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鹤楼——湖北武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滕王阁——江西南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湖南岳阳岳阳楼记

——范仲淹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从小勤奋好学,而且怀有远大的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他为人忠直,极言敢谏因常常遭贬。于宋仁宗庆历三年向宋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项主张,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庆历新政”。新政遭到保守势力的联合进攻,范仲淹遭到排挤,贬官,出任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后病死在赴颍州的途中,谥号文正。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滕子京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创作背景介绍细读释文意诵读感文意品读悟文义诵读感文意——书读百遍,而义自见一要读得准确;二要读得顺畅;三要读得动听。一要读得准确霏樯楫芷谪守淫雨浩浩汤汤怒号冥冥汀兰偕忘把酒通假字具:通“俱”(jù),全,皆。fēiqiángjízhǐzhéyínshāngháomíngtīngxiébǎ属:通“嘱”(zhǔ),嘱咐二要读得顺畅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予观夫巴陵胜状。

请给以下四个句子划分停顿:1、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2、其余散句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

朗读节奏的方法:(骈散结合)初步感知课文:1、通读注释,疏通全文大意。2、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记了哪些内容?补充的词语意思作文:写(一篇)文章之: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夫:指示代词,那气象:景象薄暮:迫近游泳:游来游去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第一段:作记的缘由。(表达方式:叙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汤汤,广阔无边;早晴晚阴,景象千变万化。(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

详细了。)(它包含着远处的山峰,容纳下长江,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景象千变万化。)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文人们,大多在这里会聚)3.4段有何不同呢?请自读自译3.4段。第二部分(2—4段):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这是全文主体。(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阴一晴,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不因为外物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的处境的好坏而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担忧;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在前,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乐”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表达方式:议论)文章写作特色:表达方式上: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一体的。文章先叙述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接着描写岳阳楼的“大观”,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自然的引出“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发议论,说明作者劝慰友人的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找出5段的对偶句,分析其含义。

借古仁人表明了自己的博大胸襟: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这同时也是对朋友滕子京的慰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两句话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找出第四段对偶最工整的两句,并品味其妙处“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的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本文通过描写岳阳楼、

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中心思想:成语:政通人和浩浩汤汤一碧万顷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百废具兴古文知识积累:词类活用示例用法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形容词,在……之前,作状语(形容词作状语)后天下之乐而乐

后:形容词,在……之后,作状语(形容词作状语)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太守,这里作动词,做太守,即做州郡的长官

1、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和:政通人和()春和景明()3、或: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