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学案_第1页
过万重山漫想学案_第2页
过万重山漫想学案_第3页
过万重山漫想学案_第4页
过万重山漫想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过万重山漫想学习目标1.感受本文所表示“开创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学习志向;2.学习本文利用联想和想象以开阔思绪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议论语句所蕴含哲理。学习方案一、学法指导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纲”。要沿着这条“纲”去分析文章内容,就能明了作者写作思绪和意图。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动、具备很强感染力语句,是进行散文观赏和语言辨析训练载体。需要重复诵读、品味、感悟,并把自己对语言品味辨析结论写在课文对应位置。二、语文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刘征,原名刘国正。著名诗人、杂文家、语言教育家。著有寓言诗《老虎贴通告》,杂文集《刘征杂文选粹》,论文集《语文教学谈》、《刘征诗书画集》、《刘征文集》(5卷)等。已出版三十种著作。2.文体知识见第一课“文体知识”。3.生字词汇(1)注音夔()门

耸峙()

黯()然

怯()弱

船篙()

抟()

欹()侧

啃噬()

摧山坼()地

胯()

端睨()

翎()毛

燧()

船舷()

嘁嘁嚓嚓()(2)解词【耸峙】【黯然】【船篙】【啃噬】【摧山坼地】【端睨】4.语句了解①“船出了夔门,突然落进另一个天地,空间变得狭小了,江流变得狂暴了。”②“然而,第一个穿过三峡人微微一笑,还是灯上了独木船。”③“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精神。”④“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喜悦。”

5.修辞(1)“人类历史,对于我原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能够数一数它翎毛。”(2)“面对这奇景,……竟如临阵脱逃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3)“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高山,有耸峙云霄;有横枕江面;有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像天女腾空飞起,好像转瞬即逝。”(4)“第一个穿过三峡是谁?第一个,是,总有第一个吧。”

三、阅读探究1.文中作者联想展开句子是哪些?2.作者“漫想”了好多关于“三峡”以及与“三峡”关于内容,主要想说明什么?四、质疑辨析1.作者思绪是怎样宕开?2.第一个穿过三峡人面临哪些困难?达标测评一、填空题1.刘征,著名、、。著有寓言诗《老虎贴通告》,杂文集《刘征杂文选粹》。2.自古以来,三峡被喻为珠冠,分别指、、。3.依照“摧塌山脉,裂开大地”意思概括成语是二、选择题4.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一项是(

A.耸峙(zhì)

光束(sù)

竹篙(gāo)

千仞(rèn)

B.怯弱(qiè)

唠叨(dāo)

疾风(jī)

眺望(tiào)

C.词藻(zǎo)

啃噬(shì)

混饨(hún)

翎毛(líng)

D.燧木(suì)

脊梁(jǐ)

追溯(Sù

蜀(shǔ)5.有两个错别字一组是(

A.嘘唏

斑烂

寥寥可数

万刃之颠

B.欧歌

镣铐

耸恃

摧山拆地

C.隧木取火

绚丽

走头无路

眼花缘乱

D.叱咤

缀学

娇健多姿

凝神暇思6.与下面一句话衔接最好一句是

折回和遇险都为探明三峡航道尽了力,但也给日后者增加了精神负担。_________。

A.遇险会说:“还想冒险,不要命吗?”折回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

B.折回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遇险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

C.折回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遇险自己不会说,他人却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

D.遇险自己不会说,他人却要说:“不要命了吗?还想冒险?”折回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7.“我们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三个问句语气是()A.前两个是疑问句,第三个是设问句。B.前两个是设问句,第三个是反问句。C.第一个是疑问句,后两个是设问句。D.这三个都是设问句。三、判断题8.“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一句中“三峡”指是开辟出来一条水道。()9.“人类历史,对于我原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能够数一数它翎毛。”一句中“端倪”意思就是仔细看。()10.“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选自《庄子》。()11.“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世界。”一句中“扩大生活世界”指是第一个穿过三峡人要从闭塞四川盆地走出去,走向“开放”外界。()四、阅读题行程是艰险。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①清谈者,②有酣睡者,③有摇头者,④有叹气者,⑤有彷徨者,⑥有哭泣者。不过他们不是历史脊梁,他们像蛛丝通常无力,绊不住历史脚步。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些人从此穿过。从干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人一样。在那时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不过,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了。然而,假如他们从考古废墟上发觉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12.最终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3.作者说“他们(千百年后人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精神。”对作者这么判断依照了解恰当一项是()A.我们创造了比古人更伟大业绩。B.我们创造了可与千百年后人们相媲美业绩,不怕困难,勇于开拓是人类永远高尚精神品质。C.千百年后人们对大自然认识还停留在现在人们认识层次上。D.我们实事求是,没有弄虚作假,有意夸大我们业绩。14.对文段中加序号词语了解,不正确一项是()A.“清谈者”指那些高谈阔论不切实际人。B.“酣睡者”指那些安于现实状况,不求开拓探险人。C.“摇头者”、“叹气者”都是指那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