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按章节归纳_第1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按章节归纳_第2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按章节归纳_第3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按章节归纳_第4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按章节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绮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的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二、化学的作用

1、运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

2、运用化学合成药物。

3、运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4、运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三、化学发展史

1、中国古代:发明陶青铜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等。

2、近代: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道东顿和阿伏加德罗创建了原子--分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门徒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纨行但只有76个族。

3、现代:运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究。

四、绿色化学(环境和谐化学)的规定:

1、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条件下反映

3、力图使原料都变为产品,实现零排放

4、产品环保和有助于人体健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自身没有变化。

2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

3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性: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热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稔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气味、硬度、密度、燎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也

控、导热性、延铁性等。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一一猜想与假设-一一-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数

据一一一一解释与结论一一一一反思与评价。

2.检查燃烧后是否有H;,。生成的方法: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水珠产生,则有水生成。

.检查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0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无水CUSQL旦。,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则证明有水。

♦检查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Q通常放在第一步;除去水蒸气,通常放在最后一步。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或通过盛有固体干燥干(如: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等)的干燥管。

3检查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02生成的方法: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碎

浊,则证明有C0±生成。

检查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02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人口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碎浊,则证明有

二氧化碳。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02的方法:将混合%体通过感NaOH溶波的洗气瓶。

4蜡烛燃烧的化学反映式:石蜡+02电型=HzO+C02

由蜡烛燃烧生成物可拟定蜡烛的组成中有氢元素和碳元素,但不能拟定氧元素。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宓

1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见教材P151-152„

2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

“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杷鼻扎「到家器。闻药品的完味;不得套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假如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用7-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解决原则”: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妥弄,要回人指定家器。

3、固体药品的取用

扮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椅;“一横二送三直立”

块状固体(如大理石、石灰石等)用丝土;“一斜二放三缓立”

4、液体药品的取用

(1)多量且不需准确体积:倾倒。注意瓶塞要倒放,标签一手心,瓶。紧挨着试管口。

(2)少量:用胶头浦管滴力口。悬空浦加,不能伸入容器内.

(3)定量:用量筒量取。先倾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脱头可管谪力口。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量筒

内液体叫液面最低处,水平O

注意:①瓶塞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防止就塞沾上杂质而污染药品。

②标签向着手心是为了防止戌留在瓶。的回体流下是为标签O

③量筒无零刻度。一次性量取,且量筒规格要与所量液体体积接近。

量筒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仰视会使读数偏小,量取液体体积偏大.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量取液体体积偏小。

5、酒精灯的使用.

(1)三严禁: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严禁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严禁用嘴吹天酒祷灯.应当用灯帽盖火.

(2)酒精的量:不能少于酒精灯一玉的1/3,不能超过2/3.

(3)解决酒精着火的方法:用湿法布扑灭.

(4)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灯帽,否则酒精挥发,留下水分,下次使用时点不着火.

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需要注意:

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21。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2c

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7、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需要注意:

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试管夹或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试管。约1/3处。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必须用外将;

8、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谪,也不成股流下。

9、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必须垫上石棉网才干加热的仪器:一杯.以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边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1)现象:产生白烟,集气瓶中的水上升约1/5体积.

(2)结论:氧专约占•史气体积的1/5.

(3)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红磷要过量;②—器要密封,不漏气;③冷却后再打开弹羲夹。

(4)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因素:

①红磷局限性,氧气未耗尽;②瓶塞未塞紧,,史气迸■人;③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因素:

①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集气瓶中的,史气受热膨胀而逐出。

②止水夹未夹紧,集气瓶中的,史%受热膨胀而从导管。逸,出。

(6)该实验的局限性之处:

①红Q"点燃后兼伸入集气瓶内,使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

②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会污染空气。

③导管内的空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吸取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占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用途:(1)供应呼吸〈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支特燃烷〈如炼钢、气焊、航空

等〉

2氮气用途:

(1)作保护完(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运用N2化学性质不活泼.

(2)制珊酸和化肥。(3)冷冻麻醉(4)制造低温环境。

3稀有气体用途:(1电光源,运用稀有气体通也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运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三、保护空气

1空气中的污染物涉及烟尘和有害气体;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cO,SO2、NO2>Q&

2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忠平衡;③全球气候变腰.,臭氧破

坏,酸雨。

3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

④工厂废气解决后排放。

注意:空气污染指数涉及:C。、SOiNO,、。3、可吸入颗牲物。

四、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1、混合物:宏观上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微观上由两种及以上的分子构成。

2、纯净物:宏观上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上由一种分子构成。

3、注意:

①、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

②、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也许是单质,也也许是混合物。如02和03的混合,只含一种元素,但

是混合物。

③、纯净物都有化学式。混合物都没有化学式。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氧和固态氧为淡蓝色

(-)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适遗,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映,

具有氧化性;氧气能支持口晓,具有助燃性,但无可燃性。

1、S+Oz型=S0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

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集完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吸取S02防止污染•史先。此处的水不能用沙代替0

2、3Fe+202S=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鱼固体,

注意: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沙的目的:防止滁落的生成物炸裂瓶底。

3、4P+50,^=2P2O5

现象:生成⑥烟,空气中燃烧产生董色火焰,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注意:P2O5会污染空气。

4、C+02S=CO2

现象:空气,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可以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氧气中,发出由光,放

出热量,生成可以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二、化合反映与氧化反映

1、化合反映:(多变一)A+B==AB

氧化反映:物质呈氧发生的反映叫氧化反映。

2、关系:化合反映不一定是氧化反映,氧化反映不一定是化合反映

3、氧化反映分类

(1)剧烈氧化:如燃烧、自燃、爆炸。

(2)缓慢氧化:如食物的腐烂、酿酒、铁生锈、呼吸作用等。

注意:

①、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映叫氧化反映。(错)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映是氧化反映。(对)

②、氧气中具有氧,但具有氧的物质不一定是氧气。

③、判断氧化反映的一般标准就是看反映物中是否有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1)过氧化氢、二氧化镒。(2)氯酸钾、二氧化锌。(3)高镒酸钾

H202MnO2KC103MnO2KMnO4

涌由A

2原理:2H2。22”2。+。2T2KAl«04=K2MnO4+AfnO2+021

2KC10s如嗓=2KC1+3CM

3装置(以KMn。4制氧气为例)

发生装置:酒精灯、铁架台、试管。

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水槽、导气管、集气瓶。

4制取环节:连接装置T检查其密性T装入药品T固定装置T点燃酒精灯T

加热一收集氧气一将导管移出水面一熄灭酒精灯。

可以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禹、燃。

5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6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完瓶,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7注意:

a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试管。约1/3处。

b导管伸出橡皮塞少许,不能太长。

c用KMnO”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为了防止KMnO土叁未进入导管。

d试管口略向向倾斜。百的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e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将导管移出法面,再始•天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例打入试

管,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

f排水法收集时,刚开始有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要等气泡均匀冒出后才干开始收集气体。

g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有气泡,松开手后,导管里形成

一段水桩,则证明不漏气。

二、分解反映(一变多):AB=A+B

三、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映速率。二不变: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映前后不变。

注意:催化剂只改变反映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多少。

♦改变反映速率可以加快,也也许是减慢反映速率。

四、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分离波忠金与。属于物理变化。

在低温条件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氮气沸点低,一方面从液态空气蒸发出来,剩

下的重要就是氧气。

五、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优点:

1、操作简扑。2、不加热,节约能源。3、反映速率快。4、易回收二氧化镒。

第三单元物质枸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子子。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由氯二子和钠离子构成。

一、分子

]、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拉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注意: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

3、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如:1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也叫分子式。

二、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拉子。

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的质量.体门都很小;在不断运动的;原子间有间隔

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要提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O

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和原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

四、分子、原子观点的运用

1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时,分子原子自身大小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时,分子要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各类物质的微观构成:

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

单质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化合物由多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

课题,2原子的构成

质子,+)

原子色(+)1

一、原子的构成[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1、构成物质的三粒子:巡生、全力、离子。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质主、史攵、也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

2、原子不显电性的因素:原子核带的正也有数与核外电子所带也量相等,也性相反。

3、原子的质量重要集中原子核;原子的质量重要由质孑和中子决定。

4、不是所有原子都具有中子,如氢原子就不含中子。

5、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也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第一层最多2个。第二层最多8个。最外层不越过8个(只有一层不超过2个)

3、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正子层教。

5、元素的化学性质重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曲子教。

注:(])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层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

(2)各类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易失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一般为4—7个易得不稳定

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不易得失稳定

三、离子

1、离子:带也苻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的分类

23+2+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H+、Na+、Mg2+、A13Ca\NH4\Fe>Fe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2-、S2\Cl\OH,SO42>CO32,NO。PO43'

3、离子符号的意义:Mg2+:表达镁离子.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表达2个镁离子.

4、离子的判断:质子教〉」子教的是阳离子。质子教〈也子教的是阴离子。

5、离子与形成离子的原子在质量上相等,且属于同种元素。

四、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相对原

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质量

2计算式: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X1/12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教+中子数。注意: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单位是1,省略。

课题3元素

-、元素

1元素:质子效(即核也苻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教决定;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教(或核也由教)不同。

3元素提成三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地壳中的元素,按质量分数计算.居前四位的是:O〉Si〉Al>Fe。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0,;最多的固态非金属元素Si;最多的

金属元素是Alo

注意:

(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组成物质,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教。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既讲种类,也讲个教。

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两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化学反映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变,分子数目不一定变。

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元素种类和质量一定不变。

二、元素符号的意义

]、一种元素2、一个原子。3、除N、H、0、F、C1、Br、I外的元素符号还表达单质.

三、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一大二小.

四、元素周期表:

1、俄国化学家门徒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写了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横行7个周期;18个级行16个族。

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以金属元素开头,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每一单元格包含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3、原子序数==核电,苻数==质子敷。

练习:下列符号的意义。

H:表达氢元素、1个氢原子。2H:表达2个氢原子。

S:表达硫元素、1个硫原子、硫单质。2S:表达2个硫原子。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惜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淡水紧缺的因素:1、淡水占总水量的比例小;2、生产生活用水量增长;3、水体污染。

二、爱惜水资源

1、措施:①一方面节约用水;②另一方面防止水体污染。

2、防止水污染的措施

①加强水质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瞥决后排放;

③农业上合理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要解决后排放。

3、提高水的运用效益的方法

①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②农业上改漫灌为啧灌.滴灌。③工业上提倡对水的循环使用。

4、水污染的三个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课题,2水的净化

一、过滤操作要领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若有气泡,则影响过滤的速度。

“二低”:流纸边沿要低于漏斗。;漏斗内波面低于流纸边沿。

“三靠”: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下端靠三层滤纸处;③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

注意:1、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时,玻璃棒不能搅拌。

2、两次过滤后仍然混浊的因素:

①滤纸破损;②液而嵩于流纸边沿;③漏斗或烧杯不干净

二、净化水的方法:①沉淀、②过滤、③吸附、④蒸俺。

1、其中吸附和蒸傕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四种方法都能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

2沉淀涉及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3净化限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沉淀<过滤<吸附〈泰网.

4净水过程中明矶的作用:澹于水产生的胶状勉吸附用质,使杂质沉降。

净水时活性炭的作用:滤去不溶性杂质;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

三、硬水和软水

1硬水:具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水较少可澹性钙、馍化合物的水。软水不一定是纯水,但纯水是软水。

2鉴别方法:加入肥皂水,若产生大量泡水的为软水;泡沫较少,卷至有浮落的为硬水。

3软化硬水的方法:煮沸或蒸储。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

4硬水的危害:(1)浪希肥皂,洗不净衣服;(2)锅炉用硬水,浪希燃料,卷至引起爆炸。

课题3水的组成

一、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燃烧方程式:2H2+02曼=2H?0(产生淡蓝色火焰)

注意: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二、电解水实验

1现象:正负极都有气体产生,正负极气体体?比为q

2结论: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化学反映:2H2O奥呈2H2f+02T

注意:(1)、电解水实验所用电源为直流电。

(2)、在水中加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导也性。

(3)、H2和0?的混合气体称为爆鸣气。爆鸣气是混合物.

单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Fe、Cu、H2、He

纯净物J1氧化物:如:FLO

T\

酸<

三、物质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碱I

I盐

混合物:如:空气、食醋、白酒、矿泉水等。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1、化学式的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达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意义:表达某种物质;表达某种物质的组成。

微观意义:表达1个分子;表达1个分子的构成。

注意:若化学式前面有余教,只表达几个分子。

♦对比下列符号的意义:

H:①氢元素;②1个氢原子。2H:2个氢原子。

H2:①氢气。②表达氢气由氢元素组成。③1个氢分子。④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2H2:表达2个氢分子.

Mg2+:①镁离子:②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Mg2+:2个镁离子。

H2。:①表达水。②表达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1个水分子.④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H2。:表达2个水分子.

二、化合价

1、化合价是元素的化学性质之一。

2、化合价的表达方法: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

♦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电荷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标的住置不同,正负号与数学的顺序不同。联系:数值相同,正负号一致。

3、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一氯钾钠银和氢;二氧钙镁领和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一价氢氧硝酸根;二价碳峻硫酸根;三价磷酸根;正+7价接根。

4、化合价规律:

(1)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3)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化合价。

三、化学式的写法、读法

1、单质写法:除Nz、①、02、F?、C12、Bn、I2外,其余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达。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先排序(正价左,负侪右);次注价;后约简;再交叉。

注意:原子团应作为整体,个数超过1时,应用括号。

"某化某不含酸根的化学式。

3化学式的读法:从后往前读法[

“某酸某”:含酸根的化学式。

四、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

1、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等于各元素的脚标比。

注意:(1)元素的顺序按题规定;(2)同一元素多处出现,合并计算。

2、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脚标相比。

注意:CuS04•5Hz0中的二•”表达相加。

3、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上等相加。

4、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的质量分数==x10o%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与化学反映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映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合用于化学变化,不合用于物理变化。

(2)没有参与反映的和不是生成的物质不能计入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因素: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教目、原子的质量在化学反映前后,都没有改变。

3、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映必须在密闭家器中进行;没有气体参

与或生成的反映则在故D家器中进行;

4、化学反映前后一定改变的有: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化学反映前后二定丕改变的有: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教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

质量、物质的质量和。

化学反映前后也许改变的有:分子的教目、元素的化合价。

♦练习:2.3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充足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该物质的组

成中一定具有C、H、。三种元素o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达化学反映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意义:表达反映物、反映条件、生成物。

■量的意义:表达参与反映的各物质和生成的各土质的质量比。

■微观意义:表达各反映物及各生成物之间的微拉个数比。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02型=C02为例。

■种类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质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映,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个数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映,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课题2如何对的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1)要遵守参观事实;(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环节:一一二与三注。

一写:写出反映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映物之间或生成物之间连反映物与生成物之间连“=

二配:配平,使每种原子在等号两方的个数相等。

三注:注明条件、气体符号“甘、和沉淀符号“广。

♦配平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

♦配平的起点:有H先找H,无H就找0,H、。都不在,就找二次元素。出现次数多的最后

酉己。

♦配平方法2:待定计量数法。Fe2O3+3COM2Fe+3C02

三、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标准:

1、看化学式是否对的;

2、看是否配平;

3、看条件和气体符号“广、沉淀符号"1”标注是否对的。

课题3运用化挈方程式的简■朴计算

一、计算的依据:化学反映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定值,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必须乘化学计量数)

二、计算的环节:

1、设未知量。注意:未知量不能带单住,且要指明未知量所代表的物理量。

2,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只能是该题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3、列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注意:①找准已知量、未知量相应的化学式。

②已知量必须带单位未知量不能带单位;

③相对分子质量写在上,质量写在下。

4、列比例式,求解。

注意:①列比例式既可以横比,也可以纵比。

②列式和求解过程中已知量都要带单位;

③按规定保存小数位数,未指明时,一般保存至小数2位。

5、简明地写出答。

三、注意:

1、反映物或生成物不纯时,必须乘以纯度。

2、若反映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时,反映前后混合物的质量差就是气体质量,再

用气体质量作为已知量来求未知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1金刚石、石晏、C60

一、碳的单质

]、金刚石:物理性质:透明、最硬、不导也。

用途:钻头、刻刃、钻石。

2、石墨:物理性质:深灰色、不透明、很软、能导电.有泗滑性。

用途:作铝邕一、作极、泗滑剂。

注意:含石墨晶体的尚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均为混合物。

3、C60由C60分子构成限稳定,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

4、注意:

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o,其中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C。。是

由分子构成的。

b:金刚石、石墨、C60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的因素是由于碳原子的

排列方式不同。

C:木炭与活性炭有吸附吸可吸附色素、毒气、异味。

d:石墨醛Mu石。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二、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很稳定。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

2、可燃性:C+。2型zC02(氧气充足)2c+O2曼=2C0(氧气局限性)

3、还原性:3C+2Fe2O3=4Fe+3C02jC+CO2通建2co(该反映吸热)

C+2CuOS2Cu+CO2T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①现象:黑色扮未变为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②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而,再停止加热.以防止石灰水倒流.引起状管炸裂。

③同时要防止空气进入将生成的铜氧化。

4、(1)氧化反映:物质与氧发生的反映叫氧化反映。

还原反映:含氧化合物中的氧心东去的反映叫还原反映。

(2)反映中夺取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映。

反映耳।失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映。

(3)常见还原剂:木炭、一氧化碳、氢气

三、碳的用途:作燃料、洛炼金属。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C02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后灰酸。

2、原理:CaC03+2OQ==CaCb+H2。+CO2T(复分解反映)

3、发生装置要点:长颈漏斗下赭管口要伸入液面下;导气管伸出橡皮塞少许。

收集装置要点: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末端要伸入集气瓶底部。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因素是因co?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映。

4、环节:

(1)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教材P115图6-12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往长颈漏斗中加水;若

长颈漏斗中形成水板,且保持液面不下冷,则不漏完。

(2)装入药品,先加固体,再加液体。

(3)收集气体.

5、检查C0z的存在:将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是CO2。

检查CO2是否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集满。

注意:

(1)制取CO2不用浓盐峻,由于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出的HC1会使制的CO2不纯。

(2)制取C。2不用硫酸,由于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CaCOs表面,阻止反映继续进

行。

(3)制取C02不用Na2co3,由于反映太剧烈,不易控制。

(4)Ca(OH)2的名称:化学名称:氢氧化钙。俗名:。石灰、)石灰

Ca(OH)、的水溶液叫石灰水。

(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由反映物的状忠和反映条件决定。

①固体与固体加热则与氯酸钾制氧的发生装置相同。

②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则与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相同。

二、C02的工业制法:CaC03望CaO+CO2T(分解反映)

注意:CaO的俗名:生石灰。CaO能与HzO反映,且放出大量的热。

反映方程式为:CaO+H2O==Ca(OH)2

三、CO32一的检查:

试剂: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现象:取被检查的物质加入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则证明具有

C032一离子。

课题,3二氧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圭气大、能澹于水、干冰能升华。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烷。

(2)CO2+H,O==H2co3(CO2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反映)

H2cCh==C02f+H?0(加热上述变红的溶液,溶液由红变紫的反映)

(3)C02+Ca(OH)2==CaCO31+H2O(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反映)

C02+2NaOH==Na2cO3+H2O(用NaOH溶液吸取CO2的反映)

(4)C+CO2建2co(CO2转化为CO的反映、吸热)

3、C02的用途:①千冰可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剂。②火火。

③气体肥料。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⑤化工原料。

4、温室效应:

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CO2、03、CH八氟氯代C等。

防止措施:①用清洁能源代誉化石燃料;②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5、注意:C02灭火的因素: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密度比空与大。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一于理、密度比空与略小。

注意:CO只能用排。法收集,不能用排空不能收集。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CO+02囊2c02(蓝色火焰)

(2)春性。煤气中毒的因素:一氧化碳与人体中的血红蛋G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

结合,导致人体缺氧。

注意:

①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杳,并且注意通风。

②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发生泄漏时,应当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一定不能点火、开灯、

打电t话O

(3)还原性:C0+CuO=Cu+CO2(该反映可用于除去CO2中CO)

注意:

①该实验开始时,要先通CO再加热,以防爆炸。

②该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以防生成的钢破空气氧化。

③尾气中CO的必须解决,防止污染空完解决方法: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3、用途:①作燃料。②:炼金属。

4、注意:

(1)除去C02中的CO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化学反映方程式:CO+CuO=Cu+CO2)

(2)除去CO中的CO2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或NaOH溶液。

(化学反映方程式:CO2+Ca(OH)?=CaCO3I+H2O)

(3)除去混合气体中的02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网。

(化学反映方程式:02+2Cu=2CuO)

(4)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且「、CO>C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运用

课疽1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可燃燃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映。

反映物现象本质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燃(或条专)。③达燃可燃物的着火一。

注意: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着火燃是不可改变的。

二、灭火的原理:

]、清除可燃物或将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

]、灭火的三种原理,任何一种均可灭火。

2、教材Pro页上活动与探究(灭火器原理):其中小试管内为浓盐酸,吸流瓶内为浓Na2c。3溶

液,两者不能调。反映方程式为:

Na2co3+2HC1==2NaC1+H2O+CO2T

3、常见灭火器:

①干粉灭火器:用于扑灭一般失火及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火图书、档像、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着火。

③水基型灭火器:用于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引起的火灾及棉布、木材等的失火。

练习:向燃着的木炭上浇少量水,火苗比本来更高,而泼一大盆水,火苗熄灭,为什么?

答:由于少量水与木炭反映产生了可燃性气体H2和C0,所以火苗更高;而泼一大盆水

时,则把温度降到了木炭的着火点以下,同时,产生的水蒸气隔绝了空气,所以熄灭。

练习:着火的森林中,砍出隔离带的目的:隔离可热汤。

练习:用水灭火的原理: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的条件:可燃物在有P艮空间内急速燃烧,。

爆炸的因素: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2、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标有“严禁烟火”的目的:防止可燃性气体或物

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发生爆炸。

3、爆炸有物理爆炸(如气球爆炸、锅炉爆炸)和化学爆炸(如瓦斯爆炸)之分。

课疽2燃料的合理运用与开发

一、化学反映中的能量变化。

K化学反映中随着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大部分反映放热:如:所有的燃烧反映、金属与酸的反、应中和反映等。

部分反映吸热:如:需要连续不断加热才干发生的反映,都为吸热反映。

判断方法:反映条件为“△”或“高温”的。如木炭与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分解等反映。

2、人类对能量的运用

生活燃料的运用、运用爆炸产生的能量、运用食物在体内反映放出的能量等。

二、化石燃料的运用

化石燃料涉及: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1、煤:重要含碳元素;称为“工业的粮食”。

煤的干储:将煤隔绝•史第加强热;干僮属于化学变化。

“煤气”的重要成分:H?、CH*COo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

区别水煤气的成分:H2、COO

2、石油:重要含碳.氢元素;称为“工业的血液”。

石油不能直接作燃:料。石油的分口属于物理变化。石油产品(如:况油、煤油、柴油等)均为

混合物。

3、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不是绿色能源。天然气或沼气或瓦斯的重要成分为:CH4(甲烷)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唯溶于水、密度比■完小。

化学性质:可燃烧。CH4+2O2翼2H20+CO式蓝色火焰)

注意: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道区、产禁烟火。

4、可燃冰:可燃冰与冰、土也是不同的物质,可燃冰是混合物,是不可再生能源。重要成分是CH

4.8H2。,

5、燃料充足燃烧的条件:要有足够的•空公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而。

6、燃料不充足燃烧的危害:①燃料运用率低.浪费济源;②产生CO、黑烟等污染空气。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复习:

♦空气中的污染物涉及烟尘和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有:COS02NO2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③全球气候变暖,艮氧破坏,酸雨。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请诘能源;

③植树造林;④工厂废气解决后排放。

1、燃料燃烧产生的重要污染物:

(1)杂质如硫等燃烧,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

(2)燃料燃烧不充足,产生C0等。

(3)未燃烧的碳氮化合物及炭拉、尘拉等排列,娄气中形成浮尘。

2、煤的燃烧:产生的SO?、NO2等与雨水作用形成峻雨。

酸雨的危害:①使土壤酸化,破坏土壤。②影响作物生长。

③危害人体健康。④腐蚀建筑。

防止酸雨的措施:①使用脱硫煤。②用清诘能源代替煤。

3、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尾气污染物:CO、C、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烟尘。

♦减少尾气污染的措施:

①改善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足燃烧。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使用无铅汽油,严禁含铅物质排放。

④加大检测尾气力度,严禁为达环保标准的车上路。

四、能源的运用和开发

1、乙醇

①俗名:遭里;化学式:C2H50H。

②物理性质:无色、有气味易挥发。

③化学性质:可燃烧:C2H50H+302曼3H2。+2co2(产生淡蓝色火焰)

④用途:做燃料,如乙醇汽油。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优点:可节省石油资源;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氢气

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

pH2+O2望2H20(淡蓝色火焰)

可燃烧:1

H2+C12叠2HC1(苍白色火焰)

③实验室制法。

原理:Zn+H2SC)4==ZnSO4+H2f或Zn+2HC1==ZnCk+

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H2O2制02或实验室制C02的装置相同

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下排■军法。

④氢能源的优点:

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无污染;可再生能源,且来源广。

⑤在生产和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