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羲之书法作品主题图集王羲之是中国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始任秘书郎,继为长史、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并曾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永和十一年(355),称病辞去会稽郡职务。他一生性好山水与交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孙统等41人宴集山阴兰亭,之自为序,写下著名的《兰亭序》。传说他爱鹅并以书《道德经》与山阴道士换鹅,见门生家案几滑净,便拿起笔来随意书写,真草相半,还为蕺山老姥书扇。这种性情和爱好对他的书法有一定影响。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学卫铄,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钟繇、梁鹄诸名家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三体书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书艺大进。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称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王羲之画像王羲之其人王羲之书法作品主题图集
《曹娥碑》文稿记载的是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碑文虽仅仅只有442字,但“彰孝烈”其情其旨自溢于言表。如果用现代汉语来解读,我们便能谛听到这样一个凄美动人、可歌可泣的故事。《曹娥碑》之所以名振天下,跟书法名家有关。在碑文风靡全国之时,晋代书圣王羲之,宋代著名书法家、王安石女婿蔡卞等人,亦纷纷摹写碑文。尤其是王羲之《曹娥碑》书写的碑文摹本,堪称传世精品,其书法造诣仅亚于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书圣王羲之摹写的碑刻早已佚失,我们所见的是其书写的碑文摹本,曾被刻成法帖,可见诸王羲之书法精品集。现存曹娥庙内的是蔡卞摹写的碑刻。王羲之小楷《曹娥碑》(部分)楷书《曹娥碑》王羲之书法作品主题图集《黄庭经》是中国道教经典。关于王羲之书写《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因此,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现今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历来认定为王義之小楷作品,一百行,原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王羲之楷书《黄庭经》(部分)楷书《黄庭经》王羲之书法作品主题图集行书《快雪时晴帖》此帖纸本,行书,是王羲之书致“山阴张侯”的一封信札。唐、宋人书录中均记有该帖之名。是帖书法精美,久负盛誉,且古已有摹本,流传较广。此本自元赵孟频以来多称为王书真迹,被收入清内府后,乾隆帝十分赞赏,合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并称“三希",珍秘于紫禁城内的三希堂中,而以该帖最为著名。此帖后有元赵孟頫、刘赓、护都沓儿,明刘承禧、王穉登、汪道会、文震亨、吴廷,清弘历、梁诗正、汪由敦等人题跋。曾经宋绍兴内府、贾似道,元张德谦、张晏,明冯铨、吴廷、王延世等鉴藏,后入清内府,幅上有诸收藏印记。1924年11月5日,逊帝溥仪被勒令出官之时,紫禁城神武门军警于所携行李中搜出此帖,从此入藏故官博物院。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正文帖文附图跋文跋文封面各种收藏印王羲之书法作品主题图集《快雪时晴帖》(主体部分)全文二十八字: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纵23厘米横14.8厘米行书《快雪时晴帖》王羲之晚年时,毅然决然地辞去职务,追求隐逸自然的生活,其书法风格展现出他天然率真的性格,连他的只字片言或短纸信札,都获得后人的保存,成为历代学习书法艺术的典范。《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在大雪初晴时写给友人“山阴张侯”的一个问候信札。翻译:“王羲之拜上: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没能帮上忙,心里纠结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无奈。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亲启。”王羲之书法作品主题图集行书《快雪时晴帖》乾隆题字及部分章《快雪时晴帖》被乾隆盖了接近200个章,像弹幕一样,密密麻麻。甚至喜欢题字。最显眼的就是这“神乎技矣”。有一天,乾隆又心血来潮,越看越觉得美好,视若珍宝之情跃然纸上。王羲之书法作品主题图集行书《快雪时晴帖》赵孟頫跋文护都沓儿跋文王羲之书法作品主题图集《兰亭序》相传原迹已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殉葬品埋入昭陵,现存均为唐代双勾填墨或摹刻拓本两类复制品。行书,计28行,324字。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宴集。王羲之即兴撰写了一篇序文,其原稿即为《兰亭序》。唐太宗李世民得到此帖后珍惜异常,曾命赵模等御府揭书人及善书官员勾摹复制若干副本,分赐给王公大臣。现存《兰亭序》墨迹本多数为唐代摹本。从宋代开始,此帖又被不断地摹刻,拓本流传极广,《兰亭序》由此成为最著名的古代书法经典。后人更将其奉为“天下第一行书”。行书《兰亭序》此帖用笔遒劲爽利,结体潇洒秀美,自然蕴藉,圆融中和,风格飘逸灵动,姿媚中含骨力。王羲之书法作品主题图集
《十七帖》是王義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该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法家奉为“书中龙象”。王羲之草书《十七帖》草书《十七帖》王羲之书法作品主题图集
《初月帖》是王羲之作品,墨迹为唐摹本,草书,8行,61字。《万岁通天帖》丛帖第二帖。书法风格逸笔草草,自然天真,率意畅达。《初月帖》起首称“初月”,即“正月”,避王義之祖父“王正”之讳。由首句“山阴羲之报”而知写于山阴。山阴是会稽郡郡治所在地。351年(东晋穆帝永和七年)王義之赴山阴为会稽内史,其年四十九岁。《初月帖》是其四十九岁以后所写。王羲之《初月帖》草书《初月帖》帖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