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设计2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dfd66950ad16583b86d6b8206d2a07/44dfd66950ad16583b86d6b8206d2a071.gif)
![《寓言》教学设计2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dfd66950ad16583b86d6b8206d2a07/44dfd66950ad16583b86d6b8206d2a072.gif)
![《寓言》教学设计2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dfd66950ad16583b86d6b8206d2a07/44dfd66950ad16583b86d6b8206d2a073.gif)
![《寓言》教学设计2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dfd66950ad16583b86d6b8206d2a07/44dfd66950ad16583b86d6b8206d2a074.gif)
![《寓言》教学设计2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dfd66950ad16583b86d6b8206d2a07/44dfd66950ad16583b86d6b8206d2a0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寓言》教学设计2篇《寓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看法,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致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学习精致的表达。
三、课前预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1、介绍寓言。2、解读寓意。3、引导学生自相对比,把握人生看法。
一、导入
1、人们只要做事,就必定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看法?《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出示课题〕
2、介绍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解并描述带有劝谕或挖苦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二、整体感知
1、朗读
2、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3、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把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好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转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商量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4、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致,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受,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致,“或是无忧无虑地玩耍,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急担心,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伤心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三、研读观赏
1、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挖苦意义。
四、拓展、体验
1、拥有财产就肯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全部才心安理得吗?
2、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3、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缘由是什么?
4、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看法?
五、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学《落难的王子》:1、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2、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二、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定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知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预备。今日,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三、整体感知
1、朗读、默读课文。认真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仔细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2、本文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商量。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
A、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娴熟地复述课文。
B、这篇寓言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C、“我〞在情节的进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D、“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状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四、问题讨论
学生商量,教师备案引导: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顽强起来。缘由:一是他经受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3、“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的目的.在于告知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预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英勇面对。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受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顽强起来。
5、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五、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支配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加任何框框,适当点拨。在充分商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看法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纳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方,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肯定的难度,可依据状况处理。
六、拓展、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2、从自己的经受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顽强起来的。
3、事实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育自己的意志品质?
七、全课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知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看法,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知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知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作业
1、完成“状元成才路〞。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基本完成。由学生熟识感兴趣的介绍导入,学生的兴趣很浓,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透彻。但是对寓言故事的深入理解,由于时间比较紧急,显得仓促。应当多给学生思索的空间,才能更好完成教学目标。
《寓言》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两则寓言,是两个成语故事。每则寓言的题目,各是一条成语。《南辕北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这则寓言按内容可分两层。第1层是故事部分。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他却坐着马车往北“飞跑〞,说明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当朋友提示他的时候,他却边说了3个“没关系〞,说明那个人极不虚心。自恃有3个优越条件,忽视“方向〞这个根本问题。第2层是的议论。“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点出了那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谁者知道〞,说明事情很清晰,人人皆知,无可怀疑。“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个是条件,后面是必定产生的结果。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就会转化为不利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到达的目标楚国会越远。
2、《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混在中间充数。“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写出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人们经常用这个寓言故事比方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行家里面凑数,或不好的东西混的好的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会复述《滥竽充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把握学习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对小学生来讲是有肯定难度的,只要求说得对。
四、教学预备
课文录音,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理解第1则寓言。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理解“寓言〞。
“寓〞是“寄予、隐含〞的意思。“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某人道理或某种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挖苦或劝戒的性质。学习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尤其要留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2、出示第1则寓言:南辕北辙
这则寓言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辕〞和“辙〞各是什么意思?
〔辕:车前头夹牲口的两种长木。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南辕北辙〞就是说车头向南,但车轮向北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3、自学课文,找出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点。
〔1〕《南辕北辙》写了人物的几问几答?
朋友坐车人。
上哪儿去?到楚国去。
怎么不是往北走?我的马跑得快。
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我带的盘缠多。
〔2〕朋友是什么状况下提示坐车人的?
〔3〕坐车人为什么下听劝说?
〔4〕这三个“没关系〞说明什么?从他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5〕指导朗读。
4、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什么道理?
〔1〕齐读最终一个自然段。
〔2〕坐车人错在哪里?〔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说明什么?〔说明哪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
“谁都知道〞说明了什么?〔说明事情很清晰,人人皆知,无可怀疑。〕
“越……越……越……也就越……〞前三个“越〞是条件,后一个“也就越〞是必定产生的结果。坐车人的恃拥有三个优越的条件,却忽视了应向哪个“方向〞跑的最根本的问题。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转化为不利的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到达的目标也就越远。
〔3〕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首理?
5、齐读这则寓言。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则寓言。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南辕北辙》
2、学习《滥竽充数》
自读课文,想想: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竞赛考核练习题
- 冬季施工方案目录内容有哪些(第二稿)
- 法律实践创新研究
- 艺术·家族传承
- 走读申请书范文
- 购房户口迁移申请书
- 初级公司信贷-银行专业初级《公司信贷》模考试卷5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换证申请书
- 请假申请书如何写
- 设计需求反馈的快速响应通道
- 旅游学概论(郭胜 第五版) 课件 第5、6章 旅游业、旅游市场
- 安全隐患规范依据查询手册22大类12万字
- 道路清障救援作业服务投标方案(完整技术标)
- 医疗器械产品简介
- 府谷县田家寨镇新田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迈瑞医疗 -医疗器械-从全球器械巨头发展看迈瑞海外进击之路
- 2014年10月自考00567马列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产科医疗质量安全
- 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总结报告
- 智慧农业整体架构规划设计方案
- 第2课+古代希腊罗马(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