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023年03月2023年山东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一.参考题库(共1000题)1.铺设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水暖
A.铁轨;电暖
B.新房;墙壁
C.地砖;改造
D.墙面;夏季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铺设”与“铁轨”属于动宾关系,“电暖”与“水暖”属于并列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新房”与“铺设”无明显逻辑关系,“水暖”可以安装在“墙壁”上,“墙壁”与“水暖”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铺设”与“地砖”属于动宾关系,“改造”与“水暖”属于动宾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铺设”与“墙面”
属于动宾关系,“水暖”用于冬季,而非“夏季”,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2.设x、y,表示两个数,规定x⊙y=ax+by,x※y=cxy,其中a、b、c均为自然数,若2⊙4=14,(3⊙4)※2=84。则(5※6)⊙3的结果为:A.69B.276C.366D.420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第二步,根据规定,“2⊙4=14”可化简为a+2b=7;“(3⊙4)※2=84”可化简为(3a+4b)※2=c×2×(3a+4b)=84,即3ac+4bc=42。利用a+2b=7,根据奇偶特性,当a=1时,b=3;当a=3时,b=2;当a=5时,b=1;当a=7时,b=0。将以上结果代入3ac+4bc=42中,只有当a=7,b=0时,c=2。第三步,(5※6)⊙3=60⊙3=420+0=420。因此,选择D选项。3.生态入侵是指人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把某些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使得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不断稳定地扩展,从而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生态环境的过程。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生态入侵的是(
)A.某地发生大面积放射性核素泄露,使某种植物发生变异,其繁殖能力超强,逐渐取代了该地域内的其他植物B.某实验室由于管理不当将试验用的致病性结核菌株散播了出去,造成结核病在周围居民中流行C.美国科学家将从我国引进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该品种现已彻底取代了美国传统大豆D.水葫芦曾经作为观赏植物被我国引进,结果导致滇池因为水葫芦的疯狂蔓延而鱼虾绝迹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些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不断稳定地扩展”、“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生态环境”。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放射性核素泄露使某种植物发生变异不符合“把某些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逐渐取代了该地域内的其他植物”并不能说明“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致病性结核菌株散播不符合“把某些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不符合”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被我国引进的“水葫芦的疯狂蔓延”体现了“把某些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不断稳定地扩展”,而“致使滇池鱼虾绝迹”说明了“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生态环境”,符合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4.左边是给定纸盒的外表面,下列哪项能由它折叠而成?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为六面体折纸盒题型。对题干平面展开图中的各面进行标号,如下图所示:第二步,分析选项。A项:出现面2、面6和面1,三面位置关系与展开图一致,可以折成;B项:出现面3、面4和面5,面4的长线经过三个面的公共点,原题干展开图中面4中的短线经过三个面的公共点,排除;C项:出现面6、面5和面2,原题干展开图中面5直角梯形长底边紧挨着面6,选项中直角梯形边没有挨着面6,排除;D项:出现面4、面5和面3,选项中三面公共顶点与位于面5直角梯形的直角位置重合,与展开图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5.“金屋藏娇”的故事和下列哪位皇帝有关?A.唐太宗B.汉武帝C.秦始皇D.宋太祖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第二步,“金屋藏娇”出自魏晋志怪小说《汉武故事》,“金屋藏娇”在书中为“金屋贮娇”。讲述了汉武帝四岁时为胶东王,说如果能娶到表姐陈阿娇做妻子,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因此,选择B选项。6.产业现代化包括建立新的现代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现代化。(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知识。第二步,产业现代化的对象是指产业体系,如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交通运输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等。它包括主要的产业部门以及它们要达到当前的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但不能把建立一些现代产业部门就叫现代化,它们只是产业现代化的一个部分,产业现代化包括建立新的现代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因此,本题正确。7.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如想让某个小球隐形,可在该小球的四周覆盖一层以同心圆形状排列的超材料,这种材料能挡住传来的一切光波,并且不发生反射或吸收现象。被挡开的波在物体的另一边再次汇合后继续沿直线传播。在观察者看来,物体就似乎变得“不存在”了,也就实现了视觉隐身,简而言之,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未来,隐身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但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实现隐形,也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隐身衣能够让光线穿透自身B.物体阻挡光波使人能够视物C.隐身衣用于军事会引发战争D.使用超材料能够反弹雷达波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A项,根据“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可知,隐身衣可以让光波绕过物体,而非穿透自身,故表述错误,排除;B项,根据“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可知,表述正确,当选;C项,根据“未来,隐身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可知,“会引发战争”强加因果,排除;D项,根据“简而言之,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可知,使用超材料不会反弹雷达波,故表述错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隐形人能从传说走向现实吗》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因此,隐身衣可以让光波绕过物体,并非穿透自身,排除。B项对应“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符合文意,当选。C项对应“未来,隐形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会引发战争”属于无中生有,排除。D项对应“简而言之,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因此,使用超材料不会反弹雷达波,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的判断。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将选项与原文相关表述一一对照,选出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A项与原文不相符,文段仅说“隐身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无法得出“隐身衣用于军事会引发战争”的结论,排除。B项与原文相符,由首句“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可推知。C、D两项与原文不相符,由“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可知,“让光线穿透自身”“反弹雷达波”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8.0.5,1,2,5,17,107,(
)A.1947B.1945C.1943D.1941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不大,考虑递推数列。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0.5+1)+0.5×1=2、(1+2)+1×2=5、(2+5)+2×5=17、(5+17)+5×17=107,即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它前面两项之和加上前面两项之积。所求项=(17+107)+17×107=1943。因此,选择C选项。9.计算机是现代化办公用品中的佼佼者,然而最初发明它的原因仅仅是用来进行快速运算,如果计算机的发明者们一开始就能想象得到我们今天社会的需要,或许他们更多的时间将花费在神话般的幻想之中了。下面哪一句话与上段话意义不符:A.计算机是现代化办公用品,它的用途之一是进行快速运算。B.最初发明计算机,是因为人们感觉靠人脑计算速度缓慢。C.计算机发明者靠科学幻想制造出了第一台计算机。D.计算机发明者所处的时代与我们今天的社会有着很大的差异。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和B项对应“最初发明它的原因仅仅是用来进行快速运算”可知,“用途之一是进行快速运算”以及“靠人脑计算速度缓慢”符合原文,排除A项和B项。C项“靠科学幻想制造出了第一台计算机”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D项对应“如果计算机的发明者们一开始就能想象得到我们今天社会的需要”可知,与现在有很大差异,符合原文,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10.已知某种“刮刮卡”的中奖规则为:个位数是百位数的3倍,十位数与百位数相加刚好又等于个位数。那么若想中奖,“刮刮卡”上的数字可能是(
)。A.147B.258C.286D.369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多位数问题。第二步,根据题意,个位数是百位数的3倍,排除A、B;十位数与百位数相加刚好又等于个位数,排除C。只有D选项369符合题干所有条件。因此,选择D选项。11.时间感知扭曲是指对时间不正确的知觉。在生活中,受各种因素影响,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往往会不符合实际,有时候觉得时间过长,有时候觉得时间太短。许多原因都可以造成时间感知扭曲,现实中一场糟糕的表演会让人如坐针毡、觉得终场遥遥无期,与此相反的是,人们对于美好愉快的时光总嫌太短。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符合时间感知扭曲的是:A.一日不见,如三月兮B.欢愉嫌夜短,寂寞恨更长C.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D.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对时间不正确的知觉”。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指的是一天没见,就觉得过去了三个月,符合“对时间不正确的知觉”,符合定义,排除;B项:“欢愉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指的是欢乐时嫌夜里时间短促,寂寞时怨恨夜晚时间漫长,符合“对时间不正确的知觉”,符合定义,排除;C项:“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指的是在驿馆里形单影只,度日如年,秋风和露水都开始变得寒冷,过一天就好像过了一年一样,符合“对时间不正确的知觉”,符合定义,排除;D项:“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指的是入春已经过了七天了,但离开家已经两年了,这是对于时间的客观陈述,不符合“对时间不正确的知觉”,不符合定义,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时间感知扭曲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对时间“不正确”的知觉,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时间感知扭曲定义的关键信息:对时间不正确的知觉。A项,说的是一日不见犹如三月漫长,是对“一日”的错误感知,符合定义。B项,说的是高兴的时候觉得时间太短,寂寞的时候觉得时间太长,是对时间的错误感知,符合定义。C项,说的是在驿馆里形单影只,过一天像一年那样长,秋风和露水都开始变得寒冷,是对时间的错误感知,符合定义。D项,说的是虽然这时候入春才有七天,但是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表达的是实际时间,没有体现对时间的错误感知,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对时间不正确的知觉;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往往不符合实际,有时候觉得时间过长,有时候觉得时间太短。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好像隔着三个月那样长久,体现了“人们对时间的感知不符合实际,觉得时间过长”,符合定义;B项:意思是夜晚人在欢乐时嫌时间太短,而在孤寂时则嫌时间太长,体现了“人们对时间的感知不符合实际,觉得时间过长”,符合定义;C项:意思是形单影只在驿馆里觉得度日如年,体现了“人们对时间的感知不符合实际,觉得时间过长”,符合定义;D项:意思是入春才刚刚七日,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七日与二年分别为不同参照的时间概念,均是对时间的正确感知,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12.间接正犯又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利用他人为道具而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利用者通过支配被利用者的工具行为实现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构成共同犯罪,它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二是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甲的行为属于间接正犯的是:A.甲挑唆乙与丙的关系,致使乙一怒之下将丙打成重伤,甲、乙、丙均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甲教唆精神病人乙用刀砍伤与其素有仇怨的丙,甲、丙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乙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甲派员工乙殴打一直欠钱不还的丙,并允诺给其好处,乙随后将丙打伤。甲、乙、丙均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D.甲让自己尚未成年的孩子乙诬告丙,未想到乙捏造的事实正是丙客观存在的事实,甲、丙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乙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利用他人为道具而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②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③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甲挑唆乙与丙,使得乙打丙,乙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且乙是在知情的情况下,甲的行为不符合“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或“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不符合定义;B项:甲教唆乙砍丙,符合“利用他人为道具,实施犯罪”,精神病人乙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符合“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符合定义;C项:甲派员工乙打丙,乙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且乙是在知情的情况下,甲的行为不符合“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或“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不符合定义;D项:甲让孩子乙诬告丙,孩子乙确实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但捏造的事实正是客观存在的,不属于犯罪,不符合“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间接正犯的定义和两种情况,在解题时可利用这两种具体情况进行判断,选出符合定义的一项。间接正犯的定义要点:①利用他人为道具而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②利用者和被利用者不构成共同犯罪;③包括两种情况: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A项,甲利用乙实施犯罪,但乙是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不符合题干中的第一种情况;犯罪行为是在乙故意或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不符合题干中的第二种情况。B项,甲利用乙实施犯罪,且乙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符合题干中的第一种情况。C项,甲利用乙实施犯罪,但乙是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不符合题干中的第一种情况;犯罪行为是在乙故意或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不符合题干中的第二种情况。D项,甲意图利用乙实施犯罪,但乙捏造的事实正是丙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不构成诬告,不符合题干中的任一情况。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利用他人为道具而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构成共同犯罪”、“两种情况:一是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二是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甲挑唆乙和丙的关系,致使乙将丙打伤,但甲、乙、丙均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且乙知情,不符合“两种情况:一是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二是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中的任何一种,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甲教唆乙将丙砍伤,符合“利用他人为道具而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被利用的乙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符合“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的情况,符合定义,当选;C项:甲派乙殴打丙,乙是被利用者,但甲、乙、丙均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且乙知情,不符合“两种情况:一是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二是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中的任何一种,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甲让自己的孩子乙诬告丙,乙虽然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但乙捏造的事实正是丙客观存在的,并非诬告,因此不符合“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不符合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3.刑法是指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用于惩罚犯罪的一种强制办法。(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知识。第二步,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犯罪是统治阶级规定的侵犯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刑罚是指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用于惩罚犯罪的一种强制办法,而不是“刑法”。题干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错误。14.下列关于吊扇悬挂点的拉力描述正确的有:①吊扇不转动时,悬挂点的拉力等于重力②吊扇转动时,悬挂点的拉力小于重力③吊扇转速越大,悬挂点的拉力越小④吊扇转速越小,悬挂点的拉力越小A.1项B.2项C.3项D.4项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①、②正确,吊扇不转动时,悬挂点对吊扇的拉力等于吊扇的重力,吊扇旋转时要向下扇风,即对空气有向下的压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空气也对吊扇有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得悬挂点对吊扇的拉力变小。③正确、④错误,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悬挂点的拉力越小。因此①②③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第二步,吊扇在不转动时,拉力与重力相等。①正确。当电风扇转动时,风扇叶对空气施加了一个向下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对风扇叶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此时风扇叶受到了三个力的作用,重力G、天花板的拉力F拉、空气对扇叶施加的力F空,吊扇受到的三个力:G=F空+F拉,所以G>F拉。②正确。吊扇转动时扇叶对空气有向下的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所以,吊扇在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所以③正确,④错误。所以①②③三项说法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常识,较难用解题技巧作答。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不仅要着重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还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本题考生可用对比分析法缩小选择范围。对比③与④,我们不难发现这两者的说法互斥,其中必有一项错误,可排除D。①描述正确。当吊扇不转动时,其受两个作用力,分别为悬挂点的拉力与其自身的重力。由于吊扇保持受力平衡状态,所以悬挂点的拉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②描述正确。当吊扇转动时,其对自身下方的空气施加了向下的作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空气亦对吊扇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力。此时吊扇受三个作用力,分别为悬挂点的拉力、其自身的重力以及空气对其施加的向上的力。由于吊扇保持受力平衡状态,所以其自身的重力等于悬挂点的拉力与空气对其施加的向上的力之和。由此反推可知,悬挂点的拉力小于吊扇自身的重力。③描述正确,④描述错误。根据生活常识可知,吊扇转速越快,风力越大,即吊扇对空气施加的向下的作用力越大。那么同样地,吊扇转速越快,空气对其施加的向上的力也越大。已知吊扇在转动时,其自身的重力等于悬挂点的拉力与空气对其施加的向上的力之和。吊扇自身的重力是一定的,因此空气对其施加的向上的力越大,悬挂点的拉力越小。换言之,吊扇的转速越大,悬挂点的拉力越小。综上所述,本题关于吊扇悬挂点的拉力描述正确的有①②③,共3项。故本题选C。15.选文段①中提到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剧名中的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当中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那么古代的子时相当于现在的:A.24时至02时B.24时至01时C.23时至24时D.23时至01时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第二步,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已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因此,选择D选项。古代十二时辰代表的时间分别为: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指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16.这篇文章想表明的观点是:A.太阳的作用没有我们想象的重要B.未来的地球不得不去“流浪”C.气候变化是未来影响地球的重要因素D.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最基本的能量源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论述太阳对于地球的重要性,并且引出“地球‘流浪’与太阳无关”的论点,第三段通过转折关联词“不过”引出作者的观点,即气候变暖是由大气中的长寿命温室气体驱动的,第四段和第五段论述的是气候变暖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作者的观点表述。因此,选择C选项。A项:表述错误,文章前两段都在讲述太阳对我们的重要性。B项:作者并未明确表述未来地球是否会去“流浪”,但是即便去“流浪”也与太阳无关。D项:太阳的重要性不是文章论述的重点,文章论述的重点是气候变暖。17.对“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美感的“滑坡”,商业社会物质生活丰富、生活节奏加快是主要原因B.文人哲学素养越来越低是文学美感“滑坡”的重要原因C.文学美感的“滑坡”是事实,但不能一味地找客观原因,还是要从文学本身找出路D.文学美感的“滑坡”,既由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所限,又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说明文学美感‘滑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学自身,要提升文学美感还应从文学自身来找出路。因此本题答案为C。18.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完成一项工程,甲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需要3.5小时,乙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需要5小时,他们各自干了2小时后,甲剩下的任务等于乙剩下任务的一半,那么甲承担的任务量与乙承担的任务量的比为多少?A.7∶15B.7∶10C.10∶7D.15∶7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效率类,用赋值法解题。第二步,根据题意,甲乙各干2小时后,甲剩余的工作量=甲的效率×1.5,乙剩余的工作量=乙的效率×3,又因为甲剩下的任务为乙剩下任务的一半,即甲的效率×1.5=乙的效率×3×0.5,可得到甲、乙效率比为1∶1,可赋值甲、乙效率都为1,则甲的工作量为3.5,乙的工作量为5,甲、乙的工作量之比为3.5∶5=7∶10。因此,选择B选项。19.会议文件立卷归档的原则是以(
)。A.一个会议为单位立卷B.文件的类别为单位立卷C.文件产生的时间段为单位立卷D.文件的若干数量为单位立卷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会议立卷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一会一案”。即以会议为单位立卷,按照会议文件资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反映单位工作活动的特点和真实面貌,便于保管和利用。故正确答案为A。20.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唯一的一个答案,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各图形构成不同,元素组成凌乱,且无明显的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中图形的交点个数分别1、2、3、4、5,成等差数列,4个选项的交点数量分别为8、6、10、8。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1.近年来,我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为双创营造制度环境。大学生、海归、大企业高管和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这支“新四军”的崛起,可以看作是创业主体从精英走向大众的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不过,因为机制体制不健全,一些法律、法规、政策存在矛盾,人的价值的最终实现还存在着不少障碍。倘若人的价值迟迟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创新创业者才能的释放势必会受到影响,诸多科技成果就可能烂在抽屉里,诸多科技企业就可能因为缺乏创新而死去。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改革要为双创营造制度环境B.创业主体将从精英走向大众C.机制体制阻碍人的价值实现D.保障人的价值是双创的前提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为背景铺垫。第二句通过“新四军”的崛起说明创业主体从精英走向大众。接下来通过转折关联词“不过”指出“由于机制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人的价值的最终实现存在诸多障碍”。最后一句通过反面论证“倘若……就……”引出上述障碍的解决方法,即人的价值务必要得到充分的保障。文段为“分—总”结构,作者通过反面论证给出重点,强调只有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保障,创新才可保障。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快速阅读文段,抓住“不过”“倘若”等关联词,把握文段脉络。本题属于提出问题+强调危害的结构,主旨应是提出对策的一项,正确答案应与对策相关。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肯定了近年来我国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对双创的促进作用,然后以“不过”转折,说明因为诸多原因,人的价值的最终实现还存在不少障碍,倘若人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保障,将会严重影响创新创业工作的推进。由此可知,“保障人的价值”对“双创”工作的重要性应是文段强调的重点,D项为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正确。A、B两项为转折前内容,非文段重点,且未提到“保障人的价值”,排除。C项为问题表述,非文段重点,且未提到“双创”,排除。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文段首先交代背景,指出我国通过改革为“双创”营造制度环境及创业主体发生变化,随后通过“不过”进行转折,提出“人的价值的最终实现还存在不少障碍”的问题,尾句通过反面论证提出对策,强调要充分保障人的价值,故文段重点强调保障人的价值对于双创的必要性,对应D项。A项为转折前的表述,且“要”时态错误,根据文段首句可知,我国已经为双创营造了制度环境,排除;B项为转折前的表述,且没有提到主题词“人的价值”,排除;C项为问题的表述,非重点,且没有提到“双创”这一话题,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人的价值不能体现,双创无从谈起》22.160,96,32,(
),0,16,-8,12A.16B.24C.32D.48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大,且无明显倍数关系,考虑递推数列。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160-96=32×2,0-16=﹣8×2,16-(﹣8)=12×2,规律为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2,可得所求项为96-32=(32)×2,验证下一项32-(32)=0×2符合。因此,选择C选项。解法二:第一步,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第二步,数列有八项,考虑两两分组,分组情况见下图:
猜测和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则和数列的第二项为64,验证第一项256×=64,满足规律,则所求项为64-32=32。因此,选择C选项。23.海豚群很快前前后后________,好像在排队似的________队伍。然后,随着一个不详的信号,它们全都转尾向大海________。海豚有大的头脑和多皱的大脑皮层,与人脑并无两样。一般认为,海豚头脑的主要作用在于制造音讯。在海底视力受限,声音是很好的
________方式,而海豚具有不同的传声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游动调整挺进传递
B.游玩调动进发传达
C.游动调整进发传达
D.游玩调动挺进传递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根据句意较难排除,可选择从第二空入手。第二空,结合句中“在排队似的”及词语含义,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第三步,第三空根据句意较难排除,再看第四空,结合此处句意及两个词语的含义,选择最符合句意的一项即可。第二空,由“排队似的”可知,这里应该是“调整”队伍而不是“调动”,排除B、D。
第四空,“传递”指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传达”指传告、使知道。这里用来表示海豚互相交流音讯,用“传达”更合适,排除A。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空格要符合后文“好像在排队似的”这一特点。B项和D项“游玩”意为嬉戏玩乐。一般是自由的、随意的活动,不符合“好像在排队似的”这一特点,排除B项和D项。A项和C项“游动”指移动、行动,放入该空能够体现海豚群很快地前前后后的移动的意思,符合后文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三空。空格承接“尾向大海”。A项“挺进”意为迅速地向某一目标前进。C项“进发”指向某个方向前进。“尾向大海……”只是一个方向,并没有提到某个特定的前进目标,此处填“进发”更合适。故排除A项。答案锁定C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二空和第四空。“调整”指重新调配整顿,使适应新的情况和要求;“传达”指传送表达。两词填入空格,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此题是实词填空题。
第二空,由“好像在排队似的······”可知队伍是“调整”的,而非“调动”。
第一空,既然是在调整队伍,海豚群肯定不是“游玩”,而是“游动”。
第三空,挺进:迅速地向某一目标前进。进发:向某个方向前进。文中说“随着一个不详的信号,它们全都转尾向大海······”,并没有提到某个特定的前进目标,只是客观地描述海豚游向大海,此处填“进发”更合适。
第四空,“传达”侧重于表达,“传递”是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于海底视力受限,海豚用声音相互交流、表达,所以最后一空用“传达”合适。
故正确答案为C。24.口罩∶唇膏A.电源∶电线B.画布∶颜料C.油纸∶雨伞D.化肥∶犁头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口罩”和“唇膏”的共同作用对象是嘴唇,它们都可以保护嘴唇,二者属于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电线”是传导电能的载体,“电源”与“电线”属于配套使用的对应关系,排除;B项:“颜料”可以在“画布”上使用,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但与题干对应方式不同,排除;C项:“油纸”是“雨伞”的一种原材料,二者属于原材料的对应关系,排除;D项:“化肥”和“犁头”的共同作用对象都是土地,它们都可以使土地更适宜种植,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25.某科学家在一个宇宙科学网站上刊载了一项成果,该成果宣称找到了地球生命来自彗星的“证据”,引发了广泛关注。他声称在一块坠落到斯里兰卡的陨石里找到了微观硅藻化石,该石头有着疏松多孔的结构,密度比在地球上找到的所有东西都低。他推断这是一颗彗星的一部分,并指出样本中找到的微观硅藻化石与恐龙时代留存下来的化石中的微观有机体类似,从而为彗星胚种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该科学家的观点?A.发表该成果的网站缺乏可信性,所载论文良莠不齐,有些曾沦为笑柄B.该科学家是彗星胚种论的狂热支持者,曾宣称SARS和流感来自彗星C.该成果配图中被标示成“丝状硅藻”的东西实际上只是硅藻细胞断片D.该成果根本无法证明该石头是碳质球粒陨石,甚至难以确定其是陨石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地球生命来自彗星。论据:一块坠落到斯里兰卡的陨石里找到了微观硅藻化石,该石头有着疏松多孔的结构,密度比在地球上找到的所有东西都低。他推断这是一颗彗星的一部分,并指出样本中找到的微观硅藻化石与恐龙时代留存下来的化石中的微观有机体类似,从而为彗星胚种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本题的论据说的是陨石找到的微观硅藻化石与恐龙时代留存下来的化石中的微观有机体类似,同时该研究还推断该陨石是一颗彗星的一部分,即说明该陨石(彗星的一部分)与生命有关系,而论点说的是地球生命来自彗星,所以,二者讨论话题一致,削弱可以考虑削弱论点,也可以考虑削弱论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该成果的网站缺乏可信性,所载论文良莠不齐,代表不了这次实验成果的可靠性,属于无关项,排除;B项:只是说该科学家是彗星胚种论的狂热支持者,支持者说的话无法辨别真假,同时即便SARS和流感来自彗星,也无法判断生命是否来源于彗星,不明确选项,排除;C项:选项是说配图中的东西本质是硅藻细胞断片,一定程度上质疑了题干研究成果的可信性,可能削弱论据,保留;D项:该成果根本无法证明该石头是陨石,直接质疑了论据的研究成果,直接削弱论据,保留。对比C、D两项:C项为可能削弱论据,D项为直接削弱论据,D项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反驳”,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地球生命来自彗星。论据:在一块坠落到斯里兰卡的陨石找到了微观硅藻化石,该石头有着疏松多孔的结构,密度比在地球上找到的所有东西都低,他推断这是一颗彗星的一部分,并指出样本中找到的微观硅藻化石与恐龙时代留存下来的化石中的微观有机体类似。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网站的可信度与所载论文的质量和该科学家的观点无关,即使网站不可信,有的论文沦为笑柄,也不代表该科学家的观点就是错误的,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无关选项。该科学家对彗星胚种论的狂热支持以及曾经宣称的其他观点,与通过微观硅藻化石得出地球生命来自彗星的论题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不明确项。成果配图错误不能说明微观硅藻化石是否成立,不具有削弱作用。D项:否定前提。无法证明该石头是碳质球粒陨石,甚至难以确定其是陨石,说明该石头可能不是来自彗星,则无法根据这块石头推出地球生命来自彗星,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反驳科学家的观点的一项,解答本题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科学家的观点。科学家的观点为“地球生命来自彗星”,其余内容为论据。要削弱结论,可以说明该陨石并不能证明地球生命来自彗星。题干论据:某科学家在一块坠落到斯里兰卡的陨石里找到了微观硅藻化石,该石头有着疏松多孔的结构,密度比在地球上找到的所有东西都低;他推断这是一颗彗星的一部分,并指出在样本中找到的微观硅藻化石与恐龙时代留存下来的化石中的微观有机体类似。科学家的观点:地球生命来自彗星。A项,指出该科学家曾宣称SARS和流感来自彗星,与题干论证无关,不能反驳科学家的观点。B项,指出发表该成果的网站缺乏可信性,并不能说明该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一定是不真实的,不能反驳科学家的观点。C项,指出该研究成果难以确定该石头是陨石,说明该石头很可能不是来自彗星,切断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可以反驳科学家的观点。D项,指出该成果配图中被标示成“丝状硅藻”的东西实际上只是硅藻细胞断片,只能说明成果配图的某些标示有错误,但这不代表科学家的观点有误,不能反驳科学家的观点。故本题选C。26.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第二步,辩证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肯定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是指事物中促使它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其他事物的方面。辩证的否定也就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辩证的否定作为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因此,本题正确。27.求学者如果孜孜于衣食居住的安适,一定谈不上好学。同样,好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______,心灵之养甚于居养之安。学习的目的是成为“有道”之人,名闻利养并非先务。这不是______物质,而是强调学习就是学习,不要附带上物质目的。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养尊处优否定B.丰衣足食摈斥C.锦衣玉食排斥D.肥马轻裘抵触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空,“如果孜孜于衣食居住的安适,一定谈不上好学”之后出现“同样”一词,根据语境的对应可知,后面一句话的意思为:好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衣食的安适,即想生活得更好,与“衣”“食”含义相关。C项“锦衣玉食”指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最符合语境,保留。A项“养尊处优”是指生活在富贵优裕的环境中,一般作形容词用,可排除;B项“丰衣足食”的程度没有“锦衣玉食”重,不能反映出生活得更好的意思,可排除;D项“肥马轻裘”是指骑肥壮的骏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生活豪奢,强调的是生活方式的阔绰,而非生活水平的富足,不符合语境,且“同样”这个词在文段中表并列,前文谈到“求学者孜孜于衣食居住的安适”所以横线处用肥马轻裘和前文相比语义过重,形成不了并列,可排除。第二空做验证,这里文中想要强调的是不要将学习功利化的意思。故C项“排斥”一词准确、恰当。故正确答案为C。【出处】广州日报:刘伟见《孔子的好学观(上)》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同样”提示第一空词语的含义,比较备选词语的差异,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第二步,验证第二空。第一空,由“同样”可知,填入词语应与“衣食居住的安适”词义相近,选项中“丰衣足食”“锦衣玉食”都包含衣食,符合文意,排除A、D。“锦衣玉食”比“丰衣足食”程度重,更能体现“衣食居住的安适”,排除B。第二空,句中说的是对物质追求的排除,“排斥”恰当。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衣食居住的安适”可知,该空要体现“衣食居住的安适与优越”之意。A项“养尊处优”多用于描写性情骄纵、不能吃苦的人,与文意不符,排除A项。B项“丰衣足食”意为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侧重强调生活达到温饱水平线以上,并没有达到文段中“衣食居住的安适与优越”的程度,故排除B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不是……而是……不要附带上物质目的”可知,该空要体现“反对、不要”之意,且跟“物质”搭配。C项“排斥”指排挤斥逐,符合语境。D项“抵触”指撞击、顶撞或触犯、冒犯,一般跟情绪、心理、人搭配,不与“物质”搭配,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28.一杯浓度为20%氯化钠溶液,先倒出后,加入10%的氯化钠溶液至原体积,再倒出,加入清水至原体积,此时氯化钠的浓度为多少?A.9.6%B.7.2%C.5.6%D.3.2%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溶液问题,属于溶液混合,用公式法解题。第二步,假设原溶液体积为100,根据“浓度=溶质÷溶液×100%”可知,第一次操作之后溶液浓度变为=16%。第三步,第二次操作后的浓度为16%×1-=9.6%。因此,选择A选项。重复操作公式:设已有溶液质量为M,每次倒出溶液为M0,再添入M0清水补满,重复n次。则c=(其中c为稀释后的浓度,为溶液原来的浓度)。29.下列对各种现象的原理解释错误的是:A.百炼成钢——铁中的碳和氧气经高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含碳量降低B.雨后彩虹——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水滴,造成散射及干涉C.热胀冷缩——分子空隙随温度升高而变大,随温度降低而缩小D.煽风点火——扇动扇子使空气流通,为火焰燃烧补充氧气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常理法和排除法解答。A项,炼钢时需将铁在高温中煅烧,可理解为铁中的一些可燃物质在这个过程中都会被消耗掉,碳是可燃的。C项,热胀冷缩从字面理解就是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减小。D项,根据生活常识,点火时用嘴吹一下或者用扇子扇,会容易点着。燃烧离不开氧气,而空气中含有氧气,可知就是补充了氧气。A、C、D三项均正确,排除。A项正确。铁中的含碳量比钢高,经过高温煅烧,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铁中的含碳量降低,就成了钢。B项错误。雨后彩虹是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雨后常见。彩虹的形成与光的干涉现象无关。C项正确。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的特性。由于物体内的粒子(原子)运动会随温度改变,当温度上升时,粒子的振动幅度加大,令物体膨胀;但当温度下降时,粒子的振动幅度便会减少,使物体收缩。D项正确。煽风点火,是因为燃烧过程中不断地鼓入空气,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从而促进燃烧。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彩虹简称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时,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A项正确,百炼成钢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高温下,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即用氧化剂把生铁里过多的碳和其它杂质氧化成气体或炉渣除去。炼钢时常用的氧化剂是空气、纯氧气或氧化铁,通过氧化反应降低碳含量。B项错误,雨后彩虹是太阳光沿着一定角度射入空气中的水滴所引起的比较复杂的由折射和反射造成的一种色散现象。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亦以不同的角度反射。当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为强烈,造成我们所见到的彩虹。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总共经过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因为水对光有色散的作用,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C项正确,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的特性。而物体热胀冷缩的实质是物质的分子间隙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反之,则间隔变小。D项正确,燃烧是可燃物和氧发生激烈的氧化反应,无论固体、液体都是从表面开始燃烧,即在游离状态物质元素与氧混合,在达到适宜浓度的时候燃烧最为激烈,风吹过来会带来更多的氧气,从而起到助燃的作用。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0.判断一个天体是否来自太阳系之外,最好的办法是看它的轨道一一如果轨道是椭圆,即使是非常扁以至于接近抛物线的椭圆,那么它一般就是太阳系原有的天体。因为椭圆轨道是一个封闭的轨道,它不可能存在一个太阳系之外的源头。当然,这里说的轨道形状都是指该天体相对于太阳运动的轨道。如果不是椭圆,而是双曲线,那么它极有可能就是来自太阳系外。确定了这个天体的轨道之后,反向推过去,原则上可以确定这个天体来的方向。但是,太阳系、银河系都在运动,而且速度都不慢。即便我们确定了它来的方向,也很难追到它究竟来自哪颗恒星附近。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天体的星系归属很难准确判断B.不同天体的运行轨道差异非常大C.太阳系天体的运行轨道一般为椭圆D.天体的运行轨道决定了它的星系归属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可以根据天体的轨道判断该天体是否来自太阳系之外,即若是椭圆轨道,则来自太阳系,若是双曲线轨道,则极有可能来自太阳系外。接着指出确定天体的轨道之后,原则上可以确定天体的来向。最后又通过转折词“但是”引出文段重点,即“即使知道天体来向也很难判断它来自哪颗恒星附近”,故文段为“分—总”结构,尾句观点是重点,对应A项。B项:“不同天体的运行轨道差异非常大”在文段中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C项:属于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决定”一词表述有误,文段最后强调根据天体轨道很难判断星系归属,与文意相悖,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第二颗星际天体到访
它让我们更好了解太阳系》31.如果小李乘坐火车或飞机去云南旅行,小张就会跟他一起去,只要小李不乘坐火车去云南,小王就会跟他一起旅行。实际上,小张最近一直躲在江南某小镇写作,闭门不出也不想外出。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A.小李跟小张一起旅行B.小李跟小王一起旅行C.小李乘坐火车去云南D.小李乘坐飞机去云南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为关联词推导题型。第一步:翻译题干。①小李坐火车去云南∨坐飞机去云南⇒小张去云南;②﹣小李坐火车去云南⇒小王跟小李一起旅行;③﹣小张去云南(此为事实信息)。第二步:从事实信息开始推导,得出结论。从题干事实信息可知,小张不去云南。“﹣小张去云南”是否定①中的后件,根据逆否规则,可得出“﹣(小李坐火车去云南∨坐飞机去云南)”;再由摩根规则,可知“﹣小李坐火车去云南且﹣坐飞机去云南”,即小李不坐火车去云南,也不坐飞机去云南。又知②,可推出小王和小李一起旅行,B项正确。A、C、D均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就……”,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李火或李飞→张李同行②¬李火→王李同行第三步,进行推理。已知小张没有外出,说明张李不同行,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李火或李飞)”,根据摩根定律,等价于“¬李火且¬李飞”;“¬李火”是对②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得到“王李同行”。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题干涉及“如果……就……”“只要……就……”等关键词,可见其主要考查复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可将题干信息转化为推理关系,再结合相应的推理规则进行解题。题干存在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①小李乘坐火车或飞机去云南旅行→小张会跟小李一起去;②小李不乘坐火车去云南→小王会跟小李一起旅行。根据题干最后一句话可知,小张没有出门计划,否定了①的后件,可得到否定的前件,即小李不乘坐火车也不乘坐飞机去云南,进而肯定了②的前件,可得到肯定的后件,即小王会跟小李一起旅行,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错误。故本题选B。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劳动力成为商品B.资本家积累大量的货币C.技术上的垄断D.拥有销售的渠道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知识。第二步,在生产领域有一种特殊的商品能够创造出比自己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商品。而创造出来的更大的价值被资本家剥夺,形成资本积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为劳动力成为商品。因此,选择A选项。33.有8人进行围棋赛。第一轮比赛,8人随机组成4组对弈。之后每一轮比赛由前一轮比赛中所有获胜者随机组成2组对弈,所有失败者也随机组成2组对弈。则3轮比赛后,战绩为1胜2负的棋手最多有多少人:(本次围棋比赛没有和局)A.3B.2C.5D.4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思路一】设8个人分别为ABCDEFGH。假定第一轮比赛的胜者为ABCD,负者为EFGH。则后续比赛分为两组,ABCD为第一组,EFGH为第二组。若第二轮比赛,ABCD中的胜者为AC,EFGH中的胜者为EG。则后续比赛分为四组,AC为第一组,BD为第二组;EG为第三组,FH为第四组。要让一胜两负的人尽量多,则第三轮比赛应使AB胜利,EF胜利。此时共有三人(D、F、G)一胜两负。具体情况如图所示:所以选择A答案。
但是,本题为争议题,粉笔更倾向于答案为6,但选项中没有6这个答案。【思路二】答案为6的解析思路如下:设8个人分别为ABCDEFGH。假定第一轮比赛的胜者为ABCD,负者为EFGH。第二轮比赛中,ABCD中的胜者为AC,EFGH中的胜者为EG。此时ACEG为第一组,BDFH为另一组。要让一胜的人尽量多,则第三轮比赛应尽量使ACEG的胜场集中到同一人身上,即AC两人全胜;同时使BDFH的人尽可能保持一胜,即FH两人胜利。此时共有六人(B、D、E、F、G、H)一胜两负。具体情况如图所示:所以选择答案为6。但本题选项没有6,所以本题产生了争议。综上所述,粉笔给出本题的选项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比赛问题,采用枚举法解题。第二步,如图:A、B两人为3战全胜,其余六人为1胜2负。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根据比赛规则,第一轮对弈结果,一定有4人胜4人负;第二轮对弈结果,上轮胜的4人中一定有2人1胜1负,2人2胜,负的4人中一定有2人1胜1负,2人2负,即有4人1胜1负、2人2胜、2人2负;在第三轮对弈中,上轮1胜1负和2负的人最后均可能1胜2负。战绩为1胜2负的棋手最少为0人,最多为6人,0-6人的情况均存在。故本题选D。34.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小范围、低水平的科普活动已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理解科学”这个大“科普”,便成为迫切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逻辑体系,也渐渐远离了大众的视线与常识。人们很难凭借以往的知识结构,来准确理解科学及其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很难判断其社会价值与意义,这就使得一些科学技术成为横亘在人类发展道路上的知识壁垒。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公民的科学素养与飞速发展的科学存在差距B.在新形势下提升科普工作水平的必要性C.提高科普工作水平所面临的种种困难D.现代科学技术有成为知识壁垒的可能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通过背景铺垫引出话题,说明目前的科普活动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然后提出对策即“‘理解科学’这个大‘科普’,迫切需要全社会关注”,接着指出科学技术渐渐远离了大众视线和常识,并分析其产生的后果,以此来论证“大‘科普’”的必要性。文段为“分—总—分”结构,主旨句为“‘理解科学’这个大‘科普’,便成为迫切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阅读可知,文段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提升科普工作水平的重要性,因此正确答案应与此相关。文段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小范围、低水平的科普活动已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人们需要但又很难准确理解科学及其所引起的各种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提升科普工作水平非常必要。A、B、D三项均未指出文段的重点所在,理解较为片面,排除。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文段第一句交代了小范围、低水平的科普活动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大背景,接下来提出对策:“理解科学”这个“科普”便成为迫切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并在后文论述了对策的原因。D项全面而又准确地表达了文段的旨意,即“在新形势下提升科普工作水平的必要性”。A项只概括了文段的一部分;B项表述文段中无反映;C项偷换概念,“一些科学技术”不等同于全部的“现代科学技术”。故正确答案为D。35.假定花坛东面一侧边墙为x米,建造花坛边墙总费用为y元。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A.y=180x+B.y=125x+C.y=125x+D.y=1800x+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几何问题。东面边墙为x米,面积为100平方米,则邻边长度为米,总费用为1面围墙改造费用加上3面边墙的新砌费用,所以元。因此,选择B选项。36.所谓的“现代化”,是用高新科技去保存一个民族最珍贵、最重要的东西,而不是适得其反地将过去连根拔起,慌忙移植一个外国的东西。所有对文化的保存都不是单纯为了缅怀过去,恰恰是为了未来,因为没有过去的人必然失去未来。这段文字主要是在强调:A.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重塑B.运用高新科技保存民族文化的意义C.保存文化对民族未来发展的价值D.民族文化应如何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通过解释“现代化”来介绍民族文化的保存方式,接下来提出观点“所有对文化的保存都是为了未来”,点明“文化保存”的意义。文段为“分—总”结构,主要讲的是文化保存的意义。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根据问题可知该题为中心理解题。主旨句是“所有对文化的保存都不是单纯为了缅怀过去,恰恰是为了未来,因为没有过去的人必然失去未来”,材料以现代化为切入,先谈及现代化是一种保存而非剔除,再谈文化保护对未来的价值。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A项是文化的重塑,不符合题意;而B项变换主题,强调高科技也不符合题意;D项文中并未提及文化冲击,均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37.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C.连续性和阶级性(飞跃性)的统一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第二步,事物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及其转化所体现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量变表现为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质变表现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故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级性(飞跃性)的统一。因此,选择C选项。唯物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A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B项: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为混淆选项。B项错误。D项: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为混淆选项。D项错误。38.责任心,是创业者
的品质。经常在生活中磨炼的人一定碰到过困难与荆棘、遇到过挑战与挫折、感受过真情与冷暖、领悟过付出与回报,久而久之,人的内心变得坚强,说话做事更有担当,“责任”二字通过潜移默化的行为训练
创业者的血液里,变成人的气节与气质,形成了独有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千金难求植入感召力B.不可多得渗入亲和力C.难能可贵融入竞争力D.绝无仅有介入创新力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所填成语搭配“品质”,且强调创业者“品质”的可贵性,A项“千金难求”指用大量的钱财都难以换得,十分珍贵,B项“不可多得”指非常稀少,很难得到,C项“难能可贵”指难以做到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视,均符合文意。D项“绝无仅有”指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程度过重,创业者还可能有其他的好品质,排除。第二空,搭配“血液里”,A项“植入”为生物学名词,现意思有所扩展,表示在影视剧中加入广告,与“血液”搭配不当,排除。第三空,横线处所填词语表示“有责任心”的创业者的特征,根据文意可知,“有责任心”更有助于创业取得成功,C项“竞争力”符合文意,当选;B项“亲和力”指一个人在群体心目中的亲近感,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责任心是创业者必备的特质》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________到创新创业者的血液里”可知,该空应表达“责任要进入血液并与血液相融合”之意。A项“植入”指像植树那样把一物安放到另一物中;D项“介入”指插进两者之间干预其事。两者均不能体现“与血液融合”,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和D项。B项“渗入”指液体慢慢地渗到里面去;C项“融入”指融合;混入、混合。二者均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三空。文中讲的是“责任”与“创业”的关系,创业会面临同行业间的竞争,有责任心更有助于创业的成功,C项“竞争力”指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符合文意。B项“亲和力”强调亲切感,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第三步,验证第一空。C项“难能可贵”指难以做到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视,此处可以体现“责任心”的宝贵。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语义。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分析,排除程度过重的D。第三步,继续分析第二空,通过辨析“植入”语义,排除不含有融合之义的A。第四步,通过“责任心”与“亲和力”之间关系的分析,排除B,确定答案。第一空,“绝无仅有”指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责任心并不是创业者唯一的品质,排除D。“千金难求”形容非常珍贵或难得。“难能可贵”指难以做到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视。“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A、B、C三项均可用来形容品质对于创业者的可贵性。第二空,由“潜移默化”“变成人的气节与气质”可知,责任与血液相互融合,合二为一,变成了人独有的气质。“植入”指像植树那样把一物安放到另一物中,插入,如“植入广告”。“植入”填入不能体现两物之间融合的意思,排除A。第三空,句意是论述“责任心”与“创业”之间的关系。有责任心,可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创业成功,“竞争力”符合题意。“亲和力”指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责任心”与“亲和力”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B。故本题选C。39.天然气:气体:燃料A.读后感:感想:散文B.量角器:圆规:文具C.金银花:花卉:中药D.互联网:网络:网站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天然气”是“气体”,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天然气”是一种“燃料”,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读后感”是阅读书籍后的“感想”,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读后感”与“散文
”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B项:“量角器”和“圆规”均属于制图工具,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排除;C项:“金银花”是“花卉”,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金银花”是一味“中药”,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网站”是在“互联网”上拥有域名或地址并提供一定网络服务的主机,是存储文件的空间,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40.A.0B.1C.2D.3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题干给出的三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一、目,共2个。故正确答案为C。4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题干所给图形形状相同,只是黑白点位置不同,首先考虑黑点的数量,发现并不能据此选出正确答案,再次观察,发现相连黑点的数量存在规律。每行中黑点的个数依次为7、8、9,应选择黑点个数为9的图形,排除B项。第一行图形中,每个图形内黑点均是单独存在的,互不相连。第二行图形中,每个图形内均有2个黑点相连。第三行图形中,每个图形内均有3个黑点相连,应选择有3个黑点相连的图形,排除A、D。故本题选C。4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不同,图形由多个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组成,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图形曲线、直线特征明显,考虑属性类。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依次逐个相间排列,直线图形都被曲线图形间隔开来、不直接相连,依此规律,只有A项符合。因此,选择A选项。43.讷言敏行∶《论语》A.草木皆兵∶《三国演义》B.运筹帷幄∶《左传》C.食言而肥∶《史记》D.饮鸩止渴∶《后汉书》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讷言敏行”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出自《论语》,二者属于成语与出处的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草木皆兵”指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自《晋书》,而不是《三国演义》,排除;B项:“运筹帷幄”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出自《史记》,而不是《左传》,排除;C项:“食言而肥”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出自《左传》,而不是《史记》,排除;D项:“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出自《后汉书》,二者属于成语与出处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44.下列文种类型中,哪些属于专用事务文书(
)。
A.会议纪要
B.市场调查
C.调查报告
D.经济合同参考答案:B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A项错误,会议纪要是法定公文,不属于事务文书。
C项错误,调查报告是事务文书,但是通用的事务文书。
B、D两项正确,专用事务文书就是行业特有的事务文书,如经济合同、市场调查、查账报告、科研项目申请书等。
故正确答案为BD。45.一个人在组织中是不是管理者,关键取决于(
)。A.是否能对他人施加影响B.是否有直接下属C.从事的具体工作D.是否从事技术性工作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的主要工作是指挥他人工作。为此,他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一个人在组织中是不是管理者,关键取决于他是否有直接下属。而他要具体开展哪些管理工作,则取决于他在组织中的管理地位。故正确答案为B。46.西周定都镐京,即今天的(
)。A.西安B.开封C.南京D.洛阳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正确,西周定都镐京,镐京亦称“镐”、“宗周”。古都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北。B项错误,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地级市,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C项错误,南京,江苏省省会,别称江宁、应天府、建业、建邺。东晋、南朝皆在此建都。D项错误,洛阳市,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级市,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故正确答案为A。47.文具行业以其覆盖面广、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极低、投资少见效快、市场需求大等因素吸引许多中小企业纷纷投资,但有些企业为了单纯扩大________,采取降价策略,屡屡造成国际贸易________,这些问题亟须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加以调控。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效益纠纷B.规模争端C.产量矛盾D.出口摩擦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词语与“扩大”搭配,根据词语的用法即可排除A、C。且由后文提到的“国际贸易”确定答案为“出口”。第三步,验证第二空。第一空,“效益”常与“提高”搭配,“产量”常与“增加”搭配,两词均不能与“扩大”搭配,排除A、C。由后文提到的“国际贸易”可知,此处填“出口”更恰当,第二空“贸易摩擦”为惯用搭配。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屡屡造成国际贸易”可知,该空和“国际贸易”有关。D项“出口”能直接对应“国际贸易”,符合语境。A项“效益”、B项“规模”和C项“产量”三者均不能体现与“国际贸易”的相关性,排除A项、B项和C项。答案锁定D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二空。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个人承包合同2024(31篇)
- 战略合作协议书15篇
- 感恩教育活动总结15篇
- 【湘教】第三次月考卷
-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 2024 年秋期期中质量调研七年级生物试卷
- 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卷(无答案)
- 高考语文复习五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汇编:语言文字应用
- 四川省高考语文五年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 综合科科长培训课件
- 眼角膜炎的治疗药物
- 中国银行交易流水明细清单
-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 教育舆情报告2023
- 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检查表
- 学美术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 jgj39-2016《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年版)
- 软件定义存储在数据中心的应用
-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广东省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金融业的数据隐私保护与合规问题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