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事诉讼法
总论
第一章概论
一、概念
1.刑事诉讼: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
序,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
2.刑事诉讼法: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当事人和
其他诉讼参与人参与诉讼的法律。
3.控审分离:指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必须分别由专门行使控诉权的机关和个人以及专门行
使审判权的机关来承担。
4.控诉:指向法院控告被告人的罪行并规定法院通过审判拟定被告人有罪并加以处罚。
二、其他
1.我国刑事诉讼的阶段:
备案----侦查----起诉----第一审----第二审----执行
(特殊: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2.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宪法、刑事诉讼法典、有关法律规定、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和规
章、地方性法规、国际条约
3.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1)处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2)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动态并重
(3)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对抗和审判中立
(4)追求诉讼效率
4.制定的目的:保证刑法的正的确施、处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
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第四章诉讼参与人
一、概述
诉讼参与人
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
0①被害人①法定代理人
②自诉人。②诉讼代理人
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③辩护人
④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④证人
。⑤鉴定人、翻译人
二、基本概念
1.当事人:指与案件的结局有着直接利害关系,对刑事诉讼进程发挥着较大影响作用的诉讼
参与人。
2.被害人:指其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3.自诉人: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规定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一方当事人。
(相称于原告,执行控诉职能)
4.法定代理人: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队的代
表。
5.诉讼代理人: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
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与诉讼的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
代为参与诉讼的人。
6.辩护人:指接受委托或者法律援助机关指派,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
三、其他
1.基本权利归纳(见手写)
第五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一、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
(-)国家追诉原则
根据国家追诉原则,检察官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公诉,规定法院通过审判拟定被告
人的刑事责任;检察官是否提起公诉,不以被害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国以公诉为主,自
诉为辅)
(二)控审分离原则
1.刑事追诉权和裁判权分别由警察、检察机关和法院各自独立行使
2.法院的审判必须在检察机关提起合法起诉的前提下才干启动。“不告不理”
3.法院审理和裁判的对象和范围必须仅限于检察官的起诉书所明确记载的对象和范
围,而不得审理任何未经起诉的被告人和行为。
(三)无罪推定原则
法条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12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拟定有罪。
审判阶段的三项规定:
1.法律已经推定被告人无罪,因此被告人不得被逼迫自证其罪,也没有证明自己无罪
的义务。
2.检察官负有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并且这一证明责任是不可转移的。
。3.疑罪从无。
(四)公正审判原则
参与、中立、对等、理性、及时、终结
(五)严禁逼迫自证其罪原则
1.这一原则合用于任何提供言词证据的人,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证人
2.核心是“非强制性”
3.有一系列的法律保障:比如建立权利告知制度,使被告人知悉该权利;赋予被告人
沉默权、律师帮助权;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
(六)严禁双重危险原则(英美法系)
任何人不得因同一行为而受到两次以上的刑事起诉、审判和科刑。
二、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刑事诉讼法》第3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
责。检查、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
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队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
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
定。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刑事诉讼法》第5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
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队和个人的干涉。
(三)依靠群众
(四)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五)对一切公民在合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七)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
(八)各民族公民有权合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九)审判公开
审判公开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都必须公开进行,既要允许公民到法庭旁
听,又要允许记者采访和报道。例外: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2.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3.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4.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十一)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拟定有罪
(十二)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十三)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法定情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3.经特赦令免去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解决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①欺侮罪
②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除外)
。③暴力干涉别人婚姻自由罪(致使别人死亡除外)
④虐待家庭成员罪(重伤和死亡除外)
⑤侵占罪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六章管辖
一、概述
1.管辖:指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在受理刑事案件方面的职权范围上的分工。
2.依据的原则:
⑴促进司法公正
(2)准确及时
(3)便利诉讼
(4)维护合法权益
(5)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3.分类
(1)备案管辖: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范围
(2)审判管辖:人民法院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管辖,又分为级别管辖、地区管辖、专
门管辖。
二、备案管辖
1.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
(1)贪污犯罪案
(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
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上述刑事案件,其犯罪主体重要是国家工作人员并且属于国
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犯罪或者运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的犯罪。
3.人民法院(自诉案件):
(1)告诉才解决的案件:a欺侮、诽谤罪b暴力干涉婚姻自由c虐待案d侵占案
(2)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a故意伤害案
(情
商)b非法侵入住宅案c侵犯通信自由案d重婚案e遗弃案f生产、销售伪劣
商品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g侵犯知识产权案(严重危害社
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h对被告人也许判处3年以上5年以下的其他轻微的
刑事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且有证据证明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
事责任的案件。(满足3条件,对于公诉转自诉的案件,公检方怠慢自身的职责,
被害人的最后选择,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告状难”的问题,不得调解和反诉)
三、审判管辖
(-)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指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
1.基层人民法院:除上级人民法院管辖以外的其他案件
2.中级人民法院:a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
b也许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C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3.高级人民法院: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二)地区管辖
地区管辖,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
1.我国以犯罪地作为拟定地区管辖的基本原则,被告人居住地作为辅助性原则。
2.优先与移送管辖:25条一一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
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重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3.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假如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
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4.特例:(ppt表格)
(三)指定管辖
指定管辖,指上级人民法院以裁定方式,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对某一案件行使管辖权。
情形:
1.地区管辖不明的刑事案件
2.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不宜行使管辖权的行使案件
(规避管辖情形:司法解释第21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人民检
察院撤回起诉后,又向原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下级人民法院重新提起公诉的,下级人民法院
应当将有关情况层报原第二审人民法院。原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将决定将案
件移送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其别人民法院审判。)
(四)专门管辖
专门管辖,指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专门人民法院于普通人民法院之间对第一审刑
事案件在受理幽上的分工,即进一步明确各专门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
第七章回避
一、概述
(一)定义:指与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者其他特殊关系的审判人员、检查人员和侦查人
员等不得参与该案诉讼活动。
(二)回避人员的范围:
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司法警察、记录人
(三)理由及情形:
身份不妥(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有利(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
害)(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与本案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近亲属关系的
(5)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也许影响公正解决案件的
违法违规(1)违反规定会见本案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不道德)(2)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为律师、其别人员介绍办理本
案
(3)索取、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4)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宴请,或者参与其支付费用的其他活动
(5)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借用款物
(6)有其他不合法行为,也许影响公正审判的
(7)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
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
任职回避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辩护
人。
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
辩护人,但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
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不得担任其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
的辩护人,但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检察人员与之相同
跨诉讼阶参与过本案侦查、审查起诉工作的侦查、检察人员,调至人民法院工作的,不得担任本案
段的审判人员。
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合议庭组成人员或者独任审判员,不得再参与本
案其他程序的审判。
但是,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在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后又进入第二审程序或者死刑复
核程序的,原第二审程序或者死刑复核程序中的合议庭组成人员不受本款规定的限制。
(四)种类
1.自行
2申请
3.职权:有关组织或负责人可以依职权命令其推出案件诉讼活动
二、程序
第八章辩护与代理
一、辩护制度概述
(-)基本概念:
1.辩护:指刑事案件的被追诉人及其辩护人辩驳对被追诉人的指控,提出有助于被追诉
人的事实和理由,论证被追诉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去处罚,维护被追诉人的程序性
权利,以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
2.辩护权: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专属的诉讼权利。
3.辩护制度:是法律规定的关于辩护权、辩护种类、辩护方式、辩护人的范围、辩护
人的责任、辩护人的权利与义务等一系列规则的总称。
(二)辩护制度的合法性基础
A.人类对于刑事诉讼结识规律的对的把握
B.法律和诉讼越来越职业化
C.人类对人权理念和人权保障的追求
D.基本内容在很大限度上取决于刑事诉讼的结构
(三)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意义
A.有助于司法机关准确、及时地查明案情和对的合用法律,提高办案质量
B.有助于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C.有助于对公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二、我国刑事诉讼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辩护的分类和特点
种类特点
自行贯穿于整个诉讼始终
辩护
委托自诉案件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辩护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用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
公诉案件
护人
(1)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可以委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监护人和近
亲属委托
委托人
(2)辩护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机关
(1)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用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
知
(2)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阿健材料之日起3日内,应当告知
告知义务
(3)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内,应当告知被盗人有权委托辩护
人。法院自受自诉案件之日起3日内,应当告知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
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1)没有委托辩护人---前提
(2)具有法律援助的法定情形
法律援助
(3)只能是律师来担任
辩护
(4)贯穿整个诉讼阶段
(5)应告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
(二)辩护人的范围
(1)律师
积极范围(2)人民团队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监护人、亲友
(1)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处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间的人
绝对严禁(2)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3)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
悲观范围
(2)人民陪审员
(3)与本案审理结果又利害关系的人
相对严禁
(4)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
以上人员假如是被告人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由被告人委托担任辩护人,人
民法院可以准许
(1)一名被告人委托辩护人不得超过2人
人数
(2)共同犯罪的案件中,一名辩护人不得为2人以上的同案被告人,或者未同案解决但犯罪
事实存在关联的被告人辩护
(三)辩护人的义务
1.认真履行职务义务
2.依法辩护的义务
3.证据开示义务
4.保密义务
(1)如获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犯有其他未指控犯罪行为,一般情况下辩护人有责任
保密
(2)知悉委托人或者其别人,准备或者正在实行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
其别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应当及时告知司法机关
5.遵守诉讼纪律义务
(四)辩护人的权利
1.提供法律帮助权(侦查阶段):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认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
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的有关情
况,提出意见。
2.阅卷权: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
料。案件材料涉及案件的诉讼文书和证据材料。
3会见和通信权:
(1)辩护律师无需许可可以同在押的(含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
信。
(2)辩护律师凭三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即可
规定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3)看守所至迟不得超过48小时安排。
(4)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
师会见在押(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方可会见。上述案件,侦查机
关要事先告知看守所。
(5)辩护律师会见在押(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有关案件情
况,提供法律征询等;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算有关证
据。
(6)辩护律师会见在押(含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
4.调查取证权:
(1)辩方证人:律师辩护人向证人和有关单位取证,须经证人和单位批准。
(2)控方证人:律师辩护人向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及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取证,必须通过检
察院或者法院的批准,并经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以及被害人提供的证人批准。
(3)申请取证:律师辩护人也可以申请法院、检察院调查取证。
5.变更强制措施权:
⑴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有权规定解除强制措
施。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
6.知情权:
(1)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
(2)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将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10日以前送达被告人
及其辩护人。
(3)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告知辩护人
7.非独立上诉权:
经被告人批准提起上诉的权利
8.申诉控告权:
认为公检法阻碍其行使诉讼权利的,有权向同级或者上一级检察院申诉或者控告(检察
院10日内书面答复)
9.意见权:
(1)对未成年人审查批捕,必须听取辩护人意见。
⑵检察院审查起诉,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的意见,并记录在案。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出书面意见的,应当附卷。
(3)侦查终结前,辩护律师提出规定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意见,并记录在案。书面
意见应当附卷。
(4)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辩护律师提出规定的,应
当听取。
(5)最高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辩护律师提出规定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
意见
10.人身保障权
(1)辩护人涉嫌犯罪,应当由办理辩护人承办案件的侦查机关以外的侦查机关办理。
(2)辩护人是律师的,应当及时告知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或者所属的律师协会。
11.拒绝辩护权
当事人委托事项违法或者委托人运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委托人隐瞒事
实的情形,律师有权拒绝辩护
(五)辩护人的地位:
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只承担辩护职能,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专门维护
者。辩护人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根据事实和法律依据,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
或者减轻、免去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
三、代理
(一)刑事代理制度:
刑事诉讼中的代理,是指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
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
被代理人的名义参与诉讼活动,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的一项诉讼活动。
(-)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比较
辩护人代理人
诉讼地位独立依据被代理人的意志
诉讼任务辩护控诉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法定代理被害人、法定代理人、近亲
委托主体人、近亲属属、当事人、法定代人、自诉
人、法定代理人
取证、辩护词等使用自己的名义代理进行诉讼活动使用的是被
活动名义
代理人的名义
公诉:第一次讯问或者采用强制措施公诉: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
之日起
委托时间
自诉:随时
自诉:随时
四、法律援助
(1)公检法依职权“应当”指派的情形:
----①盲、聋、哑;
一一②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一一③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④也许判处无期、死刑的;
一⑤“法院审理强制医疗案件,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人民法
院应当告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告知法律援助机
构指派律师。
法律援助的情(2)“依申请”对符合条件应当指派情形:
形
一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因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
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3)“可以”指派的情形:
——①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经委托辩护人;
--②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一③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一④被告人的行为也许不构成犯罪;
——⑤有必要指派律师提供辩护的其他情形。
1应当指派的情形:假如是指派的:要理由+1次机会拒绝+必须有人辩护
假如是委托的:不用理由+1次机会拒绝+必须有人辩
拒绝法律援助护
的解决
2其他情形:不管是否指派:不用理由+2次机会拒绝+最终只能自辩
(具体参考刑诉法司法解释第45、254条)
第九章证据制度概述
一、证据的概念与特性
1.证据: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2.属性:⑴客观性(2)关联性(3)合法性
(ps:证据合法性——刑诉法第54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也许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
释;不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
有应当排除的证据,应当依法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二、证据的意义与证据裁判原则
(一)意义:
1.证据是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
2.证据是有效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石
3.证据是当事人维护合法权利的重要依据
4.证据是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宣传与教育的有效工具
(二)证据裁判原则:
证据裁判原则,是指对于案件争议事实的认定,应当依据证据。
1.裁判所认定的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依据
2.裁判所依据的证据是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
3.作为综合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达成法律规定的证明标准
三、证明
(一)证明的概念
证明是指以公安司法机关及办案人员为重雉体,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参
与所进行的搜集、运用证据以及认定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即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中查
明案件事实真相的活动。
(二)证明的对象
待证事实
(三)证明对象的范围
1.实体法事实2.程序法事实
(四)免证事实
1.为一般人共同指向的常识性事实
2.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认的并且未依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事实
3.法律、法规的内容以及合用等属于审判人员履行职务所应当知晓的事实
4.在法庭审理中不存在异议的程序事实
5.法律规定的推定事实
6.自然规律或者定律
(五)证明责任
1.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是指在法院审理过程中,由控辩双方承担的提出证据证明自己主张的责任,假
如不能提出证据或者提出了证据但达不到法律规定的规定,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后
果。
2.证明职责:
证明职责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司法工作人员基于国家对其职责规定,在行使诉讼中应
承担的证明义务。
(六)证明过程
1.收集、保全证据
2.审查判断证据
3.综合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
第十章证据规则
一、证据规则的概念和种类
(-)概念
证据规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规范证据的收集、证据的审查以及证据的评价等诉讼证
明活动的准则。
(-)种类
1.关联性规则
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3.传闻证据规则
4.最佳证据规则
5.意见证据规则
6.补强证据规则
二、具体
(一)关联性规则
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待证事实有关,从而具有可以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的属性。根据
关联性规则,正据的美雌是证据可采信的前提条件,不具有关联性证据,在法律上就不具
有可采性。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与刑诉法第54至58条,重要内容:
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合用范围
2.检察院对侦查人员非法取证依法进行法律监督
3.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启动及条件
4.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及证明方式
5.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的证明标准
(ps:
第54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
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
定程序,也许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补正或者作出合理
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应当
依法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第五十五条人民检察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
集证据的,应当进行调查核算。对于确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认为也许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
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
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对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依法
予以排除。申请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的,应当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
第五十七条在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对
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
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人民法院告知
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别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人民法院可以告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别人员出
庭说明情况。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别人员也可以规定出庭说明情况。经人民法院告知,有关
人员应当出庭。
第五十八条对于通过法庭审理,确认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
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程序:
初步审杳双方质证
程序启动。二
(法庭调聊■被。(合议庭对供述。(公诉人应当向法庭提供询问笔录、原始录音录
告有权提出其审取得的合法性像或者其他证据,提请法庭告知其他在场人员
判前供述是非法。有疑问,由公或证人出庭作证。仍不能排除刑讯逼供嫌疑的,
取得的意见,并诉人对取证的提请法庭告知询问人员出庭作证)
提供线索证据。)。合法性举证)
(三)传闻证据规则
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完全照搬传闻的证据规则,只是有条件地采纳传闻证据的精神:一
是该证据具有高度的可信度二是无法对原始证人进行询问的情况存在,只有合用这一规则,
如原始证人死亡、病重、去向不明、不宜强制到庭等。
(ps:刑诉法第59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通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
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干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故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
证的时候,应当依法解决。
第一百九十条: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
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
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四)最佳证据规则
英美法系的一项古老的证据规则,其合用范围限于书证。基本精神是:以文献内容而不
是以文献自身作为证据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提供出文献内容的原始证据。而在我国有以下法
条对此进行限制:
(ps:《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六十二条收集、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只有在取得原件确有困难时,才可以
使用副本或者复制件。
书证的副本、复制件,经与原件核算无误或者经鉴定证明为真实的,或者以其他方式确
能证明其真实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书证有更改或者更改迹象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或
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不能反映书证原件及其内容的,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六十九条对物证、书证应当着重审查以下内容:
物证、书证是否为原物、原件,是否通过辨认、鉴定;物证的照片、录像、复制品或
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是否与原物、原件相符,是否由二人以上制作,有无制作人关于制作
过程以及原物、原件存放于何处的文字说明和署名;
第七十一条据以定案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取得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使用副本、
复制件。
书证有更改或者更改迹象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不能反映原件
及其内容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书证的副本、复制件,经与原件核对无误、经鉴定为真实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为真实的,
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五)意见证据规则
证人只能就其自身感知的事实提供证言,一般情况下,不得发表意见,即不得以其感
知、观测得出的推断或者意见发表意见。
(六)补强证据规则
补强证据规则是指以增强另一证据证明力的证据。一开始收集到的对证实案情有重要意
义的证据,称为“主证据”,而用以印证该证据真实性的其他证据,就称之为“补强证
据”。
(ps:刑诉法第五十三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
的确、充足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第一百零九条:下列证据应当慎重使用,有其他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
(一)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对案件事实的认知和表达存在一定困难,但尚未丧失
对的认知、表达能力的被害人、证人和被告人所作的陈述、证言和供述;
(二)与被告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有利被告人的证言,或者
与被告人有利害冲突的证人所作的不利被告人的证言。)
此外,补强证据必须有独立的来源。即补强证据有补强对象之间不能重叠,必须独
立于补强对象,具有独立的来源,否则就无法担保补强对象的真实性。补强证据的作用仅仅
在于担保塔顶补强对象的真实性,而非对整个待证事实或者案件事实具有补强作用
第十一章证据的种类和分类
一、物证
物证是指以其外部特性、物质属性、存在状况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1)物品:客观实在物,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等
(2)痕迹:如轨迹、脚印、指纹等
PS:通常都不能成为直接证据
二、书证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以及三者组合体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
实的书面材料或者其他物质材料。
(书证与物证的联系与区别。书证与物证的区别重要在于,书证以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物
证则以物质属性和外观特性证明案件事实。书证与物证的联系重要是都要有实物载体,属
于实物证据。假如一个物体同时以上述两种方式发挥证明作用,它就既是书证又是物证。例
如,发案现场收集到一封书信,内容与被害人死亡因素有关,属于书证,同时又需要鉴定是否
为被害人本人所写,则为物证。)
三、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指当事人以外的了解有关案件情况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
关所作的陈述。
(一)证人的特点:
(1)当事人以外的人;
(2)亲身感知的事实,非猜测、评论、推断;
(3)自然人,自然人以外的单位、组织不能作证人;
(4)证人的资格,“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
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对的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刑诉法第60条)
(5)★★不可替代性,优先性。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
庭作证,合用前款规定。这里的人民警察是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而非以侦查人员的身份
就其侦查取证情况出庭说明情况。(刑诉法187条第2款)
(二)询问证人的规定:
(1)必须保证证言的真实性。严禁对证人采用拘留、刑讯、威胁、利诱、欺骗等非法
方法收集证言,在询问证人前,不得先由办案人员具体介绍案情,以暗示证人如何提供证言。
不能加入主观想象和个人理解。应当通过面对面的口头方式进行,不能通过通信等其他方
式进行,并且应当告知其作伪证或隐匿罪证的后果。
(2)询问未成年证人,应当告知未成年证人的法定代理人。无法告知,法定代理人不能
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也可以告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
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在场,并将有
关情况记录在案。
(三)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
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异议,有
影响,有必要)
(四)强制出庭作证具体措施:
(1)强制出庭只合用于证人,不能强制被害人、鉴定人等出庭作证;
(2)强制证人出庭的,应当由院长签发强制证人出庭令;
例外:经人民法院告知,证人没有合法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
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五)证人不出庭的例外:
(1)在庭审期间身患严重疾病或者行动极为不便的;
(2)居所远离开庭地点且交通极为不便的;
(3)身处国外短期无法回国的;
(4)有其他客观因素,的确无法出庭的。
(六)证人出庭的费用补偿规定:
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贴。证人的所在单
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七)公、检、法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八)证言的审查
⑴证言的内容是否为证人直接感知;
(2)证人作证时的年龄,认知、记忆和表达能力,生理和精神状态是否影响作证;
(3)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案件解决结果有无利害关系;
(4)询问证人是否个别进行;
(5)询问笔录的制作、修改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是否注明询问的起止时间和地点,
初次询问时是否告知证人有关作证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证人对询问笔录是否核对确认;
⑹询问未成年证人时,是否告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有关人员到场,其法定代理人或者
有关人员是否到场;
⑺证人证言有无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情形;
(8)证言之间以及与其他证据之间能否互相印证,有无矛盾。
四、被害人陈述
被害人陈述是指刑事被害人就其受犯罪侵害的情况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向公安司法
机关所作的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解释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又称为“口供”、“自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就其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和其他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六、鉴定意见
鉴定意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
鉴定后作出的判断性意见。(具有可替代性)
(Ps:刑诉法第187条: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
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告知,鉴定人拒不出
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ps:第一条电子数据是案件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以数字化形式存储、解决、传输的,可
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
电子数据涉及但不限于下列信息、电子文献:
(一)网页、博客、微博客、朋友圈、贴吧、网盘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
(二)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
(三)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登录日记等信息:
(四)文档、图片、音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献。
以数字化形式记载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证
据,不属于电子数据。确有必要的,对相关证据的收集、提取、移送、审查,可以参照合用
本规定。)
非法证据排除查询表
证据种类非法证据排除
(1)《刑诉解释》第70条规定,物证的照片、录像、复制品,不能反映原
物的外形和特性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2)《刑诉解释》第71条规定,书证有更改或者更改迹象不能作出合理解
释,或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不能反映原件及其内容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
据。
(3)《刑诉解释》第73条规定,在勘脸、检查、搜查过程中提取、扣押
物证、书
的物证、书证,未附笔录或者清单,不能证明物证、书证来源的,不得作为
证定案的根据................对物证、书证的来源、收集程序有疑问,不
能作出合理解释的,该物证、书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4)《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第9条,现场遗留
的也许与犯罪有关的指纹、血迹、精斑、毛发等证据,未通过指纹鉴定、D
NA鉴定等方式与被告人、被害人的相应样本作同一认定的,不得作为定
案的根据。涉案物品、作案工具等未通过辨认、鉴定等方式拟定来源的,不
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1)醉酒、中毒或者麻醉等状态,不能正常感知或者对的表达的证人所提供
的证言。
证人证言(2)证人的猜测性、评论性、推断性的证言,但根据一般生活经验判断符
合事实的除外。
(3)询问证人没有个别进行的,不得作为证据使用。
(4)书面证言没有经证人核对确认的,不得作为证据使用。
(5)应当提供翻译人员而未提供的,不得作为证据使用。
(6)使用暴力、威胁手段获取的证人证言,不得作为证据使用。
(7)证人没有合法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法庭对其证言的真
实性无法确认。(《刑诉法解释》第75、76条《刑诉法》54条)
(1)通过刑讯逼供得来的供述;
(2)讯问笔录没有经被告人核对确认的;(假如是讯问人没有署名,是可以
补正的)
供述
(3)应当提供翻译或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员而未提供的;
(4)《冤假错案工作机制意见》第8条,除情况紧急必须现场讯问以外,
在规定的办案场合外讯问取得的供述,未依法对讯问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取得
的供述,以及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取得的供述,应当排除
《刑诉法解释》第90条:
(1)辨认不是在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的;
(2)辨认前使辨认人见到辨认对象的;
(3)辨认活动没有个别进行的;
辨认笔录
(4)辨认对象没有混杂在具有类似特性的其他对象中,或者供辨认的对象数
量不符合规定的;
(5)辨认中给辨认人明显暗示或者明显有指认嫌疑的;
(6)违反有关规定、不能拟定辨认笔录真实性的其他情形
鉴定意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1)鉴定机构不具有法定资质,或者鉴定事项超过该鉴定机构业务范围、技
术条件的;
(2)鉴定人不具有法定资质,不具有相关专业技术或者职称,或者违反回
鉴定意见避规定的;
(3)送检材料、样本来源不明,或者因污染不具有鉴定条件的;
(4)鉴定对象与送检材料、样本不一致的;
(5)鉴定程序违反规定的;
(6)鉴定过程和方法不符合相关专业的规范规定的;
(7)鉴定文书缺少署名、盖章的;
(8)鉴定意见与案件待证事实没有关联的;
(9)违反有关规定的其他情形。
(10)经人民法院告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
根据。
(1)《刑诉法解释》第八十九条勘验、检查笔录存在明显不符合法律、有
勘验、检关规定的情形,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说明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查、侦查
(2)《刑诉法解释》第九十一条侦查实验的条件与事件发生时的条件有明
实验笔录显差异,或者存在影响实验结论科学性的其他情形的,侦查实验笔录不得作
为定案的根据。
(1)《刑诉法解释》第九十四条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一)经审查无法拟定真伪的;(二)制作、取得的时
视听资间、地点、方式等有疑问,不能提供必要证明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
料、电子
(2)《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八条电子数据具有下列情形
数据之一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一)电子数据系篡改、伪造或者无法拟定
真伪的;(二)电子数据有增长、删除、修改等情形,影响电子数据真实性
的;(三)其他无法保证电子数据真实性的情形。
第十二章强制措施
一、概述
(-)概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
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进行限制和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
(二)种类: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二、拘传
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
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案。
L主体: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可决定和执行
2.手续:必须向被拘传人出示拘传证。抗拒的,可使用械具,强制到案。
三、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查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
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
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1.主体: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2.对象:无需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四、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
告人采用的,命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所,无固定住处不得擅自离开制定的居所,并对其活
动予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方法。
五、拘留
拘留,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某些现行犯
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1.条件:
公安决定----
A.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及时被发现
B,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指认他犯罪的
C.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D.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E.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也许的
F.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G.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人民检察院决定一一
A.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在逃的
B.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也许的
六、逮捕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侦查、
起诉和审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害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予
以羁押的--种强制措施。
1.决定主体: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人民法院(决定)
执行主体:公安
第十三章附带民事诉讼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1.前提条件:刑事诉讼成立
(人民法院准许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的公诉案件,对于已经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可以进
行调解;不宜调解或者经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告知附带民事诉讼元该
人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2.主体:
A.由于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公民
B.被犯罪分子侵害遭受物质损害的公司、事业单位、机关、团队等
C.当被害人是未成年人或精神病患者,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可以代为提起
D.当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
E.假如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
3.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及诉讼请求
4.举证责任:原告承担
5.诉因:
A.被害人所遭受的损失是物质性的(物质的)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不锈钢宣传栏安装工程合同变更合同2篇
- 2025年消防器材采购与仓储配送合同协议3篇
- 2025年旋挖钻机购销及智能化升级改造合同3篇
- 2025年无财产债务家庭子女生活费用及教育补贴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采砂船运输安全责任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汽车改装合同范本3篇
- 基于物联网的2025年度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合同3篇
- 2025年上半年辽宁省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事业单位招聘150人聘用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1
- 2025年上半年辽宁省沈阳于洪区派遣制政府雇员招聘33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赤峰新正电工技术服务限公司社会招聘66人(内蒙古)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电梯曳引机生锈处理方案
- 电力电缆故障分析报告
- 中国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介绍
- 2024年浙江首考高考选考技术试卷试题真题(答案详解)
- 《品牌形象设计》课件
- 仓库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1
- 药品的收货与验收培训课件
- GH-T 1388-2022 脱水大蒜标准规范
-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一二册语境记单词清单
- 政府机关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HIV感染者合并慢性肾病的治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