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为何不灭而长生_第1页
中华文化为何不灭而长生_第2页
中华文化为何不灭而长生_第3页
中华文化为何不灭而长生_第4页
中华文化为何不灭而长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论中国文化为何不灭而长生作者:XXXX学院:管理学院年级:2009级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学号:320090905981论中国文化为何不灭而长生作者:田寅伟学号:320090905981年级及专业:2009级人力资源管理【摘要】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基本表述如下: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至今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但是回顾李约瑟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知道,其实这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原因。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没有发生文化断层的国家。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中国文化长生而不灭呢?又是什么使得李约瑟难题的出现呢?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文化为何长生而不灭以及由中国特色的文化所产生的李约瑟之谜。关键词:中国文化;长生;李约瑟之谜一、中国文化的形成及其背景夏、商、西周、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与此同时社会的贫富分化和阶级观念也日益严重。社会文明在此时也经历了大踏步的前进:比较成熟的文字业已形成;尊王、大一统的思想观念文化的创建活动愈来愈活跃;随着国家机器的建立,以礼乐制、宗法制、分封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文化迅速地形成;社会风俗也应运而生。这些影响了中国文化数千年之久,流风余韵至今犹存的巨大文化建树,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五千年色彩斑斓的中华文明,具有独立于世、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大陆,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环境基础;农业,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经济基础;儒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思想基础。因而,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浓烈的大陆文化、农业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色彩。二、中国文化的特征1、"墙"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不同。西方历史文化主要沿地中海周边发展,重商重战,本性开放,喜欢扩张。中国传统文化则以大陆为基础,她的品格是内向的。中国大陆的特点,一是面积巨大,二是边缘环境恶劣。她东面是大海,西面是戈壁,南面为群山,北面是草原。比较起来,唯北面尚可发展,但又有游牧民族。于自春秋始,便在中原北部修筑长城,以至绵延万里,使中原文化成为四面严防的独特文化。上述特点,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墙"文化特征。中国人喜欢墙,国家筑有长城,衙门筑有宫墙,私宅修有院墙。真可谓无墙不成国家,无墙不成城镇,无墙不成家园。只不过各种墙的规格不同罢了。然而,中国的墙文化并不等于一味主张封闭。确切地说,是对外封闭,而对内开放。这和西方不一样,西方人的墙少,对外是开放的;但住宅内部却是封闭的,即使父母要进孩子的房间,也需要得到允许,否则便是失礼。中国的宅院虽对外封闭,其内部却到处有游廊窗阁相辖。那些做家长的,有权取消一切人等的个人隐私。特别是如同《红楼梦》中史太君那样的家长。2、崇尚皇权文化特征在人神关系的表现上,西方基督教文化承认上帝的绝对权威,认为人类是上帝的奴仆,人类成员不分贵贱,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中国传统文化则不同,在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威的往往不是神灵,而是皇帝。如隋唐时代,三教并兴,唐太宗做皇帝,便以皇帝的身份给儒、道、佛排座次。因为本皇帝姓李,道教的创始人也姓李,因而就把道教排在第一位,所谓一道二儒三佛。后来武则天做了皇帝,道教便也失宠,于是重新给儒、道、佛排座次,认为佛第一,儒第二,道第三。这样的做法,在基督教文化那里是不可思议的:皇帝亦是凡人,凡人怎么能给宗教崇拜的神明排座次?其实,他们殊不知更有甚者,中国皇帝不但可以给神仙排座次,还具有为凡人灵魂授爵的爱好。皇帝尊重孔夫子,就可以敕封他为大成至圣先师;皇帝喜欢关云长,就可以敕封他为荡魔大帝。不但如此,连天堂地狱中的事情,皇帝也可以管得。京剧中有一出传统戏《铡判官》,讲地府中的判官行私枉法,包青天便去地府判断冤情。结果惹怒了阎君。阎君说:"阴间事不用你阳官来管?"但包老爷更加理直气壮,声言:"宋天子他封我阴阳二官!"于是,阎君没了脾气。正因为中国古来有这样的传统,所以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宗教性国家。中国老百姓进寺院烧香,就和传统的西方基督教徒进教堂的含义不一样了。基督教认为人生而有罪--原罪,进教堂的目的是去忏悔自己的行为。中国人不懂什么叫忏悔,在更多的情况下,好像在和神明做生意。花几个钱,烧一柱香,便希望合家平安,便祈祷有美好的前程,或生个大胖儿子,或找一门好婚事,或生意兴隆日日发财。中国人似乎比神灵更精明:一方面,学习孔子"敬鬼神而远之",一方面亦希望鬼神能为己服务。古代中国的皇权是高于一切的,但皇帝亦不能长命百岁。皇帝死了,便要根据其一生表现给一个庙号。刘邦创立天下,便称高祖。刘恒、刘启做皇帝时天下大治,便称文帝、景帝。刘彻八次出兵,将匈奴逐出漠北,死后便尊为武帝。杨广昏庸暴虐,死于臣子之手,便称菱帝。此外还有哀帝、献帝、少帝、恭帝之类,都是不祥之兆。这样看来,皇权虽大,但冥冥中还有一个高于皇权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道"。开明的皇帝,便是有道,否则即是无道。中国文化中的"道",不但可以"管"皇帝,而且可以"管"世间万物,也"管"天上的神仙和地下的鬼魂。以"道"衡量,中国的一切神仙都有缺点,故而狐鬼神仙世界便也有了善恶。恶神善鬼,是中国人智慧的表现,所以中国的许多妖狐鬼魅也是最有人情味的。像《聊斋志异》中那许多美丽、善良的鬼狐,谁不喜欢?3、道文化特征中国古人的"道",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它近乎现代人观念中的普遍性规律。不过不是这是一个怎样的时机。我们认为,当世界各民族文化终于融为一体的时候,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伟大历史机遇和空前盛大的历史性节日。五、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信仰上的原因1、我们的社会缺的是什么?信仰是最高形式的信念,是我们对这个世界认知的最基本的概念,我们会依照我们对世界的最基本的概念去创造我们的生活实相。因此,有怎样的信仰,就会导致怎样的社会状况。中国社会存在哪些明显的问题?是不是都跟信仰有关呢?这正是本章所要探讨的问题。既然信仰是信念最集中的表现,而信念引致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那么,社会存在的种种现象必然与信仰的方向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中国文化主要的纠结在于对道家和儒家的理解之上。因此有必要对二者进行一些对比。儒家信奉的教条可简单总结为"仁、义、礼、智、信"几个字,虽然看起来很光鲜亮丽,但是,却是失去了对"道"的理解之后追求表面事物的最集中的表现。在《道德经》第38章中对德、仁、义、礼的评述,很明确地点明了追逐德、仁、义、礼的人只重视追逐虚假、表面的事物,是失去了对道的理解之后的表现,一个比一个更加远离了道的本意。因为儒家思维重的是一种"术",而不是"道";只是一种不包含基本概念的思维模式。所以,他们不能够悟出"道"的真谛,只能追逐那些他们看得到的表面的事物。任何阶级社会,文化总在展现统治阶级的信念。儒家文化所展现的正是士大夫阶层和追求进入这个阶层的人们的信念和意志。然而,就如信仰是文化的概念源头一样,中国文化中的物质性信仰并不是因为儒家产生后才有的,相反的,是因为先有了这样的信仰,才产生了适合它的文化。因此,不论中国出不出现一个儒家,都有与它相类似的学说被奉为文化代表。只是儒家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加强了此一信仰的物质追逐性。中华文化在宋、明两次强化儒文化之后,已经完全将信仰理解为:人是强权、金钱的追逐者。不论它还说了些别什么,统治阶级和世人都依照它的这一信仰创造自己的生活。道的本质是"爱"。《道德经》中所有名词性的"道"字我们都可以用"爱"字来替代。当一个思维模式不能够理解"道"的时候,它只能通过一些形式来表达它的认知。由于失去了对"爱"的理解和认知,所以,我们的文化现在总在强调"孝道"。在这里,我提个问题,当爱是一种常态的时候,人们还需要时时用"孝"来教导吗?"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孝只是爱的一种表现,只有那些不理解"爱"的思维模式才会强调"爱"的某个表现。同样的,如果一个文化是了解"大爱"的,那么它有什么必要时时宣布说,我们是"仁、义、礼、智、信"的呢?这些都是"爱"自然表现出来的品德,如果真的有"爱",根本不用去说这些,它们就自然地流露出来了。但是儒家文化的性质决定了它只能紧抓住那些表面的东西不放。所以儒家思想下的中国文化直到今天也不能够自然的表达"爱",我们的社会经常给自己的文化下定义为:不善常表达"爱"。这正说明了我们的文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失去了对爱的理解。然后才有《道德经》中的"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这样的总结。而我们也发现,2000多年来,我们社会提倡什么,我们社会就总缺乏什么,从来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因为,我们总在追逐着失去了对"爱"的理解后,那些本应由"爱"的自然流露而展现出来的某个表象。原来,我们的社会缺乏的是对"爱"的理解和信仰。所有不抱着政治目的的人看毛泽东那个时代,总觉得那时比现在似乎总多了什么,这不正是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展现出来的"大爱"吗?当时的政策给予了人民极大的自由。有人就会说:"那个时期什么能说有'大爱'?社会一片混乱,武斗、迫害层出不穷,根本看不出"爱"来。"但是这恰恰说明了由于我们社会和文化不能理解这份"大爱",导致从这个文化中成长的人民也接受不了这份"大爱"。由于不理解,而将这份"大爱"引向了错误的用途,将给予我们的自由和权利用在谋取个人私利上、用在争权夺势上,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的,而且十分严重的乱相。到了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怀念毛老人家?仅仅是因为"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吗?或是更多地因为怀念那个时期展现的"大爱"?2、文化的延续许多人觉得儒文化的最大的贡献在于让中华文化延续了2000年,事实是不是如此的呢?我想来比较一下中西方主要文明的文化延续史。西方文明的代表罗马帝国是因日尔曼部族的入侵而灭亡的。然后由于要重现古罗马帝国的兴盛,西方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之后,西方文明基本是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个文化信仰间相互倾轧。古罗马帝国被灭亡时,它还处在奴隶社会,它被日尔曼部族势力灭亡之前,社会制度已经落后于生产力的需要,已经由于内部的矛盾而导致社会日益动荡和严重恶化,所以日尔曼部族的入侵助推了西方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步伐。但是处于奴隶社会的古罗马的文化,在被基督徒引导下的日尔曼部族看来,并不显得高明多少。因此,古罗马文化被弃用,文明出现断层就不难解释了。而中华文明,被异族大规模入侵是在进入封建社会几百年之后,入侵的异族尚处在奴隶社会甚至原始社会,那些原始人一进入中原大地,立即被封建社会所展现出来的文明给倾倒了,因此,他们不由自主的溶入了这个更为先进的文化之中。因此,并非儒家文化支撑了中华文明的延续,而是中华文明的进步支撑了中华文明的延续。中华文化只是因为"被"儒家文化代表,让人们以为这是儒家文化的功劳。在上文已经说过,中华文化,即便不被儒文化代表,也会被与之有相同信仰的学说代表,因为,中华文明的信仰就是强权与物质,它总会吸引到相同的思维模式--相同的文化。因此,中华文化的延续是因为中华文明的本质决定的,而不是某家的功劳。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叩开中国的大门之后,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文明同化"的招式就失灵了,这正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以上的结论。3、2000年不变西方国家的中世纪延续了大约900多年,然后在14世纪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这跟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期基本同时出现,甚至还晚于中国。然而,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得起来,中国却被扼杀了呢?在我看来,正是由于信仰的物质化,导致文明更倾向于追逐物质利益,而不是追求进步,所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级结构就成了整个社会的追求。说到这里,就要说一说中华文明的重农轻商。商人不断的四方移动,在统治者看来,产生了难以控制的不可预测因素,这对维护一个简单、稳定的阶级结构造成了严重威胁。在强权看来,人民越是相对稳定,对强权的稳定就越有利,因此商人一直是受到中华文明打压的一个团体。相反,西方社会由于一直维系着宗教与文化统一的信仰,中世纪的宗教压迫让人们转向从科学和实践中去寻找信仰的证明。其中,证明地球是圆的,这对地心说、日心说是一个有力的支持;而大航海的兴起正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重要诱因。西方的航海家们一方面是想开辟新的航道,另一方面也在想通过新航道的开辟来证明地球是圆的这一事实。而中国的大航海,并不担负着探索事实的目的,相反的,只是统治阶级向外展现国威的工具,所有的中国人甚至没有从海平面的变化中推断出地球是圆的。当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明朝的统治者就失去了航海的意愿,从此中国关上了探索的大门,也关上了进步的大门。相对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更加人性化的对待各阶层的人民,这也体现了人类对"爱"的理解。没有精神性的信仰,失去了对"爱"的理解,中国社会放弃了自己进步和更加强大的机会。2000多年的不变,是一种伟大的尝试,也是一种巨大的失败。因为,变化才证明了存在,变化正是存在的意义。但是,对于一个只追求强权和物质的文化来说,这是它所不能够理解,同样也不支持的。4、科学探索科学探索是什么?粗看起来,科学探索是一种为了丰富人类生活、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而通过实践和发现去总结客观规律的活动。但是它的目的和意义是不是就是为了丰富人类生活和提供便利呢?我们现在常说的科学一词,源自于西方文化。其实,中国最初的科学发展跟西方的很类似,并且曾经领先于西方文明。二者都是从巫医的寻找治疗疾病和进行祭祀、预测的方法开始的。可以说,它是为了延长人的寿命,追求一种能力的展现。说白了,就是人们追寻一种展现"神"的能力的过程,是人们对自己真正是什么的理解的一种展现。以我们的四大发明为例,火药是道士们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进行炼丹活动时发现的;对于古代的人来说,知识和资讯往往是高高在上的贵族们的特权,他们享有对"神"的祭祀权,因此能够掌握着文字和知识。造纸术和印刷术正是人们对知识和资讯的渴求,要发明出一种廉价、易用的传播方式,使它们的出现成为了可能;指南针的出现,是因为人们祭祀时要定好方向,因此指南针的特性让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