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化学分析ppt_第1页
河南中考化学分析ppt_第2页
河南中考化学分析ppt_第3页
河南中考化学分析ppt_第4页
河南中考化学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5/27河南中考化学分析ppt河南省中考化学反复考到的知识点1、气体发生、收集装置的选择和评价;2、碳与碳的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

3、化学式的书写与化合价的判断;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根据化学方程的计算;5、金属的冶炼;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

6、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有关探究;

以及碳酸钠性质和检验;7、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简单计算以及饱和溶

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8、盐酸与硫酸的性质与用途;9、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10、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的分析和判断;11、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2、物质的分类,与水及水的净化有关的知识;

13、典型物质的检验、除杂以及设计方案评价;14、氯化钠中含有杂质的去除;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5、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16、营养素、微量元素、有机合成材料等;

17、根据信息和框线图进行相关物质的推断1、有关物质性质和变化的试题

(2016年)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于制作电线B.金刚石用于切割大理石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015年)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风力发电B.石油蒸馏得到汽油等C.海水晒盐D.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改变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相互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实例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发等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说明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但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化学性质2.物理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如物质的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毒性、稳定性、活泼性等性质和变化的联系:性质决定变化反映

例:汽油可燃烧汽油在燃烧。

汽油易挥发汽油挥发了。决定反映决定反映氮气:保存食品;充氮灯泡;

稀有气体:①---用于焊接保护气②氦气密度很小性质很稳定---用于探空气球③用于霓虹灯和激光技术

氧气:①支持燃烧(炼钢、气割气焊、推进剂)②帮助呼吸(急救病人、潜水运动员)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氢气:理想的高能燃料;但氢气在制造、储存、运输等方面还有问题没有解决

金刚石性质和用途:①硬度最大(钻头、玻璃刀)②加工后,光彩夺目;性质稳定(贵重的装饰品)石墨的性质和用途

①灰黑色、性质稳定、质软(铅笔芯);②导电(电极);③熔点高(冶炼金属的坩埚的材料);④滑腻(高温润滑剂)物质用途小结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能力,可做滤毒层、滤毒罐、净水器的吸附材料)二氧化碳:灭火、植物的光合作用、制冷剂、制汽水、制纯碱、制化肥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建筑材料、用作石灰沙浆砌墙

氯化钠:医疗上用作生理盐水、调味、腌菜

碳酸钙:

①珍珠的主要成分;②建筑材料制石灰、制水泥③炼钢的原料;碳酸钠:造纸、洗涤剂、制玻璃碳酸氢钠: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灭火器原料盐酸、硫酸:除锈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2015年)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A.SO2浓度B.O2浓度

C.N2浓度D.H2O浓度(2013年)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A.二氧化硫浓度 B.氮气浓度

C.二氧化氮浓度 D.PM2.5浓度10空气的污染:1: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2:污染物:有毒气体:SO2、碳氧化物【CO】、氮氧化物【NO、NO2】和可吸入性颗粒(PM2.5);

3:防治方法: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在排放,改进燃料结构,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发展新能源,推广使用无铅汽油,植树造林,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4:空气质量日报

①内容: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级别越高,质量越差)②首要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等3、有关水的知识

(2016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和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2015年)201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

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B.硬水和软水可用石蕊溶液来区分C.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D.水电解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12水污染:原因: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垃圾的堆积,船舶的航行,化肥的过量使用防治;工厂废水必须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使用无磷洗衣粉;加强水质监测水体富营养化:水华或赤潮防治:使用无磷洗衣粉,合理规划水产养殖业水的净化方法:1.沉淀法:(加入明矾,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2.过滤法:(沙层或活性炭)3.吸附法(活性炭)自来水工艺流程:悬浮物自然沉淀或加入明矾絮凝、过滤、曝气、杀菌(氯气、臭氧、二氧化氯)净化效果: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硬水和软水

a.含义: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c.鉴别方法:加入肥皂水,看起泡多少;d.硬水软化方法:工业上用蒸馏法或化学方法;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装置①现象:正、负电极有气泡冒出,负极放出气泡的速度快,负正两极体积比约为2:1正负两极质量比8:1③为增强导电性,往往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4、有关物质分类的试题

(2015)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用作干燥剂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CH4、C2H5OH、CH3COOH都属于有机物D.KNO3、CO(NH2)2、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

(2015)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制作材料属于合金的是A.塑料袋B.玻璃杯C.不锈钢锅 D.涤纶风衣(2016)下列物品废弃后可能会带来“白色污染”的是A.塑料袋B.报纸C.玻璃瓶D.铝质制饮料罐(2016)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CO(NH2)2B.KNO3C.K2SO4D.Ca3(PO4)21415知识网络有机化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混合物物质碱盐金属非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稀有气体化肥:①钾肥→茎,促进生长,抗倒伏②磷肥→根,抗旱,抗寒;③氮肥→叶,枝繁叶茂,果实肥大复合肥→K3PO4

、KNO3

、(NH4)2HPO4

鉴别

首先可以从外观和溶解度上区别磷肥与氮、钾肥。常用的氮肥和钾肥一般呈白色晶体,常用磷肥呈灰色粉状,。如要进一步区分氮、钾化肥则可将肥料加入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是氮肥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不包括CO、CO2、含CO32-的盐和酸2014-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金和金刚石B.水和氨气C.汞和氯化钠D.干冰和硫酸铜2016-7.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A.NaCl、CuSO4B.CH4、HClC.Si、CO2D.Ar、Au[解题思路]初中涉及的都是常见的和典型的物质微观构成,在掌握规律的同时要注意特例(5)物质的构成原子转化构成分子离子构成物质构成构成的物质离子分子原子碱、盐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大多数物质构成物质的方式(一)、构成物质的粒子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比较所得到的比)3、离子:带电的原子●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并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间隙。(二)、物质的组成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微观宏观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由元素组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的最小粒化学性质原子是__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离子是带电的_______或_______原子原子团①分子、原子、离子都能保持由它们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水分子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铁原子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等。②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在其他的条件下(如核裂变时)可以再分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相同点不同点相互关系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质量体积小、彼此有间隔、不断运动中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可再分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原子结合物质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分子结合分解聚集大多数物质失去或得到电子离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结合碱和盐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转化。原子与离子的比较原子离子相同点不同点相互关系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质量体积小、彼此有间隔、不断运动中、不带电,不一定是稳定结构带电,是稳定结构原子得电子阴离子失电子阳离子(1)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______没有变化,只是运动速率、分子间间隔等发生改变。(2)化学变化:______发生了改变,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分子再构成物质。物质变化的微观解释分子分子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而原子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混合物和纯净物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荷)质子中子(带正电荷)(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注:普通氢原子无中子

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与中子数无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所以原子不显电性。(2)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核内中子数。(3)普通氢原子核内无中子。(4)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上。(5)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是指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但核外电子数可以有得失。质子数电子数原子核

3、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碳原子质量的1/12碳原子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kg注意:a、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国际单位制(SI)单位是1(单位1一般不写出)。三、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当只有一层时,不能超过

个。(2)原子的结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以氧原子为例:82核电荷数带正电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失去元素类别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结论金属原子易_______最外层电子,形成________活泼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非金属原子易____________电子而达到________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____________活泼稀有气体原子一般等于_____(He=2)难于得失电子,常称为________结构

阳离子一般大于4得到8阴离子8稳定不活泼等于大于5.原子和离子的比较阳离子原子阴离子得电子失电子失电子得电子粒子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_______核外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Xn+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Xn-联系小于·广东专用元素1.定义:指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分类:目前已发现的100多种元素,可分为________元素、____________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大类。3.自然界中的分布(按质量分数)(1)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按由多到少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2)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元素,其次是碳元素。(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元素。核电荷数金属非金属氧、硅、铝、铁氧氮结论(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6、基本实验操作的判断(201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闻气体气味C.稀释浓硫酸D.测溶液的pH(201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347、有关营养素、微量元素的试题

(2016年)河南烩面营养美味,下列用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羊肉B.青菜C.小麦粉D.花生油

(2014年)河南名吃胡辣汤营养美味,下列用到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小麦粉B.大葱C.牛肉D.红薯粉条

(2015)“鲤鱼焙面”是豫菜名品。鱼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面粉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反应,最终变成____________(化学式为C6H12O6)。35微量元素:锰、碘、氟、锌、铁、铜、硒蛋白质:肉类、蛋类、奶类、豆类维生素:水果、蔬菜淀粉(糖类):小麦、米类、薯类无机盐水纤维素脂肪六大营养素无机物有机物蛋白质氨基酸水解淀粉消化葡萄糖氧气热量H2OCO2重新合成新蛋白质酶酶8、坐标曲线类试题(2013)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38(2015)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C.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39(2014)

21.(1)配制一瓶右图所示溶液需氯化钠_____g。(2015)23.(3)配制一瓶右图的溶液需氯化钠

g;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正确),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6%(填“>”、“<”或“=”)。9:标签图像题误差分析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因素:1、天平未调零2、游码未归零3、称量时物质与砝码放反了,并使用了游码。4、称量物质是左盘垫纸,而右盘没有垫纸。5、溶质中含有杂质。6、溶质不干燥。7、称量的溶质没有完全转移到烧杯中。8、量取溶剂时仰视液面最低处读数。9、烧杯内有水10、存放溶液的试剂瓶内有水42(2014)22.NaOH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1)将某NaOH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某盐酸中,下边图像合理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2016)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b.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c.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10:溶液酸碱度变化4311、有关化学反应类型以及书写方程式试题

(2015)工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氯化镁。该方法中的化学反应不包括()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生(2016)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CO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9

(2016)23(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广东专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反应物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生成物化合物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化合价可能变可能变一定变一定不变特点“多变一”A+B→C“一变多”C→A+B“单换单”A+BC→B+AC“双交换,价不变”AB+CD→AD+CB河南近5年考查两次以上的化学方程式①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4次)

②分解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4次)

③氧化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4次)

④铁的冶炼(4次)

⑤CO2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反应(3次)

⑥硝酸银与金属(铁、铜、锌)反应(3次)

⑦硫酸铜(或硝酸铜)与铁(或锌)反应(3次)45⑧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次)

⑨碳酸钠与氯化钙(或氯化钡)反应(2次)⑩中和反应(2次)

⑪氢前金属与酸反应(2次)⑫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2次)

⑬酒精或甲烷燃烧(2次)

⑭根据试题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每年必考)46472014~2016年中考涉及的主要化学方程式年份及数量2014年(21)2015年(34)2016年(38)近3年中考中主要涉及到的15个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2KMnO4==K2MnO4+MnO2+O2↑CaCO3+2HCl=CaCl2+CO2↑+H2OCO2+Ca(OH)2=CaCO3↓+H2OCO2+2NaOH=Na2CO3+H2O3CO+Fe2O32Fe+3CO2CH4+2O2===CO2+2H2O2H2O==2H2↑+O2↑CaO+H2O=Ca(OH)2

Fe+H2SO4=FeSO4+H2↑Fe2O3+6HCl=2FeCl3+3H2OHCl+NaOH=NaCl+H2OCu+2AgNO3=Cu(NO3)2+2Ag2HCl+Na2CO3

=2NaCl+CO2↑+H2OCaCl2+Na2CO3=CaCO3↓+2NaClMnO2△点燃通电12、溶解度曲线图的应用(14河南)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t1℃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

形成饱和溶液C.t2℃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

温至t1℃析出固体甲多于乙D.t2℃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

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48(2016)右图是物质甲、乙的溶

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

的溶解度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t3℃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0g水,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49(2015)右表是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0℃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C.40℃时,5gKCl加到10g水中可得33.3%溶液D.50℃时,10gKNO3加到20g水中,充分溶解

后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50本考点近六年中考考查情况年份题型题号分值考点11选择511、查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求出溶剂不同质量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2、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5、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6、判断不同物质析出晶体量的相对多少,7、解决简单的配制溶液问题12选择7113填空14214选择9115选择11116选择81溶解度曲线类图像题的解题技巧:1、看清整个曲线的变化趋势

也就是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2、理解有数值点的含义

理解高温到低温变化中,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变化情况。3、理解交点的意义

a、在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在该温度下,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在该温度下,等质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1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推理(2015)现有10.6g碳酸钠和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其中【】A.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B.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C.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2016)相同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直接用各金属表示)大小关系有以下几种猜测:①Mg>Al>Zn;②Al>Mg>Zn;③Al=Mg=Zn;④Al=Mg>Zn;⑤Al=Zn>Mg;⑥Al>Mg=Zn。合理的个数为A.5个B.4个C.3个D.2个5354练习:

相同质量的碳酸钠、碳酸钙、碳酸镁分别与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CO2质量(直接用各碳酸盐表示)关系有以下几种猜测:①碳酸钠>碳酸镁>碳酸钙;②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钠;③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钠;④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钠;⑤碳酸镁=碳酸钠>碳酸钙;⑥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钠。合理的个数为A.5个B.4个C.3个D.2个1061008455当HCl在0~a之间时,气体质量

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钠

当HCl在a~b之间时,气体质量: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钠当HCl大于b时,气体质量:

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钠13、空气成分中的氮气

(2016)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___

(2014)空气的主要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__

(2012)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_____;565714、有关燃烧与灭火类(2016)煤在空气中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_____;(2015)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

(2014)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可燃物燃烧除需氧气外,还需满足什么条件?(2)氢能源已被广泛关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什么?(答出一条即可)燃烧条件:⑴物质本身是可燃物⑵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⑶温度达到着火点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1)可燃物的性质(2)氧气的浓度(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灭火的原理:(1)隔离或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5、根据微观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

(2016)右图是某反应的

微观示意图,其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

(2015)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的单质为______;该反应前后

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

素为______;生成物的质

量比为______。

592014-6.右图是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C.图中的两种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所得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2013)右图是治理汽车尾气

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单质

是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解题思路]此类问题可称之为“看图说化”题,关键是要把微观粒子、宏观物质和化学符号三种表征对应起来,在此基础上按要求作答

化学变化的微观图提供的信息非常广泛,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元素的化合价、反应的方程式、反应类型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微观本质的理解和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之间转换的能力。6216、物质或离子共存题

(2016年·B卷)下列物质能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HCl、AgNO3、Na2CO3

B.NaNO3、KNO3、NH4ClC.K2SO4、K2CO3、NaOH

D.KMnO4、CuSO4、NaNO3离子共存①若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②若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气体:③若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沉淀:OH-H+Ag+NH4+Ca2+

Mg2+

Ba2+Cu2+Fe3+OH-CO32-HCO3-SO42-OH-H+H+Cl-OH-OH-CO32-++++++++++H2ONH3CO2CO2Cu(OH)2Mg(OH)2AgClBaSO4CaCO3Fe(OH)317、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本考点常考查操作顺序和加入某试剂的目的,是学生容易丢分的较难点,但是只要让学生记住:

①加BaCl2要在加Na2CO3之前;

②加NaOH要在在过滤前;

③过滤后再加稀盐酸;

④加Na2CO3是为了除去CaCl2和BaCl2;

⑤加盐酸是为了除去NaOH和Na2CO3;

641、实验目的:将氯化钠中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去除2、本质:盐与盐、盐与碱的反应3、易错点:(1)操作顺序混乱(2)前后干扰考虑不全考点解析1、粗盐提纯是每年都要考查的内容,理解题目本质必不可少,要学会举一反三,通过一题多变,从不同角度梳理解题思路2、答题出发点:围绕目标,看清本质排除干扰,保证效果备考建议:(2015)除去粗盐水中CaCl2和Na2SO4杂质的操作有:①加过量BaCl2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蒸发结晶;⑤加适量盐酸。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③①②⑤④B.①⑤③②④

C.①③⑤④②D.①③②⑤④6722.除去NaCl溶液中CaCl2、MgCl2、Na2SO4杂质的操作有: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Na2CO3溶液。【提示: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1)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顺序为

(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3)上述试剂中的Na2CO3溶液不能用K2CO3代替,请说明原因。(2016)(2014)15.食盐水中含有杂质CaC12和Na2SO4,依次加入过量BaCl2和Na2CO3溶液后过滤,滤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7018、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201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

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表中的

一格,其中A表示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

(2015)右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

部分。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名

称为________;氟原子的核外

电子数为________;等质量的氧气和氟气中,所含原子数较少的是________。

(2016)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氖的

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其原子结构示

意图为_________,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

中位于第二周期的______(填“最左边”、“中间”或“最右边”)。[解题思路]此类问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信息,以及变化规律。这些信息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此类问题在初中阶段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能说出元素周期表某格中每个数字、符号、汉字表示的意义,知道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核电荷数由小到大依次递增排列的,知道元素周期表对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是用不同颜色区分,能说出元素周期表中从左至右是金属元素到非金属元素(除第一周期外),最后一列是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

20、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运用物质的特性,经过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以确定所给未知物是什么物质,或确定混合物里肯定有什么物质,肯定不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推断题解题思路转化

关系反应

条件框

图文字元素、物质之最物质的组成、性

质、用途或颜色一变二二变一二变二正推逆推认真审题题眼突破顺藤摸瓜代入验证高温点燃催化剂题意明显条件隐含条件物质特征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分析抓关键(突破口)推断结论验证解框图式推断题的方法:(1)认真阅读题干,仔细分析框图,找到突破口,并在题中标注,作为已知条件。这些突破口通常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有特征的物质、一些重要的反应或反应条件。通常要利用图示信息,抓住某物质的特征和实验现象这条主线,先认定一个熟悉的特征反应作为突破口,再逐步推理。(2)围绕突破口大胆假设,顺题推导,然后检验;检验不符的,改变思路,继续推导。(3)要注意框图中的“—”和“→”符号。“—”表示两端物质间会发生反应,“→”表示从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4)题目给出了各物质转化关系,推断时要以物质的特征及转化关系为依据,先用逆推法由果求因,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框线推断题中常见俗名转化题眼:钙系: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

(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钠系:烧碱、纯碱、小苏打食盐、(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与氧气或氧元素有关的物质间转化关系与水有关的

物质间转化关系与铁有关的物质间转化关系与铜有关的物质间转化关系与酸碱有关的物质间转化关系与盐有关的物质间转化关系含碳物质物质间转化关系框线推断题中常见颜色转化题眼:黑色(Fe3O4)银白色(黑粉)浅绿色(FeCl2)红棕色(Fe2O3)黄色溶液(FeCl3)红褐色沉淀[Fe(OH)3]HCl还

原氧气生锈还原除锈可溶性碱HCl框线推断题中常见颜色转化题眼:黑色(CuO)氧气紫红色(Cu)蓝色(CuSO4)蓝色沉淀[Cu(OH)2]还原稀硫酸可溶

性碱稀硫

酸铁或锌1、熟练掌握框图题中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及相互反应氧备考建议:【2011河南】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上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丙甲乙甲丁【2010河南】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

;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2、明确哪些信息是突破口?【例】右图中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甲的化学式为______,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丙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2、明确哪些信息是突破口?3、熟悉常见物质的特征颜色——初中阶段可作为突破口的主要有特殊颜色、特殊沉淀、特殊气体、特征反应、特殊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特殊元素的质量分数。常见沉淀的特征颜色

特征颜色常见物质红褐色沉淀蓝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能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氢氧化镁等不溶性碱;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常见溶液的特征颜色特征颜色常见物质蓝色溶液黄色溶液浅绿色溶液紫红色溶液3+可溶性铜盐溶液可溶性铁盐溶液可溶性亚铁盐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常见固体的特征颜色

特征颜色常见物质绿色固体红色固体黑色固体紫黑色固体3+碱式碳酸铜铜、红磷、三氧化二铁、氧化汞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高锰酸钾常见火焰的特征颜色

3+特征颜色常见物质淡蓝色蓝色蓝紫色H2、S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O、CH4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S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4、熟悉常见的特殊气体(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HCl、NH3(2)助燃气体:O2(3)可燃性气体:H2、CO、CH4(4)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或灭火、温室气体、光合作用原料等):CO2(5)有还原性的气体:H2、CO5、熟悉常见的特征反应(1)条件为通电的反应——电解水(2)条件为加热的反应——H2或CO还原金属氧化物、高锰酸钾制氧、加热铜、碳酸氢铵或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等(3)条件为高温的反应——碳酸钙受热分解、CO还原氧化铁、碳还原氧化物等(4)有催化剂的反应——H2O2分解,氯酸钾分解(5)能产生大量白烟的反应——磷的燃烧(6)发出耀眼白光的反应——镁条燃烧(7)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产生的反应——铁丝燃烧(8)加酸能放出CO2的反应——碳酸盐与酸的反应(9)加碱有刺激气味产生的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重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O232、H2O18、CO244、CO28、CH416、CaO56、Fe2O3160、CaCO3100、NaOH40、H2SO498、Ca(OH)274、Na2CO3

106特殊元素的质量分数Fe2O3

中Fe%=70%,CaCO3中Ca%=40%9318.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右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D的化学式为____,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若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A与水化合得B,C是白色难溶固体。则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由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014)23.(3)为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了以下实验。①X为____;9518.A、B、C、D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化关系如右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化学方程式:①为

;②为

。A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2016)11.X、Y、Z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Y、Z依次为【】A.Cu、CuO、Cu(OH)2

B.C、CO、H2CO3

C.CaO、Ca(OH)2、CaCO3

D.H2O2、H2、H2O21、实验原理或现象的解释

(2014)22.(2)向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时,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其原因。(2015)21.(3)探究实验:分别将不同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Mg(NO3)2、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不同情况下对固体或滤液成分的探究。②猜想:滤液中的溶质为Mg(NO3)2、Zn(NO3)2、AgNO3,请分析该猜想不合理原因。

22.③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满氨气的瓶口时,有大量白烟产生,而改用浓硫酸时却无此现象。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98(2016)

19.金属铝较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20.(2)氨气与酸反应可生成铵盐。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不接触),就有大量的白烟产生。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2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2)B或C装置均可作制取CO2的发生装置,B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B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22.(3分)除去NaCl溶液中CaCl2、MgCl2、Na2SO4杂质的操作有: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Na2CO3溶液。(3)上述试剂中的Na2CO2溶液不能用K2CO3代替,请说明原因。1、此类题目平常训练时就应养成科学表达的意识,相关习题应以书面语言呈现,不可简单口头表述代替2、回答时要层次分明、有条有理语言简洁、切中实质备考建议:22、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分析

本类试题是河南中招考查的必考内容,常结合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制取,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检验、验满、干燥、收集等。主要涉及实验反应原理、制取装置的选择、装置的设计评价、装置原理的阐述、气体的验满和检验、装置的连接顺序等。近年逐渐拓展到学生没有学过的气体如氨气、氯气、氯化氢等。101(2013)在实验室中可选择下图装置制取气体。(1)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了某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其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什么?(3)若用金属与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应选择以上哪些装置?(写出一套即可)1022014年——23.(2)某化学小组选用以下装置和药品进行探究实验。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将A、B连接,A中产生的气体并不能使B中的溶液变浑浊,这是为什么?③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CO2,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201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装置。

(1)写出一个用A装置或B装置制取

气体的化学方程式。(2)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

可制取氨气。①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

套装置是_____(填字母代号)。②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则右图实验可观察到什么现象?③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满氨气的瓶口时,有大量白烟产生,改用浓硫酸时却无此现象。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1042016年——2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一套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或C装置均可作制取CO2的发生装置,B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B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3)若用右图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H2,请简述操作步骤。(2016)以下是有关氨气(NH3)性质的趣味实验。(1)右图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当挤

压胶头滴管并打开弹簧夹时,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推测氨气具有哪些性质?(2)氨气与酸反应可生成铵盐。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不接触),就有大量白烟产生。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1061、常见制取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2、题目本质:考查气体的制取及除杂3、易错点:(1)制取本意偏失(2)所制气体不纯的原因不会分析(3)实验装置原理的理解有偏差,(4)操作步骤的表达含糊不清考点解析1、要注意装置连接的前后顺序,特别要弄清前因后果2、要熟悉常见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特点备考建议:常见气体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109“一器多用”玻璃棒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搅拌以加快溶解引流(转移液体)防止液体洒落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一器多用”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沾取少量液体搅拌加速溶解并散热玻璃棒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一器多用”“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多器同用”多器同用(空气成分探究装置)114CO2+Ca(OH)2=CaCO3↓+H2O1.实验室鉴别二氧化碳原理2.用石灰砂浆盖的房子时间越久越牢固的原因3.工地未用完的石灰浆要盖上一层厚沙土的原因4.盛澄清石灰水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出现的原因5.澄清石灰水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6.右侧气球变大的原因“一种原理多种应用”水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一种物质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同一原理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实验现象存在

明显差异适用范围☆可能有多因素作

用于同一事物试管中液面上升B高A低水倒吸到烧瓶中广口瓶中冒气泡烧瓶中有红色喷泉气球变大一种原理多种应用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装置)119气球膨胀的原因

“不同反应相似应用”1.液体:稀盐酸

固体:碳酸钙2.液体:过氧化氢

固体:二氧化锰3.液体:水

固体:氧化钙5.液体:水

固体:氢氧化钠除上述物质外,你还能

想出来其他物质吗?4.液体:稀盐酸

固体:锌复分解

反应分解

反应化合

反应置换

反应物理变化如果气

球在瓶

内呢23、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试题(2015)探究实验:分别将不同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Mg(NO3)2、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不同情况下对固体或滤液成分的探究。①若向反应后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含有的金属为_________。②猜想:滤液中的溶质为Mg(NO3)2、Zn(NO3)2、AgNO3,请分析该猜想不合理原因。120(2014)为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了以下实验。①X为________;

乙与硝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②操作Ⅰ和操作Ⅱ中都要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Ⅱ中的作用是什么?121(2016)为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设计了以下流程图并完成了回收铜和硫酸锌的实验。(1)X的成分为_________;操作Ⅰ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2)加入B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操作Ⅱ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122三大规律:1、共存规律:活泼金属能与其自身离子共存2、优先规律:越不活泼的金属,越容易被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3、矛盾规律:活泼金属不可能和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共存或(活泼金属可以和不活泼金属共存)【中考演练】向AgNO3

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锌粉剩余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2+、Cu2+C一定有银粉生成D所得溶液中一定有Cu2+、Ag+C答题一般步骤:1、取样品2、加试剂3、说现象4、得结论24、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或NaOH变质)溶液的鉴别

(2014)向足量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只有Na2CO3,也可能还有NaOH,请设计实验检验溶质的成分,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2015)已知: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实验室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已部分变质,取少量该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检验该水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取少量待测溶液,加入足量的B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