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单元综合第3课时学写文学短评(二)导学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三单元单元综合第3课时学写文学短评(二)导学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三单元单元综合第3课时学写文学短评(二)导学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三单元单元综合第3课时学写文学短评(二)导学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综合第3课时学写文学短评(二)(1分钟)1.在了解文学短评的基础上更加深入探讨它的写法。2.提高文学艺术鉴赏的水平与能力。(1分钟)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刻地了解了文学短评的任务主要是分析文学作品,评论作家创作的得与失,总结艺术规律。而我们高中生写文学短评,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作品做评论。文学评论的写作过程是对文学作品之美——内容的精深和形式的完美——的感悟、发现的过程,也是对文学作品之美的感悟、发现的个性化地传达的过程。那么,我们在写文学短评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写的文学短评更加完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34分钟)1.文学短评与作品分析的区别是什么?明确:(1)从某种角度讲,文学短评首先要基于对作品的分析,没有分析,何来评论;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含有对作品的评价。但二者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分析作品侧重谈作品“是这样”;而短评侧重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2)文学短评必须要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这个评价要有一定的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要对作品有总评价。(3)在写文学短评时,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样会用原材料挤掉论述;评论点要集中、鲜明,评论角度不要过大,比如你要写“评《红楼梦》”,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要从何处下手评?很难写,但是如果你把它缩为“评《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进而再缩小角度为“评《红楼梦》中凤辣子的语言特征”,这就比较容易下笔了。(4)观点要鲜明,要用对确凿的材料的阐析去支持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也可旁征博引,但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对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作品的有关内容做一定的交代。2.文学短评与读后感的区别是什么?明确:尽管文学短评和文学作品的读后感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前者重“评”,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后者重“感”,属于引申体,需要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联系社会现实,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和收获,主观的色彩更为鲜明。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为例,写“评《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隐逸情怀”和写“有感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隐逸情怀”自是不同,而写“评‘琵琶女’的自诉身世”和写“有感于‘琵琶女’的自诉身世”也大有区别。3.写文学短评,为什么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明确:要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比如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跌宕起伏的情绪流转、深沉复杂的人生之思,杜甫《登高》中蕴含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之情,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对音乐的传神描写,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别出心裁的叠词运用,等等,你都可以加以评论。4.写文学短评,为什么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明确:评论作家作品,可以评析思想内容的某个方面,可以评析艺术技巧上的某个特点,也可以对作家、作品进行全面的评析。从学生的实际考虑,最好不要写全面性的评论,而倡导写“以小见大”的文学短评,即精心选择论述范围较小的一个方面,集中笔墨,深入挖掘。如评论本单元的诗词,围绕“酒”这一意象,紧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举酒欲饮无管弦”“添酒回灯重开宴”“血色罗裙翻酒污”“往往取酒还独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等名句,评析其在渲染气氛、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增强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可以收到切口小、开掘深的效果。5.写文学短评,为什么还要做到“叙”和“议”的有机结合?明确:文学短评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叙议结合、以议为主。“叙”是指根据评论中心用自己的话有针对性地概述、简介、引用作品内容。“议”包括分析和评价,分析是对作品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的有关特色逐步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文学短评在“叙”和“议”之间应做到先叙后议,以叙带议,精叙详议。有些同学在进行文学短评写作时,往往重叙轻议,甚至以叙代议,把文学短评写成文学作品的“内容提要”,这就颠倒了“叙”“议”的关系。6.写文学短评,为什么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明确: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引发我们的思考,值得评论的点很多,但要能够聚焦。如果面面俱到,很容易失之浮泛。比如作者怎样渲染气氛、怎么描摹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运用了哪些手法等,都可以成为评论的焦点。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小的切入口,可以关注一些细节。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小通讯员衣服上被撕开的口子等细节反复出现,就可以将它们作为切入口,分析这些细节对于表现人物、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7.如何把握古典诗词文学短评的重点与评论方法?明确:(1)一般来说,诗歌的意象意境、章法结构、妙字佳句等,往往是鉴赏与评论的重点,如《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村居图”、《登高》中的起承转合、《琵琶行并序》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名句、《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情景相生、《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九组叠词。(2)在具体鉴赏与评论时,可以使用一些文学鉴赏与评论的概念、术语,如真情与兴会、警策与夸饰、善美与高格、巧拙与刚柔,以及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涵泳讽诵、沿波讨源等,以使文章显得“内行”,增加一些理论色彩。当然,忠实于自己的感受,采用本色、个性化的叙述、评议,也别有情致。(1分钟)(6分钟)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学短评。【例文展示】“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吟罢一连三个“轻轻”,我脑中浮现出诗人渐行渐远的身影。深情的回眸那是留恋的本能。多少与康桥为伴的时光,在手轻轻挥动的那一刻,从指缝间闪过;多少个寻梦的日日夜夜,就在回望云彩的一瞬间映入眼帘。诗人在云霞中远去,轻轻悄悄,来来往往,却不曾惊动静谧的康河,而康河也确为诗人的远去而缄默。或者说,诗人与康河是一体的,因为唯有诗人那懂美爱美的特质才能与如画的康河相配,即使要远行,也有记忆中最美的康桥与心灵为伴。诗人视康桥为“难得的知己”“生命的泉源”。在康河河畔,诗人是忘我的,不然,怎会有“甘心做一条水草”的勇气?水草那是太朴素、太普通的生物!它离太阳很远,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