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3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3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3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3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3(总分:130.01,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赫尔巴特和杜威C.凯洛夫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A.B.VC.D.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学生李伟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上学了。”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李伟同学守纪律应采用的方法是。A.说服教育B.情感陶冶C.榜样示范D.实际锻炼A.VB.C.D.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针对题干中的情况,要使李伟同学守纪律应采用说服教育法。.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A.B.VC.D.解析: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我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加涅学习层次分类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的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刺激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辨别学习A.VB.C.D.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将学习分为八类。其中信号学习是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反应的学习。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信号学习。.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A.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课后教学评价B.课时计划、教材处理、课堂教学方法运用C.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方法运用、课后教学评价D.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控制A.VB.C.D.解析: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有:课时计划的差异、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和课后评价的差异。.拨电话时,对新查出的电话号码的记忆是。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无意记忆A.B.VC.D.解析: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信息在头脑中保持1分钟左右的记忆叫短时记忆。.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A.完形一顿悟说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A.B.C.D.V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三个方面。其学习观和学生观认为,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获得了知识经验,学习是教师帮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是。A.洛克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A.B.VC.D.解析:1835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9.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A.流通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A.B.VC.D.解析:思维的变通性是指在面对问题情境时,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随机应变,对同一问题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和解答。10.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体现了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知行统一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A.VD.解析:“力行而近乎仁”是指教师应该从一言一行中为学生作出表率,体现了德育的知行统一原则。11.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A.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B.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C.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A.VD.解析: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而不是唯一途径。.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A.发现问题阶段B.理解问题阶段C.提出假设阶段D.验证假设阶段A.B.VC.D.解析: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区分:理解过程是形成问题的关键,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的主要矛盾;提出假设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操作步骤。.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D.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A.B.C.D.V解析: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教育目的的作用来实现的,教育目的的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支配了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学习“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等概念时,各种概念的相互影响称为。A.水平迁移B.正迁移C.顺向迁移D.一般迁移A.VB.C.D.解析: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等概念是同一层次上的概念,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属于水平迁移。.“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A.V解析:自制性就是一个人自己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品质特性。而题干中所述正是意志品质的自制性。16.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A.依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V解析:一般认为,品德态度的形成经历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17.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下列目标中,属于能力目标的是。A.学生学会生字、新词B.学生理解力的概念C.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D.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学习的艰难,体会张指导员的崇高精神V解析:根据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可知,A、B两项属于知识目标,D项属于态度目标,只有C项是能力目标。18.班主任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这属于的领导方式。A.权威型B.民主型C.放任型D.迁就型V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采用民主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19.据我国心理科学工作者研究确定,小学儿童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这一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的关键期为。A.6、7〜11岁B.7、8〜11岁C.9〜11岁D.10〜11岁V解析:小学儿童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这一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的关键期为9〜11岁。20.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出现口语表达错误时,教师应。A.予以忽略,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B.即刻纠正,并帮助学生明白错误所在C.耐心等学生讲完后再予以纠正D.在能沟通达意的情况下,不必凡错必纠V解析: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在语音、语调、语法上有什么差错,如果马上打断、纠正,这种见错就纠的做法,不仅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而且长此以往,学生考虑与担心的是自己的句子有无语法错误,过多地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而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学习。因此,教师在能沟通达意的情况下,不必凡错必纠。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简述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正确答案:((1)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2)平等:尊重与接纳学生的意见和想法;(3)同理心: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第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第二,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第三,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4)民主:争取学生的意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解析:.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正确答案:((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物体的某一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4)原型启发与联想。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5)情感与动机状态。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一般说来,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6)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系。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解析:.设计教学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正确答案:(设计教学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过程就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进程。(2)教学过程设计注意包括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教学媒体设计等。(3)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以及自身特点选择教学策略;其次,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再次,教师要掌握多种教学媒体使用方法,选取适合实际教学的教学媒体;最后,设计好教案,教学设计方案编写一定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做到目标明确、要求适当、环节完整、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繁简得当、时间分配科学,真正能对课堂教学活动起到指导作用。)解析:三、材料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0)材料:今天上午第三节是我的公开课。我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评价《田忌赛马》中的某个人物。有的说孙膑神机妙算,智勇双全;有的说齐威王夜郎自大,骄兵必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最后周磊同学说:“我不喜欢孙膑,他是残疾的。"我听了心里七上八下,不知所措。略一迟疑后,我说:“噢,你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你敢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真是不同凡响,值得大家学习……”.这位教师的即时评价是否得当,为什么?正确答案:(此案例中的即时评价不可取。正确的答案固然可喜,可错误的“立异”也给予肯定,没有“是非”的标准判断,传达给学生错误的信息,这是极其不当的。在欣赏学生的同时,应该一分为二地评价,该引导的还是要引导。在此案例中,除了肯定他的与众不同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解析:.如果是你,会怎样评价?正确答案:(如果是我,我会延缓评价,不忙着做出肯定与否定,而是展开具体的阅读与思考,寓引导点拨于评价中,给学生以方法的启迪。使学生明白:我们不能“以貌取人”,这样,评价的过程才更丰满,更具意义和份量。四、教学设计题)解析:四、教学设计题(总题数:2,分数:40.00)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秋天的图画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一一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图(tS)梨(li)笼(l6ng)颊(jid)浪(1皿8)粱(lidng)燃(rdn)勤(qin)劳(ldo)(分数:20.01).请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分数:6.67)正确答案:(《秋天的图画》是一组以“秋天”为主题的新选编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更为重要的是在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解析:.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数:6.67)正确答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力目标:喜欢秋天,愿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秋天。(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秋天丰收的景象和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体会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2.教学重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是重点句,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比喻句的形式,并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是本课的重点。)解析:.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分数:6.67)正确答案:(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秋天来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呢?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画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赏?在音乐声中贴上图画。画上有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这幅图画,还把这幅美丽的图画写成一段美美的话,打开课本读给大家听。2.生自由读。要想读好这段话,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不会念或难念的字,圈出来。3.交流学习情况。(1)读生字卡。(2)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你觉得哪一句最难。(3)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一句,自己用朗读来展示。三、研读课文1.秋天的图画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看看图,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2.交流讨论,朗读中感悟小朋友对秋天的喜欢。(1)屏幕出示。梨树一一灯笼A.你看到了什么?梨树上长满了许多金黄色的梨,远远看去像许多小灯笼挂在枝头。B.谁把这美丽的景色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为什么要把“金黄”一词读得特别好?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兴地招呼大家一起来欣赏?在前面加上两句“秋天来啦”再读一读,感觉怎么样?怎样读更能表达高兴、兴奋的心情?(金黄的梨多像一盏盏灯笼,多么美呀!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2)屏幕显示:苹果一一脸颊A.一个个苹果像什么?多像小朋友的脸蛋呀!摸摸自己的脸颊,圆圆的、红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爱了!B.让我们一起带着微笑,捧起红红的脸颊,读读这句话。(同桌的小朋友面对面一起读)(3)屏幕显示:稻海一一波浪A.展现在你眼前的这片稻田怎么样?自由想象。B.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吗?自由读,齐读,边读边用双手做波浪的动作。(4)屏幕显示:高粱一一火把A.火把是什么?B.只有人才会举火把,为什么说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C.你看,秋天到了,高梁挺直了腰杆,展示自己的果实。3.用朗读赞美秋天。秋天是金黄的,秋天是火红的,秋天的图画多美呀!能看着图,不看着句子赞美吗?自由练习,可以一边赞美,一边配上优美的动作。指名背,集体背。四、秋天这么美丽,难怪小朋友们这么喜欢,你们知道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气画家是谁吗?读读书,找一找。思考: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想象一下,此时,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五、总结课文同学们,秋天的图画很美,但创造这图画的人更美,让我们一起来赞美秋天,赞美勤劳的人们吧!(音乐中朗读)六、结合情景,展开想象美丽的秋天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勤劳的人们让我们崇敬,南飞的大雁想把这一切告诉南方的人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大雁,你会怎么对南方的人们说呢?[设计理由]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课伊始,通过贴画的出示,引出给画面配音朗读的任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2)强化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想象读、评价读、加动作读、齐读、为画面配音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读,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3)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设计。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读文想象的方法指导。(4)通过让学生想象的说、练,让学生学会语言、运用语言。)解析: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结果填入下页表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其实,早就有人研究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n(pdi)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n'3.1415926535……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n心3.14。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C=nd或C=2nr。.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正确答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解析:.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正确答案:(一、认识圆的周长1.出示一个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2.什么是圆的周长?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