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_第1页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_第2页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_第3页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_第4页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药用植物资源与开发论文名称 甘草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年级 2010 学 院 中药材学院 专 业 植物科学与技术学号 姓名 徐玉强 任课教师 张永刚 完成时间 2013-5-11 成绩 甘草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甘草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以及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性质,并简述了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甘的提取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进一步的生产实践做出贡献。关键词:甘草 化学成分 提取正文:甘草属于豆科甘草属,以根和根状茎入药。甘草在我国集中分布于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而以新疆、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为中心产区。随着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科研设备的发展,甘草中主要含有的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一、化学成分药用甘草质量与其化学成分的组成、积累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先后从甘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了200多种化学成分,涉及甘草属植物10个种。其中最重要并已证实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是甘草酸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皂类成分具有量高、生理活性强的特点,甘草的许多药理作用都与这类成分有直接关系。至今在甘草属植物中已鉴定得到61种三萜类化合物,其中苷元45个。这些三萜类化合物其苷元均为3B-经基齐墩果烷型化合物的衍生物;皂苷一般为3B-羟基上的氧苷,糖元多为D-葡萄糖酸或D-葡萄糖。甘草酸一直被认为是甘草中最重要三萜类化合物,《中国药典》把甘草酸的量作为评价甘草药材及其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要求不低于2%。黄酮类成分:是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天然活性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这类化合物的存在对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抵御异物的侵入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从甘草属植物中已发现黄酮及其衍生物153种,它们的基本母核结构类型有15种,其中包括:黄酮、黄酮醇、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查尔酮、异黄酮、双氢异黄酮、异黄烷、异黄烯等。对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方面作用显著。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布和积策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乌拉尔甘草无论是野生还是栽培,在一个生长季中,叶中总黄酮量最高,而地下部分的t相对较低;在5—10月,叶中的总黄酮量逐渐下降,而地下部分总黄酮盆具有上升趋势。各器官中总黄酮量在生长季中呈现波动现象,尤其在具有运输功能的部分如复叶柄、地上茎表现更突出,这种波动可能与繁殖有关。光果甘草不同器官中光甘草定,主要分布于粗根木栓层,而木质部中主要分布的是甘草素和异甘草素,地上器官、种子中没有发现这类成分(PN)、甘草二氢黄酮(LN)分布于幼叶表面及茎中,而根中不存在。但三年生乌拉尔甘草中地上部分的二氢黄酮盆远远低于地下部分;叶中二氢黄酮量是茎中的4倍,根中皮部与木质部量相同,主根中的量高于根头和侧根。这种结果可能暗示着在种间、生长发育期之间及产地之间存在不同的分布规律.二有效成分的提取一、 甘草酸的提取:试剂:甘草粗粉,浓H2SO4,95%乙醇,80%乙醇,浓氨水,冰醋酸。取甘草粗粉40g,加水煮沸2次(15倍,1.25h;12倍,1h),脱脂棉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冷却,搅拌下加入浓硫酸至不再析出甘草酸粘性沉淀为止(约PH=1)。放置,倾出上清液,棕色粘性沉淀用水洗涤数次,60C以下干燥,粉碎,即得甘草酸粗品,称重。将甘草酸粗品称重后加3.5—4倍量95%乙醇浸泡0.5—1h,抽滤,滤渣加3倍量80%乙醇回流1—2h,滤液冷却后加浓氨水(边加边搅拌)调至弱碱性(PH=8),减压回收乙醇至糖浆状,趁热加入等体积冰醋酸浸泡洗涤,放冷,析出结晶,过滤,即得甘草酸单铵盐粗品。称重后,用70—80%乙醇重结晶,即得甘草酸单铵盐纯品,称重,得率。二、 甘草次酸的提取:试剂:5%H2SO4,氯仿,乙醇。取甘草酸单铵盐,加5%H2SO4,加热10h,抽滤,水洗至中性,干燥,即得白色甘草次酸粗品,加热氯仿溶解:趁热过滤,所得滤液放冷,通过AL2O3柱,用氯仿洗脱,得甘草次酸粗品,加乙醇重结晶,得甘草次酸结晶。三、 甘草苷的提取:试剂:70%乙醇,甲醇。取干燥药材粗粉约10g,精密称定,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h回流提取,纱布过滤,将提取液倒入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浓缩至干,再减压干燥至恒重,得浸膏。精密称取甘草浸膏量的1/20置于25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处理30min,冷至室温,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45um的微孔滤膜过滤,即制得供试品溶液。四、药典同时提取甘草酸和甘草苷:试剂:70%乙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10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三、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腊为流动相A,以0.05%磷酸为流动相B,按下表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C;检测波长为237nm。理论板数按甘草苷峰计算应均不低于5000。时间(分钟)流动相A(%)流动相B(%)0〜819818〜3519一5081—5035〜3650—10050一036〜40100一190一8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甘草苷对照品、甘草酸铵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乙醇制成每1ml各含0.02mg、0.2mg的溶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u1,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甘草苷(CH0)不得少于0.50%;甘草酸(CH0)21229 426216以甘草酸铵计不得少于2.0%。平均为0.29%。参考文献1]XuQX,ZhouM.OutlinesofPharmacologicalActionofGlycyrrhizae.JournalofPractica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7):450-451.[2]AmarowiczR,PeggRB,RahimiMoghaddamP,etal.Free-radicalscavengingcapacityandantioxidantactivityofselected-plantspeciesfromthecanadianprairies.FoodChemistr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