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fe76ef1ec2aa53d3603fada7f23d9d/15fe76ef1ec2aa53d3603fada7f23d9d1.gif)
![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fe76ef1ec2aa53d3603fada7f23d9d/15fe76ef1ec2aa53d3603fada7f23d9d2.gif)
![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fe76ef1ec2aa53d3603fada7f23d9d/15fe76ef1ec2aa53d3603fada7f23d9d3.gif)
![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fe76ef1ec2aa53d3603fada7f23d9d/15fe76ef1ec2aa53d3603fada7f23d9d4.gif)
![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fe76ef1ec2aa53d3603fada7f23d9d/15fe76ef1ec2aa53d3603fada7f23d9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第一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第二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审美需要——审美需要是人的一般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需要一般需要审美需要第三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四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of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第五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人的需要精神性丰富多样性社会性第六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审美需要:两个显著特征:首先,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重要需要,它根植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其次,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第七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小男孩扔石头(打水漂)第八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黑格尔的解读“儿童的最早冲动就是要以这种实践活动去改变外在事物的意味。例如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出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这种需要贯穿在各种各样的现象里,一直到艺术作品里的那种样式的外在事物中进行自我创造(或创造自己)。”
——黑格尔:《美学》第1卷,1979年版,第39页第九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所谓审美需要: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一种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独特的精神要求。第十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它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所谓审美理想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第十一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理想形态的美决定审美选择及审美判断成为主体的人生实践活动第十二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鲁迅:《“硬译”和“文学的积阶级性”》第十三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晚年叶剑英第十四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十五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审美趣味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兴趣和品味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思考:趣味无争辩?第十六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审美需要两个方面的特征先天性(个性特征)后天因素(社会条件)第十七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像拉斐尔这样的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发展他的天才,这就完全取决于需要,而这种需要又取决于分工以及由于分工产生的人们所受教育的条件。——马克思第十八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拉斐尔·圣齐奥(RaffaelloSanzio,1483-1520)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圣母的婚礼》、《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椅中圣母》、《福利尼奥的圣母》、《美丽的女园丁》、《阿尔巴圣母》等。
第十九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这幅画的构图样式、环境和人物配置皆模仿老师的佩鲁基诺画的《基督将天门的钥匙交给彼得》,人物造型除带有老师娴静优雅的风格特征外,开始显露自己独特的柔美风格。画面取对称式布局,景是顶天立地的多边形洗礼堂充满天堂。大量使用水平线、垂直线和半圆形曲线,造成刚中有柔、简洁明快、整体变化和谐的美感。画家巧妙地运用透视使空间深远。画面前景仍以对称式布满人物,视觉中心是代表神的意志的主教主持仪式,约瑟将订婚戒指戴在玛利亚的手上,左右两边分别两组男女青年。玛利亚后面的一组女子是她的女友,而约瑟背后的男青年则是求婚者,他们手执求婚标志的棍棒,谁的棒头开花,谁就是命中注定的玛利亚的未婚夫,正是约瑟的棒头开出一朵小花,这一神的意愿使其他求婚者陷入痛苦和不安,有的甚至激愤,前景中的青年就绝望地折断了手中的求婚棒。这是一幕充满戏剧性的场面。画中无论男女,形象都塑造得俊美,作者大量使用变化多样的曲线,人物的体态面貌、衣服的褶纹变化,都给人造成秀逸柔美之感。画家自己对这幅画很满意,第一次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圣玛利亚的婚礼》第二十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椅中圣母》画家特别着意于圣母的目光,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一双眼睛可以窥视到画中人的灵魂。拉斐尔画中的圣母情深意长,关于这双动人的目光,有个传说:有一次画家从梵蒂冈出来,在门口廊柱下见
到一位抱着婴儿的少女,酷似他的心上人芙纳蕾娜,看到她的目光令他神魂颠倒,他满怀激情地拾起一块木炭,想把这动人的瞬间永驻在画布上,他环顾四周,见到旁边有一只朝天的空桶,画家没加考虑,就跑过去把桶翻过来,在桶底上急速地画下这位多情而美丽的少妇,有人认为《椅中圣母》的创作灵感源于此。拉斐尔极善运用曲线塑造形象,这幅画从画幅圆形外框到人物的组合、体态、衣着、褶纹都以长短不等的各种曲线构成,整个画面形象给观赏者以丰满、柔润与高度和谐的完美之感。画家造型的色彩配置,基本仍遵循基督教的观念,以红、蓝两色为基调。因为在基督教中,红色是象征天主的圣爱,蓝色是象征天主的真理。所以在宗教画中,圣母的衣着一般以红蓝两色相配搭。在这幅画中,圣母上衣为红色,斗篷为蓝色,小耶稣的黄色上衣,与圣母衣着的红、蓝色构成了调和的三原色,从而强化了艳丽的色彩和画面的华贵。在拉斐尔所处的年代,流行一种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思潮,既主张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也在艺术中追求理想美的创造。而在人文主义大师们的艺术创造中,更为重视的是对生活美的发现,他们在艺术描绘的一切美中都具有现实美感。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在拉斐尔过去创造的圣母中,总是极力追求美丽、幸福、完好无缺、更多地具有母亲和情人的精神气质和形象。而这幅《西斯廷圣母》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13世纪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对这位天神降临人间的女王唱出了至尊至敬的赞歌:她走着,一边在倾听颂扬,身上放射着福祉的温和之光;仿佛天上的精灵,化身出现于尘壤。这幅画没有丝毫艺术上的虚伪和造作,只有惊人的朴素,单纯中见深奥。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从天而降的圣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初看丝毫不觉其动,但是当我们注目深视时,仿佛她正向你走来,她年轻美丽的面孔庄重、平和,细看那颤动的双唇,仿佛听到圣母的祝福。《西斯廷圣母》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这幅圣母像上一共画了三个人物,圣母、耶稣与约翰。但人物没有一点宗教标签。圣婴与约翰都画成幼儿形象。年轻的圣母,就象带着两个孩子的民间母亲。构图取金字塔式。这幅画上的色彩,选择得比较严格,圣母的红色上衣与蓝紫色披风,两个婴孩的皮肤暖色,构成稳定的画面。幼婴的天真烂漫与圣母脸上的爱抚,组成形象的基本内容——吟诵天伦的心曲。《金翅雀圣母》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审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高级的活动方式之一。审美活动是多样化的。第二节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我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齐白石的水墨虾画,那里面十来只虾,生动极了。一次,有个农妇来倒人尿肥,肩上挑着一担水桶,一进门来,看到那幅画,竟着了迷,担子没有卸肩,就站着欣赏,一面连声啧啧赞叹:“真像呀,就和活的一模一样。”
——秦牧:《艺海拾贝·虾趣》
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道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细听,偶然两句听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本己性:最符合人性尊严,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生命活动二.个性化:以感性、个别性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建构具有独特生命意味的世界三.统一性:排斥直接功利性,指向整体根本的功利性,把人引向完整的自由状态审美活动的特殊性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在审美的国度里,人就只须以形象的身份呈现于人,只作为自由游戏的一种对象而与人对立。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的国度的法律。——席勒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海德格尔赏析梵高的《鞋》第三十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海德格尔的解读从农鞋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劳动者艰辛的步履显现出来。那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集着她在寒风料峭中,迈动着在一望无际、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夜幕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农鞋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成熟谷物宁静的馈赠,及其在冬野的休闲荒漠中无法阐释的冬冥。这器具聚集着对面包稳固性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再次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时阵痛的哆嗦和死亡临近的战栗……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对一些物可能是视而不见,而艺术作品正是以它特有的魅力把很平常的日常生活带进了艺术世界,带到一种诗意的状态,使得我们重新审视人的存在,进而真正领悟最高的“存在”本身。一双农鞋就是在场者,可是通过它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没有色彩,没有工具,没有画布,它召唤出来的是无数的不在场者,它带着泥土的芳香展示给我们的是它的忧虑、艰辛、喜悦、神秘,等等。所以艺术的真理就是让存在者从世界的无意义中涌现出来,成为被赋予意义的事物,从而使得存在着进入真正的澄明之境。而这种存在之真只能通过艺术家的领悟、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的放置到作品中去。只有诗人、艺术家才能听到存在的召唤,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不仅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且永远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客体,可以形成不同的审美境界。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同样的秋天枫叶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崔莺莺:“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戚继光:“繁霜总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既有功利性,又具有无功利性,既具有自律性,又具有他律性,审美活动的特殊性恰恰在于它是诸多矛盾因素的辩证统一。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三节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
审美活动从本质上看是出自于人的内在需要,与欲望、兴趣等感性生命的要求相联系,是为达到自己需要的满足而进行的活动。因此,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价值关系。所谓价值关系,就是人们对待满足自己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审美活动不像认识活动那样要去认识客观世界、客观真理,要以概念的形式去定义对象,而是对对象价值的寻求,对自身需要的满足的追求。所以,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活动。第四十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父亲》那布满皱纹的黝黑的脸上,沁满汗珠,额头鼓着青筋,嘴唇干裂,牙齿残缺不齐,那变形的指甲,松树皮似的手上,拿着一个盛满清水的精瓷碗。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父亲》罗中立1980年,原作尺寸216x152公分《父亲》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5142爱国诗人陆游马振声1982年纸本设色102cm×102cm中国美术馆藏形象的简化与单纯处理往往更能使画家的表现意图变得明确、清晰和简洁。马振声对笔墨语言的驾驭能力显示了他的沉稳与自觉.远离繁复的文化追溯,而是通过对历史的真实描画展现自我的审美态度。不难发现,马振声的着眼点不在于寻求新异,而在于使传统表现形式如何切入自身的价值取向和题材内容,井做到恰如其分。在《爱国诗人陆游》一画中,他选取写实主义的原则,不等于消弱他对世界的理想化追求,从画面的构图、笔墨、色调的处理以及人物形象的动态与神情捕捉都能窥见画家用心的良苦。正因如此,他营造的氛围与境界是可以深入读解和亲切感人的。作品构图的精妙,笔墨的锤炼,人物个性化的追求,使此幅作品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审美活动审美价值一般价值活动都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都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价值不一般世界不一样——价值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因此:
审美活动所追寻的并非是一般的精神价值,而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四节审美活动是人
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只有人,对星星的无目的的仰望能够给他以上天的喜悦;只有人,当看到宝石的光辉、如镜的水面、花朵和蝴蝶的色彩时,沉醉于单纯视觉的欢乐;只有人的耳朵听到鸟儿的啭声、金属的铿锵声、溪流的潺潺声、山风的飒飒声时,感到狂喜……”——费尔巴哈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审美是最能体现
人的本质特点的一种活动方式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审美活动的确是最具有人的本质性或本真性的存在方式。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1875年,一位名马塞利诺·德·梭杜乌尔(M·D·Sautuoal)的西班牙工程师,来到距桑坦德(Santander)约30公里的阿尔塔米拉洞穴附近收集化石,发现那里有一些动物的骨胳和燧石工具,初步断定是史前人活动频繁的地方。四年以后,他再度来到这里,并把他四岁的小女儿玛丽亚也带在身边。这个女孩离开父亲自己去寻找可玩的地方,偶然爬进了一个低矮的洞口。洞内一片漆黑,她点燃了蜡烛。当她抬起头时,突然发现一只直瞪着的公牛眼睛,她吓的大叫起来,于是,举世闻名的史前洞穴壁画被发现了。但梭杜乌尔对旧石器时代艺术的这一大发现,并没有引起西班牙有关方面的重视。有人认为它至多是古罗马时代的过路的士兵随便涂上去的;还有人竟反诬梭杜乌尔,说他雇用了马德里画家画上去的,指控他为了沽名钓誉而弄虚作假。
这幅画蒙冤了二十年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壁画上野牛画得太生动了,人们认为史前人类不可能有如此熟练的造型能力。直到1902年,经过法国教士布吕叶审定以后才逐渐为人们所承认。后经同位素碳十四测定法,确信这个深达三百多米的阿尔塔米拉大洞穴,“储存”了二十多只旧石器时代的动物形象,包括十五头野牛、三只野猪、三只母鹿、两匹马和一只狼。人们这里欣赏到的,即是其中的一头野牛形象,也是最早被发现的一头,它被画在主洞的窟顶上。
这头野牛显然是先勾线后涂色的,色彩以赭红与黑为主,还带有黄和紫,有的是天然矿物颜料。在绘制前,颜料是用动物的脂肪和血调和过的。当时所用的“画笔”可能是苔鲜类植物,或者是兽毛。这些野牛形象充分显示出史前猎人对于动物所具有的精熟的解剖学知识。这幅画从简单的轮廓到多种色调的运用,在绘画技巧上是一大进步(据考古发现,那时的“画家”已学会用鸟的骨管把颜料粉末吹到岩壁上去的吹画法)。这幅《野牛》的制作时间,距今至少有二万年以上了,它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阶段,即马格德林文化期的中期。阿尔塔米拉野牛(洞穴壁画)〔西班牙〕约公元前20000年
大约在二万五千年前,克罗马侬人经历了武姆冰河期中最后一次冰期,生活在冰原的边缘地带的一部史前人集居到今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岩洞里以避寒。他们学会用陷阱来捕获野牛,用打制的石斧石矛去刺杀山羊和驯鹿。在终年拼捕的狩猎生活中,刺激了他们创造艺术的才能。他们的审美意识也就在这种长期劳动实践中产生和成熟。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顶上和洞穴四壁的动物壁画,正是这种史前艺术的最好物证。5051第五十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阿尔塔米拉野牛(洞穴壁画)〔西班牙〕约公元前20000年5151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周昉所绘。全画分四段,构思立意别出心裁,表现的是贵族妇女的闲游生活。每段中心人物并非同一个人,但又显示了从戏犬、漫步到赏花、采蝶的连惯性场景变化,生动地传达出了贵族仕女这种养尊处优、无所事事、游戏于花蝶鹤犬之间的心理状态。此图用线古拙,流润,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色彩的运用,大胆使用朱红、粉白,完善地烘托出了美女的温柔丽质。周昉是唐代中期驰誉丹青的人物画家之一,擅长描绘“绫罗人物”,即体态丰肥、姿态华丽的贵族妇女,世称“周家样”。5251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这幅《狄安娜出浴图》是法国罗可可风格的代表绘画,赞美了生命,肉体美和快乐。狄安娜是希腊古神话中的月亮和狩猎女神。布歇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和善于描绘脂粉气很浓的审美趣味,使这幅画成为他最优秀的代表作,从而赢得了宫廷贵族的欢心。画上描绘着狄安娜刚刚狩猎归来,洗浴完毕做在山坡上,草地上放着箭壶和狩来的猎物,猎狗在饮水(左下)。俯在地上的侍女和她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翘起的右腿和足尖。似在查询什么,女性的肉体被明丽的色彩和精致的笔触作了细腻的描绘。从而把神话中的女神纳入了世俗的审美享受中。思想家狄德罗指责布歇这类作品是对贵族低劣趣味的迎合,最多不过是“艳丽无比的木偶”。评价的有合理的成分。《狄安娜出浴》作者:布歇(1703-1770)
作于1742年,布面油画56x73cm1852年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5351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5451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布歇,F·Boucher(1703~1770)
法国画家,洛可可美术的典型代表。1703年9月29日生于巴黎,1770年5月30日卒于同地。父亲尼古拉·布歇也是一位画家。布歇17岁时,父亲推荐他向法国画家弗朗梭瓦·勒穆瓦纳(1688~1737)学画。1725年,受已故华多的友人让·德·朱利埃纳的委托,他与其他画家一起把华多的许多素描刻成版画,后被出版印成版画集《千姿百态》。这项工作使布歇对华多的艺术更加崇拜了。1723年,布歇参加了巴黎美术学院举办的绘画竞赛,并获得了赴罗马考察的一等奖,但学院方面未能支付这笔旅费。几年后,他自费去了意大利。在那里他首先对17世纪充满牧歌情调的美术杰作发生兴趣。1731年回到巴黎,此后很快风靡画坛。1734年被选为美术学院院士,后又升为教授。至1765年,随着他的声望日高,学院方面终于聘任他为该院院长,并获得“皇家首席画家”的称号。
布歇的艺术成就在于他既绘制天顶画、装饰壁画,也作肖像,还画一些具有牧歌情调与风俗场景的风景画,同时又为皇家织造厂设计挂毯稿子,负责宫廷演剧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他的那些以裸体女性为主的神话题材的油画,显示了没落贵族追求糜烂的享乐生活的一面。订画的贵族们要求尽可能画得甜腻,带有肉欲的诱惑力。他画的那些裸体女神,就象是用玫瑰色瓷土捏成的,肤色圆润光滑,毫无真实感。最能够代表他的风格的是那些为装饰宫廷和贵族府邸而创作的神话题材的故事画,如《维纳斯的胜利》(1740,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狄安娜出浴》(1742)等。这些作品色彩华美柔丽,表现了他的想像力和装饰才能,但却充溢着宫廷脂粉气息。布歇的这类作品在当时就遭到D.狄德罗的抨击。布歇还喜爱收集东方工艺品,并且为皇家织毯场设计过一套9幅的中国主题的壁毯。路易十五曾于1746年将这套壁毯赠予乾隆皇帝。
布歇的缺点在于不能深入研究对象的真实性,仅仅追其效果。狄德罗曾说道:“何等漂亮的色彩,何等丰富啊!他(布歇)拥有一切,除了真实。”布歇的艺术完全是属于18世纪的。
布歇可以说是“洛可可”艺术中最符合贵族享乐需要的艺术家。和前任华托相比,布歇画作的奢侈糜烂未免过了头。他的画很华丽,但是思想性很低,反映了巴黎皇室的低级趣味。法国作家龚古尔后来曾说“布歇是用猥亵的暗示和刺激,来减轻路易十五的伤感。”布歇的《狄安娜出浴图》描述的就是猎神狄安娜出浴的场景。在希腊雕刻中,猎神总是被雕刻成一个类似男孩的矫健少女;可是在布歇的画里,猎神和她的女伴则完全是两个“刚从鸭绒枕衾里爬起来的娇滴滴的”。猎神纤小的手足、柔嫩的肌肤和她手重拿着的珍珠项链,更充分显示了宫廷贵妇的特征。画家用很细腻的笔法和轻艳的色彩画成的人物,好像是瓷器和象牙的制品——浮华和虚饰的美与人物的精神空虚倒是很一致的。5551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法国奥古斯特·雷诺阿
《金发浴女》(约1882年)这里的画风属于他去意大利游学期间的风格转变时期,更多地倾向于对象的固有色。鲜艳而柔和的色调,接近于客观真实。物体的空气感与光色感被冲淡了。据学者推断,这幅画最早的创作动机可能来自他在凡尔赛宫看到的一块17世纪的浅浮雕。此浮雕系席拉东所作。雷诺阿为此浮雕画过好几幅草图和习作。加上他这时对古典主义的画法看重些,最后在画室内完成了这样一幅构图严谨、人体质感表现得充分的裸体画。从裸女的一头细密流畅的金发,明快的肤色,精确而柔顺的线条来看,此画一直被人们视为雷诺阿在新古典时期的一幅代表作。5651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金发浴女》(约1882年)这里的画风属于他去意大利游学期间的风格转变时期,更多地倾向于对象的固有色。鲜艳而柔和的色调,接近于客观真实。物体的空气感与光色感被冲淡了。据学者推断,这幅画最早的创作动机可能来自他在凡尔赛宫看到的一块17世纪的浅浮雕。此浮雕系席拉东所作。雷诺阿为此浮雕画过好几幅草图和习作。加上他这时对古典主义的画法看重些,最后在画室内完成了这样一幅构图严谨、人体质感表现得充分的裸体画。从裸女的一头细密流畅的金发,明快的肤色,精确而柔顺的线条来看,此画一直被人们视为雷诺阿在新古典时期的一幅代表作。5751第五十七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雷诺阿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住房屋租赁合同范例
- 2025年度智慧园区视频监控系统集成合同
- 农田机器维修合同范本
- 业主物业合同范本
- 别墅石材装修合同范本
- 冻库合同范本
- 交通疏解合同范本
- 业务咨询合同范本
- epc工程总承包合同范例
- 住房包工合同范本
-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 大宗饲料原料品质-镜检
- 燃气公司入职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一
- 2022年试行林木采伐管理方案
- 消防设施操作员报名承诺书
- 小学二年级部编人教版上册语文期末整理复习题
- 东华医院麻醉科QoR-40随访表
- DB51∕T 2767-2021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 堤坝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CPIM BSCM__v3_0_VC(课堂PPT)
- 常用的螺纹底孔及公差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