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与灭菌遗传与变异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消毒与灭菌遗传与变异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消毒与灭菌遗传与变异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消毒与灭菌遗传与变异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消毒与灭菌遗传与变异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毒与灭菌遗传与变异详解演示文稿当前第1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优选消毒与灭菌遗传与变异当前第2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3根据作用的对象、杀灭的程度:消毒、灭菌、抑菌、防腐、无菌当前第3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4消毒disinfection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胞及非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杀死)。(非活组织)

灭菌sterilization

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所有细菌繁殖体及芽胞)。消毒灭菌概念抑菌bacteriostasis

抑制细菌在体内、外生长的方法(一般用于活组织)当前第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5●

防腐

antisepsis

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非活组织)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无菌asepsis

不含活菌。防止细菌进入机体或物品的技术,称无菌操作。当前第5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6第一节物理消毒灭菌法一、常用方法1、热力法(干热、湿热)2、辐射消毒(紫外线、电离幅射、微波)3、滤过除菌(除菌滤器、适用物品)4、超声波(机制:裂解细菌,主要用于粉碎细胞、提取抗原)5、干燥与低温抑菌

当前第6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7

热力灭菌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高温杀灭細菌焚烧----最彻底的灭菌方法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方法干烤----加热160-180℃2h干热灭菌法当前第7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8湿热灭菌法加压蒸汽灭菌法最有效的灭菌方法121℃20-30mim煮沸消毒法水煮100℃5mim(繁殖体)-2h(芽胞)流通蒸汽消毒法巴氏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水蒸汽100℃15-30mim(繁殖体)反复多次流动蒸汽间歇加热灭菌较低的温度(61℃30mim/71℃30s)杀灭致病菌当前第8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9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的比较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原因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2、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当前第9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10辐射杀菌法

紫外线杀菌机理:波长24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260-266nm杀菌作用最强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紫外线穿透力较弱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特点:应用范围:空气消毒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

当前第10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11杀菌机理:应用范围:电离辐射包括高速电子、X射线和γ射线产生游离基,破坏DNA。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食品的消毒-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当前第11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12滤过除菌法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达到除菌目的滤菌器含有微细小孔<0.22μm,只允许液体或气体及孔径<0.22μm的颗粒通过,细菌不能滤过适用范围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当前第12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13不锈钢滤器针式滤器当前第13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14当前第1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15第二节化学消毒灭菌法1、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2、常用消毒剂

3、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当前第15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16一、化学消毒剂作用机制1、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凝固(酚、醇、醛、酸碱类)2、干扰细菌酶系统和代谢

(氧化剂、重金属盐类)

3、损伤细菌细胞膜,增加其通透性(表面活性剂、脂溶剂)

当前第16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17当前第17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1870%~75%高锰酸钾0.1%2%0.1%0.2%~0.3%2%~2.5%2%~4%当前第18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19当前第19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20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消毒剂种类浓度时间细菌菌龄种类

环境酸碱度有机物温度当前第20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21本章小结消毒灭菌抑菌防腐无菌高压蒸汽灭菌最有效当前第21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22第四章遗传与变异变异: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性状出现差异当前第22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23变异: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性状出现差异。遗传:亲代的生物学性状相对稳定地传给子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形态结构、生长代谢、致病性、耐药性、抗原性等。遗传性变异:非遗传性变异:基因结构改变表型改变当前第23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24名词解释

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本章要点当前第2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25一、细菌变异的现象二、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三、细菌变异的机制主要内容

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当前第25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26第二节细菌遗传变异一、细菌变异的现象

1.形态结构变异

L型菌;鞭毛(H-O变异)、荚膜、芽胞变异等

2.毒力变异

毒力增强-白喉棒状杆菌

;毒力减弱-疫苗制备(BCG)

3.耐药性变异

临床治疗中严重问题痢疾志贺菌–链霉素依赖菌

4.菌落变异从光滑型(S)

粗糙型(R)当前第26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27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L型的命名细菌L型培养后菌落

特征(图)细菌L型的临床意义细菌L型菌落:A细菌型菌落

B荷包蛋样L型菌落

C颗粒型L型菌落

D丝状型L型菌落当前第27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28二、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

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当前第28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29(一)细菌染色体

细菌染色体为一环状双股DNA链,呈超螺旋形式缠绕成团,构成核质(染色体长度约为菌体总长1000倍)。内含细菌主要的遗传信息。目前,已完成约80种细菌全基因序列测定,对深入研究细菌致病机制及进化有重要意义。二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当前第29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30(二)质粒plasmid概念:质粒为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环状双股DNA。质粒携带有遗传信息,控制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当前第30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31种类:致育质粒/F质粒-(fertilityplasmid)F质粒,产生性菌毛---F+耐药质粒-(resistanceplasmid)R质粒毒力质粒-(virulenceplasmid)Vi质粒,产生相应毒素细菌素质粒-Col质粒,产生细菌素代谢质粒-编码产生相关酶,如脲酶、枸橼酸盐利用酶等当前第31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32特征:①自我复制-可与染色体同步/不同步②决定细菌某些生物学性状③可自行丢失及消除,不影响细菌存活④可转移性-可以各种方式转移到其它菌⑤相容性-几种质粒可存在于同一菌体内,称相容性质粒当前第32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33三、转座因子概念:是一类在细菌染色体、质粒上可自行移动的特异性的独立的DNA片段。种类:1.插入序列2.转座子3.整合子当前第33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34意义:①改变遗传物质的核苷酸序列②影响插入点附近基因的表达(失活)均能造成细菌性状的变异当前第3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35转座当前第35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36噬菌体感染细菌的一类病毒当前第36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37毒性噬菌体:杀死细菌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其基因整合到细菌基因组中当前第37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38噬菌体生活周期前噬菌体形成当前第38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39三、细菌变异的机制基因突变与修复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当前第39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40(一)基因突变概念突变mutation

指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突然发生的稳定性的改变,可遗传子代。根据涉及基因的多少分为点突变及染色体畸变二种基因突变当前第40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41(二)基因突变的规律:1、突变率低2、自发性和随机性基因突变当前第41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423、回复突变野生型(自然环境下的表型株)突变型(发生了基因突变的菌株)

突变回复突变野生型突变型当前第42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43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二个细菌间部分遗传基因,可以发生转移(genetransfer)和重组(recombination),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转化(transformation)接合(conjugation)转导(transduction)溶原性转换(lysogenicconversion)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fusion)基因的来源与载体当前第43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44(一)转化transformation概念

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被受体菌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小鼠体内肺炎球菌转化经典试验当前第4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45有荚膜肺炎链球菌(活菌)IIIS无荚膜肺炎链球菌(活菌)IIR有荚膜肺炎链球菌(死菌)IIISIIR活菌+IIIS死菌或IIR活菌+提取的IIISDNA分离出IIIS型有荚膜的活菌小鼠体内肺炎链球菌转化试验Griffith(1928)分离出IIIS当前第45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46转化的DNA片段称转化因子转化因子分子量小,不超过10~20个基因,才可能被受体菌摄取摄入的供体菌DNA片段与受体菌相应DNA重组

重组菌;重组菌繁殖时,就可形成重组突变株,获得供体菌的某些性状。当前第46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47当前第47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48(二)接合conjugation概念

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质粒)传递给受体菌(通过接合传递的质粒有F质粒、R质粒、Col质粒、毒力质粒)

当前第48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49细菌接合示意图扫描电镜15000×当前第49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50接合★F因子的传递—

F因子经接合传递后在受体菌中可有三种存在方式:当前第50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51①F质粒在受体菌中单独存在,使F-

菌转变为F+

菌,长出性菌毛。当前第51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52当前第52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53②F质粒经接合传递后,与染色体重组,整合后的细菌能高效地转移染色体上的基因,故称高频重组株

highfrequencyrecombinant,Hfr。

Hfr的细菌,基染色体上带有F质粒,因此,也可产生性菌毛

当前第53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54当前第5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55形成高频重组株:F质粒与细菌染色体整合,并使细菌长出性菌毛高频重组株Hfr当前第55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56③Hfr中的F质粒有时也可从Hfr中脱离下来,又形成了质粒。脱离下来的F质粒上可以带有染色体上邻近的一些基因,这种质粒称为F’质粒

当前第56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57F因子转移与复制①形成高频重组株②HfrHfrHfr③形成F’质粒F’从Hfr上脱离的F’当前第57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58因此,带有F质粒、Hfr、F’质粒的细菌均是F+阳性菌,有性菌毛,可与F-

菌接合当前第58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59★R质粒的传递

目前,临床上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与R质粒通过接合传递密切有关。

R质粒组成:

①耐药传递因子(resistancetransferfactor,RTF)

RTF类似F因子,可编码产生性菌毛并以接合方式转移。

②耐药决定因子(r决定因子)

当前第59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2023/5/2860RTFISR决定因子Tn9Tn4Tn5Tn9耐氯霉素Tn4耐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等Tn5耐卡那霉素R质粒组成示意图当前第60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四\3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