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高考一轮化学复习-1-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4.预计2012年将考查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高考走向1.反应热(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①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中
和生成物中.其中化学键断裂时要
能量,化学键形成时要
能量.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吸收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放出基础知识梳理一、反应热焓变(2)反应热①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压强、温度下进行时,反应
的热量,又称为 .②符合:
.③单位:
.-1-释放或吸收焓变kJ/molΔH基础知识梳理-1-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判断依据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______E生成物E反应物______E生成物与化学键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________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________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小于基础知识梳理-1-判断依据放热反应吸热反应ΔH的符号ΔH<0(“-”号)ΔH>0(“+”号)反应过程图示基础知识梳理-1-
判断依据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反应类型①大多数______反应②所有的______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④C和CO2、C和H2O(g)的反应化合燃烧基础知识梳理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
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不仅表明化学反应中
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3、书写步骤(三步走)①第一步: .②第二步: .③第三步:
.-1-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物质能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各物质的状态写出反应热ΔH基础知识梳理-1-三、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比较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由液态变成气态,都必定________热量;而由液态变成固态,由气态变成液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则________热量。因此在进行反应热计算或大小比较时,应特别注意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比较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是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当化学计量数发生变化(如加倍或减半)时,反应热也要__________。互为可逆反应的热化学反应,其反应热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放出随之变化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基础知识梳理-1-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比较对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单质来说,由不稳定状态单质转化为稳定状态的单质要________能量,因为能量越低越稳定;对于同一主族的不同元素的单质来说,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生成物越稳定或反应越易进行,放出的热量越______;而有些物质,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在计算总反应热时,不要忽视这部分热量。
放出多基础知识梳理-1-4.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比较对于分几步进行的反应来说,反应进行得越彻底,其热效应越________。如果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_______;如果是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如,等量的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的热量少于生成二氧化碳时放出的热量。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反应进行得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也________。
越多多大多基础知识梳理-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B小试牛刀-1-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
ΔH=-297.23kJ/mol(反应在25℃,101kPa下发生)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5℃,101kPa时,燃烧1mol硫放出的热量为297.23kJB.形成1molSO2中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S(s)和1mol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C.S(g)+O2(g)===SO2(g)
ΔH=-QkJ/mol,则Q>297.23D.S(g)+O2(g)===SO2(g)
ΔH=-QkJ/mol,则Q<297.23D小试牛刀-1-核心知识讲解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从能量角度辨析2.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①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②盐类的水解反应;③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④C和CO2、C与H2O(g)的反应.-1-核心知识讲解(2)放热反应①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所有的燃烧反应;④金属与酸反应(包括Na与H2O反应);⑤铝热反应.-1-核心知识讲解3.与反应条件的关系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即反应开始时是否加热)无必须联系.
(1)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Fe在Cl2中烧.
(2)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Ba(OH)2·8H2O与NH4Cl反应.-1-核心知识讲解1、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同温、同压下)中Q1大于Q2(Q1、Q2为正值)的是(
)①S(g)+O2(g)=SO2(g)
ΔH=-Q1kJ/molS(s)+O2(g)=SO2(g)
ΔH=-Q2kJ/mol②C(s)+O2(g)=CO(g)
ΔH=-Q1kJ/molC(s)+O2(g)=CO2(g)
ΔH=-Q2kJ/mol③4Al(s)+3O2(g)=2Al2O3(s)
ΔH=-Q1kJ/mol4Fe(s)+3O2(g)=2Fe2O3(s)
ΔH=-Q2kJ/mol-1-典例解析④2H2(g)+O2(g)=2H2O(g)
ΔH=-Q1kJ/mol2H2(g)+O2(g)=2H2O(l)
ΔH=-Q2kJ/mol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1-典例解析解析:固态的硫变成硫蒸气要吸热,因此硫蒸气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多,Q1>Q2;分步进行的放热反应,反应进行的程度越深,放出的热量越多,即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放出热多,Q1<Q2;氧化铝比氧化铁更稳定(或铝的还原性强于铁),故这两种金属与氧气反应时铝放热多,Q1>Q2;水蒸气变成液态水要放出热量,故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多,Q1<Q2,故D项正确.答案:D-1-典例解析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又是分解反应,所以分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放热反应常温下易发生-1-思维变式A-1-二、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理解反应热的本质核心知识讲解-1-
微观角度
宏观角度
概述图中各段表示的意义
概述图18-1中各段表示的意义
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的差a表示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热量
b表示新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
c表示反应热
反应物自身的能量与生成物的能量差a表示活化能
b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所释放的能量
c表示反应热核心知识讲解-1-2、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典例解析-1-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热效应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容易题。生成物的总能量可能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也可能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A错误;放热反应的速率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吸热反应的速率,B错误;C项是盖斯定律的应用,正确;根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仅决定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而和反应是由一步或者分为数步完成无关,D错误。答案:C典例解析-1-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不一定能发生
C.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就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思维变式C1.热化学方程式是化学方程式的特例.因此必须遵守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如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2.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标明反应热的测定条件,但因为绝大多数反应的反应热是在25℃、101kPa时测定的,可不标明温度和压强.另外,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注反应条件,如点燃、高温等.-1-核心知识讲解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3.要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因为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ΔH也不同,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般“g”表示气体,“l”表示液体,“s”表示固体,“aq”表示“溶液”,并且对于等质量的同种物质而言,E(g)>E(l)>E(s).4.化学计量数的意义.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1-核心知识讲解5.要标明反应热ΔH的符号和单位.Δ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ΔH为“-”;若为吸热反应,ΔH为“+”.ΔH的单位一般为kJ/mol.-1-核心知识讲解-1-典例解析3、-1-解析:因反应放热,ΔH<0,故A项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各物质的状态,D项错误;1mol甲醇的质量为32g,由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可得1mol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32≈725.8kJ。故只有B项正确。答案:B
3-典例解析-1-3、T℃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其能量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H2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思维变式-1-思维变式答案:D四、中和热的测定1.实验原理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实验时,先测出盐酸和氢氧化钠的起始温度,求其平均温度t1,两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读取混合液最高温度t2。-1-核心知识讲解2.注意事项(1)酸碱溶液应当用稀溶液(0.1~0.5mol/L).因浓度过大,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就大,电离程度就不能达到100%,这样使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势必要用去一部分补偿电离时所需的热量,造成较大的误差.(2)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测定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再记下读数.-1-核心知识讲解(3)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却至室温,才能使用.(4)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5)实验时亦可选用浓度体积都不相同的酸碱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但在计算时,应取二者中量小的一种,因为过量的酸碱并不参加中和反应.(6)碱液要稍过量,以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1-核心知识讲解4、用50mL0.50mol·L-1的盐酸与50mL0.5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典例解析(1)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
.(2)环形玻璃搅拌棒能否用环形铁质搅拌棒代替?__(填“能”或“不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用0.55mol·L-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若改用60mL0.50mol·L-1的盐酸与50mL0.5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______(填“相等”、“不相等”).(4)已知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则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典例解析解析:考查学生对中和热测定的实验能力、对出现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误差分析等.由于本实验的关键是如何防止热量的损失,所以填充大量泡沫、使用玻璃搅拌器、稍过量的氢氧化钠等;(3)中由于参加反应的盐酸(60mL0.50mol·L-1)与氢氧化钠(50mL0.55mol·L-1)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50mL0.55mol·L-1)比原先(50mL×0.50mol·L-1)多,所以放出的热量多,但中和热不变.答案:(1)减小热量损失(2)不能①铁会和盐酸反应,②铁导热性好,热量损失较大(3)为了确保盐酸完全被中和不相等相等(4)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kJ·mol-1-1-典例解析1、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kJ·mol-1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1B.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1C.稀硫酸与稀H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1-课堂测评A2、已知:H2(g)+F2(g)===2HF(g)+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氢气与1L氟气吸收270kJ热量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感恩教育活动总结(15篇)
- 幼儿书籍的读书心得
- 快递公司实习心得
- 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练习(B卷)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 地球的自转+训练题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颈腰椎病的临床价值
- 心理拓展训练心得体会(范文7篇)
- 初级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初级会计实务》模拟试卷378
- 星载AIS系统解交织关键技术研究
- 2025版汽车修理厂租赁及维修服务一体化合同3篇
- 202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5章-特性分析
- 2025年高考物理复习压轴题:电磁感应综合问题(原卷版)
- 雨棚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正式版
- 2024尼尔森IQ中国本土快消企业调研报告
- 2024年印度辣椒行业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铸铝焊接工艺
- 《社区康复》课件-第六章 骨关节疾病、损伤患者的社区康复实践
- 2024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
- 攀岩运动之绳结技巧课程
- 防打架殴斗安全教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