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1页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2页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3页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4页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县XX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PAGEPAGE31PAGE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目录TOC\o"1-2"\h\u第一章规划背景 3一、规划缘由 3二、规划区范围 3第二章上位规划解读 3一、《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3二、《XX县XX镇总体规划(2008—2020年)》 3第三章发展条件分析 4一、区位及交通条件 4二、自然条件 4三、规划区人口现状 4四、现状用地概况 4五、现状建筑质量评价 6六、基础设施条件分析 6第四章规划依据、原则与目标 7一、规划依据 7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7第五章功能定位与建设方针 8一、功能定位 8二、发展规模 8三、建设方针 8第六章总体布局与用地规划 8一、总体布局与功能结构 8二、用地布局规划 8第七章道路交通与竖向规划 9一、道路系统 9二、静态交通设施 10三、道路竖向规划 10第八章住宅区规划 11一、住宅区用地规划 11二、居住组团建设指导 11第九章公共设施规划 12一、行政办公 12二、教育设施 12三、文体科技 12四、医疗保健 12五、商业金融 12六、集贸市场 12第十章绿化景观规划 13一、绿地系统规划 13二、景观规划 13第十一章控制指标体系 14一、地块细分 14二、用地分类 14三、土地使用兼容性及建筑适建性 14四、土地开发强度控制 15五、建筑控制 16六、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控制 17七、控制指标汇总表 18第十二章四线管制规划 19一、城市绿线 19二、城市蓝线 19三、城市黄线 19四、城市紫线 19第十三章镇区风貌设计 20一、建筑设计 20二、环境设计 20第十四章市政工程规划 21一、给水工程规划 21二、雨水工程规划 22三、污水工程规划 22四、供电工程规划 23五、通信工程规划 23六、燃气工程规划 23七、工程管线综合 23第十五章环保环卫规划 25一、环卫设施规划 25二、环境保护规划 25第十六章综合防灾规划 26一、消防规划 26二、防洪规划 26三、抗震规划 26四、人防规划 27第十七章规划强制性内容 27一、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 27二、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实施 27第十八章规划实施策略及措施 28一、规划实施措施 28二、规划实施策略 28XX县XX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一、规划缘由《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支持赣南苏区以大规模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为契机,推动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壮大小城镇人口规模。全面落实土地、资金等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推动城市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向小城镇及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了统筹安排镇区配套服务设施,科学有序地指导规划区开发建设,促进规划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XX县XX镇人民政府特委托XX师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XX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区位于XX镇区,具体范围为西起XX林场,北起XX中学,东至XX王家村,南至文水河。规划区总用地面积110.78公顷。

第二章上位规划解读一、《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形成“一心三区,一轴两翼”的整体空间发展布局。一心:中心城区(禾川镇、埠前镇)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以其为中心形成县域高效经济经济增长圈,带动三经济片区的发展。三区:在县域划分三个经济区。即以里田和XX带动的西部农贸经济发展区;以龙源口为中心的南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区;以中心城区为主、高桥楼和怀忠为辅的东部工业经济发展区。一轴:沿国道319、泉南高速、省道228、分文铁路向东拓展的的县域空间发展主轴。这一轴线上位于禾山和禾河之间的丘陵平原地区,是承担县域工贸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主要轴线。两翼:西翼,即沿国道319、泉南高速、分文铁路的县域空间发展次轴,拉伸县域西向发展,是县域农贸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翼。南翼,即沿老国道319,以龙源口为发力点,三湾为主要羽翼,对接井冈山的南部旅游开发轴线,这条轴线上拥有丰富而集中的自然人文资源,城镇发展的需求较大,是优化县域城镇空间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对XX定位:以羽毛加工、铁矿、贸易、苗木等为主的工贸型一般乡镇。二、《XX县XX镇总体规划(2008—2020年)》1、规划期限:(1)近期规划期限:2008—2012年(2)远期规划期限:2013—2020年2、城镇性质:XX县西部的次中心城镇,XX县的边际性工贸城镇。3、规模及发展方向人口规模:近期(2012年)镇区人口规模为6130(人),镇域人口规模为18530(人);远期(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为8780(人),镇域人口规模为19439(人)。用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19.38平方米,总建设用地为104.82公顷。发展方向:确定XX镇镇区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为重点向西、东发展,控制整个镇区向南、北方向无序发展。4、镇区定位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XX镇区是镇政府所在地,镇域内的大部分基础设施都设在镇区,并拥有完善的商品交易市场,是全镇的农林产品集散地。5、功能布局城镇总体布局采用“三轴、三组团”的组团状布局结构,即:充分利用影响城镇布局的各种因素,形成富有特色的城镇布局结构。以现有的镇区为中心,以“组团状”模式主要向东和向西发展,适度向南发展,形成三个组团。“三轴”:横轴为XX大道和滨河路,纵轴为石田街。“三组团”:是指镇东组团、镇西组团以及镇北组团,其中:镇西组团为以新开发的集贸市场和镇政府搬迁为核心,形成镇区主要的飒行政组团,镇西组团原有的老镇区与及东站路形成镇区的生活组团,镇北组团则结合中学用地形成镇区北部的科教居住组团。6、总体规划的优缺点评价优点:制定了较合理的发展方向;功能分区较为合理;完善了镇区内外交通系统;丰富了镇区整体景观风貌。缺点:部分基础设施选址不够合理,沿国道规划商业无绿带缓冲,易引起交通拥堵。7、实际操作中的不足未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的划拨与出让无据可依;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总体规划的实施力度不大;资金短缺,影响政府对镇区各项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的投入;管理不当及居民规划意识的相对薄弱,部分道路的实施与总体规划不符,重点建设项目与总体规划有出入,需调整镇区用地布局。

第三章发展条件分析一、区位及交通条件

XX镇位于XX省吉安市XX县的西部,分文铁路的终点,处于两省三县交界地带,毗邻萍乡市莲花县和湖南的茶陵县,是XX的西大门。319国道东西向横穿镇区。二、自然条件1、地形XX镇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规划区范围内地势平坦,地形起伏较小。2、地质XX镇境内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构造变动较为强烈。中部以河流冲积土系为主;境内地层发育良好,出露较全,除缺失震旦系、志留系及第三系以外,自寒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总厚度2万米以上。3、气象气候XX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无霜期较长等特征。历年平均气温为17.8℃,七月为最热月,历年平均为28.8℃;一月为最冷月,历年平均为6.3℃;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6.3℃。历年平均实照数1656.9小时,年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07.035千卡。年平均无霜期285天。降水:全境年平均降水量为1530.7毫米。三、规划区人口现状规划区面积110.78公顷,常住人口1949人,通勤人口3100人,总人口5049人。表3-1规划区人口统计表序号名称自然村人数(人)1XX村上街550垅里屋4172龙源村山下1323石田街道社区8504合计1949四、现状用地概况1、用地总体概括本规划区现状用地较为平整,地形起伏较小,属典型低山平原地貌。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319国道南侧,319国道北侧一排为沿街商业和集贸市场。规划区内以住宅用地为主,涵盖少量行政、教育、医疗设施及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用地,建设用地布局相对集中。其余为农林用地及少量未利用地。2、居住用地现状居住用地主要为XX村、龙源村和石田街道社区住宅用地。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引导,加上受当地地形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居住用地呈带状及点状分布,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及公共设施的合理分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规划区的发展。现状居住用地总面积为24.84公顷。3、公共设施用地现状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管理用地、教育机构用地、文体科技用地、医疗保健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及集贸市场用地。总用地面积15.86公顷。(1)行政管理用地现状行政管理用地面积为2.34公顷。现状行政管理用地主要包括XX镇人民政府、派出所、地税所、林业局、粮管所、财政所、工商所等管理用地。各管理机构布局较分散,占地规模偏小。(2)教育机构用地现状教育机构用地面积为4.09公顷。现状教育机构用地主要为中、小学和幼儿园用地。现状中小学均缺乏必要的运动场地。(3)文体科技用地现状文化站位于政府内部,无独立的文体科技用地。(4)医疗保健用地现状医疗保健用地面积为0.11公顷。现状的医疗保健用地主要为XX卫生院,占地1100平方米。现状卫生院占地面积偏小,被居民住宅包围,无拓展空间,且紧邻319国道,噪音干扰严重,交通拥堵,卫生用房与居民建筑间距过小,相互污染严重。(5)商业金融业用地现状商业金融业用地面积为7.79公顷。现状商业主要集中在319国道和石田街两侧,以商住楼形式为主。从总体看,商业金融业设施较多,以简单的沿街商业为主,缺乏大型的集中超市,不能满足人们的购物需要。(6)集贸市场用地现状集贸市场用地面积为1.53公顷。现状集贸市场紧邻319国道,每逢节假日,易造成交通拥堵,且无拓展用地。4、工程设施用地现状工程设施用地面积为0.44公顷。现状本规划范围内有独立用地的工程设施主要有加油站、邮政所。5、绿地现状绿地面积为0.08公顷。现状规划区只有一处街头绿地,位于政府门前。绿地严重缺乏,公共绿地、园林绿地、公共广场设施少。由于基础差,大部分绿化发展处于见缝插绿的状况,而且各种绿地功能混杂,性质不明确,无法满足居民生活、休闲、游憩的需要。6、道路广场用地现状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7.58公顷。规划区内现状已建成道路主要有三条,319国道为东西向主路,路面宽14米;文高路为新修南北向主路,北接319国道,南至高溪镇,路面宽9米;石田街为现状南北向主路,路面宽9米,两侧建筑间距21米。其余道路为联系各村的乡道,道路质量较差,等级较低。7、对外交通用地现状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0.21公顷。现状汽车站位于319国道南侧,现已废弃。规划区对外交通主要为319国道。规划区主要依靠东西向的319国道对外联系,向西往莲花县,东往沙市镇。8、水域和其他用地现状水域及其他用地面积为61.77公顷。现状区内以农林用地为主,包含水田、菜地、荒地等。表3-2规划区现状用地一览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代号面积(公顷)比例(%)1居住用地R24.8450.68其中二类居住用地R224.8450.682公共设施用地C15.8632.36其中行政管理用地C12.344.77教育机构用地C24.098.35医疗保健用地C40.110.22商业金融用地C57.7915.89集贸市场用地C61.533.123对外交通用地T0.210.434道路广场用地S7.5815.47其中道路用地S17.5815.475工程设施用地U0.440.90其中公用工程用地U10.440.906绿地G0.080.16其中公共绿地G10.080.167城镇建设用地49.01100.008水域和其他用地E61.77规划用地范围110.78公顷五、现状建筑质量评价规划区内近年来陆续开发建设的建筑较多,以住宅为主,规划区内散落分布着部分农村聚落住宅建筑,整体建筑质量较好。本次规划将现有建筑分三类进行建筑质量评价,以此作为规划实施过程中对现状建筑拆迁、保留、修缮等措施的依据,各类建筑质量分类标准如下:一类建筑:建筑质量好,建筑外观整洁,一般为近年建成的三层及以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混结构建筑,采光、通风条件好。此类建筑在不影响规划布局结构的情况下属保留建筑。二类建筑:建筑质量较好,建筑造型一般,属于九十年代后建成的2-3层砖混建筑,采光通风条件较好。此类建筑在规划中属于可保留建筑,如有必要也可以考虑拆除。三类建筑:建筑质量差,采光通风条件差的建筑,一般是砖木或土木结构建筑以及临时建筑和违章建筑,此类建筑在规划中属于拆除建筑。规划区内现状各类建筑总建筑面积为323070㎡。现状建筑主要以一类建筑为主,占总建筑量的46.20%,整体质量较好,但建筑之间间距过密,有待改善。现状建筑质量评价一览表分类建筑面积(㎡)所占比例(%)一类14926246.20二类12636039.11三类4744814.69合计323070100.00六、基础设施条件分析1、给水工程现状规划区无自来水厂,区内饮水主要靠居民采用压水井取水。2、排水工程规划区内现状排水采用雨污合流重力自流方式。雨污水随地势沿道路边沟分别排至附近农田和文水河。区内地势较复杂,部分地段向外排水相对困难,且由于长时间缺乏管理,部分排水沟被垃圾、泥土等掩埋,雨季时容易形成内涝。3、电力工程规划区内现状电力线分布纵横交错,电力线由35KVXX变电站引出。4、电信、邮政工程(1)电信:规划区内现状无电信所。(2)邮政:规划区内现状邮政所1处,位于319国道北侧商业用地内,除日常业务外还包含邮政储蓄业务,占地面积0.16公顷。

第四章规划依据、原则与目标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镇规划标准》(GB50118-2007);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4、《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5、《XX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6年;6、《城市规划资料集》小城镇规划篇;7、《XX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4年)8、《XX省城市和镇控制性详细规则管理条例》(2008年);9、《城市黄线管理办法》;10、《城市蓝线管理办法》;11、《城市绿线管理办法》;12、《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13、《XX县XX镇总体规划(2008-2020年)》;14、相关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15、XX镇人民政府有关的意见设想;16、1:1000XX镇区电子地形图。国家其他相关规范及XX县相关部门要求。二、规划原则与目标1、规划原则(1)区域协调原则:规划区的开发建设与周边的村镇发展息息相关,遵照区域协调原则,在空间布局、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使本区块与周边村镇相互依托、相互促进。(2)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在用地布局和景观风貌规划上突出地方特色、亮点和重要职能,体现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原则,并为未来片区功能转型可能留足余地,同时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合理安排重点设计区域、先期启动区域。通过先期启动项目提升地区活力和土地价值,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3)尊重现状原则:规划应充分尊重现状,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减少拆迁,尽量保证各权属用地的完整性。(4)规划布局弹性原则市场环境及外部政策的影响为规划所面对的不确定要素,故应始终坚持维护规划的前瞻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规划的弹性,具体包括控制性指标的刚性与弹性、用地功能的适度混合性、空间布局结构的灵活性和可伸展性等方面。(5)规划延续性与实施可操作性结合原则镇区建设已有许多规划,部分已在实施之中,本次规划设计必须考虑既有规划及建设的现实,保持规划连续性。规划的实施受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政府的控制和引导、人们思想观念的演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时间过程,规划在适度超前的同时也应注意可操作性。2、规划目标(1)完善交通系统,优化镇区环境、合理分布公共资源,努力实现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经济、社会、环境目标。(2)积极发展新区,合理利用现状土地,实现土地利用的集约化。(3)改造旧村,分析现有土地利用、交通及环境状况,遵循有关规范,协调解决各地块间的矛盾,改善投资环境,创造现代化的城镇环境。(4)结合周边区域的建设,增加绿地建设,为规划区内过渡空间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五章功能定位与建设方针一、功能定位参照《XX县XX镇总体规划(2008-2020)》中有关镇区功能的定位,本规划区功能定位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商贸服务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区域中心城镇。二、发展规模1、居住人口容量:规划人口容量为11000人。2、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总用地为110.78公顷。三、建设方针1、规划区建设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原则,依托大交通,贯彻“紧凑开发,综合配套,逐步实施”的开发建设方针。2、用地布局应严格执行规划,保持功能分区的科学合理性,政府可根据规划及地价按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环境景观及基础设施用地分类进行调控,制订兼容原则,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3、道路建设中干、支路按规划严格执行,先行展开建设;巷路灵活掌握,随开发建设的需要配建,满足交通需求,体现规划的灵活性。4、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营造绿色空间,重要的景观节点、公共绿地、沿街绿化由政府控制和建设。5、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中心区发展,按容量适度超前、设施逐步跟进的原则合理展开建设。6、严格审核开发项目用地需求,注重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及土地利用的效能,规定土地开发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杜绝土地投机。

第六章总体布局与用地规划一、总体布局与功能结构XX镇区规划形成“两轴、两心、四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两轴”沿319国道两侧规划商业带,形成一条东西向发展主轴;沿团结路两侧规划商业带与319国道商业带衔接,形成一条南北向发展副轴。“两心”行政中心:在规划区西北部规划行政办公用地,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规划在镇区西侧新建集贸市场,行成XX镇区商业中心。“四组团”北部综合组团:以319国道为界,北侧为综合组团,主要以教育、商业为主,包含部分居住;西部公共服务组团:以行政办公和市场用地为主,包含部分居住和公园绿地;中部居住组团:以居住用地为主,主要为现状居民;东部居住组团:以居住用地为主,主要为开发用地和安置用地。二、用地布局规划规划用地总面积110.78公顷。1、居住用地规划配置居住用地52.96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的47.81%。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7.84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面积的25.13%。3、对外交通用地规划对外交通用地1.97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面积的1.78%。4、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规划道路广场用地20.65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面积的18.64%。其中道路用地18.30公顷,广场用地2.35公顷。5、工程设施用地规划工程设施用地1.30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面积的1.17%。其中公用工程设施用地面积0.87公顷,环卫设施用地面积0.15公顷,防灾设施用地面积0.28公顷。6、绿地规划绿地6.06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面积的5.47%。其中公共绿地4.41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面积的3.98%;防护绿地1.65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面积的1.49%。表6-1规划用地一览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代号面积(公顷)比例(%)1居住用地R52.9647.81其中二类居住用地R252.9647.812公共设施用地C27.8425.13其中行政管理用地C14.333.91教育机构用地C26.315.70文体科技用地C30.570.51医疗保健用地C42.342.11商业金融用地C58.938.06集贸市场用地C65.364.843对外交通用地T1.971.784道路广场用地S20.6518.64其中道路用地S118.3016.52广场用地S22.352.125工程设施用地U1.301.17其中公用工程用地U10.870.79环卫设施用地U20.150.14防灾设施用地U30.280.256绿地G6.065.47其中公共绿地G14.413.98防护绿地G21.651.497总计110.78100.00

第七章道路交通与竖向规划一、道路系统1、对外交通规划区对外联系主要交通为319国道,规划在镇区东侧新建汽车站,占地面积1.97公顷。2、道路交通规划综合考虑规划区用地形状和现有道路与周边地区的联系程度,本次规划以“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对外交通干道联系”为道路网布局原则,依托319国道对接周边镇区,形成以“三横两纵一环”道路骨架,支路为补充,脉络清晰的道路系统。“三横”指城江北路、319国道、广场路,“两纵”指城XX路、团结路。“一环”指文高路、外环路、滨河路形成的镇区外环系统。3、道路等级根据道路在规划区内的位置和承担功能将全区的道路分为主干路、干路和支路。主干路、干路分为交通型干路和生活型干路。交通型干路主要满足镇区与过境内出行需要,交通型干路宽度为20-30米;生活型干路主要将各个片区连接起来,满足镇区内部居民生活需要,宽度为16-20米。支路主要满足规划区内中短距离出行的需要,以内部交通为主,其与两侧用地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道路间距150~300米。表7-1规划道路一览表道路名称起点终点长度(米)宽度(米)道路等级断面代号319国道文高路外环路225630交通型主干路A-A广场路文高路外环路141928交通型干路B-B文高路滨河路外环路258020交通型干路C-C城XX路319国道滨河路55520生活型干路C-C城江北路319国道外环路94720生活型干路C-C团结路文高路滨河路93020交通型干路C-C外环路文高路滨河路147920交通型干路C-C滨河路文高路外环路184816生活型干路D-D石田街319国道滨河路60112支路E-E学前路319国道政通路36912支路E-E政通路文高路外环路130212支路E-E车站路文高路滨河路97212支路E-E白源路文高路城江北路27212支路E-E学苑路文高路城江北路20112支路E-E注:表中除现状道路外,规划路名均为暂定名。表7-2规划区主要道路横断面形式一览表(单位:米)序号编号宽度人行道及绿带机动车道1A302×3.024.02B282×3.022.03C202×3.014.04D162×3.010.05E122×2.57.0各地块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地块内小路应有利于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并满足建筑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3、道路交叉口控制平面交叉口处路缘石转弯半径,规划区四种道路转弯半径按6-20米控制。4、机动车出入口控制以道路侧石线的延长线交点算起,沿镇区主干路距离道路交叉口7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机动车出入口,沿镇区干路距离道路交叉口5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机动车出入口,沿镇区主要支路距离道路交叉口3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机动车出入口。镇区居住区及人员比较密集的建设项目,如商业购物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大型公建等应保证不少于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出入口,其他建设项目宜开一个机动车出入口。用地临近两条或者两条以上道路的,在最低一级道路上开口,并尽可能远离交叉口。具体禁止机动车开口路段应遵守《控制图则》的规定。二、静态交通设施1、停车场规划区设3处社会停车场,一处位于广场路南侧集贸市场旁,占地面积0.42公顷,停车泊位约141个,一处位于广场路与城XX路交汇处,占地面积0.58公顷,停车泊位约141个,还有一处位于广场路与学前路交汇处,占地面积0.74公顷,停车泊位约141个。表7-3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泊位要求表建筑类别单位机动车非机动车住宅个/户0.32行政办公个/100㎡建筑面积0.34商务办公个/100㎡建筑面积0.33其他办公个/100㎡建筑面积0.25普通商业、农贸市场个/100㎡营业面积0.36医院个/100㎡建筑面积0.35科技馆、图书馆、展览馆等个/100㎡建筑面积0.34公园个/公顷占地面积410客运站个/100旅客(高峰日)13中学个/100名学生0.835小学、幼托个/100名学生0.89-13地块内机动车、非机动车室外停车场的泊位数不得低于核定标准泊位数的15%,核定标准泊位数按照该地块最大容积率换算。地块内停车场(库)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或停用。2、广场规划在319国道集贸市场段南侧处和政通路北侧集贸市场旁各规划一处广场用地,占地面积分别为0.24和0.38公顷,总占地面积0.62公顷。三、道路竖向规划规划区内竖向工程规划在满足雨污排放要求情况下,尽量减少土方量,以节约投资。地块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米以上,以利于迅速排除地面雨水和生活污水。规划设计的原则主要有:1、因地制宜,结合地势、地形特点,与总体思想协调;2、满足地面雨、污水重力排放要求;3、满足道路纵坡、地块坡度的规范要求;4、与现状标高相协调,并尽量保留现有状况良好的道路;5、尽量减少挖填方量及防护工程量。规划地面坡度以有利于排水为原则,一般道路纵坡控制在0.3%-4%,道路横坡控制在1%-2%。各道路中线交叉点及转折点坐标、高程、道路坡度详见《道路定位图》、《道路竖向规划图》。

第八章住宅区规划一、住宅区用地规划住宅区规划结合绿化布局,遵循社区发展的原则,使住宅区能够满足与适应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需求,营造居住舒适、生活方便、出行便捷、景观优美、设施齐全,符合卫生、健康要求的新型住宅区。规划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规划区二类居住用地52.96公顷,规划区居住人口容量11000人。1、住宅区建设本规划区分为4个组团。北部综合组团:位于319国道北侧。规划二类居住用地面积8.99公顷,安排居住人口1600人。西部公共服务组团:以319国道、文高路、滨河路、城XX路围合区域。规划二类居住用地面积6.03公顷,安排居住人口1950人。中部居住组团:以319国道、滨河路、城XX路、团结路围合区域。规划二类居住用地面积20.45公顷,安排居住人口4250人。东部居住组团:以319国道、滨河路、团结路、外环路围合区域。规划二类居住用地面积17.49公顷,安排居住人口3200人。居住组团规划一览表居住组团名称住宅用地面积(ha)用地类型人口密度(人/公顷)绿地率(%)居住人口(人)用地编号配套设施北部综合组团8.99R2178301600A-01-01,A-03-02A-04-01,A-05-01配电箱、公共厕所、幼儿园、垃圾中转站西部公共服务组团6.03R2/C5/C6323301950B-01-03,B-02-01B-02-03,B-03-01B-03-04,B-04-01配电箱,公共厕所、幼儿园、广场中部居住组团20.45R2208304250C-01-01,C-02-01C-03-01,C-04-01C-05-01,C-06-01C-07-01,C-08-01C-09-01配电箱、公共厕所、小学东部居住组团17.49R2183303200D-01-01,D-02-01D-03-03,D-05-01D-06-01配电箱、公共厕所、幼儿园、文化站、图书馆2、居民点整治由于规划区农村居民点较多,规划进行逐步改造。对规划中予以保留的居民点,进行整治。要求搬迁的居民点,则应统筹规划,选点安置,分步实施。由于农村居民住宅大多存在占地大、层数低、建筑结构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规划农村居民点应本着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以建设多层农民公寓为主。新建住宅以4层为主,提倡双拼式、联排式住宅,少建独立式住宅和单层建筑。村民宅基地建设要求:占用耕地建住宅的,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20平方米;占用原有宅基地或村内空闲地的,每户不得超过180平方米。住宅主楼基底面积不宜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住宅日照间距尽可能安排南北朝向,避免东西向布置。房屋间距旧村改造不宜小于南侧建房高度的0.9倍;山墙之间的距离(除消防通道外)不得小于2米。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米,其中底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宜超过3.6米。村庄绿化应以种植树木为主,少植草皮,可植竹、栽果,应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基础。3、安置区建设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镇区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居民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除规划居民点整治村庄外,其他地块应严格控制村民自建房,区内因镇区建设导致的居民点拆迁户,政府应鼓励统筹统建,建设安置区。规划充分考虑现状用地、区位、交通等因素,建议将安置区设于东部居住组团内。二、居住组团建设指导1、住宅底层的一部分用于公共设施如商店、托儿所等。2、停车场尽量靠近组团出入口,以减少车流、人流交通的相互干扰。3、建筑宜南北向布置,建筑间距至少宜按1:1.1控制。4、宜采取骑楼或有盖走廊连接各类建筑、停车场等,以方便居民利用。

第九章公共设施规划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一、行政办公现状政府紧邻文水河,高差相差不到两米,不满足防洪要求,且周围都是居住建筑无拓展用地,规划将政府搬迁至林业局南侧,农贸市场西侧,为市场的开发起到带动作用。镇区内行政办公大部分散落在商业地块内,无独立办公用地,规划在镇区西侧形成行政中心,新建政府、派出所、居委会。保留现状粮管所、地税所和财政所。规划行政管理用地3.96公顷。二、教育设施现状中、小学均缺乏必要的运动场地;有2家私人幼儿园和一所中心幼儿园,配套设施不齐全;现有教育设施基本能够满足现状人口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1、规划保留XX中学,并在其基础上适当扩大,中学占地3.36公顷。中学按18班标准配置,可服务人口规模2万人。运动场地应设200~400米标准环形跑道(其中含不小于60米的直跑道),另至少应设2~3个篮球场或2~3个排球场(兼羽毛球场)以及150~200平方米器械场地。2、规划保留原中心小学,并在其基础上适当扩大,占地1.52公顷。小学按18班标准配置,可服务人口规模1万人。学校用地至少有一个边长不小于55米的环形跑道,设2~3个篮球场或2个排球场(兼羽毛球场),以及100~200平方米器械场地。3、规划按300米服务半径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置幼儿园3处,一处为现状保留的中心幼儿园,占地0.82公顷;一处位于政通路与石田街交汇处,占地0.30公顷;一处位于车站路与广场路交汇处,占地0.32公顷。幼儿园均按12班标准配置,应设有集中绿化园地,并禁止种植有毒带刺植物,应有全园共享的游戏场地,室外游戏场面积=180+20(N-1),N为班数。同时应设置各班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场地应日照充足并采取分隔措施,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平方米。(有待考虑)三、文体科技现状文化站位于政府内部,无独立用地,规划在滨河路与团结路交汇处新建文化站,占地0.57公顷。四、医疗保健规划在团结路和滨河路交汇处西侧新建卫生院,占地0.52公顷;规划在滨河路与车站路交汇处、文化站东侧新建敬老院,占地面积0.73公顷。五、商业金融规划形成319国道和团结路两侧商业,319国道两侧商业通过防护绿带控制开口,避免交通拥堵;引导商业往新建集贸市场聚集,为形成良好的商业氛围,规划将团结路与319国道两侧打造成庐陵文化商业街,通过适宜的地面铺装和绿化环境配置,形成尺度亲切、趣味丰富的休闲购物空间。规划商业用地8.93公顷。六、集贸市场规划在文高路东侧新建集贸市场,占地5.36公顷。形成XX镇商业中心,集贸市场主要为各类专业市场。

第十章绿化景观规划一、绿地系统规划1、规划原则绿地是规划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开敞的空间,它可以净化、美化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规划采用立体混合式布局手法,以自然景观为基础,滨河绿化为依托,配以大面积绿化以及街头绿地为重点的绿化体系,营造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绿地系统规划遵循如下原则。第一是水绿结合,基于自然生态环境,绿地应当尽可能与水系相结合,有助于保护水生生态环境;第二是空间连续,绿地的空间连续性能够发挥生态廊道的作用,滨水绿带是生态廊道的有效形式;第三是便捷可达,绿地的便捷可达有助于提升绿地的社会效益,公共绿地的带状连续形态为此提供了可能性。2、绿地构成规划区绿地系统是由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庭院绿地共同组成。规划区绿地面积6.06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5.47%。规划滨河路南侧预留部分用地作为滨河公园绿地,本次规划未纳入规划区。沿镇区外围道路规划5米宽连续绿化带,319国道两侧各设置8米宽防护绿带。镇区规划公园三处,镇北公园:位于319国道北侧,占地0.39公顷;主要提供居民休闲集会,以硬质铺地为主,附带生态停车功能。文水公园:位于文水河北侧,占地面积0.96公顷;以湿地绿化为主,为镇区生态廊道节点。体育公园:位于团结路东侧,占地面积1.86公顷;主要功能是为镇区居民提供室外运动场地。各种绿地形成连续空间体系,可以有效地保护水生生态环境、镇区的风貌特色、满足居民的休憩和游览需求。二、景观规划规划区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环境,需要有美好的环境景观。规划区规划建设不仅要给人民创造满足生理需要的良好物质环境,还要给人民创造满足精神需要的健康社会文化环境和惬意的心理环境,创造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规划区艺术景观,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规划从景观节点、轴、廊入手,建设优美的滨水环境,自然与人工景观有机结合的景观体系,形成“一廊、一街、三带、三节点”。一廊:沿文水河预留的绿地将形成一条滨水廊道;一街:沿319国道两侧各规划8米宽防护绿带,打造镇区景观街;三带:沿外环路、文高路、团结路规划5米宽绿化带,完善镇区绿化系统;三节点:规划镇北公园、文水公园、体育公园作为镇区景观节点。

第十一章控制指标体系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实施总体规划的意图为目的,以用地控制和管理为重点,强化规划建设和规划管理的衔接。本规划把相对抽象的规划原则和复杂的规划要素进行简化和图解化,再从中提炼为规划区建设控制最有效的基本要素,即建立一套完整的以地块为单位的控制指标体系,来控制和指导规划区的开发建设,最大程度地实现规划的可操作性。本规划在土地细分的基础上对各个地块的用地性质、用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建筑后退红线、公建配套项目、出入口位置、配建停车泊位等指令性控制内容作出规定。在《控制图则》中,对建筑形体、建筑风格、建筑色彩等引导性控制内容进行规划设计引导。在本规划区范围内每一地块的开发均应按照《控制图则》的要求进行土地批租转让和开发建设管理。一、地块细分为了与土地开发出让以及新区建设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规划依据用地性质和地块所处区位将土地划分为不同规模的地块,将规划区用地分为A-D四个片区,共计91个地块,作为规划控制要素的载体。土地细分体现政府所有和向社会出让的两种方式,以公共利益第一为原则,将规划区中的水系以及凭借水系所形成的绿地系统和与公共服务设施相联络的公共空间等划分出来,统一由政府做一级开发,统一进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成本可按比例分摊到周边细分地块中。在土地开发利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满足土地使用相容性前提下,再细划或组合,对于总面积较大的地块,在开发过程中如进一步划分为小地块,其开发强度需符合:①细分后小地块的建筑面积总和不得超过原大地块所规定的限度。②对于沿街、广场等开阔地段的小地块,其容积率可适当提高。但小于2000平方米的用地不得单独开发,以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和管理操作的方便,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可操作性。二、用地分类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本规划区用地采用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进行统一分类。规划区内用地共分7大类、16中类。

表11-1规划区土地使用分类一览表代码用地名称代码用地名称R居住用地R2二类居住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C1行政管理用地C2教育机构用地C3文体科技用地C4医疗保健用地C5商业金融用地C6集贸市场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T1公路交通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S1道路用地S2广场用地U工程设施用地U1公用工程用地U2环卫设施用地U3防灾设施用地G绿地G1公共绿地G2防护绿地E水域和其它用地E1水域三、土地使用兼容性及建筑适建性由于开发建设不确定因素很多,为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可行性,规划对土地利用性质替代性和建筑适建性作相应规定,以适应用地功能的变化、土地级差的不同以及建筑布局的不同要求。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一般不得更改,尤其是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及绿地严禁更改土地使用性质。其它用地的土地使用性质需要更改,则必须经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同时应符合“土地使用兼容性表”的规定及土地使用性质对“建筑适建性表”的要求。1、土地使用性质替代土地使用性质替代即每个地块规划土地主项使用性质,规定可以替代用地性质和不可以替代用地性质以及须经过特殊审批才能替代的用地性质。可分为:允许兼容用地性质即在具体实施中,该地块主项用地性质可以替换或部分替换为其他用地性质,比如规划主项用地为二类居住用地,可以替换或部分替换为公共绿地。有条件允许兼容用地性质即允许替代但应经过特定程序审批,并取得城建、规划、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许可才能替代。比如规划主项用地为二类居住用地,经过审批可以部分替换为第三产业用地(包括商业、娱乐等用地)。不允许兼容用地性质是规划禁止用地性质转换,比如绿化用地转换为开发用地是禁止的。表11-2土地使用兼容性表拟变更地性质原用地性质R2C1C2C3C4C5C6G1G2S2TUR2√○○○○√√○○○C1√○○○○○√√○○○C2○√○○○○√√○○○C3√√√○○○√√○○○C4○○○√○○√√○○○C5√√○○√√√○○○C6○○○√√√○○○G1√√G2√√S2○○√T○○√U○○√注:√为直接兼容;○为有条件兼容;其余为不可兼容。2、建筑适建性为适应具体建设过程中多样化需求,促进新建、配建设施的科学合理设置,对规划区内用地性质确定地块上的建筑划定建筑适建表。将规划用地上拟建设的建筑分为完全适建建筑、有条件适建建筑和不适建建筑。完全适建建筑是指在该土地使用性质上可以建设的建筑物类别,其总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地块总建筑面积的60%;有条件适建建筑是指需要有相对区位要求的建筑物或在地块中其建设规模和建设容量有严格控制的适建建筑类别。不适建建筑类别可分为二种情况:完全不允许修建建筑物类别和原则不允许修建建筑类别。完全不允许修建建筑类别是指在地块中不允许出现和修建该类建筑物;原则不允许修建建筑物类别是指原则上不允许修建的表中列举的建筑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配套或公益上需要,而本规划中没有具体反映,经采取技术措施后,符合有关规定,并取得消防、卫生或环保部门许可的,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才允许修建的建筑物。

表11-3规划区土地建筑适建性表序号用地类别建设项目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程设施用地绿地R1R2C1\C5\C6C2\C3\C4UG1G21低层居住建筑√○×○×××2多层居住建筑√√×○×××3单身宿舍√√×√○××4教育设施(中小学、幼托机构)√√×√×××5商业服务设施√√√√×××6居住小区文化设施(老年活动室、文化馆等)√√√√×××7居住小区体育设施√√×√××○8医疗卫生设施(卫生院、卫生所等)○○×√×××9居住小区市政公用设施(含出租汽车站)√√√√√×○10行政管理设施(派出所、居委会等)√√○√○××11居住小区日用品修理、加工场√√○○×××12小型农贸市场×√××××○13小商品市场×√○○××○14居住区级以上文化设施(图书馆、博物馆、纪念性建筑等)×○○√×××15居住区级以上娱乐设施(影剧院、游乐场等)××√××××16居住区级以上体育设施○○×√××○17办公建筑、商办综合楼○○√○×××18旅馆、宾馆○○√○×××19商住综合楼√√√○×××20农、副、水产品批发市场×××××××21社会停车场、库○○√○√×○22加油站○○○○√×○23汽车修理、专业保养场××××√××24施工维修设施及废品场××××○××25其他市政公用设施××××√×○注:√为完全适建;○为有条件适建;其余为不适建。四、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涉及到建设容量和环境容量、交通负荷能力和功能需要等多方面的因素。土地开发强度主要是指对开发容量的控制。控制指标主要有: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和绿地率等四项。合理的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可以引导投资有效使用土地,建设良好镇区结构;同时满足镇区环境需求,建设良好的镇区空间环境,同时还能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建立完善的房地产市场。规划XX镇区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如下表:表11-4土地开发强度控制表建筑密度(%)容积率二类居住用地30~451.2~1.8行政管理用地30~351.2~2.0文体科技用地20~25≤1.0商业金融用地35~451.8~2.4集贸市场用地35~551.8~2.4教育机构用地20~250.6~0.8工程设施用地25~350.8~2.0其他建筑按国家相关规范控制(如医疗、中小学、幼儿园、市政建筑等)五、建筑控制1、建筑间距技术规定建筑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卫生、消防及建筑保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确定的,同时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住宅建筑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朝向、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尽可能争取较好朝向(南偏东15°~南偏西15°),避免东西向布置,其间距必须满足大寒日满窗日照不小于3小时的标准。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准和不同方位确定间距系数换算。表11-5不同方位间距系数方位0°~15°15°~30°30°~45°45°~60°>60°间距系数1.0L0.9L0.8L0.9L0.95L注:①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②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2)南北向平行布置的住宅建筑,其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05倍,东西向平行布置的住宅建筑,其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9倍。(3)多层住宅建筑侧间距不宜小于6米。(4)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主要房间、小学的教室与其遮挡建筑的距离必须达到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小于3小时的日照标准。托儿所的活动场地必须满足二分之一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以外的要求。2、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技术规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是指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各地块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以各控制图则标注为准。建筑物与道路红线之间土地综合用途依次为:绿化用地、管线走廊、非机动车临时停放。道路交叉口四周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必须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建筑后退道路红线按下表规定执行。表11-6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规定道路名称宽度(米)道路等级建筑退道路红线(米)道路控制宽度(米)319国道30交通型主干路1152广场路28生活型干路436文高路20交通型干路428城XX路20生活型干路428城江北路20生活型干路428团结路20交通型干路428外环路20交通型干路428滨河路16生活型干路424石田街12支路318学前路12支路318政通路12支路318车站路12支路318白源路12支路318学苑路12支路318备注:建筑物四面临街按表中规定0.7倍计,三面临街按表中规定0.8倍计。3、建筑后退用地红线管理技术规定用地红线是指相邻两块用地之间由于其可能的用地性质不同而设置的用地界线,一般情况下无道路分隔。为保证本规划区的环境质量,保证各地块建设开发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各用地的建设应满足建筑物后退建设用地边界距离,具体距离按《控制图则》严格控制。《控制图则》中建筑后退用地红线按平均层数四层控制,超过四层参照《XX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中“建筑物退让”的有关条款执行。(1)多层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主要朝向控制在建筑高度的0.5倍,最小6米;侧面控制在建筑高度的0.3倍,最小4米。(2)界外为文教卫建筑时,其后退用地红线距离在上述基础上应加退2-3米。(3)界外为绿地时,后退用地红线距离可在上述基础上减少3-4米。(4)道路交叉口四周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必须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5)临街公共建筑一般不设围墙,特殊情况应设置通透艺术围墙,其高度不超过2米,且应后退道路红线1.5~2米。4、建筑高度规划对不同地段建筑高程进行控制,引导低层建筑区,推广多层建筑区。全区最高建筑控制高度30米。规划在规划区内319国道左段安排酒店超市商业建筑,建筑高度控制在30米以下。建筑物的高度除必须符合日照、建筑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相应的规定。六、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根据《镇规划标准》(GB50118-2007)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依据规划区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质及人口规模,参照XX省各类标准及技术规范确定本规划区各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规模。1、教育设施(1)中学规划区设中学1所,校内设活动场地,容积率控制在0.8以内,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内,绿地率不低于30%,教学楼层数控制在5层以下。(2)小学规划区设小学1所,容积率控制在0.8以内,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内,绿地率不低于30%,教学楼层数控制在4层以下。(3)幼儿园按服务半径300米设置,园内活动场所应有不小于一半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日照阴影之外,容积率为0.7以内,建筑密度控制在25%以内,绿地率大于35%,教学楼层数控制在3层以下。规划区共设幼儿园3所。2、文体设施除区级的文体设施外,在各组团中心地带结合绿地、小区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安排小型的文体设施。容积率为1.0以内,建筑密度控制在20%以内,绿地率大于25%。3、商业金融、市场等设施商业服务网点按3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可与其它配套公共设施组合为社区服务中心,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容积率为2.4以内,建筑密度控制在45%以内,绿地率大于25%。4、医疗卫生设施住宅区内按3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卫生所,可附设于社区管理中心内。容积率为1.0以内,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内,绿地率大于30%。5、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站按服务半径不小于70米设置,垃圾转运站按0.7-1.0km2建成区设一处,每处面积不小于100m2,与周围建筑物的间隔不小于5米,应采用封闭式设施,力求垃圾存放和转运不外露。规划区内设置垃圾转运站1个,与环卫所合设。容积率为0.7以内,建筑密度控制在25%以内,绿地率大于25%。6、公共厕所住宅区内按每1000-1500户设一处,人流集中处按300-5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用地面积为60-100m2,建筑面积为30-60m2。规划区内共设置水冲式公厕11座。7、停车场规划区内布置社会停车场2处,停车位按30m2/个配置,另外规划结合各地块的建设配建了一定量的停车位。公共服务分级设施配建表类型项目居住区小区组团教育幼托—小学——中学——医疗卫生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院——文化体育文化活动中心(含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含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居民运动场、馆—居民健身设施(含老年户外活动场地)—商业服务综合食品店—综合百货店—餐饮—中西医药店—书店—市场—便民店——其他第三产业—金融邮电银行——储蓄所——电信支局——邮政所——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含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托老所——残疾人托养所——治安联防队—居委会(社区用房)—物业管理—市政公用开关站—路灯配电室—燃气调压站—高压水泵房——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点——居民存车处——居民停车场、库公交始末站—消防站——行政管理及其他街道办事处——市政管理机构(所)——派出所——其他管理用房—防空地下室注:为应配建的项目;为宜设置的项目。配套公建项目及设施控制表类别项目用地面积建筑面积设置地块设置位置教育托幼●●●□小学●●●●普通中学●●●●医疗卫生卫生所□●●□卫生院●●●●文化文化站□□●□体育居民活动场●□●□商业服务粮油店□●●□液化气站□●●□书店□●□□集贸市场●□●●金融银行□□●□市政邮政所、电信所□●●●变配电站●●●□水泵站●●●□公共厕所□●●□垃圾收集转运站●●●●存车处□●●●消防消防站●●●□行政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注:●为指令性控制;□为引导性控制。七、控制指标汇总表基本地块控制指标汇总表见附表。

第十二章四线管制规划城乡规划是保证社会公平、保障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作用。近几年来,国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了对城乡规划工作的指导。全国各地城乡规划综合调控作用在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管体制和机制也不断创新。目前,《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完成修订并出台,城市绿线、蓝线、黄线、紫线四线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一、城市绿线1、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包括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本规划区内主要指文水公园、镇北公园、体育公园等公共绿地,部分道路两侧绿带及319国道两侧防护绿地等。2、城市绿线规划控制要求:(1)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2)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4)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标准。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二、城市蓝线1、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本规划区内蓝线保护。2、城市蓝线规划控制要求:(1)城市蓝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因城市发展和城市布局结构变化等原因,确实需要调整城市蓝线的,应当依法调整城市规划,并相应调整城市蓝线。调整后的城市蓝线,应当随调整后的城市规划一并报批。调整后的城市蓝线应当在报批前进行公示,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2)在城市蓝线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3)在城市蓝线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蓝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4)需要临时占用城市蓝线内的用地或水域的,应当报经XX县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临时占用后,应当限期恢复。三、城市黄线1、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2、本规划区的城市黄线所指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以下内容:公共停车场、汽车站、环卫所、加油站、邮政所、电信所、自来水厂、供电所、消防站、垃圾中转站、广场等。3、城市黄线线规划控制要求:(1)城市黄线经批准后,应当与城市规划一并由石城县人民政府予以公布;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2)城市黄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因城市发展和城市功能、布局变化等,需要调整城市黄线的,应当组织专家论证,依法调整城市规划,并相应调整城市黄线。调整后的城市黄线,应当随调整后的城市规划一并报批。调整后的城市黄线应当在报批前进行公示,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3)在城市黄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4)在城市黄线内进行建设,应当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黄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迁移、拆除城市黄线内城市基础设施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5)因建设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黄线内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四、城市紫线本规划范围区不包括紫线内容。

第十三章镇区风貌设计一、建筑设计通过引入风貌设计概念,确定引导性指标(包括:建筑形体、艺术风格、色彩等),加以适度的引导和规定,使规划区整体建筑空间健康有序,并通过特定的建筑空间给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表述镇区文化内涵。规划对区内建筑的形体与色彩原则上作如下规定:1、建筑界面在相同的街道边界要求建筑具有相邻的尺度。在接近人的步行层面上,更要求建筑具有与人体相适的尺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