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故垒(lěi)

公瑾(jǐn)

纶巾(lún)

樯橹(lǔ)B.堆积(jī)

酹江月(lèi)

梧桐(tóng)

乍暖还寒(zà)C.舞榭(xiè)

佛狸祠(bì)

狼居胥(xū)

金戈铁马(gē)D.浪淘尽(táo)

港陌(mò)

神鸦(yā)

早生华发(fā)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停止B.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C.元嘉草草

草草:轻率D.憔悴损

损:这里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B.多情应笑我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D.可堪回首二、古代诗歌阅读5.阅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朝廷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达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本首词的题目。本首词共分上下两阕。B.在首句中,作者由眼前浩荡的长江联想到历史长河,淘洗着千古的英雄豪杰。C.“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D.“羽扇纶巾”句写出了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指挥大破曹军。7.“樯橹灰飞烟灭”一句中,用“樯橹”代指战船。下列诗文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8.“故垒西边”中的“故”作“旧”讲。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但为君故

(曹操《短歌行》)B.暮去朝来颜色故

(白居易《琵琶行》)C.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D.故国神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有的版本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请从艺术效果角度分析,你更喜欢哪一版本。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①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沈约体弱多病。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连用“压”“贴”“飞”三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赋予画面动感和蓬勃生机。B.次句将时空交织在一起描写,季节是春天,天气是初睛,地点是池馆内外。C.开头两句用华丽的辞藻勾勒出一幅春天的画面,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D.第三句词人自比多病的沈约,虽弱不禁风,但面对春景仍心情振奋。E.“沙上”二句,“沙上”“竹间”分别为鸿雁和鹧鸪的栖息之地,也可能为词人举目所见之景。11.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2.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南乡子①苏轼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氓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②涨绿醅。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注】①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词人因揭露新法弊端被贬至黄州。②蒲萄:即“葡萄”,喻江水澄澈碧绿。1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写春日晚景,词人不从景物本身落笔,而从酒杯中的映象写起,极有特色。B.下阕前两句中“暗”字和“乱”字写山上春雨忽至,营造了悲凉清冷的氛围。C.下阕后三句描写骤雨复晴的景色,东风吹散云雨,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D.本词描写的自然景观阴晴不定、神奇瑰丽,蕴含着词人对身世际遇的感慨,也透露出词人旷达超脱、怡然自得的襟怀。14.本词上阕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审美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句人物表达的情感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孙权①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气吞万里如虎刘裕②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③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⑤1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巧用对比,请做简要赏析。审美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17.试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乱”“穿”“惊”“拍”“卷”“雪”等字的表现力。内容效果乱写出了岩石之险怪用②________手法写出了赤壁之“形”穿①________惊写出了江水之澎湃用④________手法写出了赤壁之“声”拍③________卷⑤________

用⑥________手法写出了赤壁之“色”雪写出了浪花之汹涌18.上片前三句的景物描写是如何体现苏轼词的豪放风格的?1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在另本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请问这两种说法各有何表达效果?根据《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小题20.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写出了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出了巨浪澎湃,“卷起千堆雪”运用借代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这三句合写赤壁景色,有声有色。B.“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托出周瑜年轻有为,志得意满。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的成功。“羽扇纶巾”写他的服饰,突出他的风度情雅;“谈笑间”写他指挥若定的非凡胆略与才智。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开阔的景象、大战的场面。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已,以自身感慨作结。2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有什么作用?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把栏杆拍遍梁衡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辛弃疾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为了光复大业,他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此时,他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辛弃疾的词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我们仍能从他的词中感受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他本来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南渡后却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辛词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辛弃疾南归后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于是皇帝对他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永遇乐》)“艰辛”“悲辛”“辛酸”“辛辣”,真是五内俱焚。南宋朝廷将他闲置了20年。辛弃疾在他的词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真的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唱出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辛与柳不同,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水调歌头》)这真应了他的号:“稼轩”,要回乡种地了。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有删改)2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见山,要言不烦地指出了辛弃疾独特的历史地位:“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B.文章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主要围绕他的行伍经历、为官经历和词风变化来写的。C.“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概括了辛弃疾忠心为国却屡遭排挤的原因。D.文章通过塑造辛弃疾的形象特征,来揭示他由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23.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辛弃疾不同风格的词作串联起他的人生经历,凸显了辛弃疾的个性风采。B.文章巧妙地把人物的自身命运、作品及读者的感受、评说融为一体,读来饶有兴味。C.文章引用辛弃疾的词作,调动读者已有的阅读经验,加深读者对词人生平操守的理解。D.第三段中“钢刀利剑”和“羊毫软笔”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作者对辛弃疾的同情和惋惜。24.“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25.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四、句子默写26.(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表达27.有人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请说说你的理解。观点一

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已年过花甲,但壮志未减、雄心犹在的豪迈气概。观点二

是悲情怨语。“凭谁问”三字抒发了作者想到赵国有用廉颇之意,还派人去探问,而朝廷却无重用自己之心,更无探问之人,只得坐视髀肉复生,空有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缠绵悱恻,情感细腻;豪放词豪迈奔放,洒脱自然,气势恢宏,情感积极。如果说婉约词是南方小镇上的姑娘,那么豪放词就是北方原野上的汉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参考辛弃疾的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容,把下列词语组成一副对联。伤心意

北顾仇

无人会

有谁知拍遍栏杆

望断中原

谁揾英雄泪

怎表廉颇情登建康赏心亭

临京口北固亭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小阅读-课内30.有人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31.“用事”指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辛弃疾词中的“用事”,众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辛弃疾词中“用事”太多,影响了语言的流畅;有人认为辛弃疾词中的“用事”用得很成功,能帮助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有人认为辛弃疾词中的“用事”是为了躲避当朝政治,能免遭迫害。对此,你有何看法?七、选择类32.下列各句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八、判断题33.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1)羽扇,用鸟羽制成的扇子;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羽扇纶巾是古时儒者的装束。()(2)樽,一种盛酒器,一般是敞口,高颈,圈足,其上常饰有动物形象。()(3)封狼居胥,东汉大将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后用“封狼居胥”指建立显赫战功。()(4)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秦初开始使用,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5)黄花,即菊花。重阳赏菊,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之一,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这一天相聚赏花,吟诗作文。()九、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教”(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的角度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踢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以柳写景。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以柳喻情。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惜别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的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的处境相合,故“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中“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不断追寻。以柳喻人。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中“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眘虚《阙题》中“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3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B.在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柳被误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诗意的准确表达。C.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被陚予多种意蕴,用以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D.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和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3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杨柳”与“柳”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这不仅增强了说服力,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D.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洲”的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思乡的意象内涵。3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解释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B.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并无确切的依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C.无论是许浑、冯延巳,还是刘禹锡、白居易,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词中广泛存在。D.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归隐后种柳并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参考答案1.B2.C3.A4.D5.C6.C7.B8.A9.示例:我更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乱石穿空”强调乱石之高,具有高耸入云穿透天空的效果,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穿”字具有持续性,形象生动,侧重视觉观感;“拍”,拍打击打之意,给人正在进行时的现场画面感,侧重听觉;“拍岸”使用比拟修辞,增强亲切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富有感染力,视听结合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崩云”“裂岸”指突出结果、视觉感受,缺少诗情画意和震撼性。10.CD11.上片前两句描写了在和风轻拂的春日里,薄云迅飞,池馆内外燕子争相衔泥筑巢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词人自比沈约,眼前春意盎然的景象与自己的衰弱形成强烈反差。12.表达了词人凄凉、孤寂、思乡的感情。“鸿雁”是书信的代称,“不闻鸿雁信”表达了词人思乡而不得消息的苦恼;“鹧鸪”的叫声常有凄切思念之意,它的啼叫也勾起词人对故乡的思念;“落花”含有悲情的意思,借“落花”进一步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妻凉和孤寂。13.B14.①实写落日美景倒映在酒杯里,青山绿树把杯中美酒都染绿了。②虚写杯中琼浆是岷山、峨眉山的积雪融化而来,万顷的江水正像那未过滤的酒。③虚实结合,想象奇特,扩展了时空,表现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与旷达胸怀。15.①江山犹昔,而英雄不再,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

②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

③这一典故是对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功近利、主张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④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的悲愤之情⑤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16.以古代英雄孙权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之比,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用廉颇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17.写出了山崖直插云霄之高峻夸张写出了浪涛搏击江岸之有力拟人写出了浪涛翻滚力量之浩大比喻18.开头三句借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荤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风格豪放。19.“穿空”写出石壁的高峭和直插云霄的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