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2章新古典综合派或正统凯恩斯主义学派本章简述正统凯恩斯主义学派对《通论》的解释,即希克斯的IS—LM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有关就业不足理论的争论。
第一节新古典综合派的产生与发展一、新古典综合的含义与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新古典综合的含义“新古典综合”一词由萨缪尔森首创,最初用来表示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融合(“新古典理论”是指马歇尔以后凯恩斯以前的主要经济理论(资源充分利用)的凯(资源的合理配置的马歇尔微观经济理论的结合济学》的第6版中,萨缪尔森对“新古典综合”的含义作了深刻的说明。因此,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用的折衷的理论体系。具体来说,新古典综合有以下三种含义。形式上的综合: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与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希克思与汉森。内容上的综合:将凯恩斯的低于充分就业理论与新古典学派的充分就业理论综合在一起(缪尔森。这也就是说,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和政策主张不过是使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重新适用的手段而已。起(托宾。新古典经济学家把货币政策或货币数量仅仅看作是影响名义变量值的手段,认为财政政策有100%两方面结合起来。他说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新古典综合派又称为“正统凯恩斯主义学派“美国凯恩斯主义”或“凯恩斯右派,是二战以后由凯恩斯经济学直接演变而成的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其代表人物主要有阿尔文·汉森( .Hanse1887—1975保罗安东尼萨缪尔(Paul Anthony Samuelso1915—詹姆斯托宾(JamesTobbin,1918—2002、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1924—、弗兰科·莫迪里阿尼(FrancoModiglian1918—劳伦斯克莱Lawrence Klei1920—阿瑟奥(Athur 1928—1980。其中,汉森与萨缪尔森是新古典综合派的奠基者。汉森简介阿尔文·汉森(Alvin.Hansen,1887—1975,是新古典综合派的先驱者,是美国凯恩斯主义的19151937年间曾于明尼苏达大学、斯坦福大学和1937195610发表以后,他对凯恩斯经济理论还持批判态度。但进入哈佛以后,他很快就信仰凯恩斯经济理论,积极地宣传与传播凯恩斯经济理论。19531947年的《财政政策与充分就业》等。汉森在传播与修正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构成新古典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理论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补偿性财政政策和周期平衡预算思想。凯恩斯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提出了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主干预经济的观点。但进入40年代,尤其是二战以后,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汉森及时财政盈余来弥补萧条时的财政赤字,财政预算仍然可以平衡。第二,加速原理与乘数理论相结合的经济周期理论。汉森与他的学生保罗·乘数原理忽略了收入变动对投资的影响。他们将有关收入变动对投资影响的加速原理与乘数理论相结合,创立了乘数—加速数理论,用来说明经济周期。此外,汉森促成了1946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1915—)萨缪尔森是新古典综合派最主要的代表和奠基人。1915515日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市,萨缪尔森在小学与中学阶段,连连跳级,当时的理想就是到芝加哥大学上学,最后如愿以偿。1932年,芝加哥大学二年级时决定主修经济学专业。1935年获芝加哥大学科学学士。尽管芝加哥大学的新古典经济学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也愿意永远待在芝加哥深造。但他没有1935年他得到了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8193521936年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23岁(1938年)时他的父亲去世,他觉得遗传基因有可能使他像他父亲那样过早地去世,因此,应该尽快地完成自己该做与想做的事情。于是他更加勤奋地学习与工作。1939年,与其老师汉森合作发表的论文《乘数分析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对经济周期理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41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年,参加了哈佛大学有声望的由24个不同领域中的名人组成的青年社团他们可以自由地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但被禁止在3年内取得任何学位或完成博士论文其博士毕业论《经济分析的基础被授予1941——1942年度哈佛大学最佳经济学论文大奖戴维韦尔斯奖David Well1947年公开发表以后,被认为是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奠定了他在经济学界的显赫地位。1940年,他来到麻省理工学院任经济系助理教授,1947年任正教授。1970年,萨缪尔森由于发展了静态与动态经济理论提高了经济理论的科学分析水平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经济学的众多领域,萨缪尔森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都有他独到的补充和发展。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领域,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人们都能从萨缪尔森的有关著作中获得启示和教益。他的主要著作《经济分析的基础(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1947《经济学(Economics1948他的经济学教科书影响最大,对新古典综合派理论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有的经济学家在评论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的影响时指出,萨绥尔森经济学领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人们进人大学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了萨缪尔森,读的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进行高层次经济理论研究时,人们还是离不开萨缪尔森: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的基础》成为进行经济理论研究的指导书。作为综合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影响了几代人,成为西方国家制定1961(1951国际经济学会会长(1965—1986)与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二、新古典综合派的产生与发展凯恩斯经济理论主要适用于萧条经济,并不是真正的“通论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干预萧条经济的标准的凯恩斯经济理论在实践上(调节经济)逐渐失灵,人们便从传新古典理论仍然是有效的。新古典综合的开始—希克思的《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提出的一种解释》《通论》出版以后,为了给当时的一些计量经济学家解释凯恩斯经济理论(据说国外的经济学家相互之间有比较细致的分工1937理查德JohnRichardHick190448日—1989520年与阿罗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一篇题为《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提出的一种解释》的评论。在该文中,希克思用IS—LM模型概括60年代以前,经汉森完善的IS—LM模型是理论界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最完善和最标准的解释。希克斯为新古典综合作了开创性的贡献。但希克斯不是凯恩斯主义者,他有自己独特的经济思想和理论体系,他与汉森一样,都是从新古典经济学的立场与角度来宽容地与较为现实地看待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汉森为新古典综合奠定了基础理论与政策建议方面进行了补充,为新古典综合奠定了基础。新古典综合的完成者是萨缪尔森在1948年出版的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初步分析》中,萨缪尔森对凯恩斯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理论进行了综合,标志着新古典综合体系的形成。在1955年的第3版中,他首先提出了“新古典综合”一词。在1961年的第5版中,他正式用“新古典综合”来说明其经济理论的特征,并认为新古典综合是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凯恩斯主义阵营中,英国的凯恩斯主义者琼·罗宾逊夫人等人,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指责“新因而“新古典综合”是“冒牌”的凯恩斯主义;2060在凯恩斯主义的反对派中,货币主义者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的领导下,从20萨缪尔森及时认识和接受了这些批评意见,并从各种反对意见中吸收了有益成分。在《经济学》第八版(1970年)中,用“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代替“新古典综合”一词,以表示其理论体系的凯恩斯主义色彩及其在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主导地位。从1976年的第10版开始,萨缪尔森又用“现代经济学”来代替“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1981年,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美国经济长期遭受“滞胀”折磨的情况下,在战后第一次抛弃作为经济政策理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采取了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在这种情况下,1985年,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合作出版《经济学》第12虽然新古典综合的名称或形式随着时间的延伸而不断演变,但在内容上,新古典综合的特征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其综合的对象不断增加(它总是试图将现存的各种不同的主要经济理论融为一炉),综合的程度不断提高,使新古典综合从“原始的综合”逐渐走向“成熟的综合”。三、新古典综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新古典综合的必要性新古典综合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凯恩斯理论仅仅考察了宏观经济的总量水平的决定,没有分析个量。而新古典理论着重分析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由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组成的混合经济。与混合经济相长。最初提出混合经济观点的是凯恩斯。在《通论》的第24章,凯恩斯认为,解决经济危机的唯一切1941年发表的《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中,系统地解释了混合经济的含义。他认为,19世济(社会安全、公共卫生、社会福利与私人消费并存。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稳定地增长。在《经济学》的第11新古典综合的可能性观经济分析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之间的“鸿沟”就被消除了,新古典理论仍然是有效的正确的经济(第31955P1地位,经济学家也就重新树立信心来陈述经典理论和社会经济原理(第61964P809。在萨缪尔将逐渐失去它的重要性,而传统经济学将发挥重大的作用。将决定生产何物,用何种方法生产(即何种生产要素之配合比例产1936,P378—379。2060年代之前,新古典综合理论几乎等同于凯恩斯学派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正统,并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新古典综合的意义论和意见分歧。当时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意见似乎都被统一到了“新古典综合”理论的框架中,凯恩斯经济理论基本上以折中的形式被理论界接受了。而且“新古典综合”理论也在某种形式上被等同于凯恩斯60但是绝大多数职业经济学家对于把凯恩斯的创新和经典的传统分析工具和结论结合在一起的新古典综(明斯·梅纳德·1975vii页。3次大的综合: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73)184819世纪下半期西方国家一本无可争议的经济学的圣经。直至19世纪末年,这本书一直是英、美等国家的大学初级经济学课程的经典教科书;18901948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观点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经济是内在不稳定的,易于遭受各种因素尤其是投资因素(的变化造成的)的冲击。不会迅速地自我调整。较为迅速地恢复充分就业。用更直接、更好预测,能更快地影响总需求。上述信念主要表现在正统凯恩斯学派模型即IS—LM模型之中。第二节新古典综合的主要内容一、IS——LM模型(1937)一文中,首次提出了IS——LM随后在美国,莫迪利阿尼对该模型作了详尽的阐述,汉森则加以普及推广,使该模型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里,成了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的标准模型,并对一直到2060年代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IS——LM模型的必要性利率由储蓄曲线与投资曲线的交点决定。但储蓄曲线的位置随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而变化。除非已经知道收入水平,否则无法确定储蓄曲线的位置,从而无法知道利率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但希克斯认为,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与利率决定理论犯有类似错误。凯恩斯收入决定模型在假定利率不变、投资为一常量的条件下说明了产品市场上收入的决定。然而利率经常变动,从而投资也经常变动,投资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总支出变动,进而引起均衡收入变动。因此收入并没有真正被决定。需求变动,最终引起利率变动。因此利率并没有真正被决定。利率的决定也离不开收入的决定,因为收入变化会影响交易货币需求进而影响利率。因此,如果不先确定利率水平就无法真正确定收入水平。同样,如果不先确定收入水平也无法真正确定利率水平。出路何IS—LM模型,同时决定收入和利率。ISLM曲线IS曲线(定义、模型、斜率、财政政策对它的影响)IS曲线表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收入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IS利率下降使投资成本降低,刺激投资量的增加。通过乘数作用,总需求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没有供给限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前提条件是投资与IS曲线,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将左移IS曲线。LM曲线(定义、模型、斜率、货币政策对它的影响)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相互关系的曲线叫LM3假定收入增加,则交易货币需求也增加,由于总的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而货币供给又不变,故交易货币需求的增加意味着投机货币需求的减少,进而意味着利率上升。但当利率极低,货币投机需求无穷曲线呈水平状。这就是LMLM曲线的古典区域。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右移LM曲线,货币供给的减少将左移LM曲线。IS——LM模型在IS曲线和LM果两市场均衡时的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收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可能在稳定经济方面起重要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右移IS曲线,导致均衡利率与收入提高,使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条件下,将导致利率上升,最终导致私人投资的减少。该过程可以这样表示:G ADY L L r I ADY1 2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越大(LM越平坦,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越小(IS越陡峭,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在古典区域,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会对收入产生任何影响,因为利率上升减少的投资量LM扩张性财政政策则产生完全的乘数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右移LM曲线,导致均衡利率下降与收入提高。该过程可以这样表示:M L2
r I ADY(LM越陡峭(IS越平坦LM曲线的水平区域,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收入不会产生任何效果。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优越的原因及其争论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优越的原因(LM比较平坦IS比较陡峭,因此来自经济真实因素的干扰即IS动。而且,财政政策的效果要好于货币政策。2050币政策的效力(2060年代初变得越来越成问题。财政政策是否比货币政策优越的争论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优越的观点,一直受到货币主义者的质疑。货币主义者认为,在长期,纯粹的财政政策(即在不改变货币供给的情况下的财政扩张)会挤出或取代私人支出,因而对需求、就业与收入的作用较小。效应将抵消挤出效应,最终能达到增加就业的目标。如下图:ISISISIS21ABTG2G1G,T
YY Y Y Y1 2 3
曲线与LM曲线交点决定的收入为Y,政府税收与政府购买G
相等。现在政府为了增1 1 1GIS曲线右移到IS,存在赤字。为了弥补赤字,政府必须发行2 2更多的债券,导致私人部门对消费支出的增加(加:这就是财富效应)和货币需求的增加。如果对消费的财富效应(这种效应使IS曲线进一步向右移动)大于对货币需求的财富效应(这种效应使LM曲线向左移动,那么,在长期,债券融资性的政府支出的增长就会使收入增加到Y。此时,赤字将被消除,从而不会产生挤出效应。3显然,将财富效应和政府支出约束纳入到IS—LM提高就业与收入水平。但是,有许多反对这种观点的意见。例如李嘉图债务等价性定理(布坎南,1976)指出,政府支出的增加,不管是来源于税收的增加还是债券的增加,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都是相等的。政府出售债券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就是未来的纳税义务增加,以便支付债券利息和偿还债券。若私人部门能充分考虑到这种未来纳税义务的增加,则未来的纳税义务将被贴现,其现值正好抵消掉所售债券的价值。因此,政府债券将不再被人们看成为财富。为了履行未来的纳税义务,人们在现期将更加节约。从而债券融资性财政扩张并不比增加税收的财政扩张能更有效地提高就业与收入水平,实际上,它们所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即都等于“平衡预算乘数效应”。有的父母是否都这样有远见,都这么关心子女,考虑到他们未来的纳税义务。就业不足均衡的原因——庇古效应流动性陷阱和投资对利率不敏感等。在中间区域,若物价与货币工资具有灵活性,则经济会自动地趋于充分就业均衡设初始情况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实际工资上升大于均衡实际工资,即:ADASP
w P0
w NP e
N Y Y 。e 0 e如果货币工资与物价弹性,则经济将自动趋于均衡:N N
w AC P
M
r I ADd e P当实际工资高于均衡实际工资时,实际就业量就低于均衡就业量。超额劳动供给的存在,将使货币工资降低,从而降低厂商的平均成本(P=A,使价格下降。物价的下降增加了实际货币供给量,使LM右移。过多的货币量被导入债券市场,债券价格被抬高,并降低利率,增加投资,增加总需求水平。货币工资与物价的降低通过压低利率而刺激支出的这种间接效应被称为凯效在凯恩斯陷阱中,即使物价与货币工资具有灵活性,经济也会长时期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量,实际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收入。超额劳动供给的存在,将使货币工资降低,从而降低厂商的成本,使价格下降。物价的下降增加了实际货币供给量。如果经济处于凯恩斯陷阱,则过多的货币量完全成为货币的投机余额,而不会被导入债券市场,发挥提高债券价格、降低利率、增加投资与总需求的作用。由于总需求水平未增加,故未能缓和物价的下降程度,从而物价与货币工资同幅度将降低,则实际工资不变,从而就业量不变,经济将停留在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上,持续存在非自愿性失业。在流动性偏好陷阱中,货币政策虽然失去作用,但财政政策将变得非常有效。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很少有反应,经济也无法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如前所述,在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意味着存在超额劳动供给,货币工资与物价将下降,通过凯恩斯效应,使利率降低。但由于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动不敏感,经济会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停留在低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将IS—LM模型与古典学派关于货币工资具有灵活性的假设结合起来的理论表明,凯恩斯未能提供动性陷阱和投资对利率不敏感等(这种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莫迪利阿尼的著作。庇古效应与充分就业均衡的自动实现如果引入庇古效应,那么,从理论上说,只要货币工资和物价是灵活的,即使在流动性陷阱中和投资对利率不敏感的条件下,经济也会自动地恢复充分就业均衡。庇古效应是指物价的下降会增加实际财富,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又称为价格变动的财富效应。如果经济初始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超额劳动供给的存在,将使货币工资降低,从而降低厂商的成本,使价格下降。物价的下降增加了实际货币供给量,使LM右移。在凯恩斯陷阱中,尽管过多的货币量完全成为货币的投机余额,而不会被导入债券市场,抬高债券价格,并降低利率,增加投资与总需求。但是,物价的降低也使人们的实际财富增加,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右移IS约翰逊简洁地概括了庇古效应在理论上的重要性:“凯恩斯学派认为就业不足均衡不依赖于工资刚性假设(在凯恩施陷阱与投资对利率不敏感条件下,即使货币工资弹性,也会存在非自愿失业),庇古效应给予了这种论点决定性的一击,证明他不能不依赖这种假设。”对庇古效应的批判近年来,人们提出了许多保留意见,怀疑庇古效应是否会确保经济迅速恢复充分就业均衡。如果个人预期物价会进一步下降,他们便会推迟消费,致使失业水平上升。如果厂商预期衰退一步减少投资。所有这一切,都将左移IS曲线,使经济进一步偏离充分就业均衡。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确保经济较为迅速地恢复充分就业均衡。有人认为,私人部门会认识到,物价下降引起的政府债务的真实价值的增加,使政府必须增加的增加,便不会有财富效应引致的IS曲线的移动。这种观点虽未普遍接受,但使人对经济能通过庇古效应达到自我均衡的特性产生了怀疑。经验数据表明下降的同时,实际价格水平也降低了,但庇古效应却未强大得足以恢复充分就业。而且,斯蒂格利茨(1992)根据合理的假设已经证明,如果物价每年降低10%,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增加25%400年的时间。即便采取最为乐观的看法,也很难看出真实余额效应(庇古效应)来确保经济较为迅速地恢复充分就业。二、经济增长理论1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二战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顺利发展的情况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主要研究寻求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探索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和措施。经济增长理论被看作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发展,是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的动态化与长期化。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产生的原因1考察的是经济的短期均衡或波动问题,没有用动态分析法研究经济长期的稳定增长问题(投资在长期会增加充分就业收入。为了保证收入始终是充分就业收入,投资必须增长。为了使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更加全面,能够对现实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情况做出理论解释与说明,有必要将凯恩经济理论进行长期化与动态化。因此,创立一种与凯恩斯理论基本方向相一致的经济增长理论,就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的必要任务之一。(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经济的顺利发展,使得经济学家们不再像以往那研究方面。(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走上民族独立的经济发展道路。西方国家出于“冷战”思维和自己的利益考虑,希望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式能够为新独立的国家提供一种“示范效应”,免得它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也有必要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资对供给或充分就业收入的影响。实际上,一期又一期的投资在长期会增加资本存量,进而增加潜在产出。为了保证经济沿着充分就业轨迹增长,总需求也必须相应增长,从而要求投资相应增长。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假定资本劳动比率不变,即
Kv Y
1 v
。这是一个特殊的劳动资本比率固定不变的生产函数。若折旧等于零,则有:vK I 。Y YsG w v哈罗德经济增长的基本公式为: r。上式表示:本期投资增加了资本存量进而增加了生产能力,最终增加了充分就业收入。为了使下一保证经济沿着充分就业轨迹增长。设Y=100,s=15%,V=3,则G s =5%。初始的投资I=S=s·Y=15%·100=15,在V=3的条o r w v o rr5单位生产能力或充分就业收入:△Y=1Iv 3
5。为了使新增生产能力被充分利用,保证下期的收入仍然是充分就业收入,下一期的收入必须增加5单位,即增长5%。为了保证下一期的收入增长5%,下一期的总需求必须增长5%。鉴于消费函数比较稳定,为了使总需求增长5%,投资必须增加5%:Y1 I
II15%50.75
I0.75
5%1c s
I 15即投资增长率等于收入增长率:IsYsIv
II
s。v在哈罗德模型中,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等,即:G=G=G=n。由于三种增长率各取决于不同的因素,相等非常艰难。因此,经济增长是非常不稳定的。A w n为了稳定经济,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干预经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或“索洛一斯旺”模型在“索洛一斯旺”模型中,假定劳动按固定比率n增长:Lt
Lent0
,且生产函数Qf(LK)的规模报酬不变,即:F(L
1 1 ,K )
1F(L,K)
KQQLF(
)。令k
,得:L L L L L LQLfk)L
fk),即人均产量是人均资本的函数。这是索罗模型中的生产函数。显然,与哈罗德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不同,该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比率可以变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sfk)dt
nk。其推导过程如下所示:dK sQdt
sLf(k)sL
entf(k),0Kk KkLL
dK dk Ldt dt
dL kLdt
e
dk dt
entk0Lentdk0 dt
entksL0
e0
f(k)sf(k)dt
nk基本方程表示,一个社会由人均储蓄sf(k)转化而来的新资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nk)是为新dt
则用来增加人均资本拥有量。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人均储蓄量等于资本广化量,资本深化量等于零,sfk)nkn经济均衡增长具有稳定性,当经济均衡条件遭到破坏时,经济系统会自动地恢复该均衡条件:若sf(k)nkdt
0knk sf(k)nk均衡机制:如果社会储蓄率较高,储蓄量较多,大于资本广化(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储蓄量,资本最终使人均储蓄量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量。若sf(k)nkdt
0knk sf(k)nk均衡机制:如果社会储蓄率较低,储蓄量较少,少于资本广化(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储蓄量,资本供不应求,利率就会上升,厂商就会减少对资本的需求量,人均资本量就会下降,资本广化量也相应降低,最终使人均储蓄量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量。第一,对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的看法不同“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直接继承了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传统,在研究经济增长的均衡条件时,非常重视总需求,对有效需求不足时的经济失衡情况作了详尽的分析。他们认为,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经济中的总需求水平,持续的经济增长当然取决于持续的总需求增长,而持续的总需求增长又主要取决于投资增长状况。投资受到储蓄的约束。经济均衡增长时的投资必须等于储蓄,只有在储蓄顺利地转化为投资的条件下,社会储蓄率才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率的关键。而索洛和斯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则十分强调劳动增长、资本(储蓄)增长和技术进步等总供给方面的因素在经济均衡增长中的作用。第二,经济体系能否自动均衡增长路径非常狭窄,像“刀刃”一样。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理论(VMP MFC MPPwMPP
,认为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利率,会使企业改变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组合(前提是生产要素之间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改变资本—产出比率(资本—劳动比率,投资总是被调整为等于储蓄,各生产要素都将得以充分利用,保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例如,哈罗德认为,当G<GA w
时,实际投资大于意愿投资,企业会减少投资,使产品r积压更加严重,V更>V,G更<G。经济累积性收缩。r w而在索洛看来,当G<Gw
,V>V,S>I时,利率降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会用资本替代劳动,r增加投资,导致总需求增加,使产品积压减少,引起V降低,最终使得V=V。经济重新回到均r w衡状态。AA
>G,V<V,S<I时,实际投资<意愿投资,企业会增加投资,使产品w r供不应求情况更加严重,实际投资更<意愿投资,V更<V,G更>G。经济累积性扩张。r www
,V<V,S<I时,利率提高,厂商会用劳动替代资本,减少投资,导致总rV=V
。经济重新回到均衡状态。r w索洛增长模型得出了与哈罗德模型截然不同的结论: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保持长期的稳定增长。之所以产生这种相反的结论是因为两种模型中的假设条件不同。前者假设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中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而后者则假设资本与劳动不能相互替代。在哈罗德模型中,假定资本—产YKLL=nk,可以通过改变资本—劳动比率来实现。的不足,说明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经济在长期能够实现均衡增长。三、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对滞胀的解释凯恩斯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不可能同时并存出现通货膨胀。因为这时实际产出的增加受到了资源和劳动供给无法增加的限制。因此,通货膨胀和失业是不会同时发生的,也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菲利浦斯曲线19581957菲利浦斯曲线。“新古典综合派”很快地(1960)将它以一种修改了的形式纳入到自己的基本理论框架中,运用MP L
W P
MPL
P
dW dMP dt dt
dPP MPdt LdW 1
dMP
1 dP
dP
dW
dMP 1
L dt W
dt MPL
dt
dt
dt
dt MP“新古典综合派”认为,政府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选择比较合理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但是,在20世纪70向右上方移动,甚至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变得非常的不稳定甚至不存在了。新古典综合派对滞胀的解释(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出现通货膨胀与失业同时并存的“滞胀”的原因,主要有:来自于微观部门的供给冲击:由于某种因素使得供给成本上升(如进口成本上升;国家福利制度的建立使得政府财政支出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没有用于公共工程,而是用于福利福利支出)只是弥补了失业者的家庭收入,使他们不急于寻找工作。因此,政府福利支出的增加,一方面使得生产性投资减少(挤出效应,供给减少。另一方面增加了总需求。因此,即使在经济萧条时价格也不下降;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厂商要求高利润,工会要求高工资)使劳动市场处于失衡状态,失而且也提高价格。四、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构建总供求模型的必要性IS—LM模型至少有三点不足:第一,它没有分析劳动市场,不知道该模型均衡时的收入是否充分就业收入;第二,它没有说明一般价格水平对总支出与均衡收入的影响;第三,没有分析总供给变动对收总需求(曲线)总需求的含义与组成总需求(AggregateDemand,记为AD)是指在每一一般价格水平上对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由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组成:AD=C+I+G+(—。由于均衡收IS曲线与LM曲线交点所对应的收入叫做总需求。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一般价格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表现为财富效应与利率效应。财富效应(又叫庇古效应)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影响财富的实际价值,进而影响消费,最终影响总需求:P↓→财富的实际价值↑→人们不急于增加储蓄→C↑→AD↑。利率效应是指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影响实际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与投资,最终影响总需求:P
M 0rIY 。P d假定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产生利率效应,没有财富效应,则总需求模型可以构造如下:I(r)S(Y)M P0L(Y)L(r)1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第一,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从事交易活动。如果货币供给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必然导致利息率上升,引起投资下降,总需求量减少。第二,价格总水平上升时,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为了保持一定量的财富,人们必然增加储蓄,减少消费。第三,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从而增加人们的税收负担,减少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第四,国内物价水平上升,使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导致本国居民增加对国外的商品购买,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因此,净出口减少。上述四方面都表现了价格水平与总需求水平中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第一,若经济处于中间区域,那么,任何移动IS、LM曲线的因素,都将移动总需求曲线: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将增加总需求,右移总需求曲线;紧缩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将减少总需求,左移总需求曲线。第二,特殊情况下,IS曲线的移动或LM曲线的移动不一定能移动AD曲线在凯恩斯区域,LM曲线的移动不能移动AD曲线: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降低利率,增加投资,曲线的移动不能移动AD大,以至于总需求不变。总供给曲线总供给的含义(AggregateSuppl是指经济社会在每一一般价格水平上能够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一般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的过程第一,价格变化影响实际工资水平:在名义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与价格变化方向相反:货币工资实际工资= (曲线略)P第二,实际工资变动影响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变动。劳动市场就业量决定模型:N N d sNdd N (W)Ndd PN N (W) s s P给量(产量)随之增加。即总产量是就业量的函数,记为:Y=(。短期宏观生产函数具有两个基本的增加而呈现出递减的增长趋势。因此总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且凹向横轴的曲线。一般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的过程可以用下式表示:WP N(NP d
,N )Ys新古典(长期)总供给曲线业产量水平上的供给弹性完全缺乏的供给曲线。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或在长期中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使绝对价格水平变动,并不能对总产量产生影响。正统凯恩斯主义(或短期)的总供给曲线当陡峭(图略()2)政策对就业与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在充分就业收入之前,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方倾斜,相当平坦,总需求的变动对产出具有重大且持久的影响,对价格的影响则相当小。因为当时有大量的闲置资源,总需求的增加在增加厂商产量的同时,几乎不会提高资源或要素的价格;厂商可以利用闲置的生产能力来增加生产,不需要增加新的投资;而劳动市场上由于失业存在,对劳动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货币工资率的上升。在产品的平均成本几乎不变的条件下,总需求的增加必然大量地增加产量,较少提高价格水平。很少会增加产量。因为在资源被充分利用以后,要增加产量就必须超负荷地利用生产能力,并大幅度地提高货币工资,使那些自愿失业者参加工作,从而必然极大地增加边际成本,提高一般价格水平,而产量的增加却十分有限。故总供给曲线相当陡峭。总之,正统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种种原因,劳动市场在短期是非出清的。但劳动市场在长期中,终将出清,大范围失业或职位空缺会趋于消失。但长期意味着许多年,因此,失业的时间也会持续许多年。短期总供给曲线在充分就业收入之前向平缓地右上方倾斜,在充分就业收入以后,陡峭地右上方倾斜。这条总供给曲线说明,在小于充分就业状态下,增加总需求会大量地增加就业和总产量;而达到充分就业后,总需求的增加主要提高价格水平,对总产量没有多少影响。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意味着在同一价格水平上,决供给发生变动。在价格既定时,总供给变动由潜在产出和投入品价格变动引起。一国的潜在产出取决于一国所拥有的要素的数量、质量和技术水平。从长期看,总供给主要取决于潜在产出。当潜在产出增长时,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当投入品价格上升、生产成本增加时,只有在较高的较高水平上,厂商才愿意提供跟以前相同数量的产出。故总供给曲线就会上移。在现实生活中,总供给的变动常常是由成本上升和潜在产出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充分就业均衡和价格水平稳定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交于充分就业收入时,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与价格水平的稳定。这是经济体系的最佳状态,实现了3个市场的同时均衡。低于充分就业均衡及其对策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政策右移总需求曲线,来增加就业与收入,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通货膨胀及其对策发生了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政策左移总需求曲线,来降低通货膨胀率。滞胀如果经济开始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当短期总供给曲线受到来自供给方面的冲击(如原材料价格上升或工资提高等垄断因素)向左移动时,便会形成均衡产量或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的滞胀局面。图形略。此时,凯恩斯主义政策失灵。评论:新古典综合派在很多方面补充、发展和修正了凯恩斯理论,将凯恩斯的短期收入决定理论与合1975(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682页。附录: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的缺陷及其修正一、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缺陷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格水平、节欲的程度和利率等6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可支配收入(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消费是利率的减函数)数。如果以C代表消费,Yd
代表可支配收入,则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f(Yd
) (1)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凯恩斯认为,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关系:第一,在短期,无论可支配收入多少,是否等于零,消费支出总是大于零。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的消费支出,来源于从前的储蓄或现在的借债。这部分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称为自发消费。第二,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随可支配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叫引致消费。第三,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少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假定消费函数为线性。则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C0
cYd
(2)其中,C为消费支出,Yd
为可支配收入,C0
与c均为常数,且C0
c<1C0
为自发消费,cY 为引致消费。消费支出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d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称为平均消费倾向。如果用APC表示平均消费倾向,则有:APC C C0Y Yd d
c (3)由于C0
、c均为大于零的常数,所以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也可以从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得到说明。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等于消费的变动量除以可支配收入的变动量。如果用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则:
CMPC Yd
c,或者MPC dCdYd
c (4)即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c,小于平均消费倾向。由于MPC APC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APC必然具有递减的趋势。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缺陷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这种假说,虽然较好地解释了某一时点上的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其平均消费倾向越低的现象,适用于消费的横截面分析,也与消费的短期经验数据一致,但与消费的长期经验数据不一致。1946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研究了美国1869—1933年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后,发现长期平均消费倾向相对稳定且缓慢增长。如表1所示。时期1869—1898时期1869—18981884—19131904—1933平均消费倾向0.8670.8670.879如果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比较稳定,不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则长期消费函数应该表示为:C cYd (5)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二、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amesS.Duesenbery,1918,哈佛大学教授)在1949年发表的《收入、储入的高低,即取决于该家庭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得到的份额,或相对地位——消费的“示范效应”低收入家庭在消费方面常常向高收入家庭看齐(攀比)A.人们总是具有一种不断提高自己消费水平的冲动。因此,高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也较高。B.费水平表现出来。低收入家庭为了维持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常常在消费方面努力向高收入家庭的高消费水平看齐,模仿高收入家庭的消费方式。C.结果,即使高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但低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增,社会总的平均消费倾向不变。同一收入阶层内,各家庭的消费相互模仿消费的“示范效应”不仅表现为低收入家庭努力向高收入家庭的高消费水平看齐,还表现为同一收入阶层内,各个家庭在消费方面相互模仿。入不变,则该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其他家庭相同的消费水准。此时,该家庭平均消费倾向上升;如果一个家庭收入的增加幅度高于其他家庭,即这个家庭的相对收入上升,该家庭可能仿效其倾向下降。变化会相互抵消,整个阶层的总的平均消费倾向稳定不变。消费的示范效应,说明了长期消费倾向的稳定性。那么如何解释短期消费倾向递减呢?影响,即家庭消费还取决于本期收入相对于前期收入的高低——消费的“棘轮效应”消费“棘轮效应”的含义被称作消费的“棘轮效应”。消费的“棘轮效应”,使得短期内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消费的“棘轮效应”使消费变动与现期收入的变动不对称:收入增加时,消费相应增加;但收入减少时,短期内,家庭的消费并不相应减少,而是减少储蓄,以努力维持原来的消费水平。从而使短期内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如图1所示。图1 消费的“棘轮效应”在图1中,横轴为可支配收入,纵轴为消费。经过原点的曲线为长期消费曲线,它反映了一定的消费习惯。与长期消费曲线相交的两条曲线C、C1 2
为两条短期消费曲线。设初始的现期收入为Y1
,消费E。若现期收入因经济衰退降低到Y1
,按照长期消费函数,消费应降到E0
。但是,人们会动用过去的储蓄,力图维持已经达到的消费水平。这样,现期消费将沿着短期消费曲线C1
减少到E2
,使得消费的减少与收入的减少不成比例。如果经济复苏,收入恢复到原来的Y1
,消费将缓慢增加到原来的E;13一旦经济高涨,收入增加到Y时,消费就会迅速增加到E 。同理,若危机使收入从Y减少到Y,消费32 2 1只减少到E4
,而不是E。1所以,从短期看,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收入减少时,平均消费倾向上升;收入增加时,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但从长期来看,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没有递减的趋势。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芝加哥大学教授,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57期消费函数的不一致性。家庭收入由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组成,与此相对应,家庭消费也由持久消费和暂时消费组成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持久收入持久收入是指家庭所拥有的财富(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包括股票、货币、债券和耐用消费品等)的预期收入的现值。某一年的持久收入是当年和过去17年各年的收入加权平均数。当年收入的权重为33%,上一年收入的权重为22%等等。因此,持久收入也可以定义为家庭在较长时期内平均每年所能获得的收入,它包含着家庭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暂时收入暂时收入指偶然变动的意料之外的收入,它可能是大于零,如意外获得的奖金;也可能是小于零,如偶然失业减少的收入。实际收入、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的关系实际收入由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组成。当暂时收入0时,实际收入持久收入;当暂时收入0时,实际收入持久收入;当暂时收入0时,实际收入持久收入。量,两者不相关。持久消费和暂时消费持久消费持久消费是指家庭在长期计划中按持久收入确定的消费。暂时消费暂时消费是指计划之外的偶然的消费。它可能是正值,例如因某种物品的突然降价而购买;也可能是负值,例如由于缺货而推迟购买。实际消费、持久消费与暂时消费的关系任何时期内,家庭消费等于持久消费与暂时消费的和。当暂时消费0时,实际消费当暂时消费0时,实际消费持久消费;当暂时消费0时,实际消费持久消费。变量,两者不相关。暂时消费和暂时收入之间不存在固定关系暂时性收入的增加或减少不会导致消费的增加或减少,只会引起储蓄的增加或减少,即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零。因此,实际消费不受暂时收入的影响,从而暂时消费和暂时收入无关。持久收入和持久消费之间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使得长期消费倾向稳定不变而不是它的现期收入。持久收入和持久消费之间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并不随持久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即持久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持久消费倾向或者长期消费倾向稳定不变。另外,只要储蓄的意图在于拉平各年的消费,那么,持久收入差距悬殊的家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物联网项目开发与合作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停车设施安装合同3篇
- 铁路电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度大棚蔬菜种植与农业观光旅游融合发展承包合同3篇
-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 2024年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服务合同具体条款
- 2025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范本撰写与审查指南3篇
- 浙江师范大学《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师范大学《书法蒙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度酒店餐饮管理咨询合作协议3篇
-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 售楼部保安管理培训
- 2024年高压电工证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仓储培训课件模板
- 2023-2024学年仁爱版七上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 2024年医院培训计划
- GB/T 44914-2024和田玉分级
- 2023年湖南出版中南传媒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度企业入驻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合作协议3篇
- 呼吸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 学生管理教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