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方案模板_第1页
物流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方案模板_第2页
物流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方案模板_第3页
物流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方案模板_第4页
物流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方案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4月19日物流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方案文档仅供参考招标编号:正本正本XX省物流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方案XX公司

目录TOC\o"1-3"\u1 项目概述 61.1 项目背景 61.2 项目目标 72 系统建设必要性 72.1 现状描述 72.2 现状分析 82.2.1 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的客观性和紧迫性 82.2.2 物流信息平台的应用需求 82.2.3 发展预测 93 远景规划方案 103.1 可适应未来SSO单点登录方式 103.2 数据中心规划思路 113.3 兼容未来数据扩展 113.4 无缝衔接WebServices技术 113.4.1 WebServices体系结构 113.4.2 WebServices的关键技术 124 总体目标 145 整体业务流程 146 系统设计 166.1 系统结构图 166.2 设计原则 176.2.1 先进性原则 176.2.2 实用性原则 186.2.3 安全性原则 186.2.4 可靠性原则 186.2.5 可操作性 196.2.6 灵活性原则 196.2.7 信息准确和及时性 196.2.8 开放性原则 196.2.9 可扩展性与可移植性 206.2.10 系统性原则 206.2.11 成熟性原则 216.3 系统架构设计 216.3.1 总体结构设计图 226.3.2 总体结构模型图 236.3.3 系统逻辑结构图 266.3.4 系统内部结构 266.4 系统软件选型设计 316.4.1 操作系统 316.4.2 数据库系统 326.5 系统硬件选型设计 396.5.1 服务器 396.6 设计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406.6.1 系统设计标准 406.6.2 系统开发和实施标准 406.6.3 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406.6.4 软件设计和开发标准 406.6.5 软件质量管理标准 416.6.6 图形标准 416.6.7 符号库 416.6.8 网页设计规范 416.7 技术性能设计 436.7.1 响应时间 436.7.2 CPU和LAN负荷率 436.7.3 并发处理 436.8 数据库设计 446.8.1 对数据库平台的性能要求 446.8.2 数据库系统结构设计 456.8.3 数据库系统逻辑结构 456.8.4 数据库设计遵循技术规范标准 466.9 本方案核心技术 496.9.1 软件工程技术 496.9.2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496.9.3 多层结构技术 516.9.4 中间件技术 546.9.5 XML技术 556.10 软件平台 566.10.1 系统应用平台 566.10.2 软件开发工具 566.11 系统性能设计 636.11.1 系统安全性设计 636.11.2 系统可靠性设计 646.12 存储解决方案 676.12.1 灾难备份设计 686.12.2 系统实用性设计 696.12.3 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706.12.4 系统灵活性设计 706.12.5 系统容错性设计 716.12.6 系统快速恢复设计 716.13 方案设计特点 716.13.1 基于J2EE体系结构的标准服务 716.13.2 基于XML标准的数据交换标准 726.13.3 中间件技术 726.13.4 基于WEB的多级审批 726.13.5 支持复合流程 726.13.6 项目信息高度电子化 726.13.7 工作流技术 726.13.8 界面灵活定制 726.13.9 多种报表格式 737 系统功能设计 737.1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737.1.1 物流信息服务子系统 747.1.2 决策支持子系统 767.1.3 后台管理子系统 767.2 物流企业管理系统 777.2.1 物流电子商务模块 777.2.2 物流业务管理模块 788 接口设计 898.1 系统接口 908.2 模块级、系统级的数据交换 918.3 接口规范 929 系统信息安全设计 959.1 信息安全设计的必要性 959.2 信息网络基本架构 969.3 安全策略规划 969.3.1 物理安全 969.3.2 网络安全 969.3.3 系统安全问题 979.3.4 人员管理安全问题 989.3.5 应用安全问题 989.4 安全实施方案 999.4.1 物理安全解决方案 999.4.2 网络层安全 1009.4.3 系统层安全 1029.4.4 应用层安全 1039.4.5 人员安全管理 1049.4.6 数据库层安全设计 10510 项目部署 10610.1 部署图 10610.2 网络拓扑图 10611 项目质量保障方案 10711.1 质量计划编制 10811.2 质量控制原则 10911.2.1 事前控制原则 10911.2.2 标准原则 10911.2.3 阶段性控制原则 10911.2.4 定性测试和量化测试相结合原则 11011.2.5 用户需求符合性原则 11011.3 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11011.3.1 全面地、系统地了解用户需求 11011.3.2 充分讨论系统设计方案 11111.3.3 设计完整的系统验证方案 11111.3.4 确定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案 11111.3.5 形成表述规范的设计文档 11111.3.6 慎重选择系统软件商 11211.3.7 遵循科学的实施流程和技术要求 11211.3.8 合理进行阶段性测试 11211.4 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11211.4.1 技术保障措施 11211.4.2 管理保障措施 11311.4.3 质量保障措施 11412 项目风险管理 11512.1 风险识别 11512.2 风险分析 11712.3 风险应对措施 11912.4 风险跟踪 11912.5 风险状态通报 11912.6 风险数据库 11913 项目实施管理 12013.1 项目人员及进度计划 12013.1.1 项目组织结构 12013.1.2 领导小组职责 12213.1.3 项目进度计划 12413.1.4 项目人员安排 12513.2 项目配置管理 12613.3 需求调研/开发管理 12713.4 设计阶段管理 12813.5 编码开发阶段管理 12913.6 测试管理 13013.6.1 软件测试规则 13013.6.2 系统测试过程 13113.7 验收管理 13213.8 培训管理 13314 售后服务方案 13414.1 XX公司软件服务团队体系 13514.2 售后服务组织架构 13514.3 服务流程 13615 支持及维护 13615.1 运行环境集成服务 13715.2 系统实施服务 13715.3 软件系统售后服务承诺 13715.3.1 7*24小时热线支持 13915.3.2 本地化服务 13915.3.3 保修承诺 13915.3.4 售后服务期 13915.3.5 售后服务内容 13915.3.6 售后服务方式 13915.4 软件培训服务 14015.4.1 软件培训计划 14115.4.2 集中业务系统操作培训 14215.4.3 专业人员系统二次开发培训 14215.4.4 专业人证培训 142

项目概述项目背景为了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运输产业的步伐,提升道路运输公共服务能力,到底,XX省道路运输管理已经建立了XX省道路运输信息中心,开发完成了运政管理系统、GPS车辆信息服务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道路运输远程视频系统等四个道路运输应用软件系统,《物流信息系统软件》作为整个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应运而生。从规模上,数据库应能容纳1000万条数据记录,以及10万台GPS车辆监控信息的数据,并能保证数据实时处理、交换。从设计上,它将满足了XX省道路运输管理局以及运输市场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业务发展需求。从技术上,充分发挥当今IT界优秀、成熟的技术,使系统表现出一定的先进性。项目目标本项目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软件主要针对全省道路运输各级物流中心,物流企业以及货运企业等相关企业。除了要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存储与备份外,还将重点构建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搜集与发布、物流中心网上货运配载、业务办理、车辆定位追踪、信息查询等业务功能,同时还将建设适用与全省物流企业、货运企业使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系统,并实现与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与省综合数据库的互连互通。鉴于现有的网络体系和行业现状分析,物流信息系统依靠Internet技术搭建物流信息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查询和发布信息的平台,并存储物流企业应用软件要调用的相关数据信息。使用户利用信息平台能够简化用户查询和发布信息的过程,更便捷地进行相关业务的处理。对具有货运车辆的监控和对货运信息的综合性分析功能,为运政管理部门和物流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省内地、市级的物流中心和各物流企业、货运企业经过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企业管理系统与省信息中心互联,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系统建设必要性现状描述近年来,我省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实施推广了GPS监控系统、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等,开发应用了车辆技术管理、客货车辆调度管理、财务清算、OA等信息系统,在各自的业务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可是,物流信息化建设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进行系统的总体规划,主攻方向不明确;二是各应用系统技术规范、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信息系统的整体效益未能充分发挥。根据交通部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总体目标、实施战略,由XX省公路运输管理局组织主要编写了《XX省物流信息平台规划方案》,预计对既有应用系统现行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信息流向、网络结构、存在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整合优化的构想,依托公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有利形势,大力吸收、引进国外先进信息化技术,并有所创新的主导思想,提出在2020年前,建成物流信息平台的远期建设目标,并制定近期实施计划现状分析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的客观性和紧迫性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道路运输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而这是需要依托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其客观性和紧迫性如下:21世纪,随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向物流领域的大规模渗透,传统的物流模式正在向系统化、信息化、社会化、标准化、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转变。然而,在现代物流体系中,信息化是其核心所在,而信息化的支撑正是物流信息平台,故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保障。因此,构建物流信息平台,不但对完善现代物流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是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现代物流的客观需要。发展现代化物流是大势所趋,道路运输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正是使传统物流企业走向物流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途径。XX省物流企业正迫切需要一个包括运输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货代管理系统、财务结算管理系统、统计分析以及客户交互平台等多个应用子系统的物流共用信息平台,经过它来整合已有的各类物流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发挥行业整体优势。由此可见,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在XX省尤为紧迫和必要。物流信息平台的应用需求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提供的物流信息是整个物流供应链协调、管理客货运输过程所产生的信息流,用来支持保证货物运输高效率地完成,促进社会运力的有效整合和良性发展。由于物流信息平台要面对不同参与者对共用信息的各种需求,因此,共用信息平台在总体上应具有多种功能,经过用信息平台支撑政府部门间、政府与道路运输物流企业间共用信息需求,满足具有核心业务能力的物流企业信息需求。建立“XX省道路运输物流智能信息平台”,可充分运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如EDI技术、条形码识别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图像识别系统和射频技术等)对传统的货运模式进行改革,整合当前较为紊乱和低效的货运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的新型模式,有效地对车源、货源进行重组,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定额能力,减少空载率和空载时间,提高实载率,降低物流企业的销售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发展预测根据国内外物流配送业发展情况,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中心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物流配送反应速度快电子商务下,新型物流配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前置时间越来越短,配送时间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物流中心功能集成化新型物流中心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它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物流中心服务系列化电子商务下,新型物流中心除强调物流配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还在外延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物流配送咨询、物流配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提高了以上服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物流中心作业规范化电子商务下的新型物流配送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运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运作。物流配送手段现代化电子商务下的新型物流配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销售提供服务,生产、流通和销售规模越大、范围越广,物流配送技术、设备及管理越现代化。物流配送组织网络化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新型物流配送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配送活动保持系统性和一致性,这样能够保证整个物流配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捷、机动,既能铺开又能收拢。分散的物流配送单体只有形成网络才能满足现代生产与流通的需要。远景规划方案可适应未来SSO单点登录方式本系统将预留SSO单点登陆接口,可适应系统的整体规划采用用户单一登陆控制方式,用户在经过统一登录验证后,就可访问相关管理信息系统,不需多次验证;SSO单点登录指用户只需登录一次,就可使用多个SSOenable的应用系统。用户经过任何应用系统都能进行SSO,这对于基于Web的系统是可行的。这种单一的登录点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中是唯一认证用户的地方,由登录点将SSOtoken(针对不同的C/S,B/S应用可能还需要传递用户名,口令)传递给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利用SSOtoken来进行用户已认证的验证。简单地说就是要修改已有的应用系统,屏蔽已有的应用系统的用户认证模块,使用系统提供的SSOAPI来验证用户,以及对用户的操作进行授权。一般,认证与授权管理模块以一种应用专有的方式实现,系统的授权模型、认证,授权信息存贮结构与访问控制逻辑与应用的业务逻辑之间耦合紧密。这种设计与实现方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认证、授权模块与应用逻辑之间的紧耦合使得认证、授权模块很难进行扩展与维护;认证、授权模块的设计与编码需要很大的工作量,而且很难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共享与重用。这也是越来越多企业应用需要SSO的原因之一。数据中心规划思路结合数据仓库技术思路,有效收集整理系统数据,为逐步实现知识管理和数据分析应用提供数据基础。作为一种理想的数据加工及存储模式,数据中心的建立将为管理中心的数据整合及有效利用提供了基础,为知识管理和决策分析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兼容未来数据扩展作为日常使用最为频繁的信息平台,可经过道路运输管理平台在前台(访问界面)对后台各数据进行集成访问,包括各类统计报表的展现和传递,基于综合办公管理平台的权限控制体系对各后端数据进行受控安全访问和传递,与其它信息系统实现数据集成,互为补充,满足集成需求。无缝衔接WebServices技术WebServices体系结构WebServices结构图Webservices是一种能够被描述并经过网络发布、发现和调用的自包含、自描述、松散耦合的软构件。在Webservices体系中(如图1),所有的应用实体都被抽象成服务。其中包括三个实体和三种操作[1]。(1)服务提供者(ServiceProvider)。从商务角度看它是指服务的所有者,从体系结构上看它是指提供服务的平台。(2)服务请求者(ServiceRequester)。从商务角度看它是指需要请求特定功能的企业,从体系结构上看它是指查找和调用服务的客户端应用程序。(3)服务代理(ServiceBroker)。它是指用来存储服务描述信息的信息库(Repository)。服务提供方在这里发布她们的服务;服务请求方在这里查找服务,获取服务的绑定信息。与WebServices有关的操作主要有以下三种:(1)发布。服务提供者需要首先将服务进行一定描述并发布到注册服务器上。在发布操作中,服务提供者需要经过注册服务器的身份验证,才能对服务描述信息进行发布和修改。(2)查找。服务请求方根据注册服务器提供的规范接口发出查询请求,以获取绑定服务所需的相关信息。在查找操作中,一般包含两种查找模式:一种是浏览模式(BrowsePattern),即服务请求方能够根据通用的分类标准来浏览或者经过一些关键字来搜索,并逐步缩小查找的范围,直到找到满足需要的服务,查找结果是一系列服务的集合;另一种是直接获取模式(DrilldownPattern),即经过唯一的关键字直接得到特定服务的描述信息,其查找结果是唯一的。(3)绑定(Binding)。服务请求方经过分析从注册服务器中得到的服务绑定信息,包括服务的访问路径、服务调用的参数、返回结果、传输协议、安全要求等,对自己的系统进行相应配置,进而远程调用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WebServices的关键技术WebServices以技术栈的形式规范了WebServices体系中的各类关键技术,包括服务的描述、发布、发现以及消息的传输等。(1)XML与HTTP这是WebServices最基本的平台。HTTP是一个在Internet上广泛使用的协议,为WebServices部件经过Internet交互奠定了协议基础,并具有穿透防火墙的良好特性。XML是一种元语言,能够用来定义和描述结构化数据,它是WebServices得以实现的语言基础。WebServices的其它协议规范都是以XML形式来描述和表示的。(2)SOAP(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SOAP协议最先由Microsoft公司提交给W3C组织,并于4月经过1.0版本。它是SOA架构实现的线缆级协议,定义了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消息传输规范。SOAP用XML来格式化消息,用HTTP来承载消息。SOAP包括三部分:定义了描述消息和如何处理消息的框架的封包(SOAP封包)、表示应用程序定义的数据类型实例的编码规则(SOAP编码规则)以及描述远程过程调用和应答的协定(SOAPRPC表示)。(3)WSDL(WebServiceDescriptionLanguage)WSDL由Microsoft,IBM,Ariba三家公司在9月推出。它是Microsoft公司的SDL(ServicesDescriptionLanguage)、IBM公司的NASSL(Network-AccessibleServicesSpecificationLanguage)合并后被W3C接纳所形成的标准。WSDL为服务提供者提供以XML格式描述WebServices请求的标准格式,将网络服务描述为能够进行消息交换的通信端点的集合,以表示一个WebServices能做什么,它的位置在哪里,如何调用它等。(4)UDDI(UniversalDiscovery,Description,Integration)UDDI规范由Microsoft,IBM,Ariba三家公司在7月提出。它是在原有Microsoft提出的DISCO(DiscoveryofWebServices)和IBM的ADS(AdvertisementandDiscoveryofServices)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UDDI是WebServices的信息注册规范,以便被需要该服务的用户发现和使用它。UDDI规范描述了WebServices的概念,同时也定义了一种编程接口。经过UDDI提供的标准接口,企业能够发布自己的WebServices供其它企业查询、调用;也能够查询特定服务的描述信息,并动态绑定到该服务上。经过UDDI,WebServices能够真正实现信息的“一次注册,到处访问”。(5)WSFL(WebServicesFlowLanguage)。由IBM提出,使用WSDL和WSEL(WebServicesEndpointLanguage)来描述服务接口和它们的协议绑定。WSEL是用来描述非操作性的服务特征(如服务质量等)的一种语言。总体目标“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构建覆盖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和货运企业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充分利用来自政府、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综合信息运用能力和服务能力;加强政府对行业引导、管理和服务,规范和完善道路货物运输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发布,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实现与GIS、GPS系统的有效结合,对道路运输企业营运车辆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和预警,建成安全管理系统。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车辆行车安全监控体系,对重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全程监控、跟踪,实现车辆故障全面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车辆动态追踪系统,为车辆运力资源调配和车辆检修管理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综合利用车辆管理系统、行车安全监控和车辆安全管理等相关信息,建立车辆安全管理系统,实现行车安全管理现代化。建立科学的物流资源管理体系,服务道路运输生产,建立货运车辆运力资源管理系统,和仓储供应商资源管理系统,为道路运输物流的生产提供及时、完整的车辆运力资源信息和仓储储力资源信息,提高道路运输物流生产规模效益。建立整套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道路运输物流中心的规范管理,提高日常业务处理能力,其整体架构分为:省数据中心、省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应用系统三大部分。整体业务流程为实现省内地、市级的物流中心和各物流企业、货运企业经过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企业信息系统与省信息互联,具体业务流程图如下图所示:系统设计系统结构图物流信息系统结构基于Intranet/Internet技术,以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和客户机/服务器(C/S)相结合的技术架构方式进行设计,并支持虚拟专用网络(VPN),系统必须支持主流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平台,并兼容现有的设备,支持多种开放技术标准,系统应提供标准的接口程序或和预留技术接口标准,便于扩展应用系统功能和与其它应用系统的互联,互访;系统数据库采用通用大型数据库技术;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网络和硬件设备;客户端支持Windows98/NT//XP;浏览器支持多种通用浏览器。系统具有开放性、易操作性、界面的友好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特点,为用户提供了统一的、友好的操作界面。系统运用大型数据库技术,综合运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如XML、WEBservice、EDI技术、条形码识别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图像识别系统和射频技术等)搭建物流信息应用平台,经过现有的运政管理系统、GPS车辆信息服务系统等进行协同处理和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和完善物流综合资源库。设计原则设计时要考虑的总体原则是:它必须满足设计目标中的要求,并充分考虑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约定,比如系统能在UNIX和windows平台上构建系统。物流信息系统数据在分布式存放,业务分散处理等前提下,遵循系统整体性、先进性和可扩充性原则,建立经济合理、资源优化的系统设计方案。物流信息系统的实施作为信息化规划的实践和实现,必须遵循信息化规划方案的思想,对规划进行项目实施层面上的细化和实现。首先必须遵循信息化规划“投资适度,快速见效;成熟稳定,总体最优”的总原则。具体细化到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软件系统工程上来。先进性原则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用户在构建信息系统时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但也使用户在构建系统时绞尽脑汁地在技术的先进性与成熟性之间寻求平衡。先进而不成熟的技术不敢用,而太成熟的技术又意味着过时和淘汰。采用当今国内、国际上最先进和成熟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使新建立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今后技术发展变化和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从当前国内发展来看,系统总体设计的先进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用的系统结构应当是先进的、开放的体系结构;采用的计算机技术应当是先进的,如双机热备份技术、双机互为备份技术、共享阵列盘技术、容错技术、RAID技术等集成技术、多媒体技术;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如网络交换技术、网管技术,经过智能化的网络设备及网管软件实现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实时监控网络运行情况,及时排除网络故障,及时调整和平衡网上信息流量;采用先进的现代管理技术,以保证系统的科学性。软件的投资考虑到今后的发展,不能使用落后的产品与技术,避免投资的浪费;在系统软件选型、开发技术上,达到国内外行业先进水平。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是每个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一种系统性能,它是系统对用户最基本的承诺,因此,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个性能更加重要,为了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应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系统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用户当前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性和可行性,把满足用户业务管理做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技术方案,在总体设计的前提下,系统实施中可首先进行业务处理层及管理中的低层管理,稳步向中高层管理及全面自动化过渡,这样做能够使系统始终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紧密连在一起,不但增加了系统的实用性,而且可使系统建设保持很好的连贯性;全部人机操作设计均应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的实际需要;用户接口及界面设计将充分考虑人体结构特征及视觉特征进行优化设计;界面尽可能美观大方,操作简便实用。 安全性原则系统应能提供有效的安全保密机制,保证各单位之间的信息能够安全发送与接收。系统应提供口令验证、加密、权限控制、电子签名等安全机制。系统需提供完善坚实权限管理手段,具有良好的安全保密机制。需选择良好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及数据库,使系统处于C2安全级基础之上;采用操作权限控制、用户钥匙、密码控制、系统日志监督、数据更新严格凭证等多种手段。网上设计采用三层结构设计,所有对数据库的访问操作行为全部封装;网站管理分权限控制、数据传输严密加密实现。可靠性原则系统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和管理方式,经过增加设计,提高质量和控制业务流程等多种手段加以保障。系统必须要保证其工作的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保证常年的7X24不间断运行。一个中大型计算机系统每天处理数据量一般都较大,系统每个时刻都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因此,任一时刻的系统故障都有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就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很多,一般的做法如下:采用具有容错功能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选用双机备份、Cluster技术的硬件设备配置方案,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恢复并有适当的应急措施;每台设备均考虑可离线应急操作,设备间可相互替代;采用数据备份恢复、数据日志、故障处理等系统故障对策功能;采用网络管理、严格的系统运行控制等系统监控功能。可操作性系统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用户界面应方便、友好、灵活,用户应能够方便地在权限范围内于各子系统之间切换。系统有良好的整体化设计,同时完善的帮助系统也是增强可操作性的必要辅助工具之一。灵活性原则应用系统不依赖于特定硬件环境;在系统结构一致的前提下可选择实施各模块的应用;系统具有可实施性,各模块可单独实施并使用。信息准确和及时性应用系统所有业务数据实时处理并集中。由于各物流中心相对分散,故集中管理必然使整个系统的信息及时、准确。特别在检索分析和领导查询决策中,就更需要有数据实施处理的机制和管理模式。开放性原则系统采用开放性的平台,充分考虑本系统与其它系统的数据接口。根据我们对物流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应用系统需求和系统目标的分析,实现思路是:快速适应系统的业务需求,应用先进的软件设计思想,同时充分考虑系统长期发展的前瞻性要求,基于J2EE的多层B/S架构体系之上实现系统的灵活性、安全性,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重点考虑以下几点:最大限度保护用户现有投资任何新体系的引进都必须保证不能影响原有业务系统的性能,保证关键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转,这是引进新的信息技术的前提。本系统将充分考虑本系统的现状,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现有软硬件和网络投资。对准备弃用的原有系统中的数据完整地迁移到新系统中,对保留使用的原有系统进行全面整合,加以充分利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系统必须本着“整体规划,统一组织,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系统建设应在建设之初的统一规划下,充分考虑以上多方的情况,有机的、分步骤的逐步完善。另外,系统的建设涉及众多新的和复杂的软硬件技术,工程实施环节复杂,应按照总体设计的规划来进行分步实施。标准化的开发与设计系统开发与建设应做到工作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服务程序统一。在业务、软件产品、通信技术等各方面采用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有关技术规范与标准。保证信息流传递快速顺畅,网络运行安全可靠。完备的安全体系系统安全性也是设计与开发应用系统的首要考虑因素,是整个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准则。应用系统在设计时制定一整套有效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能够满足本系统制定的安全管理需要,能够防止来自内、外部入侵的威胁。可扩展性与可移植性可扩展性指的是系统能够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能够方便的升级,扩展系统的功能。由于本次采用了集中式系统架构,数据和应用的集成集中在中间件一级进行处理,因此,也就为日后的扩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保证系统能在各种操作系统和不同的中间件平台上移植。从本次采用的系统体系架构、开发语言到各平台服务器的选型我们都充分考虑到了移植性的要求。系统性原则从物流运输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出发,以系统的眼光作出整体规划,做到统一设计,逐步实施,并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网络标准和应用标准,形成决策层、调度层、操作层之间相互衔接的标准体系。同时,由于信息化涉及面广、覆盖面宽,任务重,难度大,非一朝一夕所能够完成,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远近结合、突出重点、急用先建、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系统实施的分步性、阶段性,提供逐步实施的具体方法:先试点再推广与分阶段升级实施。快速见效,保证满足基本需求和规划方向结合。成熟性原则系统设计和开发平台采用业界公认成熟并被广泛应用的技术,保证系统实施的进度和质量、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系统技术成熟稳定和主流相结合。坚持以安全、实用为前提,在实施中首选先进、成熟、可靠、适应电力行业管理特点的信息技术,同时又要体现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做到既满足企业业务管理和安全保密的自身需要,又要满足与相关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开放对接之需要。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J2EE的架构进行开发,采用现阶段成熟的基于MVC的Struts架构。WEBSERVER接受客户的访问/交易请求,并建立起安全通道之后,根据不同的业务请求,由专门的ActionServlet进行处理,该Servlet会根据不同的请求调用相应EJB或Javabean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并调用交易组件处理相应的业务方面的交易流程,最后根据配置文件定义的结果显示页面,将系统处理结果传输到用户端,从而实现了对用户业务请求的处理。交易业务逻辑利用EJB或Javabean进行封装,保证了逻辑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表现层把结果以页面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在本层中采用Servlet及JSP技术进行实现。同时为更方便界面的修改,我们采用了模板技术,模板是一些嵌有标识符的html页面,由JSP或Servlet进行解析。这样以后页面的修改只需懂HTML即可,无须修改JSP或Servlet程序。在系统实现上,采用当前国际流行的面向对象技术、MVC的设计模式和纯JAVA技术,将整个系统从逻辑上分为展现层平台、中间应用服务平台和业务系统平台等几大部分,以提高整体网站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易维护性。总体结构设计图本系统的体系结构如下:总体结构模型图数据源:能够是关系型数据库,也能够是XML文件。数据库层支持当前通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实现对具体的数据库产品保持独立,可同时适配多种数据库产品,当更换数据库产品时,只须修改配置文件。容器服务层:J2EE应用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应用服务器提供了JNDI(JavaNamingandDirectoryInterface)、ConnectionPool、JTA(JavaTransactionAPI)以及JDBC等服务。数据存取层:数据存取层负责从数据源读取数据和将数据写入数据源,数据存取层向业务服务层提供服务。使用Venus平台提供的JdbcTemplate数据库存取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开发效率,JdbcTemplate把JDBC应用中的获取连接、异常处理、释放等比较通用的操作全部都集中起来,程序员只需要提供个性的操作部分就能够了,这样,数据操作部分的代码量减少了许多。JdbcTemplate对一些返回单值或不返回值的数据库操作提供了实现,对于这种操作,程序员调用这些现有的方法实现就能够了。应用集成层:应用集成层和数据存取层处于同一层次,它负责和其它应用系统的集成,应用集成层包含的典型例子是和银行接口的集成。银行接口服务和业务运营系统部署在不同的机器上,银行接口服务可能以WebService的方式提供服务,也可能以Socket编程接口的方式提供服务,应用集成层经过和银行接口服务器交互,向业务服务层提供服务。业务对象层:对业务领域(BusinessDomain)中的对象予以抽象,形成软件系统中的业务对象。一个业务对象往往表示客观存在的具体的事务,它承担一部分业务逻辑。一般来说,业务对象在数据库中都有其存储表示。举例来说,订单(Order),客户(Customer)等都是业务对象。业务服务层:业务服务层向WEBMVC前端提供服务,就仿佛应用系统的API一样,它向WEB层提供一个清晰的服务接口。业务服务层也是放置事务控制,安全控制的理想场所。业务服务层包含业务逻辑,它一般需要数据存取层和应用集成层提供的服务。远程调用代理层:在部署应用系统时,经常会出现业务服务层部署在远程机器上的情况,基于伸缩性和性能的考虑,有时将同一业务服务同时部署在多台机器上。基于IOC和AOP机制的远程代理层,使程序员不用再关心服务的部署情况,程序员只须针对业务服务层提供的接口进行编程。远程调用代理层解决了分布式、群集、负载均衡、冗余等企业级应用的需求,而所有这些对程序员来说都是透明的。另外,将一个对本地服务的调用改为对远程服务的调用不用在修改任何代码,只需要对配置文件进行简单的修改就能够了。WEB前端控制层:MVC是三个单词的缩写,这三个单词分别为: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Controller)。MVC模式的目的就是实现Web系统的职能分工。将模型(业务逻辑)、视图(页面展现)和控制(页面控制逻辑)分离,降低各部分的耦合度,提高各模块的内聚程度。异常处理:根据我们对软件的逻辑分层,对异常进行相应的层次划分,针对各层定义相应的异常基类,各层所抛出的异常都从相应的异常基类派生。提供全局异常处理机制。IOC容器:在J2EE应用开发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不同的组件组装成为一个内聚的应用程序?如何实现组件之间的松散耦合关系?IoC(InversionofControl)模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其目标是将组件的配置与使用分离开。因此我们引入了IOC容器,使用IOC容器的另一个好处是,程序员不再需要写太多的Factory类和ServiceLocator类。Log:日志机制,使用Common-logging日志,commons-logging是一套轻量级、易使用的日志设施,它能够和复杂的日志设施一起使用,例如log4j,jdk14log等。commons-logging除了是一个封装、提供一个简单的使用界面外,还附带了简单的实现-SimpleLog。SimpleLog把所有符合级别的日志信息简单地输出到System.err.日志目标上,它是commons-logging搜索策略的底牌,这样使得即使在找不到log4j和jdk14log的软件系统运行环境中,commons-logging日志设施也能正常工作。安全:对某些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服务的调用,经过AOP机制来实现安全控制。值对象(VO)是任意的可串行化的Java对象,也被称为值的对象,它一般见于将多个值封装成一个对象,作为方法调用的参数或返回值,在远程访问中,为了减少网络传输,也将多个值封装为一个值对象。值对象存在于上面各层,因此在架构层次图中并没有标明。系统逻辑结构图为了简化系统开发和实现一个稳键、可靠的系统架构,根据系统分层设计中MVC的思想,把系统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中间层,数据处理层。表示层:使用JSP作为数据表示层。业务逻辑层:使用Servlet和Command作为业务逻辑层。中间层:使用EJB作为中间传输层。数据处理层:使用Hibernate作为数据处理层。系统内部结构系统支持B/S结构加C/S结构模式C/S结构的软件系统又叫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模式,是由两部分组成,即客户端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一旦数据库服务器程序启动后,就随时等待响应客户程序发来的请求;客户程序运行在远端的计算机上,当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任何操作时,客户端程序就向数据库发出操作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响应操作并返回操作结果。在这种应用模式下,由于数据库服务器连接个数和数据通信流量的限制,这种结构的软件适于在用户数目不多的局域网内使用,而且对网络要求比较高。而且所有的业务操作逻辑驻留在客户端上,因此当系统需要维护时,整个维护的工作量非常惊人,常常影响到业务处理的正常进行。本系统的业务流程、业务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户要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必然要求不断调整系统的处理流程。因此,对已经部署的系统进行修改、维护和升级是正常的。C/S结构软件,由于其应用是分布的,需要对每一个使用节点进行程序安装,因此,即使非常小的程序缺陷都需要很长的重新部署时间,重新部署时,为了保证各程序版本的一致性,必须暂停一切业务进行更新(即“休克更新”),其服务响应时间基本不可忍受。而B/S结构的软件不同,其应用都集中于总部服务器上,各应用结点并没有任何程序,一个地方更新则全部应用程序更新,能够做到快速服务响应。C/S结构软件仅适用于局域网内部用户或宽带用户(1兆以上);而B/S结构软件几乎能够适用于任何网络条件。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在这种结构下,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业务完全在Web服务器实现,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由于这种技术平台方案下所有的客户端程序都是动态的下载到浏览器上执行的,因此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用户部署和维护大型软件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用户目标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TCO)。在这种结构下,客户端主要负责人机交互,包括一些与数据和应用关系的图形和界面运算;WEB服务器主要负责对客户端应用程序的集中管理;应用服务器主要负责应用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数据关系,即事务处理。应用服务器又能够根据其处理的具体业务不同而分为多个;数据服务器则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组织、分布式管理、备份和同步等等。J2EE多层分布模型本系统采用J2EE多层分布式应用模型,应用逻辑按功能划分为组件,各个应用组件根据她们所在的层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一个多层化应用能够为不同的每种服务提供一个独立的层,如图1所示,以下是本系统J2EE构架的四个层次及相应的组件:这四层分别是运行在客户端机器上的客户端层(ClientTier)、运行在Web服务器上的Web层(WebTier)、运行在EJB服务器上的业务层(BusinessTier)和运行在EIS服务器上企业信息系统层(EnterpriseInformationSystemTier)其中Web层和业务层共同组成了三层J2EE应用的中间层,其它两层是客户端层和存储层或企业信息系统层。本系统把Web服务器和EJB服务器产品结合在一起发布,称为应用服务器或J2EE服务器。J2EE平台相应层的组件说明如下:客户端层应用客户端程序和浏览器是客户端层组件。客户端层组件能够是基于Web方式的即作为Web服务器的浏览器,也能够是基于传统方式的(非基于Web方式)即独立的应用程序,能够完成瘦客户机无法完成的任务。Web层组件JavaServlet和JavaServerPages(JSP)是Web层组件。如图所示的客户层那样,Web层可能包含某些Javabean对象来处理用户输入,并把输入发送给运行在业务层上的EnterpriseJavaBean来进行处理。按照J2EE规范,静态的HTML页面和Applets不算是Web层组件。这里的JavaBean和EJB(EnterpriseJavaBean)除了共用“JavaBean”这个名字外,这两种组件模式完全没有关系。EJB是在进程间使用的组件。业务层组件EnterpriseJavaBeans(EJB)是业务层组件。业务层代码的逻辑用来满足系统的需要,由运行在业务层上的EJB进行处理。上图表明了一个EJB是如何从客户端程序接收数据,进行处理(如果必要的话),并发送到企业信息系统层(EIS)层储存的,这个过程也能够逆向进行。本系统采用三种企业级的n:会话(Session)Beans,实体(Entity)Beans,和消息驱动(Message-driven)Beans。会话Bean表示与客户端程序的临时交互。当客户端程序执行完后,会话Bean和相关数据就会消失。相反,实体Bean表示数据库的表中一行永久的记录。当客户端程序中止或服务器关闭时,就会有潜在的服务保证实体Bean的数据得以保存。消息驱动Bean结合了会话Bean和JMS的消息监听器的特性,允许一个业务层组件异步接收JMS消息。企业信息系统层处理企业信息系统软件包括企业基础建设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大型机事务处理,数据库系统,和其它的遗留信息系统组成了企业信息系统层。J2EE的MVC体系模型-视图-控制结构是J2EE结构应用软件广泛使用的一种体系结构。它有效地在存储和展示数据的对象中区分功能模块以降低它们之间的连接度,这种体系结构将传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入模型转化为图形显示的用户交互模型,或者换一种说法,是多层次的Web商业应用;MVC体系结构具有三个层面: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Controller),每个层面有其各自的功能作用,MVC体系结构如下:MVC体系结构模型层负责表示和访问商业数据,执行商业逻辑和操作。也就是说,这一层就是现实生活中功能的软件模拟;在模型层变化的时候,它将通知视图层并提供后者访问自身状态的能力,同时控制层也能够访问其功能函数以完成相关的任务。视图层负责显示模型层的内容。它从模型层取得数据并指定这些数据如何被显示出来。在模型层变化的时候,它将自动更新。另外视图层也会将用户的输入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层负责定义应用程序的行为。它能够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恰当的视图以用于显示,同时它也能够解释用户的输入并将它们映射为模型层可执行的操作;在一个图形界面中,常见的用户输入包括点击按钮和菜单选择。在Web应用中,它包括对Web层的HTTPGET和POST的请求;控制层能够基于用户的交互和模型层的操作结果来选择下一个能够显示的视图,一个应用程序一般会基于一组相关功能设定一个控制层的模块,甚至一些应用程序会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具有不同的控制层设定,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用户的视图交互和选择也是不同的。在模型层、视图层和控制层之间划分责任能够减少代码的重复度,并使应用程序维护起来更简单。同时由于数据和商务逻辑的分开,在新的数据源加入和数据显示变化的时候,数据处理也会变得更简单。系统软件选型设计操作系统Web服务器:WindowServer企业版数据库服务器:WindowServer企业版工作站:Windows98/NT//XP数据库:Oracle9i/SQLServer/MySQL1、WindowsServer服务器由于WindowsServer使用的习惯和方便性,支持PC服务器,因此企业也能够选择使用此种的解决方案。WindowsServer是对可扩充性和可用性要求很高的Internet服务器和关键性商务应用的理想平台。WindowsServer经过增强的对称多处理技术提供了集成化系统可扩充性。另外,集群服务(ClusterService)和网络负载平衡(NetworkLoadBalancing)这两种Windows集群技术也有助于提高可用性和多系统可扩充性。本方案中我们主要选择WindowsServer作为Web服务器的操作系统。WindowsServer能够作为备份等其它服务器的操作系统。2、WindowsXpWindowsXPProfessional在系统可靠性与性能表现方面提出了最新标准。该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为,满足由各种规模的商务企业和希望充分发掘计算体验的广大用户所提出的相关需求。可靠性:由于建立在成熟的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之上,WindowsXPProfessional为您提供了可靠的功能特性,足以确保您的计算机长时间稳定运行。WindowsXP不但在稳定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还能够帮助您更加轻松的针对系统问题进行恢复。高性能:运行WindowsXPProfessional的计算机在性能方面远远胜过Windows98第二版,而且在商业基准测试中达到了Windows的同等水平。WindowsXP不但能够快速启动应用程序,多数情况下,整体系统启动速度也将得到显著加快。安全性:WindowsXPProfessional中所提供的安全特性能够有效保护位于计算机上和正在经过网络或Internet进行传输的敏感与机密数据。凭借针对最新安全标准与增强病毒保护功能的支持能力,WindowsXP还可使您免受更多常见Internet攻击的干扰。易用性:从新颖独特的外观到更加直观的基于任务设计方式,WindowsXPProfessional将使您获得前所未有的轻松计算体验。您将能够多快好省的完成各项工作,快速查找所需内容,按照您所希望的方式对文件与文件夹进行整理。简而言之,WindowsXPProfessional将帮助您进一步提高工作智能化水平。数据库系统在本期建设的系统中,我们将可能采用Oracle9i数据库系统,或SQLServer数据库或MySQL。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选择,以下就Oracle和SQLSERVER的一些特征进行介绍。Oracle的一些特性做个简单的概括性介绍:降低管理开销,提高性能

这些增强有对高可用性的增强,新的Flashback能力,支持回滚更新操作;对安全性的增强,便于管理大量的用户;BI方面的增强,包括改进的SQL能力、分析功能、OLAP、数据挖掘的能力等;对非关系型数据存储的能力得到改进;XML的能力;对开发能力支持的加强。对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的支持。下面我们对各个方面做一下简明的介绍。性能与扩展能力1.对新的架构支持

对Intel64位平台的支持。支持infiniband。极大地改进了多层开发架构下的性能和可扩展能力。新的版本也借用了Windows操作系统对Fiber支持的优势。2.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在这个版本中,一个新类型的表对象被引入。该表结构对大量插入和解析数据很有益处。这个表结构对FIFO的数据处理应用有着很好的支持。这样的应用在电信、生产应用中常常能够用到。经过使用这种优化的表结构能够对电信级的应用起到巨大的性能改进作用。3.RACworkload管理

一个新的服务框架。使得管理员作为服务来设置、管理监视应用负载。

4.针对OLAP的分区

经过对哈希分区的全局索引的支持能够提供大量的并发插入的能力5.新的改进的调度器(Scheduler)

引入了一个新的数据库调度器,提供企业级调度功能。这个调度器能够使得管理员有能力在特定日期、特定时间调度Job。还有能力创立调度对象的库能够和既有的对象被其它的用户共享。可管理性这个版本的Oracle的一个引人注目之处就是管理上的极大简化。大量复杂的配置和部署设置被取消或者简化。常见的操作过程被自动化。对不同区域的大多数调整和管理操作的到简化。

1.简化的数据库配置与升级

提供了预升级检查能力,有效地减少升级错误。去除了很多和数据库配置有关的任务或者对其加以自动化。在初始安装的时侯,所有数据库都被预配置包括在OEM环境中而无需建立一个管理资料库。补丁程序能够自动标记并自动从OracleMetalink下载。2.自动存储管理

新版本的数据库能够配置成使用Oracle提供的存储虚拟层(Storagevirtualizationlayer)。自动并简化数据库的存储。管理员现在能够管理少数的磁盘组而无需管理数千个文件自动存储管理功能能够自动配置磁盘组,提供数据冗余和数据的优化分配。

3.自动的基于磁盘备份与恢复9i也极大的简化了备份与恢复操作。这个改进被称作DiskbasedRecoveryArea,能够被一个联机DiskCache用来进行备份与恢复操作。备份能够调度成自动化操作,自动化优化调整。备份失败的时侯,能够自动重启,以确保Oracle能够有一个一致的环境使用。

4.应用优化

以前的版本中,DBA更多时候要手工对SQL语句进行优化调整。这里引入了一些新的工具,从此DBA无需手工做这些累人的事情。5.自动化统计收集

为对象自动化收集优化统计。

6.自动化实例调整7.自动化内存调整上一个版本对UGA能够进行自动化Tuning,这版本能够对SGA相关的参数进行调整。这意味着DBA只需要对2个内存参数进行配置:用户可用的总的内存数量和共享区的大小。高可用性的加强1.缩短应用和数据库升级的宕机时间

经过使用standby数据库.允许在不同版本的standby和产品数据库间切换.现有的联机重定义功能能够支持一步克隆所有相关的数据库对象。

2.回闪(Flashback)任何错误

该版本的Oracle也扩展了Flashback的能力.加了一个新类型的Log文件,该文件记录了数据库块的变化.这个新的Log文件也被自动磁盘备份和恢复功能所管理.如果有错误发生.例如针对不成功的批处理操作,DBA能够运行FlashBack.用这些beforeImages快速恢复整个数据库到先前的时间点--无须进行恢复操作,这个新功能也能够用到Standby数据库中.

Flashback是数据库级别的操作.也能回闪整个表.既有的FlashBack查询的能力也已经加强.在这个版本中,管理员能够快速查看特定事务导致的变化等。3.EnhancedDataGuardInfrastructure

4.安全的加强VPD得到了改进,支持更多的安全协议。DATAINTEGRATION

1.Oraclestreams

这个版本也包括Oraclestreams功能、性能以及管理上的改进。新功能包括对产品数据库downstreamcapture/offloadingthecapture和挖掘操作等.对LONG、LONGRAW、NCLOB等数据类型支持加强.对IOT/级联删除得到加强.性能也得到提升.

2.DataPump

OracleDataPump--高速、并行的技术架构,能够快速的在数据库间移动数据与元数据。最初的Export/Import被DataPumpExport/DataPumpImport所取代,并提供了完美粒度的对象选择性.DataPump操作具有可恢复性.相比Exp/Imp,有了很大的改进.归档数据、逻辑备份的数据和可传输的表空间都能够用DataPump来操作。这个特性和NCR的产品工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连名字都很相似),究竟功能性能会怎样,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商务智能/数据仓库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

1.超大数据库的支持

可支持到8E的数据量.改进的存储、备份、恢复管理也对超大数据库有着很好的支持。分区能够支持索引组织表。

2.缩短信息周转时间

新版本的ORacle提供了加强的ETL功能.能够方便的构建大型数据仓库和多个数据集市,一个新的变化数据捕捉的框架允许管理员能够轻易的捕捉并发布数据的变化.新的CDC功能利用的是Oracle的Stream技术架构.

对于大数据量的转移,新版本提供了对可传输表的跨平台的支持.允许大批量数据快速从数据库上的脱离并附接到第二个数据库上。

3.增强的外部表功能。

4.SQLLoader的功能加强。

5.增强的SQL分析能力

简单的说就是SQL语句的功能针对BI得到了极大地增强.

6.增强的OLAP分析功能

Oracle内建的分析功能得到增强.提供了新的基于PL/SQL和XML的接口.

提供了新的并行能力,以便于进行聚合和SQLIMPERT操作.一些算法得到改进.同时OEM能够用来监视并管理数据挖掘环境

7.BIOINFORMATICS的支持.

这个版本包含对BIOINFORMATICS技术的特定支持.包括对Double和Float数据类型的Native支持.内建的统计函数支持常见的ANOVA分析等。

8.改进的数据挖掘的能力扩展的数据管理1.XML的增强

2.多媒体在前面的版本中,存在着媒体文件4G的限制。现在媒体文件的4G大小限制去掉了(现在限制是:8-128T)。经过SQL多媒体标准能够访问多媒体数据。对更多的新的多媒体格式提供支持。

3.文档和文本管理

提供了自动发现未知文档的语言和字符集的功能。支持新的German拼写规则Japaneseadverb等等。

本地分区的文本索引能够联机创立。文档能够在索引创立和重建的时候插入。文档服务,如高亮功能无须重建索引。检索文档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应用开发方面的加强1.SQL语言的加强

SQL和PL/SQL对正则表示式支持。激动人心的一个特性,这个特性怕是要改写很多人编程的习惯了。或许能见到一条SQL语句完成更为复杂的功能。这个版本还支持表示式过滤功能。2.PL/SQL的增强

最重要的当数新的PL/SQL优化编译器,提供了一个框架有效地优化编译PL/SQL程序。这个版本还引入了两个新的数据库包:UTL_COMPRESS、UTL_MAIL。

3.全球化和Unicode的增强

提供了GlobalizationDevelopmentKit(GDK).OracleNLS定义文件开始具有平台无关性.

4.JavaImprovements对JDBC更好的支持其它的还包括:

OCCI和PreCompilers的改进;

数据库Web服务的改进;

基于Web的开发环境的加强等.MicorsoftSQLServer数据库系统概述:高可用性:SQLServer的失败转移集群和数据库镜像技术确保企业向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交高度可靠和可用的应用系统。管理工具:SQLServer引进了一套集成的管理工具和管理应用编程接口(APIs),以提供易用性、可管理性、及对大型SQLServer配置的支持。安全性增强:SQLServer旨在经过数据库加密、更加安全的默认设置、加强的密码政策和细化许可控制、及加强的安全模型等特性,为企业数据提供最高级别的安全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