规模增长放缓,系受下游消费电子需求增长放缓影响,实现营收2.91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增长14.6%。营收结构与利润结构:2019-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单层阻液纳米薄膜与双层防液防气纳米薄膜,其中单层阻液纳米薄膜在这三年中占比分别为58%、75%、42%;
双层防液防气纳米薄膜占比分别为40%、19%、13%,2021年多层耐腐蚀纳米薄膜占比显著提升至38%,仅次于单层薄膜产品,此外,公司于2021年起销售纳米薄膜设备。从毛利润的角度看,单层阻液纳米薄膜为主要贡献力量,2018-2021年其毛利占比分别为54%、61%、79%、56%,同期双层防液防气纳米薄膜毛利润占比有所下降,而多层耐腐蚀纳米薄膜开始逐渐发力,至2021年其毛利占比达21%。利润率情况:2018年-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净利率和销售毛利率保持同频。2018-2020年公司销售毛利率维持在75%以上,处于较高水平,2021年毛利率降至58.1%,主要是受各类生产模式业务规模占比变化的影响,在华为减产以及苹果项目逐步进入量产阶段后,毛利率较高的驻外融合模式业务占比有所下降,而毛利率较低的驻外独立生产模式业务占比有所提高。按公司主营产品进行区分,2018-2021年单层阻液纳米薄膜的毛利率分别为83.3%、82.8%、81.3%和78.6%,较为稳定,同期双层防液防气纳米薄膜毛利率分别为68.4%、75.1%、66.3%、58.6%,多层耐腐蚀纳米薄膜毛利率波动较大,2021年仅为33.2%,主要系产品平均售价变动。公司纳米薄膜设备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其2021年毛利率高达85.5%,主要是由于终端客户亚马逊对于设备技术要求较高,但对价格的敏感性较低,且公司是亚马逊电子阅读器项目纳米镀膜设备唯一境内供应商。费率情况:2019年至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从52.0%降至42.4%,呈现优化趋势,其中销售费用率降幅度最大,下降4.67pcts,但公司的销售费用率整体较高,主要是由于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且处于成长期。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上升至52.28%,达2018年以来高点,主要系公司业务扩张下管理费用上升所致。从费率构成来看,2022前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6%、35.4%、12.3%、-0.9%,管理费用率较高主要系职工薪酬和法律咨询服务费用占比较高,且越南子公司生产储备的投入带动运营管理成本上升。资产负债率与现金流:2018-2021公司资产负债率在30%上下波动,表明公司资本结构和整体偿债能力较为稳定,2018、2019年与2021年流动比率均低于2,而2022Q1-3其值快速提升至18.9,短期偿债能力大幅提高。2018年-2022年前三季度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32、0.50、1.34、0.41、0.52亿元,2021年其值大幅下降,主要系公司为配合与苹果公司合作项目的需求,支付的商品、劳务采购款项以及职工薪酬均有所上升。总的来看,2018年-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收现比整体大于1,收入变现能力较高。行业分析:纳米材料高速发展,PECVD薄膜有望构筑近百亿市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产业链庞大,预计2022年国内市场规模2031亿元纳米材料具有异于普通材料的光、电、磁、热、力学、机械等性能,在制造业的诸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该尺度范围作为基本结构单元构成的材料,可分为零维、一维、二维纳米材料。其中,零维纳米材料主要是纳米粉末和纳米颗粒(粒度一般在100nm以下),可作为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吸波隐身材料、磁流体材料等;一维纳米材料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可作为微导线材料、微光纤(未来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重要元件)材料、新型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材料等;二维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纳米薄膜、纳米片等,可作为微导线材料、微光纤(未来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重要元件)材料、新型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材料等。纳米材料行业产业链庞大,上下游代表性企业众多。1)纳米材料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料供应、生产及制造设备,设备主要涵盖粉碎、混合/分散、测试等涉及到纳米材料制备、加工的设备。上游的生产及设备制造商主要有江南化工、和佳医疗及德方纳米;2)中游为纳米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及石墨烯的生产,包括纳米粉体、纳米薄膜、纳米纤维、纳米块体,还包括以此加工形成的纳米复合粉体、纳米磁性液体、纳米涂层材料、纳米改性纤维及金属/陶瓷/塑料基等纳米复合材料。中游纳米薄膜行业以菲沃泰最具代表性,纳米纤维行业则有福能股份、山东赫达等企业,而纳米复合材料领域则以国瓷材料、安泰科技和
欧菲光最具代表性。此外,新兴的石墨烯行业也有先丰纳米、方大炭素和烯碳新材等龙头企业;3)下游涵盖了传统工业、电子信息、机械、医药、储能、日化、国防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代表企业众多。我国纳米材料市场正高速发展,全球纳米材料市场空间巨大。我国纳米材料技术研究
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并于二十一世纪起随着法规、行业标准的完善进入高速、健康的发展阶段。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我国纳米材料市场规模约为2031.0亿元,较2016年的692.8亿元明显增长,对应2016-2022年CAGR达19.63%。随着技术革新带来的性能优势、应用场景增多以及下游需求升级,纳米材料市场仍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据市场调研机构PrecedenceResearch预测,对应2021-2030年全球纳米材料市场规模CAGR达18.05%。据2017年发布的《国之大器始于毫末——中国纳米科学与技术发展状况概览》(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披露,我国在纳米领域发表的SCI论文累计数量已位居全球第一,相关专利申请量已达20.9万件,占全球总量的45%,料将充分受益于全球市场的发展。纳米薄膜:兼备传统和纳米材料双优势,电子、汽车、光伏等应用前景广阔纳米薄膜兼具传统复合材料和现代纳米材料二者的优越性。纳米薄膜是指由尺寸为纳米数量级的组元(1-100nm)镶嵌于基体所形成的薄膜材料,1)按层数划分,分为纳米单层薄膜和纳米多层薄膜;2)按微结构划分,分为纳米微粒薄膜和纳米厚度薄膜;3)按组分划分,分为有机纳米薄膜和无机纳米薄膜;4)按薄膜的构成与致密性划分,分为纳米颗粒薄膜与纳米致密薄膜。当粒子的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其声、光、电、磁、热、气敏等性能将呈现新的特性,如光学特性表现为吸收光谱的蓝移与红移,如电磁学特性表现为单轴磁各向异性和巨磁电阻效应等,因此纳米薄膜在消费电子、医疗器械、汽车电子、光学材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是液相法和气相法。液相将含有多种成膜组分的液体化学材料,采用刷涂、喷涂等工艺将液体材料涂覆于待镀物件表面,再经室温固化、加温固化、紫外光固化等步骤形成一层高分子防护薄膜,但膜厚和均匀性均难以控制,且膜厚一般是微米级,主要用于传统工业领域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的防水、防腐蚀、防磨损,该湿法工艺不适合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等不可浸泡的基材。气相法利用气相中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在表面沉积具有特殊性能的薄膜。采用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的纳米薄膜纯度高、杂质污染少,而且可以通过调节真空度、沉积温度等因素实现对纳米材料的组成成分、尺寸和维度的精准调控。根据沉积过程中有无化学反应发生,气相法可分为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通常CVD较PVD绕镀性能更优,薄膜材料更能均匀覆盖基材表面沟壑。相较于其它化学气相沉积技术,PECVD技术制备的膜层更均匀、表面质量更好、应用范围更广。化学气相沉积根据反应条件、所用材料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五类: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以及原子层沉积(ALD)。其中,等离子体是由阳离子、中性粒子、自由电子等多种不同性质的粒子所组成的电中性物质(其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电荷量相等),是除去固、液、气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是物质的高能状态。PECVD是指采用等离子体处理的方式将反应性气体激活,随后通过化学反应沉积薄膜层。PECVD技术特点包括:1)沉积温度低;2)能降低因膜/基材料线膨胀系数不匹配所产生的内应力,薄膜与衬底结合力好,可以在不同复杂形状的基板上沉积各种薄膜;3)沉积速率相对较高,利于形成高致密度、高性能的薄膜;4)操作方法灵活,工艺重复性好。PECVD应用在不断发展和扩大,可用于制造半导体中的绝缘和钝化膜(如等离子氮化硅膜)、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高分子薄膜、耐磨抗腐蚀的TiC膜、氧化铝阻隔膜等。PECVD纳米薄膜在各个应用领域均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较于普通聚合技术,PECVD聚合技术能形成具有高密度网络结构的纳米薄膜,且可根据不同下游需求定制出具有防护、透光、减阻等不同特性的材料。从行业广度来看,PECVD聚合纳米薄膜材料的防水、防腐蚀、阻气功能已经在智能手机、耳机、电子阅读器、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等电子消费品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除此之外,其在光学仪器、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各行业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汽车工业中的胎压传感器保护、方向盘开关表面保护、电池防水,医疗领域的助听器组件防水、医疗器械组件防护。从行业深度来看,PECVD聚合纳米薄膜在各个细分应用领域已从整机、结构件的表面防护逐渐渗透到内部元器件、电路板及芯片的保护,从整机到零部件的深入渗透打开了纳米薄膜广阔的市场空间。1.消费电子领域:成熟下游市场拉动PECVD聚合纳米薄膜市场增长随着消费电子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使用工况的愈加复杂,消费电子产品内部电路板防水、防潮、防腐蚀以及外部机身防水、防磨等需求持续提升,叠加TWS耳机、手机等产品持续扩张,PECVD聚合纳米薄膜需求持续增长。PECVD镀膜产品主要应用于耳机、手机等消费电子行业,结合已经拓展的应用领域,首先假设未来下述应用领域均采用PECVD技术,即技术渗透率为100%:耳机领域在以下假设下:
1)据Canalys数据,2021年全球TWS耳机占比已超智能耳机出货量的60%,且未来其占比仍将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认为TWS耳机是当前全球耳机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2)据《2021TWS耳机行业白皮书》(我爱音频网)预测,2021-2024年苹果/安卓耳机出货量分别为1.20/1.37/1.54/1.58、2.36/2.95/3.48/3.93亿台,对应2021-2024年CAGR分别为9.6%/18.5%。我们假设2025年苹果、安卓耳机出货量增长率与2021-2024年CAGR持平,则预计2025年苹果/安卓耳机出货量分别为1.73/4.66亿台;
3)基于菲沃泰招股说明书中关于苹果/安卓耳机出货量和市场规模的数据,我们计算可得2021年1-9月的苹果/安卓耳机单机涂层价格,我们假设2022年苹果/安卓耳机单机涂层价格与2021年1-9月保持一致。我们认为未来耳机纳米镀膜平均销售单价或有一定降价趋势,苹果耳机目前防护较为到位,而安卓耳机仍存在内外部双重防护预期,涂层面积仍有提升空间,其涂层面积增幅或将大于镀膜单价降幅,因此我们假设苹果耳机/安卓耳机单机涂层价值量于2022-2025年年均变动率分别为-1.0%和+1.0%;
综上,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耳机领域PECVD聚合纳米薄膜市场规模分别为20.8/23.7/25.2/28.4亿元,对应2022-2025年CAGR为10.9%。手机领域:在以下假设下:
1)基于菲沃泰招股说明书中关于手机出货量和手机整机、手机主板及电路板等市场规模的数据,我们计算可得2021年1-9月的手机整机、手机主板及电路板等单机涂层价格,我们假设2022年单机涂层价格与2021年1-9月保持一致。由于手机主板及电路板防护要求更高,我们假设手机主板及电路板单机涂层价格于2022-2025年年均变动率为2.0%,而手机整机及其他部件单机涂层价格于2022-2025年保持稳定;
2)IDC预测,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为12.7亿部,并于2023年同比增长5.2%,对应2022-2027年CAGR为1.4%。我们假设2022-2025年全球手机出货量CAGR与2022-2027年数据持平,则2023-2025年CAGR为-0.4%,对应2022-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为12.70/13.24/13.18/13.12亿部;
综上,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手机领域PECVD聚合纳米薄膜市场规模分别为23.2/24.3/24.3/24.3亿元,对应2022-2025年CAGR为1.7%。其他消费电子领域:在以下假设下:
1)基于菲沃泰招股书中对各消费电子产品纳米镀膜2022-2024年的价格预测,我们假设服务器光模块/无人机单机涂层价格于2025年较2024年分别增加-0.9%/0.4%,并假设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单机涂层价格于2025年保持稳定;
2)据Canalys预测,2025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出货量将分别达2.88/1.82亿台;据EVTank预测,2025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出货量将达0.51亿台;
3)基于菲沃泰招股书中各消费电子产品出货量预测,假设服务器光模块/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分别于2025年较2024年上升6.7%/10.0%,假设苹果电脑配件/电子阅读器出货量较2024年稳定;
综上,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其他消费电子领域PECVD聚合纳米薄膜市场规模分别为10.6/10.9/11.5/13.2亿元,对应2022-2025年CAGR为7.6%。PECVD聚合纳米薄膜消费电子领域渗透率料将难以达到100%在以下假设下:
1)据菲沃泰招股书披露,苹果公司新一代及未来将推出的耳机均将采用PECVD聚合纳米镀膜技术,出于谨慎原则我们预测苹果耳机市场PECVD聚合纳米薄膜渗透率约稳定在70.0%;
2)据菲沃泰招股书披露,公司2021年在华为和小米手机整机镀膜中的渗透率已分别达54.9%和74.3%,手机防水、防腐蚀需求较旺盛,但鉴于其他手机品牌中PECVD镀膜的导入需要一定时间,我们假设手机领域PECVD渗透率约稳定在50.0%;
3)由于其他消费电子产品防护需求较低,我们假设除苹果耳机、手机外其他电子产品PECVD聚合纳米薄膜渗透率约稳定在30.0%;
综上,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消费电子领域PECVD聚合纳米薄膜市场规模分别为26.4/28.6/29.3/31.3亿元,对应2022-2025年CAGR为5.8%。2.
新能源车领域:防护需求多样化,市场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新能源车领域对PECVD的需求主要集中于汽车电子及汽车部件防护中。由于PECVD聚合纳米薄膜优异的电子防护性能,其在新能源车BMS系统、升压充电系统、中控系统等电子部件中均存在较大的应用空间,并有望在未来为PECVD聚合纳米薄膜贡献市场规模。此外,汽车灯罩及内饰面由于存在耐磨、增硬的防护需求,PECVD聚合纳米薄膜可通过调整薄膜配方实现相应防护。在以下假设下:
1)据菲沃泰披露,目前PECVD聚合纳米薄膜已渗透至新能源车汽车电子领域的BMS系统/后视镜执行器/压力传感器/主板数据连接器/升压充电板/中控/氛围灯/EPS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线束等领域,我们根据汽车电子部件的常规尺寸假设其薄膜喷涂面积分别为
180.00/40.94/1.56/2.00/5.00/77.38/0.30/168.00/15708.00平方厘米;
2)由于新能源车电子的防护需求与手机电路板、主板的防护需求类似,因此我们假设其将使用双层防液防气纳米薄膜;
3)据菲沃泰招股书披露,双层防液防气纳米薄膜产品2019-2021年单件价格为0.14-0.16元,对应手机主板镀膜面积为40平方厘米,即每平方厘米镀膜价格分别为:0.00350/0.00375/0.00400元,我们假设该价格于2022年保持稳定,并于2023-2025年小幅上升至0.00425元/平方厘米;
4)我们基于对三防漆汽车电子防护市场的测算得到三防漆汽车电子镀膜市场的平台期渗透率约为40%,结合三防漆汽车电子防护市场的渗透率情况,假设PECVD由于其防护优势,在新能源车电子防护市场渗透率提升较快,并于2025年达平台期,则预计2022-2025年渗透率分别为10%/20%/30%/40%;5)据菲沃泰披露,新能源车其他部件镀膜领域的主要应用包括汽车灯罩镀膜及汽车内饰面罩镀膜,我们假设汽车单个灯罩镀膜面积为20*10=200平方厘米,且中控台内饰面罩镀膜面积为0.5平方米;
6)由于新能源车其他部件对PECVD聚合纳米薄膜的镀膜需求主要为耐磨及增硬,我们预计其将使用调整配方的多层纳米薄膜,但价格较光伏用多层纳米膜进一步下探,预计每平方米单价为5180*(1-60%)=2072元;
7)由于新能源车其他部件相较于新能源车电子部件的镀膜需求迫切度较低,我们假设PECVD聚合纳米薄膜在新能源车其他部件的镀膜渗透率将较低,预计2022-2025年的渗透率将由3.0%提升至7.0%;8)据中信证券研究部新能源汽车组预测,2022-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075/1413/1809/2410万辆;
综上,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用PECVD聚合纳米薄膜的市场空间分别为4.6/8.7/14.6/26.9亿元,对应2022-2025年CAGR为80.5%。3.光伏领域:相关应用仍待落地,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由于光伏发电设备所处工作环境多样性高,盐雾、灰尘、水汽等外部因素将会对光伏组件形成腐蚀或减小光伏组件透光性,从而影响光伏组件发电效率。PECVD聚合纳米薄膜能够为光伏组件提供防腐蚀、防水、防潮气等防护,在相关应用落地后有望依托于全球光伏市场的高景气度迎来市场空间放量高增。在以下假设下:
1)由于光伏组件对防腐蚀、防水均存在需求,我们假设光伏领域PECVD聚合纳米薄膜将使用多层耐腐蚀纳米薄膜;
2)据公司招股书披露,2021年度公司多层耐腐蚀纳米薄膜单件价格为2.59元/件,主要用于耳机主板及电路板、部件等领域,我们假设耳机单件镀膜面积为5平方厘米,且假设公司多层耐腐蚀纳米薄膜价格代表行业均价,则每平方米多层耐腐蚀纳米薄膜价格为2.59/5*10000=5180元/平方米;
3)由于光伏组件对于纳米薄膜防护的精细度需求低于耳机产品,且光伏镀膜面积较大,我们假设光伏组件用多层纳米薄膜将较耳机产品降价40.0%,即2022年光伏镀膜单价为5180*(1-40%)=3180元/平方米;
4)假设光伏薄膜领域随着市场高增,价格将逐渐下行,我们预计每年降价5.0%-10.0%;5)我们根据国内新增光伏组件功率调研结果,假设2022年每平方米光伏组件功率为200W,且此后随技术提升每年提升10.0%;
6)据中信证券研究部电新组在《【中信证券制造】2023年1月金股》中预测,2022-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分别为250/350/435/520GW;
7)由于PECVD聚合纳米薄膜目前在光伏领域暂无应用方案落地或处于验证阶段,且由于拥有光伏领域PECVD镀膜保护的厂商产能有限,我们判断光伏领域PECVD聚合纳米薄膜于2022-2023年暂无渗透,并将于2024/2025年提升至0.02%/0.05%的渗透率;
综上,我们预计2024-2025年全球光伏领域PECVD聚合纳米薄膜市场规模分别为6.4/15.6亿元。总结:
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PECVD聚合纳米薄膜市场规模分别可达31.0/37.3/50.3/73.8亿元,对应2022-2025年CAGR为33.5%。竞争格局:PECVD薄膜准入门槛高,全球呈现寡头竞争格局电子消费品防护市场呈现结构防护和涂层防护相互补充、相互替代的格局,而涂层防护则呈现多种技术手段并存的格局。目前电子消费品防护领域主要分为结构防护及涂层防护,根据技术手段的不同,涂层防护领域可分为三防漆、派瑞林镀膜及PECVD镀膜等路线:结构防护:提出时间最早、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电子消费品防护技术结构防护是最传统的防护手段,防水胶圈、胶条、胶黏剂、密封扣座等均为常见的结构防护形式,结构防护集中于外部防护,在外部结构件的防水处理成本较低。防护结构防护领域主要的供应商包括广东方振、Starlim&sterner、3M公司等。由于结构件存在易老化、在受摔落等撞击下结构件易受损从而导致防护失效、难以适应电子消费品小型化&精细化等缺陷,涂层防护开始兴起,并对结构防护进行替代。涂层防护:技术手段处于迭代阶段,市场中三种技术手段并存三防漆:最早期的涂层防护手段,技术门槛低但缺陷明显。作为最早期的涂层防护手段,三防漆采用喷涂工艺将涂料涂敷至线路板表面,主要用于保护电路板的防潮、防盐雾、防霉等防护,但具有膜层致密性差、厚度大、污染重、难以完全涂覆产品表面的缺点。相关厂商包括:回天新材(300041.SZ)、唯特偶(已申报创业板)、DowCorning(道康宁)、Humiseal(西米化学)等;派瑞林镀膜:性能较三防漆明显改善,高温加工条件影响薄膜附着力。派瑞林镀膜采用LPCVD技术路线,较三防漆具有更强的膜层性能和绕镀能力。但派瑞林镀膜通过加热方式为反应提供能量,膜层沉积速率较低,且高温条件下膜层易发生形变,对薄膜附着力产生影响。采用派瑞林技术的企业包括:
HZO、百腾科技等;PECVD镀膜:性能持续提升的新兴技术路线。相较于派瑞林镀膜,PECVD镀膜在膜层性能、绕镀能力和适用基材的广度等领域进行提升。但目前PECVD镀膜设备复杂昂贵,设备成本较高,且存在较高的维护技术门槛。目前采用PECVD技术路线的公司主要包括:菲沃泰、P2I等。PECVD纳米薄膜具有可组合搭配、防护能力强、成本低等优势,正逐步替代三防漆、派瑞林等市场。1)结构防护对于有充电接口或音频输入输出的产品,不能有效实现防护效果,并且使用过程中结构件老化、摔落磕绊等意外磨损会对产品的可靠性产生影响。单一采用结构防护成本较高,可靠性也相对较低,尽管PECVD纳米薄膜不能完全替代结构防护,但若和结构防护进行合理组合,用纳米镀膜在微观上实现整体的包裹之后再进行组装,即对结构以及密封辅料做减法,则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同时优化成本和外观设计;2)三防漆采用湿法喷涂的方法,无法避免环保问题,且三防漆的膜层通常厚度比较大,影响元器件整体散热效果和电子信号传输,而PECVD技术可做到与三防漆成本接近;
3)派瑞林膜厚度通常为几十微米,但PECVD能够在更小的单位膜厚上实现相同的防护能力,且成本更低。因此能够精准控制膜层厚度、膜层性能更优、绕镀性能更好、适用性更广泛的PECVD纳米薄膜正在逐步占据原有的三防漆、派瑞林镀膜市场。PECVD技术和设备壁垒高,全球呈现寡头竞争格局。PECVD技术是一门复杂的工艺,除了要保证淀积薄膜的质量,掌握和精通其工艺原理及影响薄膜质量的各种因素(如真空度、沉积温度、基底表面光洁度、公转速度、蒸发速率等)外,还必须保证设备的稳定性。由于PECVD存在较高的技术和设备门槛以及生产成本,电子防护市场中采用PECVD工艺的企业较少,市场集中度较高,全球主要参与者包括菲沃泰、P2I、HZO及Europlasma(后三者均未在境内外上市),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态势。其中,菲沃泰与P2I在电子消费品领域优势明显,客户数量及客户体量均明显高于其他两家企业。菲沃泰在直接竞争中技术实力及产品性能整体较P2I占优。菲沃泰招股书说明书称,据下游某主要客户反馈,公司在与P2I的直接竞争中镀膜效果更均匀、纳米薄膜除膜厚度更可控。从膜层功能上来看,公司能达到的防水等级最高为IPX5,P2I只提供到IPX3,IPX5暂未提供方案;从镀膜时间来看,公司的镀膜效率更高;从疏水指标水滴角来看,公司与P2I相同。综上,公司的整体技术实力和产品性能均优于P2I。公司持续深耕消费电子市场,全球市占率提升显著。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在手机及TWS耳机镀膜渗透率为100%的前提下,公司2021年在全球手机镀膜市场的市占率约为13%,在TWS耳机镀膜市场的市占率约为7%,且公司在华为手机整机镀膜的渗透率已由2019年的22%提升至2021年的55%,在小米手机整机镀膜的渗透率已由2019年的16%提升至2021年的75%,公司头部效应愈发明显。在公司无锡总部生产运营基地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其年产240台镀膜设备的产能将助力公司全球市占率的进一步提升,我们预测2025年公司全球手机镀膜和TWS耳机镀膜的市占率将分别达45%和12%。投资亮点:PECVD技术构建核心竞争力,纳米薄膜领跑与蓝海撬动者亮点一:专利—收入转化成果斐然,PECVD技术全球一马当先研发持续发力,核心技术人员组织架构清晰。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持续上升,研发投入年均占比为12.36%。2019至2021年,由核心技术产品带来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99.40%、99.56%、96.93%。此外,公司员工总计736名,其中研发人员为79人,占比达11%,核心技术人员有5人,均具备扎实、突出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专利—收入转化成果斐然。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合计79项(含境外发明38项),均与主营业务相关。剔除同一技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申请的发明专利后,发明专利数量为46项,其中26项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56.52%,专利向收入的转化成效显著。从专利类型分布来看,在总计135项专利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分别占58.52%、40.74%,而外观设计专利仅有一项。三位一体核心技术,满足多方位需求。公司目前已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具备在设备设计、材料配方研制、制备工艺改进等各方面的持续创新能力,拥有行业一线实践经验与创新前沿技术协同的研发运行模式,在巩固公司现有市场地位的基础上紧跟纳米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在新兴行业应用领域持续积累技术储备,提前布局。防护行业竞争激烈,公司脱颖而出。公司主要竞争对手来自同样采用PECVD技术的同行业可比公司P2I、HZO、Europlasma,还包括采用结构防护技术路线的Starlim&sterner、3M公司等,采用三防漆技术路线的回天新材、DowCorning等,采用派瑞林技术路线的HZO、百腾科技等。通过多年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公司在与境内外同行业直接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获得客户认可,成为全球头部科技企业的稳定供应商。PECVD技术和设备壁垒高,公司核心技术优势显著。等离子体聚合纳米薄膜的制备是高分子材料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纳米气相沉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融合,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公司在高分子材料、等离子体物理、化学气相沉积、机械制造工艺等方面掌握多项核心技术:1)能够自主设计生产纳米镀膜设备;2)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配方及制备工艺;3)所制备的纳米薄膜具有功能丰富、适用基材范围广、制备效率高以及产品质量稳定等技术优势。能以较低膜厚实现同等防护,公司技术指标国际领先。选取Europlasma各系列产品所能达到的最高技术指标与公司的纳米薄膜产品进行比较:①阻液功能的纳米薄膜:二者均能使水滴接触角大于120度,实现IPX2-IPX4级别的防水,但公司能以10-20nm的膜厚实现上述性能,Europlasma的同类产品膜层厚度为50-500nm;拒油测试等级公司能达到7级,Europlasma同类产品拒油测试等级能到达8级,Europlasma能达到的防油效果高于公司;镀膜时长公司为55分钟,Europlasma为0.5-1小时;②防汗、防腐蚀功能的纳米薄膜:公司的纳米薄膜产品能以1-2um的膜厚实现最高至IPX8级别的防水性能,Europlasma的同类产品膜层厚度为1-5um;镀膜时长公司为3-5小时,Europlasma为2-3小时;③亲水功能的纳米薄膜:二者均能制备使水滴接触角小于10度的纳米薄膜,公司的纳米薄膜厚度范围为10-30nm,Europlasma的纳米薄膜厚度范围为10-50nm。亮点二:PECVD技术替代作用强,新能源车有望打开业绩新空间公司采用PECVD技术为电子消费品整机及零部件制备纳米薄膜,公司未来市场拓展空间主要来源于对现有消费电子防护技术的替代以及新业务领域的拓展:1)对现有消费电子防护技术的替代:PECVD替代结构防护:引入PECVD纳米薄膜进行疏液处理后,液滴难以通过缝隙、孔径等部位渗入电子消费品内部,因此对结构防护的密封等级要求降低,可以减少相关结构件的使用,从而实现提升防水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PECVD技术能够隔绝液滴与内部器件的接触,防止内部器件失效、腐蚀,从根本上强化了内部器件本身的防护性能,从而也降低了对结构防护的密封要求;PECVD替代三防漆、派瑞林镀膜:随着电子消费品的设计日趋复杂化、精细化,能够精准控制膜层厚度、膜层性能更优、绕镀性能更好、适用性更广泛的PECVD纳米镀膜正在逐步占据原有的三防漆、派瑞林镀膜的市场;2)新应用领域的拓展:PECVD纳米薄膜因其丰富灵活的性能,在汽车、室外电子设备、光学仪器等电子设备器件的综合防护,以及精密光学仪器防液防尘、医疗器械防液防尘及抑菌等众多行业领域均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需求,市场前景广阔。汽车电子防护需求高,涵盖各类机电、传感器、电池等模块。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汽车电子设备的内部电路板和诸多微型精密元件组成复杂而精密,面临的使用环境极其复杂,电子器件易因进液/潮湿/高盐/冷凝水等受环境腐蚀,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驾驶的安全性,因此必须为其提供防护,防止污物或液体侵入,防护范围涵盖各类机电及其他控制模块、智能底盘控制模块、照明系统、传感器部件、BMS电池管理系统等。公司汽车电子镀膜产品防护性能优异,部分产品已通过测试并实现量产。公司高度重视汽车电子领域的产业机遇,持续加大在该领域的市场拓展并推广相关产品应用,以提供防凝露、防高温高湿、防低温/高温冲击、防水、防腐蚀、抗老化等防护性能。公司目前在汽车电子产品领域取得的进展包括:1)积极筹备IATF16949车用体系认证以推进汽车领域业务的扩大;2)应用于后视镜执行器、压力传感器、汽车中控板、氛围灯PCBA等领域的项目已逐步进入量产阶段。新品耐磨增硬薄膜可赋予薄膜工艺功能多样性,下游汽车、手机盖板等领域有望助力业绩空间的打开。公司目前正积极开发耐磨增硬薄膜,该类薄膜样具有与其他膜组合匹配性高的特点,可实现薄膜工艺的功能多样性。耐磨增硬薄膜下游应用范围广泛,涵盖汽车结构件、折叠屏手机盖板、多媒体触控板、劳保防护眼镜片等,公司当前进展较快的项目为:1)汽车LED大灯灯罩的防护,主要是提升硬度和耐磨性,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可对基材起到保护作用;2)手机相机的玻璃盖板以及折叠屏的防护,直接和手机终端品牌合作,主要起到耐摩擦的性能。耐磨增硬薄膜未来投入使用后料将与公司现有防护产品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打开业绩新空间。新品防雾薄膜潜在应用场景有望持续落地。公司防雾薄膜产品分为超疏水及超亲水薄膜,其中超疏水薄膜通过使水珠不易聚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国际私人民间贸易协议样式
- 2024年期企业互保反担保协议样本
- 2024年企业劳动协议范本要点
- 2024广告影片拍摄场地使用协议
- DB11∕T 1570-2018 甜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 2024年钢材供应协议钢筋条款详本
- 2024年适用场地租赁协议模板
- 不锈钢栏杆建设施工服务协议2024
- 2024年定制销售受托管理协议
- 2024年度特定物资委托采购合作协议
- 化妆品半成品成品检验规程
- 电大中级财务会计二形成性考核册
- 宫之奇谏假道(课堂PPT)
- 公司员工晋升管理办法(草案)
- 英语介绍微信PPT课件
- 入户门技术标准要求
- 关于银行信息科技工作的几点思考
- 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 毛竹脚手架施工方案
- 中南大学学位证书样本扫描件WORD
- 多重中介模型及其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