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728乱世风云出我辈时代芳华有担当_第1页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728乱世风云出我辈时代芳华有担当_第2页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728乱世风云出我辈时代芳华有担当_第3页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728乱世风云出我辈时代芳华有担当_第4页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728乱世风云出我辈时代芳华有担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第1728期)主题:乱世风云出我辈,时代芳华有担当【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①当前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②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变局中,人们迫切希望有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来推动世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作为新时代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①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材料很简洁,共两句话。第一句话介绍了人类社会面临着变动与混乱——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三个词可以归结为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危机的根源。第二句话着重点在世界需要确定性力量来引领世界走向和谐与美好。因此可以将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变动与混乱,和谐与美好作为写作关键词,嵌入标题,渗透进文章各个段落。出题者试图引导学生睁开眼睛看世界——地缘政治与军事冲突、中美贸易战胶着、世界能源危机、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等危机。只要学生不是完全埋头读书,总是能够找到相应的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危机”“危机”,危险之中有机会。世界也需要有足够的力量来稳定动荡局势,实现世界大范围内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和平崛起、东南亚工业异军突起、欧盟经济复苏、全球对环境、气候等的重视等等。这一切都在说明世界在寻找着一种变动不居之中的秩序。只要学生打开思路,不局限在自我情绪包裹之中,必定能够从极大的视野中看待不稳定性与稳定性之间二元关系问题。此次绵阳三诊命题与成都二诊命题方式与角度有相似之处。可以参照理解。需要注意的问题:不要将作文写成政治小论文。【参考立意】不确定的未来,确定的担当于变乱中奋进,为未来而搏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胸怀天下,努力破局坚定信念,创新破局世界风云变幻,青年不惧前行不畏浮云遮望眼,但因努力创未来创新破局,英雄本色【佳作赏析一】乱世风云出我辈,时代芳华有担当君不见俄乌冲突,生灵涂炭,战火硝烟,民生凋敝;君不见某科技强国,恃强凌弱,霸权主义,盛嚣尘上;君不见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为之停顿三年,罪魁祸首,依然逍遥法外。面对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的不公平与不正义的事实,敢怒而不敢言者,比比皆是。这不禁令人疑惑,早已奔向宇宙的人类为何还在互相残害,血肉相食呢?在不确定的大变局中,世界呼唤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带领早已历尽沧桑的人类走向和平,奔向希望。窃以为,乱世危机丛生,我辈青年自当奋发图强,承担历史重责,担起人类的希望。时代车轮滚滚向前,道路从来崎岖泥泞。纵观人类近代历史,社会进步总是以人性的灾难为代价。近几十年的和平,即是大规模人性灾难换取而来的。数百万犹太人死于德国“雅利安神话”;上千万中国人死于“大东亚共荣圈”;我们不禁追问:那些“美好”词汇背后牺牲了多少冤魂?人性在某些群体利益踩踏下,早已面目全非。幸好人类迷途知返,战后迅速找回了丧失了的人性。惨痛的教训让人痛彻心扉,希望人类在未来世界摆脱奴役、伤害同类的怪圈。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前途和希望。尽管时代危机重重,和平稳定人心所向。发展道路再崎岖,时代危机再重大,人类天然地要生存、要发展,和平稳定是每个人的理想。二战后各国经济强力复苏,日本走出军国主义泥淖;德国承认了历史罪行;和平的春风飘荡在人类世界,五十多年的和平让人类忘记了那段令人难以启齿的历史。世界和平是人心所向,世界发展是历史趋势。正是因为和平才能有新时代的科技创新与物质丰裕的现代生活。人性在和平年代得到了张扬,世界在前进中成长,人类进一步成熟。世界属于青年一代,我辈理应勇于担当。细数历史上的波折,再看今朝世界局势,和平发展大方向没有改变,但是世界局部依然动荡——地缘战争、粮食饥荒、全球瘟疫、经济衰退无数不确定因素游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很可能在某个契机之下转化为动荡的根源。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我辈青年应该以时代的主人翁精神去理解时代的变迁,勇于承担时代的责任,用自己实际行动参与身边的小事,发展自身能力,为时代芳华尽一点力,发一份光。【佳作赏析二】不定的时代,确定的自己正如肖复兴所言:“在不定与确定中,人们总是忙碌着,跌撞着,永远顾此失彼,找不到连接二者的直线或是曲线,这大概是人类永远困惑的原因。”诚哉斯言,在疫情反复无常的背景下,人们生活的节奏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打断。“网课”、“隔离”、“封控”、“管制”总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此时,如何应对便成了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窃以为,虽然时代风云变幻,但如果我们能坚定初心,砥砺奋发,笃行不怠,在不定的时代中做确定的自己,亦可大放异彩。不定是唱响的战歌,而确定是人类冲锋的盔甲。犹记庚子年初,疫情四起,全世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时,我们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行动起来,同舟共济,才有了白衣战士执甲前行的无畏身影,才有了“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携手同行,才有了“二山”十天拔地而起的奇迹上演。“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诚哉斯言,时代变幻莫测,谁也无法肯定下一阶段人类的未来,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棋局中定位自我,确定自己的价值坐标,这样才能如余光中所说:“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不定是浩大的舞台,而确定是国家起舞的序章。正如苏子所言:“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物我皆无尽也。”不定尽管为国家的发展盖上了一层迷雾,但也寓藏着许千载难逢的契机,若想好好把握,得先行确定之事,再以此为跳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犹记北京2022年冬奥会,以圆满的落幕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实力。犹念中国“天宫”以后起之姿,闪耀九天之苍穹。这些都是中国在不确定的时代中做确定自己的有力证据。并且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界证明:唯有行好脚下确定的道路,才能擘画不定但多彩的未来。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对于当代青年,面对国际形势云谲波诡,世界秩序岌岌可危,我们更要以确定之姿,面对不定的时代,如此才能与国家一起向未来!江流九派,山峙五岳,阅尽人间沧桑,睥睨历史云烟,不定时代之景比比皆是。时间浩荡,风起青萍,七十寰宇,换了人间,转眼今昔,确定之我之才熠熠生辉。我辈唯有以此确定之姿,应不定时代,方能历万千祀而永久,共三光而永光!【阅读拓展】(一)加拿大,尽显文明的人间净土加拿大是一个遍植枫林、以盛产枫糖著称的国家。据说,每到秋天,满目都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醉人景色。今年我去的时候,正值初夏,只能从国旗上看到枫叶标志。吃穿与众不同我们先后走访了多伦多、渥太华和蒙特利尔,这3个城市在加拿大最东部,濒临大西洋,几乎等距离地排列在一条铁路线上。这里离欧洲最近,船只可以经卡博海峡进圣劳伦斯河直达。16世纪英、法殖民者就是通过这条路线来到加拿大的。它们是最早被开发的埠头,因而从城市风貌到生活方式都是典型的西方色彩。当然这3个城市也有“中国城”、“唐人街”,也有中国餐馆,看得见朱红色的牌坊和方块汉字。但是它的规模和实质与美国的大城市相比却差远了。就拿中国菜来说,已经完全变成“洋”味,例如红烧鱼竟然浇上奶油,再挤点柠檬汁,简直是莫名其妙。吃法呢,当然也是“洋化”了,筷子和刀叉摆在一起,大盘分成小盘,各吃各的,全然失去中国式的“互敬互让”。在街上或其他地方,如果偶然碰到华人,他决不会用华语与你对话。在多伦多的一家中国“重庆”餐馆吃饭时,侍者明明是中国人。但用汉语问话,他们就是不回答,弄不清他们是不屑于使用汉语还是根本不懂汉语;很可能是不懂,他们都是年轻人,也许是华裔的第五代、第六代了。总之和美国的旧金山等地方不同,在那里只要是碰到华人,不管相识不相识,他们总乐于用汉语和你对话,如果你会讲广东话,他们更会把你当亲人似的。渥太华是加拿大的首都,位于圣劳伦斯河的支流渥太华河下游南岸,人口只有110万。首都就有首都的派头,不像温哥华那样花枝招展,不像多伦多那样买卖兴隆;渥太华是朴素的、舒适、雍容而端庄。街上所有的行人,一个个衣衫整饬。男士们一律西装毕挺,即使穿夹克或衬衫也扎上领带,很少看见不修边幅的大胡子。女士们穿西装套裙的也比较多,薄施脂粉而不浓装艳抹。连衣裙大概是过时了,代之以宽松的棉织“三件套”——裙、上衣和外套;外套极长,长及膝部。这种套装多是纯色的,穿在身上潇洒大方,流畅而富于质感。当迎风行走时,衣裙便轻附在身上,又能勾勒出女性的线条。渥太华的妇女不像旧金山妇女那样,在夏天来临时,匆忙地、迫不及待地“暴露”自己。她们比较含蓄,稍稍有点矜持。妇女的装束和气质往往最能展示一个城市的风情。火车成了落后的交通工具从渥太华到蒙特利尔,我们舍飞机而乘坐火车。渥太华火车站很大,想当初必定曾经热闹过的,可是现在冷落了。偌大一个候车大厅,除工作人员外,旅客竞不到20人,我们几个东方游客在这里便是很大的群体了。工作人员呢,除了一个女售票员坐着不动之外,来回走动的只有一个中年男人,搬运行李是他,验票是他,打扫卫生的还是他。大厅静极,如果事先不知道这是火车站就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是火车站。有生以来,中国火车站的拥挤和喧闹,已经在我观察的经验中形成了不变的模式。火车站安静而人少,简直不可思议。车头只挂两节车厢,过道铺着红地毯,黑丝绒窗帘衬着白绸布;全是双人沙发软座。前面一节车厢大约有十五六个人,我们这节车厢就我们5人,另加两个女学生,她俩大概在渥太华读书,回蒙特利尔度周末。车厢后部还隔出一个小方块做小卖部,出售冷饮和热咖啡。车厢是整洁舒适的,但看来是陈旧了,门把手和衣帽钩的镀镍已经剥落,板壁的油漆也暗淡无光。车速倒是很快,但摇晃得厉害,咣当得厉害,车轮与钢轨磨擦,时时发出干涩尖厉的啸声。毫无疑问,在加拿大火车已经成为落后迟缓的交通工具,估计不久就将被淘汰了。住行无忧愁加拿大是个发达的国家,工农业并举。加拿大得天独厚,地大物博而人口稀少。它建立在北美洲处女地上;虽也曾遭受过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掠夺,但在争取独立和赢得独立之后从未经历大的骚动和战乱。它惟一的使命就是发展生产,积累财富,享受财富。加拿大当然是有军备的。但在加拿大一个星期的旅行中,我没有见到一个戎装的军人,也没有见到武装警察。这是一片红叶、鲜花和草地覆盖的国土,安详而宁静。我相信在加拿大是容易讨得生活的。记得从多伦多到渥太华的路上,汽车奔驰180公里,公路两侧全是坦平的荒地,被雨水打湿的土层松软肥沃。一路上除了看见两个骑自行车背着背囊的旅游者和几头被驯养的鹿之外,再没见到别的生物。当时我曾想过:只要给我一把锄头和一袋土豆种,我就可以在这里生活下来。在加拿大旅行是极方便的,无论乘飞机或火车都不用去站口排队买票;你从旅馆打个电话就解决问题。对于飞机的座位,你还可以提出要求,你要靠前或靠后,要靠窗口或靠过道,一律满足你的要求。你如果是一位“瘾君子”,可以预先声明,可安排在吸烟室里,上机后便任凭吞云吐雾。我们曾经5次乘坐加航飞机,没有一次误点。至于行李,往往刚出站,你的行李便在环形的传送带上旋转了。野蛮装卸没发现,我的两件行李在加拿大整个旅行中,毫毛未损。但后来一只皮箱的提手到底被扯脱了,整个箱子也压扁变形,这是回到上海后在机场落下的结局。住旅馆用不着出示护照或其他证明,只要填上你的姓名就行,为的是便于亲朋来访。旅馆无论大小,清洁卫生是有绝对保证的,而且洗漱用品一应俱全,包括香皂、洗发膏、淋浴时的塑料薄膜发罩,锉脚茧的砂板等等。全是一次性的,用完扔掉。不过拖鞋是没有的,洗完澡,有厚厚的毛巾铺在地上,将双脚吸干,直接踏到房间的地毯上……都说出国应该多带几件衬衫,衬衫领子脏了是很不礼貌的,于是我带了几件。结果在加拿大我只换过两次衬衫。所有建筑物内部都地毯化了(除去洗澡间和厕所),而室外又是草坪的世界,污染源极少,用不着常换衬衫。同时,在加拿大我也没擦过皮鞋。都说西餐难吃,尽是冷的、甜的家伙,难以下咽。于是在离开上海前,我特意到超市买瓶高酱什锦菜带上。但到了多伦多,就偷偷扔到垃圾箱去了。西餐并不难吃,因为它可供选择的品种相当多。加拿大比较大的旅馆和餐馆都设自助餐,将所有主食、副食、冷热甜咸,转圈儿摆开,任君选择。你尽可以逐项尝试,取得经验后再决定“主攻”目标。交一份固定的钱,在里面吃饱为止,只是不能带走。相信全世界的煎蛋、香肠、火腿,还有水果和牛奶,总是差不多的。如果硬说不如烧饼油条加稀饭咸菜,那是有意抬杠了。悠闲有序的生活我也企图以挑剔的目光审视加拿大人,找出一些毛病。开头我觉得他们由于生活太优裕,似乎显得懒惰。比如星期日全国所有城市的所有商店都关门休息,你想买东西便很困难,饭也吃不上(只能到唐人街去,中国人勤劳勇敢不休息);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到野外去晒太阳,懒洋洋躺在草地上,晒完正面晒反面。又那么喜欢钓鱼,在奔驰的汽车上往往能看见钓竿撑起,不知者以为是收音机天线。听说加拿大人的确有钓鱼癖。在钓鱼季节,在产鱼区周围的河流湖泊都可以见到垂钓者。由于车辆拥挤,为避免交通意外,政府还备有直升飞机,随时待命将发生意外的车辆吊离现场,疏通道路。常常有人组织有奖钓鱼比赛,奖金竟高达10万加元。在加拿大无论在街上或公共场所,我从来没看见吵架打架的人,甚至没有发现大声喧闹的人。人们总是那么温文尔雅,心平气和,口里总是有那么多的OK、对不起和谢谢。加拿大人也排队,只要有五六个人同时买什么东西,便自动排队。但他们排队的气氛不同,间隔很宽,身体绝对不接触,更不会时不时踮起脚尖朝前望,或者担心别人加塞插队;排队似乎是一种悠闲休息。城市见不到交通警,红灯绿灯是由电脑控制的。由于车多,红灯绿灯转换时间比较长。因此在一些主要街口上,都装有人工紧急按钮,只要你按一下按钮,红灯便立即转换为绿灯,所有车辆紧急刹住,让你安全从斑马线上走过。不过我始终没见到有人去揿那个黑色的按钮。有些人尽管脸色焦急,但还是耐心等待。在多伦多水族馆,我去看蓝皮鲸鱼表演,看台上稀稀散散地坐着好些人,表演开始之前,一个工作人员出来说话,请在场人互相靠拢一些,最好坐到看台中间,留出靠过道的两边空档,以便后面进场的人就坐。他做了一个手势,于是全场的人便立即站起来,互相向中间靠拢,然后再坐下。这个庞杂的人群,有男有女,有老有小,竞能这样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感动。加拿大人是友好的、和善的,普遍有一种助人为乐的习惯。我曾几次在街上向人问路,语言不通,被问者一律耐心地弄清我要去的地方,然后耐心地比划,告诉我该走的方向,有的掏出笔来画示意图,有的干脆送我一程。在加拿大,总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在这个西方世界,北美固有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得以保存,这是令人快慰的。(二)欧洲:破碎之美伦敦大学里的欧陆学生特别多,每年的学生名册,像是与时髦饭馆的菜单比赛,考验教师的语言知识。来了一个新生,金发碧眼,名字像是德文。我一边翻看他的材料,一边不经意地问:“德国哪里人?”“我不是德国人。”“喔,瑞士。”“我是列支敦士登人。”我脑子停了一下,才明白过来:我终于遇到他了!从小时起,我就思索一个怪问题:我有25%的机会生为中国人,做中国人就自然而然。假定我投胎只有3万人的列支敦士登,机会只有0。00075%。如果我是列支敦士登人,我自己是否会觉得好生奇怪,我会问上帝:为什么让我投生这么一个奇怪名称的小国?终于遇到一个列支敦士登人!这个问题自然问不得,尤其当老师的不能问,得拉这个学生到酒吧,酒酣耳热时,装作无意,才能提一下这个“文化敏感”问题。这个学生却已经看出我的表情。他说:“我的祖国除了小,其他没有特点:讲一种德语方言,用瑞士货币,曾让奥地利代管外交。连国家足球队员都是业余的,却经常在欧洲打出好成绩,这就够支持我们的爱国主义了。”我们大笑一场,结束这不无尴尬的谈话。全世界各大洲的地图,欧洲最散乱,几个半大不大的“大国”,夹了许多蕞尔小国。其他洲也有小国,例如大洋洲,那是因天然水域隔开的。欧洲的地理形势,可能也不适于形成大国:北海与波罗的海把北欧割成细块碎条;拔地而起的阿尔卑斯山与喀尔巴阡山,把南欧与巴尔干切得七零八落。欧洲从来就是破碎的,常态就是散乱的。灿烂的希腊文明是一批小邦国的文明,整个欧洲文化,就是七零八碎的小国文化。罗马人自居文明独大,常有帝国雄图,一旦扩展到不列颠、高卢、日耳曼、叙利亚,各行省就尾大不掉。总督回师,一再成为罗马政变的前奏曲。日耳曼各部落南下,摧毁罗马帝国之后,欧洲就越分越散。8世纪下半期,查理曼大帝东征西战,在“基督化”的旗帜下试图统一欧洲。中世纪欧洲最有名的史诗《罗兰之歌》,写的却是查理曼军队在西班牙北境山区退兵遇伏的悲剧,毫无英雄气象,读了叫人扼腕而叹。只有往东,到一马平川的东欧斯拉夫草原,那里才是大征服者金戈铁马横扫千军的地方,那里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匈奴与蒙古铁骑无法再推进的边界。从巴黎开车南下,穿过普罗旺斯,就到了地中海最漂亮的一段:平沙千里,号称“蔚蓝海岸”。然后是戛纳,尼斯,就看到海岸渐渐抬高,正是巨蟒般的阿尔卑斯山突然被地中海切断之处。越过山,就进入北意大利。我问:“摩纳哥呢?”旅伴说:“走过了。我们顺着大路开,没有拐弯下去。”“嗨,”我惊叫起来,“我这算是来过摩纳哥没有呢?”我很想开回去:世界著名的蒙特卡洛都城,看一下也是吹牛资本。但是我不是一个人旅游,只能从众。只是这样的国家,眨一下眼皮,就闪过了,小得岂有此理!花若许力气周游列国,稍一疏忽,这不就少了一国!欧洲的“大国”,有统一语言和标准语音、有独特文化系脉的民族国家,这种“民族国家”的形成,却相当晚:是现代化进程后,从英国和法国开始的新发明。意大利和德国,一直到19世纪中期,还是四分五裂的公国侯国、贵族封地。所以才有《牛虻》的浪漫革命,才有俾斯麦的铁血征战。但是拒绝加入的摩纳哥、列支敦士登、圣马利诺,都只有几万人,只是一个镇子,也只能让他们称孤称王。安道尔最奇怪,连国家元首也不设,遥奉西班牙主教和法国总统代行元首,也算一国。稍微大一点儿的小国,人口40万上下,像一个县,是卢森堡和马耳他。现在这些国家,凡加入联合国的,自有一票,加入欧盟的,也有一票,虽然它们与大国平起平坐的积极性,似乎都不高,只有足球欧洲杯,安道尔对意大利,马耳他对英格兰,让这些全业余的球队兴高采烈。卢森堡矿产丰富,人均GDP达3万多美元,世界第一。摩纳哥比法国、意大利富,靠的是全世界赌哥们儿掏腰包。这些都不算好汉。但是其他这种小国,大都比邻国富裕,也许是因为没有军费开支。马耳他是个浸泡在阳光里的岛,坐公共汽车半天就可以环岛一周。岛上除了几栋吸引游客的玻璃幕墙现代建筑,大部分民居,都是用一种乳黄色的沙石砌成的。我去参观了这个奇异的采石场:不用炸药重锤铁凿,大片的石层,厚度正好,切石机有如木匠开锯,沿直线划开石层,再沿横线划开,就是现成的漂亮大石块。拿去砌房子,不用外墙涂料:这乳黄色与阳光融成一体。食品店里最多的是橄榄:各种颜色的橄榄,据说就是趁成熟程度不一时用杆子打下来的。还有海鲜,渔船刚打上来的墨鱼,买回来放在铁板上一烤,那真是天下第一美味!遵照整个地中海沿岸的工作习惯:下午4时之前,阳光当头时,一律午休,除了饭店酒吧,全部关门。然后夜市一直开到灯火阑珊时,让女客们从从容容地细挑慢选,因为街的另一面就是海滩,男人就坐在那里慢酌啤酒,听着潮声拍岸,不会来吼她们快走。我沿乳黄色的街走去,发现路牌上不是数字,而是住户名字,天气一热,就大敞着门。我觉得非常奇怪,问酒店女招待,这或许方便了邮递员,但是也方便了罪犯。她说:“我们这个‘国家’,谁不认识谁呀?都是看着长大的,没有人会偷窃!”这里的人,对游客说英语,说意大利语。对自己人说马耳他语,据说是古迦太基语唯一现存的脉裔。我的老天!罗马与迦太基苦战100多年,胜之灭之,成就地中海霸业,竟然忘记了脚底的这个小岛,让迦太基语至今在此地称孤称王,在美轮美奂的拉丁语死亡了1600年之后!我想,或许我会下决心到这里来定居:在门口挂上我的名字,然后躺在阳光色的露台上,看着海面上的夜空,变成火红,变成深蓝,看着一个个世纪如流水,穿过多少千秋霸业。而在地中海,时间是走得很慢的。【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穆锅盔杨小凡①药都的锅盔是一种独特的面食,又名壮馍,厚足一寸,直径满三尺。有人来买,用薄如火纸的长竹刀轻轻一划,嚓地掉下一块,外脆里筋,表酥内绵,甜丝丝,香喷喷。富人家直接吃,一般市井人家用其作下饭下酒的菜吃。巴掌大一块足够一个成人的晚饭,其筋其软其酥其脆其香其甜其味其质其色其形,无不堪称一绝。这说的是穆家锅盔。清末民初,药都有四十多家专营锅盔,但独穆芳的锅盔最为有名,人代物名、物代人名,久之,人称穆芳和穆家锅盔均曰:穆锅盔。②穆锅盔生于光绪年间,长在清风巷,及至成人,做锅盔卖锅盔也在清风巷口。其人高七尺,臂长过膝,手大若扇,曾有一算命先生吃过他的锅盔说他有帝王之相,只因风水被人所破,才成了为世人提供美食的艺人。穆锅盔并不相信,一笑了之,依然天天做锅盔卖锅盔。③看穆锅盔做祸盔是一种享受,有人看出香来、有人看出味来,有人看出神、有人看出阳刚之美,有人看出阴柔之雅。每天太阳刚刚露脸,穆锅盔就开了朝东的店门,把放在店内的面案,平底大锅等一应用具搬出来,再把袖子挽到两肘上方,清水净手后,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意。他每天只卖一斗麦面的锅盔,十六两称整整十五斤。这些面一次倒入缸中,一次性兑水入内,然后弯腰勾头,一气和成。净手,点上一袋水烟,口吐青雾,面向东方。恰好一袋烟抽完,面正“醒”好,扬手把烟袋交给站在身后的徒弟。再净手,又弯腰低头两手入面缸,只听“啪”的一声,一块石头样瓷质的面块甩在了右面的面案上,“啪,啪,啪”如是三声响,三块大小一样的面块,紧挨着排在了七尺长的面案上。之后,穆锅盛才直起头来,耸肩出气,像做了啥重活一样。接着,穆锅盔取一面块,揉了堆、堆了揉,反复一百零八遍,面块“熟”了,正好成一圈球;两手并拢按了一圈,面球变成了径达二尺的面饼,再用梨木面杖忽地旋了一圈,面饼正好厚是一寸,径三尺;然后,只见他抓一把芝麻,手腕一旋,芝麻薄薄地盖了一层。此时,平底大锅下,碳火正白。④穆锅盔并不看铁锅,两手从两边托起面饼,“啪”地向锅内一撂,面饼在锅中一旋,正好严严地塞满铁锅。穆锅盔做锅盔,锅底并不放油,只是带芝麻的一面在锅底干烧,文火慢烧。一个时辰之后,锅盔成了,用手猛地提出,只见先前的面饼已如石块,靠锅底的一面正好烧出五个深黄的圆印,浑似鴝鸥眼,砚台般大小。这是穆锅盔特有的标志。⑤人的能耐大了,规矩也准大。穆锅盔有两条规矩:一是火候不到,任你买家催待急要也不出锅;二是每天只卖三饼,任你达官富商势力再大、出钱再多,也绝不多做。真让药都人又奇又气。⑥话说宣统元年,官至热河都统、昭式上将军的药都人姜桂题,想将口福惠及家乡父老,重金从宫中请来八位御厨来药都联袂授徒传艺,为药都留下三百二十九道有名大菜,这是后话。御厨们离开药都的前一天,听说穆锅盔世上独有,想尝尝。但由于起床晚了点儿,来到清风巷穆锅盔店前,恰第三饼锅盔刚刚卖完,正要收摊。姜家大管家一脸讨好地说:“烦请穆先生再做一个,这八位御厨可是慕名而来的呀!”穆锅盔看都不看一眼,“明天请早!”说罢,扭身进店。⑦管家和御厨们离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