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辅导讲义)+真题与答案解析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辅导讲义)+真题与答案解析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辅导讲义)+真题与答案解析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辅导讲义)+真题与答案解析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辅导讲义)+真题与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概述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会学科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被后人誉为“万世师表提出“有教无类”等观点;在作为教师的问题上,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观点。2.1962朱智贤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在对自己孩子3年的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普莱尔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的发展时期()初创时期: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以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1877发展时期成熟时期(4)融合时期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2)摊就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伦理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意义(检验理论的适当性和可应用水平2(3)让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直接为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伦理性原则主要表现)研究必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义务,及向学生解释实验的目的(3)研究者不能强迫学生完成实验或参与研究的全过程(4)资料,研究人员应该做好保密工作(5)无论本人同意还是不同意,发表研究资料一定要采用假名的形式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横向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聚合式交叉设计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横向研究的优点:研究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研究任务,并可以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年龄被试的年龄的不同学生所表现出的年龄差异,而不是同一组学生因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年龄变化1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5..究对象进行评价与测量,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测验法)(一)观察法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1)(2)全面观察法与重点观察法观察法实施的要求:先采取自由的观察;在假设指导下进行有系统、有组织的观察;控制某些变量后进行观察(二)实验法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程度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根据实验研究中自变量的多少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3,.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加以解释与评价(三)调查法调查法是指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试或有关人员了解其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有关条件调查法的种类: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为直接调查法和间接调查法;回答内容以及有关的行为表现(四)问卷法问卷法是指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学生心理活动的数据资料的方法体问卷和邮寄问卷悉的;问卷的方式简便;问卷方式的多样;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前,要判断问卷的回答是否正确(五)测验法测验法是指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学生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测验;根据测验目的的不同分为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一、华生的生平

第一节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1914年出版了著作《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1919理学》二、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2(一)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境决定论的发展观(二)华生论儿童情绪发展验(三)华生论人格发展华生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系统,即动作的总和。它是后天形成的。鉴定人格的可靠办法是对人进行长期成与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环境可以影响和支配人的行为(四)华生的儿童教育观童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第二节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生平佛洛依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被世人公认是他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梦的解析》。该书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诞生(二)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斗争、相互协调的结果。原我的核心是本能有生命之前的状态的本能德把原我和自我的关系用一个比喻形象的说明:原我是马,自我是骑士。马提供力量,骑士指挥马前进的方向4.超我包括两部分:一是良心,一是自我理想。的发展所造成的心理发展的具体年龄阶段:口唇期岁、肛门期岁、前生殖器期岁、潜伏期12岁生殖器期、12岁以后);神经性焦虑、道德上的焦虑。儿童焦虑的特点:存在着个体差异、存在着年龄的差异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一)埃里克森的生平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为年期与危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点社火文化环境的作用普遍体体验着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并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的发展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学习信任阶段(--1岁、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岁、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勤奋与自卑阶段岁、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岁、亲密与独立阶段岁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岁以后)第三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一、皮亚杰的生平1977“爱德华李桑3代克奖金”。这是心理学界最高的荣誉二、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一)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经验、平衡(二)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方式有:同化、顺应和平衡(三)第二,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第三,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有一定的次序,而且次序是不能改变的;第四,在心里的发展过程在,两个阶段不能分开,而且要有一定的交叉(四)心里发展的具体阶段及其特点:第二是前运算阶段,特点为:自我中心主语;直观形象性;不可逆性;知觉的集中性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特点是: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进行群集运算、具体逻辑推理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分析(五)心理结构的特性:整体性、转换性、、自调性(六)心理发展的研究方法儿童的行为表现边与他们进行交谈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道德发展是,提出了对偶故事法第四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维果斯基的生平维果斯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著作为《思维与言语史》二、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一)社会文化历史学说维果斯基提出人的高级心理是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受人类文化历史所制约的。他提神工具(二)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概括机能;第是心理活动的社会历史制约性;第五是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三)心理发展的原因(1)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制约的(2)语词、符号,使其在低级心理技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是高级心理技能不断内化的结果(四)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第一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义4(五)智力形成的“内化”学说内化最初的含义是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维果斯基给内化概念赋予新的含义,指外部的实际动作向内人所掌握的知识经验的客观化,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内化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东西第五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一、朱智贤的生平朱智贤是中国现代心理学家、教育家。代表作有《儿童心理学二、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一)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发展问题(1)将心理看作为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来进行研究(2)系统的分析各种心理发展的类型(3)系统处理结果(三)教育实践与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1)要坚持在实践中,特别是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发展心理学(2)反对脱离实际,为研究而研究的学术风气你(3)主张研究中国人从出生到成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4)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发展心理学的同时,还要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儿童青少年的智力人格(四)多学科结合研究心理发展问题些其他学科毕业而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一、遗传及其作用(一)遗传遗传是指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对遗传不应只理解为“与生俱来”的(二)遗传的作用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关于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常通过孟德尔法和高尔顿法来探讨。孟德尔法:主要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高尔顿法:主张用统计方法来推断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高尔顿的研究主要是对双生子的研究和对血缘关系的研究以及对家谱分析法的研究。高尔顿提出了“天才是遗二、成熟及其作用(一)成熟。(二)成熟的作用度定了基础,突出的表现在其思维发展上,已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三)坚持成熟制约心理发展,反对成熟决定论5关于成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著名的成熟决定论。他主张:支配心理发展的与学习的关系较少;心理发展主要由成熟决定三、环境极其作用(一)环境广义的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不仅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ft川、河流,而且也指胎儿有计划、有系统的对个体施加影响的过程(二)环境的作用自然环境的作用。胎儿生活的自然环境对其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属于社会环境的范畴,但又与一般社会生活条件不同,它是一定的教育内容,并且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来对个体的心理施加有系统的影响展四、遗传与环境的关系(一)遗传决定论理(二)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机械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发展(三)调和论调和论又称共同决定论。实质上是把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看成是两个等同的决定个体心理发展因素(四)辩证唯物论的观点一、心理发展的实质

第二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心理发展的特点:发展速度、时间、顶点、发展的分化和阶段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育必须适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变化三、知识的领会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前苏联心理学家认为知识经验的内化包括:动作定向阶段、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是发展变化的基础,外因是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第三节心理发展的动力6一、心理发展动力的几种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总结6种观点:第一,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代表亚杰。我国心理学家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二、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一、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实质

第四节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一)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心理年龄经过以下时期:乳儿期岁、婴儿期岁、学前期7岁、小学期12岁少年期12岁15岁、青年初期15--1718岁。心理发展的阶段既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二)心理发展年龄的特征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1981年提出,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时,应该考虑两点:第一,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一时既应注重重点,又要看到全面6个阶段:乳儿期岁、婴儿期(1-3岁、学龄前期、7岁、学龄初期(6、、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2岁--14、15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15--17、18岁)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发展特别迅速,同时在关键期内,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于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印刻1872年提出的洛伦兹提出印刻与学习的不同在于:印刻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印刻是不可逆的、印刻可能形成的非常快,3.关键期的意义:关键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要注意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生四、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和可变性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的具体表现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大脑的发展2.心理发展受个体所掌握的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制约3.儿童从掌握7一个要不断经过量变质变的过程4.社会和教育条件虽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但在一定时期内,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二)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的具体表现首先是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导致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也不完全相同。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因素的不同导致有一定的差异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因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一)身体的发展体重的增长与他们骨骼肌肉的发育有密切联系(二)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的机能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发展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兴奋机能增强。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词的反映、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已明显增强大脑功能的册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大脑两半球功能侧化的出现和形成。具体表现为88%的时间,新生儿的头转向右可分为右利手、左利手和双利手。二、婴幼儿主导活动的发展的矛盾。这是婴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游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一)什么是游戏游戏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并通过游戏了解周围人们的劳动、生活和道德面貌,同时体验着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游戏的种类单人游戏与集体游戏行的游戏活动。主要表现是多名儿童彼此有分工、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来完成某种活动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自己通过创造性想象而形成的游戏,它有明确的主题、目的、角色分工、内容丰富、情节(三)游戏的发展游戏的变化主要是: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强、独立性显著增多、计划性逐渐加强、组织形式日益复杂、内容更加丰富8第二节婴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一、感知觉的发展(一)感觉儿喜欢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曲调(二)知觉方位知觉的发展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幼儿3岁时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形状知觉的发展幼儿掌握各种形状的次序,依次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展(三)观察察力开始发展的时期二、记忆的发展(一)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幼儿初期主要以无意识记为主。凡是他们感兴趣、印象鲜明的事物,容易记住。(二)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幼儿在识记过程中,使用机械识记较多,进行意义识记较少(三)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提高,但整个幼儿期是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四)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三、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一)思维婴幼儿思维的发展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括思维开始发展概念的发展随着婴幼儿记忆能力的发展,他们逐渐能将已见过的相同或相似的东西进行归类,表现出最初的概括性,概括能进行分类。抽象逻辑思维理的根据不充分理解能力。特点是: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联系;从主要依据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对关系发展到初步理解事物的辩证关系(二)想象婴儿想象的发展1--2岁的婴儿由于生活经验贫乏,言语能力低下,所以只有想象的萌芽。3岁时,随着婴儿言语能力发展和生活经验的增多,想象也逐步发展起来。幼儿想象的发展9象初步形成现实、想象中带有特殊性的夸张性、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具体表现:幼儿想象的内容常依赖成人的言语描述或简单生活经验的模仿;无论是幼象的形象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四、言语的发展(一)婴儿的言语言语的发展是从婴儿1岁左右能说出第一批真正理解的词开始的。学术界通常以词的出现为界将词出现之前过程称为言语发生期,将词出现之后的过程称为言语形成期言语发生期经历的阶段是:反射性发生阶段个月、连续音节阶段个月、模仿发音说话阶段个月)言语形成期经历的阶段是(1)单词句阶段1-1.5岁以词代句。该阶段婴儿理解的词的特点:由近及远、固定化、词义笼统(2)简单句阶段的特点为:句子简单、(3)复合句阶段的特点:词汇迅速增加、会说出完整的句子、言语表达内容丰富(二)幼儿的言语幼儿的言语主要是口头言语。幼儿期言语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头表达能力和内部言语等方面语音的发展:幼儿语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逐渐完善和语音意识的形成两方面词汇的发展:词汇的数量迅速增加、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积极词汇增加语法的发展:简单句逐渐发展为复合句、陈述句逐渐被多种形式的句子所取代、修饰句逐渐取代无修饰句口头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言语的连贯性增加,能够独立的、完整的、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五、情绪情感的发展(一)情绪的发生6--81哭逐渐分化为恐惧、惊吓,笑逐渐分化为喜欢、高兴等(二)情绪情感发展的内容(笑、恐惧、依恋、道德感)笑经历的阶段:自发性的笑、无选择的社会性笑、有选择的社会性笑恐惧经历的阶段: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儿很少害怕应阶段、特定的依恋阶段、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势六、意志(动作)的发展动作,另一种是一般性的身体反应活动(一)动作发展的规律后次序,并遵循的原则是:从上而下原则、由近及远原则、由大到小原则(二)动作发展的意义及过程手的动作:手的动作的发展对婴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收的动作的发展可以使婴幼儿掌握、使10行走动作:在婴幼儿发展的过程中,直立行走对其心理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首先直立行走可以让婴幼儿自己致个体交往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个体心理的社会化第三节婴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一)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节。关于自我意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信号,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第三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的标志自我意识包括三种形式: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自我认识的发展包括:对自己名字的认识、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婴幼儿对自己身体认识经历的阶段:戏物(子)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二)气质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的一种最为明显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婴幼儿的气质类型切斯的三类型说:容易型、困难型、延缓型巴斯情绪型、活动型、社交型、冲动型婴幼儿气质的发展(三)性格系在婴幼儿性格的萌芽过程中,起最重要的作用。二、社会性的发展(一)婴儿社会化的基本过程(1)早期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个月)(2)社会性情感联结建立阶段个月)(3)阶段(二)同伴关系婴幼儿的同伴关系是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三)性别角色性别角色在婴幼儿社会性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性别不同,社会和家庭将赋予他们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期望有性别恒常性。性别恒常性经历的阶段为:性别认同阶段岁、性别稳定性阶段岁、性别一致性阶段(6-7岁)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性别角色行为是父母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孩子的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小学生发展的概述一、小学生的生理发展(一)身体的发展到91011展有密切关系。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体重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稳步增加的(二)神经系统的发展颞叶顶叶额叶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关系的转变、左右脑机能不断分化二、小学生主导活动的发展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就从游戏转化为学习。学习氛围广义和狭义两种类型。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即学校学习。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是认识的一种特殊过程(一)学校学习的特点(1)学习要越过直接经验(2)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3)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源泉(4)学习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为主(二)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1)学校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2)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3)学校学习是有组织的活动(三)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动机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从不稳定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为个人前途、理想、为升学而学习;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为了实现四化而学习学习兴趣习兴趣是由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间接的学习兴趣是由对学习结果感到需要引起的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种不同学科内容产生了初步的分化性的兴趣(3)步发展着(4)逐步下降(5)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正确的或错误的。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待作业和对待学业分数上第二节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一)感觉要表现在视觉感受性的发展、颜色偏好听觉: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听觉能力逐渐接近成人水平(二)知觉知觉发展的特点:知觉的有意性、目的性明显发展;知觉的分析与综合水平提高方位知觉大发展阶段:阶段1(5-7岁)2(7-9岁)3(9-11岁)能比较概括地、灵活的掌握左右概念时间知觉: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它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的反映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时间估计能力的发展、时间标尺的利用、时间单位的认识(三)观察观察的过程(1)认识“个别对象”阶段(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3)认识“因果关系”阶段(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12观察品质的发展断性二、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2)意识识记逐渐超过机械识记(3)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二)短时记忆采用组块方式进行识记的成绩明显高于不采用组块方式进行识记的成绩(三)元记忆忆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1)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这种知识主要指对记忆主体的认识和了解()(3)有关记忆策略的知识。主要指个体对记忆策略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元记忆体验:主要指伴随在记忆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极的、自觉地监控、控制和调节。小学生的元记忆监控能力是随着年纪升高而逐渐发展的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思维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扔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3)在从具体形象性向逻辑性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4)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飞跃”或“质变”概念的发展概念性的发展的阶段段(7-8岁)((8-10岁)(10-12岁)数概念系列、数的组成,其中认数还包括认写、数位和图与数三项。数序与系列还包括相邻数、比大小和系类三项字词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发展判断:判断是指肯定或否定某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二)想象增多幻想的特点由非社会性向社会性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一)口头言语入学前的儿童,已掌握了2500-3500个口头词汇。一年级小学生的口头言语以对话占主导地位;二三年级小学生小学生的独白言语开始发展;四五年级小学生的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初步完善。(二)书面言语识字量的发展:进入小学后,学生才开始识字活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识字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13现为口头言语,默读主要表现为内部言语。小学生的阅读经历三个阶段:分析阶段、综合阶段、分析综合阶段3.阶段为:口述阶段、过渡阶段、独立写作阶段4.段、无声思维阶段五、情绪情感的发展(一)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1)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2)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3)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强(二)情感发展的内容(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为:(1)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2)具有明显的转折期,一般是在小学三年级(3)具有不平衡性,不同道德范畴的情感体验有所不同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六、意志的发展示性强、动机和目的的被动性和依赖性、不善于反复思考和计划第三节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特点(二)气质胆汁抑郁质等气质类型(三)性格六年级发展较快二、社会性的发展(一)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小学生除父母及亲属以外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小学生实现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亲社会团体、非社会团体、反社会团体1)在一定的规则上进行相互交往)限制其成员对其团体的归属感()(4)发展使其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组织同伴团体的发展过程:孤立期、水平分化期、垂直分化期、部分团体形成期、集体合并期(二)社会认知()从表面到内部2)从简单到复杂3)从呆板的思维发展到灵活的思维(4)从对个体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发展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5)从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6)的思想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角色采择是指个体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发展经历的阶段有:14阶段,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约3--6岁;阶段1信息角色采择6--8岁;阶段,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阶段,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岁;阶段,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以上第六章初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初中生发展的概述一、初中生的生理发展(一)身体的发展身高:身高是迅速增加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体重:初中生体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肌肉和脂肪的迅速增加进入青春期发育期的初中生在身体形态上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特征即第二特征功能的发展、肺的发展、肌肉力量的发展(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的重量:从脑的重量来看,初中生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脑的机能成熟的标志(α波范围α波的频率基本上达到成人水平“重脉搏”与“复脉搏”的出现百分值基本上接近成人水平二、初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1.(1)促进了“成人感”的产生和“我”的形象的改变(2)运动需要显著增强(3)(4)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三、初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初中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学习活动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上发生变化强第二节初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一)感觉初中生感觉的特点()初中生的视觉性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为区别各种颜色的精神性明显提高(2)(二)知觉)初中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不断提高初中生知觉的逻辑性增强(三)注意()注意的目的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选择性4)注意的转移()二、记忆的发展记忆的特点: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一)思维发展得特点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2.开始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3入关键期4.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特点(二)思维发展的阶段1.二元论阶段2.多元论阶段3.相对论阶段4.约定论阶段(三)思维发展的内容概念理解字词概念的而发展趋势初中生理解字词概念的发展趋势(1初一学生大多处于从功能性定义或具体形象的描述水平向接近本质的定义或作具体的解释水平转化本质定义水平转化(3)15分清主次特征概念分类能力的发展概念分类的能力可以分为四级水平:根据;能耐正确分类,但不能从本质上说明分类的根据;能够正确分类,并能从本质上说明分类根据推理推理的特点:初一学生虽然已具备各种推理能力,但只达到了初步水平;初中生运用逻辑法则能力逐渐提高辩证思维展的重要时期创造性思维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四)思维发展的性别差异发展趋势:从小学到初一,男女生思维发展的性别差异逐渐明显;初二以后,男女生思维发展各具特色(五)想象(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2)再造想象高度发展,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内容更加现实化四、言语的发展(一)识字量识字量是衡量失眠言语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影响初中生识字量增加的因素主要是:方言的影响、错别字太多(二)词汇词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三)写作能力随着初中生年级的升高,写作能力也逐渐提高。从写作的文体上来看,初中生写记叙文的能力已基本形成(四)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是否形成默读习惯,默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一个关键因素五、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的特点:强烈与温和、外露和含蓄、波动与稳定、自尊与自卑情感开展的内容:表情认知、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成功、愉悦的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自觉地确立了学习的目标注意并提高自己对美的修养六、意志的发展(一)意志发展的特点23.意志4.意志行动中动机的社会性成分增多5慢(二)初中生意志发展的现状通过日常生活了解、通过学习生活了解、通过文体活动了解、通过交往活动了解第三节初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一)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特点(1)己(2)能够更自觉地评价别人的和自己的个性品质(3)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品质的能力与高中生相比较自我批评能力的发展于该水平的初中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对自己的行为提出高要求,自我批评已成为其稳定的个性特点自我体验的发展16出现成人感(2)自尊感增强(3)出现自卑感(二)气质胆汁质学生报的特点()在学习活动和与同学交往活动中,热情高,富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精力非常旺盛,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喜欢热闹(3)好胜心强,完成作业的速度快,考试时常早交卷(5)师特别崇拜(1)在学习活动中善于计划,行为的条理性强,讲究效率,对各种活动的热情适度精力旺盛,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组织纪律性强,有较强的约束能力(3)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注意力集中但不能持久(4)完成作业迅速,力求高质量在师生交往中热情而有礼貌,注意礼节和分寸,乐于助人,好交朋友粘液质学生的特点(1)在学习活动中善于思考,能注意教师和家长的意见,比较听话()心,说到做到(3)自我约束能力强,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不好逞强(4)课堂上爱动脑筋但回答问题不太积极(5)在师生交往中有礼貌,注意礼节和分寸,情感比较深沉(1)在学习活动中细心,行为的速度比较慢,有耐心2)易害羞(3)课堂上发言很少,肯动脑筋,喜欢深思(4)情感上反映敏感且深刻,内心体验丰富,易多愁善感在师生交往中缺乏主动精神,内心情感不易外露(三)性格性上,出现了毫不含糊、大胆决策和自作主张的倾向二、社会性的发展(一)社会化发展的任务(1)指初中生从他们的父母或成人那里获得独立题,并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性别角色:指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4)(5)学习适应成人的社会(二)同伴关系他们对集体的忠诚心;使他们获得与异性相处的能力者同伴关系形成的原因:相互接近、同情挚爱、尊敬共鸣、集体合作、年龄、性别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选择性、亲密性、易变性(三)父(母)子关系下降(四)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类型: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课外的师生关系较密切。相反,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师生间很难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七章高中生心理大发展第一节高中生发展的概述一、高中生的心理发展(一)身体的发展15--18官。高中生肺的结构和功能已经接近成熟17(二)神经系统的发展20--25为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平衡。二、高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展上(一)性意识发展的阶段浪漫的恋爱期(二)性意识发展的特点身心发展不平衡2.对自身发育的喜悦和烦恼三、高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1)在学习内容上,高中生以系统掌握间接的理性经验为主)在学习性质上,高中阶段仍属于基础教育,以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为主,为毕业后的升学或就业打好基础(3)在学习主动性上,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作用逐渐降低(6)般学校的学生第二节高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一)观察著提高(二)注意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分配3.注意的转移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一逻辑思维发展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二)具体运算思维与形式运算思维发展的比较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现实性与可能性、经验归纳与假设演绎、命题内的和命题间的思维(三)思维发展的内容1.概念能力发展存在不平衡逻辑法则运用能力的发展:逻辑发展的能力存在不平衡性辩证思维问题、分清问题主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性思维18和独创性(四)想象想象的特点:想象的有意性充分发展、想象的创造性水平显著提高、想象的现实性明显增强四、言语的发展(一)语词单个词义的掌握最差;从语词掌握成绩来看,初中阶段男生进步快,女生进步慢,到高中阶段女生超过男生(二)阅读能力朗读能力的发展在朗读速度上,高一学生最快每分钟读202字,最慢读163字,高二学生最快每分钟读388字,最慢读254字默读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中,来回重复注视阅读材料;随机注视阅读材料五、情绪情感的发展(一)情绪的发展情绪发展的特点:情绪体验的持续性延长、情绪体验丰富、情绪体验深刻、情绪体验更加细腻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使之稳定(二)情感发展的内容(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情感理智感常与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欲等相联系认识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对美的欣赏也更加注重思想性六、意志的发展(一)意志行为执行决定是意志行为的完成阶段,它是意志行为的中心环节(二)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是指人对自己行为的目的和动机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能坚持下去,使自己的行为达到预定目的的意志品质(2)果断性:是指人善于及时而合理地采取决定的意志品质(3)我和克制自我的意志品质(3)坚韧性:是指个人在行动中能不断克服困难去完成艰巨任务的意志品质第三节高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一)自我意识自我评价逐渐成熟、自尊心强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富;自我评价的客观性有所提高;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步加强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自我肯定型、自我否定型、自我矛盾型、自我扩张型、自我萎缩型(二)兴趣的中心兴趣逐步形成;高中生的兴趣从广到窄19各类具体兴趣的发展(1)学科兴趣(2)阅读兴趣(3)政治兴趣(三)人生观段、确立阶段(四)价值观(五)气质到高中阶段,气质类型已经基本稳定。但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高中生的气质特点有了变化(六)性格性格形成的阶段:性格萌芽阶段、性格形成阶段、性格基本稳定阶段性格发展的特点)高中生进入性格发展的第二个快速期()高中生性格类型逐步形成3)(4)高中生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和复杂二、社会性的发展(一)社会化发展任务美国心理学家哈威斯特的观点学习与同龄男女之间新的交际方式;学习男性或女性的社会任务;认识自己身体的构造,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身作为公民所必需的知识和态度;培养自己负有社会责任的行为;获得指导自己行为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体系中国心理学家朱智贤的观点(二)同伴关系同伴关系的表现:促进学习进步、促进情绪稳定,达到相互扶持、促进性格发展、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择朋友时,更看重朋友的心理品质、高中男女学生交友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三)父(母)子关系1.与父母关系中存在着“代际差异”2.对父母的态度是积极的3.与父母的关系是融洽的(四)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特点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一)它能够促进高中生良好的性格的形成(二)能够使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三)它可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行为上的榜样(四)促进高中生智慧潜力的发展第八章个体差异一、什么是个别差异

第一节个别差异的概述二、个别差异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一)确定哪些差异是重要的在学校里,学生没有两个人完全相似,学生在视力和听力、智慧和思维方式、兴趣志向、动机与焦虑、精力与20的,即一个人的特征直接决定其学习或完成一项任务的好坏,同时也取决于取他人对这些差异的反应(二)测评差异对个别差异进行测量和评价有三个主要目标:确定人们在某种特征方面;确定各种差异之间的关系;估计人们的某种特征产生差异的原因测量差异程度评定原因或原因,即哪种因素有助于取得成绩或影响成绩确定差异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原因时,最重要的关系是成绩和影响成绩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测评结果的用途(1)确定标准(2)对人进行选择和编组(3)测量在达到目标方面取得的进步确定改进措施三、学生个别差异的表现(一)学生在学习中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智力因素的差异和人格因素的差异智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智力结构的个别差异和特殊才能智力结构的个别差异智力结构的个别差异实质上是个体间智力构成因素的差异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3)艺术型、思维型和中间型。特殊才能是指个体在其特殊领域中表现出较高能力。特殊才能一般不是单一能力的体现,而是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二)人格的个别差异人格类型差异(1)性向说(2)独立--顺从说(3)技能类型说(4)场独立--场依存类型说(5)文化--社会类型说人格的特质差异奥尔波特的性质理论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特质可分为一般特质和特有特质。一般特质是指在一定社会文化形态下,所有人都具有的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卡特尔的性质理论16想象、直爽或世故、自信或谨慎、保守或探新、依赖或自主、随便或自制、轻松或紧张吉尔福特的特质理论以划分为需要、兴趣、态度、气能力倾向、形态和生理特点等7第二节超常儿童一、什么是超常儿童杰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二、关于超常儿童的主要研究1921年-192270年代初,史丹利倡导为具有数学才能的学生开办教学实验班,以发掘和培养三、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一)超常儿童的综合特点1.差子秀的研究21辑性强;有独创性,求知欲旺盛;兴趣深或广;好胜、自信且有独立性(二)超常儿童认知与元认知发展的特点超常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明显不同的特点;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认知发展的趋势不完全不同超常儿童的元认知特点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三)超常儿童的非认知特点1.少年大学生在敢为性、创新性、自律性三个因素上的得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且差异显著2.在八个双重个性因素上,少年大学生均优于普通大学生3.和同龄中学生相比,少年大学生在聪慧性、创新性、自律性三项均值均高于同龄中学生,并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四、超常儿童的诊断合起来考察;通过教育进一步鉴别五、超常儿童的成长与教育(一)超常儿童的生长良好的早期教育是超常儿童成长的关键,非智力因素是超常儿童成长的催化剂(二)超常儿童的教育教育超常儿童要注意:全面发展,也要发挥特长一、什么是智力落后

第三节智力落后儿童智力落后有多种称谓,如智力低常、智力迟钝、弱智、智力缺陷、智力障碍、智力残疾等(一)国外关于智力落后的定义前苏联关于智力落后的定义是:由于大脑器官的损伤而引起的认识活动持续障碍的儿童,叫做智力落后儿童(二)中国关于智力落后的定义《残疾标准》一书定义: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智力残(18岁以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二、智力落后的诊断与分类(一)智力落后的诊断标准1.7070(因不同的智力测验而异)2318(二)智力诊断智力测验的分类:筛选性测验、诊断性测验(三)适应性行为诊断(四)智力落后的分类极少的生活用语,数概念缺乏或极简单;重度:生活不能自理,动作有困难,缺乏语言或只会发单音,不识数三、智力落后的成因(一)产前原因:遗传性疾病、代谢性异常、近亲结婚、母亲怀孕期间患病、服药或者辐射(二)产程原因:窒息缺氧、早产或低体重儿(三)产后原因:新生儿溶血病、头颅受伤、脑部疾病、缺碘、大脑中微量元素不足、环境不良、营养不良22四、智力落后的预防和教育(一)预防:劝阻近亲结婚、避免高龄妊♘、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搞好儿童保健和提高抚养质量(二)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加强直观性教育、循序渐进、多练习的适应第九章学习概论一、什么是学习

第一节学习的一般概念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能力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于成长的过程二、学习的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分类1.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反射2.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反射3.连锁学习:即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的联合4.语言的联合:与第三类学习一样,只不过它是语言单位的链接5.多重辨别学习:区分多种刺激的不同之处6.在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对同一类事物的认识7.原理学习:即对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8.解决问题:在各种条件下应用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目的而后加涅的学生把学习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类:接受、反应、价值的评价、组织和由价值或价值复合形成的性格化;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分为: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作(三)潘菽的学习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和熟练的学习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四)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又分为三种形式: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五)彼得罗夫斯基的学习分类把学习分为两大类,即反射的学习与认知的学习。所谓反射的学习是指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定的反应的学习。所谓认知的学习,是指掌握一定的知识和一定的行为举止的学习三、学习过程的模型(一)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加工系统加工系统包括感受器、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反应生成器和反应器组成0.25-2的长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相比的特点为:功能、容量、表征执行控制和期望系统执行控制的特点是:可以被意识到;易受其他过程干扰;可以随练习而改进、提高;因智力和动机水平而呈现出个体的差异;需要耗费心理能量(二)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梅耶在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简化第二节学习的基本理论23一、学习的联结理论中介;学习过程中要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才能找到正确的联结;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联结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浦洛夫和斯金纳(一)桑代克的学习实验研究及其理论观点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作品是:(三卷本桑代克的迷笼实验与学习的联结说将学习分为:形成动物式的刺激--反应直接联结;形成观念的联结;形成抽象的联结;形成选择性联结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1)准备率(2)效果律(3)练习律对桑代克学习理论的简评桑代克的实验研究是对学习问题进行的开创性研究,对后继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他的学习的准备率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学习动机,而效果律逐渐演化为强化理论(二)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习观点巴浦洛夫是前苏联生理学家、前苏联科学院院士。他既是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也是现代唯物主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立人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实验及其观点巴浦洛夫通过实验发现的条件反射被人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它是学习的基本机制之一。他认为学习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是一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信号。对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习观点的简评巴浦洛夫是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动物和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观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三)斯金纳的学习实验研究及其理论观点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两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程序教学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原理所设计的程序进行的一种自动化教学方式。教学原则分NA.分支式程序强化时程表,并依据对强化作用的研究进一步提出程序教学,对教育心理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二、学习的认知理论(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格式塔是完整图形、完整结构的意思。因此,格式塔心理学也叫完形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苛勒格式塔心理学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学习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苛勒的猩猩学习实验利用工具克服阻碍的实验、“制造”工具克服阻碍的实验确的反应可以迁移对格式塔心理学学习理论的简评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中的知觉和理解,这比S--R的联结说更便于解释人类的具有认知因素参与的学习。但是,强调学习过程是顿悟而非试误,则把问题绝对化了(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布鲁纳,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知成长过程》和《教育的适当性》认知结构的学习观:认知结构就是头脑里的知识结构24播开来,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学习与教学方法(1)有助于提高智慧的潜力(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3)发现的探索方法(4)有利于记忆对布鲁纳认知结构--发现理论的简评强调学生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他大力提倡的发现法,是对传统的讲授法的有益补充(三)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结构奥苏泊尔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主要著作为《教育心理学:认知观》和《学校学习:教育心理学导论》有意义学习什么是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有意义学习的种类代表性(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同化论奥苏泊尔用同化论解释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接受学习与讲授学习需要学习者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只需要学习者把学习材料加以内化,把新旧材料的内容有机结合,即新学习的内容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内容融为一体,并存储下来。发现学习则不同,其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出现,只呈现有关线索或例证,而必须由学习者去独立发现,自己得出结论,然后再将发现内容和结论内化对奥苏泊尔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的简评刻的影响。他的有意义学习与同化论较好的解释了新知识的习得过程,对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划分澄清了人们思想中的模糊认识,对讲授教学和发现教学进行的比较,从理论上为讲授学习的经济性、可行性进行可充分论证,并对正确使用讲授法给予了理论指导(四)威特罗克的生成学习论威特罗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代表作品有:《教育心理学的焦点》、《作为生成过程的学习》等生成学习理论的主要思想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有选择的接受扥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新生成的意义经过归类进入长时记忆学习过程构成了学习者的动机,选择性注意的结果就是选择性知觉,要从感觉信息中建构意义,必须与长时记忆中有关信息生成联系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在与长时记忆进行实验性联系并且主动建构意义时,可以通过与感觉经验的对照,与长时记忆已有经验的对照这两方面进行检验3,生成学习模式的要素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的知识经验4.对威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的简评威特罗克总结了近20息加工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提出了人类学习的生成模式,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意义的生成过程。他的生成学25习理论独具特色。代表着认知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三、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一)托尔曼的学习理论托尔曼是新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之一,最主要的著作是《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1.托尔曼的学习实验及其学习观点的符号;主张把“S--RS--O--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能量;认为动物的行为是有预期的证实的目的2.对托尔曼学习理论的简评托尔曼在美国华生行为主义盛行时期打出了目的行为主义旗号(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是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主要著作是《社会学习心理学》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由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简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框架,把强化理论和信息加工观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发展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是50-60年代兴起的一个生机勃勃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因素,认为在教与学中要在做到: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相信学习者;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是有感情的2.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的简评的人以及他内心的丰富世界,这正是联结派和认知派所忽视的,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是对联结派和认知派的补充一、影响学习的内部条件

第三节影响学习的条件(一)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二)学生的主动加工活动二、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一)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二)教师的教学技巧第十章认知领域的学习第一节冠以知识的分类与学习阶段一、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阶段(一)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即为人类的知识。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二)广义知识的分类1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将广义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其输入与输出的内容相同;从存储来看,前者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来储存,后者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储存;从激活与提取来26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三)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比较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与广义知识分类,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在我国流行的与技能相对应的“知识”概念,实际上是与陈述性知识相吻合的。二、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节的,这些内部定向的技能就叫做认知策略。程序性知识也可以分为两个分类:一是通过练习,二是受意识控制的三、广义知识的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用从学习结果来看,广义知识的学习可以获得三类结果: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问题;程序性知识之一--对外运作;程序性知识之二--对内调控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含义是指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储存的方式(一)命题及其网络命题命题这个术语来自逻辑学,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命题是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命题一般包括两个要素:一个关系和一组论据命题网络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成分,通过这种共同成分,可以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组成命题网络(二)图式现代认知心理学区分了两类图式,一类是关于客体的图式,另一类是关于事件的图式或做事的图式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分类奥苏泊尔将知识分为符号、概念和命题三类。(一)符号(代表性)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二)概念学习意义学习的较高级形式叫做概念学习。教育心理学将概念定义为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本质特征的一类事物或性质。概念是有一定结构的,这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属性和概念实例。根据概念的抽象水平,加涅概念名称的学习和概念学习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意义学习,概念名称学习属于符号学习,即用符号代表概念,而概念学习是在概念名称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符号代表的一类事物或性质的共同本质特征。(三)命题学习意义学习大第三种类型是命题学习。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非概括性命题,二是概括性命题三、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条件(一)陈述性知识的同化过程与条件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学生必须具有获得材料意义的学习动机陈述性知识教学过程遵循的原则:渐进分化原则、综合贯通(二)陈述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条件27内部条件为:即被试掌握和辨别正反例子变式的能力外部条件:主试对被试分出的例子所作出的反应第三节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一)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产生式,产生式来自于计算机科学(二)产生式系统:简单的产生式只能完成单一的活动。经过练习简单产生式可以组合成复杂的产生式系统二、智慧技能的学习邵瑞珍认为加涅将智慧技能分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一)辨别学习及其有利条件辨别可以分为简单辨别和多重辨别,前者是指区分两个刺激物的不同点,后者是指区分多个刺激物的不同点辨别学习的有利条件:突出关键特征加强对比、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作用、及时反馈(二)提供变式练习促使概念学习达到应有水平教师要提供变式练习促使学生的概念学习达到应有水平(三)规则学习及其有利条件规则与规则学习人们在科学研究及社会实践中发现的规律、定理、计算公式和处理事物的法则叫规则。规则的组织结构有上位和下位的关系。规则学习课根据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这两种方式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上位学习采用例一规法的内部条件是,学生必须完全掌握构成某规则的全部概念。外部条件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规则的正、反例子和言语指导;在学生领会了规则的含义后,还要提供足够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由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第四节学习策略一、什么是学习策略运用与调整二、元认知(一)什么是元认知控和调节(二)元认知对策略学习所引起的作用对学习情境变化的敏感;诱导学生考虑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哪些方法与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等最相适应,从而能够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并相应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三)元认知的训练方法1.言语化训练法2.他人提问训练法3.自我提问训练法三、学习策略的分类(一)一般性学习策略和特殊性学习策略(二)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四、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习得阶段2.巩固与转化阶段3.五、影响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一)内部条件原有知识背景2.元认知水平3.动机4.归因模式5.自我效能感(二)外部条件1.训练方法2.外显的操作步骤学生在阅读中应采用如下步骤:预习、提问、阅读、思考、复述、复习六、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训练(一)复述策略的培养与训练28平线上;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或教师的要求对自己的复述过程进行清晰的认知和调控(二)精加工策略的培养与训练1.课堂教学速度要适当2.课堂教学中随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3.在知识的教学中贯穿方法的教学4生选择、运用和调整精加工方法(三)组织策略的培养与训练1.教给学生组织材料的步骤2.培养学生的概括策略是提高组织水平的关键3.让学生多练习组织并对组织的过程、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和调整第十一章动作技能的学习与学习的迁移一、什么是动作技能

第一节动作技能的概述二、动作技能的特征1.准确性2.动作的速度加快3.多余动作的减少4.三、动作技能的分类1.从有没有器械来划分分为:操纵器械的和不操纵器械的2.从动作技能操作时调节方式分为连续的和不连续的第二节动作技能的习得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认知阶段2.联系形成阶段3.自动化阶段二、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一)联系曲线所谓联系曲线是指连续多次的练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应变化的图解(二)动作技能的练习曲线趋势1.练习成绩逐步提高2.高原期现象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三)练习的个别差异练习曲线出现个别差异的原因有: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态度、练习方式、知识经验、准备状况以及努力程度等三、动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条件(1)动作概念的掌握(2)示范(3)反馈(4)联系过程中要有间歇第三节动作技能的保持一、动作技能保持的特点动作技能的保持比知识的保持牢固,越是复杂的动作技能,保持的实践越长,越是简单的动作技能,保持的时间越短二、影响动作技能保持的因素1.动作技能的学习是过渡学习2.动作技能中有肌肉动作的参与,而肌肉动作之间的联系保持的比较牢靠3.动作技能与言语知识的中枢定位不同第四节学习的迁移一、什么是学习的迁移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二、学习迁移的种类的距离划分为远迁移和近迁移三、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2.相同要素说3.概括化理论4.关系转换说5.学习定势说6.分析概括说29四、现代的学习迁移理论(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即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变量、可辨别性变量、稳定性变量平较高的观念越多、越清晰、越稳定,越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二)认知策略迁移理论1.对策略作用的自我评价时影响策略迁移的重要因素2.关于策略作用的自我评价3.认知策略迁移理论对我们的启示第十二章品德心理一、什么是品德

第一节品德的概述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品德必须以某种社会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为基础,并与道德行为有密切的联系,二是品德具有稳定性特征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舆论力量与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分辨是非善恶的尺度二、品德的结构(一)我国传统的观点道德认识:是指个体对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了解、领会及掌握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志(二)林崇德的品德系统结构观点1.品德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2.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3.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以及其组织形式系统(三)章志光的品德形成三维结构章志光认为品德结构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和定型结构第二节品德理论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一)划分阶段的标准与对偶故事法德判断的主要方法(二)皮亚杰的四阶段说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2.权威阶段6--8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绝对的尊敬和顺从外在权威3.可逆性阶段岁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4.公正阶段(11-12)这一阶段的儿童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脱胎而来的二、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一)前世俗水平:第一阶段分为服从与惩罚的定向,第二阶段为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二)世俗水平:第三阶段为社会习俗的定向。第四阶段为秩序和法规定向(三)后世俗水平:第五阶段为社会契约的定向,第六阶段为良心或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三、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30进儿童帮助其他处于困难中的同伴的意愿。隔壁房间里出了事情,属于自愿的报告;假如没有做任何努力以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属于没有帮助斯陶布提出有新意的社会行为理论主要有:人的社会价值取向越强,在特定情况下帮助人目的被激活IDE可能性就越大,作出的助人行为就越多;亲社会行为存在着三种影响目的的选择的动机源;移情的敏感性通常能增强人行为;动机、目的转化行为第三节品德的形成和品德不良的转化一、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一)道德认识的形成道德认识的形成主要包括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信念的确立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其中,以道德观念的形成为先决条件,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为主要标志。而道德信念的确立是道德认识形成的关键道德认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的认识。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价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展顺序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别人到自己,从片面到全面1973(二)道德情感发展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动力因素。道德情感的发展一般经历着三种水平: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三)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形成和训练道德意志的形成:主要表现为道德动机经常战胜不道德动机和排除内外干扰,实现其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习惯(1)正确使用奖励与惩罚(2)榜样示范)二、品德不良的转化(一)品德不良的原因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家庭方面、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是: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道德意志薄弱、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持、性格上的某些缺陷、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二)品德不良的转化过程与方法品德不良的青少年的转化过程要经历醒悟、转变和自新三个阶段引起醒悟的方法: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引发归属的社会性需要避免反复的方法:战士离开旧环境,避免旧有刺激、积极引导他们在旧有刺激条件下进行锻炼,接受考验整的自我观念第十三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动机的概述一、什么是动机(一)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这种行动,并使这种行为朝着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动机对行为的功能:动机引起行为、动机维持行为、使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31定性又只能保持一个短暂的时间(二)动机的性质1.动机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结合2.(一)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起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这种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着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二)学习动机与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而学生学到了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1)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2)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认知理论(一)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愿意去做自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奥苏泊尔有关成就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二)归因理论原因二、动机的人本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内部推动力量就是需要。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爱与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动机的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强化来说明动机对行为的推动作用。凡施加某种影响有助于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叫做强化。行为主义的晚近代表人物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变化一、学习动机的形成(一)学习动机可由外部条件激发(二)二、学习动机的变化(一)外部学习动机与内部学习动机相互交替、转化(二)近景性学习动机与远景学习动机相结合从学习动机作用的久暂角度分为近景性学习动机和远景性学习动机两种(三)主导性学习动机与辅助性学习动机协调作用学习动机按其作用的主次不同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与辅助性学习动机,在同一个时间内,主导性学习动机只有一个(四)学习动机可以迁移一科目的学习动机转移到另一科目上来有效地利用学习动机迁移的规律是:分析现有动机,看它是否正确、合理;指出“相同因素32

第四节学习动机的培养培养学习动机可以采取:创设外部客观条件,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内部心理需要,转化学习动机;强化各种内外因素,维持学习动机一、远景性学习动机教育与近景性学习动机教育相结合1.教师要从社会的发展趋势、国家的需要出发2.学习目的性教育要贯穿在各科教学之中3.教师要帮助学生设立恰当的具体学习目标二、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求知欲三、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的作用反馈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主要表现在激励动机和提供信息两方面。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掌握知识的情况、今后的努力方向灯方面的评定四、科学运用奖励与惩罚关于奖励与惩罚效果的研究表明,一般说,奖励的效果优于惩罚,但两者都比学生受忽视要好五、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学校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竞赛或竞赛情景:考试、作业、各种知识竞赛、评优等六、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积极归因一个人的归因模式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观察学习法第十四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角色教师因为承担着教育人的工作,因此其扮演的社会角色就带有特定的角色就带有了多重性。具体说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有:教书的角色、育人的角色、管理的角色、代理的角色和研究的角色一、教书的角色(一)教学的设计者(二)教学的执行者(三)二、育人的角色(一)言传育人者(二)三、管理的角色(1)学生集体的领导者(2)四、代理的角色五、研究的角色(1)知识的学习者(2)教育的研究者第二节教师的人际关系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根据对某一学生的而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就会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学生是有能力控制教师的社会行为的;教师认为那些对他们积极作应答的儿童更聪明、更吸引人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注意:互通信息,增强交往;互勉共进,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心理相容三、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要处理好关系,应做到:协调关系,友好合作;充分理解,争取支持;顾全大局,尊重服从四、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要想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达到以下几个角色要求:作为一位倾听者、作为一位沟通者、作为一位协商者33一、教师的教育能力

第三节教师的品质(一)了解学生的能力:首先做到要了解学生个性和学习情况的敏锐而精细的观察力,其次教师要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二)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贯穿起来,灵活运用知识(三)言语表达能力:要语言准确精炼、通俗明白、生动形象、严密含蓄、速度和语音要有变化(四)教学监控能力什么是教学监控能力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要素(1)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来划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2)根据教学监控作用的范围可以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3)根据教学监控的过程分为:自我检查、自我矫正和自我强化(4)根据教学监控在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分为:课前的计划与准备性、课堂的评价与反馈性、课堂的控制与调节性、课后的反省性影响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教师自身的因素影响教学监控能力的教师自身因素主要包括动机、知识、观念、情感情绪等因素视和调控,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学监控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教学中的人际相互作用因素、社会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