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宜昌市英杰学校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宜昌市英杰学校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宜昌市英杰学校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宜昌市英杰学校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宜昌市英杰学校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湖北省宜昌市英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答案】C【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详解】A、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B、五点取样法只能估算生物种类数,B错误;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和沉水水草体现了池塘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故选C。2.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1.017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答案】D【分析】1、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2、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某地区的田鼠的种群数量,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属于理想条件,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B正确;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由于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7%,所以λ为1.017,C正确;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越早越好,D错误。故选D。3.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答案】A【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导预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详解】A、在渔业生产中,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只能对捕捞的鱼的大小进行选择,而不能对鱼的性别进行选择,不会改变其性别比例,A错误;B、在渔业生产中,减少捕捞强度,可以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状态,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B正确;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C正确;D、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D正确。故选A。4.高原雪兔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常见动物,常栖息在低矮草地中,天敌有赤狐、狼等。研究人员通过调查绘制了高原雪兔种群后一年数量与前一年数量之比(Nt+1/Nt)与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高原雪兔的种群密度B.当t为c~e时,高原雪兔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赤狐、狼的存在有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据图可知,调查过程中雪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并非“S”型增长曲线【答案】B【分析】题图分析:a-b时,Nt+1/Nt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b-c段时,Nt+1/Nt比值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并且种群增长率逐渐增大;c-e段时,Nt+1/Nt比值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并且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e点后,Nt+1/Nt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详解】A、高原雪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高原雪兔的种群密度,A正确;B、当t为c~e时,Nt+1/Nt比值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这个时间段内是增加的,因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C、高原雪兔和该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成分组成了生物群落,且和其他物种之间存在密切的的关系,所以赤狐、狼的存在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以及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D、图中调查过程中雪兔种群数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不符合“S”型曲线,D正确。故选B。5.群落的形成是多种生物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同种生物在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完全不同B.热带雨林中很多植物具有艳丽的花朵,以吸引动物传播花粉C.荒漠群落中,仙人掌在白天关闭气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将草原中善于奔跑的动物迁入到森林,对这些动物的生活没有影响【答案】B【分析】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详解】A、同种生物在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不完全相同,A错误;B、热带雨林中很多植物具有艳丽的花朵,以吸引动物传播花粉,是生物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结果,B正确;C、荒漠群落中,仙人掌在白天关闭气孔,但夜晚储存有二氧化碳,白天能利用其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D、森林的环境不利于动物的奔跑,因此将草原中善于奔跑的动物迁入到森林,对这些动物的生活有影响,D错误。故选B。6.森林在火灾前后,植物的生物量(干重)总量发生了变化,之后的恢复期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生物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b点开始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森林群落中同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三类植物种群数量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J”形增长D.在e~f段,乔木代替灌木和草本植物成为优势种【答案】C【分析】1、群落的结构分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群落在同一位置上出现垂直方向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主要是群落在不同地段因各种因素出现镶嵌分布的现象;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留下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分析图示:该图表示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依次经历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详解】A、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b点开始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依次经历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A正确;B、森林群落中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在水平方向上也有呈现镶嵌分布的现象,B正确;C、三类植物种群数量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S”形增长,C错误;D、在e~f段,乔木的生物量远大于灌木和草本,此时乔木代替灌木和草本植物成为优势种,D正确;故选C。7.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鹏等鸟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就是小杜鹃的生态位B.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的生态位相同C.研究红松的生态位只需调查出现频率、植株高度D.生态位相似的两个物种未来仍可能共存于该群落中【答案】D【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详解】A、生态位不仅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即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不是小杜鹃生态位的描述,A错误;B、生态位不仅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大杜鹃、小杜鹃和黑枕黄鹂只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可能因为占用资源等不同,导致生态位不同,B错误;C、研究红松的生态位需在研究领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C错误;D、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因此同一群落中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可实现共存,D正确。故选D。8.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最终发展为森林,其上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种甲、乙、丙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甲B.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甲、乙、丙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恢复力稳定性不断减弱【答案】D【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物种丙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可能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而在强光下甲物质光合速率最大,所以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丙、乙、甲。【详解】A、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物种丙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因此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丙,A错误;B、在强光下甲物质光合速率最大,丙最小,因此演替至顶极群落后甲、乙、丙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丙、乙、甲,B错误;C、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D、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恢复力稳定性不断减弱,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加,D正确。故选D。9.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1组2组3组4组土壤处理灭菌不灭菌灭菌不灭菌高湿度高湿度正常湿度正常湿度A.该实验能探究土壤不同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关注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湿度时,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组和3组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实验温度、落叶种类等各组应保持一致D.预期结果是1组、3组的落叶几乎不被分解,2组、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答案】B【分析】从题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湿润条件和是否灭菌,4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落叶上面也有微生物,也可以分解自身,所以也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因为1、3组土壤灭菌后,土壤中微生物被杀灭,无法分解落叶,2、4组没有灭菌,存在微生物,因其土壤的湿润条件不同,分解的落叶量也不相同。【详解】A、题中表格有两个自变量:土壤是否灭菌和土壤湿度,因此可以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正确;B、该实验的自变量有2个:是否灭菌和湿度。自变量为土壤湿度时,在灭菌条件下1、3形成对照,3组是对照组;在不灭菌条件下2、4形成对照,4组是对照组,B错误;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湿润条件和是否灭菌,因变量是落叶分解程度,其它均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温度、落叶种类等各组应保持一致,C正确;D、1、3组土壤灭菌,没有微生物分解落叶;2、4组没有灭菌,土壤中有微生物分解落叶,只是在高湿度和正常湿度的环境中分解程度不同,D正确。故选B。10.课外小组设计小型生态缸,下列不利于生态缸长时间维持稳定的是()A.生态缸中的动植物最好从自然环境中选择B.需要依据能量的传递规律推算各生物成分的数量C.生态缸中必须包括一定量的腐食性生物、细菌等D.生态缸需要放置在可以被阳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答案】D【分析】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生态瓶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详解】A、生态缸中的动植物最好从自然环境中选择,保证生物适应生态缸环境,A正确;B、需要依据能量的传递规律推算各生物成分的数量,以保证生态系统保持平衡,B正确;C、生态缸成分要齐全,必须包括一定量的腐食性生物、细菌等分解者,C正确;D、生态缸应放置在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温度过高杀死生态瓶内的生物,D错误。故选D。11.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无机环境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B.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C.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研究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A正确;B、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如CHO等在无机环境和生群落之间反复循环,B正确;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C正确;D、研究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属于生态系统水平,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D错误。故选D。12.为更好地建设雄安新区,科研人员调查白洋淀水域生态系统各成分中难降解的有机氯农药DDT污染的状况,得到下表所示检测结果。由数据不能作出的判断是不同成分水底泥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鲫鱼乌鳢DDT含量(μg/Kg)0.10.76.321.037.919.4124.4注:鲫鱼主要以植物为食,乌鳢为肉食鱼。A.DDT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循环往复B.DDT几乎污染了白洋淀生态系统所有成分C.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DDT含量越高D.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阳能只有少部分传递给乌鳢【答案】A【详解】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详解:DDT属于在生物体中难降解的有机氯农药,也很难排出体外,因此其会随着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不断的富集,不会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循环往复,A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中都含有一定浓度的DDT,说明DDT几乎污染了白洋淀生态系统所有成分,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富集的DDT越多,C正确;鲫鱼主要以植物为食,乌鳢为肉食鱼,根据能量的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阳能只有少部分传递给乌鳢,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相关功能,明确有机农药、重金属等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富集得越多。13.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D.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答案】D【分析】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详解】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构成的食物链中,而IV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A错误;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B错误;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有机碳来自植物(生产者),不是⑥过程,C错误;D、①⑦⑧过程表示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表示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正确。故选D。14.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了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B.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金字塔图形C.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D.大部分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详解】A、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了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生命活动,A错误;B、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金字塔图形,即能量金字塔,B正确;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C错误;D、任何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D错误。故选B。15.碳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范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等都与全球碳循环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每一个人都应从我做起关心碳循环。下列关于目前全球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群落能够反复利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碳B.二氧化碳浓度在生物圈中的持续增高可引起温室效应C.工业化加速了碳排放,不利于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碳的速率远大于生物圈中释放碳的速率【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中往复循环。【详解】A、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故生物群落能够反复利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碳,A正确;B、二氧化碳浓度在生物圈中的持续增高会打破碳平衡,可引起温室效应,B正确;C、工业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D、一般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碳的速率与生物圈中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同,但工业化等过程加速了碳排放,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碳的速率可能低于生物圈中释放碳的速率,D错误。故选D。16.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们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海龟的这种活动传递了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不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D.人们可以利用信息传递来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答案】C【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详解】A、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A正确;B、海龟舌尖的红色突起是物理信息,海龟舌头的来回摆动是行为信息,B正确;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不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C错误;D、人们可以利用信息传递来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如稻草人的设置对麻雀起到了驱赶和警示作用,D正确。故选C。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慢B.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重要手段D.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保持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详解】A、由于沙漠环境比较恶劣,恢复力比较弱,所以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A错误;B、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可以通过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调整害虫与作物的关系,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C、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当地物种,降低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D、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河流自身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方法,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故选B。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答案】C【分析】生物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可以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能量则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生存、繁衍以及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详解】A、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可以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A不符合题意;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B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符合题意;D、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模型属于物理模型,反映了两物种之间的循环因果关系B.捕食者和猎物的环境容纳量分别是P3和N3C.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正反馈调节D.利用该模型能够解释猎物和捕食者双方的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答案】D【分析】题图分析,该模型是用曲线表示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曲线在高时会调节其值降低,在低时会调节升高,反映了生态系统最基本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猎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N/2,捕食者K值为P/2。【详解】A、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酶活性受温度(或pH值)影响的示意图等,该图属于数学模型,A错误;B、P3和N3是捕食者和猎物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不能长时间稳定达到,不是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P2和N2,B错误;C、猎物种群数量增加时,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这样猎物种群数量又会减少,从而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也减少,最终又使猎物种群数量增加,即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了两种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D、该模型体现了猎物和捕食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其调节机制为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进而解释了猎物和捕食者双方的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D正确。故选D。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B.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呈正金字塔形,而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不一定呈正金字塔形C.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发展多层育苗、稻-萍-蛙等立体农业能充分地利用空间和资源,获得更大的收益【答案】C【分析】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过程。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且表现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详解】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光合作用)或化学能(化能合成作用),A正确;B、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能量金字塔呈正金字塔形,生物数量金字塔不一定呈正金字塔形,比如一棵树上可能会有很多昆虫,B正确;C、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发展多层育苗、稻-萍-蛙等立体农业能充分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空间和资源,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进而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21.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型,此曲线______(填“有”或“无”)K值;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即可)(2)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如果年龄组成为稳定型,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3)调查山鼠的种群密度(不考虑山鼠的迁入和迁出):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种群密度实际值。【答案】(1)J无食物、天敌(2)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3)480大于【分析】1.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2.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详解】(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此曲线“无”K值,即表现为指数增长;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如果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即种群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比例相当,因而一段时间内表现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等,因此该种群数量表现为相对稳定,即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3)山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山鼠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即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72×60÷9=480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会导致重捕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目偏小,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会“大于”种群密度实际值。22.当前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已不再是每家每户以种地为生。绝大多数农村人选择外出打工,少数留守的青壮年劳动力有的开垦荒山变果林,有的改造洼地成鱼塘,有的在山中放养土鸡和野猪等。回答下列问题:(1)从鱼塘中心到岸边,分布的生物有所差异,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也有所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2)光属于______信息,果园中某种果树必须要接受每天8小时以上的光照才能正常开花,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的功能。(3)荒山改造为果林后,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增加。(4)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乌鳢是某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输入鳙鱼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乌鳢,一部分储存在鳙鱼体内(未利用),其余能量的去向是_____和被分解者利用,鳙鱼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_______两部分。【答案】(1)水平(2)物理促进生物种群的繁衍(3)恢复力(4)鳙鱼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鳙鱼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乌鳢粪便中的能量【分析】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一般有4条去路:流入下一营养级〔输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没有该去路)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利用、未利用。某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详解】(1)从鱼塘中心到岸边,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光属于物理信息,果园中某种果树必须要接受每天8小时以上的光照才能正常开花,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荒山改造为果林后,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恢复力稳定性增加。(4)根据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故输入鳙鱼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乌鳢,一部分储存在鳙鱼体内(未利用),其余能量的去向:鳙鱼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鳙鱼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鳙鱼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乌鳢粪便中的能量两部分。23.生态学家研究发现,某地曾经是一个大型湖泊,一千年前气候变化导致湖水逐渐退去,暴露出湖底沙丘,沙丘上逐渐出现沙柳等先锋植物和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虎甲、穴蛛和蝗虫等,从而形成先锋群落。随着沙丘暴露时间的加长,先锋群落逐渐被桧柏松林、黑栎林、黑栎-山核桃林所取代,最后发展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沙丘暴露后所进行的属于________演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地发展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后,群落中不仅有高大的乔木,还存在沙柳等低矮的草本和灌木植物,这种分层现象与______有关,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该地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中曾生活着A、B、C三种动物,A以B和C为食,三种动物的数量在很长时间内能够维持稳定。某个时期盗猎人员大肆猎杀导致A在此地灭绝后,C的数量急剧增加,而B却很快在此地灭绝,据此判断B和C之间存在______关系。试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态学家认为,在气候变化相同的条件下,若人为地向该地沙丘引入一些先锋植物,则该地发展为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可能不需一千年时间,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初生湖底沙丘是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的地面(2)对光的利用垂直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3)种间竞争A往往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从而避免B或C占绝对优势的局面,A灭绝后,C在和B的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数量急剧增多,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和资源,从而导致B灭绝(4)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分析】1、群落演替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初生演替: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次生演替: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本题具体考察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垂直结构的表现: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垂直结构的影响因素:(1)对光的利用(2)在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则是水分,无机盐等。(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3、群落的种间关系具体包括原始合作、互利共生、捕食、捕食和种间竞争。种间竞争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详解】(1)湖底沙丘是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的地面,因此在沙丘暴露后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大多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的垂直结构能够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3)根据题意可知,A以B和C为食,三种动物的数量在很长时间内能够维持稳定,A灭绝后,C的数量急剧增加,而B很快灭绝。判断B和C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从而避免B或C占绝对优势的局面,A灭绝后,C在和B的种间竞争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